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纪村位于群山丛中,被大山环绕,地势低平,东至摆伟村、南至中都、西至南江白闹两村、北达台江交弯。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共住338户人家1169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现有党员17人。有耕地面积518亩(其中:田491亩,土27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525元,人均占有粮283公顷。
目前,光纪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这里的地势较高较平,土质肥袄,勤劳的农民们又在高坡上的种植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和珍稀树种(如:红豆杉等)。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久仰乡光纪村人民欢迎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9200 | 556400 | -- | 查看 光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久丢村 |
久丢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脚楼,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一群群赤足红装的浣纱苗女。还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车,在水力的带动下,咕咕噜噜、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一派田园诗情,这就是久丢苗寨。 “藏在深闺人未识”,久丢村,一颗剔透的明珠,她虽小巧玲珑,却光彩夺目。如果说久仰乡是剑河沃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久丢村则是风景里一朵璀璨的奇葩。 久丢村位于久仰乡西南面,距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系久仰乡三类贫困村寨,久丢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剑太公路(剑河至太拥)穿境而过,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居188户801人,现有0正式党员18人。全部是苗族人口,有耕地面积208亩(其中:田170亩,土38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675元,人均占有粮158公斤。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久丢村贫困现状逐渐得到转变,群众科技农作意识不断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渐得到提高,同时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等优势机遇,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了村级道路硬化、消防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
党敢村 |
党敢村位于剑河县久仰乡东北部,面积6平方公里,2个自然寨(党敢、巫略),两个村民小组,361人,党员16人。距久仰乡政府20公里,老县城柳川15公里,均苗族,属超短襟苗。党敢村乡风古朴,森林率50%,其中50%原始阔叶林。党敢村原属久仰乡久敢村,因1976年久敢发生寨火而分散而居另立新寨,目前久敢党敢两村的田地山林都还是互为交错。 党敢村巫略寨居住在1100海拔的高山上,空气新鲜,晨照晚霞尽览,至今未通公路(党敢已通公路),距公路2.5公里。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势,养小香鸡、种香禾、朝天椒等,那种原生态的味儿直透其中。 |
久敢村 |
一.村情简介 久仰乡久敢地处剑河新县城南部。全村国土面积2.2公里,东临柳川镇,西临党敢村,南临尖峰村,北临柳利村。系久仰乡一类贫困村村之一,村党支部有党员25个,其中女党员2个,全村辖管10个村民小组。 二.自然资源 久敢全村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傍坡上,目前,有耕地总面积281.9亩,其中土8亩,田273.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业用地3621亩,其中林地面积2958亩,灌木林0亩,荒山荒地0亩。未造林地450亩。 三.农村经济 全村经济以农业经济和第三经济产业为主,2010年农村经济产值达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1.5万余元,2010年全村外出误工经济收入90万。 四.基础设施 久敢已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水,通路,全村人行步道已硬化完毕。全村所有农户已经安装自来水,60%农户已有移动电话,全村拥有私家车、摩托车、拖拉机的村民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 五.人口卫生 久敢现有农户240户,村人口1099人,其中男性533人,女性426人。全村以农业人口为主,是一个纯苗族村寨。久敢村以苗族为主。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70人,参合率99.2%;享受低保824人。 |
白闹村 |
白闹村总人口131户851人;田348.8亩,土1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白闹村东靠柳川镇中都村,西至南江村,南达摆尾村,北至柳川镇南脚村。 全村经济以种、养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蔬菜、朝天辣和红苕等,养殖业以牛、猪为主,特别是小香猪。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管村集体经济薄弱,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白闹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全村道路硬化等。 目前,尽管夭那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全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早日使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
南江村 |
南江村位于久仰乡北部,全村总人口101户561人;田261.2亩,土1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南江村东靠白闹村、西至东龙村、南达巫溜村、北至交弯村。 全村经济以种、养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蔬菜、朝天辣和红苕等,养殖业以牛、猪为主,特别是小香猪。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管村集体经济薄弱,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南江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全村道路硬化等。 目前,尽管夭那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全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早日使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
光纪村 |
光纪村位于群山丛中,被大山环绕,地势低平,东至摆伟村、南至中都、西至南江白闹两村、北达台江交弯。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共住338户人家1169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现有党员17人。有耕地面积518亩(其中:田491亩,土27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525元,人均占有粮283公顷。 目前,光纪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这里的地势较高较平,土质肥袄,勤劳的农民们又在高坡上的种植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和珍稀树种(如:红豆杉等)。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久仰乡光纪村人民欢迎您! |
巫溜村 |
巫溜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全村分为7个村民小组,共住141户人家752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有耕地面积344亩(其中:田322亩,土22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505元,人均占有粮288公顷。 目前,巫溜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要支柱产业带。这里的山高气爽,土质肥袄,勤劳的农民们又在高坡上的种植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巫溜人民欢迎您! |
巫里村 |
巫里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东北方向,东接本乡摆伟村,南与本乡奉党村相连,西抵本乡党开村,北达我乡光纪村。全村分为三个村民小组,共住68户人家335人。居住的百姓都是一个姓氏的“李”民。 村内主要农产品是只用自然农肥的朝天辣,没有农药的绿色蔬菜,专喂煮熟自然菜类的本地香猪和羽毛漂亮的本地鸡。在这山高气爽,坡大人仁的黄土高坡上,勤劳的农民们又种上了乡内的主要产业——钩藤。同时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这里的社会安定无恶,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这里的乡亲友好和热情使你吃了还想再吃的铁锅煮香饭时会给你留下的美好记意,是你投资绿色农产品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党开村 |
党开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东北方向,东接本乡巫里村,南与本乡夭那村相连,西至本乡巫交村,北达我乡巫溜村。全村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分为三个村民小组,共住77户人家304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 村内主要农产品有金黄色不用施肥的小米,香辣分明的朝天辣,没有农药的绿色蔬菜,专喂煮熟自然菜类的本地香猪和羽毛漂亮的本地乌骨鸡。这里的山高气爽,土质肥袄,高坡上的黄土驻扎着勤劳的农民们又种上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和珍稀树种(如:红豆杉等)。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久仰乡党开人民欢迎您! |
巫交村 |
巫交村位于剑河新县城南部,距新县城约30公里,全村138户766人,巫交村东与党义村接界,南与夭那村相邻,西与台江县接壤,北抵光纪村。房屋多为木质吊脚楼,杉木皮及小青瓦盖顶,几座简陋的风雨桥横跨在溪流上,百年以上、夜不挂锁的户外粮仓沿溪对列着,国家级珍贵树种红豆杉比比皆是。 巫交与台江返排村仅一山之隔,两地语言、服饰、歌舞相同,同属苗族“九黎”和“东夷氏族集团”的“西”支后裔。这里便是“天籁之音——苗族多声部情歌”及“巫交木鼓舞”的发祥地。巫交地区至今保存着苗族丰富的古老传统文化,被称作“东方犹太民族”的苗族人民用歌舞记载历史,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历尽苦难,用生命谱写出独特的另类文化,将自己坚忍不拔的迁徙历程融入歌舞,世代传承……。“巫交芦笙献花舞”便是该地区独有的原生态舞蹈,该舞蹈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在悲戚沉重芦笙节奏召唤下均有明确的寓意,整套动作分别记述了该支系先祖自榕江入境后,历经昂宿、久脸、南东、久仰、奉党、巫留、摆伟、巫交、返排等地的迁徙历程。 |
夭那村 |
夭那村位于久仰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夭那村东接久仰村、西至巫交村、北至久吉村、南达党义村。全村总人口245户1300人;田408亩,土800亩;森林面积500亩。夭那村气候高寒最高海拔1152米,最低海拔810米,年平均气温23℃,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 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938元。因属高寒特困山区。全村经济以种、养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蔬菜、朝天辣和红苕等,养殖业以牛、猪为主,特别是小香猪。夭那村下设1个党支部,共有18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管村集体经济薄弱,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夭那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全村道路硬化等。目前,尽管夭那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全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早日使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
东库村 |
东库村位于久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约7.5公里,系久仰乡三类贫困村寨,东库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久摆公路(久仰至摆伟)穿境而过,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居106户491人,现有0正式党员11人。全部是苗族人口,有耕地面积318亩(其中:田306亩,土12亩)。2007年末,人均纯收入1595元,人均占有粮320公斤。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十分明显,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群众增收渠道低效单一。 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库村贫困现状逐渐得到转变,群众科技农作意识不断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渐得到提高,近年来,东库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等优势机遇,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了村级道路硬化、消防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东库村主要以传统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要支柱产业带,部分群众科学农作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增收渠道逐渐得到拓宽。 |
南开村 |
南开村属于国家重点贫困村,距久仰乡政府11公里,东到里生(基佑村),南到下巫仰,西到基佑村,北到巫堆村(柳川)全村有两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84户333人,其中劳动力有380人。耕地面积有70亩,其中田56亩,土14亩,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苗族聚居村寨。 南开村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来源薄弱且单一,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文化落后,贫困程度极深,2007年底,全村人均占有粮200公斤,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末贫困人口105人,农民家庭经济主要依靠经济作物种植和务工收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
久顺村 |
久顺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全村分为6个村民小组,共住162户人家684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有耕地面积348亩(其中:田318亩,土30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483元,人均占有粮297公顷。 目前,久顺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要支柱产业带。这里的山高气爽,土质肥袄,勤劳的农民们又在高坡上的种植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久顺村人民欢迎您! |
巫仰村 |
巫仰村坐落在海拔1200多米的特困山村——剑河县久仰乡巫仰村,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共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居住在沟谷深切的高山之上,共有耕地面积130亩,曲曲折折的水泥步道取代了昔日泥宇不堪的土路,通向各家各户,数口消防水池在微风中泛起涟涟水波休闲地躲在苗家木楼聆听老人们口中流淌的古韵长歌,这是久仰乡巫仰村今天的面貌,是一个102户388人口苗族村寨。 |
党义村 |
党义村位于久仰乡西部,距乡政府4.5公里。分两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181户816人,全部都是苗族。全村耕地面积350.7亩,其中田面积331.7亩,土面积19亩。主要出产水稻、玉米、红薯和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黄豆、油桐等名特农副产品有朝天椒、小米、红、白饭豆和板栗、黄花梨。有近500亩的中药材钩藤。特色美食有五彩糯米饭、鸡鸭辣椒稀饭和香嫩可口的黑香猪肉、土鸡。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主要有二月二敬桥节、姊妹节、六月卯节、九月稻草节和十月苗年,每逢节日苗族群众都要举行斗鸟、斗牛、踩芦笙娱乐活动,旅游景点有千年倒栽杉木王,树径达2.3米,树高25米,郁郁葱葱覆盖面积40多平方米,有近100亩的原始森林簇拥在村四周,美不胜收。 |
基佑村 |
基佑村位于久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约3公里,系久仰乡三类贫困村寨,基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剑太公路(剑河至太拥)穿境而过,全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居186户868人,现有0正式党员24人。全部是苗族人口,有耕地面积483亩(其中:田448亩,土35亩)。2007年末,人均纯收入1595元,人均占有粮327公斤。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十分明显,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群众增收渠道低效单一。 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佑村贫困现状逐渐得到转变,群众科技农作意识不断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渐得到提高,近年来,基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等优势机遇,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了村级道路硬化、消防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基佑村主要以传统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要支柱产业带,部分群众科学农作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增收渠道逐渐得到拓宽。 |
毕下村 |
毕下村属于国家重点贫困村,全村有两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140户632人,其中劳动力有380人。耕地面积有279亩,其中田241亩,土38亩,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苗族聚居村寨。毕下村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来源薄弱且单一,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文化落后,贫困程度极深,2007年底,全村人均占有粮264公斤,人均纯收入1375元,年末贫困人口94人,农民家庭经济主要依靠经济作物种植和务工收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
久仰村 |
久仰村位于贵州省剑河县,顾名思义,它是久仰乡政府驻地,系久仰乡三类贫困村寨,由于地处久仰乡乡政府驻地,久仰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剑太公路(剑河至太拥)穿境而过,东至巫仰村、西至东阶仰村、南至久丢村、北达毕下村。全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共住128户人家578人。居住的百姓都是苗族,现有党员15人。有耕地面积200亩(其中:田170亩,土30亩)。2009年末人均纯收入1892元,人均占有粮244公顷。 目前,久仰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初步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为主要支柱产业带,还有羽毛漂亮的本地鸡。这里的山高气爽,土质肥袄,勤劳的农民们又在高坡上的种植了乡内的主要产业化药材(钩藤),这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村内还有许多天然的高山草药品种和珍稀树种(如:红豆杉等)。这里的农民生活淳朴,也热情大方,这里的社会安定有序,家家是从不挂锁的户外粮仓让来到这里的人目睹而对这里的治安暗自敬佩。这里的乡亲友好们都在用他们热情和绿色食物等待着您的到来,久仰乡久仰村人民欢迎您! |
党薅村 |
党薅村地处在久仰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2公里,东邻尖峰村,北面与本乡久敢村相邻,南面与南哨乡南琴村相邻,西与本乡久丢村相邻。土地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4.4亩,田面积152.4亩,土面积45亩)林地面积25公顷。辖五个村民小组,130户,人口576人。人均纯收入1450元,党薅村纯苗族,居住在半山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山村。 |
摆伟下村 |
一.村情简介 久仰乡摆伟下村地处剑河新县城南部。全村国土面积2.1公里,东临柳川镇万安村,西临乌溜村,南临东库村,北临白闹村。系久仰乡一类贫困村村之一,村党支部有党员21个,其中女党员1个,全村辖管5个村民小组。 二.自然资源 摆伟下村全村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傍坡下,目前,有耕地总面积242.7亩,其中土6亩,田236.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业用地4151亩,其中林地面积4027亩,灌木林0亩,荒山荒地0亩。未造林地124亩。 三.农村经济 全村经济以农业经济和第三经济产业为主,2010年农村经济产值达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1.3万余元,2010年全村外出误工经济收入40万。 四.基础设施 摆伟下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水,全村人行步道已硬化完毕。全村所有农户已经安装自来水,40%农户已有移动电话,全村拥有私家车、摩托车、拖拉机的村民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 五.人口卫生 摆伟下村现有农户146户,村人口689人,其中男性420人,女性269人。全村以农业人口为主,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摆伟下村以苗族为主。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80人,参合率98.7%;享受低保150人。 六.集体荣誉 2006年7月1日被0久仰乡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2007年12月被0久仰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 |
摆伟上村 |
一.村情简介 久仰乡摆伟上村地处剑河新县城南部。全村国土面积2.1公里,东临柳川镇万安村,西临乌溜村,南临东库村,北临白闹村。系久仰乡一类贫困村村之一,村党支部有党员23个,其中女党员1个,全村辖管9个村民小组。 二.自然资源 摆伟上村全村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傍坡上,目前,有耕地总面积281.9亩,其中土8亩,田273.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业用地3621亩,其中林地面积2958亩,灌木林0亩,荒山荒地0亩。未造林地663亩。 三.农村经济 全村经济以农业经济和第三经济产业为主,2010年农村经济产值达1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1.5万余元,2010年全村外出误工经济收入60万。 四.基础设施 摆伟上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水,全村人行步道已硬化完毕。全村所有农户已经安装自来水,60%农户已有移动电话,全村拥有私家车、摩托车、拖拉机的村民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 五.人口卫生 摆伟上村现有农户161户,村人口776人,其中男性450人,女性326人。全村以农业人口为主,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摆伟上村以苗族为主。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70人,参合率99.2%;享受低保203人。 六.集体荣誉 2006年7月1日被0久仰乡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2007年12月被0久仰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 |
久吉二村 |
久吉二村座落于两山的半山腰上,中间有一条小溪,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有四个自然寨即久吉大寨、对门寨、万故相寨、仰一阿寨,位于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西南面,距乡机关所在地久仰有10.5公里,东与久丢村相邻,西与台江县方召乡细登村相望、南与太拥乡巫吉村相连,北与夭那村相依,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256户1068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8%,耕地面积480亩。 长期以来,久吉人民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自己的农耕文化,过着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村寨内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和自然生态至今保存完好,木制结构的房屋比例几乎是100%,村内外禾架林立,到处是夜不挂锁的户外粮仓,村寨周围有无数的参天古树,远处是茂密的山林,寨脚溪流淙淙,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在这里依然留存,这里是一片净土,是人类返璞归真的文化胜地,2008年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为100名州级民族文化村寨,2010年8月被国家提名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村寨。 久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古朴、独具特色,为21世纪旅游、度假的最佳选择,剑河欢迎您 |
久吉一村 |
久吉一村座落于两山的半山腰上,中间有一条小溪,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有四个自然寨即久吉大寨、对门寨、万故相寨、仰一阿寨,位于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乡西南面,距乡机关所在地久仰有10.5公里,东与久丢村相邻,西与台江县方召乡细登村相望、南与太拥乡巫吉村相连,北与夭那村相依,全村总面积47、3公顷,以山地、丘陵为主,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355户1577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8%,耕地面积710亩。 长期以来,久吉人民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自己的农耕文化,过着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村寨内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和自然生态至今保存完好,木制结构的房屋比例几乎是100%,村内外禾架林立,到处是夜不挂锁的户外粮仓,村寨周围有无数的参天古树,远处是茂密的山林,寨脚溪流淙淙,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在这里依然留存,这里是一片净土,是人类返璞归真的文化胜地,2008年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为100名州级民族文化村寨,2010年8月被国家提名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村寨。 久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古朴、独具特色,为21世纪旅游、度假的最佳选择,剑河欢迎您,久吉欢迎您! |
东阶仰村 |
东阶仰村位于久仰乡中部,距乡政府2公里,东接久仰村,南接久吉村,西接夭那村,北接毕下村。全村总面积2.5,辖5个村民小组,119户496人,11个党员;境内主要产有杉木、松木、钩藤等为主,纯苗族之村。 东阶仰村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姊妹节、过卯、二月二、清明节等苗族传统节日。境内一层层梯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东阶仰村真是发挥民族文化魅力的好地方。 |
久甲村 |
久甲村位于久仰乡西南部,距乡政府22公里,东接南哨乡章汉村,南接南哨乡南甲、南岑,西接党薅村,北接尖锋村,辖5个村民小组,135户、583人,境内主要产有松、杉木及钩藤为主,纯属苗族超短裙之村。 久甲村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姊妹节,过卯节,二月二祭桥,葬节,吃新节等苗族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令人神往,纯属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区,境内有国家1级保护树种红豆杉,水杉和国家11级保护树种台湾杉榉木,福建柏,楠木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有天麻,土三七,杜仲、血藤、钩藤等200余种。久甲村真是挥索发现民族文化魅力的最好去处。 |
尖峰村 |
尖峰村地处在久仰乡南部,距乡政府16公里,东邻柳川镇巫库村,北面与本乡久敢村,南面与南哨乡章汉村,西与本乡党薅村。土地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4亩,田面积96.4亩,土面积51亩)林地面积30公顷。辖三个村组,76户,人口326人。人均纯收入1560元,尖峰村纯苗族,居住在半山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山村。 |
奉党村 |
奉党村地处久仰乡西部,东临东库村,西至巫里村,北至摆尾村,南至夭那村,全村土地面积5625亩,其中耕地面积510亩,林地面积2738亩。辖7个村民小组,分为奉党、必耶2个自然寨,总户数178户,724人,均为苗族,人均收入1449元。 设党支部一个,有14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种植方面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苕为主,盛产高寒朝天椒;养殖方面以水牛,香猪为主。今年在政府的带动下,村民们大面积种植钩藤药材,为满山满岭增添了一套希望的绿衣。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