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街上村位于猴场镇中心,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0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8个村民组,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529户2717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56人。
二、气候特点
街上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街上村土地面积5.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6亩,人均占有耕地0.22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街上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学校三所,有卫生室,但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
(二)、产业发展状况
街上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06亩,无水田,旱地面积60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22亩,粮食总产量127.26吨,平均亩产22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农业总产值3532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人口总数:2717人农业人口:2572人非农业人口:145人
--行政区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生产总值:353.2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丝丝糖:包谷酒办公所在地:街上村一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高岭土、石灰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6118 | 553100 | -- | 查看 街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群发村 |
群发村概况 一、自然概况 群发村位于猴场镇西南部,距威宁县城65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70米,最低海拔20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80米区域。下辖7个村民组,有蒙古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17户1567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30人。 二、气候特点 群发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群发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0亩,人均占有耕地0.59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群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都到村校就读;修建了村卫生室,村民看病较为方便;辖区内有煤矿企业一家,修建了通村路,村民出行较为方便;有未开发的高岭土资源。 五、产业发展状况 群发村除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外,还有煤炭企业,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20亩,无水田,旱地面积9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9亩,粮食总产量202.4吨,平均亩产220公斤;农业总产值1755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 --人口总数:1567人农业人口:156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生产总值:175.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工业企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群发村二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石灰石:煤炭 |
穿洞村 |
穿洞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穿洞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6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3个村民组,有穿青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268户1346人。有劳动力78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221人、占16.4%,小学文化529人,占39.3%,初中文化561人,占4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5人,占2.6%。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01人。 二、气候特点 穿洞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穿洞村土地面积3.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7亩,人均占有耕地0.59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139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3.1%。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穿洞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邻村平洞村或街上村就读,往返近7公里路。 五、产业发展状况 穿洞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87亩,无水田,旱地面积68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1亩,粮食总产量170.1吨,平均亩产248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26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860头(匹),出栏520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109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2元。 --人口总数:1346人农业人口:1311人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川青,彝,布依发展口号:生态精品家园,生态文明家园 --所辖村:3生产总值:1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穿洞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党政办 |
平洞村 |
平洞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平洞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8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4个村民组,有穿青族、水族、蔡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58户1768人,有劳动力96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280占29.2%,小学文化413人,占43%,初中文化260人,占27.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7人,占0.7%。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56人。 二、气候特点 平洞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平洞村土地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5.5亩,人均占有耕地0.47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230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3.1%。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平洞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但不平整。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有1所学校,适龄儿童都到村校就读;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虽然方便,但医疗条件不好,仍需进一步提高水平。 五、产业发展状况 平洞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35.5亩,无水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47亩,粮食总产量189吨,平均亩产226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959头(匹),出栏434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94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 --人口总数:1768人农业人口:1761人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穿青族,蔡族,汉族发展口号:和谐发展 --所辖村:4生产总值:194.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平洞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党政办 |
发纠村 |
发纠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发纠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7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4个村民组,有穿青族、水族、蔡族、布依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260户1368人,人口密度为456人/平方公里。有劳动力81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332人、占24.3%,小学文化410人,占30%,初中文化588人,占4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8人,占2.7%。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56人。 二、气候特点 发纠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发纠村土地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22亩,人均占有耕地0.59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137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3.04%。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发纠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邻村平洞村或街上村就读,往返近8里路;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4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五、产业发展状况 发纠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08.22亩,无水田,旱地面积808.22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9亩,粮食总产量169.73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24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959头(匹),出栏434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0583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元。 --人口总数:1368人农业人口:1330人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川青,彝,布依发展口号:自强,创富 --所辖村:4生产总值:10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发纠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党政办 |
格寨村 |
格寨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格寨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3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3个村民组,有穿青族、水族、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39户1674人。有劳动力96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321人、占33.2%,小学文化271人,占28%,初中文化328人,占3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6人,占4.8%。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16人。 二、气候特点 格寨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格寨村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8亩,人均占有耕地0.58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1120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16.04%。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格寨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街上村就读,往返近4公里路;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2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二、产业发展状况 格寨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68亩,无水田,旱地面积96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8亩,粮食总产量203.28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21.4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866头(匹),出栏364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866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5元。 --人口总数:1674人农业人口:1628人非农业人口:46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川青,彝,布依发展口号:“和谐发展、高速发展” --所辖村:3生产总值:18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格寨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党政办 |
保坪村 |
保坪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保坪村位于猴场镇西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7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700米区域。保坪村下辖8个村民组,有彝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22户1585人。有劳动力55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600人、占38%,小学文化500人,占32%,初中文化200人,占1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5人。 二、气候特点 保坪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保坪村土地面积7.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00亩,人均占有耕地1.77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林地面积26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xx%。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保坪村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邻村葡萄村或街上村就读,往返近20里路;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6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二、产业发展状况 保坪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7亩,粮食总产量210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65公斤,2009年农业总产值142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 --人口总数:1585人农业人口:1580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穿青族,蔡族,汉族发展口号:“和谐发展、高速发展” --所辖村:8生产总值:14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保坪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煤,磷, |
中营村 |
中营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中营村位于猴场镇东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1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8个村民组,有彝族、穿青族、蔡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419户1922人。有劳动力128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332人、占25.9%,小学文化486人,占38%,初中文化410人,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2人,占2.5%。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456人。 二、气候特点 中营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中营村土地面积8.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9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中营村境内有藤桥至以那的道路穿境而过,交通还算便利。辖区内无煤矿,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在村校就读;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3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二)、产业发展状况 中营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069亩,粮食总产量217.65吨,平均亩产203.6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70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859头(匹),出栏434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42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元。 --人口总数:1922人农业人口:1800人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8.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穿青族,蔡族,汉族发展口号:和谐中营,富强中营 --所辖村:8生产总值:14.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中营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党政办 |
长冲村 |
长冲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长冲村位于猴场镇北部,距威宁县城68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3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80米,最低海拔156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800米区域。下辖5个村民组,有穿青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全村共计492户1368人。有劳动力1265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1265人,占65%,初中文化409人,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6人。 二、气候特点 长冲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8℃,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长冲村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0.8亩,人均占有耕地1.02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长冲村境内有通往赫章的公路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今年设有长冲教学点(香港善启慈善基金会捐助);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8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二、产业发展状况 长冲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350.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02亩,粮食总产量411.8吨,平均亩产175.19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80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675头(匹),出栏128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5517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8元。 --人口总数:1368人农业人口:36人非农业人口:1332人 --行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8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穿青族,蔡族,汉族发展口号:生态精品家园,生态文明家园 --所辖村:5生产总值:1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长冲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煤,磷 |
街上村 |
街上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街上村位于猴场镇中心,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0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8个村民组,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529户2717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256人。 二、气候特点 街上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街上村土地面积5.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6亩,人均占有耕地0.22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街上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学校三所,有卫生室,但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 (二)、产业发展状况 街上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06亩,无水田,旱地面积60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22亩,粮食总产量127.26吨,平均亩产22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农业总产值3532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人口总数:2717人农业人口:2572人非农业人口:145人 --行政区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生产总值:353.2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丝丝糖:包谷酒办公所在地:街上村一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高岭土、石灰石 |
新建村 |
新建村概况 一、自然概况 新建村位于猴场镇东北部,距威宁县城74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3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5个村民组,有彝族、穿青族、蔡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35户1468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456人。 二、气候特点 新建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新建村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6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四、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新建村境内有藤桥至以那的道路穿境而过,交通还算便利。辖区内无煤矿,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在村校就读;有卫生室,群众看病方便。 五、产业发展状况 新建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06亩,粮食总产量332.9吨,平均亩产220公斤;农业总产值161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 --人口总数:1468人农业人口:146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蔡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生产总值:161.4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马铃薯:核桃办公所在地:新建村二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石灰石 |
倮末村 |
一、自然概况 倮末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9公里,距镇政府2.5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1.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4个村民组,有穿青族、蔡族、彝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97户1835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50人。 二、气候特点 倮末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倮末村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7.3亩,人均占有耕地0.38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197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2.1%。 四、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倮末村境内有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在本村就读,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2.5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五、产业发展状况 倮末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97.3亩,无水田,旱地面积697.3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8亩,粮食总产量226.62吨,农业总产值2015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 --人口总数:1835人农业人口:183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7.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蒙古族:苗族:蔡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生产总值:201.52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包谷酒办公所在地:倮末村一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资源:石灰石 |
巴西村 |
巴西村位于猴场镇南部,距威宁县城65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80米,最低海拔20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100区域。下辖4个村民组,有穿青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248户106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50人。 巴西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巴西村土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0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 巴西村境内有贵昆、内昆铁路线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学校,适龄儿童都村校就读;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8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巴西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8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3亩,粮食总产量281.6吨,农业总产值85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 在巴西村境内,有长达3公里宽约1公里的石林,那些石头、石柱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站岗放哨的士兵、有的像相依相偎的情侣、有的像咆哮的狮子、还有的像正在捕食的青蛙,真是惟妙惟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口总数:1064人农业人口:106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生产总值:85.12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巴西村二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煤炭:石灰石 |
葡萄村 |
葡萄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10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20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100米区域。下辖6个村民组,有蔡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328户1588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00人。 葡萄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葡萄村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黑土壤组成。植被面积500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20%。 葡萄村境内有贵昆、内昆铁路线穿境而过,且有火车站一个,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一所占地600平方米的学校,适龄儿童上学无困难;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9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葡萄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00亩,无水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亩,粮食总产量260吨,农业总产值1778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 --人口总数:1588人农业人口:158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蔡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生产总值:177.8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葡萄村三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煤炭:石灰石 |
藤桥村 |
藤桥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2.5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17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4个村民组,有彝族、穿青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444户2223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456人。 藤桥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藤桥村土地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0亩,人均占有耕地0.52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337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2.8%。 藤桥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煤矿企业一家,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邻村中营村或街上村就读,往返近5公里路;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2.5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藤桥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60亩,无水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2亩,粮食总产量243.6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业总产值2489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 --人口总数:2223人农业人口:222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蒙古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生产总值:248.9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工业企业名特产品:包谷酒办公所在地:藤桥村三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石灰石:煤炭:高岭土 |
桥梁村 |
桥梁村位于猴场镇西部,距威宁县城65公里,距镇政府7.5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9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30米,最低海拔20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50米区域。桥梁村下辖个村民组,有彝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268户124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25人。 桥梁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缺乏。 桥梁村土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1亩,人均占有耕地0.66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 桥梁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21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6亩,粮食总产量173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业总产值143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元。 --人口总数:1244人农业人口:124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蒙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生产总值:143.0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包谷酒办公所在地:桥梁村二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资源:石灰石:煤炭 |
木块村 |
木块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木块村位于猴场镇东北部,距威宁县城80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4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100米区域。木块村下辖4个村民组,主要居住着彝族和汉族,共计250户1028人。有劳动力6505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750人、占73%,小学文化230人,占22%,初中文化39人,占3.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9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176人。 二、气候特点 木块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4℃,水资源缺乏。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木块村土地面积9.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7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黑土壤组成。。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木块村一、三、四组修建了通村、通组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新建小学就读,往返近12里路;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到14公里外的猴场镇卫生院。 二、产业发展状况 木块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打临时工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9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2亩,粮食总产量135吨,平均亩产30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63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959头(匹),出栏160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61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 --人口总数:1028人农业人口:1019人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川青,彝,布依发展口号:“和谐发展、高速发展” --所辖村:4生产总值:61.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木块村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资源:煤,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