关沟村属白鹿镇北部山区,复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 1320亩,辖内共有村(居)民小组10个,村(居)民302户 875人,0党员43人。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是成都市确定的经济发展缓慢村。
区位条件
关沟村距白鹿镇2公里,东与南均邻关沟村、西邻通济镇、北邻白鹿镇白鹿场社区7组。村内主干道关沟路与书院路相接于白鹿大桥是通往2号公园的必经之路。
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与书院路相接的关沟路,关沟村的村社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修建中。
关沟村内部交通道路尚未形成环形,目前主要有两段公路,其中一条公路与关沟路相连经过1、8、2、9社,道路已经硬化,在5社正在修建2.5公里的大坪公路。在三社和八社之间修建了连接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82121 | 611930 | 028 | 查看 关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鹿场社区 |
白鹿镇白鹿场社区距彭州市城区30公里,南与通济镇相连,北和什邡市相接,西与新兴镇镇接壤,全村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亩,10个农业合作社,1个居民小组,居民622户,正住人口1731人(“5.12”大地震受灾人口为1650人)。 白鹿场社区属典型的川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无霜期达300天,降雨量960mm,年平均气温14.5—15.8℃,年日照时间在1100—1400小时,空气湿度大,通常在80%左右,盛产黄连、核桃、银杏树、金黄橘子、猕猴桃、毛叶山桐子等。白鹿场社区交通便利,彭什公路贯穿全境;灌溉方便。 白鹿场社区2004年被政府确立先进中心村,2007年又被确立为“先进村级组织”,2008年被评为“彭州市先进党组织”。白鹿场社区村支两委会——白鹿场社区村活动中心位于白鹿镇新区,占地面积12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60余平方米。村支部设有书记1名、1副书记名,村委会设有村主任6名,3文书名,妇女主1名。全村共有党员名51,其中18-29岁的有8名,30-39岁的有20名,40岁到49岁的有12名,50-59岁的有5名,60岁以上的有5名;2008年7月,白鹿场社区党支部被评为彭州市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白鹿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镇前列,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200余元。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光纤电视、电话基本普及,全村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共建有水泥道路余2公里。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水稻制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特别是水果自2003年被引进白鹿场社区后,已从最初的几十亩逐渐发展到4200多亩,“白鹿场绿色水果”已经成为彭州的知名农产品品牌,2008年西瓜种植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元以上;水果种植规模目前已上千亩,白鹿场水果占领了彭州86%以上的市场,还外销周边地区,发展前景非常好。 此外,近年来相继落户的成都佳佳家私有限公司、彭州航宇木材制品厂、成都市大丰农贸有限公司特种鸡养殖场(在建)等企业,有效地吸纳了该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白鹿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回水村 |
回水村位于白鹿镇北部,四面环山,白鹿河从本部穿村而过,海拔1300米左右,平均气温14.5℃,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村覆盖面积一万余亩 ,其中耕地面积2950亩 , 以种植黄连为主,约2000余 亩 ,占67.8%,林地面积7100余 亩 ,以种植厚柏、杜仲为主。本村辖区内11个社,372户,1056人,其中劳动力685人,外出务工270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黄连、山木药材,以及外出务工,有部分人搞养殖业,年人均收入5500元。在职村干部有5名,村支部3名,村委会2人,平均年龄42岁,大专文化及以上2名,高中文化2名,初中1名,村委会下设民兵、妇联、共青团和治保会,各项工作开展均规范有序,全村党员36名,其中贫困党员4名,60岁以上党员5个,其中女党员7名;全村有低保户11户,享受低保30个,五保户3户,全村残疾人26人。全村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372户,达到100%,参加大病医疗保险9户,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300余人,有限电视覆盖全村,有村活动室一个,统规统建点一个,居住351人,统规自建点8个,居住1000余人,其余是异地安置。 |
塘坝村 |
塘坝村基本情况 白鹿镇塘坝村位于白鹿场镇东南方向,距场镇8公里,距彭州市区37公里,海拔900m-1300m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全村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00.02亩。该村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属卡斯特地质构造,辖区内大小溶洞逾百个,有溶洞奇峰之美称,有休闲避暑和农业生产开发前景。 全村共有1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95户825人,其中:0党员43名,高中以上学历8人,女性党员7人。 5.12地震后,选择统规自建174户,异地安置37户,原址重建4户,维修加固57户,现农房灾后重建已全面完成。 目前,有党员活动室324平方米,按“1+13”配套村级公共卫生站1个、广播室1个、劳动保障站1个、计生室1个、党员活动室1个。在重建中,修建和完善水泥道路14.9公里,达到社社通水泥路。饮水工程在水务局支持下及运用村公资金,已达到户户饮用自来水。 全村现有产业以种植中药材黄连、川芎、猕猴桃、三木药材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37元。已编制了全村村庄及产业发展规划。 |
三河店村 |
三河店村幅员面积为1023.4公顷,共有13个社、303户、829人、全村党员39人。 三河店村距离白鹿镇13公里,东邻白鹿镇红华村,北邻龙门山镇九峰村,西邻白鹿镇天台村,南邻白鹿镇红华村。 三河店村全年气候宜人,主要种植黄连,三木药材为主,森林覆盖面达70%。 三河店村与回水村、塘坝村、红华村、天台村、关沟村、白鹿场社区、白鹿村、水观村相邻。 |
红华村 |
红华村位于彭州市白鹿镇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山区村落,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与白鹿镇的三河店和天台村相连,并与相邻的什邡市接壤。红华村幅员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0亩,林地面积6000余亩,全村总人口870人、共275户,10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42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1人。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黄连和三木药材等中药材为主,以带动一山产业和绿山护林旅游新镇的发展,现主要发展以农家乐、餐饮、娱乐、旅游、休闲、避暑等为主的产业。 |
天台村 |
天台村位于白鹿镇最边远的西北部。辖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东与回水村相接,南与关沟村相邻,西与国有林场相连,北与三河店村相连。辖区内有15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246人,其中党员29人。耕地有8千多亩,林地1万余亩。该村主要以种黄连为主,三木药材为辅的典型药材村。 |
关沟村 |
关沟村属白鹿镇北部山区,复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 1320亩,辖内共有村(居)民小组10个,村(居)民302户 875人,0党员43人。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是成都市确定的经济发展缓慢村。 区位条件 关沟村距白鹿镇2公里,东与南均邻关沟村、西邻通济镇、北邻白鹿镇白鹿场社区7组。村内主干道关沟路与书院路相接于白鹿大桥是通往2号公园的必经之路。 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与书院路相接的关沟路,关沟村的村社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修建中。 关沟村内部交通道路尚未形成环形,目前主要有两段公路,其中一条公路与关沟路相连经过1、8、2、9社,道路已经硬化,在5社正在修建2.5公里的大坪公路。在三社和八社之间修建了连接桥。 |
白鹿村 |
白鹿村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南部,距白鹿场镇约4公里,距彭州市30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拨850米左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4℃,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村内以山地和平地为主,土质多为沙土。白鹿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县道小夫路横跨白鹿村,村道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优越、是休闲度假以及农业种植开发的理想场所。 全村共有11组,452 户农村居民,总人口1324人,土地面积7000亩,耕地面积 1755亩,境域内无工业企业,农民只靠种植玉米、洋芋、蔬菜来维持生计。地震后,现有集中居住户数达362户,居住人数达到1240人。 |
水观村 |
一、区域位置 水观村位于彭州市白鹿镇东南部,上承白鹿村,相距约2公里,下启白鹿场镇,相距约2公里,中间连接塘坝村,距离约5公里。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 二、交通条件 主路县道小夫路贯穿整个村庄,与塘坝村相接一条支路,通往河流对岸8社毛家坪的公路因地震被损坏,尚需修整。 三、自然资源 (一)气候 :平均海拔850米左右,四面环山,形成山间河谷盆地,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5摄氏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二)水域及水量: 1、白鹿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东西两堰引导着白鹿河两岸良田。 2、塘坝村与水观村2社的交界地带,一条小溪从高山泻流而下,流经丁家湾,为村里提供优质的饮水资源,冬季枯水期水量较小,汛期(5-10月)溪谷之间时成潺潺流水之境,时成水流湍急之势。 (三)宗教文化分析 百姓信仰佛教较多,有一座观音寺庙——水观音寺,据查有300多年历史,关于该寺庙的传说颇为神奇,据称该庙香火十分旺,尤其以一年两次观音的生日为例,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另拟建一座天主教堂。 四、社会经济状况 (一)现全村共有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00余户农村居民,总人口1100余人,其中劳动力564人,外出务工100人。 (二)全村共有承包地1500余亩,林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残次林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种植有玉米、薯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主要有猕猴桃、黄连等为主,都未形成规模化。 (三)全村农户主要经济来源靠在煤矿以及矿山上上班、种养业以及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4500余元。 五、村庄建设现状 (一)村庄布局: 集中于白鹿河岸盆地,居住较为集中,基本住进了统建房里,少量自建房,多属洋楼,风格较为统一。 (二)公共设施: 村里建有移动通讯和联通通讯发射塔两座,通讯方便快捷。医疗卫生站2个;活动中心1个,相关配置都还未完善。 六、与白鹿镇的关系分析 紧邻白鹿镇,在全镇的旅游规划中,承担了全镇旅游的吃、住、购等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全镇的停车场位于该村1社,几个大型酒店分布在该村,另拟建一个天主教堂。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