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剑河县 >> 太拥乡 >> 柳丰村

柳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柳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柳丰村简介

  柳丰村地处太拥东部,距太拥乡所在地14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8o30′、北纬26o25′”。辖11个组,3个自然寨,全村248户,总人口1100人,全村耕地面积768亩,林地面积18600亩。境内居民主要以汉、侗族为主,侗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230元,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
  柳丰村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精美。这里侗族的节日古朴,浓郁、丰富多彩。每逢过节,侗族妇女身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特有的美食风味如糯米酒、酸汤菜、腌鱼、腌汤、油茶等。
  柳丰村地势平卧,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醋暑,泥层深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还盛产玉米、红苕、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花生。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及家禽等。柳丰村的水稻大部分种植在梯田里,这种种植使水稻容易通风、阳光充足、谷穗十分饱满,因此农户年年都能大丰收。农户的粮食除自给自足外,还有一部分粮食运到太拥乡集市上出售。九十年代初,柳丰村附近的小山坡种植了千亩金秋梨、大板栗,如今树木已老化,但现在又更新栽上了钩藤,使柳丰村成为了太拥乡钩藤种植的重要基地。
  柳丰村有纯天然野生杨梅,远近闻名,畅销县内外,每年到端午节前后,满山都是杨梅。柳丰村的杨梅黑里透红,酸甜可口,非常迷人,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杨梅销往远方。柳丰村还有丰富森林资源,如松、杉、樟、楠、枫等林木,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野生中草药材较多,主要有天麻、钩藤、缬草、石斛、灵芝、冬虫夏草等,当中有多种国家频危灭绝中药材,具有极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植。
  柳丰村境内山川秀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是游客为之心醉、流连忘返、返璞归真、乐不思归的好去处,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9201 556400 -- 查看 柳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柳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柳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柳落村

  柳落村位于太拥乡东部的深山区,距太拥乡政府8公里。1992年之前属于太拥区的太拥乡管辖,1992年“建并撤”时由原来的太拥区所辖的太拥、展么、久仪、白道四小乡合并而成太拥乡,柳落村就归属太拥乡管辖。村境内群山林立,到处是高低起伏的平头小山区,当地百姓称为“磨阳坡”。在村附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的两岸悬崖峭壁,原始森林密布。沿着河水而下,就是“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的黄狗练窝大瀑布,瀑布高60多米。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186户,836人,其中0党员30人。186户中绝大部分都是苗族和侗族,在历史的演变中,现基本上都是说汉语。特有的美食风味如糯米酒、酸汤菜、腌鱼、腌汤、油茶等。   柳落村地势平卧,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醋暑,泥层深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还盛产玉米、红苕、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花生。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及家禽等。柳落村的水稻大部分种植在梯田里,这种种植使水稻容易通风、阳光充足、谷穗十分饱满,因此农户年年都能大丰收。农户的粮食除自给自足外,还有一部分粮食运到太拥乡集市上出售。九十年代初,柳落村附近的小山坡种植了千亩金秋梨、大板栗,如今树木已老化,但现在又更新栽上了钩藤,是太拥乡钩藤种植的重要基地。迄今,也调整了种植结构,有部分种植户也种植了太子参、白术、缬草、金银花等中药材,使柳落村成为中药材的种植村。   柳落村有纯天然野生杨梅,远近闻名,畅销县内外,每年到端午节前后,满山都是杨梅。柳落村的杨梅黑里透红,酸甜可口,非常迷人,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杨梅销往远方。柳落村还有丰富森林资源,如松、杉、樟、楠、枫等林木,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野生中草药材较多,主要有天麻、钩藤、缬草、石斛、灵芝、冬虫夏草等,当中有多种国家频危灭绝中药材,具有极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植。   柳落村境内山川秀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是游客为之心醉、流连忘返、返璞归真、乐不思归的好去处,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阳白村

  阳白村位于雷公山脚下太拥乡,距离贵州省剑河县县城85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14户1018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极差,阳白村成了太拥乡最为边远贫困的村之一。2003年5月,县人武部挑起阳白村的扶贫开发重任,他们决定从公路入手拉开阳白村扶贫开发的序幕。人武部在太拥乡成立了“民兵修路突击连”,组织民兵进行修路攻坚。除了组织人力外,人武部先后分批次送去02200公斤、-2300枚、导火线1750米。经过半年的努力,13公里的进村公路终于在1月8日正式开通,村民们过上了一个高高兴兴的春节。   

太坪村

  太坪村位于太拥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以苗族聚居为主,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28户,533人,劳动力366人,男180人,女186人。行政区域面积835.88公顷林地面积712.98公顷。耕地面积252亩,其中田191亩,土61亩。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人。低保户37户,146人。   太坪村是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由江西迁移到此,全村蒋姓占60%,杨姓占30%,其余姓氏占10%。太坪村人民热情好客,每年有10多个民族节日,其中最热闹的有“大年节”和“招龙节”,每逢这两个节日,村民们踩芦笙、摆长桌、喝牛角酒,第二天集中寨脚斗牛。寨内古树参天,树木成荫,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2011年太坪村芦笙队代表剑河县参加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还曾多次剑河县“仰阿莎”文化节民族服饰展演中荣获奖项。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方针路线,认真学习,多次获得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奖章。   村情建设:已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篮球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民厕改造等公益事业。   进入“十五”期间:太坪村以创建发展,促进和谐文明民族旅游村寨建设,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各位贵宾的到来。   村两委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参观考察,投资开发建设。   

太拥村

  太拥村是太拥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人口678人,其中农业人口578人,全村党员23人,行政区域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310亩,以苗、侗族为主,下辖5个村民小组,主要经以林、农、牧为主,名特产有野生杨梅,野生苦丁茶、野生灵芝等。   

打莱村

  打莱村位于太拥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2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06户480人。分散居住在白学岭上及巫迷河两岸,是一个纯苗族聚居的村寨。全村共计有田242.4亩、土21亩。   台江县南宫乡岩板村、乌芒村公路穿寨而过,民族风俗纯朴,节日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投入上百万元修建的南东电站大坝,就坐落在打莱村的上游;2009年南东电站正式建成发电后,形成4000多米长的湖面,与两岸的原始森林交辉相应,湖面最宽达300多米,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鲤鱼、鲫鱼、草鱼、角角鱼、团鱼、麻勾、鳜鱼等。一年四季前来观光和钓鱼的游客络绎不绝,置身于南东电站大坝风景区犹如进入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巫吉村

  巫吉村坐落于太拥乡西北部,离乡政府驻地太拥17.5公里,东接本乡久大村;南与台江县南宫乡岩板村交界;西与本县久仰乡乌顺村接壤;北与本乡南东村相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为少数民蔟苗蔟集居之地。   巫吉村有157户,人口732人,耕地面积428亩,“九山半水半分田”体现着巫吉村特有的地貌。村内古木耸天,山清水秀,清澈透明的翁迷河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巫吉人。这里风景迷人,热情奔放的苗家少女邀你“游方”,对唱情歌,还有神秘待解的古墓和奇石怪树的裹斗富(苗语音)和苗蔟刺绣等,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久大村

  久大村位于剑河县西部,距太拥乡行政村所在地6公里,海拔高度在700—800m之间,东至太拥村,西抵乌吉村,南与南东、久仪两村相邻,北与打莱村接壤,全村71户,307人,以苗族为主汉苗杂居,区域总面积609.75公顷,林地面积173.39公顷,稻田面积262亩,土面积37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针、阔叶林混交,有榉木、黄檀木、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树种,盛产野生杨梅,清亮溪流绕村而过,更显村计的祥和而幽远……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勤劳朴实的九大村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走向富裕、奔向小康,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家扶持下实现了养牛自然寨异地移民搬迁,九大自然寨完成了人行道水泥硬化建设,整个村寨的住房布置更加整齐,环境更清洁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平安创建等工作得到较好地普及和落实。   未来五年,村两委本着美村富民的思想争取在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办好各项公益事业,把九大村打造成一个和谐、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南东村

  南东村位于太拥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连南甲村,南接久仪、九大村,西抵巫吉村,北与剑河县久仰乡的久敢村、久仰乡相连。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全村3个自然寨,辖6个村民小组,197户,957人,属纯苗族聚居的村寨。有耕地面积500亩(其中:田402亩,土98亩。)   南东村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气候宜人。2007年以来,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南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全村80%的村民都种植了中药材。当前已具规模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金钩1500多亩,太子参、金钩藤、独脚连等名贵药材村民正在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的南东村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促进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和谐的南东,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得天独厚的处女地,诚挚期待着您的到来。   

下九仪村

  下九仪村距乡府所在地10公里,海拔800m,有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6个,118户人口总计621人,劳动力305人。行政区域面积421.98公顷,林地面积280.83公顷;耕地面积396亩,其中田335亩,土61亩。0党员17名,农村低保户51户共计177人,外出务工人员153人,年人均纯收入1981元,粮食总产量3320吨。   

久仪村

  久仪位于太拥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区域面积1386.7公顷;全村2个自然寨,有10个村民小组,255户,1167人;共有耕地面积963亩,其中:田813亩,土150亩;森林覆盖面积1054.08公顷;平均海拔800多米。   久仪村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气候宜人。2010年以来,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久仪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全村50%的村民都种植了中药材,村民成立了1个中药材种植协会,当前已具规模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金钩1000多亩,太子参、独脚连等名贵药材村民正在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久仪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促进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展模村

柳开村

寨甩村

  寨甩村位于距太拥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的西南方向,海拔556—860米,东临南良村,南与翁王村接壤,西与台江县南宫乡东依村为邻,北接乌连村。总面积8586亩,所辖4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251户,总人口1036人。新建成的南哨至昂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村境内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盛产水稻、玉米、马铃薯、辣椒、杨梅、锥栗等农产品及野生水果。稻田里的鲤鱼、鲫鱼、黄鳝、泥鳅等水产品味道鲜美。农产养殖以牛、羊、猪、鸡、鸭为主。这里是种养业的好地方,是太拥乡的鱼米村寨之一。   近年来,寨甩村两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先后获乡党委、政府颁发的目标考核、经济发展目标、安全生产、计生等奖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完成了寨甩、展刚二个自然寨的人蓄饮水,解决了村民喝水难的问题。同时,实施了寨甩、展刚、九干田三个自然寨道路硬化工程。   跨入“十二五”,寨甩村以“创和谐,促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重心,以扩大钩藤种植规模,农业资源开发,稻田养鱼,引进种植投资项目为突破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加大平安创建工作力度,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柳金村

  柳金村位于太拥乡东南部,东抵南哨乡,南和西南连接柳开、柳丰村,北迄太拥、太坪村。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6公里,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234户,977人;有耕地面积636亩(其中:田476亩,土160亩)。   柳金村居住境在流入朗洞河的柳金溪上游,森林茂密,地形复杂。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气候宜人。2010年以来,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柳金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全村50%的村民都种植了中药材。当前已具规模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金钩1000多亩,太子参、独脚连等名贵药材村民正在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柳金村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促进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和谐的柳金,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得天独厚的处女地,诚挚期待着您的到来。   

巫用村

  巫用村位于太拥乡所在地西面,距乡所在地4公里;东接本乡太坪村,南接南良村,西接久连村,北接乌连村,总面积537.96公顷,全村5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123户517人;耕地面积358亩,其中田289亩,土60亩。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居住着汉、苗、侗等民族。全村主要以种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业;茯苓种植殖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一大亮点。   

南良村

  南良村位于太拥乡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村总面积19825亩,林地面积14850亩,金钩滕种植面积100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75%。辖区有南良、乌良溪、北香三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共138户,675人,耕地面积484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   太拥至展模公路穿寨而过,发源于雷公山的太拥河绕村而流。全村苗族人口占95%,民族风俗纯朴,节日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横跨太拥河的号称全州第一的步行拱桥,桥宽2.28米,长124米;乌良溪从半坡飞流面下,形成30多米的瀑布;2005年马颈坳电站修建后,形成2000多米长的湖面,与两岸的原始森林交辉相应,湖面最宽达200多米,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鲤鱼、草鱼、角角鱼、团鱼、麻勾、鳜鱼等,一年四季前来观光和钓鱼的游客不断,置身于马颈风景区犹如进入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   

旁洞村

  旁洞村位于太拥乡所在地西南面,距乡所在地22公里;东接本乡展么村,南与榕江县两汪乡两汪村接壤,西接白道村和“八万山林场”,北接本乡阳白村,总面积3535亩,全村3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寨),91户369人;耕地面积289亩,其中田243亩,土46亩;村内有村级小学一所,有教职工1人,学生20人,占地5亩。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居住着汉、苗等民族。全村主要以种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靠养殖业。   

翁王村

  翁王,原系深山老林、苍松翠竹之原生态森林,现还在“阶斗到”处依然看到原貌。曾在明朝年间由台江反排猎户“杨汹往尬、变往下”兄弟打猎到此,猎犬进入山谷回来溅得一身细浮漂引起,进入山间查看地势,适宜居住之地而迁了上来,并以中央中一塘和沿下一池的苗话而得名,具有许多的名堂故事,现将几处要地故事情节、传说分别叙述:   “芦笙坪”在村上“玻斗吉”坡平台,“汹往尬、变往下”兄弟被众人推为首领,带领大伙在此处建踩芦笙、跳木鼓之场所,系在当中远近听到,每逢大小节日都常常聚集到此开怀畅饮,跳起芦笙和木鼓舞,相当热闹,此活动延续至今,并有杨氏“榜牛引”姑娘狂爱笙歌鼓舞,终身不嫁,死后葬于此地,为此地之典故。   “风雨桥”是苗家聚集聊天、青年男女游方和妙龄女子探讨研究针线、刺绣图案娱、相互挑逗之地。并是全村二月二祭桥热闹要地。相传有惊人的一幕幕,在菩萨的保佑下村民团结、尊老爱幼,不能制造事端,如有解决不清的事情可到此地进行习俗了断,无理者将受到应有惩罚的传说,而今此庙就在该“玻坡翁”西面,风雨桥东面的角上。   “玻坡翁”乃村上祖辈为了翁王水源有限出治的习俗,保护村寨防火安全,杀猪祭祀、祈求埋塘蓄水的故事而得名,此坛依然在坡顶平台处,现在在其他的珍惜树种和针叶阔叶树林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相聚而名。每逢二月二节时有人悄然浇水的习俗。   “松木坳牛打坪”,松木坳是村上耕田的主道,也是通往榕江及邻近村镇的主道,因此从翁王村建寨以来有人相继到此坳伐木、垒石为凳供行人乘凉、歇脚,炎热酷暑时此地格外凉爽,如在阴凉处好像是在冬季一样,并以一棵大杉木而得名。“牛打坪”是苗族古藏节、子卯节、稻草节、春节、二月二祭桥节的斗牛场所,古藏节分别有“假牛”、“假说”两种。“假牛”是杀大牯子送鼓休息,十三年一次;“假说”三年一次不杀牛,隆重以“假牛”,因而就产生了“玻太牛”、“高遮牛”的来源,“玻太牛”意在击鼓通知远方亲戚来过节,“高遮牛”是节日闭目后送鼓休息的地方,以妙龄稳重少女背满碗酒移步送出,端庄稳重,表示下次更加隆重及顺利举行。   “玻革九”在东南高峰上,是远近有名的游玩之地。相传“妮假”、“革九”两个少妇无生育,到该坡顶,垒石当凳工人观赏以及青年男女到上面游玩时休息而得名。春游0,冬有雪景各季有不同的景色,能看到山连山、峰峦层叠、绵延千里之壮景。翁王村大致如此,细小无名景点不再一一细举。   现在的翁王村已经换了新面貌:公路、信息设施已经完善。热情好客的风俗、米酒之乡、芦笙、鼓舞让人留恋,但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游客稀少,人们未能了解翁王村,加之知识有限,望朋友们来翁王村做客,帮助宣传,在此表示感谢!   

昂英村

  昂英村是一个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的自然村寨。位于剑河县西南部,处于雷山;台江;榕江三县交界地带,320国道穿寨而过。距剑河县城(革东)90公里;雷山县城61公里;台江县城72公里;榕江县城100多公里。村寨座落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保存着与恐龙同时代的动植物,如:水杉;红豆杉;娃娃鱼(大鲵)等。现在还保留一棵稀世活古董—白头水杉(树叶常年雪白的水杉)。   一、自驾游线路:   1、凯里—雷山—雷公山—小丹江—昂英,车程约2个半小时。   2、凯里—台江—南宫—八万山林场—昂英,车程约2个半小时。   

白道村

  白道村位于太拥乡乡府所在地西面13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0.19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36.7米,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白道村下辖7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以苗族为主,173户共677人,外出打工有230人,村人均年收入1608元,以水稻为主食,还种植马铃薯、红苕、玉米、辣椒等粮食作物。   白道村还有风景秀丽的八万山旅游风景区;还有古杉树树群,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作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方,这里一年有很多节日,其中以“二月二”和“十月节”最为热闹。此外白道村还有苗族长裙和苗族金银饰品在剑河乃至贵州都很有名。   

半溪村

  半溪村位于太拥乡所在地西北面,距乡所在地8公里;东接本乡寨甩村,南接翁王村,西接白道村,北与台江县南宫乡接壤,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160户660人;耕地面积434亩,其中田382亩,土52亩;村内有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有教职工16人,学生310人,占地15亩。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居住着汉、苗、仡佬等民族。   全村主要以种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靠养殖业;山羊养殖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一大亮点。   

九连村

  九连村位于太拥乡西南部,海拔900米,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0公里,是一个人口100%为苗族的村寨,九连村居住相对集中没有其他自然寨,九连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40多户人家,全村人口648人,拥有耕地315亩。   九连村是一个风景优美,天然的避暑古老苗族村寨,在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有千年树龄的台湾彬和红豆彬,由于地处海拔900米的地方,加上植被保护完好,这里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九连村是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据考证九连村是九股苗分迁的地方,她有着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民风古朴,人民勤劳善良这里的人民热爱歌舞,有最为纯正的苗族芦笙舞,每逢比较隆重的节日如二月二、每次的卯日,这里的人民都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九连村的物产丰富,各具特色的物产有特开发。在九连村有两种最为突出的特色产物一是九连朝天椒二是九月黄,这里有朝天椒远近有名,它以香辣出名。这里有着漫山遍野的九月黄,这种香甜可口的水果有待深入的开发利用。   九连村自2006年遭受火灾后一直处于极贫极弱的境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极为艰辛,直到现在大家都还罢脱不了贫困,幸而于2010年得到国家危房改造,居民的住房条件才得以一定改善。但是要恢复到灾前水平还需要不少时日。九连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一直在艰辛的探索如何发展九连村的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今后九连村将以辣椒种植和药材种植为重点,利用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水果“九月黄”发展旅游。   

乌连村

  乌连村位于太拥乡所在地西北面,距乡所在地15公里;东抵太拥村,南接本乡寨甩村,西接台江县南宫乡,北抵巫密河,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197户977人,99%的人口为苗族。耕地面积434亩,其中田382亩,土52亩;村内设村级小学一所,有教职工8人,学生125人,占地3亩。全村主要以种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靠养殖业;2011年,全村勾藤种植面积达450亩。   乌连村与柳落村、阳白村、太坪村、太拥村、打莱村、巫吉村、久大村、南东村、下九仪村、久仪村、展模村、柳开村、寨甩村、柳金村、巫用村、南良村、旁洞村、翁王村、昂英村、白道村、半溪村、九连村、柳丰村相邻。  

柳丰村

  柳丰村地处太拥东部,距太拥乡所在地14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8o30′、北纬26o25′”。辖11个组,3个自然寨,全村248户,总人口1100人,全村耕地面积768亩,林地面积18600亩。境内居民主要以汉、侗族为主,侗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230元,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   柳丰村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精美。这里侗族的节日古朴,浓郁、丰富多彩。每逢过节,侗族妇女身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特有的美食风味如糯米酒、酸汤菜、腌鱼、腌汤、油茶等。   柳丰村地势平卧,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醋暑,泥层深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还盛产玉米、红苕、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花生。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及家禽等。柳丰村的水稻大部分种植在梯田里,这种种植使水稻容易通风、阳光充足、谷穗十分饱满,因此农户年年都能大丰收。农户的粮食除自给自足外,还有一部分粮食运到太拥乡集市上出售。九十年代初,柳丰村附近的小山坡种植了千亩金秋梨、大板栗,如今树木已老化,但现在又更新栽上了钩藤,使柳丰村成为了太拥乡钩藤种植的重要基地。   柳丰村有纯天然野生杨梅,远近闻名,畅销县内外,每年到端午节前后,满山都是杨梅。柳丰村的杨梅黑里透红,酸甜可口,非常迷人,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杨梅销往远方。柳丰村还有丰富森林资源,如松、杉、樟、楠、枫等林木,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野生中草药材较多,主要有天麻、钩藤、缬草、石斛、灵芝、冬虫夏草等,当中有多种国家频危灭绝中药材,具有极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植。   柳丰村境内山川秀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是游客为之心醉、流连忘返、返璞归真、乐不思归的好去处,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柳丰村特产大全




柳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