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威宁县 >> 小海镇 >> 小张关村

小张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张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张关村简介

  小张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驻地13公里,地处东经104°14 ’45"—104°16’ 05",北纬26°46’ 45"—26°47 ’ 15"。全村土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
  地貌类型:小张关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株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己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2300米,相对差100米。
  小张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24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小张关耕地总面积4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253亩,林地面积17474亩,森林覆盖率l5%,天然草地面积5260亩,其他面积9013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8.7亩,人均占有耕地2.1 亩,中低产田土面积9791亩,占耕地的86%,坡地占60%左右,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17474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21亩,占林地面积的9.3%。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
  --人口总数:4803人 农业人口:4785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2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回族 发展口号: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面貌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火腿,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小张关村绕子岩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6114 553100 -- 查看 小张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张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张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光村

  新光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5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新光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   新光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新光村土地总面积19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377亩,林地面积6400亩,天然草地面积419亩,其他面积1877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2.5亩。         --人口总数:3668人 农业人口:3656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回,白,蔡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300.0 万元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新光村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生猪   

银光村

  银光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5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银光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   银光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银光村土地总面积2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620亩,林地面积9765亩,天然草地面积262亩,其他面积1693.36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3.9亩。      --人口总数:3497人 农业人口:3477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78.3 万元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银光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花椒,核桃,半夏,折耳根 村   

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15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有427户2135人。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和平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   和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松棵河,但长期干涸,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和平村土地总面积1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7903亩,林地面积6942亩,天然草地面积9.94亩,其他面积1547.76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4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5137亩,占耕地的65%,坡地占65%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6942亩,全村有森林覆盖率42%。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2135人 农业人口:213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共创未来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核桃” 办公所在地:和平村三组   

小海村

  小海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小海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小海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50米,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100米。   小海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小海村土地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828亩,林地面积1656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2.8亩,天然草地面积150亩,其他面积1423.2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2.62亩,人均占有耕地2亩。      --人口总数:7542人 农业人口:6542人 非农业人口:1000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努力发展种养殖业,打造马铃薯品牌,加快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合作组,小海组,新街组,长林组,亮塘组,万河组,大地组,中心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小海村合作组   

松山村

  松山村位于小海镇西北部,距小海政府驻地14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松山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松山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2150米,相对高差100米。   松山村全村总户数为761户,总人口为3428人,土地总面积1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7891亩,林地面积4490亩,天然草地面积1738亩,其他面积2381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4.8亩,人均占有耕地2.3亩。   2010年末大牲畜存栏415头(匹),猪存栏3760头,猪出栏3260头,养殖能繁母猪514头;羊存栏600只,出栏519只,家禽存栏8211只,出栏6534只,养殖肉鸡5142只。年肉总产量70.56吨。         --人口总数:3428人 农业人口:18人 非农业人口:3410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12.4 万元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核桃,烤烟,大棚蔬菜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大棚蔬菜, 办公所在地:松山村潮水组   

松棵村

  松棵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北部,距小海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前进组、大路组、团山组、团结组、英雄组、坡上组、堰塘组、朝阳组、双塘组,共1091户5338人。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松棵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   松棵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松棵河,但长期干涸,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松棵村土地总面积2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357亩,林地面积2054亩,天然草地面积127亩,其他面积4462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2.75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7120亩,占耕地的50%,坡地占30%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人口总数:5338人 农业人口:5308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 发展口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所辖村: 生产总值:2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半夏”,“烤烟”,“生猪”,“大棚蔬菜”,“核桃”,“党 办公所在地:松棵村前进组   

响水村

  响水村位于小海镇北部,距小海政府驻地 2.5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为1005户,总人口为433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0人.   响水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全村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2150米,相对高差100米。   响水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响水村土地总面积2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916亩,林地面积6447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68亩,天然草地面积105亩,其他面积3532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5.5亩,人均占有耕地3.2亩。      --人口总数:4338人 农业人口:4298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白 发展口号:努力创建,文明村寨   --所辖村:大庆,新坪,营盘,水塘,红旗,红岩,羊房,尖山,白泥 生产总值:1495.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烤烟,半夏,核桃,鱼腥草 办公所在地:响水村红岩组   

卯家村

  卯家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6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卯家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50米,最高海拔232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120米。   卯家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卯家河,但长期干涸,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卯家村土地总面积22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711.13亩,林地面积3111.63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 地面积933亩,天然草地面积366.02亩,其他面积1167.7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4.7亩,人均占有耕地3.1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11768.964亩,占耕地的80%,坡地占30%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3111.63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33亩,占林地面积的3%。全村森林覆盖率几乎为零。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总数:4743人 农业人口:4720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7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17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火腿,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卯家村一组   

朱嘎村

  朱嘎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6公里,土全村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朱嘎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2350米,最低海拔2250米,相对高差100米。   朱嘎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791户,总人口为35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12人;性别构成为:男性2135人、占60%,女性1423人、占40%;人口密度为323人/平方公里。   朱嘎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全。2009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3269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24亩,粮食总产量769吨,平均亩产105公斤,接近全镇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16公斤,良种推广面积只有1950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其他作物播种面积6945亩(主要是绿肥、花椒、核桃、半夏、折耳根)。2009年末大牲畜存栏250头(匹),猪存栏8613头,猪出栏7996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428头;羊存栏2226只,出栏1558只,家禽存栏5337只,出栏4952只。年肉总产量85.4吨,人均24公斤,低于全镇平均水平。2009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260.125万元,纯收入697.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   --人口总数:3558人 农业人口:3528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4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回族,汉族 发展口号: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60.1 万元 办公所在地:朱嘎村大地组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火腿,半夏,核桃,鱼腥草   

小张关村

  小张关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驻地13公里,地处东经104°14 ’45"—104°16’ 05",北纬26°46’ 45"—26°47 ’ 15"。全村土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   地貌类型:小张关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株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己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2300米,相对差100米。   小张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24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小张关耕地总面积4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253亩,林地面积17474亩,森林覆盖率l5%,天然草地面积5260亩,其他面积9013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8.7亩,人均占有耕地2.1 亩,中低产田土面积9791亩,占耕地的86%,坡地占60%左右,土壤酸性重。   全村林地面积17474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21亩,占林地面积的9.3%。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   --人口总数:4803人 农业人口:4785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2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回族 发展口号: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面貌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火腿,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小张关村绕子岩组   

西冲村

  西冲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12公里,全村有940户,总人口4229人,共有7各村民组。西冲村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土地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9986亩,林地面积6089亩,天然草地面积428亩,其他面积2355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2.35亩。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西冲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充足,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脱毒马铃薯、玉米、花椒、核桃、半夏、折耳根;主要养殖业包括:猪、牛、羊、马等牲畜。2010年末大牲畜存栏350头(匹),猪存栏5200头,猪出栏3000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320头;羊存栏700只,出栏500只,家禽存栏4050只,出栏3200只。      --人口总数:4229人 农业人口:4212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西冲,中心,元山,新坡,排路,大山,水沟,红山 生产总值:130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脱毒马铃薯、玉米、核桃、火腿、漆 名特产品:火腿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西冲村水沟组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坪山村

  坪山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1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823户,总人口为3625人。坪山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全村平均海拔2220米,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90米。   坪山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辖区内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松山河,但长期干涸,水源点少。坪山村土地总面积2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613亩,林地面积11410亩,天然草地面积584亩,其他面积2415亩;全村林地面积11410亩,森林覆盖率达44.7%,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有:脱毒马铃薯、玉米、绿肥、花椒、核桃、半夏、折耳根;主要养殖:生猪、牛、羊等。   --人口总数:3625人 农业人口:3600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1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发展新风貌。   --所辖村:坪山一至九组 生产总值:11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火腿、马铃薯、核桃、半夏、折耳根 办公所在地:坪山村八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资源:煤矿   

三河村

  三河村位于小海镇的西部,距小海政府驻地10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三河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100米,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2050米,相对高差100米。   三河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   三河村土地总面积3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760亩,林地面积13478亩,森林覆盖率为48%在,天然草地面积2443亩,其他面积2319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9.12亩,人均占有耕地4.08亩。      --人口总数:3861人 农业人口:3842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87.42 万元 办公所在地:小海镇三河村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花椒,核桃   

营丰村

  营丰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小海镇政府10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营丰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营丰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营丰村土地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119亩,林地面积7076.63亩,天然草地面积834.88亩,其他面积1713.54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全村总户数为748户,总人口为3367人,营丰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经我镇营丰村属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利于争取项目。经济总收入998万元,纯收入656.56万元.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我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8119亩),村民世代沿袭下来的种植习惯,利于发展种植业。特别是集中连片脱毒马铃薯规范种植及高产玉米定向移栽及半夏、折耳根等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投资小、见效快的中药材种植,并在15度以上坡耕地,种植牧草兼种核桃、花椒等经果林。   营丰村历来都是养殖大村,肉牛、仔猪、育肥猪远销贵阳、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村民外出务工的不多,喜欢饲养牲畜,科学养畜市场前景好,利于能繁母猪养殖,也非常适宜养殖肉质好的环保牛。   。      --人口总数:3367人 农业人口:3321人 非农业人口:4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办公所在地:营丰三组   --所辖村:箐沟1、7二组,七里河,水沟,石龙,半坡,转山 生产总值:9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火腿,麻药,生猪,养牛   


小张关村特产大全




小张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