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四周,行政区域面积2.71平方公里。
老厂村地处妈姑镇周边,北与和平村接壤,南与冲子村相邻,向东与新厂村连接,西接九股,平原两村,与新厂连接处,一条小河从南向北流淌。
本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两个,辖四村民组。即:上街,中街,下街,后街。总人户310户,1311人,少数民族有白族和回族。
全村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玉米,土豆为主,外出务工等收入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耕地面积596亩,都为旱地,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土豆,大豆,红豆,蔬菜。林地45亩,退耕护岸林250亩,其中220亩为今年种植的核桃树。
--人口总数:1311人 农业人口:13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街组,中街组,下街组,后街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妈姑豆花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辖区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7102 | 553200 | -- | 查看 老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莲花村 |
莲花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西北面15公里处,平均海拔1500米,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80余天,行政区域面积3.64平方公里。 莲花村地处妈姑镇西北地带,往北与罗州乡-交界,往南通鱼塘村,是乌江北源,六河合南源三岔河的上游地区,是属云贵高原丘陵地形,整体呈“人”字形,从整体地热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土地贫瘠,是妈姑镇辖区内比较贫穷落后的山村。 本村建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辖3个村民组,即:尖山组,莲花组,柏坡组。总人口667人。 全村地处高原丘陵地带,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基本上只能妈祖温饱,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 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本村财务低,低保对象名单每季度公布一次。本村急需解决水利问题,以便解决应税及抗旱灾。 --人口总数:667人 农业人口:665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3.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 --所辖村:莲花组,尖山组,柏坡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莲花村 --自然条件:海拔1500米,平均气温15摄氏度,无霜期280天 资源:铁矿,煤 |
九股村 |
九股村位于妈姑镇人-法西北部7公里处,平均海拔2050米左右,平均气温17摄氏度,无霜期190余天,行政区域11.7平方公里,由妈姑到可乐得公路经过黑泥组。 该村建立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所,所辖村民组九个,即:打半,乐坪,色乌,黑泥,花红,石厂,水塘,九股,乐院。 全村总户数429户,其中石厂组55户,286人,九股组53户,244人,乐院组41户,205人,色乌组54户,285人,黑泥组50户,280人,水塘组45户,234人,花红组45户,211人,乐坪组36户,206人,打半组50户,279人,总人口数2230人,其中彝族人口数占全村60%。 股村处于妈姑镇边远地区,是妈姑镇贫困村之一,我村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石灰石及少部分铁矿,妈可公路从村委办公室旁边经过,交通极为方便。 全村适宜种植和养殖业,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该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子,大豆及蔬菜。 --人口总数:2230人 农业人口:222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反战我村经济 --所辖村:打半,乐坪,色乌,花红,黑泥,石丫,水塘,九股,乐院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高产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九股村黑泥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2050米左右 资源:铁矿 |
海子村 |
海子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东面5公里处,平均海拔1800米,平均气温18度,无霜期300余天,行政区域面积5.5公里。 地理环境:海子村地处妈姑镇高原地带,是妈姑镇发展种植、养殖的后续地区,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之一,既是一个高岭至村,有事一个民族村寨,周围四面环山,326国道经我民族之村,在国道有我村时,那些山雄伟壮的山,看着你微笑,国道离我海子村办公室仅有10米。 自然风貌:海子村是妈姑镇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块沃土,总观全景是一个宽阔的草原,仅有800亩,连接威宁的草场白草坪,从东面看那些青幽幽草给你摇头,吹风的时候在北面看,像一片大海,可称上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人杰地灵,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如果将我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最佳的选择。 组织建设:我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3个村民组(杨家院、许家院、余家院),总人口726人,总人户127户,少数民族有彝族、汉族,彝族占87%。 经济建设:全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湿,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以玉米、马铃薯、外出务工等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自然生态:我村耕地面积540亩,林业面积350亩,退耕还林188亩。 --人口总数:726人 农业人口:716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杨家院,许家院,余家院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海子村许家院组 |
箐头村 |
箐头村位于妈姑镇东部十四千米,平均海拔1950米,平均气温19度,无霜期230天左右,耕地面积1176.12亩,荒山900亩,辖五个村民小组,居住着热情好客得汉、苗同胞1000余人。 箐头村地处边远多寒的地带,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之一,群山环绕之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锌、铅等多种矿物质,石灰石、高岭土、白马牙石等非金属矿产。有一个常年不断得秀水湖塘,伴有几股不会干涸的溪流及奇形怪状的石林,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石海螺”能吹出悦耳狮吼声,还有许多溶洞,洞中别有天堂,乐趣无穷。我村与妈姑镇的桃园、小水井、穿洞以及珠市乡、水塘乡相接为邻。 我村建有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有四个,村民小组5个(即小坪子、箐头、发倮、居家营、李坪。全村总人口1135人,党员20人。 耕地面积1176.12亩,其中种植洋芋850亩,洋芋326.12亩,荒山900亩。 --人口总数:1138人 农业人口:1134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76.1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坪子,箐头,发倮,居家营,李家坪 生产总值: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箐头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950米 资源:水、煤、铁、锌、铅、紫云石 |
穿洞村 |
穿洞村,位于妈姑镇人民镇府北面13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米,平均气温18度,无霜期190余天,行政区域4平方公里,326国道经我村横穿而过。 该村建立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卫生室、小学一所,辖村民组四个(穿洞组、陶家湾组、马圈岩组、锅圈岩组)。全村总户254户,其中穿洞组78户,陶家湾组31户,马圈岩组54户,锅圈岩82户。总人口1130人,其中穿洞341人,陶家湾组146人,马圈岩组250人,锅圈岩组393户。耕地面积874.48亩,其中穿洞222.5亩,陶家湾130.2亩,马圈岩207.78亩,锅圈岩314亩。少数民族有彝、苗两种。 穿洞村地处妈姑镇偏僻地区,是妈姑镇贫困村之一,我村有退耕还林181亩,华山松3500亩,有丰富的石灰石,326国道有村委办公室经过。 该村主要种植农作物,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大蒜、辣椒、葵花、大豆、荞子、包菜。 --人口总数:1130人 农业人口:11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74.4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 --所辖村:穿洞,锅圈岩,陶家湾,马圈岩 生产总值:22.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高产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穿洞村穿洞组 |
拱桥村 |
拱桥村,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开始过渡的乌蒙山倾斜地带,处于赫章县西南32公里处,距妈姑镇政府东面4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全年平均气温12.5℃~13.8℃,年降雨量790.4~910.3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166.3小时,无霜期206~255天,时有春旱、洪涝、冰雹、低温、冷雨等灾害性天气。行政区面积7.8公里。 拱桥村是妈姑镇中原地带,326国道路贯穿全境,全村山脉成东西走向,西高东底。土质主要有棕壤、黄棕壤、黄壤、石灰土、潮土等。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的妈姑河沿村流过。水资源丰富,其中猫儿沟、花鱼洞、黑鱼洞水源是妈姑镇主要水源之一。植被复盖占全村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拱桥村是妈姑镇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块沃土,总观前景,拱桥村是赫章县规划妈姑有色冶金工业园区的重要建设基地,对全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及其他产业将起拉动作用。拱桥村又是妈姑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区,目前二百户地质灾害搬迁工程已起动,将加快拱桥村发展步伐。该村产业主要以农业和多种经济为主,同时第二、三产业也均有发展。 近些年来,村两委针对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切实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示范村的创建为平台、以农村环保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扎实稳妥地推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庄、道路及电网布局合理,力争实现了组组户户通电通水,电视,移动网络信号履盖全村。新农村建设正在建设中,五保户、低保户生活基本得到保障,村级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建村级卫生室验收合格投入运行,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 本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共有正式党员二十四人预备党员四人。该村现有人口2149人,辖6个村民组,是由拱桥、湾子、大桥、猪场、营脚、三道水组成。全村总人口中,居住有汉、彝两种民族,农业人口2120人,占总人口数的98.7%以上。 --人口总数:2149人 农业人口:2120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2.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湾自组,拱桥村组,营脚组,猪场组,大桥组,三道组 生产总值:1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拱桥村 |
砂石浪村 |
砂石浪村位于妈姑东北面,距离妈姑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坐落在妈姑镇有色金属循环工业园区中段,326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平均海拔1750米左右,气候凉爽,全年气温在12.5——13.8摄氏度之间,年降雨量790.4——910.3mm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166.3小时,无霜期为266——255天,时有春旱、洪涝、冰雹、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砂石浪村土地面积为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256亩、林地面积为4300亩、草地面积训4800亩,总户数为326户,总人口数为1656人,其中男性公民830人,女性公民826人。乡土人才120人,劳动力转移200人,文化结构为,小学文化1111人,占75.24%,初中文化293人,占17.7%,高中文化109人,占6.2%,老年文盲156人,占 10.75%。 享受低保129人,其中困难党员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24人,参合率98%。村党支部、支委、妇联、村两委班子健全,现有党员54人,预计2011年底发展党员5名。 2009年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75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00元,粮食总产量为850吨,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马铃薯、玉米、黄豆、四季豆等喜凉作物,耕种粗放,粮食产量偏低,广种薄收。养殖以牛、马、羊、猪为主,砂石浪村现有牛103头,马35匹,羊375只,猪663头。村内有小学一所,瓦房219栋,水泥平房104栋。 --人口总数:1656人 农业人口:1612人 非农业人口:44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工农组合 早日奔小康 --所辖村:前进,砂石,河对门,槽子坡,皮坡,偏坡,后山,山顶 生产总值:1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妈姑镇砂石浪村前进组 |
后河村 |
后河村位于妈姑镇东北9公里外,326国道贯穿而过,交通便利,生态良好。平均海拔1995米,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常年气温13.8摄氏度,年降水量744毫米,无霜期312天以上。 该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个,辖6个村民组,即:河山、张家院、后河、转山、团结、安家坡人口1127人,居住居民中有彝族。 全村土地肥沃,总体适宜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 耕地面积80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大豆,马铃薯,荞子,辣椒。林地面积700亩。 --人口总数:1127人 农业人口:1126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农业,迈向新农村建设的辉煌大道 --所辖村:河山,团结,安家坡,后河,张家院,转山 生产总值:8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后河村团结组 --自然条件: 资源:本村无矿产资源 |
马鞍山村 |
马鞍山村,位于妈姑镇东面13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19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40天,行政区域面积大约3.5公里。 马鞍山村环境内青山拥抱,环境优美,东面珠市乡高源村,南面珠市乡德胜村,西面妈姑镇火落冲村,北面桃园村,与周边五村相聚相邻,村内居住着260户村民,属于彝,汉,苗三种组别杂居的村寨,全村现有人口1348人,其中少数民族17户,110人,耕地面积荒山3000亩,天然林1000亩,行政区域面积大约7.5公里左右。 马鞍山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1个,党小组2个,村民小组6个,马鞍山组,泥拉倮,倮咪鸠,大石头组,王家冲组,双井组,目前我村有0员15名,外流党员1名,为了我村党支部工作有序开展,定为每月23号召开党员活动会,学习远教知识。 全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是以种植玉米,马铃薯,荞子,大豆,黄豆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殖牛,马,猪,羊为主,土地少的农户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马鞍山村时一个贫困的农业村,无矿产资源,无企业,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因此贫困。 耕地面积1220亩,其中洋芋地100亩。 --人口总数:1348人 农业人口:134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业经济,早日脱贫致富 --所辖村:泥拉倮组,马鞍山组,大石头组,王家冲组,双井组,倮鸠组 生产总值: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牛,羊 办公所在地:马鞍山村大石头组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妈姑镇人民政府东北角1.5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16度,无霜期200天,行政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 和平村地处妈姑镇周边地带,是妈姑镇欠发达村,北面抵火落冲旗杆梁子,南到寨子村黑皮坡,东抵寨子村老夹册,西面到平桥的长岩。 该村建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三个,辖区含河边、坪子、吊水岩三个村民组,总人数313户,1417人,除一户彝族外,全是汉族。 全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和平村蕴藏有低品味铜矿,有待开发。 总耕地面积913.16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红豆、荞子及大豆。 --人口总数:1417人 农业人口:141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3.1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河边,坪子,吊水岩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妈姑镇和平村河边组 |
龙井村 |
龙井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东北面7.5公里处,平均海拔1800米,平均气温19度,无霜期260天,行政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l龙井村地处妈姑镇边缘地带,是妈姑镇经济发展的后续地,是高岭之村,四周高山环绕。 自然风貌:龙井村是妈姑镇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块肥沃土,纵观景色,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四面环山,山脉似群龙腾飞,可称得上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土肥人勤,如在我村搞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最佳选择地。 组织建设:我村建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一个,辖3个村民组(龙井组、安支组、大地组),总人口951人,120户,少数民族有彝族,汉族占80%。 经济收入:全村土地肥沃,气温较好,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农作物有玉米、洋芋、大豆、辣椒。外出务工也是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矿物:铁矿石、氧化锌、石灰石、重金石。 自然生态:耕地面积815亩,林地350亩。 --人口总数:915人 农业人口:91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井组,安支组,大地组 生产总值:1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龙井村 |
天桥村 |
天桥村位于赫章县西南面,属妈姑镇所辖,距县城30多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0亩,全村辖上街组、湾子组、坪子组3个村民组,居住327户人,总人口1114人,全村平均海拔1680米,境内沟壑幽深,山高坡陡。 天桥村古属夜郎国地,是水西古驿道壑鸟撒古驿道连接上的重寨,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男耕女织,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着农耕生活,农民们农闲之余,高唱山歌,歌声优雅动听,扣人心弦。 1987年以前,天桥村世代以农耕为主。由于地理环境差,土地资源贫瘠,村民在贫困线上挣扎,人们用“土沙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山高水冷土地薄,气候恶劣灾害多”来形容当时的天桥村,1988年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 ,依着当地的铅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天桥村有综合集贸市场一个的经营规模。村集体筹资总计380万建设中、小学各一所,解决了天桥村及近几个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矿产资源有限的实际,天桥村将在赫章县政府提出的“历史文化兴县,农副产业强县”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抓住机遇,根据地方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向迈步,并于2010年发展了生猪养殖场3个,贵州黑山羊养殖大户3户,在我村坪子组基本每家平均达到2头牛的饲养,也在全村三个组种植了核桃350多亩,使我村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有个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天桥村求真务实的精神,天桥村将会以坚实的步伐迈向辉煌的明天。 --人口总数:1114人 农业人口:1084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街组,湾子组,坪子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天桥村 --自然条件:海拔1800米,无霜期240天 资源:铅锌矿、无烟煤、硫铁矿、铁矿石、石灰石 |
平原村 |
平原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北方七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米,平均气温17度,行政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平原村地处乌蒙山区,居赫章县一类的贫困村,属乌江上游,农产品产量低,但草坡丰茂,是一个高牧养殖的好地方,,平原村有荒山荒坡3000亩,草坡2000亩,有独特养殖条件,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气候宜人,是城镇避暑的好地方。 组织建设:我村建有党支部、村委会各一个,党小组4个,辖有3个小组(猪场组、黑山羊组、乌蒙地),从人口数2049人,,450户农户,居住着好汉、彝、苗等三种民族。 --人口总数:2049人 农业人口:2047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坪,下坪,伍坝,营脚,老因,民族,矿洞,中寨 生产总值: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平原村上坪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2000米 资源:铁矿、铅矿、煤矿 |
鱼塘村 |
鱼塘村位于妈姑镇人民政府北面12.5功公里。平均海拔1805米,平均气温19度,无霜期220余天,行政在城面积2.9375平方公里。 塘村地处妈姑镇偏僻地区,妈姑镇极为落后欠发达村之一,村北面有300余亩林星林木,南面有855.5亩杉木林环境,2010年破土动工在毕威高见横跨全境,但毕威高建生活在林中间,离村办公室仅400米。 该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个,党组织两个,辖两个村民组,即:鱼塘,黄井,总分数186分,人口1006人,无少数民族。 全村土地肥沃,总体适宜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 耕地面积794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大豆,马铃薯,荞子,辣椒,葵花。林地面积972亩,草山草坡1640亩,无退耕还林。 --人口总数:1006人 农业人口:1004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2.93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业经济 早日脱贫致富 --所辖村:鱼塘,黄井 生产总值:8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大蒜 办公所在地:妈姑镇鱼塘村黄井组 |
水塘村 |
水塘村,位于妈姑真政府所在地西面7公里处,平均海拔2100米,平均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150天,行政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 水塘村地处妈姑镇(威宁县与赫章县交界处)是妈姑镇经济法杖后续地区,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之一,风大,是高岭之村,周围四山环绕。 在村里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2个,辖4个村民组。即:水塘村,场坝,猫猫厂,海坪四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816人,总户数386户,少数民族只有彝族25人。 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玉米,荞子,燕麦,洋芋,红豆,豆子,外出务工等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耕地面积2053亩,其中玉米400亩,荞子100亩,洋芋1200亩,林地4000亩,退耕还林873亩。 --人口总数:1816人 农业人口:18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塘村,场坝,猫猫厂,海坪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水塘村水塘组 |
何家冲村 |
何家冲村,位于妈姑镇西面1公里处,在326国道旁,平均海拔1980米,平均气温19度,无霜期230天左右,行政区域面积10公里,耕地面积539亩,居住着汉、彝、回3种民族,,有矿产资源煤,主要产业是农业。 地理环境:何家冲村地处妈姑镇1公里,西面326国道边,六何冲上面四面环山,是威宁、赫章的必经之路,村办公室有400平方米。 组织建设:本村建立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辖3个村民组(马路脚组、黄泥破组、冲子组),总人口1018人,总户数268人,有少数民族彝、回族。 经济收入:常年工业化,土地退化,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为主要。 主要产矿:有量大质优的烟煤、石灰石。 自然生态:耕地面积539亩,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退耕还林地782亩,经济林(核桃)有1000亩。 --人口总数:1018人 农业人口:10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冲子Zu,马路脚,黄泥坡 生产总值: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何家冲村 --自然条件:海拔1980米,东经104.33.210,北纬26.58.470 资源:烟煤 |
新厂村 |
新厂村,位于妈姑镇政府东南1.5公里处,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17度,无霜期250余天,行政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 新厂村地处妈姑矿区社区,80%以上村民和社区居民交叉居住,是妈姑镇废地变耕地整治村重点。 新厂村是妈姑镇企业发展的一块宝地,主要企业有2家在新厂村境内。本村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村民好客,四面八方集市在本村桥边,每逢赶集天,是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最佳场所。 本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5个,党员24名,辖5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628户,2448人,少数民族有回族27人。 全村土地肥沃占多数,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玉米,土豆种植,外出务工等收入主要经济来源。 耕地面积1164亩,全是旱地,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土豆、芸豆,林地面积2200亩,退耕还林316亩。 --人口总数:2448人 农业人口:24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丫口脚,半边街,炉房坝,菜园子,大树脚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妈姑镇新厂村半边街组 |
老厂村 |
老厂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四周,行政区域面积2.71平方公里。 老厂村地处妈姑镇周边,北与和平村接壤,南与冲子村相邻,向东与新厂村连接,西接九股,平原两村,与新厂连接处,一条小河从南向北流淌。 本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两个,辖四村民组。即:上街,中街,下街,后街。总人户310户,1311人,少数民族有白族和回族。 全村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玉米,土豆为主,外出务工等收入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耕地面积596亩,都为旱地,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土豆,大豆,红豆,蔬菜。林地45亩,退耕护岸林250亩,其中220亩为今年种植的核桃树。 --人口总数:1311人 农业人口:13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街组,中街组,下街组,后街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妈姑豆花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辖区内 |
寨子村 |
寨子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东面3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14度,无霜期245天,行政区域面积8.12平方公里。 寨子村位于妈姑镇政府东部,与珠市乡接壤,既是高岭之村,又是平原之地,周围群山环绕,县道—妈市公路穿过全村,土地肥沃,森林茂盛。 寨子村是妈姑镇发展农业、林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一块沃土,全村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人杰地灵,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现在校中专、大专、本科在校生12人,本村籍在外工作人员35人,大学生10人,研究生1人,大专7人,国家公务员10人。 本村建立党支部1个,村民委员会1个,党小组2个,辖2个村民组,1个少数民族村寨,总人口1289人,少数民族有彝族66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4.2% 全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湿,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全村耕地面积729.94亩,种植业主要发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核桃为主,林地面积1500亩,荒山荒坡草地1000余亩。 --人口总数:1309人 农业人口:1289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8.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9.9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下寨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核桃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寨子村下寨组 |
小水井村 |
小水井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东北角12公里处,平均海拔为2216米,平均气温16度,行政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 小水井村地处乌蒙山区,属赫章县较贫困村属乌江上游,即山高路陡,农产品低产量,但草木丰富,有高原奇景磨盘山,是旅游和畜牧养殖的好地方,和东县水塘乡接壤。 小水井村有荒山荒坡2500亩,草坡1500亩,有优越的养殖条件。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旅游的好地方。 本村建设有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3个,辖有3个小组,即:猪场,马家地,新寨。有总人口694人,124户居民,有汉,彝,苗等三种民族。 本村气温适宜,适应洋芋,大豆,玉米,花椒,荞麦,半夏等农作物生长,故此,这些农作物便成为了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人口总数:694人 农业人口:69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搞好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建设 --所辖村:马家地,猪场,新寨 生产总值:11.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小水井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2216米,常年气温在15-22摄氏度之间 资源:洋芋,玉米,煤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妈姑镇政府所在地西面5公里处,平均海拔2200米,平均气温14摄氏度,无霜期200余天,行政区域面积: 团结村地处妈姑镇的最西段,是妈姑镇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地区之一。境内多山,草山草坡面积广,水资源奇缺,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团结村时妈姑镇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块沃土,境内有全镇闻名的白雨大山。 本村建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4个,辖四个村民组,即:白泥寨,蔡家冲,二号坪,四方井,6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356人,268户,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2种,共456人。 --人口总数:1356人 农业人口:1353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3.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牧经济,尽快脱贫致富 --所辖村:白泥寨,蔡家冲,二号坪,四方井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羊,牛,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团结村白泥寨组 --自然条件: 资源:铁矿石,铅锌矿,石灰石 |
桃源村 |
桃源村,位于妈姑镇东南部,距离326国道线2.8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约260天,行政区域面积大约7.8平方公里。 桃源村境内青山拥抱,环境优美,东北面箐头村和小水井村,西南临马鞍山村,火落冲村,西面砂石村,与周边五村相邻,村内居住着423户村民,属于彝汉杂居,全村现有人口1946人,其中少数民族104户,人口503人,耕地面积1310亩,荒山1640亩,天然林2680亩,行政区域面积大约7.8公里。 桃源村建立有林党支部,村民委员各一个,党小组4个,村民小组6个,即:桃园组,新桥组,中寨组,上寨组,半坡组,新营组。目前我村有0员31名,外流党员6名,为了村党支部工作有序开展,故定于每月2号为党员活动日,主要学习远教知识,交心谈心,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 全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苦荞,黄豆。养殖业则以饲养猪,羊,牛,马为主。土地较少的农户,则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我村属于农业村,无村办企业,收入甚微,故而贫困。 --人口总数:1956人 农业人口:1952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桃园组,新桥组,中寨组,上寨组,半坡组,新营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桃源村桃园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800米 资源:重金石,铁矿石 |
火乐冲村 |
火乐冲村位于妈姑镇东南8公里处,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16度,全年无霜期260余天,行政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火乐冲村地处妈姑镇高山地带,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之一,周围四山环绕,村中部有干沟穿村而过与和平村、拱桥村、马鞍山村及桃园村接壤。 本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6个,辖6个村民组(涂家院、岩脚、倮谷、拖机、长冲、邓家营)总人口1483人,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 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以玉米、洋芋、大豆、荞、大蒜及外出务工等收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耕地面积1147亩,其中洋芋800亩,玉米347亩。 --人口总数:1483人 农业人口:1471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涂家院,岩脚,倮谷,拖机,长冲,邓家营 生产总值: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妈姑镇火乐冲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