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纳雍县 >> 锅圈岩乡 >> 下田坝村

下田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田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田坝村简介

  下田坝村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下田坝村位于锅圈岩乡东南面,东邻本乡青峰村,西邻明星村,北接上田坝村,南靠民生村和土补村。距乡政府9㎞,距县城67㎞。地形成四面高,中间低之状,平均海拔1656m。土地状况为梁地、小坝子、山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8个村民组,户数为511户,总人口2305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人。其中贫困户414户1867人,有男劳动力703人,女劳动力680人,文盲、半文盲107人,小学文化670人,初中文化560人,高中文化46人。常年外出务工215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3943亩,其中耕地面积1557亩,林地面积1862亩,荒山荒坡520亩。
  4、农业生产状况
  下田坝村粮食作物以玉m、洋芋为主,养殖以猪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0044吨,人均占有粮416公斤,年末猪出栏360头,农业总产值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6元。
  5、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土公路1㎞,均为土路,晴通雨阻。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开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0%,32户安装了程控电话。
  (3)水利工程:全村均无山塘、水池。
  (4)人畜饮水:有人饮工程1处,已解决1236人饮水问题。
  (5)社会服务:有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1456人民,小学入学率99.2%,初中入学率98.7%。乡卫生院在我村设立了二门诊一处,为我村和周边群众就近医疗提供了方便。村办公楼位于马摆街前后,面积90㎡。全村从事玉米磨面加工的村民2户,酿酒的5户。
  
  --人口总数:2305人 农业人口:23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4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一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5212 553300 -- 查看 下田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田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田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场村

  马场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马场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驻地,距纳雍县82公里,地形呈西高东地之状,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650米,土地状况为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11个组、总户数510户,总人口2321人,有劳动力1392人,其中,汉族141户,620人,穿青人105户,446人,彝族23户,77人,苗族250户,1068人,贫困户414户,1573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1%,农民纯收入1902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5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7.5公里,林地面积2158亩,荒山荒坡8289亩,耕地面积1569亩,林果面积85亩。   4、农业生产状况    马场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无其他经济作物;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小农经营,人均占有粮食328公斤,人均纯收入1902元。   5、基础设施状况   (1) 道路;全村现有泥结石村道公路5.5公里,均为土路,缺乏维护,晴通雨阻,尚有10公里未通,无便民路,未通人行便道的里程2.57公里,   (2) “三通”;全村通电率达90%,52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有一个组35户,151人未通电。   (3) 人畜饮水;全村2010年薪拉人畜饮水工程5处,已解决969人的人畜饮水,未解决的还有1352人。   (4) 社会服务;有中心校一所,中学一所,达到“普九”要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本村有医疗点2处,现村民看病主要以乡卫生院为主,村委会办公场所在政府驻地。有房屋4间,174平方米,办公设施较为齐全。群村有从事大米磨面加工的村民2户,酿酒坊3户,豆腐加工2户,本村村民大米磨面主要靠自己购买的小型磨面机。      --人口总数:2321人 农业人口:2221人 非农业人口:200人   --行政区面积:3.21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汉族及其他 发展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所辖村:十一个组 生产总值:32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副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烤烟 办公所在地:马场村一组   --自然条件:温带高山气候 资源:充裕的劳动力   

治安村

  治安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治安村位于锅圈岩乡东南面,距乡政府约2公里,平均海拔高度约1900米,从维新镇至锅圈岩乡的通乡油路横穿治安村六、七、八、九组。   2、人口资源状况:   治安村全村共11个村民组,382户,1667人。其中少数民族138户586人;贫困户314户1193人;低保户188户657人。有劳动力103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57人,小学文化517人,初中文化246人,高中文化11人,常年外出人数215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复员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7亩,在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有715亩,基本农田215亩,中低等土217亩。林地615亩,荒山2500亩。   4、农业生产状况:   治安村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林果业以核桃、板栗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为传统的耕作方式。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415吨,人均占有粮食38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   5、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通村公路1条,穿过二、三、四、五组,晴雨均能通车;十、十一两个组有通组公路1条,路况特别差,几乎不能通车。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程控电话至今未通。   (3)水利工程:2006年,县水利局在治安村实施了73口16~20立方米的地窖,能供应小部分的人畜饮水。   (4)社会服务:有村级小学1所,含有一至六年级共六个班,在校学生287人;有村级卫生室1处,正常开放,村委会有房屋4间,116平方米,办公设施较为陈旧。      --人口总数:1667人 农业人口:166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六组   

拥护村

  拥护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拥护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东南角约2公里左右,与马场村、文化村、民建村、民生村、明星村、治安村接壤,包含在东南西北六个行政村之间,最高海拔为1980米,最低海拔为1600米,土地状况为缓坡型土地,部分地段有山沟、山坡,六组有灌木林,三锅桩有2千多亩林场(今年干旱期间因发生火灾部分林场已经被烧毁)。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9个村民组,总户数503户。总人口217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其中有苗族、彝族、青族、蒙古族)。贫困户415户1663,其中低收入家庭76户304人,有劳动力1304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35人,小学文化的375人,初中文化的609人,高中文化的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0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复员面积1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3亩,水田面积14亩,林地面积3964亩,山地平均坡度为25度,属于低产土。   4、农业生产状况:   拥护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花豆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牛为主;经济作物以核桃、茶叶为主。但是,有2千多亩茶叶未形成规模,还没有得到收获。2009年底,拥护村粮食总产量为380吨,人均349.6公斤,年末出栏生猪180头,人均0.08头。农业总产值为1.8万元,加上其它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6元。   5、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9个村民组,三条通组公路共9.5公里,均为土路,晴通雨阻;现在,尚有村公所通往张家寨组未建成通组公路;吗鸠寨至谢家丫口未建成公路。   (2)三通问题:全村通电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2%,程控电话安装为0户。   (3)水利工程:全村共有山塘2个,遇到苦水季节就干枯了,只有两个村民组即六、七组能够勉强有水用,其它7个村民组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水。(六、七组在今年5月份已经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4)人畜饮水非常困难。   (5)社会服务:我村现有小学一所,正式教师2名,代课教师2名,现有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共四个班,在校学生为168人,但由于学生就读距离学校较远,无法进校,有四个村民组入学率不达标,需新建学校一所,方便适龄儿童就读。由于我村没有村卫生室,老百姓看病困难,所以需建设卫生室一所。   全村有1户从事磨面加工户,4人从事农用车运输,14人拥有摩托车,10户拥有小型磨面机。      --人口总数:2174人 农业人口:21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17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八组   

民建村

  民建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南面,东邻本乡民生村, 西邻本乡平坝村,北靠本乡马场村,南接昆寨乡,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668米,是一个边远落后的多民族杂居的村寨,该村群山连绵,山高坡陡。全村辖6个村民组311户5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46人,全村有劳动力501人,其中男劳动力254人,女劳动力247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总面积3.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荒山草坡面积2681亩,森林面积1546亩。土壤贫瘠,属典型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内有大面积荒山坡,可发展畜牧业。生物资源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畜禽。以玉米、洋芋、荞为主要农作物。本村有储量可观的无烟煤藏,只是覆盖深,不易开采。      --人口总数:556人 农业人口:5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三组   

平坝村

  1、地理位置   平坝村位于锅圈岩乡西南面,东邻本乡民建村相邻,西南面与本县的左鸠戛乡、水城县的金盆乡接壤,北与本乡的文化村相邻。距乡政府10㎞。地形成北高南低之状,最高海拔1860m,最低海拔1700m,平均海拔1800m左右。土地状况为梁地,五、六组边缘有林地,七、八、九组有荒山草坡。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10个村民组,户数为356户,总人口1584人,聚居着汉、苗、彝、白、穿青人。其中贫困户295户1121人,有男劳动力716人,文盲、半文盲564人,小学文化47人,初中文化102人,高中文化3人。常年外出务工156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7.1平方km,其中耕地面积2359亩,在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30度的有950亩,全属中低产土,林地2000亩,荒山荒坡1200亩。   4、农业生产状况   平坝村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以猪、牛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0044吨,人均占有粮416公斤,年末猪出栏112头,农业总产值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   5、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会村现有通村公路一条,8km,是由乡政府到村委会,晴通雨阻。小组公路未通,通村公路均为土路。   (2)全村通电率达90%,现还有一个村民组还未通电。   (3)全村没有水资源。冬春两季的人畜饮水要在2km以外的地方去取水,2008年上级有关部门投入了资金,在水城县、纳雍县、赫章县三县交界处引来了自来水,远达10km,由于路途长不正常,仍然存在着人畜饮水困难的实际问题。   (4)社会服务,现有村小一所,室内面积153㎡,在校学生333人,教师9人,人均达0.44㎡,非常拥挤,教师没有校舍,远处的教师是在学校附近。      --人口总数:1584人 农业人口:158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26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六组   

文化村

  1、文化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西北面,东与拥护、民建两村相连,西面和北面与马场村毗邻,南与水城县金盆乡和本乡平坝村接壤。村委会距乡政府驻地3.5公里,地形呈东高西低状,全村的耕地分为山地、坡地、有30%以上的土地坡地均为25°以上。   2、人口资源情况   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总户数485户,总人口177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6.3%,贫困人口1531人,403户,贫困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83%(含五保户),有劳动力1014人,其中文盲、半文盲811人,小学文化161人,初中文化37人,高中文化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8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7.0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78亩,林地面积1542亩,荒山荒坡2651亩。   4、农业生产状况   文化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养猪、牛、羊、马为主;农业经营仍以传统的小农经营。2009年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167.9吨,人均占有粮379公斤。年末出栏生猪1780头,人均一头,农民人均收入1808元。   5、基础设施   (1)全村仍有3个村民组未通公路,其余村民组已通路但都是晴通雨阻,计划修筑整治公路里程(见附表)。   (2)全村通电率达100%,通广播电视43户。   (3)人畜饮水工程:全村有小水窑150口,供水池3个(容积为90m2),铺设引水管道3216米。   (4)社会服务:该村有村小一所,属1997年县政府办援建,但因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房。该村无医疗卫生室和村卫生员,群众看病主要在乡卫生院或地县医院。村委会办公场所有房屋3间,100 m2,办公场所简陋。全村有农用车2辆,摩托车8辆。      --人口总数:1772人 农业人口:177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2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3   

明星村

  1、地理位置   明星村位于锅圈岩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马场街上4公里,锅圈岩乡经济动脉“维马公路”贯穿四个村民组,地形呈西高东低之状,最高海拔1940业,最低海拔1510米。土地状况为:坝子地、山腰、坡地、山顶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8个村民组,总户数507户,总人口1916人,有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其中贫困户416户,1580人;有劳动力1149人,高中或中技文化程度46人,其余部分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63人。   3、土地资源状况   全村幅员面积12.48平方公里。耕地2156亩,均为土,没有田;林地面积1867亩,荒山荒坡面积586亩。   4、农业生产状况   明星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没有形成规模。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元。   5、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明星村除维马公路经过部分村组外,现已修通治安村村公所经大营上(八组)至大岩头(七组)2公里、治安村马家包经七组柏杨林至六组李家冲子2公里、民生村蒋家垭口至一组爬狸凯1.2公里、拥护村张家寨至四组田家麻窝1.5公里通组公路;但均为土路,缺泛管护,晴通雨阻,难以保障常年畅通,交通状况仍然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龙场包包组(六组)、小拱桥(五组)实施过院坝硬化和串户路硬化工程,但以上两个组仍然还有五组肖家半坡和六组李家冲子没有实施该项工程。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实施过两期农网改造工程;电视入户率达12%;该村没有实施过程控电话安装工程。   (3)水利工程:明星坝子内河沟实施过部分      --人口总数:1916人 农业人口:19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27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三组   

民生村

  民生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民生村位于锅圈岩乡东南部,东邻本乡土补村,本靠拥护村,南接昆寨乡长春村,北靠本乡明星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1650米,土地分状为:沟田、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5个组,总户数267户,总人937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民族281人,占全村总人口30%,贫困户214户,750人,低收入户240户,843人。劳动力562人,其中:男劳动力282人,女劳动力28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21人,小学282人,初中文化82人,高中以上26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4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亩,其中:田380亩,土700亩,在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150亩,基本农田99亩,中低产田281亩,林地面积486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100亩,果园1100亩,牧草面积300亩,茶园面积1100亩,荒山面积1260亩。   4、农业生产状况   民生村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林果业以核桃、板粟、梨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均未形成规模。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为480吨,人均占有粮51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26元。   5、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跨该村二组至村公所的公路5.5公里,乡政府至村委会的公路,晴通雨阻,组道8公里。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电视入户率10%;   (3)水利工程:全村共有沟渠14条,60年代修建,有效灌溉面积99亩;   (4人畜饮水:全村除部分用管道饮水外,大部分都是背、挑用水。   (5)社会服务:有村小学一所,达到“普九”要求,教师7人,共6人个班,学生3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有2间教室已成危房,影响学生安全。   本村无医疗点,村民看病就医主要在乡卫生院或乡卫生院马摆医疗点。   村委会办公场所有房屋5间,102平方米,但办公设施很简陋。   全村有打米磨面加工的村民48户,都是小磨面机。      --人口总数:937人 农业人口:93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   --所辖村:妈秋歪,陈家梁子,郑家梁子,爬哩凯,松林坡 生产总值:1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妈秋歪   

同心村

  同心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东南面,东邻本乡上田坝村, 西邻本乡马场村,北靠姑开乡乐园村,南接本乡治安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027米,是一个边远落后的多民族杂居的村寨,该村群山连绵,山高坡陡。   全村辖6个村民组238户10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2人,全村有劳动力503人,其中男劳动力296人,女劳动力207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总面积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亩,人均耕地面积0.78亩,荒山草坡面积681亩,森林面积146亩。土壤贫瘠,属典型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内有大面积荒山坡,可发展畜牧业。   生物资源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畜禽。以玉米、洋芋、荞为主要农作物。本村有储量可观的无烟煤藏,只是覆盖深,不易开采。      --人口总数:1022人 农业人口:102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要致富,靠群众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7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高山黑山羊,马铃薯,黄豆 办公所在地:苗寨,三组   

上田坝村

  上田坝村基本情况   1、 地理位置   上田坝村位于锅圈岩乡东面,东临本乡青峰村,西邻明星村,北接姑开永德村,南靠下田坝村,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655米,土地状况为:沟田、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2、 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8个村民组, 总户数385户,1594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942人,占总人口59.1%,劳动力956人,其中男劳动力581人,女劳动力375人。其中:文盲、半文盲354人,小学文化375人,初中文化216人,高中文化11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1人。   3、 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9亩,人均耕地面积0.46亩。其中:荒山荒坡1021亩,林地1862亩。   4、 农业生产状况   上田坝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574吨,人均占有粮337公斤,年末出栏生猪431头,人均0.27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   5、 基础设施状况   ⑴道路:全村现有跨组土路8公里,由村委会至箐上,晴通雨阻。   ⑵“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3%。   ⑶人畜饮水:全村未解决安全饮水人数564人。   ⑷社会服务:有村小一所,达到“普九”要求。现有教师1人,在校学生92人,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学校无操场,学生无活动场地。   该村有医疗点1人,但村卫生员上班不正常。   村委会办公场所有房屋6间,90平方米,办公设施简陋。   全村有从事打米磨面加工的村民1户,小磨面机5户,酿酒坊2户,该村村民打米磨面主要靠自己购买的小型磨面机。      --人口总数:1594人 农业人口:159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苗族 发展口号:要致富,先从路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一组   

土补村

  土补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土补村位于锅圈岩乡东面,东与董地乡相邻,南接昆寨乡,西邻下田坝村,北与钟山村比邻,西南紧靠民生村,距县城75公理,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理,地形呈高原深山区、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786米,最低海拔1510米,土地状况为:沟田、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6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809人,其中有苗族124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8.8%;汉族50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 %;穿青人5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 %;有贫困人口335户、1501人,占总人口的83%;低收入户215户、931人;有劳动力 800人,男劳动力450人,女劳动力35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 150人,小学文化360人,初中文化50人,高中文化1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125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理。耕地1238亩,其中田86亩、土1152亩;在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478亩;林地2562亩,其中有果园260亩,荒山荒坡825亩。   4、农业生产状况   土补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豆类、羊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林果业以李子、板栗、杨梅、樱桃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业经营。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69018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 360公斤;年未出栏生猪216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814元。   5、基础设施状况   (1) 道路:全村现有5个村民组的通组路4公理,由维马公路沿线的下田坝村杨家寨至村委会,全长8.5公理,均为土路,晴通雨阻。有5个组基本建成通组公路,但也是晴通雨阻,但尚有1个组的通组路未建成。   (2) “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电视入户率仅6%,该村未通广播电视和程控电话。   (3) 水利工程:全村共有水源点15个,微水池13口,蓄水量300立方米,不能保障全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4) 社会服务:有村小1所,现有学前班和1至6年级共七个班,在校生2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   该村原有医疗点1处,因卫生员资质不够,医疗器械缺乏,村民就医很困难,现在村民看病就医主要在离村8公理外的乡卫生院二门诊。   村委会办公场所离人户很远,有房屋9间、170平方米,办公设施较为齐全,但由于离自然村寨太远,不便于开展工作。   有打米磨面加工的有2户,该村村民打米磨面主要靠自己购买的小型磨面机。      --人口总数:1809人 农业人口:180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2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二组   

下田坝村

  下田坝村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下田坝村位于锅圈岩乡东南面,东邻本乡青峰村,西邻明星村,北接上田坝村,南靠民生村和土补村。距乡政府9㎞,距县城67㎞。地形成四面高,中间低之状,平均海拔1656m。土地状况为梁地、小坝子、山腰。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8个村民组,户数为511户,总人口2305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人。其中贫困户414户1867人,有男劳动力703人,女劳动力680人,文盲、半文盲107人,小学文化670人,初中文化560人,高中文化46人。常年外出务工215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3943亩,其中耕地面积1557亩,林地面积1862亩,荒山荒坡520亩。   4、农业生产状况   下田坝村粮食作物以玉m、洋芋为主,养殖以猪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0044吨,人均占有粮416公斤,年末猪出栏360头,农业总产值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6元。   5、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土公路1㎞,均为土路,晴通雨阻。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100%,开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0%,32户安装了程控电话。   (3)水利工程:全村均无山塘、水池。   (4)人畜饮水:有人饮工程1处,已解决1236人饮水问题。   (5)社会服务:有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1456人民,小学入学率99.2%,初中入学率98.7%。乡卫生院在我村设立了二门诊一处,为我村和周边群众就近医疗提供了方便。村办公楼位于马摆街前后,面积90㎡。全村从事玉米磨面加工的村民2户,酿酒的5户。      --人口总数:2305人 农业人口:23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4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一组   

青峰村

  青峰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青峰村位于锅圈岩乡东部,东与新发,青峰村相邻,南与青峰村坡背后组相壤,西与下田坝村相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县城67公里,全村地形北高南低之状,全乡经济动脉“马甘公路”从村内通过,全村总面积2309亩。平均海拔1700米。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896元。   2、人口现状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225人,其中贫困户234户,999人,占全村总户数的81.6%;全村有劳动力735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20人,小学文化320人,初中文化180人,高中文化7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7人。   3、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2309亩,耕地861亩,全为旱地,在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320亩,基本农田200亩,中低产土地341亩;林地924亩,其中有林地624亩。   4、农业生产状况   青峰村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烤烟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林果业以核桃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除1.2小组的烤烟种植较为成片外,其余小组均未成规模。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491吨,人均占有粮食401公斤。   5、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横跨该村两个村民小组的碎石通组公路2公里,由该村公所至后槽半坡,均为土路,但由于缺乏管护,晴通雨阻,上有1.5公里通组路未建成。   (2)水利工程;全村共有小水塘3个,80年代修建,农户小水管69户。   (3)人畜饮水;除原有的4个地表水井取水点外,其余农户均未用上自来水。   (4)社会服务;该村现有办公楼一撞90平方米,村卫生室一撞100平方米。全村有从事大米磨面加工的村民3户,酿酒坊2户,村民大米磨面主要靠自己购买的小型磨面机。      --人口总数:1225人 农业人口:1225人 非农业人口:1225人   --行政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二组   

钟山村

  钟山村基本情况   1、地理环境   钟山村位于锅圈岩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平均海拔1600米左右,年降雨量1140毫米,无霜期250天,土地主要以山地为主,属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山区地貌。   2人口资源状况: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563户,2259人,少数民族人口854,总劳动力1052人,劳动力输出314人。   3、土地资源   钟山村全村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625亩,人均耕地面积0.72亩,人均基本农田0.1亩,其中大于25度坡地800亩,林地面积2152亩,四荒地面积520亩,有可利用水面面积10亩,有牧草地面积60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50亩,现有荒山荒坡面积1262亩。   4、农业生产状况   钟山村粮食作主要以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除烤烟生以连片方式初风规模外,其余的均未形成规模。2009年钟山村粮食总产量945938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   4、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全村现有通组公路共13公里,横跨本村的通乡公路3公里,通组公路均土路,除通往仲家寨组和坡背后的10公路睛雨均通车外,其他睛通雨阻。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电视入率达11%,无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   (3)人畜饮水:全村共有自然形成的小山塘2口,共有小窖260口,蓄水量9360立方米,去年在抗旱救灾中建成管道供水设施6公里,解决了110户农户人饮困难。   (4)社会服务:钟山村现村小学一所,共6个年级9个班3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现建成卫生室一个,共60平方米,建成村委会办公楼120平方米,但均未投入使用。有磨面加工农户5户,其余农均小型磨面机加工户。      --人口总数:2259人 农业人口:225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8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三组   

新发村

  新发村位于锅圈岩乡政府东北面,东邻钟山村, 西邻上田坝村,北靠姑开火把村,南接姑开引底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580米,是一个边远落后的多民族杂居的村寨,该村地势相对平稳。全村辖4个村民组202户87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0人,全村有劳动力352人,其中男劳动力192人,女劳动力160人。聚居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   总面积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5亩,人均耕地面积3.59亩,荒山草坡面积805亩,森林面积0亩。土壤贫瘠,属典型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内有大面积荒山坡,可发展畜牧业。生物资源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畜禽。以玉米、洋芋、荞为主要农作物。      --人口总数:870人 农业人口:8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一组   


下田坝村特产大全




下田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