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阴村位于邛崃市羊安镇东大门,于新津县的安西镇相邻,南靠仁和社区和来龙社区,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与原曹安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190人,1027户。全村于2010年全部征地拆迁,村民征地后转社保。全村有8户低保户(共12人),残疾人86人,党员91名,其中贫困党员有3名。镇政府干部挂包帮联系服务群众4名,羊安工业园区驻檀阴村包片领导联系群众2名,檀阴村两委会成员5名。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83101 | 611530 | 028 | 查看 檀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仁和社区 |
仁和社区位于邛崃市羊安镇南大门,地处邛崃、新津、蒲江三地交界处,南河、斜江河、蒲江河交汇于此,紧靠羊安工业园区,羊仁大道、成新蒲快速通道横穿其境。社区幅员面积5.02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45人,流动人口412人,残疾人口319人,留守儿童7人,孤寡老人10人。社区“两委”成员6人,党员132人,党小组6个。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羊安社区 |
羊安社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总户数1280户,总人口3063人。辖5个居民小组,有村组干部6名,5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4人、议事会代表25人,党员120名,3个党小组,本社区的服务场所具备的服务功能有证件代办服务、民政综合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本社区有社会组织文明劝导队、社区文艺队。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永安社区 |
永安社区位于斜江河西面,2005年6月由原永安村与永兴社区合并而成,辖区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2052人,其中农村居民1621人,城镇居民431人,劳动力1230人,辖区集体户居民小组1个,农业小组6个,总耕地面积1113.7亩;现有党员63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社区内现有水产养殖业10余户,养殖面积518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汤营社区 |
一、规划范围及区位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汤营社区辖汤营、王安2个行政村,位于羊安镇东北部,处于斜江河东岸。整个幅员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32亩。 (二)自然条件 羊安镇地处邛崃市东部,从大范围看,邛崃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至川西高原龙门山脉前沿的过渡带,而羊安镇属成都平原边缘的平坝地区。社区内海拔最高464米,最低460米,地势平坦。 汤营社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人口及经济状况 汤营社区全村共有户数1080户,辖15个村民小组,人口3681人,其中劳动力2209人,其中劳务输出1275人。社区内农户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且技能水平主要属于经验型。 社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主,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社区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有菜地2070亩,剩余662亩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平均每亩收入为700元。 第二产业:社区企业主要有4家,但企业规模不大。 第三产业:社区第三产业主要以餐饮、个体商贩、外出商贩和外出务工为主,社区约有57.7%的劳动力外出进场和务工,其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一半以上,成为社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土地布局较乱,居民聚居点分散,规模大小不均。社区内公共配套设施较少,服务半径小,公共绿地缺乏。 社区内共有耕地2732亩,农村居民点用地750亩,交通用地850亩,水域262亩,城镇建设用地2090亩,其他用地831亩。 四、建筑物状况 汤营社区内主要建筑为居住建筑,占88.5%。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小青瓦为主,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楼房为辅,其中以砖混结构为主,占92.3%。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社区里仍有部分危房、旧房,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村容村貌较差,整体建筑风貌不统一。 五、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1、汤营社区有1个村委会,1个电讯站、1个卫生站和1个文化活动室。 2、文化娱乐:汤营社区内有一所幼儿园、一个图书室、一个广播站等。 3、商业服务:有餐饮、邮政、银行、百货、副食、理发、市场、修理服务设施等。 六、道路交通现状 汤营社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大多数居民点通公路,村村通碎石路,为汤营社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规划区内的自然村都实现了100%的通电率,其中汤营社区有1个变电站。 规划区内电信状况良好,光纤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开通,电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光纤有线电视从场镇辐射到农村,农村光纤有线电视网络逐渐形成配套,电视覆盖率为80%。 规划区采用集中供水,由羊安镇自来水厂统一供给。 汤营社区现状雨污水利用排水沟和农灌沟渠自然排放,社区内无污水处理厂(站)。 规划区内田地全部属自流灌溉,水利充足,灌溉便利。 八、建筑风貌 新建规划区内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有少数楼房。少量商业、学校等公共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质量一般。社区范围整体建筑质量较差,整体上规划区建筑风格不统一。 九、环境保护现状 水体:汤营社区主要河流为斜江河。 社区内没有形成排污系统,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对水环境污染较大,影响镇区生态。 城镇区采用雨污分流,污水进入羊安镇污水处理厂。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界牌社区 |
界牌社区位于邛崃市羊安镇东面,因108国道川境而过,且与新津县接壤而得名。全社区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小组,3588人,劳动力1970人。全社区共有党员98名,设4个党小组。 2005年以来,社区紧抓羊安镇被列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历史机遇,实施覆盖全社区的土地整理项目,建成规划面积120亩、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到位的集中小区,目前已入住158户,700余人,其中社区民福院入住46人。大力促进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形成以红提葡萄、袁皇梨、脆尖等为代表的果蔬特色产业。 结合交通便利、毗邻羊安工业园区等区位优势,社区着眼于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准确定位“商贸型界牌”科学发展战略。目前已组建界牌商贸有限公司、界牌劳务公司,同步实施羊安新城综合市场、“妇女创业基地”、“小型食品厂”、“群宴基地”等项目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聚集财富。勤劳、质朴、富于创造的界牌人持以龙腾虎跃的气势,紧扣时代的脉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历程中谱写新的辉煌!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中心社区 |
一、规划范围及区位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羊安镇中心村是2005年4月由新庄村与中心村合并而成,地处318线旁,幅员面积3.09平方公里,距市区16公里,与新津县相邻。耕地面积3256.1亩。 (二)自然条件 羊安镇地处邛崃市东部,从大范围看,邛崃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至川西高原龙门山脉前沿的过渡带,而羊安镇属成都平原边缘的平坝地区。村庄内海拔最高464米,最低460米,地势平坦。 中心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人口及经济状况 中心村全村共有户数903户,辖15个村民小组,人口2986人,其中劳动力1792人,其中劳务输出826人。村庄内农户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且技能水平主要属于经验型。 村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主,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村庄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有菜地103.0亩,剩余3153.1亩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平均每亩收入为500元。 第二产业:村庄企业主要有1家(雪洁哈达厂),主要生产民族用品。 第三产业:村庄第三产业主要以个体商贩、外出商贩和外出务工为主,村庄约有88%的劳动力外出经商和务工,其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一半以上,成为村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土地布局较乱,居民聚居点分散,规模大小不均。 村庄内共有耕地3256.1亩,园地99.4亩,农村居民点用地580亩,其他用地280亩。 四、建筑物状况 中心村内主要建筑为居住建筑,占93.7%。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小青瓦为主,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楼房为辅,其中以砖混结构为主,占65.4%。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村庄里仍有部分危房、旧房,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村容村貌较差,整体建筑风貌不统一。 五、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1、中心村有1个居委会、1个卫生站和1个文化活动室。 2、文化娱乐:中心村内有一个图书室,一个篮球场等。 3、商业服务:有百货、副食、饮食、理发、修理服务设施等。 六、道路交通现状 中心村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大多数居民点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为中心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规划区内的自然村都实现了100%的通电率,其中中心村有5个变压器。 规划区内电信状况良好,光纤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开通,电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光纤有线电视从场镇辐射到农村,农村光纤有线电视网络逐渐形成配套,电视覆盖率为100%。 规划区采用集中供水,由羊安镇自来水厂统一供给。 中心村现状雨污水利用排水沟和农灌沟渠自然排放,村庄内无污水处理厂(站)。 规划区内田地全部属自流灌溉,水利充足,灌溉便利。 八、建筑风貌 中心规划区内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有少数楼房。少量商业、学校等公共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质量一般。村庄范围整体建筑质量较差,整体上规划区建筑风格不统一。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方林村 |
一、区位及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方林村辖方林、石桥、古安3个行政村,位于羊安镇中部,处于斜江河东岸。整个幅员面积5.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0亩。 (二)自然条件 羊安镇地处邛崃市东部,从大范围看,邛崃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至川西高原龙门山脉前沿的过渡带,而羊安镇属成都平原边缘的平坝地区。村庄内海拔最高464米,最低460米,地势平坦。 方林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人口及经济状况 方林村全村共有户数1116户,辖22个村民小组,人口3860人,其中劳动力2316人,其中劳务输出1280人。村庄内农户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且技能水平主要属于经验型。 村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主,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村庄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有菜地300.0亩,剩余2460亩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平均每亩收入为500元。 第二产业:村庄企业主要有7家,但企业规模不大。 第三产业:村庄第三产业主要以个体商贩、外出商贩和外出务工为主,村庄约有55.2%的劳动力外出经商和务工,其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一半以上,成为村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土地布局较乱,居民聚居点分散,规模大小不均。村庄内公共配套设施较少,服务半径小,公共绿地缺乏。 村庄内共有耕地2760亩,农村居民点用地558.5亩,水域485亩,道路用地352亩,其他用地3510.2亩。 四、建筑物状况 方林村内主要建筑为居住建筑,占97.8%。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小青瓦为主,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楼房为辅,其中以砖混结构为主,占67.3%。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村庄里仍有部分危房、旧房,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村容村貌较差,整体建筑风貌不统一。 五、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1、方林村有1个居委会、1个诊所。 2、文化娱乐:方林村内有一个广播站等。 3、商业服务:有副食、理发、修理服务设施等。 六、道路交通现状 方林村交通不太发达,对外联系较方便,全面实现组组通公路,大多数居民点通碎石公路,为方林村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七、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方林村实现了100%的通电率,方林村有4个变压器。 方林村电信状况良好,光纤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开通,电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光纤有线电视从场镇辐射到农村,农村光纤有线电视网络逐渐形成配套,电视覆盖率为80%。 采用居民自备水源,各自供给。 方林村现状雨污水利用排水沟和农灌沟渠自然排放,村庄内无污水处理厂(站)。 规划区内田地全部属自流灌溉,水利充足,灌溉便利。 八、建筑风貌 方林村居住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有少数楼房。少量商业、学校等公共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质量一般。村庄范围整体建筑质量较差,整体上规划区建筑风格不统一。 九、环境保护现状 水体:方林村主要河流为斜江河。 村庄内没有形成排污系统,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对水环境污染较大,影响镇区生态。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檀阴村 |
檀阴村位于邛崃市羊安镇东大门,于新津县的安西镇相邻,南靠仁和社区和来龙社区,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与原曹安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190人,1027户。全村于2010年全部征地拆迁,村民征地后转社保。全村有8户低保户(共12人),残疾人86人,党员91名,其中贫困党员有3名。镇政府干部挂包帮联系服务群众4名,羊安工业园区驻檀阴村包片领导联系群众2名,檀阴村两委会成员5名。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高河村 |
高河村位于羊安经济开发区西面,处于斜江河西岸,小南河东北部。整个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5亩。高河村全村共有户数992户,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3022人,其中劳动力1829人,其中劳务输出863人。羊安镇地处邛崃市东部,从大范围看,邛崃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至川西高原龙门山脉前沿的过渡带,而羊安镇属成都平原边缘的平坝地区。村庄内海拔最高464米,最低460米,地势平坦。高河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来龙村 |
来龙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总户数1102户,总人口3658人。辖19个居民小组,有村组干部24名,有村民代表58人、村级议事会代表58人,组级议事会代表95人,党员90名,来龙村的服务场所具备的服务功能有证件代办服务、民政综合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樊哙村 |
樊哙村幅员面积3.4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945户,总人口2940人。樊哙村的服务场所具备的服务功能有农业生产服务、证件代办服务、民政综合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樊哙村有村民代表74人;樊哙村的社会组织有老年文艺队、老年基金会、樊哙小区物业管理、老年骑游队、老年劝导队。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泉水村 |
泉水村位于邛崃市东路位于镇政府西部,村办公点距羊安镇6公里。村紧邻高埂镇、冉义镇,新邛路穿越而过。 全村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0亩,辖11个村民小组,共计人口2015人,农户615户,党员70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80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930亩,主要类型为水田。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特色产业苗圃、花卉。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粮食和养殖、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柱。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