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村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50米,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口子组、箐口组、冲子组、磨石组、瓦厂组、新街组、银沟组、夏家院组、孔家沟组、平原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兄弟民族,共644户,2844人(其中苗族125人、彝族1150人、回族140人、汉族1429人),全村共有耕地2814亩,森林覆盖率达20%,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700余公斤,该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人口总数:2844人 农业人口:2804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10.4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冲子组新街街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6101 | 553100 | -- | 查看 平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红岩村 |
红岩村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距镇政府所在地31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埃丘组、转山组、黑桃冲组、猴街组、红岩组、半山组、唐家坪子组、林场组)、居住着汉、彝兄弟民族,共591户,2593人,该村位于么站镇西南面,东、西、南、北分别与金斗乡及本镇大山村、麻乍乡、云南省宣威市、本镇水塘村接壤。是么站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全村共有耕地3046亩,适应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现该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40余公斤。 该村群众文化素质总体较低、贫困面大,全村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68人,初中以上365人,小学1070人,适龄儿童578人;全村共有贫困人口135户550人。 该村地处偏僻、交通较为不便,全村地势极为崎岖,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极需相应的治理。近年来,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人口总数:3370人 农业人口:335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078.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红岩村老土酒,火腿 办公所在地:红岩村四组 |
新元村 |
新元村位于么站镇东南面,东、北分别与金斗乡、香厂村相接。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165户898人,全村共有耕地1310亩,森林覆盖率达17%,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90余公斤。 --人口总数:898人农业人口:890人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板栗办公所在地:二组 |
大树村 |
大树村位于么站镇正东方,行政区面积6850亩,耕地面积4130亩,总人口2568人,其中农业人口2547人,非农业人口19人。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 --人口总数:2568人 农业人口:2547人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4.5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09.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大树村坪子组 |
香厂村 |
香厂村位于么站镇东面,东、南、北分别与田上村、新元村、大树村相接。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565户2893人,全村共有耕地2990亩,森林覆盖率达9%,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90余公斤。 --人口总数:2893人 农业人口:2890人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希望引进外资,发展种养殖 --所辖村:生产总值:6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名特产品:香厂辣椒,旱烟办公所在地:香厂村营水组 --自然条件:适合发季节蔬菜种植资源:铜,铁 |
大山村 |
大山村位于么站镇南面,东、南、北分别与汤郎村、红岩村、么站村相接。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314户1207人,全村共有耕地1980亩,森林覆盖率达16%,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40余公斤。 --人口总数:1207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山 |
汤郎村 |
汤郎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幺站镇的南部,距县城2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棕壤、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120米。 汤郎村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94.6亩,林地面积4179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719亩,占林地面积的41.3%。全村森林覆盖率为8.1%。天然草地面积3670亩,其中可利用草地2250亩,其他面积3678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9.08亩,人均占有耕地2.85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4884亩,占耕地的86.39%,坡地占60%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总户数为397户,总人口为181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5人;性别构成为:男性850人、占51 %,女性815人、占49%;人口密度为119人/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344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55人,无孩9人,一孩22人,二孩65人。 汤郎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仅有少量的坡改梯工程。农全村不通公里,仅马车可行,没有农村沼气池。全村有小学一所,没有其他的社会事业发展设施。 汤郎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全。2008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451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00亩,粮食总产量693吨,平均亩产113.6公斤,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良种推广面积只有143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3%,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000亩(主要是绿肥)。2008年末大牲畜存栏290头(匹),猪存栏1500头,猪出栏672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490头;羊存栏480只,出栏100只,家禽存栏1998只,出栏700只。年肉总产量36吨,人均18公斤,低于全镇平均水平。2008年末全村总产值45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48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4.2%,养殖业产值21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5.8%。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 --人口总数:1810人 农业人口:1790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94.6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4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汤朗村二组 |
田上村 |
田上村位于么站镇东面,东、南、北分别与金斗乡、新元村、大树村相接。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580户2580人,全村共有耕地1680亩,森林覆盖率达17%,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95余公斤 --人口总数:2580人农业人口:2578人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板栗办公所在地:田上村石门小学旁 |
抱都村 |
抱都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幺站镇的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120米。耕地面积5794亩,林地面积5439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439亩,占林地面积的26.45%。全村森林覆盖率为6.3%。草地8396亩,其他面积2871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2亩。中低产田土面积3922亩,占耕地的67.69%,坡地占40%左右,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718户,总人口为3078人,农业人口3070人,居民人口8人。 --人口总数:3078人 农业人口:3070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老火腿 办公所在地:四组 |
么站村 |
么站村位于么站镇正中心,北与新飞村相邻,南与金斗乡坪子村相邻。总面积13平方公里,行政区面积19500亩,耕地面积2160亩。人口总数3246人。 --人口总数:3246人 农业人口:3070人 非农业人口:176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计生服务站旁 |
水塘村 |
水塘村位于么站镇西面,东、南、北分别与岔河村、麻乍乡和联合村相接。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兄弟民族,共429户1879人,全村共有耕地2008亩,森林覆盖率达50%,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900余公斤 --人口总数:1879人 农业人口:1859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山丫口组 |
平原村 |
平原村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50米,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口子组、箐口组、冲子组、磨石组、瓦厂组、新街组、银沟组、夏家院组、孔家沟组、平原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兄弟民族,共644户,2844人(其中苗族125人、彝族1150人、回族140人、汉族1429人),全村共有耕地2814亩,森林覆盖率达20%,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700余公斤,该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人口总数:2844人 农业人口:2804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10.4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冲子组新街街上 |
联合村 |
联合村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坪子组、水沟组、聂家营组、禄家院组、落西组)、居住着汉、彝、苗、白兄弟民族,共288户,1286人,全村共有耕地1545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100 亩,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品种有“04米拉”、“大白花”、“洋威三号”,现全村95%农户以种植“04米拉”为主;森林覆盖率达16%,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80余公斤。 联合村位于么站镇西北面,“326”国道旁,东、南、北分别与本镇水塘村、平原村和新房村相接,西与草海镇接壤。本村适应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近年来,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推进,发展潜力较大。 --人口总数:1286人 农业人口:127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坪子组,水沟组,聂家营组,禄家院组,罗西组 生产总值:223.7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联合村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
新房村 |
新房村地处么站镇西面,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9个村民组,608户2673人,其中贫困人口274人;享受低保人口196人,总面积约为15.1平方公里。 耕地和种植业情况。全村现耕地面积约为1678.8亩,人均耕地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玉米、马铃薯及荞麦等。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收入,2008年人均收入1700元,人均占有粮240公斤。 危房改造情况。全村原上报危房改造数为172户(其中:一级60户、二级97户、三级15户),2009年实施28户,现已完成18户,正在实施建设的10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2008年度全村参合人数为1900人,参合率为83.5%。截止2009年5月全村共向外输出劳务120余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8人。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05年以来该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和饮水工程各1个。 --人口总数:2673人 农业人口:2667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78.8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新房村北冲 |
五嘎村 |
五嘎村位于么站镇东北面,东、南、西分别与大树村、么站村和新飞村相接。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240户1048人,全村共有耕地1700亩,森林覆盖率达16%,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食600余公斤。 --人口总数:1048人 农业人口:1048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4.5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马铃薯,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五嘎村树脚组 --自然条件:环境质朴清晰,交通便利。 |
新飞村 |
新飞村地处么站镇北面,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辖7个村民组,490户2148人,其中贫困人口263户,401人;低保户99户,212人;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 耕地和种植业情况。全村现耕地面积约为1981亩,人均耕地0.98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玉米、马铃薯及荞麦等。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收入,2008年人均收入1700元,人均占有粮240公斤。 低保情况。2008年以来,全村共99户、212人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其中:一类一档8户9人,每季度发放金额2085元,二类二档14户30人每季度发放金额5280元,三类三档13户26人,每季度发放金额4100元,四类四档35户77人,每季度发放金额10654元,五类五档29户70人,每季度发放金额7335元);现已发到第三季度,每季度共发放金额29454元。 危房改造情况。全村原上报危房改造数为168户(其中:一级34户、二级117户、三级17户),2009年实施18户,现已完成8户,正在实施建设的10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2009年度全村参合人数为1758人,参合率为88.8%。近两年来全村共发放救助金 17.3万元,发放良种补贴 23625元,发放地膜物资250公斤,杂交玉米良种200公斤。截止2009年5月全村共向外输出劳务150余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2人。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06年以来该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和饮水工程各1个。 --人口总数:2148人 农业人口:213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黑皮洼子组 |
岔河村 |
岔河村地处么站镇东南,距么站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辖6个村民组,401户1637人,其中贫困人口280人;享受低保共198人;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耕地和种植业情况。全村现耕地面积约为2888亩,人均耕地2.1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玉米、马铃薯及荞麦等。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收入,2010年人均收入2450元,人均占有粮220公斤。 低保情况。2008年以来,全村共198人享受国家低保。 危房改造情况。全村原上报危房改造数为129户(其中:一级58户、二级71户),2009年实施21户,现已完成15户,正在实施建设的6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2009年度全村参合人数为1240人,参合率为90%。发放良种补贴 57760元。截止2009年5月全村共向外输出劳务68余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2人。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07年以来该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人口总数:1637人 农业人口:1628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岔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