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纳雍县 >> 维新镇 >> 马家包村

马家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家包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家包村简介

  马家包全村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2人,其中农业人口2290人,非农业人口12人,本辖区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办公所在地位于马家包村学校边组,主要种植玉米、洋芋、大豆、花豆等农产品,另外还种植核桃。马家包村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储存于地下有待开采。
  
  --人口总数:2302人 农业人口:2290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申家沟,陈家寨,唐家包,安家丫口,马家包,水井边,学校边,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核桃 办公所在地:学校边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雨量充足 资源:煤炭,水利,电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5103 553300 -- 查看 马家包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家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家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维新社区

  维新社区,维新镇政府驻地,本社区经济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对于发展经济有特殊优势,另外教育条件好,医疗实施完备,适宜居住。      --人口总数:1287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87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臭豆腐,洋芋,糯米粑粑 办公所在地:维新村   

朝阳社区

  朝阳社区辖10个村民组,总人口2548人,农业人口1783人,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交通便利,气候适宜,人力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工业、农业。   --人口总数:2548人 农业人口:1783人 非农业人口:765人   --行政区面积:2.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以工兴村   --所辖村:黄毛一组,黄毛二组,黄毛三组,台沙坝组,蔡家寨组,马路边组, 生产总值:4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臭豆腐,荞粑粑 办公所在地:中街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雨量充足 资源:煤炭,铁矿,石灰石   

坪子村

  坪子村,距离维新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土地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975户,4262人,少数民族人口1472人,占总人口的32%,全村有劳动力1480人,其中男劳动力735人,女劳动力745人。全村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8个。其中:耕地总面积1215亩,水田面积680亩,林地面积1150亩,荒山面积1250亩。该村平均海拔1250米,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2℃。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猪为主。该村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离毕节-纳雍主干线3公里,位于总溪河旅游风景区内,土壤肥沃,气候宜人。   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是我镇经济发展较快的村。   2010年人们生活肉类年人均42公斤,蔬菜类年人均103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549头(牛),猪存栏1623头,家禽存栏3517只。全年牛出栏182头,肥猪出栏1300头,家禽出栏2370只,禽蛋产量12000公斤。   该村通村公路达39公里,占全村通路比重98%;该村已实施了农网改造,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使用户已达850户,已通电话546户,无线移动通讯1000人;解决人畜饮水625/1100户/头(匹),占应解决农户数比重79.5%;已建沼气池90口,占全村总户数的13.6%。   在村所辖范围内有坪子小学、半坡小学,现在校小学生400人,小学入学率在100%;取得绿色证书的600人;计划生育率达96%;文明组10个,文明户620户。   坪子村现有党员40名,团员85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团支部、民兵连、应急分队、妇代会组织健全,工作开展顺利。      --人口总数:4262人 农业人口:4102人 非农业人口:160人   --行政区面积:5.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等 发展口号:生态旅游促发展,树文明村寨新风   --所辖村:翟家寨,新建,海心,大田,坪子,山林,渡口,坝塘,半坡,金竹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种植基地、养猪基地,农家乐基地 名特产品:玛瑙红樱桃,桃子,杏子,李子,甘薯 办公所在地:坪子村坝塘组   --自然条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资源:水上交通,良田沃土   

盐井村

  盐井村,位于纳雍县北面,维新镇东北部,距县城64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土地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985亩,水田面积461亩,林地面积1256亩,荒山面积350亩。村平均海拔1200米,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2℃等。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等。辖11个村民组,现有人口690户,3194人,其中:女性人口1535人,占总人口的48%;男性1659人,占总人口的52%。少数民族人口246人,占总人口的8%,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人均占有粮食345公斤,是我镇经济较为发展的村。   全村有劳动力1656人,其中男劳动力835人,女劳动力821人。全村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5个,2010年全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5亩,单产305公斤,总产量91.84万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为750.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5元。肉类年人均57公斤,蔬菜类年人均153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 319头(牛),猪存栏810头,家禽存栏1817只。全年牛出栏72头,肥猪出栏600头,家禽出栏1600只,禽蛋产量12000公斤。   该村通村公路达10公里,占全村通路比重85%;该村已实施了农网改造,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使用户已达569户,占全村农户的85%;已通电话42户,手机通讯达1950人;已解决人畜饮水458/710户/头(匹);   盐井村现有党员34名,团员38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团支部、民兵连、妇代会组织健全,工作开展顺利。   在村所辖范围内有盐井小学,现在校小学生879人,小学入学率在99.4%以上;取得绿色证书的256人;计划生育率达100%;文明组3个,文明户50户。      --人口总数:3194人 农业人口:3025人 非农业人口:169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白等 发展口号:以旅游业兴村,壮大工业建设规模   --所辖村:桥边,大土,路口,湾子,中心,沙锅,营盘,和平,大竹林, 生产总值:750.5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种植基地、养猪基地,农家乐基地 名特产品:玛瑙红樱桃,桃子,杏子,李子,甘薯 办公所在地:盐井村桥边组   --自然条件:依山傍水,具备招商引资条件 资源:煤,水,石山   

光明村

  光明村位于维新镇政府东北4公里,毕纳公路从中穿过。全村土地面积5.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544户2381人,50岁以上的131人,青壮年1250人(妇女1130人)。目前,全村共有760人外出务工;党员29人。田地面积1046亩(田426亩,土620亩);主要居住着汉、苗、彝、仡佬、穿青、白族等民族,组组通公路,主要经济作物玉米、水稻,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属二类贫困村。   光明村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区内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适宜发展种植业;区内荒山草坡较多,适宜发展养殖业。近年光明村通过整村推进种植以玛瑙红樱桃为主的经果林1733.5亩,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改厕40户,改圈27户,建有沼气池35口,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户。   农户多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和猪、鸡等小规模养殖为主要收入。近年,村内陆续发展了玛瑙红樱桃、梨等经果林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生猪、能繁母牛等养殖业,料石场开采等,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      --人口总数:2381人 农业人口:2210人 非农业人口:171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仡佬等民族 发展口号:靠山吃山,做强做大加工业,采掘业。   --所辖村:周家寨,大树脚,大寨,五四,石检槽,沙田,水井,联盟,团结 生产总值:583.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猪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腊肉,西瓜 办公所在地:大树脚组   --自然条件: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宜办厂 资源:地大物博,非煤矿山,煤井   

红星村

  红星村位于纳雍县北面,维新镇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667户,2600人。少数民族人口796人,占总人口的32%,全村有劳动力1216人,其中男劳动力601人,女劳动力615人。其中,党员62人。目前,全村共有 760 人外出务工。北有光明村,南靠维新社区,东隔董地乡陇塞村,西邻咪布村。   全村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4个,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336亩,水田面积501亩,林地面积2560亩,荒山面积350亩。村平均海拔1420米,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7℃。种植业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猪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人均占有粮食353公斤。   维新镇红星村曾是地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曾是纳雍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村。现在是“五园新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点,远程教育精品示范点。   全村实现了组组通乡村公路,农网改造率100%,农户全部实现院坝硬化。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合作医疗参合率95%,村民安装有闭路电视,程控电话,村有文化广播室和3000余册图书。   全村设有一个养牛协会,一个养猪协会,一个经果林协会,现种植有红皮梨150亩,玛瑙红樱桃100亩,杨梅100亩,花椒100亩。近年,村内陆续发展了香菇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页岩砖厂建设等,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      --人口总数:2600人 农业人口:2582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等民族 发展口号:工业强村,工业反哺农业,打造精品示范村   --所辖村:张家寨,月亮坡,山神坡,青杠坡,石码子,徐家寨,官寨,坡头,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葛根基地,养牛协会,养猪协会,经果林协会 名特产品:香菇,桃子 办公所在地:石码子组   --自然条件: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宜居宜游 资源:煤   

鱼塘村

  鱼塘村总人口有1973,其中农业人口有1959,占总人口数的99.29%,非农业人口14人,占总人口的0.71%, 是典型的农业大村。鱼塘村居住有汉族、苗族、彝族,现有耕地面积1206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大豆,花豆等农作物,村辖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      --人口总数:1973人 农业人口:1959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464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以生态畜牧业带动经济发展   --所辖村:独山脚,沙子坡,杨家寨,白秧林,大马窝,赵家寨,汪家寨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独山砂石厂,杨安砂石厂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赵家寨组   

马家包村

  马家包全村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2人,其中农业人口2290人,非农业人口12人,本辖区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办公所在地位于马家包村学校边组,主要种植玉米、洋芋、大豆、花豆等农产品,另外还种植核桃。马家包村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储存于地下有待开采。      --人口总数:2302人 农业人口:2290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申家沟,陈家寨,唐家包,安家丫口,马家包,水井边,学校边,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核桃 办公所在地:学校边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雨量充足 资源:煤炭,水利,电力   

水落冲村

  水落冲人口总数1601人,农业人口1588人,非农业人口23人,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3.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特产品:洋芋,核桃,办公所在地水落冲 。   由无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无锡市北创科技园有限公司捐赠的,维新镇水落冲小学爱心图书室于6月19日上午在该校举行捐赠仪式。此次捐赠价值8900元的图书660册,字典216本,捐赠仪式由郭校长主持。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列队,郭校长发言时说,感谢爱心朋友的牵线搭桥,感谢爱心企业的无私奉献。并承诺管理使用好这些捐赠的图书,捐赠字典已经现场发到每个同学手里。   注:由于该校距离县城较远,没有网络传递,图片和文字是该校郭校长本月24日到县城开会才将此次捐赠仪式的图片带到爱心纳雍。在此,对此次捐赠后发布消息缓慢情况,向无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无锡市北创科技园有限公司捐赠企业表示歉意!      --人口总数:1601人 农业人口:1588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洋芋,核桃 办公所在地:水落冲   

咪布村

  咪布村位于维新镇中部,北面与阳光村相邻,西面与本镇水落冲接壤,东南面与本镇光明、红星、维新村毗邻,南面接鱼塘村,距政府所在地6公里;土地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58户,1472人。   其中:女性人口656人,占总人口的45%;男性816人,占总人口55%。少数民族人口417人,占总人口的32%。全村有劳动力1052人,其中男劳动力540人,女劳动力512人。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267人,低收入人口40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人均占有粮食295公斤。平均海拔1510米,年降雨量为840--1440毫米,年平均气温13.2℃。全村耕地总面积1675亩。主要粮食玉米、荞子、马铃薯、大豆等。   近年来解决人畜饮水的4个组,全村已通电,2个组未解决通组公路,村无计生室、文化室、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属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472人 农业人口:1401人 非农业人口:71人   --行政区面积:5.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等民族 发展口号:扩大药材种植基地面积,统筹村组发展   --所辖村:白岩脚,煤洞丫口,周家寨,祠堂边,杨家寨,下寨 生产总值:288.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天麻种植基地,养牛基地 名特产品:天麻,牛肉干,李子,花红,苗族蜡染 办公所在地:煤洞丫口组   --自然条件:农村道路交通状况良好,新农村风貌 资源:苗族蜡染,非煤矿山   

奢沟村

  奢沟村位于维新镇西北部,本村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土地以山区小块土地为主,2000年为平整土地,高了3356坡改梯工程,偏坡土地得到很嗨的治理,不紧土地坡度降低了,还使种植更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土地石漠化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体现了我村为可持续发展做了贡献。本村主要种植玉米、洋芋、花豆、大豆等农作物。      --人口总数:1226人 农业人口:1223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奢沟寨,丫口上,岩头上,罗扣寨,舍之块 生产总值: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舎之块   

阳光村

  阳光村地处维新镇中心地带,行政面积为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9亩,人口总数为1550,其中农业人口1545,主产洋芋,玉米,有汉族,苗族,彝族。      --人口总数:1550人 农业人口:154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阳光村   

以苏块村

  以苏块村地处维新镇北部,东邻阳光村,南接奢沟村,北与姑开乡安平村接壤。以苏块村距离维新镇12公里,有14个自然村民组,共420户人。有汉族,苗族,彝族。主产:玉米,核桃,洋芋。      --人口总数:1986人 农业人口:1916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脱贫致富奔小康   --所辖村:煤洞湾,新寨子,大坡脚,吴家寨,翟家寨,王家湾,小河边, 生产总值: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核桃 办公所在地:新寨子组   

雄块村

  雄块村行政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1亩,农业人口1783,有汉族,白族,苗族,彝族。本村土地以黄泥地为主,适宜种植烤烟的我镇重要的烤烟种植生产基地。种植烤烟700多亩,为我镇财政增加不少收入。   农产品特色:本地玉米、马铃薯、大豆、花豆、核桃      --人口总数:1803人 农业人口:1793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跳花坡,水井边,岩头上,王家寨,三家寨,营上组,下寨,邹家寨 生产总值:1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泥厂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跳花坡组   

扒那河村

  扒那河村全村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1759人,交通便利,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畜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业。   --人口总数:1759人 农业人口:1739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2.0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壮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岩脚组,营上组,余家沟,弯子组,塘边组,偏坡组,小寨组 生产总值:3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樱桃,柑橘,桃子 办公所在地:普子街   


马家包村特产大全




马家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