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乐村位于燎原乡北部,地处王场镇、隆兴镇、白头镇交界处,全村面积约4.7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257亩,全村总人数3522人,拥有劳动力2126人,低保救助对象32户,残疾人35人。全村九年义务教育率10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基本医疗保险达100%。
梓乐村地处成都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海拨为510米左右。村域内有斗渠、支渠等主要灌溉河流由北至南纵贯全境,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充足。梓乐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梓乐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蛇、草蜥等爬行动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84209 | 611230 | 028 | 查看 梓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崇德社区 |
崇德社区属崇州市燎原乡所辖一社区,面积3.9平方公里,地处崇州市燎原乡西北角。东接本乡七洞村,西与大邑苏家镇接壤,北连崇州市王场镇,南邻壁山村。社区设26个村民小组,有1117户,共3998人,耕地保有量4222.6亩,人均1.06亩,地形地貌以平原地势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多雨,湿度大,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全年日均温度16摄氏度,属岷江水系,自流灌溉。 崇德社区交通十分便利,以乡道崇(德)王(场)路与成温邛高速路相接,距大邑县城约4公里,崇(德)天(王寺)路与隆燎路相接约3公里,辖区内还有村道:崇(德)干(溪)路、崇(德)回(龙)路。主要支渠、斗渠有:吴槽斗渠,觉皇堰三合五支渠。 崇德社区经济特色:以传统农业为主,辖区内拥有泡菜厂、铸造厂、电瓶厂等企业。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安顺社区 |
燎原乡安顺社区位于崇州市西南部,东接崇州市桤泉镇、大邑安仁镇,依托安仁红色旅游景区,发展安顺的红色文化,有丰富的农场品,栽种了近千亩早熟宝石梨,并每年七月举办宝石梨采摘节,还有近百亩的大田蘑菇,大力发展养鸡场和养猪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铧头村 |
1、铧头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507户,1683人,“两委”班子成员、岗位人员及村民小组22人,党员54人,优抚人员13人,残疾人48人。 2、铧头村现有低保户11户,五保户7户(人)。 3、铧头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崇州市铧头土地合作社”,种植水稻、小麦,现有入社面积1800亩;“崇州市燎原惠农劳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铧头村劳务输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梓乐村 |
梓乐村位于燎原乡北部,地处王场镇、隆兴镇、白头镇交界处,全村面积约4.7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257亩,全村总人数3522人,拥有劳动力2126人,低保救助对象32户,残疾人35人。全村九年义务教育率10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基本医疗保险达100%。 梓乐村地处成都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海拨为510米左右。村域内有斗渠、支渠等主要灌溉河流由北至南纵贯全境,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充足。梓乐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梓乐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蛇、草蜥等爬行动物。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七洞村 |
一、基本情况 七洞村位于燎原乡北部,距崇州市14公里,距成都市60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亩,23个村民小组,867户,3160人,劳动力1800人,常年外出务工近千人,全村党员91人,残疾人78人,低保救助人员55户、77人,贫困学生6人。 二、基础设施及产业状况 光华大道穿村而过,已修建水泥路4公里,三面光浆砌及U型槽6500米,尚有7.5公里村道及组道未硬化,沟渠尚有7800米需整治。村两委活动中心建于上世纪90年代,面积只有120平米,办公条件差,全村无新型集中居住区。 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无支柱产业,有养殖猪、禽专业大户8户。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壁山村 |
壁山村位于燎原乡南北面,周边与燎原乡崇德社区、紫竹村、回龙村、七洞村、及大邑县苏家镇接壤,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79名,全村970户农户,总人口3172人。 任期目标: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户增收;搞好城乡环境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回龙村 |
回龙村地处川西平原,地势平坦,全村幅员面积2.26平方公里,耕地1985亩。 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88户村民,总人口1765人。全村大部分人口为汉族,还分布有少量藏族村民,约7人。其中劳动力928人,常年外出打工529人。全村低保救助对象67人,五保户6人,残疾人24人、党员43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紫竹村 |
(一)村域位置及人口 紫竹村位于燎原乡中部,东面与安顺社区、铧头村接壤,西邻七洞村和璧山村,北接梓乐村,南面毗邻大邑苏家镇。全村耕地面积4098亩,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120人,劳动力1900人。 (二)自然资源 紫竹村地处川西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村域内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充足。 (三)社会经济状况 紫竹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6000元。 紫竹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以及优质蔬菜。 (四)文化遗迹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堪称“长江上游近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被誉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纳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紫竹遗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燎原乡紫竹村7、8组内,东经103°35′,北纬30°36′,海拔532-535米。-遗址呈长方形,城墙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左右);内垣边长400米,墙体宽5—25米,高1—2米,北城墙和东城墙保存较好;外垣多被破坏,部分地段城垣宽3—10米,高1—2米。 紫竹遗址是距今4300年成都平原的早期城址之一,也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三座具有内外城墙结构的古城之中最大最早的一座(比另外两座双重城垣的芒城遗址和双河遗址早约300年);与三星堆文化的前身同属于成都宝墩文化,且比三星堆遗址的产生年代要早一千多年。发掘出的陶器、石器、骨制品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紫竹古城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且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阶段。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