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旮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82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面是官寨村,西面是弯子村,南面是大冲 村,北面是新塘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 5平方公里。该村南部地势较高,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98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888 亩,其中大于25度800亩;林地200亩;荒地400亩;可利用荒地300 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农业总产值126.8万元,其中:农业82.8万元,牧业44 万元。粮食总产量414吨,人均占有粮 237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38.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65.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0人,占全村人口的2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亩;粮食播种面积888亩;大牲畜存栏数500头;猪存栏数300头;猪出栏数100头;羊存栏数80只,出栏数25只;家禽存栏数3500只,家禽出栏数1500只;各类肉产量22吨。
全村总户数360户,总人口1476人,少数民族人口1200人(以穿青族、苗族、蒙古 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81.3%;妇女 355人,占总人口的46 %;总劳动力 864人,其中,文盲16人,半文盲50人,小学文化程度604人,初中文化程度18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4人,其中:富余劳力356人,已输出劳力335人(男181人、女154人),其中:省内县外37人,省外298人,全年外出打工298人。育龄妇女人数36人,其中孕产妇数14人。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教师3人,学龄儿童140人,其中:女童48人;在校生140人,文盲人数20 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5 人,文盲率1%;其中女文盲率1%。
--人口总数:1476人 农业人口:147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8.0亩 名特产品:烤烟、玉米、洋芋、小麦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藏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有你有我就有发展
--所辖村:奢旮组 生产总值:12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洋芋、大豆、小麦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奢旮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5104 | 553300 | -- | 查看 奢旮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场社区 |
龙场社区位于纳雍县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东面是偏洞村,西面是干河沟村,南面是跑马村,北面是以扒村。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 龙场社区西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2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社区有耕地4110亩,其中大于25度1500亩;林地265亩;荒地300亩;可利用荒地17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但是,龙场社区处在镇集镇中心所在地,在商业的带动下,在全镇来说,人均收入最高。 全社区总户数1247户,总人口4717人,以汉族、穿青人、苗族、彝族为主),妇女 980人,占总人口的20%;总劳动力 2100人,初中文化程度10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36人,富余劳力 1000人,全部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之中,以自己的劳动争取额外的收入。 全社区农业总产值276.5万元,其中:农业205.5万元,牧业71万元。粮食总产量1027.5吨,人均占有粮217.82公斤。外出务工收入725.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02.1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6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00亩;粮食播种面积4000亩;大牲畜存栏数802头;猪存栏数526头;猪出栏数112头;牛存栏数276头;家禽存栏数5000只,家禽出栏数4000只;各类肉产量35.5吨。 龙场社区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卫生完,有2所小学,有教师100余人,是全镇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 --人口总数:4717人 农业人口:3339人 非农业人口:1378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集全社区之力,打造精品社区 --所辖村:街上组、场坝脚组、猪市坝组、包包脚组、麻窝组、皮匠湾组等 生产总值:26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加工业、商业 名特产品:雪莲果、十字绣等 办公所在地:皮匠湾组 |
大坡村 |
大坡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面是雍熙镇,西面是自戛村,南面是龙溪村,北面是寨乐乡。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7平方公里。 大坡村西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5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全村有耕地1379 亩,其中大于25度800亩;林地3000 亩;荒地 2000亩;可利用荒地1700亩;人均耕地0.74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47%。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486户,总人口1870人,少数民族人口530人(以穿青族、苗族、布依 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29.6%;妇女481人,占总人口的49.7%;总劳动力803人,其中,文盲211人,半文盲107人,小学文化程度285人,初中文化程度18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人,其中:富余劳力500人,已输出劳力450人(男280人、女170人),其中:省内县外30人,省外420人,全年外出打工400人。育龄妇女人数350人,其中孕产妇数3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农业总产值271.8万元,其中:农业130.9万元,牧业40万元。粮食总产量654.5吨,人均占有粮35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3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1.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440人,占全村人口的23.5%。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79亩;粮食播种面积1379亩;大牲畜存栏数400头;猪存栏数300头;猪出栏数100头;羊存栏数100只,出栏数51只;家禽存栏数2600只,家禽出栏数1600只;各类肉产量20吨。 基础设施方面大坡村有偏岩组到朱家营村的公路8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有教师4人。 --人口总数:1870人 农业人口:18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高家寨组等 生产总值:271.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石雕 办公所在地:大坡村 |
以支塘村 |
以支塘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43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面是周家寨村,西面是新塘村,南面是官寨村,北面是四新村。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南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1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2600 亩,其中大于25度1800亩;林地200亩;荒地200亩;可利用荒地20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 40 %。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483户,总人口2283人,少数民族人口 540人(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24;妇女481人,占总人口的48.6 %;总劳动力 1080人,其中,文盲200人,半文盲240人,小学文化程度260人,初中文化程度 30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0人,其中:富余劳力780人,已输出劳力 780人(男 400 人、女 380人),其中:省内县外100人,省外 680 人,全年外出打工730人。育龄妇女人数37人,其中孕产妇数1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3%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农业总产值174.15万元,其中:农业114.15万元,牧业60万元。粮食总产量570.75吨,人均占有粮25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6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98.15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95人,占全村人口的8.5%。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600亩;粮食播种面积2600亩;大牲畜存栏数745头;猪存栏数497头;猪出栏数248头 ;家禽存栏数5100只,家禽出栏数2134只;各类肉产量30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支塘村有场坝到古都寨的公路4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1所小学,有教师25人,学龄儿童310人,其中:女童150人,在校生310人。 --人口总数:2283人 农业人口:22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唐家寨组、湾湾河组等 生产总值:174.1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等 名特产品:烤烟等 办公所在地:唐家街 |
箐脚村 |
箐脚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6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面是杓座村,西面是联富村,南面是勺窝乡,北面是双塘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 ’ 箐脚村西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40米。全村人畜饮水较差,箐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8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全村有耕地410亩,人均耕地少,其中大于25度420亩;林地90亩;荒地1200亩;可利用荒地900亩;人均耕地0.3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 54 %。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291户,总人口1083人,少数民族人口720人(以汉族、白族、蒙古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66 %;妇女 250人,占总人口的23 %;总劳动力420人,其中,文盲45人,半文盲58人,小学文化程度200人,初中文化程度10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人,其中:富余劳力298人,已输出劳力262人(男180 人、女 82人),其中:省内县外100人,省外162人,全年外出打工262人。育龄妇女人数32人,其中孕产妇数2 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9%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全村农业总产值41.8万元,其中:农业28.8万元,牧业13万元。粮食总产量144吨,人均占有粮133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0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50.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3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57人,占全村人口的7.8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0亩;粮食播种面积380亩;大牲畜存栏数740头;猪存栏数 582头;猪出栏数500头;羊存栏数158只,出栏数67只;家禽存栏数3000只,家禽出栏数2000只;各类肉产量6.5吨。 箐脚村有沈家箐到杓座的公路6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卫生室。 --人口总数:1083人 农业人口:10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蒙古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靓丽村庄 --所辖村:箐脚组等 生产总值:41.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茶叶等 办公所在地:进村公路边 |
犀牛洞村 |
犀牛洞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面是英底村,西面是大营村,南面是犀牛洞村,北面是香樟村。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 犀牛洞村北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5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全村有耕地960亩,其中大于25度 820亩;林地500亩;荒地1100亩;可利用荒地800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1%。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635人,少数民族人口1285 人,以苗族、彝族、穿青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76%;妇女313人,占总人口的36%;总劳动力718人,其中,文盲27人,半文盲36人,小学文化程度528人,初中文化程度9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2人,其中:富余劳力398人,已输出劳力367人(男312人、女91人),其中:省内县外22人,省外345人,全年外出打工315人。育龄妇女人数31人,其中孕产妇数1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全村农业总产值56.8万元,其中:农业32.8万元,牧业24万元。粮食总产量174.95吨,人均占有粮107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5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8.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 19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75人,占全村人口的23%。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0亩;粮食播种面积820亩;大牲畜存栏数420头;猪存栏数320头;猪出栏数83头;羊存栏数100只,出栏数37只;家禽存栏数800只,家禽出栏数410只;各类肉产量12吨。 全村犀牛洞村有毛栗丫口到村委会的公路4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8公里,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3人,学龄儿童210人,其中女童97人,在校生210人。 --人口总数:1635人 农业人口:16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0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穿青人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符家组等 生产总值:5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犀牛洞村 |
龙溪村 |
龙溪村位于纳雍县西 部、距县城1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20 公里,东面是雍熙镇,西面是朱家营村,南面是勺窝村北面是大坡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 龙溪村西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500米。全村人畜饮水2767,龙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8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人口总数:1357人 农业人口:135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白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中寨,下寨,丫口寨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沙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纳雍县龙场镇龙溪村 |
联富村 |
联富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 7 公里,东面是箐脚村,西面是自新村,南面是六营村,北面是官寨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 联富村西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88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920亩,其中大于25度800亩;林地200 亩;荒地100亩;可利用荒地7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 60 %。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366户,总人口1388人,少数民族人口 1200人以穿青人、彝族,汉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 86.4 %;妇女 361人,占总人口的54%;总劳动力 680人,其中,文盲87人,半文盲173人,小学文化程度124人,初中文化程度24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50人,其中:富余劳力 500 人,已输出劳力420人(男320人、女 100人),其中:省内县外 60人,省外360人,全年外出打工 360人。育龄妇女人数150人,其中孕产妇数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农业总产值64 万元,其中:农业 54 万元,牧业10 万元。粮食总产量 270吨,人均占有粮194.5 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8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38人,占全村人口的17.1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0 亩;粮食播种面积760亩;大牲畜存栏数360头;猪存栏数180头;猪出栏数90头;羊存栏数250只,出栏数117只;家禽存栏数 400 只,家禽出栏数210只;各类肉产量5吨。 基础设族方面有河沟组到麻子箐的公路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有教师6人,学龄儿童280人,其中女童120人,在校生280人。 --人口总数:1388人 农业人口:138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杜家箐组、箐脚组、李家寨组、新房组、张家箐组、安家寨组 生产总值: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辣椒 办公所在地:入村公路旁 |
跑马村 |
跑马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3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面是龙场村,西面是干河沟村,南面是双塘村,北面是以扒村。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46平方公里。 跑马村南部地势较高,中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500 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跑马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5.1℃,年降雨量108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185天。 全村有耕地1700亩,其中大于25度650亩;林地300亩;荒地200亩;可利用荒地150亩;人均耕地0.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 687户,总人口 2789人,少数民族人口821 人(以汉族、白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66%;妇女679人,占总人口的51.2%;总劳动力1468人,其中,文盲368人,半文盲618人,小学文化程度284人,初中文化程度672 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26人,其中:富余劳力1068人,已输出劳力586人(男345人、女241人),其中:省内县外86人,省外500人,全年外出打工586人。育龄妇女人数 186人,其中孕产妇数13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61.3%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农业总产值 162.9 万元,其中:农业131.14万元,牧业 31.76万元。粮食总产量655.7吨,人均占有粮270.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30.9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 407.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 元,农民收入1196元及以下52人,占全村人口的1.8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86亩;粮食播种面积1586亩;大牲畜存栏数 625头;猪存栏数549 头,猪出栏数338头;羊存栏数76只,羊出栏数25只;家禽存栏数5614只,家禽出栏数5038 只;各类肉产量15.88吨。 全村组便道19公里,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7人,学龄儿童861人,其中:女童546人;在校生861人,文盲人数136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 64 人,文盲率0.046 %;其中:女文盲率 0.006%。 --人口总数:2789人 农业人口:278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建特色村庄 --所辖村:跑马组,平寨组,邱家寨组,大坡组,贺家寨组等 生产总值:630.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跑马村平寨组 |
自戛村 |
自戛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面是大坡村,西面是杓座村,南面是滑竹箐村,北面是犀牛洞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 自戛村北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2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全村有耕地820亩,其中大于25度 410亩;林地 1900 亩;荒地 1000亩;可利用荒地500亩;人均耕地0.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1%。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326户,总人口1521人,少数民族人口912 人,以苗族、彝族、穿青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60 %;妇女451人,占总人口的30%;总劳动力812人,其中,文盲67人,半文盲25人,小学文化程度450人,初中文化程度25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7人,其中:富余劳力456人,已输出劳力430人(男290人、女140人),其中:省内县外210 人,省外220人,全年外出打工380 人。育龄妇女人数271人,其中孕产妇数1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全村农业总产值56.8万元,其中:农业32.8万元,牧业24万元。粮食总产量164吨,人均占有粮107公斤。外出务工收入30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60.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 18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480人,占全村人口的32%。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0亩;粮食播种面积820亩;大牲畜存栏数420头;猪存栏数320头;猪出栏数253头;羊存栏数100只,出栏数33只;家禽存栏数800只,家禽出栏数423只;各类肉产量 12吨。 自戛村有杓座到自戛的公路4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8公里,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7人。 --人口总数:1521人 农业人口:15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穿青人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精品村庄 --所辖村:新房子组等 生产总值:5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打铁煤 办公所在地:村内小河边 |
四新村 |
四新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5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面是干河沟村,西面是高峰村,南面是以支塘村,北面是治沟村 。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 四新村西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5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487 亩,其中大于25度256亩;林地680 亩;荒地 2500亩;可利用荒地 1800 亩;人均耕地0.72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148户,总人口678人,少数民族人口480人以穿青族、苗族、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70 %;妇女141人,占总人口的24%;总劳动力356人,其中,文盲27人,半文盲45人,小学文化程度59人,初中文化程度11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其中:剩余劳力125人,已输出劳力 115人(男70人、女45人),其中:省内县外25人,省外90 人,全年外出打工110人。 农业总产值61万元,其中:农业34 万元,牧业27万元。粮食总产量169.5吨,人均占有粮25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49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86人,占全村人口的27.4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7亩;粮食播种面积487亩;大牲畜存栏数386头;猪存栏数195头;猪出栏数106头;羊存栏数85只;家禽存栏数690只,家禽出栏数304只;各类肉产量13.6吨。 基础设施方面有四新到龙场的公路15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有教师3人,学龄儿童226人,其中女童81人,在校生176人。 --人口总数:678人 农业人口:67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新农村 --所辖村:尖山组、瓦房组、民族组、中兴组、上寨组 生产总值:6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砂地洋芋 办公所在地:四新村 |
新塘村 |
新塘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面是以支塘村,西面是山脚村,南面是奢旮村,北面是四新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 新塘村南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6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1300 亩,其中大于25度 105亩;林地300 亩;荒地 1300亩;可利用荒地980亩;人均耕地0.4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 60 %。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704户,总人口3347人,少数民族人口100人以苗族、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 2.6 %;妇女696人,占总人口的1.3%;总劳动力1500人,其中,文盲314人,半文盲490人,小学文化程度146人,初中文化程度50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0人,其中:富余劳力900人,已输出劳力 800人(男500人、女300人),其中:省内县外100人,省外700人,全年外出打工750人。育龄妇女人数150人,其中孕产妇数8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农业总产值153.76万元,其中:农业103.76万元,牧业50 万元。粮食总产量518.79吨,人均占有粮155 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4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0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13人,占全村人口的3.4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00 亩;粮食播种面积1000亩;大牲畜存栏数526头;猪存栏数426头;猪出栏数117头;牛存栏数100头;家禽存栏数2000只,家禽出栏数1500只;各类肉产量25吨。 新塘村有岩包包组到跑马的公路1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有教师15人,学龄儿童500人,其中女童230人,在校生500人。 --人口总数:3347人 农业人口:334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 --所辖村:詹家街组等 生产总值:153.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蛋鸭等 办公所在地:詹家街 |
周家寨村 |
周家寨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面是干河沟村,西面是以支塘村,南面是万家寨村,北面是干河沟村。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 5 平方公里。村北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6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925 亩,其中大于25度 105亩;林地245亩;荒地456亩;可利用荒地387亩;人均耕地0.5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农业总产值207.6万元,其中:农业169.6万元,牧业38万元。粮食总产量848吨,人均占有粮35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46.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54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53.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76人,占全村人口的6.7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6亩;粮食播种面积450亩;大牲畜存栏数814头;猪存栏数711头;猪出栏数350头;家禽存栏数2500只,家禽出栏数1300只;各类肉产量19吨。 全村总户数375户,总人口1696人,少数民族人口265人以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5.6%;妇女370人,占总人口的38.56%;总劳动力752人,其中,文盲176人,半文盲87人,小学文化程度211人,初中文化程度25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28人,其中:富余劳力359人,已输出劳力330人(男179人、女151人),其中:省内县外57人,省外273人,全年外出打工308人。育龄妇女人数47人,其中孕产妇数9人。 --人口总数:1696人 农业人口:169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布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共同携手某发展 --所辖村:滑石板组 生产总值:20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葡萄 办公所在地:纳雍县龙场镇官寨村 |
小营村 |
小营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面是大营村,西面是以扒村,南面是杓座村,北面是寨乐村。全村下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 小营村北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5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557亩,其中大于25度350亩;林地226亩,森林覆盖率为41%;荒地316亩;可利用荒地212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185户,总人口916人,少数民族人口916人,全是苗族;妇女176人,占总人口的19%;总劳动力320人,其中,文盲100人,半文盲60人,小学文化程度120人,初中文化程度3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人,其中:富余劳力123人,已输出劳力117人,(男76人、女41人),其中:省内县外22人,省外95人,全年外出打工110人。 农业总产值45.6万元,其中:农业25.6万元,牧业20万元。粮食总产量128.11吨,人均占有粮14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8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3.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0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864人,占全村人口的94%。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7亩;粮食播种面积557亩;大牲畜存栏数171头;猪存栏数134头;猪出栏数68头;牛存栏数37头;家禽存栏数800只,家禽出栏数267只;各类肉产量10吨。 小营村有杓座到小营的公路 4 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 8公里;有 2 个组还没有通公路,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7人,学龄儿童210人,其中女童110人,在校生280人。 --人口总数:916人 农业人口:9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新村 --所辖村:小营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45.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香椿 办公所在地:小营一组 |
万家寨村 |
万家寨村位于纳雍县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 5 公里,东面是双塘村,西面是官寨村,南面是 联富 村,北面是周家寨村。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5 平方公里。 万家寨村西南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7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650 亩,其中大于25度 550亩;林地 780亩;荒地 300亩;可利用荒地 160 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 19 %。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340户,总人口1390人,少数民族人口200人(以穿青族、彝族、蒙古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4 %;妇女336人,占总人口的43%;总劳动力650人,其中,文盲112人,半文盲87人,小学文化程度273人,初中文化程度159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29人,其中:富余劳力239人,已输出劳力230人(男124人、女106人),其中:省内县外27人,省外203人,全年外出打工210人。 农业总产值100.6万元,其中:农业55.6万元,牧业45 万元。粮食总产量278吨,人均占有粮20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1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8.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66.52,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83人,占全村人口的6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0 亩;粮食播种面积200亩;大牲畜存栏数517头;猪存栏数369头;猪出栏数140头;牛存栏数148;家禽存栏数4000只,家禽出栏数2000 只;各类肉产量21吨。 基础设施方面有过境到村委会的公路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4公里,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人,学龄儿童56人,其中女童28人,在校生56人。 --人口总数:1390人 农业人口:13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彝族、蒙古族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卢家寨组、麻窝组、岩背后组、包包组、万家寨组、上多戈组、下多 生产总值:100.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万家寨组 |
杓座村 |
杓座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面是自嘠村,西面是跑马村,南面是箐脚村,北面是小营村。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6 平方公里。 杓座村西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5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 1521 亩,其中大于25度 500 亩;林地 2090亩;荒地 2260亩;可利用荒地 1500 亩;人均耕地0.6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526户,总人口2319人,少数民族人口1590人以白族、苗 族、蒙古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68.6 %; --人口总数:2319人 农业人口:2310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2.52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中心组,上寨组,中寨组,下寨组,水井边,罗家寨组 生产总值:155.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本地杉树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杓座村 |
朱家营村 |
朱家营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15 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4 公里,东面是大坡村,西面是滑竹箐村,南面是龙溪村,北面是自戛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 朱家营村西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40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全村人畜饮水2160。朱家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5.1℃,年降雨量108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185天。 全村有耕地635亩,其中大于25度410亩;林地1200亩;荒地800亩;可利用荒地300亩;人均耕地0.6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278户,总人口1052人,少数民族人口210 人(以汉族、穿青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20%;妇女273人,占总人口的40.8%;总劳动力415人,其中,文盲162人,半文盲80人,小学文化程度100人,初中文化程度6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其中:富余劳力40人,已输出劳力40 人(男 25人、女15人),其中:省内县外10人,省外30人,全年外出打工38人。育龄妇女人数11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5%以上。 全村农业总产值67.8 万元,其中:农业37.8万元,牧业30 万元。粮食总产量189吨,人均占有粮180 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65.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2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元,农民收入1196元及以下380人,占全村人口的36.1%。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5亩;粮食播种面积510亩;大牲畜存栏数1820头;猪存栏数1200头;猪出栏数570头;羊存栏数50只,出栏数17只;家禽存栏数1215只,家禽出栏数384只;各类肉产量20吨。现有滑竹箐到龙溪的公路5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10公里,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7人,学龄儿童160人,其中:女童70人;在校生160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 4 人,文盲率4 %;其中:女文盲率4%。 --人口总数:1052人 农业人口:105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等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大田边组,毛家箐组,坡头上组,大寨组,对门寨组,代家冲组 生产总值:165.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砂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朱家营村小街上 |
奢旮村 |
奢旮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82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面是官寨村,西面是弯子村,南面是大冲 村,北面是新塘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 5平方公里。该村南部地势较高,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98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888 亩,其中大于25度800亩;林地200亩;荒地400亩;可利用荒地300 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农业总产值126.8万元,其中:农业82.8万元,牧业44 万元。粮食总产量414吨,人均占有粮 237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38.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65.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0人,占全村人口的2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亩;粮食播种面积888亩;大牲畜存栏数500头;猪存栏数300头;猪出栏数100头;羊存栏数80只,出栏数25只;家禽存栏数3500只,家禽出栏数1500只;各类肉产量22吨。 全村总户数360户,总人口1476人,少数民族人口1200人(以穿青族、苗族、蒙古 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81.3%;妇女 355人,占总人口的46 %;总劳动力 864人,其中,文盲16人,半文盲50人,小学文化程度604人,初中文化程度18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4人,其中:富余劳力356人,已输出劳力335人(男181人、女154人),其中:省内县外37人,省外298人,全年外出打工298人。育龄妇女人数36人,其中孕产妇数14人。有卫生室,有1所小学,教师3人,学龄儿童140人,其中:女童48人;在校生140人,文盲人数20 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5 人,文盲率1%;其中女文盲率1%。 --人口总数:1476人 农业人口:147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8.0亩 名特产品:烤烟、玉米、洋芋、小麦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藏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有你有我就有发展 --所辖村:奢旮组 生产总值:12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洋芋、大豆、小麦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奢旮村 |
干河沟村 |
干河沟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 4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3 公里,东面是 跑马村,西面是 周家寨 村,南面是 双塘家寨 村,北面是补鲁 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 5 平方公里。 干河沟村北部地势较高,中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6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1350亩,其中大于25度700亩;林地1610亩;荒地350亩;可利用荒地30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510户,总人口1532人,少数民族人口 1455人以汉族、穿青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 95%; --人口总数:1532人 农业人口:153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干河沟村 --所辖村:干河沟, 生产总值:266.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鸭子 |
官寨村 |
官寨村位于纳雍县中西部、距县城3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面是联富村,西面是奢旮村,南面是联富村,北面是以支塘村。村中西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200米。全村人畜饮水3960,官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8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509户,总人口2398人,少数民族人口318人(以汉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3.3%;妇女867人,占总人口的36 %;总劳动力898人,其中,文盲315人,半文盲165人,小学文化程度280人,初中文化程度12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人,其中:富余劳力643人,已输出劳力597人(男358人、女239人),其中:省内县外97人,省外500 人,全年外出打工479人。育龄妇女人数43人,其中孕产妇数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8%以上。村有1所卫生室,有1所小学,有教师9人,学龄儿童106人,其中:女童48人,在校生106人,全村盲人数315人,妇女文盲人数205人。其中:文盲率13.1%,女文盲率65.1%。 全村有耕地1900亩,人均耕地少,其中大于25度980亩;林地200亩;荒地1400亩;可利用荒地1200亩;人均耕地1.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农业总产值207.4万元,其中:农业151.4万元,牧业56万元。粮食总产量 757吨,人均占有粮316公斤。外出务工收入383.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0.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46人,占全村人口的1.45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00 亩;粮食播种面积1900亩;大牲畜存栏数563头;猪存栏数407头;猪出栏数201头;牛存栏数156头;家禽存栏数2900只,家禽出栏数 580只;各类肉产量28吨。 --人口总数:2398人 农业人口:23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同发展 --所辖村:官寨组,营头组、营脚组,后山组,瓦塘组,元箐组,丫口组,坡头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玉米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官寨村 |
滑竹箐村 |
滑竹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面是朱家营村,西面是大山村,北面是杓座村。全村下辖4个村民组。 滑竹箐村西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8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为了让手机信号全部覆盖村的沿线公路及偏远角落,8月6日,县移动公司在滑竹箐村修建电信微播台,地址选在村的平冲梁子,修建面积100平方米,埋设地缆线10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总投资50余万元,目前,工程已经完成平地工作,其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10月份修建完工。 --人口总数:717人 农业人口:680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40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滑竹箐 生产总值:59.8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山羊 办公所在地:滑竹箐 |
补鲁村 |
补鲁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 39.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2.5 公里,东面是 以扒村,西面是 四新 村,北面是干河沟村。 补鲁 村 西北 部地势较高, 东南 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7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1800 亩,人均耕地少,其中大于25度700亩;林地2080亩;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 606户,总人口 2487人,少数民族人口780人以 彝 族为主, --人口总数:2487人 农业人口:2480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补鲁,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沙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补鲁村 |
大营村 |
大营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25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面是寨乐村,西面是小营村,南面是犀牛洞村,北面是偏洞村。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 大营村西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65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1300亩,其中大于25度 500亩;林地 400亩;荒地428亩;可利用荒地420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9%。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506户,总人口2074人,少数民族人口1986 人,以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6%;妇女497人,占总人口的24%;总劳动力908人。 农业总产值73.26万元,其中:农业53.26万元,牧业20万元。粮食总产量261.3吨,人均占有粮126公斤。外出务工收入2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3.2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4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619人,占全村人口的30%。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00亩;粮食播种面积1300亩;大牲畜存栏数187头;猪存栏数134头;猪出栏数68头;牛存栏数53头;家禽存栏数800只,家禽出栏数243只;各类肉产量10 吨。 村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3人,学龄儿童570人,其中女童251人,在校生570人。 --人口总数:2074人 农业人口:20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73.2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蜡染,刺绣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大营村 |
双塘村 |
双塘村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面是跑马村,西面是万家寨村,南面是箐脚村,北面是干河沟村。全村下辖 4个村民组,总面积 1.6 平方公里。 双塘村 南 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5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 870亩,其中大于25度350亩;林地 602亩;荒地1050亩;可利用荒地 650 亩;人均耕地0.7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4%。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全村总户数219户,总人口1151人,少数民族人口1035人以穿青族、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0 %;妇女214人,占总人口的49.5%;总劳动力560人,其中,文盲55人,半文盲100人,小学文化程度200人,初中文化程度17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0人,其中:富余劳力180人,已输出劳力178人(男100人、女78人)。 农业总产值91万元,其中:农业53万元,牧业38万元。粮食总产量265吨,人均占有粮230公斤。外出务工收入1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1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89人,占全村人口的7.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70 亩;粮食播种面积870亩;大牲畜存栏数576头;猪存栏数325头;猪出栏数97头;牛存栏数251只;家禽存栏数2910只,出栏数1417只;各类肉产量19吨。 双塘村有干河沟到村委会的公路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村卫生室,学龄儿童99人,其中女童51人,在校生99人。 --人口总数:1151人 农业人口:115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土家, 发展口号:集全村之力,打造特色村庄 --所辖村:双塘,双林,双峰,梁子 生产总值:9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双塘村 |
以扒村 |
以扒村位于纳雍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 2 公里,东面是龙场村,西面是补鲁村,南面是 跑马 村,北面是化作乡 。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 3平方公里。 以扒村 北 部地势较高,中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150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9.8度。无霜期273天。 全村有耕地1250亩,其中大于25度650亩;林地250亩;荒地 2100亩;可利用荒地1500 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全村总户数550户,总人口2553人,少数民族人口 1689人以穿青族、苗族、彝 族,汉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 66 %;妇女542人,占总人口的47%; --人口总数:2553人 农业人口:2550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彝,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以扒组 生产总值:10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养殖等 名特产品:沙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龙场镇以扒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