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纳雍县 >> 沙包乡 >> 大包包村

大包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包包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包包村简介

  大包包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大包包村位于沙包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纳雍县城13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1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5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4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916人,412户,有劳动力1224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850亩,耕地面积2100亩,荒山草坡750亩,全村部分水田,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冷凉蔬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4.5公里,全村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6.2公里,电视普极率80.28%,使用电话达40门,建沼气池40口,建有村综合办公楼一栋,450个平方。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94.5万元,粮食总产量380.8吨,人圴占有粮食201公斤,大牲畜存栏394头,猪939头,出栏牛88头,猪405头,畜牧业产值42万元,种植蔬菜431.1亩,年外出务工人员233人,务工收入146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13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5名,村两委班子6人,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916人 农业人口:19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生产总值:194.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大包包村十一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5207 553300 -- 查看 大包包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包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包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寨村

  1、地理位置   大寨村位于沙包乡乡政府驻地附近,距纳雍县城12公里,纳大公路沿线,全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65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2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925人,294户,有劳动力650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0人。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4500亩,耕地面积2810亩,荒山草坡169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手工造纸为经济主要来源,早熟蔬菜为辅助经济。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4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2.5公里,电视普极率85%,通电话148户,占总户数的50%,街面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村办公楼总面积为40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80万元,粮食总产量180吨,人圴占有粮食300公斤,大牲畜存栏200头,猪400头,出栏牛50头,猪175头,畜牧业产值20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8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85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3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925人 农业人口:19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寨村一组   

大包包村

  大包包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大包包村位于沙包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纳雍县城13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1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5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4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916人,412户,有劳动力1224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850亩,耕地面积2100亩,荒山草坡750亩,全村部分水田,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冷凉蔬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4.5公里,全村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6.2公里,电视普极率80.28%,使用电话达40门,建沼气池40口,建有村综合办公楼一栋,450个平方。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94.5万元,粮食总产量380.8吨,人圴占有粮食201公斤,大牲畜存栏394头,猪939头,出栏牛88头,猪405头,畜牧业产值42万元,种植蔬菜431.1亩,年外出务工人员233人,务工收入146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13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5名,村两委班子6人,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916人 农业人口:19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生产总值:194.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大包包村十一组   

宋家寨村

  宋家寨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宋家寨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8公里,全村面积约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3个村民组,13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363人,557户,有劳动力1120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3080亩,耕地面积1800亩,荒山草坡1280亩,全村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胡豆作为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4.5公里,电视普极率7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12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85万元,粮食总产量173吨,人圴占有粮食140公斤,大牲畜存栏123头,猪625头,出栏牛25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1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8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12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30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2363人 农业人口:236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组 生产总值:1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樱桃,玉米 办公所在地:宋家寨村八组   

小营上村

  小营上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小营上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7公里,全村面积约3.7平方公里,纳大公路沿线,平均海拔135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436人,310户,有劳动力750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742亩,耕地面积1800亩,荒山草坡942亩,全村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早熟蔬菜作为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4.5公里,电视普极率7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12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58万元,粮食总产量344吨,人圴占有粮食250公斤,大牲畜存栏123头,猪625头,出栏牛25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1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9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32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9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436人 农业人口:14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1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豆类,小麦,玉米 办公所在地:小营上村五组   

包包寨村

  包包寨村基本情况简介   1、地理位置   包包寨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6公里,纳大公路沿线,全村面积约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2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454人,331户,有劳动力812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3840亩,耕地面积2450亩,荒山草坡1390亩,全村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无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4.5公里,电视普极率7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6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62万元,粮食总产量344吨,人圴占有粮食250公斤,大牲畜存栏123头,猪625头,出栏牛25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1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93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32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8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454人 农业人口:145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组 生产总值:16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西红柿,玉米 办公所在地:包包寨村二组   

黄泥田村

  黄泥田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黄泥田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8公里,全村面积约4.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5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4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059人,468户,贫困户185户,743人,有劳动力1250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3570亩,耕地面积2450亩,荒山草坡1120亩,全村蕴藏着煤矿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无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4.5公里,电视普极率7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6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村农业产值156万元,粮食总产量989吨,人圴占有粮食480公斤,大牲畜存栏123头,猪625头,出栏牛25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60.9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9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32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5名,其中贫困党员8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2059人 农业人口:205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组 生产总值:1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黄泥田村五组   

青杠村

  1、地理位置   青杠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11公里,全村面积约4.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3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2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604人,355户,有劳动力725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4648亩,耕地面积3348亩,荒山草坡134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无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4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5.5公里,电视普极率8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12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21万元,粮食总产量368吨,人圴占有粮食230公斤,大牲畜存栏236头,猪378头,出栏牛30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1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8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21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7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604人 农业人口:160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1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天麻 办公所在地:青杠村十组   

箐脚村

  箐脚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箐脚村位于沙包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纳雍县城15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6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5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9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558人,418户,有劳动力953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10人,占总人口的13.7%。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422亩,耕地面积1572亩,荒山草坡850亩,全村部分水田,蕴藏着煤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冷凉蔬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6.5公里,基本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5.2公里,电视普极率80.28%,建沼气池40口,建有村综合办公楼一栋,350个平方。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98.5万元,粮食总产量556.7吨,人圴占有粮食325公斤,大牲畜存栏394头,猪939头,出栏牛88头,猪405头,畜牧业产值42万元,种植蔬菜531.1亩,年外出务工人员233人,务工收入146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13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9名,村两委班子6人,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558人 农业人口:15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198.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豆类 办公所在地:箐脚村六组   

天星村

  1、地理位置   天星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10公里,纳大路毕纳路交叉处,全村面积约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1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057人,294户,有劳动力540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10人。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3190亩,耕地面积2340亩,荒山草坡85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早熟蔬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2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3.5公里,电视普极率85%,通电话10户,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村办公楼总面积为35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16万元,粮食总产量180吨,人圴占有粮食280公斤,大牲畜存栏100头,猪300头,出栏牛50头,猪150头,畜牧业产值20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8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05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6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057人 农业人口:105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1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江安李 办公所在地:天星村四组   

水淹坝村

  1、地理位置   水淹坝村位于沙包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纳雍县城24公里,有乡公路通往全村各组,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70米。   2、气候条件   水淹坝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75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4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240人,284户,有劳动力986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00人。   4、土地资源   水淹坝全村国土总面积2420亩,耕地面积1140亩,荒山草坡1080亩,全村有少量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7公里,已经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6公里,电视普极率60%,通电话50户,占总户数的18%,建沼气池12口。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220万元,粮食总产量386.7吨,人圴占有粮食310公斤,大牲畜存栏350头,猪800头,出栏牛72头,猪350头,畜牧业产值30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00人,务工收入10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00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7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240人 农业人口:124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水淹坝村二组   

街上村

  街上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街上村位于沙包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距纳雍县城16公里,纳大路横贯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4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65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5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茬,总人口995人,294户,有劳动力650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0人。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1200亩,耕地面积400亩,荒山草坡80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以李子为主的经果林。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2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2.5公里,电视普极率85%,通电话148户,占总户数的50%,街面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无村办公楼。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80万元,粮食总产量180吨,人圴占有粮食280公斤,大牲畜存栏100头,猪300头,出栏牛50头,猪150头,畜牧业产值20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8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05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1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105人 农业人口:11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街上村三组   

安乐村

  1、地理位置   安乐村位于沙包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四公里,距纳雍县城17公里,纳大路横贯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2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65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10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717人,372户,有劳动力116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01人,占总人口的29.2%。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829亩,耕地面积1340亩,荒山草坡85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以李子为主的经果林。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4.5公里,基本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5.2公里,电视普极率70.28%,通电话106户占总户数的25%,建沼气池182口,便道路硬化1600平方米,建有村综合办公楼一栋,160个平方。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84.5万元,粮食总产量556.7吨,人圴占有粮食325公斤,大牲畜存栏480头,猪1050头,出栏牛150头,猪525头,畜牧业产值51万元,种植优质李子531.1亩,经果林产值106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33人,务工收入146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13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5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村成立了李子协会。      --人口总数:1717人 农业人口:171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184.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郎李 办公所在地:安乐村三组   

下木村

  1、地理位置   下木村位于沙包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距纳雍县城22公里,方纳公路横贯全村,全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   2、气候条件   下木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1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有效积温45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5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165人,495户,有劳动力1200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0人。   4、土地资源   下木村国土总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1000亩,荒山草坡1300亩,全村有水田100亩,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9公里,已经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8公里,电视普极率80%,通电话70户,占总户数的14%。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152万元,粮食总产量450吨,人圴占有粮食400公斤,大牲畜存栏300头,猪750头,出栏牛80头,猪500头,畜牧业产值3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50人,务工收入10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5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5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2165人 农业人口:21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2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下木村五组   

马路坡村

  1、地理位置   马路坡村位于沙包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纳雍县城20公里,有乡公路通往全村各组,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   2、气候条件   马路坡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60天,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年有效积温40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6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736人,356户,有劳动力1032人,居住着汉、彝、苗、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89人。   4、土地资源   马路坡村国土总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800亩,荒山草坡100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10公里,基本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6公里,电视普极率60%,通电话55户,占总户数的15%,建沼气池16口。   7、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全村农业产值286万元,粮食总产量600吨,人圴占有粮食450公斤,大牲畜存栏320头,猪700头,出栏牛70头,猪300头,畜牧业产值2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00人,务工收入157万元,全村人圴收入1647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6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736人 农业人口:17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2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沙包乡马路坡村三组   

化启村

  化启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化启村位于沙包乡北面,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距纳雍县城20公里,有乡公路通往全村各组,全村面积约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30米。   2、气候条件   化启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60天,年日照时数1550小时,年有效积温40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7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613人,360户,有劳动力1127人,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56人。   4、土地资源   化启村国土总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100亩,荒山草坡1700亩,全村有水田200,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20公里,已经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15公里,电视普极率70%,通电话50户,占总户数的12%,建沼气池26口。   7、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全村农业产值218万元,粮食总产量410吨,人圴占有粮食305公斤,大牲畜存栏380头,猪860头,出栏牛100头,猪450头,畜牧业产值40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50人,务工收入163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10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6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613人 农业人口:16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2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沙包乡化启村三组   

凹革村

  1、地理位置   凹革村位于沙包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距纳雍县城18公里,有乡公路通往全村各组,全面积约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20米。   2、气候条件   凹革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70天,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有效积温40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321人,326户,有劳动力970人,居住着汉、彝、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6人。   4、土地资源   凹革全村国土总面积2400亩,耕地面积1300亩,荒山草坡1100亩,全村有水田170,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10公里,已经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7公里,电视普极率70%,通电话50户,占总户数的16%,建沼气池16口。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213万元,粮食总产量430吨,人圴占有粮食325公斤,大牲畜存栏360头,猪800头,出栏牛80头,猪350头,畜牧业产值34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10人,务工收入110万元,全村人圴收入220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23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321人 农业人口:13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2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凹革村六组   

秀才坝村

  1、地理位置   秀才坝村位于沙包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纳雍县城20公里,有乡公路通往全村各组,全面积约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90米。   2、气候条件   秀才坝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70天,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有效积温40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700人,389户,有劳动力990人,居住着汉、穿青人、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00人。   4、土地资源   秀才坝全村国土总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1040亩,荒山草坡1260亩,全村有水田300,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以烤烟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8公里,已经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6.5公里,电视普极率60%,通电话150户,占总户数的41%,建沼气池36口。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243万元,粮食总产量416.7吨,人圴占有粮食315公斤,大牲畜存栏370头,猪850头,出栏牛70头,猪375头,畜牧业产值32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务工收入13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10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8名,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700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人,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24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秀才坝村一组   

双山村

  1、地理位置   双山村位于沙包乡东南面,距纳雍县城12公里,全村面积约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行政区域   全村辖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448人,353户,其中:贫困人口56户,210人,有劳动力792人,居住着汉、穿青等民族。   4、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2100亩,荒山草坡200亩,全村无水田,无矿藏资源。   5、生物资源   全村生物资源 主要有鸡、猪、鸭、鹅、牛等畜,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蔬菜为主要农作物,无经济作物。   6、基础设施建设   已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通电里程3.5公里,电视普极率85%,村办公楼总面积为60平方米。   7、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可达113万元,粮食总产量719.6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大牲畜存栏123头,猪625头,出栏牛25头,猪381头,畜牧业产值15万元,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务工收入7.5万元,全村人圴纯收入1080元。   8、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有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1人,村级各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运转正常。      --人口总数:1448人 农业人口:14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花豆 办公所在地:双山村二组   


大包包村特产大全




大包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