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纳雍县 >> 化作乡 >> 官寨村

官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官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官寨村简介

  官寨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1400米,年平均气温17℃,全村有6个村民组,308户,1175人,全村土地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亩,荒山草坡500亩,人均耕地0.7亩,人均占有粮300公斤,人均收入1100元,贫困户42户61人,通村公路2公里,农户现有电视20台,电话10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集体经济,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
  --人口总数:1175人 农业人口:1167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2.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官寨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高度为1400米,年平均气温17℃。 资源:荒山资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5205 553300 -- 查看 官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官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官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枪杆岩村

  枪杆岩村位于化作乡政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毕节60公里,距纳雍县城40公里,北靠达那村,南与安大垮村、化作村接壤,东抵邬沙村,西邻赵家寨村、董地乡。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旅游区内,有著名的一柱擎天枪杆岩风景。化猫公路(化作至大方猫场)贯穿全境,是总溪河乌江第一漂出口,是九洞天旅游景区入口之一。全村辖5个村民组,396户1442人,其中少数民族1150人,劳动力650人,全村总面积4392亩,荒山草坡面积500亩,耕地面积881.6亩,人均耕地0.61亩。2009年人均年收入980元,人均占有粮360公斤。全村通路、通电,有较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小区气候优越,适宜发展经果林、早熟蔬菜和种草养畜。      --人口总数:1442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2.9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1.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仡佬 名特产品:蜡染,织布,刺绣,旅游业   --所辖村:包包,小寨,王家寨,龙井,苗寨 生产总值:3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枪杆岩村王家寨组   

安山村

  安山村位于化作乡东南部,距化作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年平均气温14℃左右,全村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左右。全村共8个村民组,452户2022人,耕地面积1334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粮食150公斤,贫困户86户390人。农户中现有电话500台,电视450台。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在2003年将25度以上坡阻塞耕还林967亩,村集体经济林场428亩。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离市场较远。      --人口总数:2022人 农业人口:201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沟边,箐脚,沙沟,尖山,岔沟,伙仲,永兴,岩脚 生产总值:2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核桃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安山村沟边组   --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14℃左右,全村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左右。 资源:荒山资源   

耸古村

  耸古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6℃,全村10个村民组554户2592人,全村土地面积7.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2亩,荒山草坡2000亩,人均纯收入1000元,贫困户88户262人,农业生产总值28万元。村组通车公路8公里,农户现有电视235台,电话50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水资源缺乏,无煤,农民生活用煤极度困难,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无村集体经济。      --人口总数:2592人 农业人口:2573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7.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2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高粱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耸古村一组   --自然条件: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6℃。 资源:荒山资源   

双岩头村

  双岩头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海拔高度在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0℃,全村有8个村民组,447户农户1892人,全村土地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3亩,人均占有粮250公斤,人均收入1000元,贫困户96户420人,农业生产总值3万元,通村公路4公里,农户现有电器252台,电话40部。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板栗、核桃、樱桃、梨子等。全村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集体经济,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      --人口总数:1892人 农业人口:1876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4.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团一、团二,中心,许家寨,双岩头,杜家寨,坪子,河尾巴 生产总值:2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柑桔、板栗、核桃、樱桃、梨子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双岩头村   --自然条件:海拔高度在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0℃。 资源:荒山资源、经果林资源   

野鸡落村

  野鸡落村座落在纳雍县与大方县交界处,一条河流把它们划分于纳雍与大方之间,这里聚居着13个村民组,633户共2874人,十三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水田40亩,旱地2120亩。   有党员24名,有汉族、穿青族、白族、布衣族等四种民族,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人均收入1100元,经济收入主要是以水果为主,畜牧业为辅。建有九年制学校一所,现有教职工27人,在校学生519人。土地湿润,海拔低,气候温和,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24.4毫米,无霜期长,水果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流入市场,主要销售在大方、猫场、坡脚、马场等地,由于交通的不便,,主要靠人背,仅樱桃每户均收入1500元以上;其次是柑桔,野鸡落村号称柑桔之乡和水果之乡,春有樱桃,夏有桃李梨,冬有柑桔,是全乡经济发展之首,基本解决生活难的问题,该村正步入小康之路,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在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如何实现党的十一五规划,是靠每一个党员,更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两委”班子的肩上负有更大的责任。      --人口总数:2874人 农业人口:2848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3.4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布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杨家湾,新寨,田冲,郭家寨,上寨,下寨,小寨,青营,龙井等 生产总值:32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果,畜牧业 名特产品:樱桃,柑桔,李子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上寨组   --自然条件:土地湿润,海拔低,气候温和,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24.4毫米,无霜期长。 资源:经果林   

抵纳村

  抵纳村位于化作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海拔为1650米,平均气温14℃,全村有7个村民组,397户,1466人,全村土地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4亩,荒山草坡200亩,人均耕地0.92亩,人均粮食302公斤,人均纯收入380元,农业生产总产值48万元。村组无通车公路。主要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荞子为主。全村山多地少,石旮旯较多,水力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级集体经济,交通滞后,文化落后,无卫生室,医疗设备差,卫生条件比较落后,无文化室,无通讯设备,无文化广播,资源不足,严重影响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总数:1466人 农业人口:145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3.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蒙古、彝、白 发展口号:   --所辖村:木瓦房,上寨,下寨,长麻窝,石板井,丫口田,桥上 生产总值:20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荞子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荞子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抵纳村   --自然条件:海拔为1650米,平均气温14℃。 资源:荒山资源   

治安村

  治安村位于化作乡政府东南面,距化作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7℃,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701户2851人,全村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亩,其中稻田390亩,荒山草坡476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收入1100元,贫困户132户,346人,村组通公路2公里,贯穿3个组。   农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全村山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无主要经济支柱,交通闭塞,文化不发达。      --人口总数:2851人 农业人口:2817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布依、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治安,大寨,杜家寨,木桥,山林脚,何家箐,沟边,大竹林,街脚,长田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马铃薯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治安村   --自然条件: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7℃。 资源:荒山资源、矿产资源   

益新村

  益新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化作乡政府所在地有4公里,海拔1500—1700米,年平均气温13℃,全村有10个村民组,680户村民组,2686人,全村总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3亩,荒山草坡218亩,人均耕地0.61亩,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收入250元,贫困户70户,210人,村组通车路5公里,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匮乏,无主要经济支柱。   --人口总数:2686人 农业人口:2664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4.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山角,麻窝,刘家寨,崔家寨,王家寨,大水沟,半坡,打油寨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益新村   --自然条件:海拔1500—1700米,年平均气温13℃。 资源:荒山资源   

箐上村

  箐上村位于化作乡政府驻地的西南面,距乡政府约4公里,辖小营、箐上、石梯子、李家寨、箐口、夹岩6个村民组,居住着苗、彝、汉等民族共335户,147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50%以上(苗族主要分布在箐上组、石梯子组和小营组)。全村土地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52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洋芋等,无主要经济支柱。土地贫瘠,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收入低,生活极为困难,全村大部分农户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属全乡极贫村之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人口总数:1472人 农业人口:1466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6.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营,箐上,石梯子,李家寨,箐口,夹岩 生产总值:1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箐上村箐上组   --自然条件: 资源:荒山资源   

羊场村

  羊场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7℃,全村有7个村民组,328户,1438人,全村土地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亩,荒山草坡760亩,人均纯收入1000元,贫困户35户122人,农业生产总值30万元。村组通车公路4公里,农户现有电视205台,电话40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水资源缺乏,无煤,民用生活用煤极度困难,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村主要经济支柱。      --人口总数:1438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张家寨组,麻窝寨组,龙家寨组,熊家寨组 生产总值:20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羊场村新街口边   --自然条件: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7℃。 资源:荒山资源   

达那村

  达那村位于化作乡政府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7.8公里,海拔1200米到1500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化猫公路贯穿本村,东与大营村接壤,南与邬沙村、枪杆岩村毗邻,西与董地乡相接,北与大方县猫场镇隔河相望。全村4个村民组179户785人,行政面积2.58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荒山草坡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769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人均占有粮360公斤,人均年收入1300元,大牲畜存栏160头匹,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级集体经济,文体落后,远离市场。      --人口总数:785人 农业人口:776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2.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布依、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张家寨,河边、罗家寨,水淹塘 生产总值: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达那村   --自然条件:海拔1200米到1500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 资源:荒山资源、经果林资源   

化作村

  化作村位于化作乡政府所在地,距乡政府0.3公里,海拔1500米至1700米,平均气温13℃,全村有9个村民组,714户农户,2591人,全村土地面积为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荒山草坡1540亩,人均耕地0.36亩,人均粮食280公斤,人均收入2100元,贫困户130户,530人。村组通车公路6公里,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无村级集体经济。建有村级完小一所,现有教职工51人,在校学生1101人。      --人口总数:2591人 农业人口:2463人 非农业人口:128人   --行政区面积:4.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人,蔡家人,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萝卜寨,郭家寨,李家寨,潘家寨,碗厂,上寨,下寨,大山脚 生产总值:51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盆景,煤碳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化作街上   --自然条件:海拔1500米至1700米,平均气温13℃。 资源:荒山资源,煤碳资源   

赵家寨村

  赵家寨村距纳雍县城40公里,是化作乡政府所在地,毕纳公路横贯村寨,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553户1838人,全村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亩,人均耕地0.4亩,人均粮食150公斤,人均收入1500元,贫困户61户216人,农业生产总值86万元,村组通路1.5公里,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全村人多地少,无主要经济支柱,该村为乡中学所在地,现有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540人。      --人口总数:1838人 农业人口:1776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2.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仡佬、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红桥,马路,老街,偏坡,新发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赵家寨村   --自然条件:海拔1500米至1700米,平均气温13℃。 资源:荒山资源   

黑塘村

  黑塘村与大方猫场镇相邻,离化作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1100米,年平均气温20℃,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552户2200人,全村土地面积4.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6亩,其中田160.25亩,土1002.11亩,林地200亩,人均耕地1.2亩,人均粮食380公斤,人均纯收入650元,贫困户76户380人,村组通公路5公里农作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红薯、大豆为主,适宜种桃子、梨子、樱桃、柑橘、板梨等经济作物,全村人多地少,土地薄弱,水资源缺乏。建有村级完小一所,现有教职工10人,在校学生335人。      --人口总数:2200人 农业人口:2184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4.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布依、彝、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银家寨,新益,兴发,上龙井,小岩上,彭家寨,坡背后,打油寨,水井边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红薯、大豆 名特产品:桃子、梨子、樱桃、柑橘、板梨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黑塘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900米—1100米,年平均气温20℃. 资源:荒山资源、经果林资源   

官寨村

  官寨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1400米,年平均气温17℃,全村有6个村民组,308户,1175人,全村土地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亩,荒山草坡500亩,人均耕地0.7亩,人均占有粮300公斤,人均收入1100元,贫困户42户61人,通村公路2公里,农户现有电视20台,电话10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集体经济,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   --人口总数:1175人 农业人口:1167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2.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官寨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高度为1400米,年平均气温17℃。 资源:荒山资源   

大营村

  大营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海拔1300米至1500米,年平均气温13℃,全村有6个村民组303户1015人,全村土地面积5.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4亩,荒山草坡135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收入150元,贫困户71户,250人,农业生产总值160万元,村组通车公路5公里,农户现有电视380余台,电话200余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远离市场,无村级集体经济。   --人口总数:1015人 农业人口:1007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营上,马家丫口,青龙头,岩头上,卢家营,石门坎 生产总值: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大营村   --自然条件:海拔1300米至1500米,年平均气温13℃。 资源:荒山资源   

以麦村

  以麦村位于化作乡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平均气温18℃。全村有11个村民组801户3003人。全村土地面积4.15平方公里,有耕地805亩,人均耕地0.37亩,人均占有粮280公斤,人均收入850元。贫困户占总户数的30%。全村公路7条,全部是黄泥路。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村主要经济支柱。建有初中教学点一所,现有教职工45人,在校学生1485人,本村2005年度被0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授予了小康村的称号。   --人口总数:3003人 农业人口:2964人 非农业人口:39人   --行政区面积:4.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族,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湾子,多倮,大坝,朱家寨,大山林,庙边,碉边,铁匠寨,小街,地龙坡,黑洞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马铃薯、茶叶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马铃薯、矿产、茶叶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以麦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平均气温18℃。 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发大嘎村

  发大嘎村位于化作乡西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5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全村7个村民组395户,1565人,全村土地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2亩,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荒山草坡1200亩,人均纯收入700元,贫困户45户,人均耕地0.8亩,人均粮食400公斤。建有村级完小一所,现有教职工8人,在校学生264人。   村便道中通车4个村民组,本村农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土壤十分薄弱,除现有煤炭资源以外,其它资源缺乏,村无集体经济来源。   本村的贫困难度大,贫困程度比较深,导致扶贫工作难度大。全村现有贫困人口300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均收入低。   本村荒山草坡多,适宜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最适宜建立有效适宜的中、草药材种植基地和大牲畜养殖基地,为此打下良好基础。   从本村当前的局势看,适宜办砖瓦窑厂,将产出的土制品支出销售。      --人口总数:1565人 农业人口:152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1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家寨,龙家寨,杨家寨,跨山,弯子,良子,马家冲,九牛寨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黄柏药材,龙胆草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发大嘎村龙家寨组   --自然条件:海拔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 资源:煤矿资源,森林资源   

安大垮村

  安大垮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海拔1400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13℃,全村共6个村民组391户1552人,贫困户50户,人均耕地0.55亩,人均粮食300公斤,耕地面积736亩,荒山草坡1000亩,人均纯收入800元。建有村级完小一所,现有教职工9人,在校学生319人。   通组公路4个村民组,农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村无集体经济。      --人口总数:1552人 农业人口:1531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3.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蒙古、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坪子,小川洞,蔡家寨,大营,大土,蒙家寨 生产总值:11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玉米、稻谷、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安大垮村   --自然条件:海拔1400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13℃。 资源:荒山资源   

邬沙村

  邬沙村位于化作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高度在1500米至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全村有6个村民组,294户农户,960人,耕地面积535亩,荒山草坡2500亩,人均耕地0.59亩,人均占有粮350公斤,人均收入1250元,贫困户16户61人,通村公路6公里,农户现有电视43台,电话12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地萝卜为主,经济作物有地萝卜、折耳根,无主要经济支柱。全村山多地少,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无村集体经济,交通滞后,文化落后,远离市场。   --人口总数:960人 农业人口:952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303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梭窝,马鞍山,署木寨,邬沙,大树脚,滑石板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大豆 名特产品:地萝卜、折耳根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邬沙村邬沙组   --自然条件:海拔高度在1500米至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 资源:荒山资源   

倮都村

  倮都村距纳雍县城50多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组198户934人,耕地面积508亩,人均占地不到8分,人均粮食收入13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元,有贫困户41户112人,全村有2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水资源缺乏,村无集体经济。建有村级完小一所,现有教职工6人,在校学生175人。   该村的居住环境恶劣,又是少数民族村寨,思想观念落后,扶贫工作难度大,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真正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开发难度大。   全村六个村民组,以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为主要农作物,无其它经济作物。   该村现有天然林木1260亩,长防林工程覆盖全村荒山荒坡总面积的80%,且山高坡陡,最适宜退耕还林工程,直接有利于发展林业经济。倮都村山上的野板栗,可以通过嫁接,转变成为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标准板栗基地,能让老百姓意识到,坐山治山,坐山靠山,靠山吃山,依靠自己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口总数:934人 农业人口:921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0.97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穿青人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所辖村:采木寨,杨家寨,陈家寨,罗家寨,塘边,古都寨 生产总值:1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化作苗族彝族乡倮都村罗家寨组   


官寨村特产大全




官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