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位于斗古乡东南面、距斗古乡政府16公里,村域面积8.9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293户、1306人,2010年人均纯入19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300米,年降雨量68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
人均占有土地仅为2.6亩,基本农田3323亩,森林覆盖率18%。
白沙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105口,农户小水窖191个。
--人口总数:1306人 农业人口:1302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布衣族 发展口号:团结务实,共创美好家园
--所辖村:垮山组,白沙组,闸塘组 生产总值:19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白沙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6207 | 553100 | -- | 查看 白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营村 |
斗古乡三营村位于斗古乡东北面、是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辖1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223户、1224人,2010年人均纯入2500元。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全村数点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30米,年降雨量68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十年九旱,生产条件较差。 人均占有土地仅为1.03亩,基本农田1025亩,草山草坡1200亩,森林覆盖率20%。 三营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20口,农户小水窖12个 --人口总数:1224人 农业人口:1000人 非农业人口:224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 发展口号:团结拼搏,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三营组 生产总值:2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三营村三营组 |
斗古村 |
斗古村位于斗古乡南面、距斗古乡政府3公里,村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751户、3546人,2010年人均纯入226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由于严重缺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只能靠修建小水窑作为饮用水。 村内地质结构为类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奇缺。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30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人均占有土地仅为1.9亩,基本农田6754亩,森林覆盖率18%。 --人口总数:3546人 农业人口:3533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植业,构建和谐富裕斗古 --所辖村:丫口组,新乐组,洼塘组,和平组,凉山组,上营组,下营组,木桥 生产总值:34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斗古村和平组 |
米乐村 |
米乐村位于斗古乡西北面、距斗古乡政府15公里,与牛棚镇接壤,村域面积7.37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有常住人口222户、1029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地理位置偏僻,周围10多公里无水源,无地表水源、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烤烟。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年降雨量600毫米,无霜期300天,气候干热。 全村耕地面积1452亩,人均占有1.4亩,森林覆盖率17. 6%。 2009年底全村总户数222户、1029人,无少数民族人口,人口密度137人/平方公里,育龄妇女191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84人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有劳动力675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文化597人,初中文化6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8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82人。 米乐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50口,农户小水窖100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人口总数:1029人 农业人口:1024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养殖,努力打造富裕米乐 --所辖村:米乐组,中街组,合营组,岔沟组 生产总值:2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沙陶制品 办公所在地:米乐村米乐组 |
松坪村 |
松坪村位于斗古乡西面、距斗古乡政府14公里,村域面积8.3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348户、1602人,2010年人均纯入2360元,属三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由于严重缺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只能靠修建小水窑作为饮用水。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无地表水源,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平均海拔2100米,气候干燥。 全村耕地面积2643亩,人均占有1.65亩,森林覆盖率21%。 松坪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73口,农户小水窖152个,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人口总数:1602人 农业人口:1597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所辖村:松坪组,石元组,丫口组 生产总值:2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松坪组丫口组 |
上关村 |
上关村位于斗古乡南面,与海拉乡隔河相望,以木槽小河为界,距乡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18公里,全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9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379户1837人,全村通路、通电,人均纯收入2300元。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无地表水源,年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305天. 上关村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带领群众致富,主动做村民的榜样,在项目建设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上关村在2010年度综合工作中,被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837人 农业人口:1833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4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务实拼搏,共建和谐上关 --所辖村:上关组,陈营组,洼营组,大地组,银河组 生产总值:2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苹果,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上关村上关组 |
松山村 |
松山村位于斗古乡西北面、距斗古乡政府5公里,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606户、2718人,2010年人均纯入22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村内地质结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下水资源奇缺。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300米,年降雨量62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 人均占有耕地为2.1亩,全村耕地面积5853亩,森林覆盖率19.6%。 松山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235口,农户小水窖139个,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人口总数:2718人 农业人口:2698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2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构建和谐松山 --所辖村:白沙组,新安组,新坪组,深沟组,新营组,社安组,松山组,水塘 生产总值:2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中草药,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中草药 办公所在地:松山村社安组 |
干沟村 |
干沟村位于斗古乡西南面、距斗古乡政府25公里,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687户、3140人,2010年人均纯入21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村内地质结构为类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奇缺。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50米,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 人均占有土地仅为1.6亩,基本农田4993亩,森林覆盖率17%。 干沟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139口,农户小水窖350个 --人口总数:3140人 农业人口:3136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活 --所辖村:大寨组,横山组,干沟组,营盘组,丫口组,龙树组,河边组 生产总值:2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干沟村横山组 |
水塘村 |
水塘村位于斗古乡东南面、距斗古乡政府7公里,村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575户、2636人,2010年人均纯入21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全村数点型喀斯特岩溶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 人均占有土地仅为1.7亩,基本农田4538亩,森林覆盖率17%。 水塘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204口,农户小水窖200个。 --人口总数:2636人 农业人口:2632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团菁组,碳山组,瓦厂组,煤洞组,大沟组,树林组 生产总值:20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 |
白沙村 |
白沙村位于斗古乡东南面、距斗古乡政府16公里,村域面积8.9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293户、1306人,2010年人均纯入19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300米,年降雨量68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 人均占有土地仅为2.6亩,基本农田3323亩,森林覆盖率18%。 白沙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105口,农户小水窖191个。 --人口总数:1306人 农业人口:1302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布衣族 发展口号:团结务实,共创美好家园 --所辖村:垮山组,白沙组,闸塘组 生产总值:19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白沙村 |
石营村 |
石营村位于斗古乡西面、距斗古乡政府8公里,村域面积6.9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173户、750人,2010年人均纯入192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无地表水源,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平均海拔2150米,气候干燥,十年九旱。 全村耕地面积1107亩,人均占有1.49亩,森林覆盖率18.5%。 --人口总数:750人 农业人口:748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6.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富裕石营 --所辖村:石营组,石岩组,营盘组 生产总值:2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石营村石营组 |
中关村 |
中关村位于斗古乡南面、距斗古乡政府18公里,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241户、1138人,土地贫瘠、山高坡陡,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烤烟。2010年人均纯入只达到2500元。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255天。 全村耕地面积2085亩,人均占有1.9亩,森林覆盖率20%。 中关村组织活动场所1个,沼气池135口,农户小水窖200口。 --人口总数:1138人 农业人口:1132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植业,共建美好未来 --所辖村:水塘,岔河,马店,石坪 生产总值:2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苹果 名特产品:苹果 办公所在地:中关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