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田社区位于我镇的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是我镇最大的农产品和肉类食品消费、集散地。境内有中、小学各一所,有息烽磷矿、贵州息烽信科环化有限公司、惠昌磷业有限责任公司、天台矿粉厂、贵州息烽温泉疗养院、遵义红峰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总人口2321人,其中,男性人口1231人,女性人口1090人,多为常住人口。有党员8名。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石头田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养温公路从其境内通过,社区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电视电话已经普及,社区内有中学、小学各一所;商品房数幢;镇卫生院一所;镇文化服务中心一个;生猪交易市场一个。餐馆、旅馆、商店等服务设施比较齐全。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平衡。目前,石头田社区正在进行城市道路维修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经济发展情况:石头田社区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餐饮业、商业比较发达,临街的房屋全是门面和餐馆,有汽车修理店、摩托车修理店数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石头田社区紧邻息烽磷矿,每天过境车辆在200辆以上,且石头田社区位于著名旅游景点---息烽温泉的必经之路上,人口流动十分频繁,且由于常住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十分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社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磷矿储量丰富,前景看好。目前,政府正在实施小城镇建设,社会综合停车场、养温供电所业务大楼即将启动,城镇建设下半段正在实施之中。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当前,石头田社区城镇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镇财力有限,社区又属初建,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社区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过境车辆较多,且大多为大载重量汽车,噪音污染和道路损坏都比较严重,道路经常处于维修状态中;直接影响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但该社区有息烽磷矿、温泉疗养院、贵州息烽信科环化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所处的区位优势,今后的发展一定更好更快。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22101 | 551100 | -- | 查看 石头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洋社区 |
西洋社区位于我镇西面,座落在尹庵境内,是贵州西洋肥力有限责任公司驻地,距镇政府所在地石头田约4公里,是一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社区;境内有农贸市场一个,是我镇最大的农产品和肉类食品消费地。总人口3650人,其中,男性人口1934人,女性人口1716人,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多为邻村务工人员。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西洋社区基础设施较好,由于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是建立在原国营276厂的基础之上,社区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电视电话已全面普及,有限电视已实现全面开通。社区内有中学一所;运动健身场一个;电影院一座;商品房、家属住房数幢。餐馆、旅馆、汽车修理店、摩托车修理店齐全。水资源丰富。目前,西洋社区还在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经济发展情况:西洋社区的主导产业是工业,依托西洋肥业有限公司,以西洋复合肥为主导。,由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十分有利于发展服务业,餐饮业也比较发达。有汽车修理店、摩托车修理店数家。西洋社区距离息烽磷矿只有4公里,离养温公路只有200米,交通极为便利,原料来源比较充足,市场比较活跃。目前,西洋复合肥不仅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还畅销省内外。今后西洋社区的发展方向,是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居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当前,西洋社区还处于建设阶段,需要资金投入。此外,由于西洋公司污染农作物给群众造成的损失要赔偿,给企业和群众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邻村群众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公司正着力进行环境治理,以使各种排放物早日达到国规定的排放标准。 |
石头田社区 |
石头田社区位于我镇的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是我镇最大的农产品和肉类食品消费、集散地。境内有中、小学各一所,有息烽磷矿、贵州息烽信科环化有限公司、惠昌磷业有限责任公司、天台矿粉厂、贵州息烽温泉疗养院、遵义红峰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总人口2321人,其中,男性人口1231人,女性人口1090人,多为常住人口。有党员8名。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石头田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养温公路从其境内通过,社区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电视电话已经普及,社区内有中学、小学各一所;商品房数幢;镇卫生院一所;镇文化服务中心一个;生猪交易市场一个。餐馆、旅馆、商店等服务设施比较齐全。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平衡。目前,石头田社区正在进行城市道路维修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经济发展情况:石头田社区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餐饮业、商业比较发达,临街的房屋全是门面和餐馆,有汽车修理店、摩托车修理店数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石头田社区紧邻息烽磷矿,每天过境车辆在200辆以上,且石头田社区位于著名旅游景点---息烽温泉的必经之路上,人口流动十分频繁,且由于常住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十分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社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磷矿储量丰富,前景看好。目前,政府正在实施小城镇建设,社会综合停车场、养温供电所业务大楼即将启动,城镇建设下半段正在实施之中。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当前,石头田社区城镇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镇财力有限,社区又属初建,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社区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过境车辆较多,且大多为大载重量汽车,噪音污染和道路损坏都比较严重,道路经常处于维修状态中;直接影响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但该社区有息烽磷矿、温泉疗养院、贵州息烽信科环化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所处的区位优势,今后的发展一定更好更快。 |
安江村 |
安江村位于温泉镇北面,乌江沿岸,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属贵阳市一类贫困村。该村东临遵义县,南与本镇安龙村相连,西与养龙司乡光华村交界,北抵遵义市乌江镇。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90.5亩(水田923.6亩,土1666.9亩),林地4924.2亩,牧草地164.2亩,森林覆盖率达51%。辖10个村民组, 共284户1313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606人,劳动力573人,少数民族36人(男性18人,女性18人),乡土从业人员753人;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5万元,参加养老保险1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人。海拔700米—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1000mm至1500mm,无霜期210天至280天。人均耕地1.97亩,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相对充足,但分配不均匀,适宜发展经果林、蔬菜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等。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煤的储藏量特别丰富,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
安龙村 |
安龙村位于温泉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该村东临遵义县,南与本镇光荣、热潮村相连,西与养龙司交界,北与本镇安江村接壤。总面积5.92平方公里,有耕地4099.1亩(水田998.9亩,旱地3100.2亩),林地5150.8亩,牧草地1449.2亩,森林覆盖率达31% 。海拔900米—1300米,年平均气温160C,年降雨量在1100mm至1500mm之间,无霜期230天至270天。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辖10个村民组,有384户1699人,其中,男性903人,女性796人,参加养老保险1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人,劳动力88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47人,获绿色证书36人,党员数30人(其中女党员1名),人均占有粮食468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煤的储藏量极为丰富,息烽坪土煤矿就在该村。 基础设施情况:该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今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完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有3个组的串户道路已实现了硬化。电力设施齐备。村境内有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有村小学一所。 经济发展情况:该村无经济实体,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结合本村实际,村支两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肉牛养殖、能繁母猪养殖、肉兔养殖等,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缺乏资金,历年累计投入不足,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在建的各个项目资金短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低,主要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缺乏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严重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经济的发展进程。 |
大尖山村 |
大尖山村位于温泉镇东北角,距镇政府所在地石头田仅14公里。东临遵义县,南与本镇三交村相连,西与赶子村交界,北抵本镇光荣村。全村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3.1亩,其中,水田294.8亩,旱地2088.3亩。辖8个村民组234户902人,其中,男性503人,女性399人,乡土从业人员455人,参加养老保险2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人。村级班子健全,有党员25名。海拔在1000米至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在700mm至1000毫米,无霜期210天至250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烤烟等。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硅石、铝钒土等,其中铝钒土和煤的储量极为丰富。 基础设施情况:该村基础比较薄弱, 交通极为不便,98年才修通了通村公路,但公路的通达受天气影响较大。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完成了两个村民组的串户路硬化工程。各组都建有小水池。有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有村小学一所。 经济发展情况:该村经济落后,村无经济实体,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该村地势高寒,灌木林极为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村支两委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点,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部分群众正在发展蔬菜种植,重点以反季节蔬菜、烤烟为主;养殖方面,以肉牛、养鸡、养兔为突破口,带动群众勤劳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该村无经济实体,资金缺乏,历年累计投入不足,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同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缺水等也严重制约大山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赶子村 |
赶子村地处我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东邻本镇三交村,南与本镇温泉、天台村相连,西与本镇尹庵村接壤,北接本镇大尖山村。总面积6.34平方公里,有耕地3492.9亩,其中水田986.4亩,旱地2506.5亩。平均海拔725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在1200—1350毫米之间,全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共辖14个村民组,428户1845人,男性人口980人,女性人口865人,乡土从业人员972人,参加养老保险4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人。获绿色证书45名。村级班子健全,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2名) 。村集体资产总额为5万元;人均耕地1.89亩。人均占有粮食430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钒土、硅石等,铝钒土的品较高,储量极为丰富。 基础设施情况: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村级公路虽已修通,但路面较差,交通极为不便。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有移动机站1个。四个村民组的串户路已实行了硬化。有村办小学一所,有村两委办公室、计生室、卫生室等公益性设施。 经济发展情况:经济落后,无村级经济实体,但人民勤劳,土地比较连片、集中,好田好土居多,有丰富的农家肥作保证,适合发展种植业。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跟不上,整体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获得。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养鸡、仔猪繁育为突破口,推进种养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村级经济溥弱,缺乏资金,历年累计投入不足,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加之水资源缺泛,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进程。 |
高朝村 |
高朝村位于温泉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临本镇安龙村,南与本镇尹庵村相连,西与养龙司乡坝上村交界,北与本镇安龙村接壤。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但公路总体状况较差。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有耕地2744亩(水田1016.4亩,旱地1727.6亩),林地2531.4亩,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9.2%。辖7个村民组358户1605人。其中,少数民族151人(男性78人,女性73人),劳动力91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18人,获绿色证书63人。村级班子健全,有党员30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6人。海拔900米—11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在1000mm—1400mm之间,无霜期210天至260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人均占有粮食429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硫铁矿。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热潮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全村7个村民组均已通组公路,有1个村民组已实现串户道路硬化。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有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有小二型水库一座,提灌站一个。 经济发展情况:热潮村无村办经济实体,现有滚存结余5万元。结合本村实际,村支两委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广人民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以养牛、养兔、蔬菜种植为突破口,依托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这一优势,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他们到西洋公司就近务工,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村级无经济实体,缺乏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同时,由于技术性人才少,外出务工相对收入低。因此,资金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性人才少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光荣村 |
光荣村位于温泉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临本镇大尖山村,南与本镇尹庵村相连,西与本镇热潮村交界,北抵本镇安龙村。总面积4.86平方公里,有耕地3141亩(水田915.4亩,旱地2225.6亩),林地2440.9亩,森林覆盖率32%。海拔500米—800米,平均海拔7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在1080mm—1600mm,无霜期218天至270天。水资源相对贫乏,且分部不均匀,部分村民组组严重缺水。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辖12个村民组,有378户1599人,其中,男性836人,女性763人。少数民族43人(男性22人,女性21人),劳动力78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67人,获绿色证书43人,村级班子健全,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3名) 。人均占有粮食433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钒土、硫铁矿等,煤的储量极为丰富。 基础设施情况: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1个山塘,但地势较低,利用率不高。通村公路正在硬化之中,通组公路较差,交通极为不便。全村只有1个村民组的串户路实行了硬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建有移动机站1个。建有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有村小学一所。 经济发展情况:村无经济实体,无集体经济积累,农民经济收入单一,还属于传统农业。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溥弱,资金、技术跟不上,整体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两个方面。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积极组群众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村级无经济实体和经济积累,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水资相对缺泛,交通落后,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
三交村 |
三交村属贵阳市二类贫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地处温泉镇东北角,东邻开阳县,南与本镇温泉村相连,西与本镇赶子村、大尖山村接壤,北接遵义县。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6469.5亩,其中,水田1321.6亩,旱地2147.9亩;林地8897.7亩,共辖14个村民组474户1865人,其中男性1014人,女性851人;村集体资产7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有3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人;乡土从业人员1126人;高中文化程度有11人,初中文化程度有46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2人。平均海拔为850米,年降雨量1350毫米,无霜期285天,日平均气温18℃,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收入普遍来源于传统农业种植,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硅石、硫铁矿、铝钒土等。 基础设施情况: 三交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顺利实施了村通公路硬化、村综合业务大楼的建设改造。目前,综合业务大楼建设已全面完成,公路硬化工程正在抓紧施工,不久将全面峻工。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 经济发展情况:多年来,三交村受交通、地理位置的制约,全村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群众经济来源单一,村无经济实体。在党和国家实施远程教育的大环境下,该村抓住远程教育这一契机,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已建成椪柑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各一个。近年来,该村村民在镇农业中心和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烟草种植,从而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无村级经济实体,资金短缺,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同时,水资源缺乏、交通落后也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因素。目前构皮淮水库的建设,给三交村带来了可喜的发展良机,三交村今后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
天台村 |
天台村位于息烽县温泉镇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该村东临本镇赶子村,西与养龙司乡交界,南与本镇温泉村、兴隆村接壤,北与本镇尹庵村相连。总面积5.74平方公里,有耕地2578.7亩,其中田833.6亩,土1745.1亩;林地4563.5亩,村境内没有河流,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平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辖9个村民组293户1402人,其中,男性728人,女性674人,劳动力677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15人。少数民族4人(男性1人,女性3人)。村级班子健全,全村有党员20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钒土、硫铁矿等。 基础设施情况:天台村交通便利,养温公路、川黔铁路中心支线穿境而过;有100千伏安的天台变电站一座,铁运货站一个,10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一栋,卫生室2个,卫星转播站一座,村小学一所,有加油站一个。村内通讯设施基本完善,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有5个村民组的串户路已实行硬化。 经济发展情况:该村无经济实体,村无经济集累,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外出务工,由于该村所处地理优势,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广大群众大力种植蔬菜、养鸡、养猪,个别群众还搞起了梅花鹿养殖;村支两委还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村支两委还依托境内天台丛林、革命烈士等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推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经济积累少,资金短缺,水源少且分布不均,部分村民组严重缺水,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变,严重制约全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
温泉村 |
温泉村位于温泉镇的中心,镇政府位于该村辖区。东邻开阳县,南邻兴隆村,西与天台村接壤,北接赶子村、三交村。息烽磷矿、温泉疗养院座落在该村。总面积10.63平方公里,有耕地1781.17亩,其中,水田722.38亩,旱地1058.79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634户2494人,其中男性1191人,女性130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7人,多数为残疾人。少数民族163人,全村劳动力165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93人。村级班子健全,有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8名)。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0万元。年平均气温16.6℃,常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无霜期210—260天,森林覆盖率达35.6%。水源较充足,但分布极不平衡,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该村距贵阳106公里,遵义6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距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贵遵高等级公路均不超过15公里,各组交通都十分方便。村境内有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有中学、小学各一所。4个村民组已安装了程控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 经济发展情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经济一直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济收入较为单一,以种植业为主。所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仍是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但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立足该村农业资源丰富的实际,村支两委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相关项目。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由于无村级经济实体,资金短缺,各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各村组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全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人口总数:2494人 农业人口:2425人 非农业人口:69人 --行政区面积:10.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1.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靠三落空 --所辖村:石头田,新沟,赶子坡,方井,田坝,尧上,温泉,热水坪 生产总值: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旅游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温泉村委会 |
兴隆村 |
兴隆村属一类贫困村,地处镇政府西面,东接我镇温泉村,南邻开阳县,西接小寨坝镇和养龙司乡,北与我镇天台村接壤,共有20个村民组619户2258人,其中,男性1226人,女性1032人,乡土从业人员1294人,少数民族134人(男性81人,女性5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67人。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有耕地5895.5亩,其中田1750.2亩,土4145.3亩;人均耕地2.61亩、园地47.8亩、林地9379.9亩。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全村海拔900—1300米,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6℃,常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无霜期210—260天。矿产资源主要有重晶石、锰矿、硅石等。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该村交通便利,距镇政府所在地石头田仅1公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今年,镇党委、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完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但目前仍有1个组串寨道路未硬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小。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 、电信光缆已安装到村,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村20个村民组。该村境内有小学一所,村综合业务大楼一栋。 经济发展情况:该村经济落后,村无经济实体,但远离工业区,污染较小,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村支两委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突破口,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西瓜种植、花椒种植、板票种植、肉牛养殖。但该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致使农业产业发展极为缓慢。主要农牧业产品有西瓜、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牛、猪等。无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缺乏资金,历年累计投入不足,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但村内有未开采的锰矿、硅矿、磷矿、煤矿等,这将会为该村经济的发展,群众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总数:2258人 农业人口:22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95.5亩 |
尹庵村 |
尹庵村位于温泉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总面积6.08平方公里,有耕地2414.2亩,其中田653.4亩,土1760.8亩,林地4190.7亩,共辖9个村民组446户1671人,其中,男性人口857人,女性人口814人,乡土从业人员892人,参加养老保险4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人,少数民族59人(男性29人,女性30人),劳动力892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88人,并有80人获绿色证书。村级班子健全,有党员24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6人。养温公路从本村经过,交通极为便利,村境内有贵州西洋肥业公司、息烽信科环化有限公司、息烽磷肥厂、息烽磷矿-厂等多家厂矿企业。村办经济实体企业主要有预制厂、汽修场、装御队、尹庵砖厂等,每年为村级集体创收上万元,村级已有滚存结余30多万元。 基础设施情况: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全村9个村民组均已通路,9个村民组串路已全部硬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电视实现了普及,程控电话已安装到村。村内有小学一所,村综合业务大楼已修建完毕。 经济发展情况:由于驻村企业较多,污染相对较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该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此外,结合该村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实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农业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依托西洋公司、息烽信科环化公司等驻村企业优势,积极组织群众就近务工,引导帮助群众就地转移,基本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方便办公,村支两委积极筹措资金修建综合办公大楼,将办公大楼迁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并准备在下一步的计划中,积极招商引资,盘活现有页岩砖厂,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缺乏资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该村有多家驻村企业,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总数:1671人 农业人口:167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14.2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尹庵村委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