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为结构彝族苗族乡政府所在地,距赫章县51公里、毕节市159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中山村是结构乡政府所在地,村公所距县城51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602户2591人,其中农业人人口2362人。少数民族人口217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3.9%,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96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8546亩,牧草地800亩,退耕还林累计950亩,惠及405户1756人。有贫困人口253人,低收入户50户,低收入人口251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33人,学生623人,有小学1所,教师32人,学生785人。近年来茅草房改造共完成16户,生态文明家园建设25户。中山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中山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核桃、蔬菜两种经济产物。栽种核桃3500亩,其中已经产生效益的有500亩。预计到2015年可结果核桃树将达到近5000亩。按照核桃科学栽种技术标准,每亩地可种植的核桃树10棵,每亩年投资(含农药化肥)8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核桃每亩年产量为800千克左右,今年市场价平均为30元每千克,年亩产值为24000元,每亩纯收入为23200元 ,全村核桃总产值可达1200万元,纯收入达到1160万元。
2、半夏的种植主要在中山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今年全村种植半夏50亩,每亩种植约20000株,每亩投资2500元(含种子、化肥、农药)左右,亩产量约150千克,市场价为50元每千克。当地半夏在农历八月底成熟,大部分由药材公司批发商进村收购,销往贵阳和凯里,近年来销路和价格稳定。今年半夏总产值预计达到37.5万元,纯收入为19万元。
3、今年中山村种植洋芋共计30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猪饲料。今年总产值132万元,纯收入60万元。种植玉米320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今年玉米总产值112万元,纯收入70万元。种植红薯120亩,每亩投资为80元,亩产量900千克,市场价0.6元每千克。今年红薯总产值6.48万元,纯收入5.52万元。
4、养殖业是中山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 ,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人口总数:2591人 农业人口:2362人 非农业人口:229人
--行政区面积:7.0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所辖村:瓦房,岩湾,中寨,尾寨,大山,翟家坡,海子边,马鞍山 生产总值:172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中山村瓦房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7215 | 553200 | -- | 查看 中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山村 |
中山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为结构彝族苗族乡政府所在地,距赫章县51公里、毕节市159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中山村是结构乡政府所在地,村公所距县城51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602户2591人,其中农业人人口2362人。少数民族人口217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3.9%,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96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8546亩,牧草地800亩,退耕还林累计950亩,惠及405户1756人。有贫困人口253人,低收入户50户,低收入人口251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33人,学生623人,有小学1所,教师32人,学生785人。近年来茅草房改造共完成16户,生态文明家园建设25户。中山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中山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核桃、蔬菜两种经济产物。栽种核桃3500亩,其中已经产生效益的有500亩。预计到2015年可结果核桃树将达到近5000亩。按照核桃科学栽种技术标准,每亩地可种植的核桃树10棵,每亩年投资(含农药化肥)8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核桃每亩年产量为800千克左右,今年市场价平均为30元每千克,年亩产值为24000元,每亩纯收入为23200元 ,全村核桃总产值可达1200万元,纯收入达到1160万元。 2、半夏的种植主要在中山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今年全村种植半夏50亩,每亩种植约20000株,每亩投资2500元(含种子、化肥、农药)左右,亩产量约150千克,市场价为50元每千克。当地半夏在农历八月底成熟,大部分由药材公司批发商进村收购,销往贵阳和凯里,近年来销路和价格稳定。今年半夏总产值预计达到37.5万元,纯收入为19万元。 3、今年中山村种植洋芋共计30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猪饲料。今年总产值132万元,纯收入60万元。种植玉米320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今年玉米总产值112万元,纯收入70万元。种植红薯120亩,每亩投资为80元,亩产量900千克,市场价0.6元每千克。今年红薯总产值6.48万元,纯收入5.52万元。 4、养殖业是中山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 ,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人口总数:2591人 农业人口:2362人 非农业人口:229人 --行政区面积:7.0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所辖村:瓦房,岩湾,中寨,尾寨,大山,翟家坡,海子边,马鞍山 生产总值:172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中山村瓦房组 |
沙坝村 |
沙坝村隶属结构乡,距赫章县50公里、毕节市157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沙坝村村公所距县城50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474户1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793人。少数民族人口10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5.6%,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50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10433.2亩,退耕还林累计618.1亩,惠及58户人。有贫困人口611人,低收入户167户,低收入人口611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小学1所,教师10人,学生 300人。近年来危房改造共完成76户。沙坝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沙坝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蔬菜、半夏三种经济产物。半夏的种植主要在沙坝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今年全村种植半夏50亩,每亩种植约20000株,每亩投资2500元(含种子、化肥、农药)左右,亩产量约150千克,市场价为50元每千克。当地半夏在农历八月底成熟,大部分由药材公司批发商进村收购,销往贵阳和凯里,近年来销路和价格稳定。今年半夏总产值预计达到37.5万元,纯收入为19万元。 2、今年沙坝村种植洋芋共计12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饲料。种植玉米320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 3、养殖业是沙坝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 ,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人口总数:1793人 农业人口:1763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7.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83.2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 努力提高生产力 --所辖村:沙坝、河边、沟边、桥边、还山、彝么等 生产总值:30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马铃薯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结构乡沙坝村桥边组 |
青江村 |
青江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50公里、毕节市158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青江村村公所距县城5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418户179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2人。少数民族人口5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1.5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862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4188.6亩,牧草地300亩,退耕还林累计922.7亩,惠及214户人。有贫困人口484人,低收入户147户,低收入人口484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小学1所,教师11人,学生301人。近年来危房改造共完成33户。青江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青江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核桃、蔬菜、半夏三种经济产物。栽种核桃2100亩,其中已经产生效益的有500亩。预计到2015年可结果核桃树将达到近5000亩。按照核桃科学栽种技术标准,每亩地可种植的核桃树10棵,每亩年投资(含农药化肥)8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核桃每亩年产量为800千克左右,今年市场价平均为30元每千克,年亩产值为24000元,每亩纯收入为23200元 ,全村核桃总产值可达1200万元,纯收入达到1160万元。 2、半夏的种植主要在青江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今年全村种植半夏50亩,每亩种植约20000株,每亩投资2500元(含种子、化肥、农药)左右,亩产量约150千克,市场价为50元每千克。当地半夏在农历八月底成熟,大部分由药材公司批发商进村收购,销往贵阳和凯里,近年来销路和价格稳定。今年半夏总产值预计达到37.5万元,纯收入为19万元。 3、今年青江村种植洋芋共计18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猪饲料。今年总产值132万元,纯收入60万元。种植玉米156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今年玉米总产值112万元,纯收入70万元。种植红薯120亩,每亩投资为80元,亩产量900千克,市场价0.6元每千克。今年红薯总产值6.48万元,纯收入5.52万元。 4、养殖业是青江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 ,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人口总数:1795人 农业人口:1772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4.0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生产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江子、罗嘎、青松、安加寨、塘边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半夏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结构乡青江江子组 --自然条件:青江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
大山村 |
大山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48公里、毕节市154公里。村庄对外交通便利。 大山村村公所距县城48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415户1829人,其中农业人口1756人。少数民族人口39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8%,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05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10826.8亩,退耕还林累计333亩,惠及22户人。有贫困人口626人,低收入户174户,低收入人口626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小学2所,教师 10人,学生315人。近年来危房改造共完成72户。大山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人口总数:1829人 农业人口:1756人 非农业人口:73人 --行政区面积:8.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31.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生产力 走科学发展道路 --所辖村:牧坪、半坡、拨拉等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大山牌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大山村牧坪组 --自然条件:大山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
松林村 |
松林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52公里、毕节市156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全村辖3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181户827人,其中农业人口799人。少数民族人口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3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20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55%。全村有林地1683.4亩,退耕还林累计196.6亩,惠及22户人。有贫困人口309人,低收入户96户,低收入人口309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小学1所,教师10人,学生196人。近年来危房改造共完成5户。松林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松林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核桃、蔬菜、半夏三种经济产物。栽种核桃1600亩,其中已经产生效益的有200亩。预计到2015年可结果核桃树将达到近5000亩。按照核桃科学栽种技术标准,每亩地可种植的核桃树10棵,每亩年投资(含农药化肥)8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核桃每亩年产量为800千克左右,今年市场价平均为30元每千克,年亩产值为24000元,每亩纯收入为23200元 ,全村核桃总产值可达1200万元,纯收入达到1160万元。 2、半夏的种植主要在松林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今年全村种植半夏50亩,每亩种植约20000株,每亩投资2500元(含种子、化肥、农药)左右,亩产量约150千克,市场价为50元每千克。当地半夏在农历八月底成熟,大部分由药材公司批发商进村收购,销往贵阳和凯里,近年来销路和价格稳定。今年半夏总产值预计达到37.5万元,纯收入为19万元。 3、今年松林村种植洋芋共计15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猪饲料。种植玉米65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 4、养殖业是松林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 ,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人口总数:827人 农业人口:799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发展我村 --所辖村:马家梁子组,聋呆梁子组,河边组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畜牧,核桃 名特产品:腊肉,核桃 办公所在地:松林村委会 |
多魁村 |
多魁村距离县城50公里,全村共815户3510人,其中农业人口2892人,少数民族人口2190人,占全村的62.4%,本村有贫困人口852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有小学3所,教师21人,学生577人。多魁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条件较好。 --人口总数:3510人 农业人口:2892人 非农业人口:618人 --行政区面积:13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积极实施绿色证书活动 --所辖村:沙锅组,瓦厂组,新房子组,么布组,蔡家院组,海乐组,以岔组, 生产总值:500.1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荞子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瓦厂组 --自然条件:冬天寒冷夏天凉爽 资源:煤 |
毛姑村 |
毛姑村位于结构乡政府东北部11公里处,距安财油路2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生态良好,辖21个村民组767户3317人,少数民族1725人,占总人口的52%,有劳动力1658人,外出务工2582人,从事运输、经商、加工的有380人,是全乡人口最为聚集的行政村。全村土地面积2187.1hm2,耕地面积250hm2,15o-25o的坡耕地30hm2,25o以上的坡耕地26hm2,人均占有粮食313公斤,人均纯收入1100元,境内有锌、铜、硫、铁、煤炭等资源,有集贸市场一个,年均气温13.4℃,最低气温-38℃,湿度71%,无霜期150-180天,年结冰时间35天,毛姑村村民辛勤劳动较早富裕起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平房,村内水、路覆盖率达70%,电信、移动网络覆盖率达80%,已进行农网改造。 --人口总数:3317人 农业人口:3291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1.4580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蔡,白 发展口号: --所辖村:和平,张家院,马路,松林,杉树林,苏嘎,大海,孙家湾等21个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能繁母牛,核桃,土豆等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结构乡毛姑村和平组 |
大寨村 |
大寨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50公里、毕节市156公里。村庄对外交通便利。全村辖1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487户1960人,其中农业人口1763人。少数民族人口56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7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60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全村有林地10365.1亩。有贫困人口599人,低收入户196户,低收入人口599人,人均纯收入1425元,人均口粮512公斤,有小学1所,教师10人,学生250人。近年来危房改造共完成66户。大寨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大寨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洋芋、蔬菜、玉米经济作物。 2、今年大寨村种植洋芋共计900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为550千克每亩,市场价0.8元每千克,洋芋主要是用来做猪饲料。种植玉米3200亩,每亩投资为80元。每亩产量250千克,市场价1.4元每千克。 3、养殖业是大寨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 700元每头。 --人口总数:1960人 农业人口:1863人 非农业人口:97人 --行政区面积:7.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加大农业发展 --所辖村:煤洞、河边、沟边、还山等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沙坝村河边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