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村村基本情况
五一村幅员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5.25亩,有荒山1000 亩,森林3412 亩;退耕还林面积1416亩。全村 12 个组,660 户,有总人口2416人,其中:男1148 人,女1268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 218人,初中及以下 481人;高中(职高)125人;大专以上8人。劳动力培训214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 128人,种植业技术培训 36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1691个,外出务工1239 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 893人,季节性外出务工346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浙江。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 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常年外出务工 893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6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 10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灌溉堰渠450 余米,山坪塘 1 口,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536 户,2118人,占全村的 87%。
饮用井水 124 户, 298 人,占全村的 13 %。有变压器 2 台,计 54 千伏安;用电户 660 户,2416 人,无照明 0 户,0 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66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主要分布-----组。面积1445.25亩,大概收入160万元,占收入比重30%。规划发展产业水产养殖、时令蔬菜主要分布在组,面积144.25亩。
--人口总数:2416人 农业人口:24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 发展口号:和谐发展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五一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5200 | 553300 | -- | 查看 五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群兴村 |
群兴村幅员面积1.9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5亩,有荒山723.5亩,森林1300亩;全村4个组,198户,有总人口768人,其中:男390人,女368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43人,初中及以下 702人;高中(职高)20人;大专以上3人。劳动力培训78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65个,外出务工123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77人,季节性外出务工46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福建、云南。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2%。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2.5公里,其中:凝结石路2.5公里。未通公路的组1 个。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饮用井水198户,768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计50千伏安;用电户198 户,768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35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洋芋,面积476.5亩,大概收入150万元,占收入比重50 %。规划发展产业天麻种植业。 --人口总数:768人 农业人口:761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9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6.5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天麻,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群兴村 |
勺窝村 |
勺窝村位于勺窝乡东南部,距纳雍县城12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耕地770亩,辖7个村民组1350人,边区内有年产9万吨的煤矿三对,有集休闲、娱乐、渡假于一身的云雾楼度假村。所有村寨公路相通,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35%。 --人口总数:1350人 农业人口:1050人 非农业人口:300人 --行政区面积:1.9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创和谐矿区 --所辖村: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6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采煤业 名特产品:无烟煤 办公所在地:勺窝村 |
湖坝村 |
湖坝村基本情况 湖坝村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亩,农田37亩,退耕还林3321亩。全村四个小组,有总人口956人,其中男 496 人,女460 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81人,初中及以下629 人;高中(职高)65人;大专以上 25人。劳动力培训124 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 84人,种植业技术培训4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有共有劳动力365 个,外出务工 121 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 90 人,季节性外出务工31 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昆明、广东东、浙江省。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300 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 元,常年外出务工90 人,务工收入人均纯收入的7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6公里,其中;硬化路3公里,凝结石路 3 公里。全村共有中大路 2 公里,其中,一米宽中大路2千米。 供水供电现状: 山坪塘1 口中,饮水水源为老苗房,自来水用户250 户,占全村的99 %。有变压器一台,计 10千伏安;用电户264 户, 955 人。无照明 1 户,1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电信信号,拥有电话号码百分比63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有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赵家寨、胡家寨,大冲组。面积200亩,大概收入20万元,占收入比重的30%,规划发展产业有养殖,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100亩。 --人口总数:956人 农业人口:938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2.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8.5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族 发展口号:创和谐村庄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湖坝村 |
水沟村 |
水沟村耕地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9.4亩,有荒山300亩,河滩(荒滩)100亩,水域面积100亩,退耕还林6亩。全村有8个村民组,403户人家,总人口为1583人,其中:男性900人,女性683人。 受教育现状 我村学龄儿童有110人,初中以下1382人;高中(职高)70人;大专以上21人。劳动力培训410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150人,种植业技术培训260人 供水电现状 全村内灌溉沟渠1000余米,饮用井水403户,占全村100%。有变压器2台,计150千伏安,用电403户,1583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901人,外出务工340人。其中:常年务工26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80人。主要务工工种为:建筑.机械。主要务工流向省份为:浙江.广东.江苏.云南等地。 收入现状 全村收入为450万元,农民人纯均收入3000元。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占60%。 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公路一条,全长两公里。起点为小达腰(上接中勺县道),终点为龙家寨(下接勺雍沿河县道)。道路现为砂石路。 通讯现状 全村现在信号覆盖范围有移动.电信.联通信号。其中电信宽带已入村,拥有移动电话人数为85%,拥有固定电话户数为10%。 产业现状 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主要是以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主要分布在全村八个村民组。面积为629.4亩,总收入为60万元左右,占全村总收入的30%。 工业:工业主要以采矿业为主。全村有一个年产30万吨煤矿(在建中的水沟煤矿) 村现在规划发展水产养殖一个基地,时令蔬菜种植三个基地。规划占地面积为12亩 --人口总数:1583人 农业人口:1570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9.4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水沟村 |
汗齐脚村 |
汗齐脚村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7亩,有荒山3700亩,河滩(荒滩) 20亩,森林2000亩。全村4个组,200户,有总人口758人,其中:男400人,女358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50人,初中及以下100人;高中(职高) 18人;大专以上5人。劳动力培训15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20个,外出务工32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20 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10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浙江、上海、云南。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常年外出务工10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8公里,其中:硬化路4公里,凝结石路4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灌溉堰渠1000余米,饮水水源为“老苗房”井水,饮用井水200 户,758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计150千伏安;用电户200户,758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30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洋芋,面积159.2亩,大概收入150万元,占收入比重20%。规划发展产业种茶业,面积1100亩。 --人口总数:758人 农业人口:714人 非农业人口:44人 --行政区面积:1.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7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彝 发展口号:工业强村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有机茶 办公所在地:汗齐脚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沙土村 |
沙土村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亩,有荒山1400亩,河滩15亩,森林150亩,退耕还林面积80亩,全村四个组,230户,有总人口837人,其中,男455人,女382人。 受教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150人,初中及以下60人,高中(职高)13人,大专以上5人,劳动力培训150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80人,种植业培训7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14人,外出务工183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5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33人,主要务工工种有建筑、机械、餐饮、主要务工流向省外。 收入状况 全村经济收入300万,村集体经济收入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季节常年外出务工15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5%。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4.5公里,其中,硬化路和凝结石路准备9月份开工。 供水电现状 自来水用户230户,837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有6千伏安,用电户230户。 通迅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电信、拥有电话60%。 产业现状 主产业玉米、洋芋,主要分布在大冲,卢家寨,元档头,河边四个村民组,面积239亩,大概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30%,规划发展产业畜牧养殖,如今蔬采种植和茶叶基地有750亩,主要分布在全村四个村民组。 --人口总数:837人 农业人口:812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1.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沙土村 |
中心村 |
中心村幅员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1亩,退耕还林面积250亩。全村13个组,645户,有总人口2665人,其中:男1360人,女1305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125人,初中及以下1975人;高中(职高)45人;大专以上20人。劳动力培训70人,种植业技术培训56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1100个,外出务工40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40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餐饮;主要务工流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常年外出务工40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7%。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6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饮水水源为“浅井水”,饮用井水610户,2440人,占全村的90%。有变压器2台,计100千伏安;用电户645 户,2165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85%。(按户)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面积1100亩,大概收入11万元,占收入比重43%。 --人口总数:2665人 农业人口:2515人 非农业人口:150人 --行政区面积:1.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1.3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回族 发展口号:创平安家园 --所辖村: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值、采矿 名特产品:无烟煤 办公所在地:中心村 |
挖煤沟村 |
挖煤沟村幅员面积3.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亩,有荒山200亩,河滩(荒滩)200亩,水域面积80亩,森林500亩;退耕还林面积1500亩。全村5个组,220户,有总人口943人,其中:男520人,女423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62人,初中及以下919人;高中(职高)21人;大专以上3人。劳动力培训116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14个,外出务工245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0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45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福建、浙江。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常年外出务工20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30%。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5公里,其中:凝结石路5公里。未通公路的组1个,涉及120人。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饮水水源为山水,自来水用户220户,945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1台,计10千伏安;用电户220户,943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28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洋芋,面积505亩,大概收入180万元,占收入比重65%。规划发展产业养殖业。 --人口总数:943人 农业人口:930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3.3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 发展口号:和谐发展 --所辖村: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优质无公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挖煤沟村 |
大冲口村 |
大冲口村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亩,有荒山4653亩,森林 678 亩;退耕还林面积546亩。全村3 个组,173户,有总人口682人,其中:男369人,女313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32人,初中及以下165人;高中(职高)16人;大专以上3人。劳动力培训42 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5人,种植业技术培训5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267个,外出务工6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42人,季节性外出务工22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福建、云南。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4公里,其中:凝结石路4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自来水用户173户,682人,占全村的100 %。有变压器1台,计20千伏安;用电户 户,173 人,682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30%。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面积450亩,大概收入45万元,占收入比重25%。规划发展产业天麻种植业主要分布三组,面积500亩。 --人口总数:682人 农业人口:671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3个村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天麻,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大冲口 |
对门坡村 |
对门坡村幅员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2亩,有荒山1200亩,水域面积45亩,退耕还林面积1500亩,全村四个组,162户,有总人口708人,其中,男395人,女3313人。 受教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28人,初中及以下95人,高中(职高)20人,大专以上14人,劳动力培训53人,其中:电工33人,砌筑工2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183人,外出务工7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63人,季节性外出务工15人,主要务工工种有建筑、机械、餐饮、主要务工流向浙江,福建、云南等省。 收入状况 全村经济收入300万,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季节常年外出务工63人,务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0%。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2公里,其中,均为凝结石路,其中一米宽中大路2公里。丰通公路的村民组1 个,占168人。 供水电现状 全村饮水用水源为山泉水,有162户708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1台,有9千伏安 通迅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电信、拥有电话20%。 产业现状 主产业玉米、洋芋,大豆、全村面积极1200亩,大概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比生60%, 规划发展产业畜牧养殖,如今蔬采,主要分布在水井边组和街路口组,面极约为800亩。 --人口总数:708人 农业人口:69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2.3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蒙古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优质无公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对门坡村 |
大土寨村 |
大土寨村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亩,河滩(荒滩)250亩,水域面积80亩,森林300亩。全村7个组,376户,有总人口1576人,其中:男805人,女771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41人,初中及以下1507人;高中(职高)53人;大专以上16人。劳动力培训116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605个,外出务工16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6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10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云南、上海。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4.5公里,其中:凝结石路4.5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饮水水源为吊水岩水库,自来水用户376户,1576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计100千伏安;用电户376户,1576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38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洋芋,面积560亩,大概收入150万元,占收入比重50%。 --人口总数:1576人 农业人口:1250人 非农业人口:120人 --行政区面积:1.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 发展口号:创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板粟,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大土寨村 |
六营村 |
六营村于勺窝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辖4个村民180户组638人,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耕地面积461亩,荒山、荒坡2000亩,商品林1000亩,全年平均气温10度,村内荒山、荒坡丰富,十分适宜发展养殖业。现又有一个30万吨煤矿正在我村建设,对于推动我村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人口总数:638人 农业人口:62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2.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苗 发展口号:创和谐家园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竹制品 名特产品:特种竹制品 办公所在地:勺窝乡六营村 |
没天地村 |
没天地村位于勺窝乡政府东北面,距乡政府约1公里,有办公室200平方米,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348人,1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226亩,主产玉米、水稻,森林覆盖率达42%,辖区内有年产15万吨煤矿5对,年产30万吨的1对,现有4对正式投产,有2对正在建设之中,全村13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全部贯通 --人口总数:2348人 农业人口:2335人 非农业人口:113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烟煤、晚桃 办公所在地:没天地村 |
岭岗村 |
岭岗村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8亩,有荒山120亩,退耕还林面积47亩,全村6个村民组,374户,有总人口1548人,其中,男769人,女779人。 受教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109人,初中及以上459人,高中(职高)31人,大专以上12人,劳动力培训43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19人,种植业技术培训24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805人,外出务工30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30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200人,主要务工工种有建筑、机械、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 收入状况 全村经济收入35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务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6%。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10公里,其中,硬化石路2公里,凝结石路0公里。全村共有中大路10公里。其中一米宽中大路2公里。 供水电现状 村内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374户,1548人 ,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有 千伏安,用电户374户,1548人。 通迅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电信、拥有电话34%。 产业现状 主产业玉米、水稻,面积1500亩,大概收入150万元,占总收入的30%,规划发展产业水产养殖,如今蔬采主要分布在全组,面积1500亩。 --人口总数:1548人 农业人口:1534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蔡、回族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茶叶 办公所在地:岭岗村 |
黄河村 |
黄河村幅员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5亩,有荒山2500亩,退耕还林面积100亩,全村四个组,242户,有总人口853人,其中,男 人,女 人。 受教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31人,初中及以下120人,高中(职高)7人,大专以上18人,劳动力培训12人,其中:养殖业培训10人,种殖业技术培训2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21人,外出务工52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52人,季节性外出务工30人,主要务工工种有建筑、机械、餐饮、主要务工流向浙江,广东等省。 收入状况 全村经济收入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季节常年外出务工54人,务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3公里,其中,均为凝结石路2公里,村村通油路。占853人。 供水电现状 自来水厂1个,自来水用户242户,853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1台,有9千伏安,用电户242户,242人。 通迅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电信、拥有电话80%。 产业现状 主产业玉米、洋芋,大豆、主要分布4个组,全村面积极3000亩,大概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比生30%, --人口总数:853人 农业人口:702人 非农业人口:141人 --行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7.65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汉,回族 发展口号:特色小城镇 --所辖村: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黄河村 |
香车河村 |
香车河村幅员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4亩,有荒山6亩,河滩(荒滩)15亩,水域面积15亩,森林1600亩;退耕还林面积250亩。全村5个组,285户,有总人口1183 人,其中:男598人,女585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124人,初中及以下135人;高中(职高)36人;大专以上12人。劳动力培训380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220人,种植业技术培训16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666个,外出务工24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00 人,季节性外出务工4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废品收购、进厂;主要务工流向:广东、浙江、福建、云南、水城。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常年外出务工20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6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7公里,其中凝结石路7公里。全村共有大路3公里,其中一米宽中大路3千米,未通公路的社有1个,占25人。 供水供电现状 饮水水源为“浅井水”,饮用井水 285 户,1183 人,占全村的100 %。有变压器1台,计 30千伏安;用电户285 户,1183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95%。(按户)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坡脚组、水井坎组、吊水组,玉米全村五个组都有分组。面积694亩,大概收入100万元,占收入比重30%。规划发展养牛,争取人均2头以上,时令蔬菜种植5个组都有分布,面积150亩。 --人口总数:1234人 农业人口:122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2.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蔡、回族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香车河村 |
压落村 |
压落村幅员面积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200 亩,有荒山 1200 亩,河滩(荒滩800亩,水域面积 400亩,森林 500 亩;退耕还林面积 900亩。全村 9 个组,531户,有总人口 1895人,其中:男 1045人,女 850 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 460 人,初中及以下 390人;高中(职高)35 人;大专以上 10 人。劳动力培训 20 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 5 人,种植业技术培训 15 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 485 个,外出务工 180 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 150 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30 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浙江、上海、广东、云南、福建。 。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50元,常年外出务工 150 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4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 4 公里,其中:硬化路 公里,凝结石路 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 525 户,1860人,占全村的 98.87 %。饮用井水 6户,35 人,占全村的 1.13 %。有变压器 3 台,计 130 千伏安;用电户530户,1893 人,无照明 1 户,2 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 90 %。 产业现状 我村境内有煤矿3对,分别是纳雍县雍和煤业有限公司,吉祥煤矿、新生煤矿,总产能年产39万吨,我村已基本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即煤矿企业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农业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辅以种植大豆、白云豆。 有鱼塘一口,年产鱼5000斤以上。 --人口总数:1895人 农业人口:1862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7.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蔡、回族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9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压落村 |
务井村 |
务井村幅员面积4.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6亩,有荒山1800亩,河滩(荒滩)300亩,森林1000 亩;退耕还林面积1436亩。全村10 个组,376户,有总人口1416人,其中:男815人,女601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66人,初中及以下104人;高中(职高)15人;大专以上8人。劳动力培训10 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3人,种植业技术培训7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742个,外出务工39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5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14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浙江、昆明、福建。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4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8元。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6公里,其中:凝结石路6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自来水用户376户,1416人,占全村的100 %。有变压器2台,计50千伏安;用电户 户,376 人,1416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42%。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面积1107亩,大概收入120万元,占收入比重30%。规划发展产业畜牧业、经果林。 --人口总数:1416人 农业人口:1390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蒙古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1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包谷 办公所在地:务井村 |
鱼塘坎村 |
鱼塘坎村基本情况 鱼塘坎村村幅员面积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120 亩,有荒山 800 亩,河滩(荒滩) 亩,水域面积 亩,森林 380 亩;退耕还林面积 300 亩。全村 11 个组, 520 户,有总人口 1980 人,其中:男 1021 人,女 959 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 168 人,初中及以下 1612 人;高中(职高)183 人;大专以上17 人。劳动力培训 350 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 82 人,种植业技术培训 103 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 989 个,外出务工2765 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 621 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132 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贵州六盘水市 。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 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55 元,常年外出务工 621 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39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 6 公里,其中:硬化路 2 公里,凝结石路 4 公里。 全村共有中大路 4 公里,其中:一米宽中大路 3 千米。未通公路的社 1 个,占 193 人。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灌溉堰渠 余米,山坪塘 口,小型水库 座。自来水厂 个,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 486 户,1608 人,占全村的 93 %。 饮用井水 34 户,372 人,占全村的 7 %。有变压器 1 台,计 30 千伏安;用电户 520 户,1980 人,无照明 户, 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 49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主要分布-----组。面积1040亩,大概收入110万元,占收入比重31%。规划发展产业水产养殖、时令蔬菜主要分布在组,面积1500亩。 --人口总数:1980人 农业人口:1955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2.0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回族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11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鱼塘坎村 |
高石坎村 |
高石坎村基本情况 高石坎村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2.5亩,有荒山400亩,森林200亩;。全村5个组, 185户,有总人口712人,其中:男402 人,女310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100人,初中及以下200 人;高中(职高)25人;大专以上5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380个,外出务工105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85人,季节性外出务工1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昆明、江苏。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5元,常年外出务工85 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3公里,均为泥石路。 全村共有中大路3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无自来水厂,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150户,612 人,占全村的86%。饮用井水35户,100人,占全村的14%。有变压器1台,计30千伏安;用电户185 户。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和联通信号。 --人口总数:712人 农业人口:700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2.5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村庄 --所辖村: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高石坎 |
糯谷珠村 |
依山傍水的糯谷珠村 糯谷珠村幅员面积1875亩,耕地面积1040亩,有荒山475亩;退耕还林面积300亩。全村13个组,600户,有总人口2230人,其中:男1130人,女1100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120人,初中及以下320人;高中(职高)88人;大专以上37人。劳动力培训120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30人,种植业技术培训90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1200个,外出务工53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33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200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轻工业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浙江 。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28.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常年外出务工330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8.5公里,其中硬化路1公里,全村共有中大路17公里,其中:一米宽中大路17千米。未通公路的组 3 个,占500人左右。 供水供电现状 饮水水源为天然泉水,饮用井水600户,2230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 2 台,计 50 千伏安;用电户6000户,2230 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8%。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面积1040亩,大概收入100万元,占收入比重20%。 --人口总数:2230人 农业人口:2200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汉族、回族、蒙古 发展口号:创和谐家园 --所辖村: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山核桃 办公所在地:糯谷珠村 |
五一村 |
五一村村基本情况 五一村幅员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5.25亩,有荒山1000 亩,森林3412 亩;退耕还林面积1416亩。全村 12 个组,660 户,有总人口2416人,其中:男1148 人,女1268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 218人,初中及以下 481人;高中(职高)125人;大专以上8人。劳动力培训214人,其中:养殖业技术培训 128人,种植业技术培训 36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1691个,外出务工1239 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 893人,季节性外出务工346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广东、浙江。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 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常年外出务工 893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60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 10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灌溉堰渠450 余米,山坪塘 1 口,饮水水源为“五一”水库,自来水用户536 户,2118人,占全村的 87%。 饮用井水 124 户, 298 人,占全村的 13 %。有变压器 2 台,计 54 千伏安;用电户 660 户,2416 人,无照明 0 户,0 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66 %。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水稻,主要分布-----组。面积1445.25亩,大概收入160万元,占收入比重30%。规划发展产业水产养殖、时令蔬菜主要分布在组,面积144.25亩。 --人口总数:2416人 农业人口:24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 发展口号:和谐发展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五一村 |
老营村 |
老营村幅员面积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亩,有荒山800亩,河滩(荒滩)80 亩,森林1450亩;退耕还林面积350亩。全村5个组,225户,有总人口731人,其中:男382人,女349人。 受教育现状 学龄前儿童87人,初中及以下362 人;高中(职高)16人;大专以上3人。劳动力培训55人。 劳动力现状 全村共有劳动力408个,外出务工143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02人,季节性外出务工 41人,主要务工工种建筑、机械 、餐饮、家政;主要务工流向:浙江、福建。 收入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常年外出务工102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3 %。 道路现状 全村共有公路4公里,其中:凝结石路4公里。 供水供电现状 村内饮用井水225户,731人,占全村的100%。有变压器2台,计60千伏安;用电户225户,731人。 通讯现状 全村通移动,联通信号,拥有电话百分比28%。 产业现状 主导产业玉米、洋芋,面积450亩,大概收入150万元,占收入比重60 %。规划发展产业牲畜养殖、时令蔬菜,面积50亩。 --人口总数:731人 农业人口:718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0.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汉、苗 发展口号:创和谐村庄 --所辖村: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萝卜,腊肉 办公所在地:老营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