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贵阳 >> 修文县 >> 六广镇 >> 广山村

广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广山村简介

  广山村座落于六广镇政府东面,是六广镇的东大门。广山村解放于1949年,1951年成立农协会,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初级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1959年建立广田人民公社,至1971年转为广田乡人民政府,乡政府所在地就在广山村(现在的广田街上),1992年拆区并分建镇,将广田乡并为六广镇,自此广山村由六广镇管辖至今。自建国以来,该村村委会一直设在广田街上,距镇政府行政中心8公里,东连四寨村,南邻中山村,西接新义、中心两村,北靠青龙村。
  广山村现有耕地1392亩,其中田2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 1277人,居住人口中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该村是一个丘陵山区,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盛产玉米、水稻。
  
  --人口总数:1277人 农业人口:1209人 非农业人口:68人
  --行政区面积:0.0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所辖村:“广山一、二、三、四、五、六、七组,机关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广山村一组
  --自然条件:丘陵山区,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 资源:“煤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123103 550200 -- 查看 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广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广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松江社区

  松江社区位于修文县西北面,距县城38公里,   松江社区建设内容:   1. 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2. 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3. 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   4. 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5. 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   --人口总数:1426人 农业人口:491人 非农业人口:935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拼搏向上,团结务实,争创一流   --所辖村:上街组,下街组,前街组,后街组 生产总值:8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第三产业 名特产品:六广面条,六广腊肉,六广臭豆腐 办公所在地:老政府大院内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空气清新,冬暖夏凉 资源:餐饮,旅游   

青龙村

  青龙村位于六广镇东南方向,东邻团山村、南接岩脚村、西靠广山村、北连中心村,村委会位于该村一组,距镇政府约10公里。   青龙村主要以山地为主,海拔约130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结构,全村境内有青龙山、将军山、营盘山脚。青龙山位于该村三组,山上长着四季长青的植物,四季葱郁,它的山形犹如一条龙的形状,人们便称之为青龙山,将军山位于该村三组,形状神似一位个子高大、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故得名将军,于当地比较出名。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游玩爱登将军山,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将军山顶可见修文县城。营盘山地处青龙村二组,因山上曾驻扎过部队而得名,在-统治时期,山上曾驻扎过100人的部队,因为该山地势险要,是该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山顶平而宽,有利于军队的生活安排,此山因驻过兵得名于营盘山。      --人口总数:725人 农业人口:7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彝,” 发展口号: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民共建新农村。   --所辖村:"青龙一组,青龙二组,青龙三组,”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大豆,” 办公所在地:青龙村一组   --自然条件: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结构,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资源:煤炭   

中山村

  中山村位于六广镇东南部,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南侧,东邻广山村,南接松山村,西靠中坪村,北连新义村,其中东南部与龙窝村和晒坪乡相邻,村委会位于该村二组,距离六广政府8公里,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属典型喀斯特地形结构,地势呈平缓起伏状。   境内有十字邻(大弯)、尖山、沙子坡、黄杨树、马家田、后坝、下坝7个自然村寨,现共有村名398户,人口1179人,本村以汉族为主,。有耕地面积1091.7亩,其中旱地915亩,水田383亩,退耕还林192亩水浇地668.1亩。   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村内有小学一所,现无开设班级,与广山小学合并。村内交通便利,贵毕高等级横贯村境东西该,194县道由北向南掠村东部而过。      --人口总数:1179人 农业人口:398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村名团结一条心,共同发展村经济   --所辖村:十字邻组、尖山组,沙子坡组,黄杨树组、马家田组、后坝组、下坝 生产总值:7.498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油菜 名特产品: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中山村二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煤矿、土地、森林   

元庆村

  元庆村位于六广镇东部,原分为元三村和广庆村,人民公社成立后,并为元庆村。该村东、北两面与息烽县石硐乡接壤,南接小箐乡保山村,西邻大石乡联合村。村委会在该村三组,距镇政府约20公里。该村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约1550米。   全村有村民353户,1420人,其中少数民族30人,现有旱地1226亩,水田474亩,可开发的非耕地587亩。主要出产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森林面积为830亩。      --人口总数:1420人 农业人口:137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0.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水族,汉族,” 发展口号: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   --所辖村:“元庆一组,元庆二组,元庆三组,元庆四组,”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高粱,大豆,” 办公所在地:元庆村三组   

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六广镇政府东面,与修文县小箐乡保山村接壤,南邻小箐乡杉林村,南接四寨村、北连金山村,村委会在岩脚村二组,距镇政府10公里。该村地势不平,平均海拔为1300米,   岩脚村原名叫熊家岩脚,因解放以前,地主住在鬼虎山脚下,而得名做熊家岩脚,到解放初期,改为行政村,建立行政村农民协会,1954年至1958年,分别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蔡显明当大公社的书记,黄必成、张守金任小公社点上的书记,把各个行政村的地名订下来,如岩脚村“以熊家岩脚”订为岩脚大队。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600亩,其中田89亩,本村石山占全村面积的80%,因而自然资源极为匮乏。以农业生产为主,兼以养殖。      --人口总数:1054人 农业人口:1049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0.70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奋斗的今天,致富的明天。   --所辖村:本村有六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西红柿,甜椒,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六广镇岩脚村二组   

新中村

  新中村位于六广街西南面,东连中坪村,东南面与松山村接壤,西南面隔六广河与黔西相望,南邻合兴村。村委会驻子江组,距六广镇政府2公里,该村山脉纵横,有钟山、火焰山、查耳岩等,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   新中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354户1263人,居住着汉、苗、彝三个民族。贵毕公路经新中村2公里,收费站及索风营水电站进场关口设在新中子江组,新中至合营公路全长4公里。   六广特大桥横跨六广河上,该桥建于2000年,属贵毕公路附属桥梁,桥距水面垂直高为287米,全长557米,主跨256米,修建时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桥”,大桥旁是佛学圣地——贾家洞,该洞地处海拔900米的半山上,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洞中佛像林立,寺庙周围绿树成荫、风景幽雅。      --人口总数:1363人 农业人口:136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8.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所辖村:“新一、二、三、四组,子江,坪上,螺丝田,孟家寨,龙洞,洞口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 名特产品:“板栗,琵琶,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子江组   

中心村

  中心村位于六广镇政府东北面,距六广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面与大石布依族乡相邻,南面与六广镇广山村和新义村相接,西面与广义村及六广村营山组接壤,北面与六广镇前丰村相连,全村辖8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总面积4平方公里,2011年全村总人口1808人。   中心村属山地,从南至北呈坡地梯形,除南面和西面有梯形稻田外,其余均为旱地,东北角有人造针叶林集体林场一个,有松树、杉树等林木,面积为 亩,靠西北有一条从北至南的小溪沟(长4公里)经广义村注入六广河。西北角有一小山脉称啄啄岩,与西南尖岩湾山脉相呼应,中心村座落其间。      --人口总数:1808人 农业人口:18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所辖村:“中坝,下寨,啄啄岩,龙家田,加垮,后山,上坝,箐脚,”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工业,林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中心村朱家坝   --自然条件:中心村属山地,从南至北呈坡地梯形,除南面和西面有梯形稻田外,其余均为旱地。 资源:煤炭,木材   

新义村

  新义村位于六广镇中心的东南方,南邻中山村,西靠中坪村,北接六广和中心村,东连广山村,村委会位于马路边组的修六公路旁,村委会距政府5公里。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计202户910人,其中苗族8人。全村共有旱地577.7亩,水田202亩,森林402亩,旱地主要是半山腰中的贫脊土地,产量不高,主要产玉米、稻谷,水田主要处在山沟或槽子中。村内主要矿产有煤。   新义村地形似五角星,地貌以山地和山沟为主,平均海拔约为1025米,山脉主要有最高山脉营盘山,高约1200米,尖山、潘顺大岩、啄啄岩、大岩头、大山堡堡,高家老林      --人口总数:914人 农业人口:906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0.787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新义村的明天会更好   --所辖村:马路边组,宅吉组,茶林组,二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义村马路边组   

新河村

  新河村位于六广镇西南部,东接新中村、南邻合营村、西靠沙坡村,东北面隔河与黔西县相望。村委会相距镇文明中心7公里,远离修文县城50公里,是个偏远、落后的贫穷山村。   本村地形处于山高坡陡面积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茶山到四坪上,山脉相依耸立,象五面红旗,迎风招展,暗示着欢迎八方的来客。新河村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100米,位于六广河贾家洞名胜古迹上游,人山人海,机器轰鸣,炮声隆隆,人们站立在贾家洞名胜铁桥 观赏着对岸的呼唤声,仰望高耸的壁岩,俯视青山绿水,万马奔腾的野马,势不可挡,这就是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索风营电站。      --人口总数:1244人 农业人口:1237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37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服务于民。   --所辖村:“茶山,坝底下,大树子,马路河,大元,四坪,木龙,” 生产总值:1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第三产业,” 名特产品:“苦丁茶,野毛桃,” 办公所在地:新河村大树子组   --自然条件:地形处于山高坡陡,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300米。   

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六广镇东部,东临金山村,南接青龙和岩脚两村,西与前丰接壤,北连坪营村.村委会距六广镇政府10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半坡,东苗寨,岩尾巴,马落岩.竹笼5个自然村寨.总户数242户,总人口936人,其中残疾人28个,80岁以上老人2个,外出务工人员376人.有党员12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是一个以汉族,白族,侗族,苗族,彝族,川青族等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   团山村1950年属六广区德政乡,1952年建团山村,属第五区德政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德政管理区,建团山大队,1961年属六广区德政公社,1984年团山大队更名为团山村,1992年划属六广辖区   全村耕地面积1180亩,其中旱地1120亩,水田60亩,森林19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51.8万元,属于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是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油菜.玉米.大豆.土豆,小麦.村境煤炭资源丰富,其中以嘉夸媒质最好.享有盛名.今已大量开采   团山村全村农民住房232幢,其中土木房8幢,石木房10幢,石混35幢,砖混结构的有179幢,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建有沼气池135口,水池20个.有电视机230台.固定电话16部,机动车辆19辆,其中摩托车13辆,面包车4辆.计划生育合格率99.9%.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2%,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有五保户5人.   1964年建有团山小学1所,1983年撤消并入前丰小学.   现存主要问题: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导致团山村部分村民房屋出现墙壁开裂.缺水特别严重.截止2011年7月18日,村民的生活用水靠村主任聂忠贵的水车从外村托运回来分给村民,暂时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问题,就地质灾害引起的赔偿问题还在协商中      --人口总数:936人 农业人口:93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侗族,苗族,彝族,川青族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所辖村:半坡,丫口园,东苗寨,岩尾巴,马落岩.竹笼,嘉夸 生产总值:51.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小麦,油菜 办公所在地:六广镇团山村竹笼组   --自然条件: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资源:煤.森林   

松山村

  松山村位于六广镇的正南方,距镇政府8公里,东接龙窝村、南连洒坪乡,西南面与合兴村毗邻,北面与中坪村接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为1200米,有耕地1347亩,其中水田186亩。该村矿产主要有铁矿、煤矿。   1950年至1957年松山村属六广区管辖,1957年至1959年,该村1至8组属小箐乡公社管辖,9至11组属六广公社,1957年至1958年经初级社到高级社,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1959年至1960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6年建立大队革委会,生产队为文革小组。   全村辖11个村小组, 1240人,全系汉族。有自然村寨6个,即小中寨、烂窖、马家后寨、老虎洞、班鸠窖、韩堰坎。      --人口总数:1240人 农业人口:123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所辖村:“松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第一产业,” 名特产品:“猕猴桃,玉米,” 办公所在地:松山村七组   --自然条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为1200米。 资源:煤矿,铁矿。   

中坪村

  中坪村位于六广镇政府所在地东北方,南邻中山村、松山村,西连广城、新中村,北依六广村,东接新义村,村委会位于上中坪与下中坪连接处的中坪小学旁,距镇政府2公里。村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交通便利。全村由五个小组组成,共312户,969人,其中党员27人,妇女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4人,1个预备党员,5个入党积极分子,10个科技能手,耕地面积600.8亩,其中田80亩;森林面积300亩。   根据本村实际,我村目前还没有成立乡村驿站,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我村正在准备拟定关于乡村驿站的建设。   在村办公室附近成立一个农家乐,目的是为了方便于来六广旅游的游客和招呼来对我村进行投资和参观果园基地的人员。   在新田组同样也成立一个较大型的农家乐,新田组位于国道旁,交通便利,人口较密集,可以以营利为目的。促进我村经济在一定成度上的发展和知名度。   希望在5年之内完成。      --人口总数:969人 农业人口:96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奔小康 办公所在地:中坪村下中坪组   --所辖村:“上中坪组,下中坪组,新田组,新村组,蒋坡组,” 生产总值:62.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第三产业 名特产品:“五星大琵琶,樱桃,百花桃,猕猴桃,板蓝根,桔梗,丹参,”   

沙坡村

  沙坡村位于六广镇西南部,现索风营水电站岩头上,和清镇、黔西隔河相望,相交处,鸡鸣三县,人们共同享受。与新河、合营为邻。村委会相距镇文明中心11千米,远离县城50千米。是个偏远、落后、贫穷的山村。      --人口总数:788人 农业人口:78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沙坡,大冲,龙井,二屯岩,油坊,车家寨,” 生产总值: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豆,” 办公所在地:沙坡村沙坡组   

滨江村

  滨江村位于六广镇西北部,六广河东岸。东与广义村毗邻、南与六广村接壤、西北与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隔河相望。距六广镇行政中心500余米。全村辖4个村民组,312户、1032人,其中少数民族9户32人。全村有耕地568亩,其中良田426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村9个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人畜安全饮水彻底解决。   滨江村地理优势较为明显,平均海拔8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达320天左右,平均气温22.5度,适宜农作物生长。近年来村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次早熟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滨江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这里旅游度假,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新鲜的六广河鱼虾、农家特色菜肴外,还可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表演,乘坐游船快艇游览美丽的六广河峡谷风光…      --人口总数:1032人 农业人口:1008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0.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6.0亩 办公所在地:滨江村饮食一条街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所辖村:"滨江村一组,滨江村二组滨江村三组,滨江村四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乡村旅游 名特产品:乌骨鸡,生态肉鸽,金钱橘,科技枇杷,草莓等   

前丰村

  前丰村位于六广镇东面,距镇上8公里,村委会驻地为三组。全村总面积4050亩,辖4个村民小组,252户846人,其中1人为非农业户口;耕地面积为840亩,其中退耕还林273亩。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在硬件设施上,完成了一组、二组、四组下半组的串户路工程,并把闲置的小学教室整修后用于村部办公,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远教室等学习设施配备齐全;要软件设施上,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共享、网上学习等教育资源,抓党员培训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   作为六广镇的贫困村之一,由于受采煤影响,整村水位下沉,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岩鹰山一期饮水工程所履盖的二、四组还未得到正常使用)。这无疑是发展养殖业的一块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我村村民徐华还是想办法修蓄水池,发展起了养殖业,以养肉鸡和土鸡为主,场地有1200平方米,圈舍三间,从去年9月份开始至今,已出售商品鸡6000余只,养殖场目前已慢慢步入正轨。还有一部分村民在向养殖方面靠拢,如三组张伟养鸡,陈芳养鸭,一组村民以养猪、牛为主等。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我村群众在医疗、养老保险、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得到了改善,全村参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参保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民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人口总数:846人 农业人口:845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经济发展 生活宽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前丰村三组   

坪营村

  坪营村位于六广镇东面,距镇政府9公里,东邻金山村,南连团山村,西接我镇前丰村和大石乡高枧村,北靠大石乡联合村,辖5个村民组,村委会位于二组。该村地形以山地居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内海拔较高的山脉有大夹坡、老木关、塔 山、蔡家闹、毛家岩、平均海拔为1300米。   在1957年以前(初级社时期),坪营村一组仍是现在的一组,二组称为平山,三组称为营山,四组称为钟山,五组称为虎山。1957年后建立高级社,把当时的五个初级社合并为一个高级社,称为坪营。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称为坪营大队,隶属德政乡人民公社,1984年,坪营大队改为坪营村委会,各小队改为小组,仍隶属德政乡人民公社。1992年拆区并乡后,隶属六广镇政府于至今。   坪营村总人口1286人,387户,其中少数民族4户,11人。全村有水田130亩,旱地128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矿产资源有煤炭、-矿、铀矿、硫铁矿、冰洲石。      --人口总数:1286人 农业人口:1237人 非农业人口:49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所辖村:“坪营一组,坪营二组,坪营三组,坪营四组,坪营五组, 生产总值:25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坪营村二组   

龙窝村

  龙窝村位于六广镇西南方向,东邻是四寨村,南接酒坪乡上寨村和上坝村,西靠中山村,北与广山村毗邻。村委会在龙窝村原龙窝小学旧址,距离镇政府12公里。下辖7个村民组,现有465户1756人,是少数民族村寨,其中85户427人为苗族。全村总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 ,现有旱地1000亩,田452亩,盛产大蒜、大葱、洋芋、玉米。   交通便利,贵毕公路经龙窝村水淹组,有从修六县道连接龙窝一组、二组、四组、五组的乡村公路,四组到中山、五组到广田乡村路,从修六路六号隧洞到沙土,全村公路全长11公里我村煤炭资源丰富,预计煤炭储量为420万吨,主要分布在龙洞、团岩、大寨等地,现有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的龙窝煤矿进行生产。      --人口总数:1756人 农业人口:1745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加快新农村建设,早日奔小康生活。   --所辖村:“上寨,下寨,龙洞,团岩,大寨,沙土,水淹,”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工业,” 名特产品:“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原龙窝村小学旧址   

六广村

  六广村位于六广河岸的六广镇政府所在地,与黔西县隔河相望,是修文县的西出口大门。住户487户1725人,流入人口74户134人。村支部共有党员26人,预备党员3人,流动党员2人。六广村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汉族人口居多,其中杂居有苗、布依等少数民族。   六广村现有耕地1453亩,土地肥沃,海拔较低,气候适宜,在种植、养殖方面占据有利条件,早年以前,由于受市场信息、群众自身素质的限制和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地方群众的基本生存方式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养殖支撑,家庭经济落后、生活贫乏,极端制约了六广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群众致富的步伐。   2004年以来,六广村“两委”一班人几经思索、几经筹划,坚持以脱贫致富的决心变现状,坚持以发展壮大的眼光看未来。村支部决定:将远程教育作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起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支柱,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步伐。   。      --人口总数:1725人 农业人口:1665人 非农业人口:60人   --行政区面积:1.93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新农村建设 办公所在地:六广村下南江组   --所辖村:“上南江组,下南江组,松江,营山,合群,”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第三产业,” 名特产品:“五星大琵琶,樱桃,稣李,凯特杏,杨梅,金秋”梨   

金山村

  金山村位于六广镇东面,西邻坪营村,南靠岩脚村,东与小箐乡宝山村相连,东北面与元庆村接壤,北面隔何家大坡与大石乡联合村相邻,距镇政府12公里。主要有对门寨、长冲坝、关井、郑家寨、小白岩五个自然村寨。该村属喀斯特地形,中部有较大面积的坝子,平均海拔约为1200米。   全村共有264户1098人,以汉族为主,有苗族6户20人,彝族6户30人。该村有水田192亩(主要集中在关井、长坝一带),旱地1219亩,主要出产玉米、水稻、马铃薯。   金山村有简易公路一条,与团山、坪营、元庆及小箐乡宝山村相连。有小型山塘1口,沟渠2.5公里,可灌溉该村一、二两组的部分农田,大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人口总数:1098人 农业人口:10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金山一组,金山二组,金山三组,金山四组,金山五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金山村二组   --自然条件:喀斯特地形,中部有较大面积的坝子,平均海拔约为1200米,水资源缺乏。 资源:土地   

合营村

  合营村位于六广镇西南部,接近中新村、西靠沙坡村,距六广政府9公里,远离修文县城60公里,7个村民小组,共616户人家,全村2000人,耕地面积1780亩,本村比较偏僻,只能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村委会位于合营村合营小学。      --人口总数:2000人 农业人口:1987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375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放飞梦想,造就辉煌人生   --所辖村:大戈寨、大坝、杨家寨、猴儿田、大竹林、陶家庄、麻元 生产总值:15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稻谷 办公所在地:合营村合营小学   

合兴村

  合兴村位于六广镇南面,距六广镇八公里,由上寨、下寨、土垮、双山四个小组组成。东与松山村接壤,南靠洒坪乡,西与合营村相邻,北与新中村相依,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是六广镇与洒坪乡最近的一条交通要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兴村领导班子重视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果,结合合兴村具体实际情况,1995年引进高效益板栗种植500余亩,每年板栗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好评。2009年引进300余亩核桃种植基地,是科学技术不断代替传统农业,还有百余亩的高粱基地,近年来在合兴村种植有了高效益的回收,取得良好的效果。   合兴村森林覆盖率高,森林面积占行政区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空气宜人,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936人 农业人口:9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54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创建发展社会新农村   --所辖村:上寨、下寨、土垮、双山 生产总值: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高粮,板粟,” 名特产品:板粟 办公所在地:合兴村土垮组   --自然条件:森林复盖率高,气候宜人 资源:板粟资地   

广义村

  广义村位于六广镇东北方向,隔六广河与黔西县素朴镇交接。全要有5个村民组,共397户人家,全村有村民1682人,土地面积780亩,其中,田:480亩,土:300亩,以种植水稻及玉米为主,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粮食单产相当高。有较好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每小组通简易的农用公路,村内有大桥沟煤矿,及三利煤矿两个企业。   --人口总数:1682人 农业人口:1649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脱贫致富,奔小康家家户户开轿车   --所辖村:新民组,上广组,下广组,上和平组,下和平组 生产总值:201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及水果 名特产品:面条,豆腐,枇杷,李子 办公所在地:新民组   

广山村

  广山村座落于六广镇政府东面,是六广镇的东大门。广山村解放于1949年,1951年成立农协会,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初级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1959年建立广田人民公社,至1971年转为广田乡人民政府,乡政府所在地就在广山村(现在的广田街上),1992年拆区并分建镇,将广田乡并为六广镇,自此广山村由六广镇管辖至今。自建国以来,该村村委会一直设在广田街上,距镇政府行政中心8公里,东连四寨村,南邻中山村,西接新义、中心两村,北靠青龙村。   广山村现有耕地1392亩,其中田2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 1277人,居住人口中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该村是一个丘陵山区,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盛产玉米、水稻。      --人口总数:1277人 农业人口:1209人 非农业人口:68人   --行政区面积:0.0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所辖村:“广山一、二、三、四、五、六、七组,机关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广山村一组   --自然条件:丘陵山区,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 资源:“煤矿,”   

广城村

  广城村位于六广镇南面,距六广镇政府2公里,本村所辖河沟组,上、中、下广四个组,东与本镇中坪村接壤,南靠松山村,西与新中村相邻,北和六广村相依,是六广镇的南大门。   该村平均海拔约1000米,总耕地面积为427亩,其中水田104亩,总人口576人,共计180户,其中彝族2户,都居住在中广组自然村寨。该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带,也是六广镇最小、最集中的一个村。   海池和尚墓,座落在六广镇六广城太平寺侧,距离县城36公里,清代砌石园墓,坐西北向东南。墓高4.7米(墓身3.3米,墓顶1.4米),半径2.1米,墓身等分为7段,每级间隔0.25米。墓碑联称“身在波罗界,神游极乐中”。碑文上款刻四十四世恩师上海下池老和尚之墓“,下款系教徒湛纯、徒孙寂桂、曾孙淳义和元孙正性等奉祀。1982后4月经修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总数:576人 农业人口:566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0.86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以果树为主、特色产品为辅,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河沟组,上广组,中广组,下广组,” 生产总值: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手工豆腐、手工面条 办公所在地:广城村上广组   --自然条件:该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约1000米。 资源:煤炭、高凝土   

四寨村

  四寨村位于六广镇政府的东南方,东与小箐乡杉林村相接,南与小箐乡大坝村接壤,西靠本镇龙窝村,北邻岩脚、青龙、广山三村,距镇政府11公里,村委会设在猫洞自然村寨内。   四寨村从1949年至1951年开始了本村的历史,这时期归属六广乡管辖;1954年至1959年本村划并入龙窝村,属洒坪乡管辖;1959年至1983年又重新还原成四寨大队,归六广区广田公社管辖;1984年起更名为四寨村至今。全村共928人,耕地面积1047亩;交通便利,水利灌溉通畅,      --人口总数:928人 农业人口:918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借“十二五”东风大力发展种植业   --所辖村:“上寨,三寨,四寨,敖家寨,猫洞,李家寨,草鞋丫,大土,八组 生产总值: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四寨村上寨组   


广山村特产大全




广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