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村位于双龙乡东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673户,总人口3421人,居住着汉族、回族。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利资源和矿产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柴煤储量为100多万吨,待开发。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红光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大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近两年,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在我村规划并种植了5000亩的茶叶基地,老百姓积极性较高,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在红光村,前营组的山坡上,有一座高大的墓碑,碑高8.8米,宽8.6米。沿石阶而上,从基脚到碑的最高度,大概有20多米高。据当地人介绍,这墓的主人,便是张氏先祖,征剿乌撒的张南峰将军。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已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但通过周围环境,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南峰将军点兵的壮观场面。
--人口总数:3421人 农业人口:34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3.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前营,炉房,清水沟,臧家坡,麻山,河边 生产总值:4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茶叶 办公所在地:双龙乡红光村前营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6213 | 553100 | -- | 查看 红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水潮村 |
水潮村位于双龙乡西北部,距乡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户数1464户,总人口6918人,居民均为汉族。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潮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大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水潮村经济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零星种植有荞麦、大豆、瓜类等,无任何经济作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850亩,人均1亩左右。近几年,由于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村玉米种植的良种化率达到近60%,地膜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产增收。畜禽养殖有牛、马、羊、猪、鸡等。全村共有劳动力资源总数3721人,其中有2910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8%。全村的经济结构以家庭为主。 近几年由于中央、省、地、县、乡各级领导重视,扶贫力度大,政策稳定,全村群众致富积极性较高。 --人口总数:6918人 农业人口:69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生产总值:6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玉米 办公所在地:双龙乡水潮村一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
大地村 |
大地村位于双龙乡政府所在地,距威宁县城13公里。东与草海镇相望,西与凉山村毗邻,南与江林村接壤,北与水潮村相连,总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辖10个村民组,总户数1404户,总人口5279人。居住着汉、回两种民族。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大地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大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大地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大村,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较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 大地村经济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零星种植有荞麦、大豆、瓜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半夏、烤烟等。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367亩,人均0.6亩。近几年,由于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村玉米种植的良种化率达到近90%,地膜覆盖率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产增收。畜禽养殖有牛、马、羊、猪、鸡等。全村共有劳动力资源总数2213人,其中有1852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3%。全村的经济结构以家庭为主。 --人口总数:5279人 农业人口:4866人 非农业人口:413人 --行政区面积: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 办公所在地:贵州省威宁县双龙乡大地村七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资源:水资源 |
凉山村 |
凉山村位于双龙乡西北部,距乡政府8.5公里,平均海拔2690米,总面积29.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总户数646户,总人口2866人,居住着彝族、汉族、回族三个民族。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有连片草场16500亩,是全乡畜牧养殖大村,也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凉山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西凉山草场位于双龙乡凉山村,草场总面积19000多亩。村委会与农户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对人工草地、放牧羊群、草地补播等管理,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草地资源生态监测工作。围绕草地生态、植被、保护、利用状况等全面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并对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避免因对草地管理不善,而导致草地退化。 凉山村大打生态牌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荞花十里飘清香,牧草万亩起伏浪;洼子端头水相逢,绿带盘旋绕回庄。”这是对双龙乡凉山村的真实写照。凉山村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乡村旅游迅速突起,尤其是威宁县城以及周边的人们,每逢周末,邀上三五朋友,来此小聚,感受这里真山真水和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体味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成为了人们旅游的最好去处。 --人口总数:2866人 农业人口:28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猪场,大坪子,王半山,四方井,小检槽,挖子头等 生产总值: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 办公所在地:凉山村王半山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
高山村 |
高山村位于双龙乡南部,距乡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总面积13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764户,总人口3571人,属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全部是回族居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0%。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高山村属半凉山纯农业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高山村经济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零星种植有荞麦、大豆、瓜类等,无任何经济作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080亩,人均1.1亩。畜禽养殖有牛、马、羊、猪、鸡等。全村共有劳动力资源总数2100人,其中有1650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2.3%。全村的经济结构以家庭为主。 --人口总数:3571人 农业人口:3566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高检槽,凉山顶,铁厂,高冲子,董家沟,牧场,箐外头 生产总值:6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 办公所在地:高山村高冲子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
双龙村 |
双龙村位于双龙乡南部,距乡政府7公里,地处杨湾桥水库中上游。平均海拔230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总户数665户,总人口2864人,居住着彝族、汉族、回族三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双龙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为了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及科学性、适用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规划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小城镇建设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双龙村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是在规划建设上要始终把为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与发展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始终把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推进整个社会进步,做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始终把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安置问题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加以认真解决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努力把双龙村建设成为环保模范和生态小城镇。 --人口总数:2864人 农业人口:28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清塘一,清塘二,打鼓坪子,大托着,小托着,胜利,河湾子等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 办公所在地:双龙乡双龙村清塘一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资源:水资源 |
江林村 |
江林村位于双龙乡南部,距乡政府2公里,地处杨湾桥水库中上游。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总户数511户,总人口2597人,居住着彝族、汉族、回族、苗族四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6%。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江林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江林村经济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零星种植有荞麦、大豆、瓜类等,无任何经济作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080亩,人均0.5亩。近几年,由于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村玉米种植的良种化率达到近90%,地膜覆盖率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产增收。畜禽养殖有牛、马、羊、猪、鸡等。全村共有劳动力资源总数1100人,其中有1050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2.3%。全村的经济结构以家庭为主。 我村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发展农牧业、旅游服务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大教育规模,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人口总数:2597人 农业人口:259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江林,沟边,碗单,莲花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玉米 办公所在地:双龙乡江林村江林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资源:水资源 |
红光村 |
红光村位于双龙乡东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673户,总人口3421人,居住着汉族、回族。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和兴办乡村企业。水利资源和矿产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柴煤储量为100多万吨,待开发。沿河两岸山清水秀,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红光村属凉山半凉山纯农业大村,土地辽阔,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基地。 近两年,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在我村规划并种植了5000亩的茶叶基地,老百姓积极性较高,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在红光村,前营组的山坡上,有一座高大的墓碑,碑高8.8米,宽8.6米。沿石阶而上,从基脚到碑的最高度,大概有20多米高。据当地人介绍,这墓的主人,便是张氏先祖,征剿乌撒的张南峰将军。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已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但通过周围环境,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南峰将军点兵的壮观场面。 --人口总数:3421人 农业人口:34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3.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前营,炉房,清水沟,臧家坡,麻山,河边 生产总值:4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荞麦,茶叶 办公所在地:双龙乡红光村前营组 --自然条件:春季温和、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