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威宁县 >> 哲觉镇 >> 对面坡村

对面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对面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对面坡村简介

  对面坡位于哲觉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17100亩,耕地面积1350亩,全村辖4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073人,占总人口的92.8%,非农业人口62人,占总人口的7.2%,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
  对面坡村境内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境内大部分土地属黄土,土层较厚,森林覆盖率高达72%以上,水土保持较好,适宜各种中草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养殖业。几年来勤劳的对面坡人们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经济作物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村以百合、魔芋为主导的种植业更是风生水起,70%的农户因此成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2011年全村共种植百合400余亩,魔芋300余亩、半夏、桔梗等经济作物上百亩,预计年底将实现农业产值800余万元,人均收入可突破3500元。2007年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支部”的方式成功建成威宁县顺祥养殖场一个,威宁县良种猪繁育基地一个,现存栏良种300余头、能繁母猪400余头,商品猪1300余头,成为毕节地区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之一。
  
  --人口总数:1135人 农业人口:1073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1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结合,多远推进
  --所辖村:小营,新村,大坪子,岔沟 生产总值:8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百合,魔芋,半夏,生猪养殖 名特产品:百合,魔芋,半夏,党参等 办公所在地:对面坡村岔沟组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润 资源:煤、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6106 553100 -- 查看 对面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对面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对面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营村

  新营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127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36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新营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二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形式。全村海拔1830米。   新营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降水梁700毫米,年无霜期210天,水资源缺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新营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4亩,林地面积18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4.2%。部份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草地2000亩,其他面积43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64亩。坡地占73.2%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      --人口总数:1871人 农业人口:1835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马家湾,新发组,新发组,瓦厂组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反季节蔬菜,胡豆,大麦 办公所在地:新营村新发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   

箐竹村

  箐竹村位于哲觉镇西北面,东与林春村相连,西南与和平村接壤,北与对面坡村比邻,村公所所在地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复员1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箐竹村属典型的高原深山区,境内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深,平地较少,属典型的高原中山地貌,。其土质主要是紫土和灰泡黄泥土,其土层浅薄。   箐竹村最高海拔1870米,最低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20米左右,平均海拔1760米左右。   箐竹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差异较小,干湿二季分明,干季日温差大,湿季日温差小;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为1700——1945小时,由于山体发育完全,高山地方无霜相对较长,低洼地方无霜期相对较长,全年无霜期约平均在210天左右,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箐竹村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4700亩,荒山草坡面积3000亩,其他面积2140亩,森林覆盖率为70%。耕地面积1160亩,土地面积狭窄,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62亩,其中中低产土地面积348亩,占耕地的30%,坡地占30%左右。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422户,总人口为1823人。少数民族192户,475人,占总人口的26%;性别构成为:男性948人、占52%,女性875人、占48%;人口密度为130.2人/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48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45人,无孩42人,一孩23人,二孩24人。年度内在已婚育龄妇妇女中,已采取绝育措施的16例,上环35例,节育率达93%。      --人口总数:1823人 农业人口:18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0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和谐文明   --所辖村:石竹箐,雷峰,营头,水塘子,-冲 生产总值:60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种植,魔芋种植 名特产品:核桃,魔芋 办公所在地:箐竹村石竹箐组   --自然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 资源:煤,铜,铁   

论河村

  论河村位于威宁县南面,哲觉镇西北部,村公所所在地县政府所在地9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4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论河村属典型的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理切割较深,其土质主要是紫土伴有少量的棕黄土。由于页岩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急,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转变。论河村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0米左右,平均海拔1775米。   论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干湿二季分明,干季日温差大,湿季日温差小;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为1700—1945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左右,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由于境内有零星的煤炭资源储藏,过去私挖滥采现象较为普遍,对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致使水资源匮乏。   论河村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7.1亩,林地面积10371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65%。天然草地面积196.3亩,其他面积10074.7亩,土地面积狭窄,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68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580亩,占耕地的56%,坡地占31%左右。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37户,总人口为1515人,论河村属于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其中:苗族人口280户,1371人;性别构成为:男性728人、占48%,女性787人、占52%;人口密度为189人/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42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96人,无孩5人,一孩23人,二孩67人。在已婚育龄妇女296人中,已采取绝育措施的177例,上环24例,节育率达89.4%。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有劳动力775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全村文化程度较低,其中文盲半文盲130人,占8.6%,小学文化805人、占53.1%,初中文化520人、占34.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0人,占0.4%。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30人。      --人口总数:1515人 农业人口:151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7.1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和谐文明   --所辖村:论河组,中寨组,老鹰箐,陈家村,瓦房组,章华 生产总值:50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种植基地,烤烟植基地 名特产品:优质烤烟,原生态畜禽产品 办公所在地:论河村论河组   --自然条件:阳光充足,水资源优良 资源:原生态环境   

红松村

  红松村位于哲觉镇的西南面,村公所所在地距镇政府驻地6.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9.9平方公里,辖四个村民小组,红松村属典型的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理切割较深,其土质主要是紫土伴有少量的灰泡黄泥土。由于页岩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急,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转变。红松村最高海拔1880米,最低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30米左右,平均海拔1765米。。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土壤为紫壤、灰泡黄泥土两个土类。   红松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干湿二季分明,干季日温差大,湿季日温差小;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为1700——1945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左右,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红松村幅员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0亩,林地面积2600亩,林地均为红松等针叶林,国家二类保护树种红杉有零星分布。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7.5%。天然草地面积1100亩,其他面积10290亩,土地面积狭窄,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55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602亩,占耕地的70%,坡地占30%左右。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351户,总人口为1575人,居住着彝、布依、苗、汉四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41人;性别构成为:男性801人、占51%,女性774人、占49%;人口密度为159人/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30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09人,无孩5人,一孩21人,二孩65人。在已婚育龄妇女209人中,已采取绝育措施的163例,上环24例,节育率达89.4%。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有劳动力70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330人,占50.5%,小学文化202人、占30.9%,初中文化91人、占1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0人,占0.04%。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00人。   红松村201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60亩,粮食总产量301吨,平均亩产35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86公斤,良种推广率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9%, 2010年末大牲畜存栏206头(匹),出栏40头(匹)猪存栏1050头,猪出栏700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191头;羊存栏150只,出栏50只,家禽存栏1200只,出栏720只。年肉总产量55吨,人均34.75公斤。2008年末全村总产值662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12万元,占农业产值的77.3%,养殖业产值15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22.7%。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      --人口总数:1576人 农业人口:157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1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和谐文明   --所辖村:红嘎,马店、红松,二道沟 生产总值:5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种植,魔芋种植 名特产品:核桃,魔芋 办公所在地:红松村红松组   --自然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 资源:煤,铜,铁   

林春村

  林春村位于哲觉镇南面,东与对格村相连,西与红松村结界,南与箐竹村接壤,北与岔河乡大红村比邻。村公所所在地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幅员8.1平方公里,辖六个村民小组。林春村属典型的高原深山区,辖区内属典型的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深,山体发育全面,平地较少。大多数山坡均在70°以上,且岩层多为风化页岩,土层浅薄,生态脆弱,由于页岩充分坡耕地石漠化严重。   林春村最高海拔1890米,最低海拔1550米,相对高差340米左右,平均海拔1720米左右。   林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差异较小,干湿二季分明,干季日温差大,湿季日温差小;年日照在1700——1945小时左右,由于地形起伏大,高山地方气候较为干凉,低洼地方较热但狭窄,全年无霜期约平均在210天左右,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林春村土地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066亩,荒山草坡面积6300亩左右,其他面积3100亩左右,在林地面积中用材林较少,约占25%左右,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7%。耕地面积695.78亩,土地面积狭窄,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6亩,其中中低产土地面积313亩,占耕地的45%,坡地占25%左右。   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为288户,总人口为1176人。彝族、苗族、汉族杂居,少数民族55户,178人,占总人口的15.2%;性别构成为:男性612人、占52%,女性564人、占48%;人口密度为145人/平方公里,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272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38人,无孩6人,一孩27人,二孩55人。年度内在已婚育龄妇妇女中,已采取绝育措施的36例,上环18例,节育率达88.9%。      --人口总数:1575人 农业人口:15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15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和谐文明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5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种植基地,苹果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核桃,魔芋 办公所在地:林春村二组   --自然条件:阳光照射充足 山场宽广 资源:阳光充足山场面积广泛   

对面坡村

  对面坡位于哲觉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17100亩,耕地面积1350亩,全村辖4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073人,占总人口的92.8%,非农业人口62人,占总人口的7.2%,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   对面坡村境内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境内大部分土地属黄土,土层较厚,森林覆盖率高达72%以上,水土保持较好,适宜各种中草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养殖业。几年来勤劳的对面坡人们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经济作物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村以百合、魔芋为主导的种植业更是风生水起,70%的农户因此成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2011年全村共种植百合400余亩,魔芋300余亩、半夏、桔梗等经济作物上百亩,预计年底将实现农业产值800余万元,人均收入可突破3500元。2007年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支部”的方式成功建成威宁县顺祥养殖场一个,威宁县良种猪繁育基地一个,现存栏良种300余头、能繁母猪400余头,商品猪1300余头,成为毕节地区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之一。      --人口总数:1135人 农业人口:1073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1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结合,多远推进   --所辖村:小营,新村,大坪子,岔沟 生产总值:8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百合,魔芋,半夏,生猪养殖 名特产品:百合,魔芋,半夏,党参等 办公所在地:对面坡村岔沟组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润 资源:煤、铁   

坪营村

  坪营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威宁县城9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5500亩,森林覆盖率55%。辖7个村民组,382户,1690人。人均纯收入2100元。本村通村公路覆盖5个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土质大部分属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百合、魔芋、白术、木香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坪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缺乏,水源少。境内无探明矿产资源。   坪营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5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5%,生态环境好,人均耕地0.8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砂壤土,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1690人 农业人口:1608人 非农业人口:82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39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坪营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茨海村

  茨海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威宁县城93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9亩,林地面积5500亩,森林覆盖率56%。辖4个村民组,357户,1574人。人均纯收入2017元。本村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土质大部分属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百合、魔芋、白术、党参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茨海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丰富,水源点多。境内有大量的铜、铁矿资源。   茨海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9亩,林地面积5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6%,生态环境优良,人均耕地1.69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红壤土,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2430人 农业人口:2331人 非农业人口:99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回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保坪组,茨海组,石口子组,银河组,白河组 生产总值:3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茨海村茨海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铁厂村

  铁厂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威宁县城93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9亩,林地面积5500亩,森林覆盖率56%。辖4个村民组,357户,1574人。人均纯收入2017元。本村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土质大部分属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百合、魔芋、白术、党参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铁厂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丰富,水源点多。境内有大量的铜、铁矿资源。   铁厂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9亩,林地面积5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6%,生态环境优良,人均耕地1.69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红壤土,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1574人 农业人口:1504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3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铁厂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新坪村

  新坪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2公里,距威宁县城11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4.8亩,林地面积1146亩,森林覆盖率54%。辖4个村民组,220户,1020人。人均纯收入2027元。本村交通不便,通讯网络尚未全部覆盖,土质大部分属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百合、魔芋、党参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新坪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缺乏,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矿产资源。   新坪村土地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4.8亩,林地面积11196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5%,生态环境好,生产条件差,人均耕地0.7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红壤土,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1020人 农业人口:960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1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4.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大梁子,卯家冲,岩头上,野鸡坪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新坪村野鸡坪村   

营坪村

  营坪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威宁县城77公里,326国道贯穿其中。全村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3亩,林地面积7500亩,森林覆盖率51%。辖7个村民组,515户,2054人。人均纯收入2350元。本村交通相对便利,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土质大部分属紫砂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鱼腥草、百合、半夏、等多种中药材、经济作物和蔬菜。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营坪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丰富,水源点多。境内有大量的铜、铁矿资源。   营坪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53亩,林地面积7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1%,生态环境优良,人均耕地0.76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紫砂土,土壤肥力好,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蔬菜、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2094人 农业人口:2002人 非农业人口:92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4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营坪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对格村

  对格村位于威宁县南面,哲觉镇东面,距县城81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G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对格村辖6个村民组,403户1758人,土地面积18360亩,耕地面积2130亩,林地面积13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   对格村辖区内,地表土层厚,土层覆盖率高,平均海拔2179米。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10摄℃以上天数215天左右,有效积温4300℃,无霜期240天。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   对格村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围绕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努力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围绕科学发展观,树立“-”的社会荣辱观,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人人遵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树家庭美德,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机构,制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把创安工作作为村两委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从而收到了明显效果,全村实现了无信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民事纠纷也极少发生,98%以上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平安家庭标准。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方位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该村的中草药材种植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效益明显增加。村两委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遵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树家庭美德”,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支部建设,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他们按照“-”的要求和党的-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然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辛勤劳动,两委干部坚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对格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人口总数:1758人 农业人口:17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兴村,产业强村   --所辖村:啊吉,朱家箐,对格,大地,脚麦地,姬家河 生产总值:1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百合,魔芋,半夏,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 名特产品:有机百合,有机玉米 办公所在地:威宁县哲觉镇对格村对格组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阳光充足 资源:森林覆盖率76%,土地肥沃,阳光充足   

营红村

  营红村位于哲觉镇的东部,距县城81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17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七个村民组,326国道横贯其中。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属黄棕壤、棕壤、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100米。   营红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营红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4亩,林地面积1175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95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79.8%,人均占有耕地0.88亩。      --人口总数:1980人 农业人口:1908人 非农业人口:72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营红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哲觉村

  哲觉村位于哲觉镇中心地段,326国道贯穿其中,交通极为便利。东与大桥村相连,西与发财冲村相邻,北与和平村相邻,南与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会泽县大井镇接壤。哲觉村是哲觉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哲觉镇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全村共辖6个村民组,居住着彝族、回族、苗族、汉族,常住805户,3518人。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0亩,森林覆盖率达67%。   哲觉村民委员会办公地设在车站组中心地段,由沈成宏任村党支部书记,洪大国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李俊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初,危房改造和生态家园建设在哲觉村全面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也相继展开。哲觉村可谓是建设、发展中的村庄。今年,哲觉村共种植中药材730亩。建有特种养鹿场一个,养羊场两个,为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哲觉村是建设中的村庄,也是发展着的村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不久的将来,哲觉村一定会成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先进村庄。      --人口总数:3581人 农业人口:3000人 非农业人口:581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回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下基层、访群众、解难题、促发展   --所辖村:车站组,打磨石组,老街组,塘上组,大箐头组,杉木箐组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中药材 名特产品: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哲觉村车站组   

海田村

  海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13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海田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形式,全村海拔1150米。   海田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总体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海田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0亩,林地面积45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60%。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其中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播薄收,植被稀疏,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个村。      --人口总数:1419人 农业人口:1389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2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反季节蔬菜,胡豆,大麦 办公所在地:海田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   

竹坪村

  竹坪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120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地貌类型:竹坪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二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形式。全村海拔2400米。   竹坪村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水资源缺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竹坪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0亩,林地面积2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8%。部份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草地2500亩,其他面积20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65亩;坡地占56.1%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      --人口总数:1393人 农业人口:1360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65.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竹坪村一缚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无   

瓦竹村

  瓦竹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111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瓦竹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形式。   瓦竹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总体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人口总数:1978人 农业人口:1928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反季节蔬菜,野鸡养殖 办公所在地:瓦竹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   

中发村

  中发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111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11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中发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形式。   中发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总体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中发村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0亩,林地面积48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4%。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其中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播薄收。植被稀疏,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个村。      --人口总数:1184人 农业人口:1102人 非农业人口:82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反季节蔬菜,胡豆,大麦 办公所在地:中发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   

马桑林村

  马桑林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113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马桑林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二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行式,全村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900米。   马桑林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降水梁700毫米,年无霜期170天,水资源缺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马桑林村总面4800亩,耕地面积770.6亩,林地面积2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2%,部份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天然草地1029.4亩,其他面积10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53亩,坡地占50%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      --人口总数:1449人 农业人口:1411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9.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70.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反季节蔬菜,胡豆,大麦 办公所在地:马桑林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石灰岩   

割麻村

  割麻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县城120公里,距哲觉镇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割麻村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土壤有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二个土类。土层浅薄是主要的土地行式,全村海拔2300米。   割麻村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降水梁700毫米,年无霜期170天,水资源缺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   割麻村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3亩,林地面积57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5%。部份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草地2500亩,其他面积500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耕地0.7亩,坡地占60%左右,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      --人口总数:1565人 农业人口:1540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1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65.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割麻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   

发财冲村

  发财冲村离哲觉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居住着350户,1318人,耕地面积820亩。   发财冲村拥有茶苗基地200亩,党参育苗基地100亩,桔梗育苗50亩,种植烤烟480亩。   全村生态家园整治26户,整村推进78户。      --人口总数:1318人 农业人口:13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发展经济,富裕人民   --所辖村:新华组,铜厂组,新坪组,新合组 生产总值:1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苗基地 名特产品:中药材,茶 办公所在地:哲觉镇发财冲村   

里可村

  里可村位于哲觉镇西南面,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823.4亩,林地9900亩。里可村辖5个村民组,369户,1684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   2011年,里可村主要种植玉米500亩,马铃薯250亩,半夏10亩,鱼腥草15亩,魔芋150亩,党参12亩。里可村兴跃合作社带动了村经济的发展。   里可村现有沼气池97个,水池50个,电网改造319户,其中50户正在计划实施中。      --人口总数:1684人 农业人口:168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3.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举全村之力,聚全民之智,共建美好家园   --所辖村:黄家梁子组,大洪地组,许家梁子组,里可组,陆加村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济作物 名特产品:黑山羊,党参 办公所在地:哲觉镇里可村   

米乐村

  米乐村位于威宁县城南部,距离县城110公里,距哲觉镇人民政府驻地10公里。米乐村与云南省宣威市肥谷村相接壤。截止2011年6月底全村居住着280户,1170人,其中少数民族(彝族)30户121人。   米乐村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0亩,林地面积5600亩。米乐村是哲觉镇中药材种植品种最多的村。2011年,全村种植中药材10余种,其中以白术、百合为主,正在发展的有贝母、魔芋、金银花、桔梗、板蓝根等。目前,我村正从传统种养殖业向中药材种植转型,发展前景广阔。      --人口总数:1170人 农业人口:11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为村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所辖村:新水组,米乐组,上村组,红嘎组,横山组 生产总值:1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中药材 名特产品: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哲觉镇米乐村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 资源:百合,贝母,金银花   

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哲觉镇东南面,分别和云南得禄肥谷村、哲觉镇米乐村、哲觉村、对面坡村、箐竹村、和平村接壤。全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8亩,辖3个村民组,305户,1303人,分散居住着汉族,彝族,布依族。   大桥村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中药材。2011年,全村共种植党参育苗317亩,百合100亩,半夏60亩,木香50亩,白术50亩。      --人口总数:1303人 农业人口:130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抓重点、重推进,确保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大桥组,洪家村组,箐口组 生产总值:105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党参基地 名特产品: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哲觉镇大桥村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 资源:党参育苗,百合   

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哲觉镇北面,326国道贯穿其中。和平村东与大桥村相连,西与红松村相连,北与箐竹村相连,南与哲觉村相连。全村辖5个村民组,居住着彝、汉两民族,有常住人口443户,2019人。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12亩,林地5400亩。全村经济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2011年规模种植魔芋250亩、半夏125亩,当参育苗50亩。零星种植百合、白术、鱼腥草等中草药50亩。规模栽种核桃树564亩,苹果50亩,建有养猪场2个、养鸡场1个。      --人口总数:2019人 农业人口:201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理清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中草药,核桃 名特产品:中草药 办公所在地:哲觉镇和平村   --自然条件:水源充足 资源:魔芋,半夏,党参,核桃   

公平村

  公平村地处哲觉镇政府东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威宁县城83公里,326国道贯穿其中。全村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29.5亩,林地面积11000亩,森林覆盖率61%。辖7个村民组,437户,2025人。人均纯收入2500元。本村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土质大部分属紫砂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鱼腥草、百合、魔芋、天麻、龙胆草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养殖业。   公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8.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1.9℃,年总积温4000℃,年降水量99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水资源丰富,水源点多。境内有大量的铜、铁矿资源。   公平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9.5亩,林地面积11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61%,生态环境优良,人均耕地0.95亩,由于大部分耕地属紫砂土,土壤肥力好,适宜经济作物、中药材、粮食作物种植。      --人口总数:2025人 农业人口:1925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行政区面积: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2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强抓机遇,稳步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5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党参,折耳根,百合等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公平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 资源:煤矿,铜矿,铁矿   


对面坡村特产大全




对面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