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赫章县 >> 水塘堡乡 >> 马圈岩村

马圈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圈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圈岩村简介

  马圈岩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西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8公里,村委会驻地官寨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37分40秒,北纬27度03分20秒,最高海拔2211米,最低海拔1900米,东界本乡新河村,西界妈姑镇穿洞村,南界妈姑镇箐头村,北界本乡营丰村。辖陈家寨、官寨、南折寨3个村民组。地理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境内有氧化锌、煤等矿藏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556亩、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1100亩、退耕面积706亩。
  居住汉、彝等民族,共154户、71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五十六。
  马圈岩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年降雨量1396.6mm,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5%以上。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41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300人,初中文化1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400人,外出务工人员80人。
  
  --人口总数:713人 农业人口:710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24.1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加快农业转型
  --所辖村:陈家寨、官寨、南折寨 生产总值:1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陈家寨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冷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资源:有氧化锌、煤等矿藏资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7201 553200 -- 查看 马圈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圈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圈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草子坪村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草子坪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西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15公里,212省道穿境而过。全村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共1438余人。耕地面积1000亩,公益林面积6115亩,放牧草地6000亩。在耕地中,百亩以上坝子两个,即:小河边坝子和草子坪坝子。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铅、锌、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储量大。土壤大多数是灰坡土,适宜产玉米,马铃薯两大类农作物。   二、人口状况   草子坪村有彝、苗族、汉族、3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1438人。   第二节 自然概况   草子坪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全村驻地属高寒山区,气候温凉宜人,冬天大多是迷雾天气。   全村年均气温10.5℃,光能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20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第三节 资源概况   一、土壤资源   草子坪村土壤分布呈地带性土壤分布,全村土壤大多数为灰坡土,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三、植被资源   草子坪村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华山松为主体,全村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蔷薇科、豆科、桦木科、壳斗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   四、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   五、劳动力资源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56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300人,占53.5%,小学文化180人,占32.1%,初中文化60人,占1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0人,占0.35%。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370人,占66%;从事第三产业的70人,占12.5%。外出务工人员98人,占37.98%。      --人口总数:1438人 农业人口:38人 非农业人口:1400人   --行政区面积:131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 发展口号: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打造百万强村   --所辖村:小河边,草子坪,石门坎,坪子上,小凳塘 生产总值:5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采矿业,冶炼加工,中药材加工业,畜牧业等产业 名特产品:半夏,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资源:铁、铅、锌、山八果,中药材等   

永康村

  永康村位于赫章县西南面,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脊薄,平均海拔2100米,粮食单产低,该村极其贫困。全村幅员面积13.2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400亩,有草坡6120亩,辖七个村民组。村内聚居彝、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90%。   永康村有汉、彝、苗、白、等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255户115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20,占总人口的90%。   永康村有条赫章—兴发的通县乡公路从村境内穿过,但还有四个组的通组公路和一条至韭菜坪的旅游公路只打通土路,全长15公里,还需改造成油路。   永康村处于天上花海大韭菜坪山下,从赫章县城经永康村新修的公路距韭菜坪只有26公里。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和中中山河谷。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人口总数:1150人 农业人口:1115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13.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 发展口号:建好党支部 脱贫迈大步   --所辖村:小捞地,大寨组,小寨组,二台坡组,小捞地组,燕子洞组,营脚组 生产总值:4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采矿,冶炼,种草养畜等 名特产品:土豆,苦荞,韭菜,野毛竹,优质黑山羊等 办公所在地:本村党员活动室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铁矿、铅、锌   

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赫章县水塘堡乡人民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9公里,村委会驻地苗寨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40分00秒、北纬27度02分40秒,东界本乡新都村,西界新河村,南界草子坪村,北界田坝村,辖大冲、岩头上、大岩洞、苗寨、沟边5个村民组。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新民村土地面积6.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7亩,林地600亩、荒山草坡1500亩,   新民村有212省道穿境而过,但五个村民组中只有大冲、大岩洞组通拖拉可以通行便道路(大车无法使入),其余的沟边组、苗寨组、岩头上组只有便道进入,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新民村地貌类型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分为石山区、高中山和夹山谷。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2.5℃,矿产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4698.41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河谷地区为220~280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新民村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村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新民村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村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木兰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   物产资源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等,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503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88人,占17.5%,小学文化262人,占52.1%,初中文化97人,占19.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6人,占11.1%。      --人口总数:1355人 农业人口:1330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6.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回 发展口号:丰富民族文化 打造百万强村   --所辖村:大冲组、大岩洞组、沟边组、苗寨组 生产总值:2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采矿,冶炼 名特产品:苎麻,玉米 办公所在地:村党员活动室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石灰石,铅,锌等矿   

新都村

  新都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9公里,村委会驻地大水井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41分00秒,北纬27度03分00秒,地理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东界本乡黄泥村,西界新民村,南界杉木箐村,北界田坝村。辖大湾子、刘家冲、大水井、坡头上、丫口、符家院等6个村民组。境内有丰富的氧化铅锌等矿藏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550亩、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1000亩。村居住汉民族,共217户、1049人。新都村村委会离216省道线4公里,已通简易公路。   新都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有丰富的氧化铅锌等矿藏资源;年降雨量1396.6mm,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0%以上。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60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主要从事粮食种植的占70%;从事第三产业的占20%;外出务工人员占10%。      --人口总数:1049人 农业人口:1021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建建好新都村 农民好致富   --所辖村:大湾子、刘家冲、大水井、坡头上、丫口、符家院 生产总值:1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下养鸡,圈养黑山羊 名特产品:弥核桃,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铁、铅、锌、中药材   

黄坭村

  黄坭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黄坭村位于水塘堡乡东南面,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赫章县西城开发区3.8公里。东接白果镇、南连杉木箐村、西靠新都村、北邻田坝村。平均海拔1750米,全村辖2个村民组。   二、土地现状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黄坭村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1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2%;灌木林地205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84%;林地67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72%;牧草地50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9%;荒山11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23%;其它土地面积27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3%。   三、人口状况   黄坭村有汉、彝、布依、苗、白等5个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139户61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2人,占总人口的27.92%。   四、交通状况   黄坭村两个组中黄坭组基本通公路,坪子上组通便道。同村公路与杉木箐村共用。距离212省道仅0.5公里。   第二节 自然概况   黄坭村地貌类型属喀斯特山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平均海拔1750米,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第三节 资源概况   一、水文资源   黄坭村深切于四周高山峡谷之中,喀斯特地貌,水源匮乏,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难,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属旱作农业区,农作物生长主要靠天然降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二、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黄坭村土壤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村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三、植被资源   黄坭村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山坡为温带落叶林和针、乔、灌木混生林带,间有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经破坏严重。   四、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和马铃薯。经济作物有中药材,其中半夏、党参、天麻、三七、杜仲、板蓝根等最宜生长,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梨等;畜牧业发展较具优势。   五、劳动力资源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465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395人,占85.95%;从事第三产业的22人,占4.73%;外出务工人员48人,占10.32%。      --人口总数:616人 农业人口:60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5.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布依、苗、白 发展口号:种好花椒 脱贫致富   --所辖村:黄泥组,坪子组 生产总值:2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花椒种植基地,矿石开采 名特产品:山花椒,马铃薯,苦荞 办公所在地: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 资源:铅、锌、铁、石灰石   

杉木箐村

  杉木箐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东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直地21公里,村委会驻地下寨村民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42分30秒、北纬27度02分30秒。地理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东界白果镇犀牛塘村,西界本乡新都村、南界永康村、北界黄泥村。辖上寨、下寨2个村民组,居住彝、白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百分之百;共143户、705人。全村耕地面积628亩,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3000亩。境内有氧化锌、铁、煤、白云石、冰洲石等矿藏资源(还未正式探采)。上寨组有棵几百年古树,名九层皮树,高30多米、粗度够三人牵手围,至今保护完好。杉木箐村有彝、白、2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143户705人,少数民族人口705人。   杉木箐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光能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6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经济作物有芸豆,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柿子,蔬菜以辣椒出名;中药材有党参、天麻、等。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258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50人,占19.38%,小学文化163人,占63.18%,初中文化35人,占13.5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占3.88%。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160人,占62.02%;外出务工人员98人,占37.98%。      --人口总数:705人 农业人口:690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白族 发展口号:种好韭菜 黄金万贯   --所辖村:上寨组,下寨组 生产总值: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黑山羊养殖,果园种植 名特产品:韭菜 办公所在地:村党员活动室   

田坝村

  田坝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东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10公里,村委会驻地田湾湾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40分17 秒、北纬27度03分15秒,最高海拔1981米,最低海拔1521米,地理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东界本乡新都村,西界新河村,南界新民村,北界白果镇河头上村。全村耕地面积495亩、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100亩、退耕面积319.6亩。这里原系建、并、撤前的洗菜河彝族苗族乡所在地(今水塘堡乡田坝片区),216省道从境内经过,有集贸市场一个,赶集天人数达万人以上。   本村辖苏嘎寨、刘家洞、田湾湾、黄家坡4个村民组。居住汉、彝等民族,共263户、1210人(包括田坝片区学校)(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九)。有乡办小学一所,小学生845名,班级12个,小学教师35名;初中一所,中学生698名,班级9个,教师30名;校舍面积3500多平方米。   虽然216省道在我村境内穿过,但覆盖面不广,大部分村民组至今的道路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好,多数组仅可通小型农用车,60%的村民组至今仍只有便道进入。   田坝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光能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田坝村土壤分布呈地带性土壤分布,全村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田坝村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华山松为主体,全村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豆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经济作物有芸豆,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柿子,蔬菜以辣椒出名;中药材有党参、天麻、半夏、等。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741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60人,占 8%,小学文化400人,占53.9%,初中文化230人,占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1人,占6.9%。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600人,占41%;从事第三产业的91人,占25 %;外出务工人员50人,占41 %。      --人口总数:1210人 农业人口:1190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建好党支部 脱贫迈大步   --所辖村:苏嘎寨、刘家洞、田湾湾、黄家坡 生产总值:3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丰盛生猪养殖场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村党员活动室   --自然条件:乡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 资源:铁矿、铅、锌   

营丰村

  营丰村系水塘堡乡政府所在地,村委会驻地营上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38分00秒,北纬27度05分00秒,地理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东界白果村大山村,西界本乡水潮村、南界新河村、北界合心村。辖大水沟、营上、水塘堡、丫巴山、公鸡寨等5个组,326国道从境内经过。   全村耕地2500、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150亩、退耕面积504亩。   营丰村居住汉、彝等民族,共401户、1614人(包括乡机关学校)。   国道326线经过水塘堡组、丫巴山组,营上组、大水沟、公鸡寨组通便道路。   营丰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森林覆盖率达85%;年降雨量1396.6mm,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5%以上。      --人口总数:1614人 农业人口:1357人 非农业人口:257人   --行政区面积:276.9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   --所辖村:营上组,大水沟组,水塘堡组,丫巴山组,公鸡寨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大豆,洋芋 办公所在地:营上组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矿产资源   

塘口村

  塘口村位于水塘堡乡东北部。全村共3个村民组。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塘口村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78%;林地2827.35亩;其它土地面积318.59亩。有汉、彝、苗等3个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187户83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人,占总人口的6.7%。塘口村有通村公路,3个组均有便道进入。   塘口村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和坝子。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4698.41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60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38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101人,占26.17%,小学文化90人,占23.32%,初中文化174人,占45.0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1人,占5.44%。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258人,占66.84%;外出务工人员128人,占33.16%。      --人口总数:833人 农业人口:828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258.66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结构促发展   --所辖村:朵裸沟、塘口、各裸冲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大豆,洋芋 办公所在地:塘口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煤矿   

合心村

  合心村位于水塘乡政府驻地东北部,全村耕地面积1945亩。全村居住着汉族、彝族和苗族三种民族,其中彝族201人,苗族60人,辖6个村民组,即:大寨、合心、岩上、营盘、茶树、旧屋基,属于国家二类贫困村。   合心村有汉、彝、苗、等3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531户25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0人,占总人口的7.2%。   合心村基本通公路的组有2个,其他4个组通便道。2010年修通了通村公路(泥巴路)。目前尚有岩上组、营盘组组只有便道进入。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132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18人,占 1.36%,小学文化1100人,占83.33%,初中文化123人,占9.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79人,占5.98%。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1010人,占76.52%;从事第三产业的10人,占0.7%;外出务工人员210人,占15.9%。      --人口总数:2596人 农业人口:258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8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 发展口号:谋求发展 共创辉煌   --所辖村:大寨、合心、营盘、岩上、旧屋基、茶树 生产总值:4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合心组   --自然条件: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冷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资源:山八果、中药材等   

水潮村

  水潮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所在地西面,距赫章县城20公里,东与本乡营丰村相接,西和妈姑镇穿洞村相比邻,南面同马圈岩村相壤,北与罗州乡红岩村相连。毕威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水潮土地面积8300亩,其中耕地200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1%;林地21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牧草地12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4%;其它土地面积62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6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5%。   全村总户数516户,总人口2786人,少数民族人口108人,(其中彝族86人,苗族5人,蒙古族16人,瓦族1人),占全村人口的3.8%;妇女1253人,占总人口的44.9%;总劳动力139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89人,小学文化程度682人,初中文化程度88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9人,其中:富余劳力322人,已输出劳力88人(男65人、女23人),其中:省内县外25人,省外63人,全年外出打工80人。育龄妇女人数501人,其中孕产妇数32人,新法接生人数30人,新法接生率930‰,婴儿出生人数3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水潮村有通村公路,路长10.8公里,宽7.5米,从326国道至塘边组经街上组到一碗井组全长5公里;塘边组至倒石碑经大马槽至硝洞全长5.8公里。   水潮村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和中中山狭谷。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全村年均气温10.5℃,河谷地区11.5~15℃,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4698.41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河谷地区为220~280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139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89人,占6.4%,小学文化682人,占49%,初中文化590人,占4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9人,占2%。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1240人,占89.2%;从事第三产业的25人,占1.7%;外出务工人员125人,占8.9%。      --人口总数:2786人 农业人口:2746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5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2.5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蔡蒙古族,,瓦族 发展口号:鼓足干劲 跨越发展   --所辖村:一碗井、街上、塘边、大马槽、硝硐、倒石碑 生产总值:6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采矿业,畜牧业等产业 名特产品:半夏,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街上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冷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资源:木材,中药材,石山   

马圈岩村

  马圈岩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西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8公里,村委会驻地官寨组,地理位置东经104度37分40秒,北纬27度03分20秒,最高海拔2211米,最低海拔1900米,东界本乡新河村,西界妈姑镇穿洞村,南界妈姑镇箐头村,北界本乡营丰村。辖陈家寨、官寨、南折寨3个村民组。地理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境内有氧化锌、煤等矿藏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556亩、林地1000亩、荒山草坡1100亩、退耕面积706亩。   居住汉、彝等民族,共154户、71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五十六。   马圈岩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年降雨量1396.6mm,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5%以上。   2009年底全村有劳动力410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300人,初中文化1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400人,外出务工人员80人。      --人口总数:713人 农业人口:710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24.1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加快农业转型   --所辖村:陈家寨、官寨、南折寨 生产总值:1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陈家寨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冷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资源:有氧化锌、煤等矿藏资源   

新河村

  新河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东南部,距水塘堡乡政府驻地7公里,村委会驻地邹家院组,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620米,地理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东界本乡田坝村,西界马圈岩村,南界砂坝村,北界白果镇河头上村。全村耕地面积850亩、林地3000亩、荒山草坡2500亩、退耕面积6亩。   本村辖海子田、邹家院、花场坝、厂上、爬头寨5个村民组。居住汉、彝、苗等民族,共300户、159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六十)。有乡办小学一所,小学生845名,班级12个,小学教师35名;初中一所,中学生698名,班级9个,教师30名;校舍面积3500多平方米。   虽然216省道在我村境内穿过,但覆盖面不广,大部分村民组至今的道路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好,多数组仅可通小型农用车,60%的村民组至今仍只有便道进入。   新河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光能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741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60人,占 49.5%,小学文化300人,占53.9%,初中文化230人,占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1人,占6.9%。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600人,占41%;从事第三产业的91人,占25 %;外出务工人员50人,占41 %。      --人口总数:1536人 农业人口:1526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0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 发展口号:谋求发展 共创辉煌   --所辖村:海子田、邹家院、爬头寨、厂上、花场坝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花场坝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矿产资源   

砂坝村

  砂坝村位于水塘堡乡政府所在地,距赫章县城20公里,东面是新民村,西面是马圈岩村,南面是草子坪村,北面是新河。总面积3.24平方公里。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砂坝土地面积4200亩,其中耕地8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42%;林地9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26%;牧草地10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8%;其它土地面积44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68%。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9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   全村总户数191户,总人口939人,少数民族人口186人(彝族),占全村人口的19.8%;妇女434人,占总人口的46.2%;总劳动力415人,其中,文盲半文盲65人,小学文化程度250人,初中文化程度5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人,其中:富余劳力120人,已输出劳力20人(男10人、女10人),其中:省内县外5人,省外15人,全年外出打工20人。育龄妇女人数168人,其中孕产妇数5人,新法接生人数1人,新法接生率200‰,婴儿出生人数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砂坝村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和中中山狭谷。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村年均气温10.5℃,河谷地区11.5~15℃,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4698.41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地区为195~227天,河谷地区为220~280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砂坝村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村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砂坝村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在可渡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700~2000米的山坡为温带落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海拔2000~2300米为高山针叶林带,2100~2300米为乔、灌木混生林带,23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   2010年底全村有劳动力415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65人,占15.66%,小学文化250人,占60.2%,初中文化50人,占1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占2.4%。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380人,占91.56%;从事第三产业的15人,占3.6%;外出务工人员20人,占4.8      --人口总数:939人 农业人口:910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42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鼓足干劲 跨越发展   --所辖村:4 生产总值:2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采矿、冶炼 名特产品:苦荞、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黑皮厂   --自然条件: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 资源:铁、铅、锌、木材   


马圈岩村特产大全




马圈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