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坪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1℃,年降水量92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煤矿资源。
长坪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475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1%,草地面积3700亩,其他面积18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98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部分组由于大量开采非法小煤窑,造成生态大里被破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529户,总人口为2528人,有劳动力111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978人,,初中文化42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34人。
--人口总数:2736人农业人口:273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改革创新
--所辖村:海子,包包寨,沙坝,河对门,岩角寨,许家院,朱家院,穿心寨组生产总值:59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海子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6104 | 553100 | -- | 查看 长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乐元村 |
乐元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东部,距县城5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乐元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81.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9℃,年总积温3260℃,年降水量1040毫米,年无霜期为21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63户,总人口为1692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50人。 --人口总数:1692人农业人口:169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乐元 |
青友村 |
青友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青友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沙壤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0.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2℃,年总积温4100℃,年降水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为210天。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97户,总人口为1337人,有劳动力50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5人,小学文化1000人,初中文化16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7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40人。 --人口总数:1337人农业人口:133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青友 |
河块村 |
河块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龙场镇的东部,距县城5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为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降水量98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500户,总人口为2374人,有劳动力110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50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00人。 --人口总数:2374人农业人口:237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河块 |
四乡村 |
四乡村位于威宁县东南部,龙场镇的南部,距县城5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降水量98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22户,总人口为2052人,有劳动力96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50人。 --人口总数:2052人农业人口:205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四乡 |
树舍村 |
树舍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3℃,年总积温4400℃,年降水量1180毫米,年无霜期为300天。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61户,总人口为1201人,有劳动力58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4人,小学文化840人,初中文化30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0人。 --人口总数:1201人农业人口:120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果基地名特产品:梨,苹果,桃子办公所在地:树舍 |
尖山村 |
尖山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北面,距县城46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2011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61户,总人口为1753人,有劳动力807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580人,小学文化560人,初中文化42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人员300人。 --人口总数:1753人农业人口:175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尖山 |
平街村 |
平街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部,距县城5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有黄棕壤、棕壤、灰泡土、黄泥土等四个土类。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基本上未有通村公路,不便行车,现有的通村便道是大部分群众自发修建,仅马车可行和小型农用车通行。 全村平均海拔2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3℃,年降水量98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煤矿资源。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186户,总人口为930人,有劳动力360个,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50人。 --人口总数:930人农业人口:93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平街 |
乐坪村 |
乐坪村位于威宁县东南部,龙场镇的南部,距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6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降水量981毫米.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17户,总人口为1461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20人。 --人口总数:1692人农业人口:169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乐坪 |
白岩村 |
白岩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2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1℃,年降水量92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煤矿资源。 白岩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6亩,林地面积896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8%,草地面积150亩,其他面积12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94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部分组由于大量开采非法小煤窑,造成生态大里被破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27户,总人口为123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5人;有劳动力56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500人,初中文化2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00人。 --人口总数:1238人农业人口:123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白岩 |
元山村 |
元山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北部,距县城53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元山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76.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3℃,年总积温3300℃,年降水量10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98户,总人口为1367人,有劳动力54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8人,小学文化865人,初中文化37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88人。 --人口总数:1367人农业人口:136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元山 |
柳林村 |
柳林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龙场镇的东北面,距县城4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30户,总人口为。231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40人。 --人口总数:2310人农业人口:231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柳林 |
长元村 |
长元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长元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02.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8℃,年总积温370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46户,总人口为2246人,有劳动力110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6人,小学文化1731人,初中文化44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6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00人。 --人口总数:2246人农业人口:224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烤烟,马铃薯办公所在地:长元 |
长坪村 |
长坪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1℃,年降水量92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煤矿资源。 长坪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475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1%,草地面积3700亩,其他面积18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98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部分组由于大量开采非法小煤窑,造成生态大里被破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529户,总人口为2528人,有劳动力111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978人,,初中文化42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34人。 --人口总数:2736人农业人口:273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改革创新 --所辖村:海子,包包寨,沙坝,河对门,岩角寨,许家院,朱家院,穿心寨组生产总值:59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海子组 |
干河村 |
干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干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2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71.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4℃,年总积温3280℃,年降水量1070毫米,年无霜期为205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干河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8亩,林地面积41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1%。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1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11户,总人口为2007人,有劳动力95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10人,小学文化1523人,初中文化33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5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18人。 --人口总数:2007人农业人口:200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干河 |
克沟村 |
克沟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东部,距县城6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沙壤土、壤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6.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536户,总人口为2621人,有劳动力115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7人,小学文化1720人,初中文化6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75人。 --人口总数:2621人农业人口:262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克沟 |
营丰村 |
营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东南部,距县城6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2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平方公里。实有耕面积744亩,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不平缓,绝大部分属斜坡。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8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34户,总人口为1632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25人。 --人口总数:1632人农业人口:163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猪办公所在地:罗盘地 |
元坪村 |
元坪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部,距县城5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元坪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86.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5℃,年总积温35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19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88户,总人口为1285人,性别构成为:男性632人、女性618人,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形势严峻;有劳动力624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88人。 --人口总数:1285人农业人口:128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8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元坪 |
颜租块村 |
颜租块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0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有黄棕壤、棕壤、灰泡土、黄泥土等四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1℃,年降水量92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的煤矿资源,但开采难度及成本高。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191户,总人口为8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5人;性别构成为:男性400人、占47.6%,女性441人、占52.4%;人口密度为168.2人/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计划生育形势严峻;有劳动力35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96人、占11.4%,小学文化700人,占83.2%,初中文化45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5人。 --人口总数:841人农业人口:8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颜租块 |
营田组村 |
营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西南部,距县城7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营田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沙壤土、壤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7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9.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2℃,年总积温4150℃,年降水量1050毫米,年无霜期为300天。 营田村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7亩,林地面积115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00亩,占林地面积的26%。全村森林覆盖率为6%。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0,4亩。由于土层瘦薄,大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22户,总人口为2122人,性别构成为:男性1120人、女性1002人,人口密度为152人/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形势严峻;有劳动力105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10人,小学文化1600人,初中文化4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2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60人。 --人口总数:2212人农业人口:221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种植,养植 --所辖村:灯龙,营光,双龙,田营,营坪组生产总值:2875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营田组 |
宣丰村 |
宣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2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5.3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全村平均海拔18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1℃,年降水量897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可开采煤矿资源10亿吨以上。该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21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3%,草地面积150亩,其他面积1650亩(含荒山荒坡、建房等),人均占有耕地0.6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由于大量开采非法小煤窑,造成生态大里被破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84户,总人口为20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人;性别构成为:男性1201人、占58.8%,女性840人、占41.2%;人口密度为385人/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有劳动力1011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1634人,占80%,初中文化400人,占19.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7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21人。 --人口总数:2041人农业人口:20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梅家丫口 |
龙丰村 |
龙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龙丰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壤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00.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6℃,年总积温3800℃,年降水量1010毫米,年无霜期为21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无地下矿产资源。 龙丰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23亩,林地面积221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00亩,占林地面积的36%。全村森林覆盖率为9%。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0.87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639户,总人口为2884人,有劳动力1523个,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12人。 --人口总数:2884人农业人口:288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123 --所辖村:大庆组,龙丰组生产总值:639.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经商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大庆组 |
田园村 |
田园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西南部,距县城54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田园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2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4℃,年总积温4300℃,年降水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为310天。 田园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4亩,林地面积2274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200亩,占林地面积的53%。全村森林覆盖率为5%。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84户,总人口为2232人,性别构成为:男性1132人、女性1102人,人口密度为223人/平方公里。有劳动力148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50人,小劳动力主要从事太子参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84人。 --人口总数:2232人农业人口:223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84.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田园 |
仙龙村 |
仙龙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部,距县城60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仙龙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78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96.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6℃,年总积温3430℃,年降水量1260毫米,年无霜期为24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仙龙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4亩,林地面积821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8%。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0,96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774人,有劳动力361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6人,小学文化562人,初中文化14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1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60人。 --人口总数:775人农业人口:77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仙龙 |
同心村 |
同心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平均海拔1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21℃,年降水量971毫米。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探明有少量可开采煤矿资源。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15户,总人口为1471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10人。 --人口总数:1471人农业人口:147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1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同心 |
箐林村 |
箐林村辖4个村民组,398户,1936人,贫困人口94户300人。总面积12公里,耕地1460亩,林地1200亩,草地3600亩,人均建设用地5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小型养猪户350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20户,30只以下的养羊户20户,养牛户260户,户均1头以上。水资源缺乏。 --人口总数:1936人农业人口:193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箐林 |
边沿村 |
边沿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边沿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2℃,年总积温4200℃,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无霜期为30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的矿产资源除煤炭外无其他地下矿产资源。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512户,总人口为2289人,计划生育形势严峻;有劳动力100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8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24人。 --人口总数:2289人农业人口:228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趴那块 |
红光村 |
红光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南部,距县城57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个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05.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6℃,年总积温3900℃,年降水量1020毫米,年无霜期为240天。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80户,总人口为2104人,有劳动力1069个,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2104人农业人口:210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山,上马房,下马房,红木沟,半山,冯家山生产总值:4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上马房 |
格朵村 |
格朵村属龙场镇辖区,在镇政府西南方,距政府所在地7公里。共6个村民组(分别是:凉水井组、格勒组、格朵组、河边组、上河组、龙井组),全村只居住着一种民族(汉族),总人口为1758人,总面积4308亩。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0.9℃,年降雨量934.2毫米。南部与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村、双河乡村隔河(可渡河)相望,东与村、西村、北村分别接壤。 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有黄棕壤、棕壤、沙沙土、黄泥土等四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8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8℃。水资源贫乏,境内有可渡河经过,但流域比较低,利用比较困难,水源点还是较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01户,总人口为1758人。有劳动力93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120人、占10.8%,小学文化1200人,占64.9%,初中文化87人,占4.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00人。 全村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民风纯朴,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21.6%。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磨芋、各种豆类;果类有苹果、水蜜桃、梨、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以生姜为主。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全村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民生进一步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项社会福利得到了全面覆盖。 未来几年,我村将全身心投入,重点发展,竭力打造格朵生姜产业示范点,带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 --人口总数:1758人农业人口:175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全村总动员,竭力打造格朵生姜产业示范点 --所辖村:凉水井组,格勒组,格朵组,河边组,上河组,龙井组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名特产品:生姜,柿子,梨办公所在地:格朵村村公所 --自然条件: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日照充足资源:水,蔬菜 |
银沟村 |
银沟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政府东南部,距县城6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银沟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6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0.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1050毫米,年无霜期为31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的矿产资源除煤炭外无其他地下矿产资源。银沟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21亩,林地面积316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10亩,占林地面积的19%。全村森林覆盖率为4%。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0,68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是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94户,总人口为2121人,有劳动力102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5人,小学文化1075人,初中文化1096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0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50人。 --人口总数:2121人农业人口:212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辣椒,西红柿办公所在地:天桥 |
开嘎村 |
开嘎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龙场镇的西部,距县39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属黄棕壤、灰泡黄泥土等土类。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1℃,年降水量926毫米,年无霜期为24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开嘎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9亩,林地600亩。荒山荒坡3400亩,其它面积2100亩,人均占有耕地0.49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土面积1560亩,占耕地面积的60%,坡地占80%左右,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属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22户,总人口为2132人,劳动人数为985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23人,初中以上文化215人,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为990,全村受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但其技术含量低,外出务工的人员120人。 --人口总数:2132人农业人口:213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开嘎 |
津海村 |
津海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部,距县城40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津海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8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76.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5℃,年总积温3230℃,年降水量106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津海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20亩,林地面积106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0%。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0,9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06户,总人口为1754人,有劳动力66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10人,小学文化1160人,初中文化15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42人。 --人口总数:1754人农业人口:175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津海 |
百花村 |
百花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部,龙场镇西南部,距县城5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有黄棕壤、黄泥土等土类。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971.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9,7℃,年总积温3240℃,年降水量108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百花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7亩,林地面积233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2%。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耕地1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10户,总人口为1625人,有劳动力78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人15人,小学文化1260人,初中文化341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10人。 --人口总数:1625人农业人口:162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百花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