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村位于昆寨乡政府西北方8.6公里处,平均海拔1560米,年均气温16℃左右,降雨量1150毫升左右。
全村辖2个村民组,总户数148户,总人口593人,总劳动力266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09900公斤,人均纯收入763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40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43户576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的60人。饮水困难人数57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2001年至2008年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6.6万元。全村无任何主导产业,无文化室,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教育、卫生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全村未通公路,没有卫生室和文化室,地质以砂石为主,是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539人 农业人口:53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角开,果猓沟 生产总值: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民村果猓沟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5213 | 553300 | -- | 查看 新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寨村 |
大寨村位于昆寨乡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700米,该村有耕地650亩,有荒山荒坡3165亩。全村地势较为平缓。 全村所辖6个村民组、336户1200人,劳动力616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31200公斤,人均纯收入84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3.5%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 昆寨乡根据中药材发展前景好、见效快的特点,引进贵州绿农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寨村建成200亩中药材苗圃基地,这在全县尚属首创。该基地的建立拉开了昆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填补了昆寨现代农业的空白。 昆寨乡位于东经105度04分至105度09分,北纬26度48分至26度52分,最高海拔2280米,最低海拔1333米,平均海拔1700米,相对高差830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山上绿草覆盖,灌木丛生,适宜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县首家中药材苗圃基地坐落昆寨乡,实属得天时占地利,刚刚竣工的维左油路贯穿基地,交通便利快捷。 据公司董事长曾庭芳介绍,该基地以金银花为主打品种,辅之以丹参、党参、贡菊、白术、白芷等,属于“政府引导、公司投资、农户参与”的创办模式,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道路。公司计划投资200万元创建基地,目前征地、整地结束,水、电、路三通,已经下种60余亩,计划4月中旬全部下种结束后,就地建中药材加工厂1个,并与政府联袂,首先在该乡宋家沟、大寨、中心、治沟等四个村共建500亩金银花、丹参种植基地,由公司向农户按每亩2000元合同订单回收产品,让农民得实惠,然后辐射全乡,再打造10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种植金银花5000亩,党参2000亩,贡菊、白术、白芷等3000亩。实施果药配套,林下种药,为昆寨乡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人口总数:1200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4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中寨,下寨,黄家,祝家,箐脚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寨村黄寨组 |
长丰村 |
长丰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人民政府12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37毫米,无霜期230天左右,平均海拨1817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6个村民组、305户1082人,劳动力525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377058公斤,人均占有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82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9.78%,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属于一类贫困村。 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全村有3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没有村卫生室和文化室,该村有2个组人畜饮水困难,原始的背挑水吃现象依然存在,无矿产资源,有丰富石灰岩裸露,全村有荒山荒坡3353亩。 --人口总数:1082人 农业人口:10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0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肖家寨,黄家沟,半坡,大坡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长丰村黄家沟组 |
长春村 |
长春村位于昆寨乡西北部,全村耕地面积375亩,其中田175亩,土200亩;有荒山荒坡2367亩。距昆寨乡政府12公里,距纳雍县城78公里;距毕节市97公里。是一个边远贫穷落后的村,属于一类贫困村。辖陈家寨、汪家寨、吐咕寨、河尾巴、河半坡5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276户,总人口1055人,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62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9.5%,全村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穿青人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以种植稻谷和玉米为主。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粮食占有粮315公斤,人均纯收入1412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437元。 2006年以来,得到纳雍县科技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全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通了照明用电,五个村民组通了简易公路,基本消除了土坯房和茅草房,人居环境得到相应改善。 --人口总数:937人 农业人口:93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1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汪家寨,陈家寨,吐姑寨,河尾巴,周家半坡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梨 办公所在地:长春村陈家寨 |
关门山村 |
关门山村地处昆寨北部,距昆寨乡政府驻地13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60天,平均海拨1550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所辖2个村民组、113户418人,有劳动力278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02284公斤,人均产粮244.7公斤,人均纯收入1227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35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36户92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的37人。饮水困难人数4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2%。2001年至2008年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5.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3.9万元,信贷扶贫资金42万元。全村无任何主导产业,无文化室,无卫生室,无学校,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基础设施差,是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418人 农业人口:4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9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寨,关门山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李 办公所在地:关门山村大寨组 |
新民村 |
新民村位于昆寨乡政府西北方8.6公里处,平均海拔1560米,年均气温16℃左右,降雨量1150毫升左右。 全村辖2个村民组,总户数148户,总人口593人,总劳动力266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09900公斤,人均纯收入763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40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43户576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的60人。饮水困难人数57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2001年至2008年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6.6万元。全村无任何主导产业,无文化室,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教育、卫生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全村未通公路,没有卫生室和文化室,地质以砂石为主,是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539人 农业人口:53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角开,果猓沟 生产总值: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民村果猓沟组 |
建新村 |
建新村地处昆寨乡西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60天,平均海拨1600,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所辖3个村民组、295户968人,劳动力532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93000公斤,人均纯收入150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40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92户480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的114人。饮水困难人数96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2001年至2008年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万元,社会扶贫资金2万元。全村无任何主导产业,无文化室,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有荒山荒坡4509亩。 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一级贫困村。 --人口总数:968人 农业人口:9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街,上中寨,下中寨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桃 办公所在地:建新村小街组 |
千秋村 |
千秋村地处昆寨乡西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有耕地面积478亩,其中水田192亩。有荒山荒坡4424亩。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60天,平均海拨1600米,所辖区域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4个村民组297户1061人,有劳动力420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0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85户800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的150人。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5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145元,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2001年至2008年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20万元。全村无任何主导产业,无村卫生室和文化室,无任何矿产资源。是一个信息闭塞,基础设施亟待加强的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061人 农业人口:106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3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安家寨,谢家寨,小干河,立新 生产总值: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杨梅,黄金梨 办公所在地:千秋村立新组 |
郭家冲村 |
郭家冲村地处昆寨乡西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690,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全村有耕地362亩,有荒山荒坡3856亩。 全村辖3个村民组、106户422人,劳动力238个,少数民族422人,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05922公斤,人均纯收入78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该村属纯苗族村,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人口总数:422人 农业人口:42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下寨,小羊场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郭家冲村下寨组 |
凹猪河村 |
凹猪河村地处昆寨乡西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550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5个村民组250户881人,劳动力413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88968公斤,人均纯收入95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无一组通路、通电视,没有村卫生室和文化室,煤炭资源丰富,有耕地449亩,有荒山荒坡3389亩。 --人口总数:881人 农业人口:88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58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河尾巴,杉树林,河边,卜塔窝,丫口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凹猪河村杉树林组 |
永久村 |
永久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人民政府11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37毫米,无霜期230天左右,平均海拨1813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4个村民组、133户460人,劳动力242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47660公斤,人均占有粮321公斤人均纯收入82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5.86%,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属于一类贫困村。 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全村没有一个村民组通公路,没有村卫生室和文化室,该村人畜饮水困难,原始的背挑水吃现象依然存在,无矿产资源,有丰富石灰岩裸露,全村有荒山荒坡2450亩。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该村得到上级大力扶持,小部分贫困群众房子、圈舍得到了改造,但是由于当时投资较少,房子、圈舍、厕所等改造效果距新农村建设差距仍然很大。 --人口总数:460人 农业人口:4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261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箐脚,沙坡,大土,一拉都 生产总值: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永久村箐脚组 |
宋家沟村 |
宋家沟村地处昆寨乡西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60天,平均海拨1730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3个村民组、240户798人,劳动力440个,少数民族人口526人,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47380公斤,人均纯收入145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基础设施落后,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有荒山荒坡4601亩。 --人口总数:798人 农业人口:7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寨,中寨,团结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糯骨香猪 办公所在地:宋家沟村小寨组 |
治沟村 |
治沟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600米,该村有耕地985亩,其中坡耕地600亩左右,有荒山荒坡6216亩。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全村所辖12个村民组、530户2074人,劳动力984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51684公斤,人均纯收入82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0%左右,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人口总数:2074人 农业人口:20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8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背后寨,邓家寨,马路边,小河沟,小街,偏坡,唐家寨,底不嘎 生产总值:1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治沟村小街组 |
中心村 |
中心村地处昆寨乡政府所在地,是昆寨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700米,该村有耕地1261亩,有荒山荒坡10337亩。全村地势相对平缓,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拥有千亩森林(松树、杉树)的昆寨乡烈士林园牛头坡在该村境内。 全村所辖6个村民组、550户1965人,劳动力998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49066公斤,人均纯收入92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3%,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方式单一、传统,属于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965人 农业人口:19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7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白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王家,治乐,补母,潘家,道开门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中心村潘家组 |
高峰村 |
高峰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人民政府4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平均海拨1840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4个村民组、270户960人,劳动力451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322560公斤,人均占有粮336公斤人均纯收入82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3.33%,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属于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960人 农业人口:9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人,苗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下寨,小麻窝,台沙坝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村上寨组 |
永新村 |
永新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680米,该村有耕地1004亩,有荒山荒坡6895亩。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全村所辖7个村民组、461户1948人,劳动力956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22064公斤,人均纯收入83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4.3%,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意识落后,信息闭塞,属于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948人 农业人口:19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伐,肖家寨,冷家街,卢家寨,中明,丫口 生产总值:1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永新村肖家寨组 |
中集村 |
中集村位于昆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6公里,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710米,该村有耕地448亩,其中坡耕地300亩左右,有荒山荒坡2087亩。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人口居住分散。 全村所辖3个村民组、129户565人,劳动力131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70065公斤,人均占有粮301公斤,人均纯收入91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8.3%,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方式单一、传统,属于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565人 农业人口:5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中集村红岩脚组 |
碓窝河村 |
碓窝河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580米,该村有耕地901亩,有荒山荒坡8288亩,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全村所辖7个村民组、468户1669人,劳动力921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38947公斤,人均纯收入851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72.9%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人口总数:1669人 农业人口:166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1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丫口,岩头,代凯,梁子,金竹林,陈家寨,朱家寨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碓窝河村朱家寨组 |
岩上村 |
岩上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800米,该村有耕地850亩,其中坡耕地500亩,有荒山荒坡8285亩,荒山草坡资源丰富。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地处边远,贫穷落后。 全村所辖8个村民组、348户1393人,劳动力655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10936公斤,人均纯收入708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人口总数:1393人 农业人口:139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半坡,沟边,窝子,平子,上寨 生产总值: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岩上村窝子组 |
夹岩村 |
夹岩村地处昆寨乡东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3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830米,该村地处边远,地势偏僻。 全村辖7个村民组、349户1252人,劳动力652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90464公斤,人均纯收入861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教育、文化、卫生等实施十分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较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一个十分落后的村。 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5个村民组未通路、通电视,没有村卫生室和文化室,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有荒山荒坡11612亩。 --人口总数:1252人 农业人口:125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24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锅厂,夹岩,得得冲,箐上,木枸冲,古都寨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夹岩村古都寨组 |
狗场村 |
狗场村地处昆寨乡东北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海拨1800米,该村有耕地819亩,有荒山荒坡6285亩,全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 全村所辖7个村民组、355户1321人,劳动力706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72522公斤,人均纯收入836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1.3%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该村煤炭资源丰富,目前村境内有一个年产30万吨的合法煤井。 --人口总数:1321人 农业人口:13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白泥井,多栽冲,老屋基,营背后,大土,营头,田坝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狗场村白泥井组 |
新店村 |
新店村地处昆寨乡西部,距昆寨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260天,平均海拨1720米,全村地势偏僻,路窄坡陡。 全村辖6个村民组、164户554人,劳动力281个,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38816公斤,人均纯收入995元,人均占有粮251公斤,贫困人口142户489人,占全村人口的88%,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是十分落后的村。 基础设施落后,全村组公路未通,没有村卫生室和文化室,村活动室已面临废弃,全村地质以风化砂石为主,有荒山荒坡3009亩。 --人口总数:554人 农业人口:55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275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汉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立新,新店,张家,半坡,下寨,宋家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店村下寨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