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村基本情况
平乐镇同乐村位于芦沟自然风景区,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
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纯朴的民风民情,独特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历经千年沧桑而风采依旧的“九古”文化,使平乐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更加光彩夺目;完善的保护措施,科学的规划和开发理念,更为这座千年古镇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昔日的商贸中心、文化重镇,在现代人的睿智和挥毫泼墨间,又一幅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渐渐清晰起来,她的明天必将彩霞满天、更加美好!
同乐村其他基本情况:
同乐村幅员面积:13725亩,9.15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124.5亩
园地面积:127.39亩
退耕还林面积:411.5亩。
村常住人口:1626人
村常住户数:490户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83104 | 611530 | 028 | 查看 同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禹王社区 |
禹王社区位于平乐古镇文化旅游核心区,管辖27个居民小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3788户,人口8555人,党员204人,人均经济收入为6780元,村(居)民代表数为135人,禹王社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绿色社区,成都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社区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居民安乐,是一个共享文明、和谐的旅游社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金河社区 |
平乐镇金河社区地处邛崃市南路丘陵区,居委会距邛崃市区20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1287户4197人,其中劳动力3155人,劳动人口中现外出务工342人,就地转移858人,常年从事农业生产1200人。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已建成水泥路10.8公里,碎石路和泥路1.5公里,灌溉毛渠11000米;全村通电率达到100%。金河社区主要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和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务转移收入,目前金河社区种植业布局:茶叶40亩,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250亩,粮油作物面积1100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鹤林社区 |
鹤林社区幅员面积5.6km2,辖耕地面积1729亩,10个居民小组,468户,1688人,共有房屋2350间。流经鹤林社区的河流水系为石头河。本社区位于平乐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便利。居委会位于本社区居民中心村中心位置,下设图书资料室、文化活动室等,处理居民日常事务。本社区经2013年10月和12月的党支部换届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村民代表数为25人,对鹤林社区的大小事项进行表决和监督;我社区还设立了老年协会,丰富了本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洗马社区 |
洗马社区概况 平乐镇洗马社区地处邛崃市南路丘陵区,村委会距邛崃市区13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937户3310人,其中劳动力2200人,劳动人口中现外出务工320人,就地转移210人,常年从事农业生产1100人。全村幅员面积6.88平方公里。全村已建成水泥路1公里,碎石路和泥路12.7公里,提灌站3座,灌溉毛渠12000米;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洗马社区主要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及劳务转移收入,目前洗马社区种植业布局:茶叶600亩,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250亩,粮油作物面积3100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花楸村 |
花楸村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平乐镇,地处邛崃市西南山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城镇、全国重点镇平乐镇境内,与水口、油榨、火井等邛崃镇乡接壤。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建筑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村。 花楸村距成都市区101公里,距邛崃市区28公里,是平乐镇最远的行政村,距平乐集镇区14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人口1680人,下辖24个生产小组,其中已有21个生产小组通水泥公路,村内交通状况较好,可进入性良好。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范店村 |
一、地理概况 平乐镇范店村位于邛崃市市区西南部,距临邛古镇18公里,属浅丘地带。范店村地处平乐镇东大门,东与卧龙镇相连,西与平乐镇骑龙村连界,南与临济镇包塘村,北与平乐镇鹤林村相连,全村幅员面积约4.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857亩,森林面积889亩,境内有四大堰塘,分别为红岩堰、黄果滩堰、巴壁堰和周堰滩;河流两条,分别为石头河(2.5公里)和包沟河(3.5公里);排灌沟渠二十余条,一万余米。全村户数772户,人口2573人,辖17个村民小组。外出务工人员约500人,全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8351元。全村农户饮用水合格率达80%,适宜建沼气池农户普及率为8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90%,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75%,村庄道路硬化率80%,畜禽粪便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75%,农药、化肥使用合格率100%,环保宣传栏设置个数(个/100户)2个,村民环境状况满意率100%。范店新村安置点占地24亩,入住112户,建筑面积10080㎡。另外在骑龙中心村及其它农民集中居住点均安置农户99户。 二、产业特色 (一)农业产业 范店村一年四季分明,冬季较为干燥,夏季雨水较多,比较适宜种植季节性较强的农产品,主要农作物为:柑桔、茶叶、水稻、油菜、玉米。水稻种植面积为2200亩吨;茶叶种植面积为1100亩,生猪存栏数6000头,出栏数5000头。 (二)旅游产业 由于范店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千年古镇东大门,邛名高速出口,范店新村示范点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植被丰富茂盛,交通便利,景色丽人,下一步将建立多个原生态农家乐,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于一体,开展采茶观光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试点。 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2012年全村投入资金8万余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目前建有垃圾中转房14个、购置垃圾桶12个、聘请环卫保洁人员5人、配置清运三轮车5辆、设置管理人员5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大石村 |
大石村位于平乐镇西北方,东临洗马社区,北邻花楸村,距离平乐镇集镇区14公里,2005年由原大石村和烂泥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98亩,其中田面积68.78亩,人均耕地0.98亩,有退耕还林面积530.4亩,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9户,人口840人,其中男性464人,女性376人,外出打工人数160多人,其中女性90人,留守儿童6人,留守老人5人,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00元. 自2006年合村后,村委以大石村丰富竹源为优势,大力发展竹业初加工,组建竹压笆编织厂4个,解决了大石村12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2009年大石村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和少儿互助金入保率达98%,已婚育龄妇女到检率9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东乐村 |
东乐村毗邻美丽的平乐古镇镇中心,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全村辖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农户340户,村民1131人,共有房屋约1500间。全村辖耕地面积1011亩,人均耕地0.89亩。从2008年开始,部分村民开始靠种植和加工茶叶来增加经济收入。 宝镜新村就像宝珠一样镶嵌在东乐村最佳的位置上,顺卧夹路和平济路,骑车到古镇核心区只需要五分钟,占地58亩,于2012年开始修建,整个新村共计住户106,管理房和村委会各一处,合计108户。截止2014年10月,入住的农户有83户,入住率为77%。 在新村已有两户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打造成接待游客的民居,经常会有游客参观和赞叹东乐村的风景和新村房屋的古典美。 现已招商引进一栽种优良水果的企业,就在新村边上,结合东乐村良好的地理条件,依托平乐古镇强有力的旅游资源,接下来会就新村铺面的规划进行调整,打响“茶马古道第一村”牌子。让宝镜新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新村”。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马流村 |
马流村位于平乐镇北面,东临齐口风景区,北邻花楸村,距离平乐镇集镇区5公里,2005年由马流村和黄泥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4.6亩,人均耕地面积0.95亩。全村辖19个生产队,农户830户,人口3008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 一、土地整理基本情况 2006年,以土地综合整理为契机,马流村建设了占地面积92亩的中心村和聚居点(安置居民156户,民福院入住50人),平整土地1300亩,公里硬化里程40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配套建设了村两委活动室(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站、人口计生服务室)、村民健身广场(配套了乒乓球桌两座、标准篮球场一个和健身设施等健身设施)、生活垃圾转运站8个(用于中心村、聚居点生活垃圾处理)。 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8年起马流村农户将山地等改种植为蚕桑、茶叶。其中蚕桑基地共500余亩,茶叶基地300余亩,种植农户300多户。村委会积极与蚕桑合作社、大同丝绸公司对接,还引进茶叶加工厂,实现了“公司+农户”的模式,既让农户在种养技术方面有所保证,又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农民就近就业,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三、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马流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8年4月起开始,现已将830户承包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农户手中,测量房屋770户,已领房屋产权证书750本,宅基地使用权证书753本。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关帝村 |
关帝村幅员面积:6300亩,4.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600亩 园地面积:38亩 退耕还林面积:390亩。 村常住人口:1153人 村常住户数:364户 平乐镇关帝村便民服务中心具备: 信访办:负责对本社区的信访稳定和民事调解 统筹办:负责本社区的计划统筹和公共服务 计生办:负责对本社区的育龄妇女的登记、申请生育计划和妇女的检查、药具的发放 社会事务办:对本社区的五保、低保、优抚、民政等的功能。 3关帝村去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 经过群众选举产生村民代表60人,议事会代表33人。 平乐镇关帝村由10个小组组成。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同乐村 |
同乐村基本情况 平乐镇同乐村位于芦沟自然风景区,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 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纯朴的民风民情,独特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历经千年沧桑而风采依旧的“九古”文化,使平乐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更加光彩夺目;完善的保护措施,科学的规划和开发理念,更为这座千年古镇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昔日的商贸中心、文化重镇,在现代人的睿智和挥毫泼墨间,又一幅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渐渐清晰起来,她的明天必将彩霞满天、更加美好! 同乐村其他基本情况: 同乐村幅员面积:13725亩,9.15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124.5亩 园地面积:127.39亩 退耕还林面积:411.5亩。 村常住人口:1626人 村常住户数:490户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金华村 |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现实状况 金华村位于平乐镇西面,东邻东乐村,南接临济镇、西靠道佐、北邻同乐村,距离平乐镇集镇区3公里,2005年由金华村和倒石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6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农户571户,人口1791余人,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能也的劳动力人数为1010人。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气候:金华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2、地形地貌和耕地质量;金华村属于平坝、丘陵、山区三结合地区,耕地质量较好,适宜种植茶叶、毛竹、猕猴桃等农产品。 3、水利设施。金华村地属白沫江流域,目前已建有提灌站3座,排水沟渠齐备。目前,金华村部分地区水利设施有待整治,各生产小组的U型渠也待修筑,自2010年起,每年都要投入4-5万元村级专项资金修筑新的U型渠以及进行清洁整理工作。 (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1、主要农产品生产:金华村主要农产品以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水稻面积478亩,年产量达450公斤/亩,玉米面积300亩,年产量达158公斤/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安乐村 |
安乐村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平乐古镇境内西北方,土地总面积2635亩;拥有人口2634人;人员多出外务工;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东山村 |
东山村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064.87亩 园地面积:82.97亩 退耕还林面积:158亩。 村常住人口:1163人 村常住户数:329户 平乐镇东山村便民服务中心具备: 信访办公室:负责对东山村的信访稳定和民事调解 计划生育服务室:负责对东山村的育龄妇女的登记、申请生育计划和妇女的检查、药具的发放 社会事务办公室:对东山村的五保、低保、优抚、民政等的功能。 东山村去年人均纯收入:7820元, 经过群众选举产生村民代表30人。 平乐镇东山村由6个小组组成。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骑龙村 |
平乐镇骑龙村位于邛崃市市区西南部,距临邛古镇18公里,属浅丘地带。骑龙村东邻平乐镇范店村,西邻平乐镇,南邻临济镇青华社区,北邻平乐镇东乐村,全村幅员面积约3.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125亩,森林面积450亩,户数638户,人口2288人,辖12个村民小组。外出务工人员约500人,2009年人均收入约7165元。全村农户饮用水合格率达85%,适宜建沼气池农户普及率为80%,生活污水处理率75%,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80%,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0%,村庄道路硬化率75%,畜禽粪便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70%,残膜回收率90%,农药、化肥使用合格率100%,环保宣传栏设置个数(个/100户)2个,人口计划生育率100%,九年义务教育率99%,村民环境状况满意率100%。对照市级生态村考核指标,平乐镇骑龙村基本达到创建成都市生态村的要求。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