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河村人口2159人,农户总数660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1320人。耕地3335.32亩、园地15亩、林地190亩和基本农田面积2968亩,农民人均年收入6430元左右。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艾河村人口2159人,农户总数660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1320人。
2.农用耕地面积:其中耕地3335.32亩、园地15亩、林地190亩和基本农田面积2968亩。
3.农民人均年收入6430元左右。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
2.艾河村地形比较平坦,属于平坝地区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灌溉,适合水稻、油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的生长。
3.一条主河流贯穿全村,有排灌沟渠85条,共27730米,提灌站3个,充分保证农作物的需水量。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83103 | 611530 | 028 | 查看 艾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鞍社区 |
马鞍社区位于邛崃市北面,距市区7公里,系涉农社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2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175户,总人口4175人(其中场镇人口1100人),党员118人,耕地面积1650亩。辖区有皇城酒业、大黄河钢构、蓉城堰酒厂等多家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建成蔬菜基地200亩。 目前,社区正在进行特色场镇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绕镇路、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交通街、正街风貌打造。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太山村 |
太山村位于桑园镇东北面,与大邑县三岔镇接壤,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1户,总人口2371人,党员68名,耕地面积3435亩。目前,全村通过土地整理共有180户农户到中心村和市区居住,人口聚居度达17%;村产业以优质粮油、蔬菜、水产养殖和水稻制种为主,种植优质粮油1800亩,无公害蔬菜800亩。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170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艾河村 |
艾河村人口2159人,农户总数660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1320人。耕地3335.32亩、园地15亩、林地190亩和基本农田面积2968亩,农民人均年收入6430元左右。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艾河村人口2159人,农户总数660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1320人。 2.农用耕地面积:其中耕地3335.32亩、园地15亩、林地190亩和基本农田面积2968亩。 3.农民人均年收入6430元左右。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 2.艾河村地形比较平坦,属于平坝地区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灌溉,适合水稻、油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的生长。 3.一条主河流贯穿全村,有排灌沟渠85条,共27730米,提灌站3个,充分保证农作物的需水量。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高店村 |
高店村位于出江河桑园段西岸,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户数660户,人口2257人,耕地面积2250亩,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 邛茶路贯穿全境,长3.5公里。全村村组水泥路共6公里,流转土地500余亩,用于种植蔬菜,花卉苗木和猕猴桃;有大小砂石加工企业5家、沥青热拌站2家、混泥土加工厂2家、木材加工企业3家、家具加工企业2家、白酒厂3家、化工企业1家以及镇中心敬老院和市救助站。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向阳村 |
全村土地总面积8683余亩,林盘面积4277亩。为了打造建设“都市农业旅游示范村”、“省级生态园林新村”的目标,现有4家大中型投资公司进驻向阳村投资开发土地流转外包2400亩总投资2.6亿元,分别有《花田喜事》《花好约圆》《花开富贵》《花舞人间》其中有:千亩茶园、樱花、银杏、白果、君子兰、新西兰草莓种植基地,下一步将举办草莓节、樱花节、茶花会。千余亩的定觉湖旅游开发的投资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项目规划图纸已初步完成,该湖位于定觉寺后。现田地面积剩余3000余亩,林盘面积3000余亩,下一步将开发森林星级农家乐数家。 向阳村定觉寺早期修建于民国元年由当地居士自发组织本地群众赞助,继承传统的佛教文化代代相传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始于向阳村两位僧人,该寺庙是坐西向东修建,东靠出阝江河,南靠临邛红旗龙拱山,西靠邛崃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定觉湖湖泊,北靠茶园乡箭道村茂密森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致使庙宇香火兴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共有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院坝面积1000平方米,院内有千年柏树、皂角树、白果树、桢南树等各贵重树木,整个寺庙全部有树木覆盖,是居士们休闲拜佛的好地方,每逢节日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多者上万人。由于宗教事业的发展烟火兴旺,自有小峨眉之称。 现有庙宇情况其中砖结构的房屋有:7080平方,资产价值991.2万元。沙门建筑面积3600平方,大雄宝殿500平方。藏经楼建筑面积240.平方。大殿750平方。祖师殿650平方,天王殿300平方。观音殿300平方。玉王殿260平方。住宿房480平方。共计7080平方。 院坝1000平方,佛像100余座,大小钟5个,整个寺庙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齐备为游客创造良好的环境。 向阳村2013年被邛崃市政府确定为“都市农业旅游示范村”四川省“省级生态园林新村”并作为桑园“军旅小镇”建设的辅助产业项目,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桑园镇向阳村投资建设。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通泉村 |
桑园镇通泉村(原黑虎村)曾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地处桑园镇南面,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5户,总人口2800人,劳动力1300人,耕地面积2100余亩,水保灌溉面积为1340亩。近年来,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流转率达80%,有农业产业项目15个,大型酿酒企业8家,劳务输出900余人,年总劳务收入实现2000余万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 今年,通泉村被列为邛崃市重点打造的9个幸福美丽新村之一,将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注重保留原有的资源、地貌和自然形态,突出以“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服配套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发展,以“微田园”建设为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幸福美丽新村。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童桥村 |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童桥村人口3341人,农户总数1048 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2242人。 2.农用耕地面积:其中耕地4668亩、园地19.36亩、林地2.3亩和基本农田面积4668亩。 3.农民人均年收入6200元左右。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 2.童桥村地形平坦,属于平坝地区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灌溉,适合水稻、油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的生长。 3.一条主河流贯穿全村,有排灌沟渠358条,共48500米,提灌站1个,充分保证农作物的需水量。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大林村 |
大林村基本情况 大林村位于桑园镇北面,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9户,总人口2373人,劳动力1600人,党员84人,耕地面积3379亩。大林村有集体企业4家,村集体出租企业收入8.8万元/年,私营企业6家(包括川汉古酒厂,幸福家酒厂、有机肥厂3家,新锦裕食品厂)。目前,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全村发展苗圃360亩、蔬菜500亩、鱼类养殖200亩。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0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中田村 |
邛崃市桑园镇中田村距邛崃市北大门9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有1480户4820人,劳动力人数2400人。辖区内有天台山制药、宏达胶囊、启元肉业、中田酒厂等多家企业。目前,全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蔬菜基地2400余亩,蔬菜产业已成规模。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