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化村位于南加镇南部,东与黎平县德化乡,西与塘流村相邻,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205人,主要聚集苗,侗民族,塘化村交通便利,村级公路直通我县南哨、太拥乡。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支部认真围绕“怎样实现塘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形成今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主题: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的“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塘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打牢两个基础:打牢思想政治和人才保障这两个基础。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部队伍政治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等精神。二是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努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热情。
抓好三项建设:抓好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巩固和扩大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国0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政纪规定,做到爱岗敬业,勤政廉政。三是抓好道路硬化建设,提高人居环境。
继续抓冬桃项目建设,规模达到500亩。二是开展药材种植,不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增加药材种植品种,狠抓药材种植规范化管理和药材种植技术含量的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9102 | 556400 | -- | 查看 塘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加社区 |
我社区位于南加镇东部,2个居民组和社区机关共1025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社区支部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目的是: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社区支部稳定健康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紧紧围绕社区支部建设目标,找准结合点,寻找突破口,推动全社区科学发展。 l、强化政治沦学习,积极推动工作思路转变。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努力建设学习型支部,要自觉落实政治学习制度,集中学习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厚思想内涵,深厚理论渊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推动工作思路的转变。 2、扎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要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问题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重大工作活动项目,重大事项,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党组集体研究决定,严格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制和问责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公开办事,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围绕活动开展,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财务制度等,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检查、通报,提高各项工作落实的积极性。社区党组织要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服务者和引导者;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时刻关怀和表达社区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通过完善社区民主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中实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4、鼓励居民利用仰啊莎湖广阔水域做好“水上”文章,发展1000口网箱养鱼,把发展生态渔业作为居民新的经济增长路子。 我们将按照镇党委的要求,继续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认真分析检查存在的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加大科学发展的工作力度,以新的作风新的思路迎接新的挑战。 |
南孟村 |
南孟村位于镇政府中部,人口1214人,15个村民组,以党的-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动南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抓发展,没有发展。南孟不仅要发展,而且要争取跨越式发展,要继续解放思想,引导全村干部群众努力克服“三依赖”的思想,坚持着眼于又好又快发展,只要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南孟经济发展的实际,强化开放的意识,养成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环境促开发、促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目前,全村还有架独不通公路,又与集镇隔水相望,交通不便,严重影响架独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协调,采取有力措施近年内修通架独1000米公路,及生产码头;二是向上争取资金修建篮球场,丰富群众的文体活动;三是修整出入阶梯的防护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巩固和发展好特色种养殖业,逐步实现产业化。 1、利用南孟村住集镇、近市场的便利条件,将山坡地规划为经果种植,大力发展经果林,建果园1000亩,其中柑桔种植500亩,杨梅种植200亩,金秋梨种植200亩。 2、南孟村居住在集镇,是全镇移民大村,库区蓄水后南孟村失地较多,村民自主创业,利用库区广阔的水域资源发展生态渔业养殖。目前,网箱养鱼在全镇是发展最快,规模较大,渔业产业已是全村的支柱产业,南孟村继续扩大网箱养鱼至3000口,朝着成规模、上档次的方向发展,把渔业作为南孟村经济增收的主渠道,求得更大的发展。 |
康中村 |
康中村位于南加镇南部,全村共有7组,897人,在运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抓住优势条件,以“生态种、养殖”双举并进,从前景看,康中村优势条件较好,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养鱼、湖面养鸭、林下养鸡、高寒中药材种植(缬草)宜林套种中药材(钩藤)等发展项目。 1、康中村离南加镇有2公里路程,共有897人,占地面积612亩,生产总值为50-60万元。 2、康中村所辖库段全长8公里,对发展网箱养鱼、湖面养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可行性发展项目。目前康中村回乡青年张学明已在湖面发展养鸭初见成效。 3、康中村所辖库区沿湖两岸密茂森林中,有部份疏林地及果园。对林下养鸡项目也很优势,可实施纯土鸡优质饲养。 4、康中村所辖青山界宽阔的土地,对于发展高寒名贵中药材(缬草、满山香)种植,是一项可长期持续发展项目。目前缬草油市场行情持续稳定,价格可观。2008年康中村四组部份村民已试种长势良好。今后,在青山界扩大规模种植,形成药材基地400亩以上。 5、康中村所辖库区两岸密林中有部份宜林地,对于发展种植中药材(钩藤)十分适应,是一项永久性受益项目。种植钩藤不但管理简单,而且能长期持续创销,价格比较稳定,确是一项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 上述发展思路,要实施起来,存在不少困难,只要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扶助,技术部门的指导,困难一定能够克服,康中的经济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
里合村 |
里合村位于南加镇镇政府办公地点,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405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里合村党支部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目标是: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里合村稳步健康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按照“认真专业务实”工作标准和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紧紧围绕里合村建设目标,找准结合点,寻找突破口,推动全村科学发展。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推动工作思路转变。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努力建设学习型单位。要自觉落实政治学习制度,集中学习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县、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通过深入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厚思想内涵、深厚理论渊源、深厚实践依据、深厚群众基础的认识,切实提高两委班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推动工作思路的转变。 2、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在现有网箱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达到1000口,形成产业,把渔业作为里合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3、利用近市场的便利条件,引导村民实施经果林开发,大力发展柑桔、杨梅种植,达到柑桔800亩,杨梅500亩,扩大种植,增加村民收入。 我们将按照镇党委的要求,继续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分析检查存在的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加大科学发展的工作力度,以新的作风、新的思路迎接新的挑战。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
街上村 |
街上村位于南加镇东部,与居委会,南孟村、里合村、堡上村同居在南加集镇上,全村2个村民组,331人。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支部认真围绕“怎样实现街上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形成今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的“走生态农渔发展之路,促进街上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二、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三、突出基础建设、项目投入和渔业养殖三项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抓村级码头便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生态养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养渔,不断扩大养渔规模(由400口向900口发展),增加生态养渔品种,狠抓生态养渔规范化管理和生态养渔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全村生态养渔项目成规模,上档次,树品牌。 四、在保持现有水果种植的基础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柑桔、杨梅、金秋梨种植,形成总面积1500亩的果品基地。 五、抓稳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一是抓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
堡上村 |
堡上村位于三板溪库区的仰阿莎湖畔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南孟、里合、街上、居委会相邻而居。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住户205户,总人口为897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427.4亩,其中田面积314.4亩,土面积113亩,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相对落后,由于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库区淹没造成堡上村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转移,发展其他替代产业成为堡上村新的经济发展途径。 |
基立村 |
基立村位于南加镇西南方向,全村7个村民组,708人,从科学发展观在基立村开展以来,基立村一直认真围绕“怎样实现基立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主题,抓好建设,打牢基础,突出重点,实施战略,全力推动基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的“走生态农渔发展之路,促进基立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二、抓好建设: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国0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政纪规定,做到爱岗敬业,勤政廉政。三是抓好村村通建设和农家书屋创建等,大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打牢基础:打牢思想政治和人才保障这两个基础。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部队伍政治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等精神。二是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努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热情。 四、突出重点:突出基础建设、项目投入和渔业养殖三项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抓村级码头便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机遇,狠抓项目申报,配合做好“网箱养殖”项目前期工作,以项目投入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实施生态养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养渔,不断扩大经生态养渔规模,增加生态养渔品种,狠抓生态养渔规范化管理和生态养渔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全村生态养渔项目成规模,上档次,树品牌。 五、实施战略:实施“夯实基础造村,林业调整富村,民族文化塑村,生态养渔活村”五大战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推进农村集体林权体制改革,保护和调动林农封山育林积极性,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养渔,做好集村建设控制性祥细规划,抓好小城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发挥地方生姜生产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姜产量,做好生姜加工,形成地方品牌,增加群众收入。 |
联盟村 |
联盟村位于南加镇南部,全村行政面积4.6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743人,联盟村的主要产业:水稻种植,有杉木苗基地,特色产品:古杉木。 一、以产业为基础,立足特色兴村,提升经济实力。 1、村两委会在发展村级经济中思想明确,研究发展方向,抓养猪特色兴村,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养猪规模,在已有养殖规模前提下,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户均15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0户以上。 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利用400多亩荒山旱地,大力发展药材勾藤种植。二、认真规划,推进全村环境面貌建设。 一是科学整治规划。重视村寨环境整治的规划工作,组织人员对村里的环境基础,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硬化村寨道路2500米,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 二是提升素质,促进协调发展。结合村庄整治,加强对联盟村学校的管理,建设村民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 三是注重消防,关注民生。修建消防池5个,每个10立方米,添置消防器材,确保全村消防安全;做好调查核实,着力解决-群众的生活、医疗、住房保障问题。 |
合心村 |
合心村位于南加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办公地点10公里,与联明村,塘流村相邻,全村有7个村民组,68户575人,耕地面积284亩,主要聚居水,侗,苗,汉等民族。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一、二两个阶段学习、调研,深入走访、分析检查,开展党员谈心及大讨论一系列活动,使合心村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尽认识、责任意识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党员干部从自我想法,自我认识,最终达成共识和统一。大家一致认为:社会经济要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相信科学。结合合心村可发展的优势,以“生态养殖,果林种植”为主要发展前景。 抓住优势条件,以“生态种、养殖’’双举并进。合心村的粮食充足可以发展养猪业养牛业,林下养鸡、高寒中药材种植(缬草)宜林套种中药材(钩藤)等发展项目。 大力发展养猪业。现在合心村的生猪存栏以达到400多头其中能繁母猪27头后备母猪56头。养猪业在合心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例。今后,进一步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猪业,力争3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100户以上。 合心村的森林较为丰富,林下无公害养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借助天培“天羽养殖场”的技术支持,积极扶持林下养鸡项目。 合心村密林中有部份宜林地,对于发展种植中药材(钩藤)十分适应,这是一项永久性受益项目。种植钩藤不但管理简单,而且能长期持续创销,价格比较稳定,确是一项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经过努力,力争种植面积达到300亩。 上述发展思路规划,要实施起来,存在不少困难。但是,依靠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要从多源头、多渠道想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
塘流村 |
塘流村位于南加镇南部,全村9个村民组,743人,于塘化村,合心村相邻,距镇政府21公里,主要聚集苗,侗,水,汉等苗族。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塘流村围绕“怎样实现塘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形成今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塘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主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塘流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动塘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基础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抢抓机遇,已经把塘流村通往塘化、合心通村公路建设好,使塘流村公路与本镇和南哨连接、通畅,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用好上级财政奖补政策,动员群众出工出力,硬化塘流村道路1500米,做好“一事一议”工程,改善塘流村落后的面貌,治理塘流村“脏、乱、差”现象。 3、已经修建消防池4个,每个10立方米,添置消防器材,确保全村消防安全。 二、发展特色农业 1、是因地制宜,建立以勾藤和满山香为主的药材基地各300亩。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扶持30头以上养猪大户100户。 2、是发展肉牛、山羊、本地鸡养殖和稻田养鱼。 三、注重民生工作 1、认真宣传上级低保、合医等政策,着力解决-的保障问题。 2、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劳务输出培训,有序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
塘化村 |
塘化村位于南加镇南部,东与黎平县德化乡,西与塘流村相邻,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205人,主要聚集苗,侗民族,塘化村交通便利,村级公路直通我县南哨、太拥乡。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支部认真围绕“怎样实现塘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形成今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主题: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的“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塘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打牢两个基础:打牢思想政治和人才保障这两个基础。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部队伍政治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等精神。二是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努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热情。 抓好三项建设:抓好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巩固和扩大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国0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政纪规定,做到爱岗敬业,勤政廉政。三是抓好道路硬化建设,提高人居环境。 继续抓冬桃项目建设,规模达到500亩。二是开展药材种植,不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增加药材种植品种,狠抓药材种植规范化管理和药材种植技术含量的提高。 |
久啊村 |
久啊村位于南加镇西南部,全村385人,4个村民组,久啊村加强在学习讨论、查摆问题过程中,全人民群众深入查摆制约久啊村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以下发展思路: 产业化发展可依托的有: 一、养殖。要实现综合养殖和规模养殖,就是要以生态综合养殖为内容,发展存栏1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40户,全村生猪存栏达到1000头的规模;发展鸡、鸭养殖,年存栏量实现翻一翻,达到3000只。 二、种植。久啊村地处偏远,具有药材种植的优势条件。发展药材满山香、勾藤种植符合我地实际,通过引进种植规模达到500亩。 三、基础设施建设: 1、配合完成久依至九啊2.5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结束久啊村不通路的历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执行好上级“整村推进”工程,完成1000米村道路硬化,改善九啊村居住环境。 3、建成3个消防池,认真做好消防、森防工作。 四、有序组织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 |
久依村 |
久依村位于南加镇西南部,距南加镇24公里,东临展牙村,南接塘化村,西接久啊村,北接南寨乡董达村。行政区面积为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92.7亩,森林占地面积为6512.1亩。总户数183户,总人口831人,其中农业人口823人,非农业人口8人,下辖11个组。聚居苗、侗、水、汉四个民族,其中苗、侗人口占大多数。 久依村有较好的宜林地,气候好对于发展种植中药材钩藤十分适应。种植钩藤不但管理简单,而且长期持续创销,价格比较稳定。通过联户种植等形式建钩藤种植基地1000亩,以药材种植增加村民收入。 久依村周围有茂盛的近千年的枫树;村脚下有清朝以前遗留下来的金山洞;村北有海拔1400米的天堂界;离村3公里路有一处绝佳的风景被称作“戎凉瀑布”。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
展牙村 |
展牙村位于南加镇西南部,15个村民组,128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展牙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继续加大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学发展后劲 1、在道路建设方面,扎实抓好、展牙公路至塘高通村公路(2000米),争取展牙至洋中(3000米)公路早日动工修建,争取展牙村寨寨通。 2、充分利用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实施的机会,全面完成村内步道硬化,进一步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争取上级支持,建好展牙水上码头,方便群众出行。 4、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修建消防池12个,确保全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继续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把库区养鱼、生猪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项目来抓。一是巩固好现有的示范基地,以示范带动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二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无公害养殖水域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养鸭。三是搞好土地开发,动员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发展药材勾藤500亩。三是大力发展养牛业,发展养牛户200户以上。 |
汪泽村 |
汪泽村隶属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加镇一个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南加镇政府驻地25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120户,448人,党员11名,全村以侗族、苗族、水族为主。国土面积有324.07公顷,有耕地面积337.7亩,其中人均耕地0.75亩;有林地3128.85亩。农业人口448人,劳动力18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0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汪泽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着力发展渔业养植。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培养科技示范户。 汪泽村到乡镇道路为油路;进村道路为混泥土路面;村内主干道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乡镇2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公里。汪泽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5户居住于木结构住房。 |
芳武村 |
芳武村位于南加西面,山清水秀,但离集镇较远,人多地少。芳武村将继续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积极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载体,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靠全村党员和村民的密切配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结合芳武村实际制定以下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是人才工程,开展村党员群众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党员群众实用技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是畅通工程,做好村寨到库区4公里公路建设,提高芳武村公路通畅水平,建好库区码头,完善码头功能,新修和整修5公里,达到村组通公路目标。 三是药材种植工程。利用退耕还林地块,发展壮大800亩药材勾藤产业; 四是加大村寨绿化工作力度,改善村庄环境。 五是土鸡产业。发展养殖大户,利用天培村林下养鸡技术扶持,大力开展林下养鸡,并逐渐形成规模,达到年出栏本地土鸡5000只。 六是发展生猪产业。培植一批养猪大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目标任务。 |
东北村 |
东北村位于距离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共有150户,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8人,是南加镇种、养殖业最具有开发优势的村寨之一。东北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目标,实施“改善民生,项目兴村、环境兴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达到860元,人均吃粮260公斤。下步发展思路为: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1、利用东北村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2、引进外资,开发东北村860余亩林地,发展种养殖业,壮大集体经济。 3、鼓励和发展蔬菜种植,打造农家蔬菜品牌。 二、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资金修建东北村公路,提高运输能力。 2、加强村级消防设施建设,确保村民消防安全。 3、用好国家财政奖补政策,发动村民做好“一事一议”和“整村推进”工程,改善村容寨貌,改变东北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三、关注民生工作 做好调查核实,着力解决-群众的生活、医疗、住房保障问题。 |
竹林村 |
竹林村位于南加镇西南部,全村314人,3个村民组,竹林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主题,联系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一、竹林村海拔相对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借助党古村三角丫的油茶基地,适宜发展油茶种植,通过联户种植600亩。 二、竹林村有丰富的玉米和青饲料种植的基础,养猪是村民发展经济的好渠道,在已有示范养殖户的带动下,发展户均3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0户以上。 三、利用上级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好“一事一议”工程,硬化村级道路1200米,美化村容寨貌。 四、重视消防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建成4个消防水池,添置消防设施,确保全村消防安全。 |
久旁村 |
久旁村位于南加集镇的西部,距镇政府20公里,共8个村民组,220户,1093人,是我镇的一大村。村级道路硬化10余里。在深入开展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思索久旁村的发展,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和村民组组长及群众代表讨论久旁村的发展,大家一致认为,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努力促进村民增收 一、加大科学养殖力度 1、现全村有养禽大户12户,家禽存栏达1500只以上,养羊大户6户,羊存栏达300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号召全体村民向他们学习,每家每户增加禽、羊饲养量。 2、发展生猪养殖。鼓励村民向周边村养猪户学习养猪技术,扩大久旁村生猪养殖量,。发展一批存栏50头以上养猪大户,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搞好环境建设 1、加大村环境治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上级财政奖补政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村级道路4000米,改善全村“脏、乱、差”现象。 2、维修好现有消防设施,提高消防安全措施,做好消防、森防工作。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全村人饮工程,让群众吃上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
新柳村 |
新柳村距离政府所在地18千米,全村共有290户,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0人,是南加镇种、养殖业最具有开发优势的村寨之一。新柳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目标,实施“改善民生,项目兴村、环境兴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人均吃粮300公斤。下步发展思路为: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1、利用新柳村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以村里现在的三户养猪大户为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养猪业,发展养猪50头以上养猪大户100户以上。 2、引进外资,开发新柳村生态渔业,做好“水”文章,发展网箱养鱼1000口以上,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3、鼓励和发展蔬菜种植,打造新柳蔬菜品牌。 二、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资金改善新柳村公路路况,硬化路面800米,提高运输能力。 2、加强村级消防设施建设,维修已有消防水池,新增消防池5个,添置消防器材,确保村民消防安全。 3、用好国家财政奖补政策,发动村民做好“一事一议”和“整村推进”工程,改善村容寨貌,改变新柳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三、关注民生工作 做好调查核实,着力解决-群众的生活、医疗、住房保障问题。 |
柳基村 |
柳基村位于三板溪库区的仰阿莎湖畔,柳基古城是南加镇重点的建设村。全村共有203户,总人口为83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615.2亩,其中田面积539.2亩,土面积76亩。由于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库区淹没造成柳基村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转移,发展其他替代产业成为柳基村唯一的途径。 (一)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寻求新思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加强党员教育活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引进私营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关键。柳基村具有地理条件优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引进一些中小企业来投资办厂,帮助解决柳基村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强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同时提倡和鼓励农民自办企业或个体经营,可以使一部分人先致富,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 (三)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打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柳基村的葡萄种植和畜牧业养殖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和联合体,改进技术,打创自己的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 (四)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进、推广农业和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以扩大非农就业为导向,扩大培训规模,加强对青壮年务工农民、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培训,努力提高转移就业率。 (五)鼓励农户利用仰啊莎湖广阔水域发展网箱养鱼,使网箱养鱼成规模、上档次、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六)做好柳基古城作为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 |
党古村 |
党古村位于南加的南面,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全村人口1076,11个村民组,现将党古村的未来的规划如下: 一、党古村属于第二类贫困村,我们要用好、用活、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认真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组织群众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投工投劳,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村道路硬化,美化寨容寨貌,提高人居环境。 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修建党古村活动室和村医疗室。 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在党古村三角坳地开发中,搞高产油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 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村民增收。大力发展以猪为主的养殖业,使养猪10头以上的村民达50户以上。 六、利用党古村荒山引进种植勾藤、满山香等珍贵药材,实现规模种植,达到各800亩规模的药材基地。 七、加强对广大村民法律法规宣传学习和教育,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党古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
新寨村 |
新寨村是全镇最小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100户。402人,近年来,新寨村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重点,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大力发展养殖业。新寨村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发展以养殖牛、羊为主的优势条件,依靠上级支持发展户均养牛15头以上农户20户以上,户均养羊50头以上农户20户以上。 二、新寨村有丰富的玉米和青饲料种植的基础,养猪是村民发展经济的好渠道,在已有示范养殖户的带动下,发展户均3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户以上。 三、引进推广柑桔、杨梅、金秋梨、冬桃等经果林种植。 四、利用上级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好“一事一议”工程,硬化村级道路900米,美化村容寨貌,提高人居环境。 五、重视消防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建成4个消防水池,添置消防设施,确保全村消防安全。 |
格里村 |
格里村位于南加镇南面,全村994人,6个村民组,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支部认真围绕“怎样实现格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初步形成今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基础建设 1、格里村是全镇唯一未通公路的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修路的准备,协调好通村公路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力争格里村通村公路尽快动工。 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上级支持修建人行吊桥,方便群众。 3、认真做好道路硬化、沼气池、人饮池、消防池建设。 4、认真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组织群众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投工投劳,高质量高标准完成1500米村道路硬化,美化寨容寨貌,提高人居环境。 5、认真完成危房改造工程。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实施竹材用材林栽培和竹器加工,扩大楠竹种植,使其达到300亩的规模。 二是利用库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网箱养鱼,和湖面养鸭、鹅。 三是利用格里村森林资源发展以羊主的养殖业,通过试点推广,达到年存栏1000只,出售1000只的规模。 |
高尖村 |
高尖村是全镇最小的行政村,全村共54户。近年来,高尖村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重点,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大力发展养殖业。高尖村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发展以养殖牛、羊为主的优势条件,依靠上级支持发展户均养牛15头以上农户20户以上,户均养羊100头以上农户20户以上。 二、高尖村有丰富的玉米和青饲料种植的基础,养猪是村民发展经济的好渠道,在已有示范养殖户的带动下,发展户均3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户以上。 三、引进推广柑桔、杨梅、金秋梨、冬桃等经果林种植。 四、利用上级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好“一事一议”工程,硬化村级道路900米,美化村容寨貌,提高人居环境。 五、重视消防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建成2个消防水池,添置消防设施,确保全村消防安全。 |
培荣村 |
培荣村位于南加镇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全部村4个村民组,770人,所在的位置是与锦屏县的交界地,彦洞至培荣的公路修通,争取项目资金把彦洞至培荣公路实行水泥路或油路。培荣村是比较缺水的一个山村,只要天干稍微久一点,村民们挑水吃都很困难,因而要建立一个安全饮水工程,修建4个消防池,这样一来能方便村民生活,二来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为了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美化村容寨貌,修建休闲凉亭3座。为了使培荣村的环境美化,使村民们的生活跃上一个新台阶,村里想把所有不合格的猪牛圈进行整理,统一制成水泥圈,这样村民能多从养殖方面大力发展。 总的说来,只要上级政府给培荣村项目,培荣村民信心百倍,有能力按质按量超额完成任务 |
天培村 |
一、基本情况: 天培村位于集镇西部展锦公路边,距集镇10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23户,544人,天培村共有耕地面积329.8亩,其中田271.8亩,土58亩,天培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天培村前靠水后靠山,给养殖业、种植业都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支部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寻求新思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 1、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在原有冬桃、柑桔种植的基础上,引进杨梅种植,通过连户种植等形式,扩大种植面积:冬桃扩大到500亩,柑桔达到300亩,杨梅达到100亩。 2、以“天羽养殖场”为示范基地,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培植养鸡大户20户以上。 3、鼓励农户利用仰啊莎湖广阔水域发展网箱养鱼,使网箱养鱼成规模、上档次、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四)充分利用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天培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天培村进行了五年规划,完成街道硬化,进寨主道900多米,进户主道1000多米,进户次道800多米,大力的改善脏、乱、差的面貌。 |
塘边村 |
塘边村位于南加镇“新集镇”西南西南方向,距镇政府办公地点5公里,坐落在311省道旁。耕地面积520亩,8个村民组,144户,总人口545人,村内主要产水稻,水果,有神秘的天然雷大塘,是南加镇的旅游点之一。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村民认真完成村级道路硬化3400米,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新农村建设。在镇人民政府的大了支持下,新建学校,村两委活动室,完成35户的危房改造,异地移民搬迁25户。 因为,近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塘边村以打造“旅游兴村”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目前,塘边村在村级公路上修建具有民族特色楼房21栋,又给“雷打塘”增添一道风景。 跨入“十二五”时期,塘边村正在积极争取资金,发展塘边村的旅游业。 |
方家村 |
方家村距离政府所在地12千米,全村共有103户,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人,是南加镇种、养殖业最具有开发优势的村寨之一。方家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目标,实施“改善民生,项目兴村、环境兴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人均吃粮340公斤。下步发展思路为: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1、利用方家村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进外资,开发柳基坳800亩林地发展牛羊养殖,使所养牛羊达到1000头(只)。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村民增收。大力发展以猪为主的养殖业,使养猪50头以上的村民达50户以上。 3、鼓励和发展蔬菜种植,打造方家蔬菜品牌。 二、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资金修建方家村具有地方特色的寨门、休闲凉亭,改善方家村公路路况,硬化路面800米,提高运输能力。 2、加强村级消防设施建设,修建消防池3个,添置消防机一台,成立村义务-,确保村民消防安全。 3、用好国家财政奖补政策,发动村民做好“一事一议”和“整村推进”工程,硬化道路2000米,改善村容寨貌,改变方家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
青龙村 |
青龙村位于南加镇西部,现有126户,587人,五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95.5亩,森林覆盖面为75.86%;是一个居住在海拔920米的高寒地带纯苗族行政村,分两个自然寨居住。为了促进青龙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镇党委的要求,结合青龙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五年内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是:村级经济人平纯收入年递增500元,农业产业化、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2、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第三产业,实现种植面积突破600亩,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经济链,同时着力发展优质稻、玉米、辣椒种植,种植规模分别突破200亩,全村力争形成以优质稻、玉米、辣椒等农业支柱产业。 3、调整养殖结构,利用现有的山、水利资源开发种养殖,形成规模,走猪—沼—渔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路子。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一是充分利用青龙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加工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5、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2009年修通村级通村公路;2010年完成安全饮水工程、配套消防实施、修建村级活动室、卫生室;2011年完成村级步道硬化、操场硬化;2012年至2015年完成进村公路硬化及50户以上木改砖房屋改造。 三、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青龙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返乡民工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组长和全村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4、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推行“阳光工程”,依法执政,廉洁行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增强学员的致富能力,坚持“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把优秀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增强班子实力,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创业平台。 5、强化领导地位,加强对群众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妇联,青年团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参与支持村级工作,发展经济。 |
新台村 |
新台村共有228户,九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7人,是南加镇种、养殖业最具有开发优势的村寨之一。新台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目标,实施“改善民生,项目兴村、环境兴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人均吃粮300公斤以上。下步发展思路为: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1、利用新台村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药材勾藤种殖。 2、利用库区的有利条件发展网箱养鱼,从当前的300余口扩大到900口的规模,把网箱养鱼作为新台村新的经济增长项目。 二、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新台村3公里通寨公路,改善新台村公路路况,提高运输能力。 2、加强村级消防设施建设,新建消防池14个,增添消防器材,确保村民消防安全。 3、争取“一事一议”和“整村推进”工程,用好国家财政奖补政策,发动村民做好“一事一议”和“整村推进”工程,硬化3500米村寨道路,改善村容寨貌,改变新台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三、关注民生工作 做好调查核实,着力解决-群众的生活、医疗、住房保障问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