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位于息烽县永靖镇县城西北部,距县城有17公共里 ,辖区有8个村民组,总户376户,总人口1383.人:男867、女516人、劳动力1165人、其中男615人、女550人。少数名族占总人口的60%。有耕地面积2130亩,其中田560亩、土157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吃粮235公斤,人均年收入200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外出务工,主产水稻、玉米、蔬菜。
进村公路已硬化。全村串户路的已硬化,共10公里,全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全村共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0%。电视普及率90%。人畜饮水主要水源为自来水。
--人口总数:1383人 农业人口:13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2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蔬菜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安马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22100 | 551100 | -- | 查看 安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门社区 |
东门社区位于息烽县中心城区,服务区域是:从笕槽沟大桥往东至红绿灯路口,从红绿灯路口往北至北门桥,从北门桥上至蚕桑坡加油站止,再从蚕桑坡加油站沿210国道至笕槽沟大桥,与西门社区以北门桥蚕桑坡路为界。区域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服务半径0.7公里。 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29栋,住户1284户,常住人口4483人,流动人口896人,辖区单位5个。有志愿队伍1支共14人。 社区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主任1名,远教1名,计生2名;协管3名,邮政进社区工作人员1名。 --人口总数:4483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483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环城路,蚕桑坡,育才路,体育路,河滨路,教师新村 生产总值: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育才路安居工程一楼 --自然条件: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天气凉爽 资源: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
南门社区 |
南门居委会地处息烽县城南面,系县城城交结合部,与南门村、龙爪村、永红村相邻,居民农民杂居在一起。辖区占地面积2.82平方公里,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社区共有7个居民段,有常住居民2297户,总人口7316人,其中男3053人,女2563人。有流动人口1470人,其中男825人,女645人。驻辖区企事业单位20家,第三产行业40家(餐饮、理发、娱乐洗浴业)。人均年收入200元以上。 --人口总数:7316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7316人 --行政区面积:2.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县府路组,解放南路组 生产总值:1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餐饮、理发、娱乐洗浴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阳光路南门居委会综合楼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资源:餐饮、理发、娱乐洗浴业 |
西门社区 |
|
梨安村 |
梨安村地处息烽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4公里,与上安马村、新萝村、坪上村、修文县相邻,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有513户,共1652人,辖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男839人,女818人。外出务工人口315人,其中男183人,女132人,全村有少数民族人口69人。我村地处高寒海拔1300—1500米左右,常年以种养殖为主,有耕地面积1824亩,其中田876亩,土948亩。 --人口总数:1652人 农业人口:1483人 非农业人口:169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黑土坡组,下坝组,街上组,关冲组,马路湾组,大院坝组,宋家寨 生产总值:30.5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葡萄,核桃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黎安村街上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林地丰富,有温泉带,适宜水果生长 |
老街村 |
一、村基本情况 老街村座落在息烽县城郊城南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82户、1132人。劳动力472人;有耕地面积632亩,其中田486亩,人均0.45亩,土146亩,人均0.1母,有林地726亩,人均0.5亩,全村现在以种植养殖为主。全村组组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有办公楼300余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组组通公路,共3公里,以完成电网改造,全村通讯普及率达95%。人畜饮水主要水源为自来水,已饮用自来水的有1132人,占总人数的100%。 三、经济发展情况及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 1、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常规种、养殖。 2、调整产业的经济来源:小额信贷。 3、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群众进城务工方便。 4、经济发展现状:以种养殖、种植业为主,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 5、村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果树,发展观光农业。 四、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资金困难 2、当前制约村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技术、信息。 3、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人口总数:1132人 农业人口:992人 非农业人口:140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老街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 |
老厂村 |
老厂村位于息烽县城东8公里的地方,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405户,1607人,其中男807人,女800人,劳动力826人,其中男性426人,女性400人,有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田597亩,土1903亩,人均耕地面积1.55亩,人均产粮250公斤,人均收入2100元。全村组组通公路、通水、通电、户户通硬化路、通电话、有大小客货运输车12辆、摩托车42辆、有村办公综合楼500余平方米、村级卫生室壹个,村级固定资产30余万元。小学中学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100%,合作医疗入保率81%,五好文明家庭45户,“十星级文明户”18户,科技示范户45户,两门以上实用技术260人。 全村9个村民组,组组通公路、通水、通电,户户串通硬化路,电视、电话全村普及,修建沼气池96口,沼气池普及率23%,危房改造情况目前有70户。 本村以种植、养殖、饮食业、交通运输、外出务工发展经济是本村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搞好种植、养殖业,全村的淡季蔬菜种植面积,搞好规模化经营,加强对失地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解决失地劳力务工、兴办企业和其它产业,争取西门直销市场为本村管理,但需政府支持协调才能解决。 需要解决的问题:1、雨洒村漆树沟组至老厂村公路的建设,一直没有解决,全长7公里,需资金140余万元。 --人口总数:1607人 农业人口:1540人 非农业人口:67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场组,张家组,青山组,田坝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老厂村田坝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气候宜人 |
后坝村 |
后坝村位于息烽县城南面6.9公里处,全村有5个村民组,总户数354户,1254人,有党员21人,男党员19人,女党员2人,有党员自愿服务队一支。耕地总面积1239亩,田982亩,土257亩,辖区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因我村地势偏僻,欠缺水源,无法引进外资企业,只能靠种养殖为生,人均年收入在2500元,是全镇贫困村之一。 我村在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资助下,进组路、串户路已于2006年大部分已硬化,2010年修建卫生厕所30口,危房改造2010年指标已按上级要求全面完工,现目前只有少数几户还望政府给与大力支持资助,坪上组及大田坎组2011年发展种植艳红桃1000余亩,目前正在实施中。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是我村大奋斗目标。 --人口总数:1254人 农业人口:1246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丫米寨,朝房,大田坎,后坝,坪上 生产总值:31.3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油菜 名特产品:油菜 办公所在地:后坝村丫米寨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人力资源 |
红旗村 |
红旗村位于永靖镇镇政府所在地,属城中村,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210国道、川黔铁路横贯南北,程控电话联网,有线电视设备齐全,供水、供电充足。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274亩,田10亩,有13个村民组,共居住1660户,人口5635人。其中非农589户2758人。境内人力资源丰富,人才集聚,是息烽回风炉的诞生地,有焊工技术的上百人。望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我们将对你的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联系电话 7723038 --人口总数:5635人 农业人口:2877人 非农业人口:2758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蚕一组,蚕二组,蚕三组,蚕四组,北一组,北二组,北三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以种养殖、种植业为主,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 名特产品:回风炉 办公所在地:永靖镇体育路与环城路交叉路口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资源:人力资源丰富 |
河坎村 |
河坎村地处南山山脉,平均海拔1500米,距息烽县城8公里。辖区八个村民组,总人口914人,其中少数民族443人,人均耕地不足1.2亩,人均吃粮不到150公斤,全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850元,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和县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914人 农业人口:913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组,香子坪组,宝山组,坪上组,河坎组,大沟坎组,新寨组 生产总值:16.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白菜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河坎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 |
河丰村 |
河丰村位于息烽县永靖镇县城北部,距县城有15公共里 ,辖区有7个村民组,总户495户,总人口1703.人:男956、女747人、劳动力1126人、其中男679人、女447人。少数名族占总人口的15%。有耕地面积5762亩,其中田2350亩、土3412亩、人均耕地面积3.4亩,人均吃粮264公斤,人均年收入200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外出务工,主产水稻、玉米、蔬菜。 --人口总数:1703人 农业人口:1617人 非农业人口:86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3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永靖镇河丰村 --自然条件:空气清新,自然健康 资源: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
管田村 |
管田村地处息烽县城北部,交通十分便利。村境内有贵遵高等级公路、210国道、川黔铁路从我村境内横穿而过。 辖区有8个村民组,总户449户,总人口1568人:男853人、女715人、劳动力1125人、其中男605人、女520人。有耕地面积1033亩,其中田340亩、土693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均吃粮225公斤,人均年收入2400元 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是我村大奋斗目标。 --人口总数:1568人 农业人口:1368人 非农业人口:200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管田组,螺丝田组、大寨组、东边寨、猫山组、上东阳组、下东阳组 生产总值:3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永靖镇管田村大寨组 --自然条件:天气凉爽 资源:交通便利 |
安马村 |
村位于息烽县永靖镇县城西北部,距县城有17公共里 ,辖区有8个村民组,总户376户,总人口1383.人:男867、女516人、劳动力1165人、其中男615人、女550人。少数名族占总人口的60%。有耕地面积2130亩,其中田560亩、土157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吃粮235公斤,人均年收入200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外出务工,主产水稻、玉米、蔬菜。 进村公路已硬化。全村串户路的已硬化,共10公里,全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全村共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0%。电视普及率90%。人畜饮水主要水源为自来水。 --人口总数:1383人 农业人口:13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2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蔬菜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安马村 |
立碑村 |
立碑村位于县城以南7公里处,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以油菜、蔬菜为主要经济作物,距川黔铁路2公里,与红色旅游景点息烽集中营紧紧相连,交通便利,210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有5个村民组, 359户1359人,党员21人, 劳动力986人,青壮年劳动力453人,外出务工人员120人,有耕地面积954亩(习惯亩),其中田465亩、土489亩,现有荒山1115亩,是2006年确定的省级新农村“百村试点”,也是贵阳市培育和建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市级示范点。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增加群众收入,村党支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让土地连成一片,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500余亩,年创产值120余万元;完成400亩艳红桃基地建设;种植葡萄4000株,梨树5000株,投资120余万元建花卉大棚100个。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建三小水池73口,完成“四改一气”178口,完成庭院经济建设320户,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68户,完成公路硬化5公里,修机耕道2.6公里,硬化机耕道1公里,完成串户路硬化4公里,改造蔬菜基地灌溉渠道2公里,农灌渠道防渗1000米,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个,整治土地190亩,硬化2米宽田间道1000米,建小水池7口400立方米,完成排污沟建设1200米,完成垃圾池建设13个、环境美化花池3060平方米,完成房屋立面改造271户,安装路灯120余展,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村现有中巴车6辆、大货车50辆、出租车10辆、挖掘机8辆、摩托车40多辆, 9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85%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手机,2008年村人均收入3812元,2009年全村路灯已安装完,解决了村民夜一间出行的方便,增添了我村的景观。 --人口总数:1359人 农业人口:1350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立碑组,蒿枝湾组,核桃湾组,毛狗冲组,马场坝组 生产总值:46.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蔬菜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红色旅游景点 |
永红村 |
永红村座落在息烽县城郊,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小组725户、1935人。其中男性903人,女性1032人,农转非205人,劳动力921人,18岁以下661人,60岁以上148人,部分人口居住在县城内,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1亩,以种植蔬菜为主,部分农户也种植了一定的经济林。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非农职业、外出务工。退耕还林面积和原有山林面积共1000余亩,森林复盖率达70%以上。 全村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硬化串户路、通电、通水、通电视,有大小货运车19辆,拖拉机30台,摩托车250辆,村级卫生医务室3个,有办公商用楼700余平方米,有农用抽水设备两套。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进村公路已通,已硬化。全村已通公路的组有6个,共8公里,已硬化2.4公里,未硬化3.2公里;未通公路的组有1个,有2公里。全村共有串户路12.5公里未硬化。全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全村共有程控电话328部,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0%。有移动电话1324部。全村拥有电视700台,电视普及率90%。人畜饮水主要水源为自来水,未达到相关饮水标准。已饮用自来水的有1010人,占总人数的96%,未用上自来水的44人,占总人数的4%,自来水属自建。 三、经济发展情况及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 1、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常规种养殖。 2、调整产业的经济来源:小额信贷。 3、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群众进城务工方便。 4、经济发展现状:以种养殖、种植业为主,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 5、村今后的努力方向:发展蔬菜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果树,发展观光农业。 四、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资金困难 2、当前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技术、信息。 3、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人口总数:1935人 农业人口:1730人 非农业人口:205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30.6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永红村东门坝教师新村1号楼附后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 |
联丰村 |
联丰村地处息烽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2公里,与上红马村、老厂村、硬寨村相邻,全村共有七个村民组,有317户,共1283人,辖区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男756人,女527人。有流动人口215人,其中男153人,女62人。我村地处高寒海拔1300—1500米左右,常年以种养殖为主,有耕地面积1064亩,其中田576亩,土488亩。 --人口总数:1283人 农业人口:1173人 非农业人口:110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石关口组,老鹰崖组,中寨,新田,板厂,金家场 生产总值:39.6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洋芋 办公所在地:联丰村石关口 |
硬寨村 |
硬寨村位于息烽县南面,距县城6公里,辖7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536户,2008人,有耕地面积1138.2亩(其中田546亩、土592.2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为主,人均年收入2500元。 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人口总数:2008人 农业人口:20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8.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50.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硬寨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种植业 |
阳朗村 |
阳朗村位于息烽县城南4.5公里,辖六个村民组,人口1593人,与老街村、猫洞村、下红马村、立碑村相邻,以农户居多。辖区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以汉族人口居多,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就在我村境内。近年来,我村结合实际,发展了蔬菜基地200亩,葡萄种植个计50亩. --人口总数:1593人 农业人口:1553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7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饮食,种植业 名特产品:阳郎辣子鸡 办公所在地:阳郎村六组 |
新萝村 |
新萝村距息烽县城有12公共里 ,辖区有8个村民组,总户337户,总人口1233人:其中男女各占50%、劳动力730人,有耕地面积1211亩,其中田347亩、林地2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人均年收入210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外出务工,主产水稻、玉米、蔬菜。 全村有党员33名,其中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3人,女党员4人。文化程度:小学7人;初中21人;大专以上2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11人;36岁至45岁10人;46岁至60岁6人;60岁以上6人;外出务工6人。 --人口总数:1233人 农业人口:1003人 非农业人口:230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垭口组,下垭口组,沟下坡,西丫坎,老街组,四组,沙田,沙闹 生产总值:56.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蔬菜,水稻,洋芋,油菜 办公所在地:新萝村下垭口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 |
下阳朗村 |
我村位于息烽县城的南面,距县城2公里,面积有4.9 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境内有川黔铁路、老210国道线和老贵遵路横穿我村南北。全村有8个村民组,936户3676人,村内有一个苗姑娘食品有限公司,两家药厂,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一个标砖厂,四个儿锅厂,一个砖厂。 我村党支部有党员65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少数民族党员0人,女党员10人,初中以下文化45人,高中(中专)文化14人,大专以上文化4人,35岁以下19人,36岁至59岁19人,60岁以上17人,外出务工党员3人。 --人口总数:3676人 农业人口:3006人 非农业人口:670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西门湾,水井湾,毛利冲,吊家沟,快活组,北门组,砖厂 生产总值:128.6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居民个体户 名特产品:辣子鸡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下阳郎村育红小学对面 --自然条件:空气清新,自然健康 资源: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
下洪马村 |
下洪马村位于息烽县城南面,距县城八公里,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十个村民组,459户1654人,其中劳动力900余人,主产水稻、玉米、蔬菜。有耕地面积894.2亩,(其中田610.8亩,人均耕地0.7亩,人均收入3650元。农户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进组公路硬化8公里,未硬化进组公路3公里。通电话、有大货运输车8辆、拖拉机10台、摩托车30辆,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合作医疗入保率66%,五好文明家庭80户,“十星级文明户”10户,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0人。 党支部有党员25人,其中男21名,女2名,预备党员2名,小学文化15名,初中文化7名,高中文化2名,大专以上1名。35岁-39岁4人,40岁-50岁4人,50岁-60岁7人,60-70岁5人,70岁以上的。外出务工党员6人。 全村10个村民组,组组通公路、通水、通电,户户串通硬化路,电视、电话全村普及,修建沼气池180口,沼气池普及率26%。 本村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发展经济是本村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搞好种植、养殖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搞好规模化花卉基地建设,加强对失地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解决失地劳动力务工、兴办企业和其他产业。 由于本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本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只有发展本村的优势,利用我村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植业。开发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生态自然村。 --人口总数:1654人 农业人口:165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4.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56.2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鸡蛋 办公所在地:下洪马村四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适宜作物生长 |
上洪马村 |
上红马村位于息烽县城东南面,离县城18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秋冬长期处于阴雨大雾天气,土质淡薄,产量较低,农民收入不高,是息烽县一类贫困村之一. 一. 我村下辖四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904人,总户数335 户,其中:男495人,女409人,劳动力590人,全村少数民族有70余户,人口19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50人,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有科技示范户5户,十星级文明户10户,村级小学一所,村综合楼一栋,全村实行全面性组织,村有党员16人,女党员1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14人,高中文化2人; 35岁以下2人,36岁至45岁4人,46岁至50岁4人,60岁以上6人. 二. 全村有耕地面积1532.7亩,其中:田551.1亩;土981.6亩,山林面积有2000余亩,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主要经济作物玉米水稻洋芋为主,全村通电.通公路.自来水,解决人蓄饮水290户,沼气池80余口.我村还处于贫困阶段,在上几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渐渐走出了贫困,但还要大力发展经济,带领全村人民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奔小康. --人口总数:904人 农业人口:894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32.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二坝田,麻窝寨,水头上,上红马 生产总值:16.2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鸡蛋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上洪马村麻窝寨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气候宜人 |
坪上村 |
坪上村离息烽县城17公里,属偏远山区,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有耕地1897亩,其中稻田 520亩,总户数376户,总人口1581人,人均耕地面积1亩,有为7个村民组,人口居住分散。 坪上村村委有成员5人,村主任何健雄,委员4人:张芝琴、丁光兵、王毅、周训彬;支部有成员3人:支书何万礼,委员:欧万祥、陈艳梅。 坪上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其中有女党员5人,男党员18人,高中以上文化5人,初中文化10人,初中以下文化8人,60岁以上10人,40岁—60岁8人,40岁以下5人,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 坪上村群众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一直坚持坐班制,每天有值班人员为群众办事。 --人口总数:1581人 农业人口:1562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坪上组,菜子沟组,牛角井组,邓家林组,石灰窑组,下寨组 生产总值:43.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洋芋 办公所在地:坪上村坪上组 |
南门村 |
南门村位于息烽县南面,全村面积 1.5 平方公里,属于城郊结合型的村,全村辖 3 个村小组 326 户、 975 人。其中男性 501 人,女性 474 人,党员有 23 人,失地劳动力 631人,旱地全部退耕还林,人均耕地 0.02 亩,全村组组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户户通硬化串户路。有大小客货运输车 50 辆、农用车 50 辆、摩托车 120 辆、有村办公综合楼 1163 平方米、村固定资产 320 万元。小学、初中入学率100%、计划生育100%、合作医疗入保率95%。 --人口总数:975人 农业人口:9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南一组、南二组、南三组 生产总值:9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国土路 --自然条件:适宜玉米生长 资源:玉米,交通便利 |
猫洞村 |
猫洞村位于息烽县城南6公里,辖六个村民组,人口1478人,与老街村、阳朗村、下红马村、立碑村相邻,以农户居多。辖区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以汉族人口居多,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就在我村境内。近年来,我村结合实际,发展了蔬菜基地500亩,花卉大棚56个计100亩,苗圃基地一个300亩。 --人口总数:1478人 农业人口:1440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猫洞组,梅子溪组,上坝河,三道拐,六家玩,蔡家寨 生产总值:43.6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苗木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猫洞集中营新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紧挨息烽集中营 |
马当田村 |
马当田村位于息烽县城北部,有17个村民组915户2915人,其中少数民族28人,有劳动力1352个;有耕地面积1772.6亩,其中田406亩,土1366.4亩;有林地1020亩,人均0.61亩。境内川黔铁路,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全村交通极为便利。该村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规划发展好核桃和蔬菜种植。 --人口总数:2915人 农业人口:2628人 非农业人口:287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72.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山沟组、龙塘湾组、水泥厂组、长田坝组、枫香树组、凤凰山组等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鲁家寨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蔬菜、核桃 |
龙爪村 |
一、村基本情况 龙爪村座落在息烽县城郊城南面,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530户、1897人。其中男性600人,女性780人,农转非150人,劳动力650人,18岁以下397人,60岁以上120人,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以种植蔬菜、树苗为主,部分农户也种植了一定的经济林。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非农职业、外出务工。退耕还林面积和原有山林面积共700余亩,森林复盖率达60%以上。 全村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硬化串户路、通电、通水、通电视,有大小货运车18辆,拖拉机10台,摩托车60辆,村级卫生医务室2个,有办公楼400余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已通公路的组有4个,共6公里,已硬化4公里,未硬化2公里;全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全村通讯普及率达95%。全村拥有电视500台,人畜饮水主要水源为自来水,已饮用自来水的有1800人,占总人数的97%。 三、经济发展情况及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 1、本村现有的主导产业:常规种、养殖。 2、调整产业的经济来源:小额信贷。 3、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群众进城务工方便。 4、经济发展现状:以种养殖、种植业为主,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 5、村今后的努力方向:发展蔬菜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果树,发展观光农业。 四、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资金困难 2、当前制约村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技术、信息。 3、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人口总数:1897人 农业人口:1747人 非农业人口:15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东风组,快活组,洒岭组,大型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龙爪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交通便利 |
雨洒村 |
雨洒村系息烽县永靖镇24个自然村寨之一,位于息烽县永靖镇东南面、东接永靖镇老厂村,南接永靖镇阳朗村,西接红旗村,北河坎村接壤,全村共10个村民组491户1421人流动人口290人,流出人口234人,流入人口56人;耕地面积1591其中田375亩,土1216亩。村内有玄天洞旅游干线一条,交通较便利。其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规划发展农业种植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1421人 农业人口:1258人 非农业人口:193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坝组、下坝组、牛硐组、洒一组、洒二组、中心组、弯子组 生产总值: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奶牛养殖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息烽县永靖镇雨洒村村委会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资源:种植业养殖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