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威宁县 >> 中水镇 >> 小寨村

小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寨村简介

  小寨村位于中水镇西北部,距离中水镇中心大约3公里,南与建山村连接,北与小龙洞乡刘家院子相连,东与烽火村相连,西与守望乡唐家山相连。辖6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527户,2544人,主要有回、彝、汉三个民族居住,本村属贫困村。
  小寨村地势起伏大,有后河流域和柳家沟小流域从境内穿过,土地分布在河两边及山上,平均海拔1897米,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无霜期194天,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
  小寨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洋芋、蔬菜、大蒜、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有土地面积5576亩。其中,耕地 1647 亩,荒山2400 亩,退耕还林1529亩。
  
  --人口总数:2544人 农业人口:2314人 非农业人口:23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寨村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5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蔬菜,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小寨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6110 553100 -- 查看 小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寨村

  上寨村位于中水镇北面,离政府驻地大约3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 513户, 2356人。主要居住着回族和汉族两个民族。   上寨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上寨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 4800 亩。其中,耕地1456亩,荒山 3344 亩。      --人口总数:2356人 农业人口:2105人 非农业人口:251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上寨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6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果,蔬菜,核桃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上寨村   

新光村

  新光村位于中水镇东西部,离政府驻地大约6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人口584户,2519人,主要居住着的是回族和汉族。   新光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新光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4150亩。其中,耕地 2265 亩,荒山1500亩。      --人口总数:2519人 农业人口:2202人 非农业人口:317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新光村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8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新光村   

中河村

  中河村位于中水镇东部,离政府驻地大约5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人口583户,2814人,主要居住着的回、汉两个民族。   中河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中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中河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 2977亩。其中,耕地1880.4 亩,荒山1097 亩。      --人口总数:2814人 农业人口:2320人 非农业人口:494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中河村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河村   

小寨村

  小寨村位于中水镇西北部,距离中水镇中心大约3公里,南与建山村连接,北与小龙洞乡刘家院子相连,东与烽火村相连,西与守望乡唐家山相连。辖6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527户,2544人,主要有回、彝、汉三个民族居住,本村属贫困村。   小寨村地势起伏大,有后河流域和柳家沟小流域从境内穿过,土地分布在河两边及山上,平均海拔1897米,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无霜期194天,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   小寨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洋芋、蔬菜、大蒜、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有土地面积5576亩。其中,耕地 1647 亩,荒山2400 亩,退耕还林1529亩。      --人口总数:2544人 农业人口:2314人 非农业人口:23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寨村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5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蔬菜,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小寨村   

建山村

  建山村位于中水镇西部,离政府驻地大约4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432户,1930人。   建山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建山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 1249.2 亩,荒山 872 亩。      --人口总数:1930人 农业人口:1635人 非农业人口:295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建山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77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苹果,蔬菜   

烽火村

  烽火村位于中水镇老集镇东南部,村公所离政府驻地大约1.5公里,烽火村一组毗邻102省道。该村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辖十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852户,3960人。居住着汉、回、彝等3个民族。   烽火村地势起伏不大,新华水库支渠贯穿全村,也是该村主要路段。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烽火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大蒜、蒜苔、生姜、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89 亩,荒山 5511 亩。      --人口总数:3960人 农业人口:3756人 非农业人口:204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烽火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7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蔬菜,苹果,大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烽火村   

居乐村

  居乐村位于中水镇的东南部,村公所离政府驻地大约2公里,102省道贯穿全村,交通非常便利。该村总面积为 7 平方公里,辖 5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491 户, 2102 人。居住着的大部分是汉族。   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有土地面积4251亩。其中,耕地1451亩,荒山2800 亩。      --人口总数:2102人 农业人口:1756人 非农业人口:346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经济,服务人民   --所辖村:居乐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5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蔬菜,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居乐村   

花桥村

  花桥村位于中水镇中心,村公所离政府驻地大约1公里,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4′——103°16′,北纬27°13′——27°23′,102省道贯穿全村,交通非常便利。该村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辖二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290户,1365人。居住着回、彝、苗、布衣、蒙古等5个少数民族。   花桥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花桥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人口总数:3565人 农业人口:1365人 非农业人口:2200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村   --所辖村:花桥村一组,花桥村二组 生产总值:2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蔬菜,大蒜 办公所在地:花桥村一组   

前河村

  前河村位于中水镇东南面,离政府驻地大约7.5千米,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2′——103°14′,北纬27°15′——27°25′。辖4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人口544户,2382人。主要居住着回、彝、汉、苗4个民族。   前河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38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在895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前河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19500亩。其中,耕地1662亩,荒山17838 亩。      --人口总数:2382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282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前河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6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蒜、蔬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前河村   

银水村

  银水村位于威宁县西北部, 中水镇的东西部,距县城117公里, 距中水镇政府驻地15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102国道横穿全村,交通较为便利。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5′——103°17′,北纬27°15′——27°25′,东西长1.7公里,南北长2.88公里,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355户,1577人,其中仅有9户汉族,其余回族,为中水主要回族聚居地之一。   银水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5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银水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4200亩。其中,耕地2825亩,荒山850 亩。      --人口总数:1577人 农业人口:1305人 非农业人口:272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银水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36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果 办公所在地:银水村   

新街村

  新街村位于中水镇东西部,离政府驻地大约6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5′——103°17′,北纬27°12′——27°22′,辖5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人口500户,2292人,主要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   新街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新街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9000亩。其中,耕地 1436.5亩,荒山1000 亩。      --人口总数:2292人 农业人口:1845人 非农业人口:447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新街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5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大蒜,黄梨,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新街村   

正山村

  正山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中水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部,距县城107.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2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人口643户,2803人,正山村是少数民族—回族的聚居地。地貌类型:正山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西部是徐家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43米。   正山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大,日温差小,日照时间短,年均温16.8℃,年降水量897毫米,年无霜期为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水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有后河河流及徐家河河流。境内没有煤矿等资源。   正山村土地总面积2149亩,其中,耕地面积1874亩,水田面积275亩,其他面积100亩(含荒山荒坡),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正山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洋芋、大蒜、蒜苔、生姜、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无森林植被。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人口总数:2803人 农业人口:2368人 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区面积: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正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正山村   

泉山村

  泉山村位于威宁县西北部, 中水镇的西南部,距县城107公里, 距中水镇政府驻地大约5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20公里。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4′——103°16′,北纬27°13′——27°23′,东西长3.4公里,南北长1.4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670户,3340人,主要居住着回族和汉族。   泉山村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1838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泉山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水稻、牛干巴、洋芋、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4600亩。其中,耕地 3600亩,荒山1000 亩。森林覆盖率为9.62%。      --人口总数:3340人 农业人口:2906人 非农业人口:334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泉山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 生产总值:6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稻谷,蔬菜,苹果,黄梨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泉山村   

石板河村

  石板河村位于威宁县西北部, 中水镇的西南部,距县城117公里, 距中水镇政府驻地15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102国道横穿全村,交通较为便利。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7′——103°19′,北纬27°14′——27°24′,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3.4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370户,1709人,居住着回、彝、苗、布依4个少数民族。   石板河村地势起伏不大,中部是后河流域,两边是坡地,平均海拔1852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在897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66小时。生产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农业。   石板河村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黄梨、苹果、烤烟、畜牧等,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土特农特产有牛干巴、火腿、洋芋、苹果、黄梨、核桃、樱桃、大蒜、蒜苔、生姜、葡萄、莴笋等。近年来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紫皮大蒜、地膜早熟洋芋产业已发展为支柱产业,同烤烟、畜牧、林果等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步发展。   全村有土地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 2397亩,荒山850 亩。      --人口总数:1709人 农业人口:1485人 非农业人口:224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石板河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4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苹果,板栗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石板河村   

龙塘村

  龙塘村位于威宁县城北部,距县城93公里,属中水镇所辖,离中水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地处东经104°22′—104°24′,北纬26°67′—26°70′,其南部与迤那镇接壤。全村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1700米,最大相对高差800米。由于相对高差悬殊,积温差异大,立体农业特点显著。   龙塘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891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4%,年平均气温13.2℃。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干湿二季明显,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多,辐射强,全年日照时数为1496.9小时,无霜期213天,适宜多种生物资源生长。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出露岩层和成土母质类型多样,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等。全村土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是全镇最大的村,其中:耕地5470亩,林地1600亩(其中有林地1040亩),牧草地560亩,荒山荒坡6320亩,其他用地450亩,分别占土地面积的37 %、11%、3.5%、43 %和3%。森林覆盖率为65%,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全村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27 %,且属强度和极强度流失区,极个别地方已是剧烈流失,这是造成人民群众贫穷的主要原因。   一是全村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有林草面积1040亩,森林覆盖率为27%,坡耕地和宜林宜牧荒山荒坡较多,需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二是受落后传统观念和不良习惯的影响,生活、生产方式落后,个别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      --人口总数:2861人 农业人口:2625人 非农业人口:236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苹果,黄梨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龙塘村   

瓦厂村

  瓦厂村位于中水镇的北部,距威宁县城100公里,102省道穿过村间,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土地面积为2200亩,总户为271户,总人口为1130人,全村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几种民族。全村平均海拔2100 米,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800米,相对高差400米。   瓦厂村属高寒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6.2℃,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1081毫米,年无霜期为241天。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瓦厂村土地总面积4560亩,其中,耕地面积961 亩,其他面积3599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4 亩,人均占有耕地0.85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600亩,占耕地的62%,坡地占38%左右,瓦厂村主产玉米、洋芋、烤烟、黄梨、苹果等,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250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55亩,占林地面积的62%。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3%。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1130人 农业人口:960人 非农业人口:170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瓦厂村一,二,三,四组 生产总值:15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黄梨,苹果 办公所在地:瓦厂村   

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威宁县西北部,位于中水镇东部,距县城10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有5公里。地处东经104°22′—104°24′,北纬26°67′—26°70′,其南部与迤那镇接壤。全村平均海拔为2100米,最高海拔为2400米,最低海拔为2000米,相对高差为400米。由于相对高差悬殊,积温差异大,立体农业特点显著。   花园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891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4%,年平均气温13.2℃。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干湿二季明显,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多,辐射强,全年日照时数为1496.9小时,无霜期213天,适宜多种生物资源生长。   花园村土地面积为4800亩,其中:耕地1240 亩,其他面积为3560亩(含荒山、荒坡、林地),由于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5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但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2500亩,占耕地的53 %,其他面积占67 %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为1800 亩(其中有林地700亩),占林地面积地面积的 38 %,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4%,部分坡耕和荒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974人 农业人口:900人 非农业人口:74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打造蔬菜水果之乡   --所辖村:花园村一,二,三组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花园村   

银厂村

  银厂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北部,中水镇的南部,距县城9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银厂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100米,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2000米,相对高差400米。   银厂村属于冷寒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58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6.2℃,年总积温3996℃,年降水量1081毫米,年无霜期为241天。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水源点不多。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银厂村土地总面积7800亩,土地面积大,其中:耕地面积1340亩,人均占有耕地1.13 亩,其他面积3660亩(含荒山荒坡),人均占有 3.1亩。但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900亩,占耕地的67 %,坡地占33 %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280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00亩,占林地面积的100%。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00 %。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1179人 农业人口:1026人 非农业人口:153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银厂村一,二,三,四,五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水镇银厂村   

友光村

  友光村位于威宁县西北部, 中水镇的北部,距县城104公里, 距中水镇政府驻地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102国道横穿全村,交通较为便利。地里坐标为:东经103°14′——103°16′,北纬27°13′——27°23′,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3.4公里,总面积5.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友光村是中水镇五园新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规划区,2010年末总人口总户数680户,3370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5个民族。   --人口总数:3370人 农业人口:3070人 非农业人口:300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发展为人民!   --所辖村:友光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36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苹果,蔬菜 办公所在地:友光村   


小寨村特产大全




小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