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剑河县 >> 革东镇 >> 小阶道村

小阶道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阶道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阶道村简介

  小阶道村位于剑河新县城的南部,距革东镇政府驻地8公里。海拔850米。全村辖两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户,人口346人。耕地面积为200亩,其中田面积140亩,土60亩。山林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98%。
  小阶道村共有党员26人。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班子办事公开民主,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
  小阶道村主要产业为农业,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花生、辣子、蔬菜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9104 556400 -- 查看 小阶道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阶道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阶道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宝贡屯村

  宝贡屯村位于剑河新县城的北部,距革东镇政府驻地20公里。海拔950米。全村辖两个自然寨,六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9户,人口987人。耕地面积为778亩,其中田面积705亩,土65亩。山林面积1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96%。   近年来,宝贡屯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进一步改变农业的经济面貌,村党支部、村委会跟抓落实求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具体作法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目标,抓住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宝贡屯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   

养门村

  养门村地处剑河县革东镇320国道旁,交通便利,山明水秀,民风淳朴。村内有酒厂、阀门厂、沙场、石场,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薯、辣椒等等。村内资源有林木、竹子。养门村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水质优质,是休闲养老的理想之地。   

翁备村

  翁备村位于剑河县的西南面9.1公里处,在辖区内有两个村民小组112户488人,其中农业人口473人,非农业人口15人,东邻台江县的汪一村,南面邻台江县的黄毛村,西面邻方陇村,北面邻麻栗村。翁备村以种植水稻为主。   在镇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建成村级道路硬化3公里,以及搬迁重建好村委活动室,全村人民群众相信只要依靠政府领导,村民努力和科技兴农的指引,会让翁备村的农村经济更加一个新的台阶。   

方陇村

  方陇村位于革东镇西部,离县4约公里,方陇村西北与麻栗村和光条村相邻,西南与台江县泡木村和翁母村相邻。共有土地面积3200亩,186户,869口人,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党员31名,人均纯收入1400余元,是一个以种植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村。   近年来,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变农业的经济面貌,我们方陇村党支部、村委会跟抓落实求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具体作法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货币收入为目标,抓住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金秋梨绿色产业。方陇村共有金秋梨面积80余亩,其中已挂果面积为70余亩,每年产梨50余吨,给农民增加收入达40万元,并且产的梨个大,色泽好、味甜。   

麻栗村

  麻栗村地处台江县和剑河县的中心地带,辖有五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220户总人数942人,其中农业人口926人,非农业人口16人,东邻养门村,南邻巫备村,西邻方陇村,北邻光条村。   麻栗村距离剑河县城8公里,距离台江县9公里,并有320国道穿村而过,高速公路擦村而过,可谓是交通非常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麻栗村通过了全村集体群众修建成全村要道的道路硬化,使麻栗村得村容村貌不断的得到了完善。   麻栗村为革东镇的几大苗寨之一,民俗古朴,民风独特,民族民间文化犹如一枚瑰宝,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殿堂上,麻栗村的节日非常多,俗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最为表现农村原生态小农经济的当属一年一度的“吃新节”也称作“吃卯节”。农历的六月选择是卯的这天为过节,寓意于年年的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有“农忙了后相聚吃饭喝酒并交流种植农作物之意”。最表现农村原生态生活的是七村八寨的养牛人会在这一天,身穿苗族特有的盛装,拉着本家的大肥牛集中在麻栗村的专门斗牛场比赛,奖金不在乎多少,重要是人山人海的观众享受着这农忙后的小憩。时而传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的拉牛脚,时而又传来寨老们唱着祖传了千年的苗族古歌、中年人的苗族飞歌以及羞羞涩涩的小青年男女们稚嫩而深情的苗族情歌,整个山寨变得更加的活泼与温馨。   原生态旅游是麻栗村的地方独有特色,百年古树,百年风俗,更有百年风情。   

大皆道村

  大皆道村位于革东镇南部,海拔958米。距革东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共126户,人口512人,均为苗族。全村辖1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为259亩,其中田面积为183亩,土76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36亩。人年均产粮288公斤。人均年纯收入980元。   近年来,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变农业的经济面貌,我们大皆道村党支部、村委会跟抓落实求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具体作法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目标,抓住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在镇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通村公路7.439公里,建成村级道路硬化5.2公里,全村人民群众相信只要依靠政府领导,村民努力和科技兴农的指引,会让大皆道村的农村经济更加一个新的台阶。   

小阶道村

  小阶道村位于剑河新县城的南部,距革东镇政府驻地8公里。海拔850米。全村辖两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户,人口346人。耕地面积为200亩,其中田面积140亩,土60亩。山林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98%。   小阶道村共有党员26人。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班子办事公开民主,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   小阶道村主要产业为农业,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花生、辣子、蔬菜等。   

东陇村

  --人口总数:986人农业人口:971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搞好村庄规划,改善农村面貌   --所辖村:一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生产总值: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辣子、蔬菜名特产品:辣椒办公所在地: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森林资源丰富   

上寨村

  上寨村位于革东镇辖区西南角,西北面与东陇村和革东寨村接壤,东南面与展架村和久仰乡地界相邻。相距中心城区仅为5公里,交通便利。   上寨村辖区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由上寨村、小河桥两个自然村组成,设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896余人,流动人口8余人。拥有耕地面积近718余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8亩。、   上寨村,村两委干部由7人组成,党支部4人:书记由石春政担任,支部委员由万昌雄、万劲东、是光毫组成;村民委员会3人:主任由万劲东担任,村委委员由万引荣、石春明组成;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3名,目前,党员队伍中,高龄党员比例占到50%。近几年来,党支部注重年龄结构调整,已经陆续吸收6名有事业心、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加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察对象行列。   上寨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随着改电、改水工程不断改善、乡村道路不断优化,上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上寨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建新村

  --人口总数:975人农业人口:960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建新新发   --所辖村:8生产总值:1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花生”名特产品:花生办公所在地:建新村   --自然条件:清水江绕村而过,水上交通便利资源:水流   

交榜村

  交榜村地处剑河县革东镇清西北部,与革东镇八郎村、辣子村、建新村及屯州村接壤。辖1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组成,132户570人,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距革东镇所在地约11公里。共有劳动力407人,其中外出140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33%。耕地总面积为392亩,其中田为288亩,土为104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9亩。主产水稻、玉米、土豆、红薯、辣子、花生等作物,动物饲养主要有牛、羊、猪、狗、鸡、鸭、鹅等。   

五河村

  五河村位于剑河县西北角,清水江中游之北岸,距县城9公里。为潘、邰、熊、刘四家相继来寨并和睦相处,大部务农,兼划木船运输,以创建其基业。目前五河村属剑河县革东镇所辖,以苗族聚居,现有301户,1220人。(张宽学)   五河村与宝贡屯村、养门村、翁备村、方陇村、麻栗村、大皆道村、小阶道村、东陇村、上寨村、建新村、交榜村、白浪村、东南村、干翁村、南薅村、光条村、交东下寨村、屯州村、辣子村、八郎村、前进村、五岔村相邻。  

白浪村

  一、基本情况:白浪村位于剑河新县城南面,距新县城及革东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三凯高速公路”、320国道仅4.2公里,东抵小阶道村,南抵大阶道村,西抵台江县方召乡交浪村,北抵源江村。全村共有1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96户432人,均为苗族,耕地面积183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花生、辣椒等。   二、基础设施: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有:通村公路、村级道路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星地面站接收站、村级活动室、村级小学等。村级卫生室建设正在筹备当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白浪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得到了及大的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东南村

  东南村位于革东镇辖区西边,途径320国道,西北面与辣子村和光条村接壤,东南面与前进村和养门村相邻。相距县城中心城区仅为5公里,交通地理优势十分便利。   东南村辖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东南村设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5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近227余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7亩。拥有杨梅、桃、李、梨等经济果林50余亩。   东南村,村两委干部由7人组成,党支部3人:书记由刘跃衡担任,主任由李应祥担任,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6名,目前,党员队伍中,高龄党员比例占到65%。近几年来,党支部注重年龄结构调整,已经陆续吸收10余名有事业心、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加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察对象行列。   东南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东南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东南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云村而努力奋斗。   

干翁村

  --人口总数:437人农业人口:43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农业,建设富裕、和谐村寨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生产总值:16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辣椒,花生,玉米办公所在地: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自然风光优美资源:民族风情浓郁   

南薅村

  南薅村地处剑河县革东镇西北方向,面积约6953亩,东抵东南村,南至方陇村,西至光条村,北至台江县老屯乡,共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总户数308户,总人口1214人。苗族人口占100%,耕地面积880亩,其中田690亩,土190亩,的均年收入达1210元,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4人。   这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有铅锌矿产。   

光条村

  光条村位于革东镇西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东、南、西、北面分别与东南村、方陇村、台江县排略村、南薅村接壤,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269户,1181人,其中男627人,女554人,农业人口1165人,非农业人口16人,劳动力878个,其中男劳动力450个,女劳动力428个。全村耕地面积874亩,其中田703亩,土171亩,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光条村现有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5人,供电用户268户,自来水用户269户,移动座机电话176部,通村公路3条,共16公里,东面和南面与东南村、方陇村连接,西面和北面分别与台江县排略村、南薅村相通,交通极为方便。全村全年经济收入53万元。   

交东下寨村

  交东下寨村位于革东镇政府所在地东南方向,距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辖4个小组,人口总数682人。   --人口总数:682人农业人口:674人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走富裕和谐之路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生产总值:189.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花生办公所在地: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封山育林景区资源:自然风光优美   

屯州村

  屯州村(苗语“TentSeub”)位于剑河县革东镇北部,坐北朝南,依山而居,距镇政府所在地(县城)5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38户,677人,其中男384人,女293人,均为苗族。有张氏,唐氏,万氏3个家族,其中张氏居多,占全村99.3%。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92亩,其中田221亩,土171亩;森林面积2574亩,森林覆盖率达62.6%。早已实现水电路三通。   200多年前,一个名叫故你秀先(苗语“GhetNixHxutHxenb”)的老人从台江县施洞镇四新村迁徙到屯州居住,至今有10代。   五亿年前的屯州属于一片海洋,地球的“先民”——三叶虫等生物在这片海里繁衍生息。由于地壳的运动作用,海底隆起,使远古的大海一角变成现在屯州的这片土地。而那些远古生物因物理作用形成的化石就埋没在屯州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现在的八郎古生物化石群。近十多年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内外著名地质学家、生物学家踏遍屯州这片土地,进行地球演变和生命起源的科学考察研究。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因保存有世界上最好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化石,有望成为“金钉子”剖面。   屯州村民能歌善舞,每到“二月二”敬桥节,“二月十五”姊妹节,“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节,村中男女老少都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自发到村坝上跳木鼓舞,饮酒作乐,对唱苗族古歌、酒歌、飞歌。在2010年、2011年台江县举办的“三月十五”姊妹节中,屯州村青年参赛队曾荣获苗族情歌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屯州村地处山区,全村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花生、辣椒、洋芋、油菜等。村民习惯饲养畜禽,主要饲养猪、牛和鸡。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积极发展市场经济,种有苦丁茶1600亩,金秋梨1400亩,杨梅580亩,猕猴桃846亩。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615公斤,人均纯收入2052元。屯州村民族服饰特点为红袖、蓝袖上衣,配以过膝百褶裙:裙有小人裙、白马裙。红袖和白马裙为年轻妇女和未出嫁的姑娘所穿,冬裹红绑腿。蓝袖和蓝裙、黑绑腿为中老年妇女所穿。   屯州村主要建筑物为全木结构吊脚楼,均为一楼一底两层楼房,屋顶多盖青石板。2010年完成村级道路硬化,村容寨貌整洁,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屯州村从古至今未发生一起火灾,社会秩序良好,是剑河县的“平安村寨”之一。   

辣子村

  辣子村位于革东镇的西北方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与八朗、光条、东南、宝贡村毗邻。村辖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亩,有4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全村居住的都是苗族,有299户,1411人。   辣子村以低山、低中山为主,最高海拔1321米,最低海拔495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升,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小时,年无霜期为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辣子,畜牧业经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森林资源丰富。   村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牯藏节、招龙节、祭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过节活动形式引人入胜。2011年村级换届后有健全、团结、求真、务实的村级班子,村民互相帮助,友好往来。   

八郎村

  八郎村位于剑河县城西面,是革东镇的一个行政村,东接屯州,西临辣子,南接前进,北接交榜村。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186户,769人,其中男429人,女340人,共有土地面积4千多亩,其中耕地面积342亩(田231亩,土111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水稻,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盛产花生、玉米,主要特色产品有:红绣,村境内著名的早、中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极具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760元,人均占有粮160公斤。   

前进村

  前进村(VangxVob)位于革东镇西北部,坐落在海拔760米的山顶上,距革东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邻大稿午村,南与交洗村相邻,西邻养门村,北与八郎村接壤。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38户,538人均为苗族。耕地面积182亩,其中,田65亩,土117亩。森林面积2400亩,森林覆盖率52.8%。   前进村的主要特产是蔬菜、花生和玉米。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上市,花生颗粒饱满。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前进村有千年松树和红豆杉,是个风景盛美的自然村寨。   

五岔村

  五岔村座落于距离剑河县唯一的一个城关镇(革东镇)西北约10公里处,清水江绕村而过,现在已通公路(施秉县方向)。它由南面、白龙、翁路、翁岸和大寨五个自然寨组成,现有467户,1873人,以苗族聚居,有一所学校——五河小学,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业。村寨面积约1700余亩,耕地面积约700余亩。五岔村原隶属台江县革东镇,因在清水江中下游修建“三板溪”水电站,地处清水江中游的老剑河于2003年底搬迁至革东镇,现五岔村归属于剑河县革东镇。   五岔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之地,民族节日频繁,有盛典的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狮子龙舟节、一年一度(农历二月十五)的苗家情人节——姊妹节、苗年节等,习俗多样,举不胜举。山歌、酒歌种类繁多,时时歌舞弥漫,芦笙荡漾。既有闻名一带的《爹他当那》等民族古歌,又有歌唱生活与爱情的悠扬飞歌和郁多样的情侣对唱;民间武术享誉四方;特别是苗族红乡秀精品独树一帆,如今闻名中外;宋代男式长袍保留古韵,别具一格;这里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拥有《‘搭向’(猫头鹰)救母》的神话故事和《飞公(故两)救难》等传说。如今贵州第一五岔村志——《五河苗族志》就问世于此处。   挖掘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正走向世界,使之更加有力的传播下去,让整个社会一起保护好这一块完美的民间文化瑰宝。   


小阶道村特产大全




小阶道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