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威宁县 >> 黑石镇 >> 吉友村

吉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吉友村谷歌卫星地图)


吉友村简介

  吉友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南部,距县城8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8公里。现有村民593户,2641人。总面积19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30亩,林地面积17000亩(有林地面积7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7.58%),天然草地面积6000亩,土地面积大,但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吉友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沙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其土层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沙化演变。
  吉友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贫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2641人农业人口:26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78.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中药材办公所在地:吉友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6105 553100 -- 查看 吉友村谷歌卫星地图

吉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吉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心社区

  五心居民委员会(集镇)所在地为黑石村,面积21000亩,现有户籍人口1292,,5034人。326国道、794县道横贯集镇,已成为威宁西南部最大的物流、人流集散中心。居住在集镇的城镇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21000余人(其中本镇居民户1292户、5034人,外来流动人口16000余人)。辖4个小组(一组:桥边组、二组:街上组、三组:海子组、四组:猪场组)。   --人口总数:21000人农业人口:3554人非农业人口:17000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99.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五心居民委员会   

院子村

  院子村位于黑石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0公里,本村有7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人口389户、1743人,现经济来源以烤烟为主,但是因为地理条件,山高坡陡、资源缺乏、贫困人口多,总面积1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114亩,林地面积2562亩,森林覆盖率为15.4%,人均占有耕地1.27亩。部分耕地土层较薄,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全村植被稀疏,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境内基本无矿产资源。   院子村气候适宜,光照时间较长,年均温在13.9℃左右,年无霜期约为190天,境内有小型河流,处于低谷处,山上水资源相对缺乏。   --人口总数:1743人农业人口:174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3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81.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院子村   

陆坪村

  陆坪村位于黑石头镇西部,距威宁县城7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辖7个村民组,现有村民328户、1457人,属黑石头镇最边远的一个村,俗称黑石“小西藏”。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平均海拔2250米,平均气温16℃,平均降水量626mm,无霜期191天,属凉山半凉山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典型的立体农业村,适合发展养殖和干果种植等产业。总面积13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林地面积5491亩(有林地面积112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9.78%),草山草坡面积5100亩,人均占有耕地1.02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土地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坡地占60%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1457人农业人口:145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19.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陆坪村   

新河村

  新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南部,距县城6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现有村民549户,2515人。总面积27750亩,其中耕地面积1730亩,林地面积2700亩(有林地面积2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0%),天然草地面积500亩,其他面积2070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但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酸性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新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沙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其土层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沙化演变。   新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贫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2515人农业人口:251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50.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新河村   

毛家坪村

  毛家坪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西北部,距县城6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现有村民358户,1687人。毛家坪村地形起伏大,多以坡地为主,人为活动加剧,致使部分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属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080米,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850米,相对高差350米。气候适宜,光照时间较长,年均温在15℃左右,年无霜期约为182天。   毛家坪村土地总面积2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047亩,林地面积11700亩(有林地面积7050亩,森林覆盖率为26.1%),天然草地面积2000亩,其他面积11253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16.15亩,人均占有耕地1.22亩。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水资源贫乏,全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境内基本无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687人农业人口:168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69.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毛家坪村   

采基村

  采基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黑石头镇的北部,距县城5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512人。总面积2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林地面积4000亩(有林地面积1000亩),天然草地面积1000亩。   采基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80米。   采基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981毫米,年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512人农业人口:151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31.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采基村   

河坝村

  河坝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黑石头镇的西北,距县城5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现有村民654户,3271人。河坝村土地总面积3750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9亩,林地面积12000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5400亩),天然草地面积4000亩。   河坝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150米。   河坝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981毫米,年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3271人农业人口:327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716.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河坝村   

观音岩村

  观音岩村位于黑石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现有村民252户、1200人,属黑石头镇较边远的村之一。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全村平均海拔2000米,平均气温15℃,平均降水量600mm,无霜期190天,属凉山半凉山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典型的立体农业村,适合发展养殖和干果种植等产业。水资源匮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观音岩村土地总面积13050亩,其中耕地面积1338亩,林地面积6200亩(有林地面积1201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6.42%),草山草坡面积1010亩,人均占有9.6亩,人均占有耕地1.12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土地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坡地占60%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1200人农业人口:120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62.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观音岩村   

田营村

  田营村位于黑石头镇的西南部,距威宁县城8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2公里。现有人口346户,1654人。总面积19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997亩,林地面积360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600亩,天然草地面积800亩,人均占有耕地1.23亩。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酸性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田营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黄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二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1850米,相对高差300米。   田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5℃,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981毫米,年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654人农业人口:165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62.3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田营村   

水平村

  水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黑石头镇的北部,距县城49公里,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现有村民315户,1304人。总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林地面积6000亩(有林地面积1000亩),天然草地面积2000亩。   水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400米。   水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981毫米,年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304人农业人口:130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85.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水平村   

文田村

  文田村位于黑石头镇西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23公里。现有村民210户,848人。总面积11250亩,其中耕地面积834亩,林地面积1166亩(有林地面积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0%),人均占有耕地1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文田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是半长山型的喀斯特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250米,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800米,相对高差1200米。   文田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5℃。年降水量850毫米,年无霜期为21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848人农业人口:84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85.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文田村   

双河村

  双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南部,距县城59公里,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现有村民306户,1339人。总面积16650亩,其中,耕地面积1142亩,林地面积7000亩(有林地面积2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4.56%),天然草地面积2000亩,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酸性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双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沙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其土层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沙化演变。   双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贫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339人农业人口:133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93.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双河村   

四营村

  四营村位于黑石头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现有村民334户,1309人。总面积23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90亩,林地面积12560亩,天然草地面积5850亩,人均占有耕地1396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四营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形成喀斯特地区山型。全村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300米,相对高差900米。   四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6.5℃。年降水量860毫米,年无霜期为198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309人农业人口:130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86.7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四营村   

马达村

  马达村位于黑石头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20公里。现有村民333户,136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总面积2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90亩,林地面积2550亩(有林地面积125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8%),天然草地面积2000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马达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形成喀斯特地区山型。全村平均海拔1650米,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1300米,相对高差700米。   马达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6.5℃。年降水量860毫米,年无霜期为218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365人农业人口:136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04.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马达村   

八一村

  八一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西部,距县城5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土地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36亩,人均占有耕地0.71亩,森林覆盖率为56%。地形起伏大,多以坡地为主,平均海拔2220米。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土地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坡地占50%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水资源较好,境内基本无矿产资源。气候适宜,光照时间较长,年均温在15℃左右,年无霜期约为182天。全村总户数为447户,总人口为1941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少。   --人口总数:1941人农业人口:19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73.3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八一村   

吉友村

  吉友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南部,距县城8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8公里。现有村民593户,2641人。总面积19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30亩,林地面积17000亩(有林地面积7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7.58%),天然草地面积6000亩,土地面积大,但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吉友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沙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其土层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沙化演变。   吉友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贫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2641人农业人口:26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578.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中药材办公所在地:吉友村   

联营村

  联营村位于黑石头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9公里。现有村民546户,2260人。总面积43650亩,其中耕地面积1963.5亩,有林地面积13800亩(有林地面积18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5%),天然草地面积6850亩,其它面积48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8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联营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形成喀斯特地区山型。全村平均海拔1850米,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500米,相对高差700米。   联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6.5℃。年降水量860毫米,年无霜期为198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2260人农业人口:226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3.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9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联营村   

黑石村

  黑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南部,黑石头镇的北部,距县城52公里,现有村民1292户,5034人。黑石村土地总面积2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5500亩,林地面积5000亩(有林地面积2500亩),天然草地面积1500亩。   黑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平均海拔2280米。   黑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0.9℃,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981毫米,年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5034人农业人口:3554人非农业人口:1480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102.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黑石村   

高桥村

  高桥村位于黑石头镇的西北部,距镇政府17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为367户,总人口为1644人。总面积17250亩,其中耕地面积4157亩,林地面积5674亩(有林地面积1824亩,占林地面积的32.14%。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2.16%),天然草地面积900亩,人均占有耕地2.48亩。   高桥村属河谷中山地貌,哈喇河流经全村大部分面积,土壤以黄壤、沙质土、棕壤等土类为主哈喇河流域以北由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平均海拔1950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850米,相对高差250米。   高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6.8℃,年降水量650毫米,年无霜期为1782天。水资源相对贫乏,除哈喇河流域外,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644人农业人口:164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布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3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高桥村   

开厂村

  开厂村位于黑石头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9公里。现有村民709户,3107人。开厂村土地总面积43650亩,其中耕地面积2310亩,有林地面积8500亩(有林地面积5355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0%),天然草地面积12000亩,人均占有耕地0.75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开厂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形成喀斯特地区山型。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900米,相对高差300米。   开厂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6.5℃。年降水量860毫米,年无霜期为198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3107人农业人口:310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680.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精品苹果办公所在地:开厂村   

三河村

  三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黑石头镇的南部,距县城6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7公里,现有村民732户,3274人。总面积44700亩,其中,耕地面积2714亩,林地面积7000亩(有林地面积2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48.5%),天然草地面积2000亩,其他面积3000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但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酸性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三河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沙岩,有铁铝质山地青沙壤、棕壤等土类。其土层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沙化演变。   三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贫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3274人农业人口:327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717.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中药材办公所在地:三河村   

三地麦村

  三地麦村位于黑石头镇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32公里,现有村民154户,630人。总面积14250亩,其中耕地面积875亩,林地面积8900亩(有林地面积6000亩),天然草地面积900亩,人均占有耕地1.6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三地麦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特大,下至大河、上至1500米的高山,坡度都在50度以上的大坡,主要是石灰岩,其土层浅薄,因坡度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半长山型的喀斯特石漠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75米,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1600米,相对高差200米。   三地麦村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6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有条河流过,有两个组的村民距河低高差1500米,无法上提利用。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630人农业人口:63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3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三地麦村   

坝口村

  坝口村位于黑石头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在27公里,全村总户数为361户,总人口为1569人。总面积2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71亩,林地面积8000亩(有林地面积3900亩,占林地面积的49%,全村森林覆盖率为28%),天然草地面积110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由于土地面积处在半山坡之中,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多,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坝口村属高原低山地貌,地型起伏大,下至河沟、上至高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形成喀斯特地区山型,平均海拔1650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300米,相对高差800米。   坝口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小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860毫米,年无霜期为218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河沟,但位置相对较低,无法提取山上农户使用,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人口总数:1569人农业人口:156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97.4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坝口村   


吉友村特产大全




吉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