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贵阳 >> 开阳县 >>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谷歌卫星地图)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简介

  南山社区辖南江、中山两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10187户,总人口30126人,常住居民8518户26711人,流动人口1669户3415人。常住人口中有党员215名。辖区内驻有82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其中:行政机关40个、学校9个、医院3个、金融服务点8个、大型企业13个、其他事业单位9个)。
  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办公场地为856平方米,其中办公区域560平方米,精神文化活动中心296平方米。内设4个部门,分别为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群众工作部、城市管理部,除党政工作部外,其余部门均采取开放式办公。
  
  --人口总数:30126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30126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大爱无疆,服务-
  --所辖村:中山居委会;南江居委会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 名特产品:富硒菜油 办公所在地:开阳县鸿福家园环岛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121402 550300 -- 查看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谷歌卫星地图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中山社区 ·开阳县旅游·开阳县特产·开阳县十大特产·开阳县十景·开阳县 0

----

查看 中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江社区 ·开阳县旅游·开阳县特产·开阳县十大特产·开阳县十景·开阳县 0

----

查看 南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黔中经济带,是开阳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距贵阳市中心85公里。全镇总面积17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57亩,其中田17130亩,土11527亩;林地面积11.6万亩,森林蓄积量28.45万立方米,覆盖率43.4%。全镇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共128个村(居)民组,总人口57593人,其中农业人口33510人,占总人口58.2%。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224万元,工业总产值3244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51392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37100万元;财政总收入1619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1元。农产品主要有烤烟、油菜、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磨芋、大豆等。其中,烤烟、油菜是本镇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后备资源丰富,茶园、果园、蔬菜基地、板栗基地、杜仲基地、养殖业等正蓬勃发展,农、林、牧、水产等发展前景可观。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本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境内农、林、水资源丰富。鱼上、石头、群兴、顶兆属极佳富硒土壤地带,适宜开发富硒优质农产品。全镇宜林面积、非耕地开发领域广,林牧业发展潜力大。目前,顶坝板栗基地,后山河桃园、小山沟梨园等已赢利。专业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优质烟基地、肉牛养殖场、养猪场、鸡场等已初见成效。另外,稻田养鱼工程遍及全镇,效果颇佳。全县大部骨干和县级国有企业、公司均集中于镇内,有各种工业门类27类31家和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近年来,该镇制定了一系列乡镇企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外引内联,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和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成型企业有:磷城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达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紫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顺昌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矿泉水公司、勇兴砖厂等。有引资新建的东山建材厂、东山液化气储气站、三台山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南中绿宝洗车场、阳光花园、星级宾馆、食品工业园、顶方肉牛养殖基地等企业,境内还有煤、铁、石灰石、硅、铝土矿、重晶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储量大、品位高。辖区内有中学6所,其中4所县直中学,2所私立中学;小学17所,其中2所为县直小学;幼儿园10所,其中3所为公办幼儿园。有1个设施齐备的镇级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文化馆、标准体育场等。镇内有县级医院2所,即县人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有1所妇幼保健院和1所镇卫生院。该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通讯十分便捷。城建新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现建有3.6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 23.1万平方米,均为混凝土路面,有云开、中山、南江等3个广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全镇有自来水厂1个,日供水量达1.4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8%。改IV项目白沙井水厂已竣工投产,城市气化率58.5%,县城街道均有排水沟、垃圾池。境内有4条省级公路主干线,里程38公里,均为柏油路面,连接贵阳、遵义、修文、瓮 安等地。全镇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以城关镇为中心的全县交通网络,交通极为方便。贵开高等级公路即将贯通,将县城融入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通讯事业发展较快,镇内有现代化邮电综合大楼,程控电话装机9320门,12个村通电话,建有微波站,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邮路畅通。境内电力资源丰富,建有220KVA变电站,电力充足,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水资源丰富,口感颇佳,尤其南中村、群兴村等邻近村水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是理想的饮用水源。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镇内有购物中心、城西市场、中山市场、合力超市、福乐多超市等。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883户,从业人员2686人,群众购买力不断增长,商品零售额日益增加。随着房地产开发、生态观光园区建设、通讯信息、咨询、中介服务、饮食服务、花卉、园艺等发展,全镇市场活跃,商贸繁荣。境内石灰岩溶洞多,自然风光奇特,旅游资源丰富,马岔河谷,风景秀丽,温泉水温400c,日涌量达400吨,水质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具有医疗和饮用价值,是名牌天然矿泉水,并集饮、疗、浴 、游为一体,是休闲、渡假的好去处。翁井水库、东风水库、白云天坑等风景区,群山环抱,水碧如玉,景色宜人,是天然旅游胜地。目前该镇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正在开发环湖新区,改善投资环境,集聚人气,树立城市新形象,为10年内撤县建市创造条件。.  

双流镇

  双流镇地处贵阳市郊东北部74公里,开阳县城西面15公里。东接城关镇,南与本县禾丰乡及修文县六屯乡毗邻,西与修文县久长镇接壤,距210国道和川黔铁路久长站约25公里,北与金中、永温 、冯三等乡镇相连。全镇总面积为178.8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91个村民组和13个居民组,总人口35346人,其中农业人口29330人,全镇现有耕地33950亩,其中田13950亩,土20000亩。镇内相内高差较大,镇人民政府驻地海拔1420米,大部地域在海拔1200米以上,故有开阳高寒山区之称。镇内有茶园4000余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林地3万余亩,其中双永林场曾在1959年荣获-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嘉奖;凉水井秋淡蔬菜基地2000亩,三合奶牛场规划养殖奶牛4000头,现有奶牛200头,规划种植牧草12000亩,现已种植2300亩,有用沙村花椒基地1000亩和白安营三元杂交种猪基地等。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42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6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镇内文化教育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元朝初年就有逸士姓鲁者在今双流镇高峰寺设案讲学,清朝末年有辛亥革命先烈钟昌祚等人倡办双流镇小学,(1913年)有地方绅士-等人发起创办刘衙私立初等小学(今高云小学)。解放以来学校布局更为合理,师资雄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成绩曾在贵阳市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小学教育曾受到过省教委嘉奖。全镇现有小学15所,在学生4418人,在编教师216人;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1781人,在编教师111人;有卫生院1个,甲级卫生室8个,乙级卫生室10个,丙级卫生室2个;文化活动中心1处,有各类图书3000余册及棋牌、台球 、电视、舞厅等活动场所。镇内交通及通讯十分便利。省道久(长)铜(仁)三级公路有30公里由西至东横贯连接5个行政村,加之高(云)金(中)公路和双(流)干(溪)公路一起连通各乡村路,现已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开通1676门,有移动基站三座,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在98%以上。同时还有方便的邮政储蓄、报刊征订与投递、电子汇兑等服务。镇内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220KVA、110KVA及35KVA变电站各一座,现正在修建专为西部工业园区服务的110KVA变电站一座。有山塘水库20处,其中库容量近10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有3座。有可供万人饮用的大龙井自来水厂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磷、硅、煤、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磷矿石储量大、品位高,仅在白马热水探明的磷矿储量就达5000万吨,硅矿石储量2000万吨,重晶石800万吨,燃烧值达7500大卡以上的原煤储量近亿吨,石灰石、白云石约13亿吨。另外,还具有一定含量的铅锌矿、铀矿、汞矿、钼矿等矿产资源。镇内乡镇企业发达,有称亚洲第一,年产5万吨的天河-厂和年产1.4 万吨的开发公司-厂、开阳磷化工有限公司及脱氟磷酸无钙生产线等企业为龙头的大小乡镇企业40多个。2002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30485万元,营业收入138604万元,税金3200万元。现正朝着环保型精细磷化工深加工方向发展。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其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集石林溶洞群和山水林园、茶山草原风光为一体。有大山溶洞群、用沙石林、光洞河田园风光、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的白马宝王庙、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幽禁地、辛亥革命先烈钟昌祚墓、中国营造学社创建者,并曾为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和保护作出巨大贡献的朱启铃家族墓群、占地面积为30多亩,造型古朴、集山水花草为一体的科飞温泉山庄,以及目前已经建成的两个1000亩四季常绿的牧草草原等游览观光的风景名胜。.  

金中镇

  金中镇位于开阳县西部,距县城28公里,距贵阳市中心88公里。东与永温乡相连,南接双流镇,西靠息烽县永靖镇,北抵温泉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集镇。全镇面积7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5亩,其中田1770亩,土3015亩,林地面积28788亩,草坡面积425亩,森林覆盖率43.85%。全镇辖9行政村 ,13个居委会,共74个村民组,总人口31212人,其中农业人口13909人。全国大型磷矿生产基地之一的开磷(集团)公司位于境内。2004年,全镇创农村社会总产值75234万元,财政总收入874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0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0元。近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专业蔬菜地、果林场、养殖示范基地相继建成。农产品主要有:大米、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花生、红苕、洋芋、蔬菜、小米等,牧业主要以饲养家禽、农畜为主,主要品种有猪、肉牛、鸡(鸭)、鹅、鱼等。全镇有乡镇企业77个,个体工商户465户,从业人数4994人。其中磷矿石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9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年产磷矿石121万吨、磷矿粉23万吨、精选矿11万吨。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76504万元,营业收入84297万元。境内交通通讯便利,文教、卫生、社会事业服务机构健全,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市场繁荣。镇内有小学9所,在校学生2226人,在编教师101人;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851人,在编教师67人;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5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娱乐场所,设施较为齐备。目前乡村公路总里程达86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北有金(中)阳(息烽阳郎)19公里三级柏油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相连,南有高(云)金(中)20公里三级柏油路与久(长)铜(仁)线相连。川黔铁路中心支线横贯境内。境内有火车发运站台4个,危险品货物发放货位6个。该镇享有15个货位的火车发运站台使用权。该镇有电话机房6个,期中母局1个,模块局5个,电话通信站2个,程控电话装机量达7328门,移动通信基站3个,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除开磷(集团)公司的电力供应外,建有35KVA变电站一座,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实现户户通电。得天独厚的磷矿石资源,使该镇成为全国三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蕴藏量达 4.3亿吨,含P2O5,在32%以上。在继续发展运输、商贸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该镇加大对信息、环保、咨询、社会服务等新产业的投入,逐步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今,销售、餐饮、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市场日趋繁荣,已成为该镇的经济增长点。.  

冯三镇

  冯三镇位于开阳县城北部13公里处,东与花梨乡、米坪乡隔河相望,南与城关镇、双流镇接壤,西与永温乡及息烽县相连,北与楠木渡镇、宅吉乡毗邻,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817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6753人。境内海拔高差较为悬殊,最低为500米,最高为1300米,土壤带酸性,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是农业型乡镇。森林覆盖率达38%,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冯三镇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较缓,土地连片,有8万立方米以上蓄积量的树木可供各种木制品工艺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全镇除翁井主干渠引水外,还有小型水库、河流及各种类型的人畜饮水工程,可供灌溉和人畜饮用。全镇共有耕地26374.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1300万公斤。油菜种植面积13000亩,年产量165万公斤,其品质优良,单产高,是全县的商品粮油基地。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2.1万头,西门达尔牛出栏107头。此外正在申请东坝、毛坪两村的肉牛养殖基地。其它种植品种有1000亩糯玉米,1000亩辣椒,18000亩烤烟。2001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授予优质烤烟专业基地镇,获得一等奖。2004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66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6元。镇内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开阳至遵义的省道柏油路横穿本镇,成为连接开阳、遵义的咽喉。全镇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东南至毛坪、双山三级镶边公路,北到毛利、堕秧并与宅吉乡相通三级镶边公路,西南至新华、四坪的公路改建项目正在立项,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电视、电话,80%以上的村民组通公路,且路面良好,全镇居民均饮上清洁自来水。镇内乡镇企业跃上新台阶,拥有丰富的磷矿、铝钒土、重晶石、大理石、白云石、铁矿、电石等矿产资源,镇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煤窑、矿山的管理,争取各种项目的投资开发,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21.27万元,实现利税310.1万元。境内有风光秀丽的红岩口风景区和景色奇特、巧夺天工的天然溶洞-椿菜洞。正在形成规模为1000亩的果园和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田园风光。.  

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位于县城北部,乌江南岸,东与宅吉乡接壤,南与永温乡交界,西与冯三镇毗邻,北与遵义县尚稽镇隔河相望。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距省会城市贵阳131公里,历史名城遵义64公里。全镇总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47亩。辖8个行政村,275个村民组,总人口4.2万余人。全镇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210.9米,最低海拔513米,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7.8℃,日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镇内四季分明,春风和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是开阳县乃至贵州省的优质烤烟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镇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93%,是典型的天然氧吧。有铝、磷、煤、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铝钒土藏量3000万吨,年平均开采量为70000吨,烧结脱水矿54000吨。煤藏量4000万吨,年平均开采1.2万吨;此外铁锰矿、铁矿、磷矿藏量也较为丰富。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乌江、洋水河、沙子河三条河流贯穿境内,奇峰连绵,水流时缓时急,形成天然喀嘶特景观。.  

龙岗镇

  一、基本情况现有城镇建设规模2.5平方公里,集镇住户有3940户,人口1.2万人,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有日产2千吨的自来水厂和3.5KV的变电站,开通了互联网、加密电视、程控电话,建有移动联通机站5座,商贸繁荣,全镇从事商贸经营户292户,其中:百货经营92户,修理加工行业111户,副食品49户,餐饮业13户,种子化肥、饲料经营27户,文化服务业23户,车配件销售11户;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拥有机动车400余辆,其中:大型货车145辆,非营运出租车65辆,川路车50辆,三轮车100余辆。市场繁荣,场天人口达3万人以上,流动商贩日趋增多,场天商贸交易额达12万元以上。集镇每日出入境车流量达800余辆(次),随着贵开路、南贡大桥、棉花渡大桥的建成,龙岗将成为沟通翁安、福泉、乌当、龙里、南龙、高寨、毛云等地的交通枢纽,非常适宜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总体规划情况龙岗镇镇区南北宽1.2公里,东西长2.9公里,镇区总体规划以外环大道为轴线,形成“一轴两中心三片区”的带状组团结构形态。一轴指外环大道形成的镇区发展轴;两中心分别为规划的镇政府、旅游接待站、文体科技、综合集贸市场形成的镇区主中心和保持旧镇区的商贸氛围形成的次中心;三片区是指围绕中心形成的西区、中心区、东区三个居住片区。规划道路系统呈:“三横六纵”布局,三横即外环大道、一号路、二号路,六纵即四号路、五号路、六号路、七号路、南街、八号路,道路路网密度为11.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以一村宝山森土林组为界,南至一村水口小寨组,东抵二村陈家湾,西抵大水塘村卢家院,规划面积3.42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1.25万人。规划确定的性质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旅游为主的小城镇。三、城镇建设情况龙岗镇积极实施“三轮驱动”战略,把城镇建设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城镇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建设原则,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开发为主,推动旧城改造;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带动房地产开发;以经营城市为理念,以地生财,以地聚资,强有力地推动了龙岗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一)城镇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由于城镇建设的带动,我镇工农业总产值从2001年1209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62267万元;财政收入从285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052元增加到2005年的2566元。城镇建设的加快,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集镇壮大二、三产业,从事运输、建材、维修、餐饮等行业,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土地资源,吸纳民间资本,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龙岗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根据龙岗的实际,采取措施,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对城镇规划区的土地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通一平”,把原来的“生”地变成“熟”地,采取公开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公开拍卖,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近几年来,我镇共拍卖土地29000平方米,获土地出让金1200余万元,土地拍卖价从1999年的平均100元/ m2,增加到2005年的平均400余元/ m2,通过市场运作,盘活了土地资源,切实解决了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城镇建设关键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2001年以来,我镇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建设了南大街,西大街、西大街6号路、五号路、城区输电线路、路灯、绿化、闭路电视、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拉动投资近4000万元.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四)加强城镇管理,促进了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加强城镇管理,镇党委、政府调整充实了城镇管理办公室的力量,接纳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规划设计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城镇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并以公民道德建设和创建文明县为契机,及时制定城镇管理办法,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对集镇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的整治。一是成立卫生与秩序-小组,同时制定了实施方案;二是制定《龙岗镇综合整治城镇环境的规定》,并经镇人代会讨论通过;三是建立集镇区域内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与各单位、集镇经营户及各住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每周一次的卫生督查和每月一次的卫生考核制度,制定了奖惩制度,积极组织卫生义务监督员进行监督。通过卫生秩序整治,从根本上改变了龙岗“脏、乱、差”的不良现象,树立了龙岗城镇新形象,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城镇品位,为创建文明城镇奠定了基础。.  

永温镇

  永温镇位于开阳县城西面,离县城15公里,距贵阳市中心87公里,东面与冯三、楠木渡镇毗邻、南与双流镇相连,西与金中镇接壤,北与息烽县温泉镇交界。全乡辖5个行政村,一个移民社区,100个村民组,总人口1.8万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全乡总耕地面积19712亩,其中田4480亩,土15232亩。永温气候宜人,地势平缓,海拔在900一1100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1376毫米,降雨集中在5—8月。永温交通便捷:久铜线开阳段和“高金”新三级硬化油路,把永温通往省城贵阳和开阳县城以及开磷集团连成一个十分便捷的交通网,永泉路打通了永温乃至开阳通往息烽、黔北遵义的便捷通道,今年立项硬化的永马公路,将使永温通向邻近冯三、楠木渡、宅吉等乡镇的公路十分便捷;电力方面:3.5万伏开马高压线从乡政府所在地通过,距永温5公里的22万伏高云变电站输出的10千伏高压电供全乡使用;水资源方面:乡境内有高家河、谷撒河、洋水河三大河流纵横交错,乡政府所在地有供10万人饮用水的自来水源作保障,能完全满足今后十年内的集镇居民人口增长和园区建设需求;通讯方面:乡政府所在地有程控交换机房1个,境内有移动通讯机站5座,信息覆盖“高金”、“永泉”、“永马”公路沿线及全乡90%以上地区;土地资源方面:乡所在地有开磷集团闲置近30年未开发的700余亩国有土地和永亨村蒋家坡组范围内已完善手续的45.8亩土地,该范围已被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永温工业园区,园区内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目前已有投资1500万元的星宇瓷业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的永亨纸箱厂、投资200万元的永宏页岩砖厂落户;矿产资源方面:乡境内磷矿石储量达1.06亿吨,煤储量达200万吨,铝钒土储量十分丰富。永温还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好地方,乡所在地有风光秀丽的永温水库、滴水岩瀑布、金家洞溶洞和谷撒河流域——天生桥峡谷风景区,该景区景点迷人、植被完美、风姿各异、水质清澈,是十足的天然氧吧。.  

花梨镇

  花梨镇是开阳县东部的农业大乡。东临瓮 安县,南与南龙乡、城关镇接壤,西隔清水江与冯山镇相望,北与米坪、龙水两乡相连。距开阳37公里,省城贵阳125公里。总面积133.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25亩,人口2.7万人。久铜公路纵贯全乡,村组路网四通八达。地形结构属典型的山区地带,山峦起伏,重峦叠嶂,灌木丛生,植被良好。花梨乡种、养殖业发达。粮、油、烟、猪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但人均资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乡在翁昭建立无公害次早熟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6900亩,已成为农民增收的规模支柱产业。同时还在花梨村、清江村、十字村建立养鸡、养兔、养猪、养牛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磷矿、铁矿、大理石、重金石、煤、石灰石等矿藏,其中磷矿储量近5000万吨,矿石品位在34%以上,易于开采。旅游资源丰富。清水江流经花梨乡境内20公里长的乐旺河峡谷风光旖旎,山川险要,河水清澈涟漪。吊水岩瀑布从100米多高落下,雄奇壮观,美不胜收;瓜瓢岩传说引人入胜;轿顶山何德胜起兵反清修筑的营盘雄居江东。1935年,红军从这里强渡清水江,路经开阳北进遵义。这里的青山绿水与历史文化形成了东部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2008年构皮滩蓄水发电后,将在清水江乐旺河上形成2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130公里的湖区旅游线将直达构皮滩电站。乡镇企业渐进式发展。现有乡镇企业15家,其中:采矿企业7家,年产磷矿30万吨以上,磷化工企业一个,主要生产磷肥和复合肥,该厂生产的“兴黔”牌有机三元复合肥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绿色环保产品,并获省消协推荐产品。传统酿酒业规模越做越大,年产玉米酒500吨以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乡有小学19所,幼儿园和初、高中各一所,全部通过“普九”和“普实”验收。历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乡卫生院设施齐全,技术力量较好,各村建有卫生室,能够保障人民就医的需要;电视收视覆盖率较高,各村建有远程教育网络、职业教育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使劳动者能够享受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花梨是一片热土,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充满着生机和朝气的花梨期待着你的到来…….  

南龙乡

  南龙乡位于开阳县城东南部,距县城中心18.5公里。全乡面积125.24 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共131个村民组,总人口18889人,其中农业人口18403人,占总人口的97.4%。境内居住有汉、布依、苗、水等多个民族。南龙乡属较为典型的农业乡镇,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在全乡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乡现有耕地面积23412亩,其中田8011亩,土15401亩。农业结构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有宜林(牧)荒山草坡面积近万亩。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油菜籽。2005年全乡共产烤烟80万担,油菜籽产量达1945吨,蔬菜产量为2091吨,肉类总产量为2312吨;年末大牲畜存栏6128头,生猪存栏21840头;农林牧渔总产值446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24元。该乡是开阳县城至东部乡镇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县城至乡政府所在地公路已铺成二级柏油路面,通往花梨乡的21公里公路即将建成。通南部乡镇的南贡大桥架设工程已申报批准实施,大桥通车后可大大缩短县城与南部乡镇的距离。目前,全乡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全乡三分之二的村寨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乡。境内资源丰富,其中以煤矿资源为主,原煤燃烧值均在6500大卡以上,出产有原煤及焦炭和焦丁。此外,还有极为丰富的硫铁矿等地表资源已经省茶科所和中国科学院地化所组织专家论证认定,属极佳富硒地带,富硒系列绿色食品开发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富硒保健作用已由美国、德国、上海等科研机构作为科研成果发布。2002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建成4000亩富硒枇杷基地,300亩富硒茶场,1000亩优质富硒糯玉米开发项目。其中翁朵片区、丁山片区地表资源含硒量(包括土壤、泉水、农作物等)居全省之首。其农作物(水稻、玉米、红苕、土豆、茶叶等)含硒量均在0.5ppm-1.5ppm之间,达到联合国文教卫生组织认定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该乡出产的茶叶也因含硒而口味独特,在清代便成为朝廷贡品,相传乾隆皇帝曾赞:“南方茶叶甲天下,此茶可为甲南方矣”,南贡茶由此而得名。目前,该乡南贡村民组已扩大茶叶种植面积300亩。该乡在稳定农业基础,抓好烤烟生产,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富硒品牌为载体的同时,致力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主要以原煤开采和富硒系列绿色食品开发为主。现全乡有乡镇企业663家,2002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4亿元。该乡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5% ,有“森林之乡”的美誉和“深山藏古寺,奇峰配营盘”之称。地处关庄村湾子寨村民组的长庆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深山丛岭,其造型规模、文物完好程度、文化考古价值都堪称全县之首,该寺曾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开阳摄制区的主要取景地。此外,还有修建于明末清初的佘家营遗址,其长达2公里的城墙至今保存完好,气势不减当年。翁朵村场坝进口处的铁丁山景点,巨石悬踞山坝,更是让人称奇,面对铁丁山,不禁使人想起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末残,天欲坠赖以柱其间”的生动描绘。横贯全乡的月亮河,南贡河、南江河沿河两岸山峭树密,风光奇秀,河中流水汹涌澎湃,其中的阴阳山景区,极有旅游开发价值。.  

宅吉乡

  宅吉乡位于开阳北部,距县城50公里,东与瓮 安县的珠场镇、高水乡以乌江河为界,南邻冯三镇,西接楠木渡镇,北隔乌江河与遵义县团溪镇、铁厂镇相望。全乡总面积为99.8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共144个村民小组,4196户,总人口18341人,其中农业人口18001人,占总人口的98%。全乡有18359亩耕地,其中田4606亩,土13753亩,有荒山草地1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元素。该乡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油菜、辣椒。2004年,该乡粮食总产量达4738吨,油菜籽产量1170吨,烤烟1000吨,大牲畜存栏达7180头,生猪存栏达19880头,山羊存栏4000头,家禽3.5万只;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1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18元。烤烟作为该乡的经济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70%以上,其收入占全乡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2002年,该乡获贵阳市优质烟基地乡称号。森林覆盖率达38.9%,植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木本植物有600多种,还有珍稀树种银杏等;主要经济林木有:油桐、乌桕、果树、漆树、棕、竹等。中药村300余种;主要药材有天麻、杜仲、金银花等;牧草植物100多种,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和肉牛)在该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乡境内现有公路125公里。马宅公路(柏油路)直达该乡,正在修建的冯宅公路通车后,到开阳县城可缩短10公里路程。该乡村村通车、组组通路,程控电话联通全国各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乡。村村组组均已使用国网电,电力供应充足。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煤矿总储量213万吨,铁矿、硫铁矿总储量127万吨,铝钒土储量2050万吨,高岭土储量12万吨。由于该乡特殊的地理位置,随着构皮滩电站建成后,乌江水位上涨,该乡将有约5平方公里的水域可开发。此外,宅吉街北面的安家洞,具有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  

龙水乡

  龙水乡位于开阳县东北角,距县城52公里,离久铜线花梨段17公里。东面与瓮 安县玉山镇交界,南面与瓮 安县中坪镇接壤,西面与花梨乡、米坪乡毗邻,北面与瓮 安县高水乡隔河相望。总面积58.9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54个村民组,3816户。通讯畅通,交通方便。 乡政府驻地位于乌江河畔,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506米,常年平均气温16.5℃,热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土壤肥沃,主要盛产水稻、玉米、烤烟、油菜、黄豆、小麦、胡豆等农作物,特别是桔类植物更适合在这里生长。境内有丰富的磷矿石资源,据专家堪测,品位居全国首。乡成立在磷产品开发公司,现有6家矿砂(粉)厂,20多个矿山开采点,投资480万元兴建的“贵州龙水龙泉矿肥厂”就座落于山青水秀的龙水乡花山村。 省“西电东送”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五”计划,随着构皮滩电站主体工程动工,龙水乡小集镇建设也拉开序幕。.  

米坪乡

  米坪乡地处贵阳市东部,距开阳县城48公里,距贵阳市中心136公里,东抵龙水乡和瓮 安县高水乡,南与花梨乡接壤,西邻清水江和冯三镇隔河相望,北与马场镇、宅吉乡以清水江为界。全乡面积39.1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共55个村民组,总人口7609人,其中农业人口7267人,占总人口的95.5%。米坪乡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较平缓,土地肥沃,乡周边有3/4以清水江、乌江为界,有4个村10个村民组座落在清水江和乌江沿岸。全乡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是贵阳市远郊的一片净土,最低海拔518.3米,最高海拔1071.5米。现有天然林21100亩,粮区烤烟地4000亩,年产上、中等烟叶40-50万公斤,连片种植经果林424亩,其中,优质枇杷324亩,目前正在规划启动无污染、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工程,牛肉基地建设正在实施中。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2542吨,油菜产量556吨,烤烟409吨,蔬菜1310吨,肉类产量596吨,年末大牲畜存栏3651头,生猪存栏6210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乡内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911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376人;有面积300平方米、设施较为齐备的文化活动中心1所,乡卫生院1所。乡境内交通、通讯方便,乡政府所在地距离久(长)铜(仁)柏油公路5公里,直通贵阳,可通往瓮 安县、余庆县、铜仁地区及构皮滩电站。乡内村村组组通公路;建有移动通信基站,有3个村5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部份农民用上了手机。构皮滩电站修建完工后,米坪乡境内将形成风景优美的清水江峡谷水上风光,沿湖区两岸迷人的山水景色,南明河出口-清水江和乌江交汇处的清水口景点、“两扇门”风光和“一龙过江”景观。在米坪田坝,有“双狮把水口,一牛卧田中”美景,有两岔河水库可垂钓,乘船往上可达乐旺河上岸,乘中巴到达贵阳,也可以乘船到乌江电站、构皮滩电站观光旅游。.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禾丰乡位于开阳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乡,东与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接壤,南与乌当区羊昌镇毗邻,西接修文六屯乡,西北与双流交界,北连城关镇。距省城贵阳60公里,距县城开阳28公里,总面积为83.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01亩,全乡辖6个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民组,总人口16414人,有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乡境内气候温和,降雨丰富,年均气温12.9—14.9℃,年降雨量1120毫米,无霜期315天。禾丰乡旅游资源丰富,有集山、水、林、崖、洞、桥、泉、峡、漂于一线,幽、险、奇、雄、秀、清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峡谷及极富诗意的青龙河田园漂流,还有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水东土司宋万化墓,明万历年间所建万寿桥,上千只白鹤栖息的白鹤林以及传统的“六月六”民族风情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探险、休闲、观光、渡假的好去处。 乡境内交通方便,104省道从乡政府所在地通过,正在修建的贵开高等级公路横跨我乡穿洞村,移动通讯覆盖全乡,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电力有保障,清龙河贯穿全乡,水能资源丰富,预计储量6000千瓦,开发前景广阔。 禾丰乡境内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之一,所生产的农作物硒含量符合人体摄入标准,富硒绿茶、富硒优质粮油、富硒蔬菜、富硒干鲜果等极具开发价值。 迎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贫攻坚开发力度和有关政策扶持的大好形势,结合省、市、县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决定和开阳县“中-东-西”产业布局调整和构想,我乡进一步深化对认乡情的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富硒农副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旅游为主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生态经济乡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正沿着这个英明决策奋勇直前、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携手共建文明禾丰、绿色禾丰、生态禾丰、诚信禾丰。.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南江乡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在开阳县南部。东与龙岗镇接壤,西与禾丰乡相连,南接乌当区羊昌镇、百宜乡,北连城关镇、南龙乡。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占开阳县总面积的5.9%。耕地面积24465亩,其中稻田面积11775亩,旱地面积12690亩。乡政府所在地南江位于南江乡最南端,北纬26°55′,东经106°59′。全乡辖6个行政村,128个村民组。全乡20963人,其中少数民族7966人,占总人口的38%。少数民族中以布依族苗族居多,其他有回族、满族等。(一)、区位优势明显。 南江乡地处开阳县南大门,是开阳县南部的交通枢纽、咽喉,有省道贵开公路、县道162道和县道龙广至开阳线,及正在修建的贵开高等级公路贯穿全乡,位于开阳县交通发展的“二横一纵七连线”的一纵起点。随着贵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完工,南江乡距贵阳市中心将只有30公里,距县城开阳只有25公里,高等级公路贯穿全乡,是开阳县拥有高等级公路最多的乡,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乡村村通公路,128个村民组中已通公路124个。(二)、气候条件良好 南江乡地处北亚热带,属北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3.5℃---14.6℃≥10℃有效积温1562.7℃ ---1870.7℃ ,年总积温4575.5℃---5050℃,极端最低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37.8℃,气温最高月(7月)日均温22.3℃,气温最低月(1月)日均温2℃。年日照时数948.5---1084.8小时,太阳能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74.45---80.55千卡。无霜期243---265天。年均降水量1129.9---1205.9毫米。(三)、地质条件良好。 南江乡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383米,最低海拔678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00---1100米之间。土壤以黄壤为主,属黄壤亚类,土种以小黄泥和豆面黄泥为主,表层土壤耕层深厚、土质结构好、上松下紧、通透性优良、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四)、资源比较丰富 Ⅰ、生物资源:南江乡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复杂,主要木本植物1000多种,主要草本植物1000多种,主要药用植物300种。森林覆盖率37.5%。在低中山峡谷地带还生长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蓖子三尖杉、银杏,三级保护植物南方红杏杉、闽南等,植被良好,堪称天然公园。 Ⅱ、能源资源:南江乡主要河流有鱼梁河(南江河)、公鸡河、小南江。几条河流切割深、谷狭、急流、多滩、落差大,水能蕴藏量1.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1万千瓦。 Ⅲ、富硒资源与其他矿藏资源:经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测定,南江乡大部分土地含硒,表土含硒量在0.175PPM---0.4PPM的足硒土地占75%,表土含富硒量在0.4PPM----1.5PPM的富硒土地占25%,达到国际认定的理想值。 乡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重晶石、磷矿石,铁矿、铅锌矿等,有开采价值的仅为重晶石,品位高,易开采,但由于近年来重晶石市场销售状况不佳,现已停止开采。.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高寨乡是一个新建的少数民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北部,开阳县城南部,距贵阳市区72公里,距开阳县城75公里,东南分别与黔南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隔河相望,西、北与本县龙岗镇、毛云乡毗邻。全乡总面积177.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共98个村民组,1586户,总人口2436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136人,占总人口的33.4%,主要是布依族和苗族。全乡耕地面积3320亩,其中:田7954亩,土25243亩。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量8344吨,油菜籽645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8万元,乡镇企业产值878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7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高寨乡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是开阳通往黔南的交通要道。2002年,通往乡政府所在地的柏油路改造已投入使用,通往平寨的四级泥石包镶边公路也全面完工,现正在实施高(寨)久(场)镶边公路及杠(寨)久(场)柏油路改造,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入村入组公路已纳入计划分步实施,将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方面,高寨、杠寨、久场三村已开通光缆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目前正在实施久场、平寨等村的移动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将覆盖全乡。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正逐步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和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生姜、大蒜。养殖业主要以二元杂交母猪和杂交商品猪以及肉牛羊养殖为主,已建成台子田、沙子坳、主阳坪、街上4个养殖场,在杠寨村建成养殖专业村;以久场为退耕还药(岩桂为主)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完成,形式多样,结构趋于合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已具雏型。乡境内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3800多万吨,硫铁矿350万吨及铝钒土40万吨,其含量高、品位高,具有可观的开采价值。年发电量9万千瓦的青水河电厂目前正在进行论证,不久将动工修建。乡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民风纯朴。具有较大历史价值的古汉墓和清翰林墓位于平寨,秦汉时期的顶趴画马岩古迹历经千年至今仍清晰可见,新卜古洞穴葬里棺廓垒垒不计其数,还有庆祝丰年的“杀鱼节”、“斗牛节”、“跳园”等浓郁纯朴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有如刀削的悬崖峭壁峡谷和有惊无险的清水河漂流,有能与织金打鸡洞相媲美的主戎大坪溶洞景观。.  

毛云乡

  毛云乡位于开阳县东南部,距县城83公里,距贵阳市中心区87公里,东北隔清水江与瓮 安县、福泉市交界,东南和南面与高寨乡接壤,西与龙岗镇相连,西北跨南贡河与南龙乡毗邻。全乡总面积 87.19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共76个村民组,总人口12433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0余人,占总人口的17%左右。全乡拥有森林6.7 万亩,覆盖率达49.4% 耕地面积15728亩,其中田4722亩,土11006亩,土壤肥沃湿润,并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无污染,是贵阳市首批确定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全乡现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1225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628人;有乡卫生院1所;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1所,设施较为齐备。该乡主要公路总长约34公里,其中:通乡柏油路约9公里,通村公路约25公里,24个村民组有通组公路相连。全乡有程控电话机房1个,移动基站1个,电话装机168门;乡政府所在地开通了加密电视,各村已安装了小型闭路电视。全乡有小型水电站1个,已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组组通电、户户通电。乡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铝钒土和重晶石,其中:煤储量约1380万吨,煤质优良,燃烧值大,还有四家年产原煤3万吨的煤厂;铝钒土储量20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有极强的矿业发展后劲。境内马路河、清水河水位落差大,地质结构良好,水力资源丰富,可建梯级大型电站。该乡旅游资源丰富,到处是青山苍郁,绿树成荫,尤以十万溪、二寸塘、云顶山脚下的云顶洞著名,其幽幽的山泉,潺潺的溪流、葱郁的绿竹,数百条瀑布挂于山间;云顶洞内石钟乳、古笋林立,千姿百态,是休闲旅游探险的好地方。.  

紫兴社区服务中心

  紫兴社区概况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地理位置、社区驻地、政区沿革、政区划分、人口族别:   名源方位——紫兴社区,是开阳县委、县政府在推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所成立的一个全新服务型组织。是原城关镇紫江社区、东兴社区的合称,于2011年6月29日命名为“紫兴社区”。位置东经106°57′~160°58′,北纬27°02′~27°04′。   地理位置——紫兴社区,位于开阳县城南金秋花园2栋,环绕城关镇政府西北部1.5公里之内,距县政府2公里。绝大多数县镇机关均在境内,历属开阳县政治、经济、金融、财贸、邮政、交通中心。电话区号0851,邮政编码550300。   政区沿革——紫兴社区,辖原解放初所设的“第一居委会和第三居委会”,即现在的紫江居委会和东兴居委会, 2011年6月命名紫兴社区至今。     政区划分——紫兴社区地处县城南面,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东至上谷光,南至毛栗山大桥,西与下光西接壤,北与南江社区毗邻(以胜利西路为界)。   人口族别——紫兴社区辖2个居委会,10个居民组,境内分别居住汉、布依、苗、侗、彝、回、水、满、黎、仡佬、壮等11个民族。辖区居民总户数8088户,总人口27340人,其中少数民族1250户,4038人。   2、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地形地貌——紫兴社区,地形位于高岭台地,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北部地势较低,所在地海拔1180米左右,最高峰广播站海拔1230米,最低处开州大道1020米。平均海拔1125米。   气候水文——社区内气候温凉,雾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平均温度12?5c~,最高温度35.0°c~,最低温度-10.4°c~,无霜期265天,降雨量1252毫米。   3、经济概况――商业贸易、财政金融等:   辖10个居民组,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76余家,有金秋花园、紫江花园、教师新村、佳居苑一、二期、东兴苑、三台山、云开商住楼、开州大厦等物业小区,社区人口密集,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以环城南路、开州大道等重要交通贯通全区,是县城物流、运输发展的中心区域。   紫兴社区内商贸繁荣、建有合力超市、福乐多超市,财政金融有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建行、信用联社等单位均在区内。   4、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   文化教育——紫兴社区内社会发展也较快,开阳一中、开阳一小、二小、五小、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特殊学校、县幼儿园、城关幼儿园等8所学校,共有教师555人,学生15174人, 100%的学龄人员均能接受教育。   医疗卫生——紫兴社区内还有县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同仁门诊等4家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室18个,医疗设施齐全,服务良好,交通便捷,看病十分方便。   广播电视——紫兴社区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数字电视,部分家庭还安装了2至3台电视,男女老少各取所好,为一家共享天伦之乐而无不锦上添花。   社会保障——紫兴社区仅有85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占总人口的3.1%的人口享受低保,除每月最低生活保障300元的补差外,还给这部分人入了社会保险。此外还为辖区居民办理就业登记1000余人次,开发就业岗位500余个,切实为老百姓办理了好事和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构建了稳定的和谐社区。   5、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   交通运输——紫兴社区交通运输极其方便,居民需用矿泉水、煤汽等物资,只需一个电话,几分钟内,卖方便可送货上门。邮政电信——紫兴社区境内有邮政电信局,居民办事十分方便,居民80%的用户安装了电话,其他人员均使用手机,通讯极其方便,十年前街道间还设有邮筒、电话亭,随着手机的普及,今已全部被取缔。   6、名胜旅游――风土人情、土特产品、风景点、名胜古迹:   名胜旅游――紫兴社区内现有一座红色景点列士陵园和环湖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树木葱郁,环境宜人,山以“园”为傲,“湖”以山依存,远眺“园”、“湖”相应,入则风景两边“独”好,系县城市民闲暇之余经常出行修身养性、游玩的好地方。   7、社区市政建设――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热、园林绿化等:   城市道路——紫兴社区市政建设自二十世纪初飞速发展,有环城南路、正街、南街、开州大道、二号路、三号路、四号路陵园路、久铜路等8条主干道42条小巷道。修建了大型楼盘30幢,其中电梯房5幢。   公共交通——紫兴社区内公共交通十分方便,南来北往,去来都有客车、出租车。   给水排水——紫兴社区内公共交通十分方便,地下排水管道畅通.   供电供热——紫兴社区居民全部用上自来水、高压电,家中实现电器化,部分居民才用煤汽做炊,因为境内冬季较冷,部分居民还用煤炭供热取暖。   园林绿化——紫兴社区内开州大道的园林绿化堪称开阳一流,阳春三月,大道两旁樱花盛开,引来蝶飞蜂舞,特别是云开广场的修建,安装了露天电视高大银屏,全天播送节目,成了市民们休闲游乐的栖息之地。   而今,紫兴社区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辖区内200多户还购买了私驾车,部分居民还购买了高档轿车,有奔驰、宝马等,出乎前人想象。紫兴人以奋发昂扬的姿势,以“以人为本、和谐为魂”的文明社区建设步伐,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正踏上“富上加富”之路。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

  南山社区辖南江、中山两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10187户,总人口30126人,常住居民8518户26711人,流动人口1669户3415人。常住人口中有党员215名。辖区内驻有82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其中:行政机关40个、学校9个、医院3个、金融服务点8个、大型企业13个、其他事业单位9个)。   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办公场地为856平方米,其中办公区域560平方米,精神文化活动中心296平方米。内设4个部门,分别为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群众工作部、城市管理部,除党政工作部外,其余部门均采取开放式办公。      --人口总数:30126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30126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大爱无疆,服务-   --所辖村:中山居委会;南江居委会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 名特产品:富硒菜油 办公所在地:开阳县鸿福家园环岛处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特产大全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