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辖镇,市府驻地。1935年为城区联保,1940年置中城镇,1954年改城关镇,1994年更名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3万。有水泥公路与25个镇(乡)连接。辖以序数命名的16个居委会。企业有化工、建材、五金等厂。境内有剑南春酒厂和三星级剑南春大酒店,有古刹祥符寺和为纪念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而建的双忠祠及杨锐纪念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3万人 | 5平方公里 | 510683100 | 618200 | 0838 | 查看 剑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剑南镇 |
绵竹市辖镇,市府驻地。1935年为城区联保,1940年置中城镇,1954年改城关镇,1994年更名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3万。有水泥公路与25个镇(乡)连接。辖以序数命名的16个居委会。企业有化工、建材、五金等厂。境内有剑南春酒厂和三星级剑南春大酒店,有古刹祥符寺和为纪念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而建的双忠祠及杨锐纪念馆。. |
东北镇 |
绵竹市辖镇。旧为东附郭和北附郭,1935年合并建东北乡,1958年与西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东北乡为一社,1961年改东北公社,1984年复东北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郊,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德(阳)天(池)铁路和成(都)青(川)公路在境内交会,绵(竹)汉(旺)公路横穿西侧。辖谷王、广和、东平、河兴、天齐、竹林、赤兔、天河、蔚泉、月亮、茂泉、玉马、双胜、观明、联合15个村委会及第一、第二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建材、酿酒、磷肥等厂和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养生猪、家禽。. |
西南镇 |
绵竹市辖镇。旧时为西附郭和南附郭,1935年合并为西南乡。1958年与东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西南乡为二社,1961年改西南公社,1984年复西南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郊,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8万。德(阳)汉(旺)公路、成(都)青(川)公路过境。辖红明、图强、金泉、醒狮、隆兴、涌泉、檀木、兴泉、安国、飞凫10个村委会和第一、第二、第三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建材、玻璃、电器、酿酒、塑料等厂和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蔬菜;养生猪、家禽。. |
兴隆镇 |
绵竹市辖镇。1934年设联保,1942年建兴隆乡,1958年与富新乡、五福乡、什地乡、绵远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为兴隆营,1960年改兴隆公社,1984年复兴隆乡,1994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7公里。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1.9万。绵(竹)拱(星)公路过境,镇村均通公路。辖桥楼、灵觉、仁圣、安坪、广坪、灵长、川主、木行、建设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养生猪、家禽。. |
九龙镇 |
" 九龙地处绵竹市之西北,东南与东北镇接壤,东北与武都镇毗邻,北接天池乡,西靠金花镇,距绵竹市区约6.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属半山半坝镇,其中山区占三分之二。全镇辖九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人口11219人。近年来,九龙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现九龙新跨越。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5元。 一、九龙的得名 九龙俗称九龙山。本地西北部为高山,东南部属平坝,地形呈条状,跑马岭横亘其间。九座小峰沿跑马岭耸垒而下,如龙中条起伏,向东南延伸。九龙山是绵竹市之祖山。由于以前建有九龙寺,寺以山取名,山以势得名。九龙山、九龙寺便成为九龙命名的依据。 二、建置沿革 1911年,绵竹实行团练制。全县化为一城十一乡,所辖七十三团。九龙系遵道所辖,属第五团。1952年7月,经过第一次竞选,产生了九龙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委员会,经过选举成立了九龙乡人民委员会。1984年3月,经过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撤消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领导小组,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各村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1993年绵竹市撤乡建镇,成立九龙镇人民政府。 三、自然地理 九龙地处绵竹市之西北,东南与东北镇接壤,东北与武都镇毗邻,北接天池乡,西靠金花镇,位于东经104°4至104°10,北纬31°21至31°26之间。镇政府位于场镇蜀熙街,离绵竹市区约6.5公里。九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占三分之二。境内最高点白云峰海拔2303米,最低点双石村高庙子海拔637.9米,境内气候,平坝与山区有一定差异,平坝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七月份平均气温24.8℃,一月份平均气温4.5℃。年降雨量平均为1196.7毫米。全镇以农业为主,水稻、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大麦、高粱、芥子、大豆、黄豆等也有种植。. |
遵道镇 |
绵竹市辖镇。清代设遵道场,1935年建区署,1937年建遵道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8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2.3万。有绵(竹)遵(道)公路与县城连接。辖文风、方泉、龙泉、翔符、新田、双土、保水、双泉、秦家坎、东岳、永泉、马跪、龙凤、高安、太平、坪安、棚花、黄会18个村委会和遵道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矿泉水、化工、饲料、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麦、油菜子,兼产水果、茶叶,养生猪、家禽。全国名泉玉妃泉在境内。. |
汉旺镇 |
汉旺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距成都105公里,幅员面积54.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汉旺镇交通便利。工业是汉旺镇经济发展的支柱,辖区内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驻镇单位40余家,中国三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 汉旺历史悠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流寓于此而名。如今境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和遗迹胜景。如汉王庙、太子庙、东宫宝、读书台。配之宋代抗金名将张浚之父张咸(封雍国公),母计氏(封秦国夫人)陵园、柏林公园交相辉映,览胜者络绎不绝。汉旺这座美丽的 汉旺镇工业重镇,如今是高楼林立,物阜民安,经济繁荣,人际祥和,她既有古时-光武的内涵,又有今日都市亮丽的辉煌。 乡镇介绍 汉旺古镇,卧福地“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山川秀丽,鸟语花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旺镇幅员面积76.2平方公里,辖区内常住人口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3.5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4万亩,林地4.7万亩,是一个农、工、商、贸、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新兴工贸重镇。汉旺镇是中国首批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中国500家小城镇试点镇,中国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2001年荣获中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 汉旺镇点的光荣称号。汉旺汉旺镇幅员面积53.4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人口4万。2004年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24258万元,财政收入2857万元。是中国57家综合改革试镇之一,中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国造林绿化丰佳镇乡,中国小场面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百强镇乡之一。 汉旺镇矿产资源丰富,富藏煤矿、磷矿、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等矿产,自60年代以来,国家在此投入固定资产10多亿元。境内分布着中国三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清平磷矿、省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华丰磷化工有限公司和汉旺-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6家,镇村两级工业企业45家,2008年,已基本形成以机械加工、矿山采掘为主体,建工建材为优势,磷化工业为龙头的工业格局。 汉旺镇自1995年被列入试点镇以来,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认真处理好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稳定党在农村政策,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环境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把工业做大做强;同时,认真实践“-”重要思想,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汉旺镇规范干部行为,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732元,乡镇企业创利税11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2元。2008年,这个早在70年代就享有全省五在工业重镇美称的汉旺,已基本形成以机械加工业,矿山采掘为主体,磷化工业为龙头的工业格局。汉旺镇水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道路畅通。 - 境内环境 汉旺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已开发的大柏林公园、云雾寺、船头寺等独具特色的紫岩山风景区和九顶山地质公园,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里一年四季皆宜游玩,春可观赏境内漫山遍野五千余亩的梨花;夏可至清静、幽凉的老熊沟避署、纳凉;秋可游园尝果,体味农家生活;冬可至银装素裹的白云山领略北国风光。 一条链式的观光旅游群,更将武都装点得阿娜多姿,一入镇内,便可见雄距于些闻名暇耳的道教圣地严仙观,严君平其人,一生不愿做官,悉心研究《周易》和老庄学说,擅长采药炼丹,传道著书,是中国历史上五经之一的作者,严君平后得道升天,就连吃过他剩饭的鸡和犬亦得到洪福,一同升天,遂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观名“严仙观”相传为“书圣”王羲之手迹。 过严仙观,上行3km,便至始建于[东汉]的佛教圣地吉祥寺,它依山而建,殿至五重,其中观音殿内的千手千眼观音系一千八百年香樟木精雕而成,投资五百万元建造的大雄宝殿,其高度、长度、跨度、占地面积,在西南地区首居一指,是2008年最大的佛殿之一。 沿马尾老街场口的沿山小路傍山而行,不久便可至清静、幽深秀美的老熊沟,穿行在老熊沟里,虽天上烈日当空,林中却凉爽宜人,累了可以深吸一口这一尘不染的新鲜空气,摘一串成熟乌亮的悬钩子吃,特别是在此还可以观赏到珍稀野生植物,素有活化石,又有“鸽子树”之称的珙桐,由于老熊沟的自然景观似九寨沟一隅,故游人常称此地为小九寨。 顺立脚点老熊沟往上,翻过一个山头,即是终日白云缭绕的白云山,山顶还有白云山雷音寺,据传唐玄奘西行取经便经过此寺,在这里,可实现你“呼风唤雨”的梦想,如果天上正好有云飘过,你将寺里的大钟敲响,立刻会下起密密麻麻的细雨。 2008年,汉旺镇建成区面积已达3.8平方公里,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为1:51:18;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为1:1.2:0.9,是典型的工贸型城镇,农村富裕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商贸业和外出务工,2001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84人,创收200万元。 |
拱星镇 |
拱星镇是全省重点小集镇,位于绵竹城北12公里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84个村民小组,13个居民小组,农业总人口18617人,耕地面积25787亩,农民人均耕地1.38亩,东北与安县睢水接壤,东南与本市兴隆、绵远镇相连,西与本市汉旺镇毗邻。镇内交通、通讯、水电、医疗卫生院、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集镇规划合理,集市贸易繁荣,三横两纵的交通格局连接德阳、绵阳、成都等地,镇客运中心开辟多条客运线路,全能满足客流量需要境内建有35千伏安变电站2个,镇内山地资源丰富,拱星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拥有盘龙化建、盘龙矿物质、东方双益复合肥厂、联科化工、船头水泥厂等数家企业为工业强镇具备坚实的基础。. |
土门镇 |
" 土门镇位于绵竹市城西南部,距市区11公里,为绵竹市西南片区的中心镇,是全市小城镇建设五大重点镇之一。 土门镇东连板桥镇,西隔金花镇,南接玉泉镇、北起遵道镇,西南边与广济镇为邻,东北角与西南镇交界,县道绵金公路穿镇而过。土门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北连鹿堂山,龙门山脉南麓,镇内东南一马平川,西北山峰林立,属龙门山脉,紧靠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镇内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 全镇幅员面积42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9565亩。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45人,总户数9855户,其中乡村人口25614人。 镇内农副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苕、土豆、叶菸、生猪、食用菌、渔业等。全镇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362吨,油料总产量1122吨。 土门镇为全市的商品和农产品贸易大镇,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商品交易辐射周边数个乡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已形成主干道5条。 土门镇沿山一带山青水秀,风景名胜比比皆是。三溪寺,建于宋代祥符年间,素有“川西小灵隐”之称,寺内古树参天,环境清幽,大雄宝殿为绵竹市所存时代较早的明代古建筑,三溪寺是德阳市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箭水”是射水河源头,与玉妃泉同为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岩深谷裂隙水,被国家地矿部列为“中国名泉”。卧牛湖碧波浩渺,景色迷人。更令人兴奋的是,近年,在靠近三溪寺的镇境内钻采出温泉,富含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价值的矿物,为重碳酸钠含硼、硅和氡的氟、镭、硫化氢淡热矿泉水,该温泉目前正在加紧开发中,将使本地成为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区。 土门茶叶,历史悠久,畅销国内,个别品种远销海外,全镇现有茶园3000余亩,其中有国家级优质名茶基地,1000余亩基地通过了四川省首批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 土门镇镇村企业发展迅速,以建筑业、机械加工、茶叶、食品加工业为主,具有仟坤建筑公司、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腾达纸业公司、三溪香茗茶叶公司、建新建材公司、荣华化机公司等规模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 |
广济镇 |
" 绵竹市广济镇:位于绵竹市区西北16公里的石亭江沿岸,与什邡市洛水镇为一河之隔。东与玉泉镇接壤,南临石亭江,西与金花镇分界,北与土门镇相邻。 广济镇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属温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5摄氏度,最高极端为35.2摄氏度,年日照140-170天,年日照数600-850小时,热量较为充沛,农作物一年四季能生长。 广济镇交通方便:从广济镇客运站每天发往省、市、县及邻近乡镇的客运班车达40多个班次,距洛水火车站仅2千米,镇内有一条绵竹至广济国家二级公路,有广济至玉泉、广济至金花二条国家三级公路,广济至汉旺沿山公路通往各地。 广济镇有10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380人,其中农业户8078户,农业人口22584人,耕地面积21900亩,幅圆面积28.1平方公里,是绵竹的沿山镇乡之一。 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实现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4%,固定资产投入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4.42%,招商引资完成1122万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工业增加值实现1504万元,比上年增长40.4%,销售收入实现7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3元比上年增加310元。 ". |
金花镇 |
" 金花镇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资源。金花山,东有拔地起的九顶山;东南有仙佛山;境内中部之东侧,有迎朝送夕的太阳寺山屹立;南有大包顶山,高高耸立。 ". |
玉泉镇 |
绵竹市辖镇。清代设玉泉镇,民国时设玉泉乡,1952年仍置玉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11.5公里。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2万。绵(竹)玉(泉)公路直达县城,玉金公路与成(都)青(川)公路相接。辖圣母泉、小泉、、三元、江宁、新新、槐树、凉伞坝、永宁、先锋、曙光、铜瓦、桂花、永兴、石牛、前进15个村委会和玉泉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冶炼、羽绒加工、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叶子烟;养殖生猪、家禽、淡水鱼。特产玉泉板鸭。. |
板桥镇 |
" 板桥镇位于绵竹市西南郊,紧邻剑南春工业园区和市区二环路,幅员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8万人。2004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3亿元,企业总产值4.15亿元,工业产值2.78亿元,财政收入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5元,是0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四川乡镇200强》之一。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先后引进和改制16家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板桥经济和社会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了以包装为龙头的酿酒、玻璃制品、线缆、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格局,为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柱作用。 板桥的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多经农业,按种、养、加、果、蔬、竹五大区划分:以柏杨村、五星村种植的双低油菜为基地的优质粮油示范区;以双河村、新泰村养殖的生猪、鸡、鸭和食品加工的养殖示范区;以射水河、干河子两岸为主的种植水果示范区;以向家湾村、五星村、康宁村、海江村为主的蔬菜种植示范区;以向家湾村300多亩竹海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板桥的交通方便,各项基础设施正日益完善。通往市区的三级标美水泥路只需几分钟的车程,政府通往各村的村道年内全部硬化完,村村通电话,在全省首家推行广播、电视共缆传输技术,一个崭新的交通、信息网络正为板桥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板桥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治安良好,连续五年被绵竹市、德阳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目前正在向省级目标迈进。先后接安了三峡、青川移民500余人,是绵竹经济发展副中心。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板桥人将以全新的姿态,竭诚欢迎各界的有识之士来板桥共谋发展。". |
新市镇 |
" 从成都沿省道105线往西北70余公里,仅一个多小时车程,您将来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重镇——绵竹市新市镇。这颗川西平原上众多乡镇中的璀璨明珠,镶嵌在绵竹市南大门,全镇幅员面积59.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有规划工业用地17平方公里,镇上现有大学一所,驻军部队2支,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部细分为“玻璃照明、化工建材、温泉休闲、集贸加工”四大产业链,现有规模企业39家。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因真武宫门外的大青石而得名“青石镇”。清朝康熙年间更名为“新市镇”,在过去,新市以“九宫十八庙”而闻名川西,一九八五年,在新市发现汉代古墓,出土大量有价值文物。 这里交通发达,新市东距德阳市25公里,北距绵阳市70公里,南距成都市78公里,省道105线成青公路从南向北纵贯全镇,拟建中的成绵高速公路复线也将从这里经过,新市距广木铁路两路口火车站8公里,距德天铁路孝泉火车站8公里,境内水泥道路阡陌纵横,四通八达。 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新市就是水稻、小麦、油菜、叶菸、花生、地瓜、甘蔗的重要出产区,抗战时期,新市作为粮油出产区,更是为国家的稳定作出过巨大贡献。 这里,资源丰富,新市镇属都江堰灌区,人民渠横跨全境,沱江源头石亭江自西向东从新市流过,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地表水位高,单口井涌水量达5000立方米/日,可完全满足工业和生活之需,新市距新场气田不到15公里,主要输气管道途经新市,镇内配气充足,且价格便宜,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配气站年供气能力达5000万立方米以上,并新建日供气各20万立方米的高、低压配气站两座,新市电力充足,现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能保证持续供电。新市通讯畅通,早在八十年代,新市就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信、移动、联通建有基站,互联网更是通达全球。 这里,环境优美,一九九二年,沿石亭江河岸,中央、省、市各级领导与日本广岛友人在这里植下三千亩中日友谊林,现已长大成林,郁郁葱葱,成为石亭江畔的绿色走廊,剑南春森林公园经过多年投资,现已建成川西平原上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即将引入九顶山优质温泉,成为休闲、度假、会议的理想去处。. |
孝德镇 |
绵竹市辖镇。1938年建孝德乡,1952年仍置孝德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县府14公里。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1.9万。德(阳)天(池)铁路、德(阳)汉(旺)公路过境。辖高兴、苦葛、常照、毫照、万源、万民、石坝、茶店子、大乘、桂兰10个村委会和孝德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酒精、酿酒、水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养生猪、家禽。是杂交稻制种基地。. |
富新镇 |
" 绵竹市富新镇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位于绵竹市东部的绵远河畔,距市区10公里。明朝末年,因一曹姓人家在此经商修建""曹家庵"" 而得名,清朝咸丰年间,更名富新,取富庶繁盛之意。1993年6月经批准列入集镇试点镇。全镇幅员面积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40亩,辖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0908人。富新镇气候温和温润,交通发达,距德阳市区50公里,距成都110公里,成青公路自西向东横贯全镇,镇内村村通公路,通讯发达,电话网络覆盖全镇所有村组。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45万元,入库税金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2元。富新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类社会治安及刑事案件都很少,为全镇及外来客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业方面,富新镇有德阳新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外资投资200万元生产胱氨酸第列产品及硫酸软骨素为主的鹏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万元生产穿琥宁、鱼腥草挥发油等中草药原料药的永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兴鑫食用菌加菌企业等9家效益良好的企业。 农业方面,经过镇党委政府及全镇人民近十年的努力,已发展形成了六大农业生产基地,包括:1、蚕桑基地,桑树1300亩,养蚕1200张;2、食用菌基地200亩,拥有实验示范场和加工厂;3、穿心莲植株生产基地1400亩;4、优质稻基地2800亩,其中二级优米稻2500亩、一级优米稻300亩;5、良种母仔猪基地,有猪种站一个,良种母猪2200头,年产良种仔猪达18000只;6、小家禽畜基地,年产獭兔1000余只,公斤鸽1000余只,年出栏肥猪达100头以上的农户有12家。 ". |
齐天镇 |
绵竹市辖镇。1953年建齐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1.5万。齐(天)绵(竹)公路直通县城。辖圣寿、牛郎、甘泉、三圣、五坪、土台、桑园、新华、双林9个村委会和齐天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人造水晶石、食品加工、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食用菌,养生猪、家禽。. |
什地镇 |
" 位于绵竹东部,距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89亩,其中水田30448亩,旱地1141亩,10公里国家二级标美路二条(绵竹至罗江,绵竹至德阳)。什地镇于1994年撤乡建镇。 辖12个村民委员会,98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26377人,其中农业人口25579人。2003年粮食产量20277吨,油料产量1645吨,肥猪出栏数38550头,小家禽畜出栏数420602只,2001年4月成立了农业技术专业协会有禽蛋加工、蚕桑、养蜂、蔬菜、猪鬃加工六个协会,其中禽蛋年加工1320万枚,猪鬃年加工1100吨,工农业总产值5310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2226万元,农业产值10880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7408万元,营业收入实现6029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0451万元,实现利润844万元,上交税金521万元,镇村两级税利实现2309万元,镇办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实现1402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080万元,比上年增加21%,实现财政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中学在校生420人,小学在校生15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2个,病床4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人。 ". |
绵远镇 |
绵竹市辖镇。1937年建绵远乡,1952年仍置绵远乡,1958年与兴隆、什地、富新、五福等合并成立东风人民会社,绵远乡为五区社,1960年成立绵远公社,1984年复绵远乡,1993年建绵远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24.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交通方便,成(都)青(川)公路过境,与各村公路相接。辖西坪、瓦窑、三泉、洛河、广胜、吉兆、枫树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大麦、小麦、油菜子。养生猪、家禽。. |
清平乡 |
绵竹市辖乡。原称大坝,1951年由茂县划规绵竹县,设清平乡,1958年与天池乡合并成立高峰公社,1960年改清平公社,1984年复清平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27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汉(旺)清(平)公路通县城。辖盐井、院通、棋盘、圆包、湔沟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磷矿、磷化工、水电等厂矿。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小麦。养生猪、家禽,盛产木材,特产猕猴桃。省级云湖森林公园在境内。. |
天池乡 |
天池乡位于四川德阳绵竹市。下辖: 510683201201 210 歇马庙村 510683201202 220 花石沟村 510683201203 220 梅子林村 510683201204 210 大天池村 510683201205 220 楠木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