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贵阳 >> 息烽县 >> 鹿窝乡 >> 西安村

西安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安村简介

  西安村位于鹿窝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马屯村相邻,南与合箭村接壤,,西与小寨坝镇潮水村相接,北与西望山山脉相隔,属贵阳市一类贫困村。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184户676人,其中男390人,女286人。有少数民族6户24人,劳动力371人。全村总面积5831亩,有耕地733亩,其中田371亩,土362亩,人均耕地1.1亩。有林地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4%。土地破碎,广种薄收,适宜种植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苕等,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600元。
  该村交通条件较差,虽有鹿盘公路横贯全村4个村民组,但由于鹿盘公路未通车,车辆只能从小寨坝镇瓮沙村头道河处进入。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完成了农电网改造,通进组公路,硬化了串户路,未通固定电话,2个组安装村通162户,改造危房5户,修建沼气池6个。有山塘2口,修建了人饮2处,水资源较为丰富,群众饮水方便。
  该村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西望山八大寺庙之一的万寿寺遗址就在该村毛栗坝组。在该村河坝组真武山脚下的刘家花坟,墓碑上雕刻着“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兵马俑”等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让人拍手叫绝。
  近年来,该村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毛栗坝、下河坝、熊家庄等组公路,硬化了7个组串户路,在小寨坝红岩引进葡萄种植60余亩,大力发展养殖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困难极大,一是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村的公路建设难度大,无资金投入;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步子不大,项目少,资金缺乏,发展缓慢。
  
  --人口总数:676人 农业人口:66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山羊 办公所在地:尧上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122204 551100 -- 查看 西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安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安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石头村

  大石头村位于鹿窝乡政府南面,村所在地距鹿窝乡政府22公里,东与西山乡相连,南与九庄镇毗邻,西与华溪村相接,北与马屯村接壤,是贵阳市的一个极贫村。全村辖7个村民组,254户890人,其中:男501人,女389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49户208人,占全村人口的22.8%,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劳动力460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0人。   全村总面积7821亩,有耕地1089.35亩,其中田539亩,土550.35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有林地5545亩,森林覆盖率达71%;荒山1161亩,占总面积的15%。该村海拔在1000米至1300米之间,平均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15℃,常年降雨量10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10-260天,有利于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种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红苕、茶叶等。全村只有2个山塘,容水量约为50000立方米,仅能灌溉200亩农田,一遇干旱,多数农田得不到保障。由于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海拔高,土地贫瘠,水源较差,农民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80元,人均占有粮食约370公斤。   该村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目前还没有修通乡通村公路,村到息九公路九庄镇大坪上处公路成为村的主要进出通道。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大石头至田竹坪、下安、旧堰、新龙湾、小庆口等通组公路,小庆口至阳雀屯、下安组公路毛路已打通,但需建桥两座,由于资金缺乏,目前尚不能通车。全村有程控电话1部,电视覆盖率为0。7个村民组全部通电,并全部完成了农电网改造。   村内有小学一所,教职工8人,学生10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有党员16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名。   该村所辖的田竹坪、下安两组背靠西望山,山势陡峭,岩壁宏状,奇山异石,风光旖旎,景致迷人。西望山八大寺庙之一的华联寺就在此处。现有罗汉山、佛香湾、和尚坟、升官坟尼姑庙等景点。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庙房一处。该地苗族同胞纯朴好客,保持着良好的苗族民族风情。   

合箭村

  合箭村位于鹿窝乡政府东面,村所在地距鹿窝乡政府15公里,是贵阳市的一个极贫村。辖8个村民组337户,1184人,其中,男660人,女524人,该村总耕地面积4785亩,有耕地1285亩,其中田317亩,土968亩,有林2912.5亩,森木覆盖率60.9%,荒草地牧草地584.5亩,占总面积的12%,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烤烟、油菜,农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2005年村人均纯收入2800元。   该村有一条待完善的贯穿全村的公路,有7个村民组,268户1021人饮水困难。村内有小学一所,教师8人,学生1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村内没有村支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各种公益设施。全村现有民政救济户9户37人,贫困户241户913人,危破烂房88户340人,茅草房10户43人,无房户3户10人,电视覆盖率为0。人畜饮水全靠自然降水,自然生产及经济发展基本上依赖天然降水。   该村土地肥沃且较为平整,灌木林和低矮乔木林遍布全村,适合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   从黑流公路(黑神苗至流长)通往该村的公路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道路破难,难以行车,而从鹿窝乡政府所在地通往该村的公路也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完善,毛路虽已打通,但横跨河沟的两座桥梁没有修建而无法通车,原有的毛公路越发破难。另外,因缺乏水资源,人畜饮水和生产生活均依赖天然降水,及需争取资金立项引水修建大水窖及铺设输水管道。   

胡广村

  胡广村位于鹿窝乡东部,距鹿窝乡政府8公里,东与九庄镇接壤,,南与瓮舍村毗邻,西与老窝、鹿窝村相连,北与三友村相邻。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302户1054人,其中男572人,女48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人。有耕地面积1033亩,其中田666亩,土367亩,人均耕地0.98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 元。   该村有公路从鹿九公路接入,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通进组公路,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各组安装有移动座机,2个组硬化了串户路。安装村通 户,改造危房 户,修建沼气池 个。有山塘1口,水资源丰富,各组均饮用自来水。   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打基础、保资源、攻一产、促三产、拉二产”的工作思路和“生态立乡、科教兴乡、产业富乡、旅游强乡”的发展战略及围绕“三农”要求,夯实“三项”工程,落实“三个”基本的工作措施的带引下,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毛盖山、九峰山、鱼陇等组公路,新修了村小学,村办公楼,硬化了胡广寨、毛盖山等组串户路,维修了三友垭口至胡广青树子进村公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动胡广寨、龙崩塘等组群众种植枇杷500亩,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该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地理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还十分困难。特别是村组公路质量差,土地破碎,农村没有一条好的发展路子,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华溪村

  华溪村位于鹿窝乡政府北面,村所在地距鹿窝乡政府8公里,东与九庄镇接壤,南与三友村毗邻,西与马屯村相连,北与大石头村、九庄相邻。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328户1131人,其中男624人,女507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人。有耕地面积1034亩,其中田567亩,土467亩,人均耕地0.79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 元。   该村有村级硬化公路进入,全村10个村民组全部通进组公路,完成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组安装了固定电话,1个组硬化了串户路。安装村通252户,改造危房5户,修建沼气池2个。有山塘2口,水资源丰富,各组饮水极为方便。   近年来,该村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高木桥、晏家寨、桃子湾等组公路,硬化了晏家寨组串户路,进村公路得到了硬化。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丰富、海拔低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水头、黄家寨等组发展次早熟蔬菜,在晏家寨、高木桥、麻窝田等组山坡上种植优质经果林、楠竹等,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抓住贵州美满公司到息烽发展养鸡的机遇,组织发动30余户群众大力发展肉鸡养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率先在全乡建成了第一个养殖小区,增加了农民收入。   虽然该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桃子湾、高木桥、晏家寨、高木桥等组进组公路均为毛路,遇雨天无法通行,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二是除晏家寨外,其余村组还未硬化串户路,农村环境面貌差,生产生活环境差;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刚迈出步子,但项目少,资金缺乏,发展缓慢。      --人口总数:1131人 农业人口:1120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生态华溪   --所辖村:高木桥,晏家寨,桃子湾 生产总值:3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黄金梨、总统李 办公所在地:华溪村   --自然条件: 资源:森林覆盖率高   

老窝村

  老窝村位于鹿窝乡西部,地处乌江库区岸边,距鹿窝乡政府3公里,辖7个村民组,304户人家,108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64.3亩,其中田324亩,土240.3亩,人均耕地0.53亩,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鹿窝乡低海拔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西瓜、花生、草莓、大棚蔬菜、枇杷为主。全村7个村民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十足,开始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200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该村多方筹集资金,种植枇杷近3万株,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该村老窝寨组地处在乌江库区上游回水地段,有较好的资源,库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河面宽阔,河水清澈,两岸植被茂密,岩壁宏状,奇山异石,峰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致迷人。   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硬化通组公路5公里。二是新修机耕道3公里。三是扶贫养殖5户。四是建设经果林示范园200亩。      --人口总数:1088人 农业人口:1052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4.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渔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野生鱼 办公所在地:王家仓   

鹿龙村

  鹿龙村位于鹿窝乡西部,距鹿窝乡政府15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 424户人家,其中居住茅草房的有 户,危房 户;人口1457人,其中:男823人,女634人,有劳动力656人,其中男340人,女316人;耕地面积1314亩,其中田779亩,土535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西瓜为主。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通电,马安桥、老窝寨、沟头三个组通程控电话,安装加密电视,有6个组通村组公路。   --人口总数:1457人 农业人口:1403人 非农业人口:54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8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 办公所在地:老街组   

马屯村

  马屯村位于鹿窝乡政府南面,村所在地距鹿窝乡政府6.5公里,是贵阳市的一类贫困村。辖11个村民组,362户1296人,其中五保孤儿12人。有劳动力611人,初中文化程度43人,高中文化程度11人。由于村内农业基础薄弱,单产量低,收入渠道单一,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高达540余人。总耕地面积1260亩,其中田750亩,土510亩,荒山草坡面积6100亩,森林覆盖率80%,气温不均,海拔高低不一,水浅地皮薄,土地破碎,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   近年来,该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群众的努力下,修建了贯穿全村的主体公路,硬化公路通达椅子山、周家湾、余家湾、后河、水交连等7个村民组。村内电视覆盖30%。几山地区时常受旱灾威胁,沿河一带常遭洪水袭击,不能稳产保收。村没有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无小学,儿童上学需到临近的大石头村和乡政府所在地的鹿龙村。全村有特困户150户700人,贫困户180户602人,危烂破房80户,320人,茅草房2户9人,无房户11户43人,改造后的农电网已通全部村民组。   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受恶劣自然环境和薄弱基础设施的制约,高达540余人的村民常年外出务工,呈现出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打工为主导的经济型态。结合鹿窝乡“打基础,保资源,攻一产,促三产,拉二产”的工作目标和全乡旅游开发的盘子设计,该村今后沿河两岸主要种植楠竹(即可以保持水土、美化改善环境,又可实现经济创收的一种经济作物)。   该村由于土地分散,坡地多且不连片,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村党支部、村委计划在现有的楠竹种植规模上,今后争取资金逐渐加大种植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建成四季有花开、常年青山绿水、环境清幽的生态村。   

三友村

  三友村位于鹿窝乡东北部,距鹿窝乡政府3公里,东与九庄镇接壤,南与胡广村毗邻,西与鹿龙村相连,北与华溪、大石头村相邻。全村共辖10个村民组,371户1360人,其中男749人,女611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人。有耕地面积986亩,其中田885亩,土101亩,人均耕地0.72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蔬菜、草莓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 元。   该村有村级硬化公路进入,全村10个村民组全部通进组公路,完成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组安装了固定电话,1个组硬化了串户路。安装村通210户,改造危房5户,修建沼气池5个。有山塘2口,水资源丰富,各组饮水极为方便。   近年来,该村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高木桥、晏家寨、桃子湾等组公路,硬化了晏家寨组串户路,进村公路得到了硬化。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丰富、海拔低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水头、黄家寨等组发展次早熟蔬菜,在晏家寨、高木桥、麻窝田等组山坡上种植优质经果林、楠竹等,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抓住贵州美满公司到息烽发展养鸡的机遇,组织发动30余户群众大力发展肉鸡养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率先在全乡建成了第一个养殖小区,增加了农民收入。   虽然该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桃子湾、高木桥、晏家寨、高木桥等组进组公路均为毛路,遇雨天无法通行,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二是除晏家寨外,其余村组还未硬化串户路,农村环境面貌差,生产生活环境差;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刚迈出步子,但项目少,资金缺乏,发展缓慢。      

田坝村

  田坝村位于鹿窝乡西部,地处乌江库区岸边,距鹿窝乡政府3公里,辖7个村民组,304户人家,108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64.3亩,其中田324亩,土240.3亩,人均耕地0.53亩,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鹿窝乡低海拔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西瓜、花生、草莓、大棚蔬菜、枇杷为主。全村7个村民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十足,开始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200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该村多方筹集资金,种植枇杷近3万株,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该村老窝寨组地处在乌江库区上游回水地段,有较好的资源,库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河面宽阔,河水清澈,两岸植被茂密,岩壁宏状,奇山异石,峰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致迷人。   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硬化通组公路5公里。二是新修机耕道3公里。三是扶贫养殖5户。四是建设经果林示范园200亩。   

瓮舍村

  瓮舍村位于鹿窝乡西北部,地处乌江库区岸边,距乡政府11.5公里,东与老窝、胡广两村相连,南与新民村毗邻,西与金沙县隔河相望,北与九庄镇接壤。全村共辖10个村民组,400户1419人,其中:男751人,女66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人。有耕地面积946.51亩,其中田685.28亩,土260.23亩,人均耕地0.67亩。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水资源丰富,属鹿窝乡低海拔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烤烟、花生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有竹新公路横贯全村,交通便捷。全村10个村民组全部通电,通固定电话,9个组通进组公路,其中一个组正在建设,2个组硬化串户路。安装村通185户,改造危房7户,修建沼气池3个。   2002年以来,该村充分利用海拔低、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结合乌江峡旅游开发,发展优质枇杷500亩,次早熟蔬菜300亩,种植辣椒、萝卜、生姜等农产品300亩,发展大葱600亩,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有见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但是,全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村的发展。一是村基础设施还很差。梁子上组公路还未修通,资金缺乏,其他组公路虽修通,但质量差。特别是作为全村经济命脉的竹新公路破烂,严重影响了村的发展。二是村民的素质普遍不高,急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成效还不够明显,急需加强管理和扩大规模。      

西安村

  西安村位于鹿窝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马屯村相邻,南与合箭村接壤,,西与小寨坝镇潮水村相接,北与西望山山脉相隔,属贵阳市一类贫困村。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184户676人,其中男390人,女286人。有少数民族6户24人,劳动力371人。全村总面积5831亩,有耕地733亩,其中田371亩,土362亩,人均耕地1.1亩。有林地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4%。土地破碎,广种薄收,适宜种植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苕等,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600元。   该村交通条件较差,虽有鹿盘公路横贯全村4个村民组,但由于鹿盘公路未通车,车辆只能从小寨坝镇瓮沙村头道河处进入。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完成了农电网改造,通进组公路,硬化了串户路,未通固定电话,2个组安装村通162户,改造危房5户,修建沼气池6个。有山塘2口,修建了人饮2处,水资源较为丰富,群众饮水方便。   该村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西望山八大寺庙之一的万寿寺遗址就在该村毛栗坝组。在该村河坝组真武山脚下的刘家花坟,墓碑上雕刻着“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兵马俑”等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让人拍手叫绝。   近年来,该村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毛栗坝、下河坝、熊家庄等组公路,硬化了7个组串户路,在小寨坝红岩引进葡萄种植60余亩,大力发展养殖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困难极大,一是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村的公路建设难度大,无资金投入;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步子不大,项目少,资金缺乏,发展缓慢。      --人口总数:676人 农业人口:66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山羊 办公所在地:尧上组   

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鹿窝乡西北部,距乡政府13公里,东与杨寨村相连,南与瓮舍村毗邻,西与九庄镇接壤,北与金沙县隔河相望,为原新杨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辖16个村民组, 435户1165人,男:893人,女:672人。有耕地面积1577亩,其中田475亩,土1102亩,林地4945亩,牧草地1921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烤烟、花生为主,该村交通便捷,有鹿新公路直抵该村,公路已于2005年硬化。全村16个村民组全部通进组公路,完成了农电网改造,16个村民组通固定电话,有山塘2口,水资源匮乏,农村人畜饮水较为困难。   2002年以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结合乌江峡旅游开发,发展黄金梨、中华寿桃和总统李等经果林1500亩,现已挂果。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硬化通组公路8公里;二是新修通组公路5公里;三是新修机耕道15公里;四是维修箩篼堰水库;五是新建水厂一个;六是扶持发展养殖大户10户;七是建设经过林示范园100亩。      --人口总数:1165人 农业人口:1140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加快转型谋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渔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黄金梨 办公所在地:新民村   

杨寨村

  杨寨村是贵阳市的一个极贫村,位于息烽县鹿窝乡北面,距乡政府13公里,共辖16个村民组396户,1426人,其中:男799人,女627人,少数民族71户,244人,移民搬迁户24户9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345人。   该村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65亩,其中田310亩,土1655亩,有林地6300亩,森林覆盖率占33.9%;荒草地4350亩,占23.4%;建设用地390亩,占2.1%;未利用土地2355亩,占12.8%;人均耕地1.37亩。海拔在760米至1110米之间,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常年降雨量1000至1200毫米,无霜期270天至300天,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种植业。   本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苕、油菜、小麦、烤烟、洋芋等,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无地下水而至严重缺水,靠天吃饭,降雨量多收成就好,   村境内有小学一所,教职工6人,学生1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没有村支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等各种公益设施。   贫困现状:该村现有民政救济户19户73人特困户91户,348人,贫困户150户597人。危破烂房户45户180人,无房户17户38人,住房14平方米,电视覆盖率50.7%(安装地面卫星接收机195户。)   村党支部建设情况:现有党员41人,其中预备党员5人,党支部一个,分别配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各一人,支委委员5人。党员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18岁至35岁的5人,36岁至45岁的13人,46岁至55岁的5人,55岁以上的18人。共有流动党员7人。党员文化结构情况:小学文化程度的1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2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6人。   


西安村特产大全




西安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