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场村位于石硐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5公里。现辖9个村民组356户1347人,劳动力602人,常年在外务工数200余人。有耕地2090亩,其中水田470亩。森林面积6251.5亩、草地641.3亩。。
现已实现6个组通简易公里,另有3个组的通组公路正在建设中。实现串户路硬化3公里;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农民拥有电视212台,程控电话已进村,现有61户安装有线电话。有危房1户03户,已建沼气池87口;人畜饮水改造完2个村民组,解决78户人口用水问题。
猫场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油菜、小麦。今后将以中药材和烤烟种植为主,扩大肉牛和肉鸡养殖,提高科技含量,中药材种植扩大种植到1000亩,肉鸡养殖达3万只,肉牛养殖500头,三元杂交猪2000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改造小山塘5口、硬化4条村组干道。
--人口总数:1594人 农业人口:159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小山边,紫江山,王大山,水牛路,李家坝,老街,松林,大树子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老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22106 | 551100 | -- | 查看 猫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猫场村 |
猫场村位于石硐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5公里。现辖9个村民组356户1347人,劳动力602人,常年在外务工数200余人。有耕地2090亩,其中水田470亩。森林面积6251.5亩、草地641.3亩。。 现已实现6个组通简易公里,另有3个组的通组公路正在建设中。实现串户路硬化3公里;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农民拥有电视212台,程控电话已进村,现有61户安装有线电话。有危房1户03户,已建沼气池87口;人畜饮水改造完2个村民组,解决78户人口用水问题。 猫场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油菜、小麦。今后将以中药材和烤烟种植为主,扩大肉牛和肉鸡养殖,提高科技含量,中药材种植扩大种植到1000亩,肉鸡养殖达3万只,肉牛养殖500头,三元杂交猪2000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改造小山塘5口、硬化4条村组干道。 --人口总数:1594人 农业人口:159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小山边,紫江山,王大山,水牛路,李家坝,老街,松林,大树子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老街 |
玉龙村 |
玉龙村位于石硐乡西南部,距石硐乡政府5公里,东至龙坪村、西至何家洞村、南抵修文县联合村、北邻红星村。辖9个村民组279户1112人,其中劳动力450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160人。全村占地3.9平方千米,有耕地1361.89亩,其中田432亩。主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以种植烤烟、油菜为主要经济来源。 全村9个村民组已初步实现通简易公路,有3个组用上自来水,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了3户,电视普及率达50%,有沼气池30口,建成村通地面不-站16个。 近年来,村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许多工作农民种烟走了致富路。村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扩大烤烟种植面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农民种烟的科技含量。到2008年实现种烟800亩,油菜400亩。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串组公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新建小水池10口,硬化串路。 --人口总数:1112人 农业人口:111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61.8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严家寨组,敖五组,敖六组,小冲沟组,茨竹孔组,大苗寨组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茨竹孔组 |
新寨村 |
新寨地位于石硐乡东南部,距石硐乡政府10公里,东与青山苗族乡毗邻,南与难冲桥村、高寨村相连,西与高青村、水头村接壤,北与石硐村相连。总面积8.6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210米,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55亩,其中田597亩,森林覆盖率37.5%,主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全村辖15个村民组525户1875人,青壮年劳动力701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20人,是省级一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11个村民组通简易公路,目前尚有4个组不通公路。农电网改造全部完毕,2005年已实现组组通电话,村通-接收站34个。水资源丰富,有小型水库2座,并有连片的荒山,适宜发展养殖业和药材种植。 新寨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开始发展烤烟种植,生猪养殖、肉牛养殖。今后,全村发展的目标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做大强石硐乡的畜牧大村。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药材种植。此外,鼓励广大青年外出务工,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人口总数:1875人 农业人口:18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姨妈寨组,大块田组,新寨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油菜,烤烟 办公所在地:新寨组 |
水头村 |
水头村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做的杂居村,距乡政府约2.5公里,辖12个村民组370户人1586人,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8亩,其中田650亩,林地653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粮食作物,烤烟、油菜、蔬菜、洋芋等为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动力有430人,其中常年算出务工人数360。 全村在校高中生18人,基本实现组组通简易公路,投资100余万元的水头水库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并配套建设沟渠3.6公里,刘家湾组串户路已完工,有9个村民给能吃上自来水。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421人,农低保受益人数37人。 今后在搞好粮食增收的基础上,在刘家湾等4个村民组大力发展香葱等种植,以香葱种植促农增收。村内蛋鸡养殖场一个,日产蛋量万余枚。 --人口总数:1586人 农业人口:158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黄泥堡组,新阳组,刘家湾组,下坝组,下寨组,袁家湾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息烽县水头村蛋鸡养殖公司 名特产品:香葱,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下坝组 |
石硐村 |
石硐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1公里,与九庄镇、青山乡相邻,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5亩,其中田415亩,有林地2500亩,荒山5000亩,主产水稻、玉米、烤烟、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作物。辖31个村民组856户3156人,其中劳动力1900人,常年在外务工510人。 石黎公路、息九公路、高何公路等贯穿全村,交通方便。上沙槽、沙波等18个村民组是简易公路,全村串户路未硬化,(石硐街除外),全村农网改造率100%,电视机普及率60%,电话普及率达30%,沼气池普及率达15%,有8个村民组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全村已经改造危房10户,现有危房263户。 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为主,农户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烤烟、养猪、劳务输出、经商、运输业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稳定粮食增收的基础上,扩大烤烟生产规模;在街道附近发展商品蔬菜;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发展经济林果、中药材等;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鸡(鹅、鸭)等养殖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开发石硐酿酒业,打造石硐白酒品牌,努力建造粮食精加工企业,提高粮食的商品质量,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中面临困难 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来源差,村民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部分群众还在温饱线上,因灾、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本村经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科技的培训力度,努力争取上级各部门对本村的投入,千方百计地发展本村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3794人 农业人口:379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街一组,安北组,袁上寨,袁下寨,水打凹,大路槽,高田坎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街上组 |
泉湖村 |
泉湖村位于石硐乡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离息烽县城30公里,东与高寨村、难冲桥村相邻,西南与修文县久长镇、小箐乡接壤,西北直抵猫场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031亩,其中田420亩,森林覆盖率67.3%,除粮食作物外,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全村辖10个村民组198户842人,青壮年劳动力448人,常年外出务工288人。 村内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总里程10公里,组组实现硬化串户路,总长15公里,全面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实现了电视(接收卫星信号)、电话的普及。近年来,危房改造21户,沼气池普及率40%,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近年来,大力提倡科学种植,规范育苗,科学移栽,解决了全村的吃粮问题。在乡政府的鼓励下,发展烤烟种植,并取得了成功。结合全村有荒山和森林资源丰富这一实际,今后将大力发展林下养鸡、肉牛养殖等。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村级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太落后,是当前制约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全村群众急盼解决的困难是及时硬化村级公路,修建该村上坝村民组至下坝村民组约2公里长的引水灌溉沟渠和群众通讯难的问题。 --人口总数:842人 农业人口:84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阳贵田组,湾子组,红房子组,上坝组,中一组,中二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上坝组,中坝组 |
前丰村 |
前丰村位于石硐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总户数 268户,总人口 1079人,其中:男 547人,女 532人,有劳动能力 623人,耕地总面积1151.75亩。其中:田 599.43亩,土 552.32亩,主要经济来源:烤烟、番茄、水稻、玉米、蔬菜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 前丰村有党员25人,其中:男22人,女3人,小学文化 13 名,初中文化 10 名,高中文化 4 名,大专以上文化 0 名,30岁以下 0 名,40岁以下 5 名,50岁以下 2 名,60岁以下 7 名,61岁以上 13 名,外出务工党员 8 名。 --人口总数:1079人 农业人口:107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1.7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上寨组,下寨组,对门坡组,上坝河组,旧一组,旧二组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番茄,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上寨组 |
中坝村 |
中坝村位于石硐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东抵木杉村、西抵大洪村、南至红星村、北抵光明村,与修文县接壤。现辖8个村名民组290户、1182人,其中少数民族8户36人。全村占地5平方公里,有耕地1233亩,其中田56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50%。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油菜等;矿产资源以煤、硫铁矿、铁矿等最多。全村有青壮年劳动力500余人,有2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 现已基本实现组组通路,进村主公路正在硬化。农电改造已完毕,电视普及率达40%,新建了移动机站,有沼气池20口。 结合村实际,利用荒坡、荒地种草,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种植板栗、梨、李等;目前已发展了1个存栏40头牛的养殖场和10余个养鸡、养猪等专业户。 下一步,村支两委将加大力度,鼓励广大群众发展生猪、肉牛、肉鸡养殖。同时,借助马家箐煤矿在本村的实际,增加就业门路,提高群众的非农收入。 --人口总数:1182人 农业人口:11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梯子田组,马家箐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中药材,土鸡,油菜,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梯子田组 |
木杉村 |
木杉村位于石硐乡西面,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15个村民组,面积8.2平方公里,有耕地2458亩,其中田517亩。全村450户,总人口1802人,其中少数民族31户105人,占全村总人数6%。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有劳动力103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00人。 全村15个村民组已基本通车,有4个村民组硬化了串户路,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还有150户危房户需要改造,电视普及率50%。建有沼气池43口,安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村。只有4个组基本吃上自来水。 主要以烤烟发展为主,2005年,全村种植烤烟1200余亩,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大力发展烤烟这项订单农业,强化科学种植。此外,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枇、板栗,发展林下养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村组道路建落后。二是程控电话覆盖面小。三是部分村民组人畜饮水困难。 --人口总数:1802人 农业人口:18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下街,中街,上街,夏家湾,汪冲一组,汪冲二组,下元坡,中元坡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下街组 |
大洪村 |
大洪村地处石硐乡西面,东与中坝村相邻,南与何家洞接壤,西与修文县大石乡、北与修文县六桶乡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杂居村。全村有耕地1180亩,其中田800亩,森林面积7267亩。现辖10个村民组267户1006人,其中少数民族(以布衣族为主)占71.9%,青壮年劳动力35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余人。主要以洋芋、玉米、水稻等为粮食作物,无经济支柱产业,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2009年人均收入3960元。 大洪村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村,煤炭覆盖面大,土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偏低。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水稻为主。在养殖方面,主要是小规模的牛、猪和鸡。只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形成规模,严重制约了村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大洪村村支两委拟利用2—3年的时间抓基础设施,如公路硬化、三小水池的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用3—5年的时间改善现有的种养殖水平,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并与市场接轨。 一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低,导致群众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二是村土质薄弱,农产品产量不高,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是水利设施不建全,群众靠天吃饭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人口总数:1060人 农业人口:10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木弄,上排坡,下排坡,林场,韦家寨‘瓦房寨,上北岩,下北岩,新寨,茨元门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洪村 |
龙坪村 |
龙坪村位于石硐乡西面,距乡政府约5千米,全村总面积3。54平方千米,现在耕地面积1334亩,其中田598亩。主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全村辖11个村民组340户1222人,劳动力826人,外出务工400多人。 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电视普及率40%,电话普及率10%,有30余户危房未改造,沼气池普及率10%。全村无自来水设施,无机耕道。长期以来,群众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殖业。近年来,主要以烤烟为经济作物,现发展600余亩。 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交通不便,虽通公路,但晴通雨阻现象严重。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农田水利设施急需改善,沟渠损坏严重。四是农民了解信息困难。五是村委无办公场所。 当前群众急盼解决的困难有:硬化串户路及村组路,解决人畜饮水,修沟渠。 --人口总数:1222人 农业人口:122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6.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上一,上二,中一,中二,下三,龙一,龙二,龙三,龙四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下三组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石硐乡西南部,距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旱作农业村,全村占地5.9平方公里,有耕地2271亩,田210亩,林地2428.49亩,全村8个村民组,总人口1100人,劳动力570人,外出务工250人,全村以种烤烟为主。 有占地120余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一栋,石硐至大石公路穿越而过,只有1个组未通公路,农电网改造已完成,电视普及率70%,电话普及率15%,现有危房75户,沼气池普及6%,有小水池30个,溶积1300立方米。 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村内丰富的矿产资源,现有石硐煤矿和小红寨煤矿。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并以此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人口总数:1312人 农业人口:131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所辖村:红旗组,半坡组,陈家铺组,大岩方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红旗组 |
何家洞村 |
何家洞村坐落在石硐乡西部,西与修文大石乡接壤,北与大洪村,东与红星村,南与玉龙村毗邻,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田209亩,现辖8个村民小组282户1112人,其中劳动力628人,外出务工人员180人。 何家洞村交通便利,石硐至大厂乡公路穿村而过。目前全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村内安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村。土地肥沃,建成了优质烤烟基地800亩,全面消除了人居茅草房,2005年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改造危房20余户。现有沼气池32口,村通-接收站7个,电网改造全部完成。目前,上寨村民组串户路硬化路已全面完成。 依托交通便利这一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并于每同一赶起了乡场,来自修文久长、大石及石硐等个体户纷纷到此摆摊设点,带动了本村运输业、餐饮业的发展。结合村的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烤烟是本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今后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完善好何家洞集贸市场配套设施的同时,要大力发展餐饮业。在种植业方面,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烟叶质量。 --人口总数:1135人 农业人口:11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20.1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街上组,观井组,高山组,高坡组,何家洞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烤烟 办公所在地:街上组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石硐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辖10个村名小组、332户、1062人,现有耕地面积1894亩,其中田254亩,茶园面积60亩,林场100亩,山林1000余亩,荒山2000余亩,全村现有劳动力6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200余人,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全村有6个组通简易公路,而只是晴天勉强可通车,雨天一路淤泥,根本无法通车。另有4个组未通公路。农电网改造全村已全部完成,40%的农户有电视。有7%的农户安上无线电话,有100余户危房未改造。有沼气池29口。7个组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有3个组、300余人现无法解决。至今未通有线电话,信息闭塞,全村无任何经济实体。 光明村主要以种植烤烟为经济作物,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光明村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有可用来种植猕猴桃、板栗、药材等大面积荒山。 --人口总数:1062人 农业人口:106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贵山组,大坪组,王家湾组,詹家湾组,康家湾组,湾子组,后山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贵山组 |
高寨村 |
高寨村位于石硐乡南面,距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总面积5.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4亩,其中田657亩,林地4509亩,牧草地1257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洋芋。全村11个村民组437户1586人,青壮年人数645,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5,2009年人均收入3960元。 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今后的经济发展以种植香葱,大蒜、生姜、蔬菜为经济产业,现已发展蔬菜基地50亩。将会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农田水利年久失修,沟渠毁坏严重。二是进寨公路不完善,断头路、泥巴路多。三是村寨串户路需硬化。四是危房改造难度大。五是青山至我村的公路建设处于停工状态,严重影响农-送农用物资。 --人口总数:1586人 农业人口:158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高寨,大冲湾,罗家坝,上街,下街,中街,毛栗林,山背后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洋芋 办公所在地:中街组 |
高青村 |
高青村位于石硐乡西南部,距乡政府4公里,东邻水头村,南邻猫场村,西邻龙坪村,北邻前丰村。总面积4.8平方千米,辖7个村民组,共185户,746人,其中劳动力364人,外出务工116人。现有耕地1218亩,其中田250亩,森林覆盖率0.3%,主要农作物是烤烟、油菜。2009年人均收入3960元。 高青村主要是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为生产生活用,以种植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自2003年以来,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畜牧养殖,现已涌现出一批烤烟种植大户,有15户村民发展肉牛、生猪养殖。 --人口总数:856人 农业人口:8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张家寨,胡家寨,孙家湾,吴家寨,郑家林,猫洞,凉水井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孙家湾 |
高峰村 |
高峰村位于石硐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是一个纯旱作农业村,全村占地3.1平方公里,有耕地2026亩,田180亩,辖9个村民组225户906人,劳动力420人,外出务工150人,2009年人均收入3960元。 有村委会办公楼一栋,面积260平方米,石硐至大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农电网改造已完成,肉鸡养殖小区一个。 近年来,主要抓烤烟生产,2005年种烟400余亩,实现产值60余万元。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肉鸡养殖,现已建成肉鸡养殖小区1个。今后,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值业、养殖业,建立以“公司+农户+基地”订单农业,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人口总数:1153人 农业人口:115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仡佬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沙坡组,湾子组,瓦厂组,沟一,沟二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高峰四组 |
难冲桥村 |
难冲桥村位于石硐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0公里,离县城22公里,与修文久长镇、永靖镇、青山乡相邻,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4亩,其中田885亩,林地4500亩,荒山5000亩。主产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辖16个村民组605户,总人口2308人。其中青壮年4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600余人。 石硐至黎安硬化公路穿村而过。电网改造率100%,电视普及率70%,程控电话普及率20%,沼气池59口,有14个村民组基本解决了饮水问题,有危房户201户。至今有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全村串寨路未硬化。 村本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在搞好粮食增收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种植经济林果,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生猪养殖、肉牛养殖。今后发展方向:一是2006—2010年,全面消除危房,解决两个组的人畜饮水,实现村组通公路22公里,户户通串寨硬化路,建500头的肉牛基地。发展户均养猪3头以上。二是2011个—2015年引资开发本村丰富的煤矿、硫铁矿、硅矿资源,实现村级企业化、产业化。三是结合本村水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养鱼。 发展中面临困难 一是广大村民科技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低。二是建设资金缺乏。三是甚大设施建设落后,部分村民组道路不通,全村串户路硬化未启动。 --人口总数:2119人 农业人口:211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促发展 --所辖村:陇上组,麻窝组,小冲组,马路冲组,革家坝组,肖家湾组,夏家湾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肖家湾,夏家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