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乡东扛村位于台江县南部台江县至东扛公路50里外,距南宫乡政府驻地4公里,东扛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有着较好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全村有一个自然寨,辖3个村民小组89户352人,其中男198人,女154人,劳动力250人,全村总面积6304.5亩,耕地面积375怒,其中田面积348亩,土27亩,人均纯收入1500元,人均口粮358公斤,经济十分落后,全村还有100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1998年是实施天保工程全村95%林地被列为天然林保护。
东扛村是一个比较边远贫穷的少数民族村寨,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民8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采伐木和与林木有关的生产经济,由于天然林禁伐,主要经济来源随之短缺,而现在东扛村的经济主要来源主要是养殖业,目前东扛村平均每户养鱼300条,养猪3头,养牛2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30200 | 556300 | -- | 查看 东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汪江村 |
汪江村于南宫乡东部,是南宫乡24个行政村之一、距南宫乡10公里、距方召乡30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四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8户,总人口754人,男性有401人,女性有353人;劳动力有397人。其中农业户156户,农业人口748人,占总人口99.2%;苗族人口754人,占总人口100%。汪江村总面积11663.2亩,有耕地面积551.4亩,其中土92.6亩,田458.7亩,林地面积6752.2亩,林地覆盖率为85%;境内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15.7℃,有效积温7.85℃,无霜期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等行业。拥有2个50方自来水畜水池,水源较好,未遇干旱年份,人畜引水能够解决。居落集中,汪江村记刀寨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阻碍充分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源与旅游资源。村民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是靠原始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取得经济收入。外出青壮年劳动力有27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9%。2009年全乡人均吃粮400公斤,人均收人2200元;汪江村人均产粮4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400元。 |
交包村 |
交包村位于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距县城54公里,320与321国道线的连接线穿境而过,是雷山县、台江县、榕江县三县交界,是南宫乡24个行政村之一、距乡政府36公里、距台江县城58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5户,总人口882人,男性有503人,女性有379人;劳动力有379人。苗族人口876人,占总人口99.3%。交包村总面积11589.5亩,有耕地面积791.5亩,其中土15.5亩,田666亩、其中板坡田519.48亩、占耕田面积的78%,林地面积7200多亩,林地覆盖率约为72%;境内平均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15.7℃,有效积温7.85℃,无霜期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 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等行业。拥有1个20方自来水畜水池,水源较好,未遇干旱年份,人畜引水勉强解决。居落集中,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阻碍充分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源与旅游资源。 村民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是靠原始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取得经济收入。外出青壮年劳动力有18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20010年全村人均吃粮264公斤,人均收人2400元;交包村人均产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832元。 |
大田村 |
大田村地处雷公山腹地距南宫乡政府驻地东南方向七公里,距台江县城54公里,坐落于台江县城西南面雷公山山脚,处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内,是黔东南州“两山”和省级重点二类扶贫村之一,享有森林公园之美称。境内海拔高,多在650——1160米,最高海拔为1980米,最低海拔为52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势同季,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250——285天。 大田村得宜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富饶的森林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村内的苗族风俗古朴、淳厚,村旁及村内树木苍翠欲滴,林中鸟鸣清翠悠长,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全村辖2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142户672人,劳动力资源391人,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00%,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85%,全村总面积6720亩,其中耕地面积648.7亩(田446.1亩,土201.6亩),森林覆盖率59%。 境内崇山峻岭,山高路险,地势陡峭。村班子团结,全村党员有29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和全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共同努力下,大田村修通了村级公路、闭路电视、人畜饮水,装上了62台无绳电话,家家用上了国家电网,修建一所村级小学,全村在校学生数170名,其中小学生89名,中学生数81名,村里建有村级服务室一幢,开挖沼气池8口,完成了全村寨道路面硬化1600米。亩产粮食356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49公斤,人均农民收入所得913元。全村积极发展养猪、养鹅、养羊等养殖业,现有发展养猪13户,现有存栏245头,养鹅5户,存栏140只,养羊3户,存栏86头。 大田村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掌握各种养殖业人员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天然林被禁伐后,多数农户难以找到新的经济来源,子女年幼读书负担重,又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致使大田村的经济得不到较快的发展。 为尽快解决大田村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今后五年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生产生活环境,解放生产力,逐步改变大田村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状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派专人到养殖业发达的地方去取经,力争将养殖业培育成全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结合上级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大田村资源潜力,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奋斗。 |
东扛村 |
南宫乡东扛村位于台江县南部台江县至东扛公路50里外,距南宫乡政府驻地4公里,东扛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有着较好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全村有一个自然寨,辖3个村民小组89户352人,其中男198人,女154人,劳动力250人,全村总面积6304.5亩,耕地面积375怒,其中田面积348亩,土27亩,人均纯收入1500元,人均口粮358公斤,经济十分落后,全村还有100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1998年是实施天保工程全村95%林地被列为天然林保护。 东扛村是一个比较边远贫穷的少数民族村寨,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民8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采伐木和与林木有关的生产经济,由于天然林禁伐,主要经济来源随之短缺,而现在东扛村的经济主要来源主要是养殖业,目前东扛村平均每户养鱼300条,养猪3头,养牛2头。 |
白帮村 |
白帮村地处雷公山腹地,距南宫乡驻地东南方向22公里,距台江县城74公里,白帮村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23户538人,劳动力270人,苗族人口100%,素有“超短裙”民族之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歌舞独特。贫困人口占全村87.4%,全村总面积5080亩,其中耕地面积365亩(田272亩、土93亩),森林覆盖率达50%。海拔810米,崇山峻岭,山高路险,地势陡峭,交通闭塞。 |
石灰河村 |
石灰河村位于台江县东南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原始森林保护完整,距南宫乡政府驻地23公里,是南宫乡唯一未通村级公路的一个行政村,从交密村步行约有4公里,全村辖巫密、石灰两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106户,475人。耕地面积448亩,林地面积16000亩。石灰河村有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室设在石灰河自然寨,共用学校以前用的一栋三间两层木房子。新修的村卫生室于2010年12月竣工,目前尚未投入使用。 巫密、石灰河两个自然寨都是沿河而建的苗家吊脚楼,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是人类心灵最后的家园,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到石灰河村旅游观光。 村级公路正在修建。常期以来,农民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及外出打工,由于交通不便,全村种养殖业一直是自给自足,农民增收缓慢,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目前,全村主要发展养牛、养猪,养蜂,养牛户2头,养猪户均5头,养蜂5户。 现在主要规划:一是修通村级公路;二是开发民族生态休闲旅游。 |
南宫村 |
南宫村于台江县东南方向,是南宫乡的一个行政村之一、距台江县城区42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6户,总人口1958人;苗族人口人,占总人口99.1%。南宫村总面积22358亩,其中土约240亩,田903亩,林地覆盖率约为75%;境内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 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等行业。尤其翁迷河漂流有“森林之漂”和“矿泉水上漂流”的美誉,被授予“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翁迷河发源于“人类疲惫心灵的理想家园”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山脉,整条河流为原始森林覆盖,河流清澈见底,猿猴、野山羊、野猪、山鸡穿于山涧。漂流河段全长8公路,河水缓急交错,漂流有惊无险,乐在其中。 南宫森林公园的冬天,远远望去,白雪皑皑望不到边,林海深处,隐隐看见苗寨袅袅吹烟,不尽慷慨这里是歌与舞的海洋,这里是情与爱的世界,这里是人类最佳居住的胜地。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阻碍充分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源与旅游资源。村民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是靠原始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取得经济收入。外出青壮年劳动力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6%。 |
交密村 |
交密村座落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距南宫乡政府驻地23公里,是石灰河村、南牛村、阶利村、交包村必经之地,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交密保护站设置点。全村7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90亩,274户1165人。有中心完小1所,教师9人,学生189名。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养猪、养鱼、养牛及外出打工作为经济收入支撑点,村集体无经济积累,农民增收缓慢,全村外出打工有368人。 全村沿河而建,座落在巫密河畔,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台江县委县政府在交密村翁密河开发的原生态漂流,翁密河漂流已享誉四方,迎来五湖四海的宾客,为台江的旅游事业增添绚丽的一笔。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村,小湾村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交密村于2011年纳入南宫乡新农村建设试点,目前已经开始启动;交密村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已经启动,观光步道已完成8条步道的建设;交密村的稻田养鱼已成规模,农民收入增加,老百姓的菜篮子得以改善。2011年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时予以了高度评价。 |
交宫村 |
交宫村位于南宫乡东部,辖4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红阳旅游景区8公里。全村179户786人,其中党员30名。有计生协会1个。四十年前,这里是由18户施洞苗族(水苗)迁徙而来,与交宫苗族(深山苗)共同繁衍生息,是我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委活动室、村卫生室完备,有村级小学1所,有藏书近5000册“农家书屋”。有耕地519亩,土质肥沃丰厚,生态繁茂,村中有年代久远具有观赏价值的古银杏、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植物,还有可开发的山涧瀑布,种养殖业方兴未艾,民族风情浓郁。前些年,村级组织战斗力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人心涣散。近五年来州委书记廖少华两度到交宫村调研,交宫村民倍受鼓舞,几年来,村党支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支部带村、产业富村、旅游活村”的思路,立足地理区位优势、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养殖和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如今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通了水泥路,村民人人享受医疗保险,电视覆盖率达99%,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今年被台江县委、县政府列为“整村推进”和新农村试点村进行开发,成为远近闻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蓄势待发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 红阳至汪江油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交宫村寨门、新老寨环境整治步道硬化(3000米为鹅卵石铺面)、783人889头(只)畜安全饮水、消防池、防洪堤、进寨油路等建设完毕;两座旧风雨桥已维护好;完成了两个碾房的翻修;建好了公路-踩鼓场富民风雨桥一座;村中六角凉亭已立起;养鱼塘堤坝、风雨长廊及踩鼓场已建成;全村安全用电线路全部改造完毕;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公厕;沿路、沿河房面装修工程正在实施;山涧瀑布观光步道已进行了测量设计,项目有待实施;民族工艺品交易办公房和场所建设即将进行征地实施;旅游休闲钓鱼池在建中。省下拨建设资金10万元正在办理拨付手续。 建成三层砖木结构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村委活动办公楼,解决党员群众无活动场所学习问题;建成了村卫生室,并筹集资金翻修学校,修建篮球场。通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改善村活动场所和群众就医难上学难问题。解决木皮房改造24户,危房5户。狠抓合作医疗工作,全村参合率98%。改善村卫生、治安、消防状况。积极抓好“整脏治乱”工作,清理河道垃圾5处,建成24口沼气。落实3名老党员无偿轮班鸣锣喊寨,加强消防及治安宣传。建起了“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教室,免费向村民开放。 二、富民产业实施情况 举办了农家乐接待和苗族刺绣工艺培训3期共223人次,成功培育了农家乐接待3户,能正常接待游客达210人。刺绣艺人28人,规划发展农家乐20余户,发展稻田养鱼100亩,养兔1200只,养鸡1500只,养猪300头,金银花种植600亩(已落实地块,并已签订合同准备实施),杨梅种植100亩。 三、环境美化建设情况 完成绿化河堤垂柳种植300多株,完成村寨四周绿化美化工程设计,项目落实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 四、交宫前景展望 两种苗族人,一种是雷山型服饰,一种施洞型服饰,民间主要娱乐古器有芦笙、铜鼓、木鼓,牯藏节。交宫如临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村中<塘碧波荡漾>(小溪孱孱),花香四溢;庭院里花草果树婆娑起舞,摇曳生姿;村活动室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村中民族风情浓郁,环境清洁舒适,有极具观赏价值的古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还有可开发的山涧瀑布。 五、交宫文化发展 话说牯藏节,这里与方召乡一带不同,号称:牯藏节具有特设,别有讲究,作为牯藏牛头寨老,生活起居说话都不能直白,过节时踩鼓,跳芦笙都得先牛头寨老起头,并有人扶持左右,农忙季节上山砍柴,耕着带食物,没有人侍后打开饭囊,牛头寨老不能擅自打开等等,因没有文字依据,导致失传很多典故,经采集,但体现不多,据说交宫村有一女长得极为标志,山歌了得,只要谁能在对歌中藏了她,她就嫁给谁,当时有本寨、红阳、巫校、拥党等九寨,极为聪明能说会道,相约在交宫村与姑娘对歌,本寨才子家中稍微宽裕点就对上一首:“姑娘哟,家中万亩良田,山中万棵大树,只要嫁给我,保你一身吃穿无愁。” 发展中的交宫村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有待开发山涧瀑布,在全村基础设施规划中,主动融入南宫森林公园、红阳草山海元素,修建别具一格的苗家建筑风格,努力将交宫打造成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
拥党村 |
拥党村地处苗疆腹地,距南宫乡驻地东南方向20公里,属省级和“两山”重点一类扶贫村。辖拥党、羊甲2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250户,1117人,劳动力545人,苗族人口99.8%,贫困人口占全村85%,全村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8亩(田978亩,土80亩),森林覆盖率69%,海拔1000多米。崇山峻岭,山高路险,地势陡峭。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寨路面硬化完成40%,村消“五改”正在建设之中,班子精成团结,有战斗力。村集体无经济积累,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养殖业,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诸多原因所制,农民生水平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600元,人均占有粮250公斤。 从该寨到交下坳口接交下公路约4公里。2008年完工并正式通车,开通这条公路对拥党村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乡党委政府规划办理的实事之一。拥党村独特的吊脚楼建筑,优美的自然生态林风景,浓郁的民族风情,迷住多少旅游观光游客。其中,省海外旅游公司今年多次组织旅游团到拥党村旅游观光,游客予以高度评价,建议把拥党村建成民族生态旅游文化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硬件环境投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目前正在积极申请相关部门对此路段进行修缮,这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势在必建的利民工程。 |
养开村 |
养开村于南宫乡东部,是南宫乡24个行政村之一、距南宫乡10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两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3户,总人口456人,男性有241人,女性有215人;劳动力有203人。其中农业户103户,农业人口452人,占总人口99.4%;苗族人口455人,占总人口99.8%。养开村总面积11663.2亩,有耕地面积551.4亩,其中土92.6亩,田458.7亩,林地面积6752.2亩,林地覆盖率为85%;境内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15.7℃,有效积温7.85℃,无霜期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等行业。拥有2个50方自来水畜水池,水源较好,未遇干旱年份,人畜引水能够解决。居落集中,养开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阻碍充分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源与旅游资源。 村民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是靠原始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取得经济收入。外出青壮年劳动力有2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9%。2009年全乡人均吃粮400公斤,人均收人2200元;养开村人均产粮4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400元。 |
阶利村 |
阶利村属南宫乡一行政村,位于雷公山山麓,地处雷山县、榕江县、剑河县、台江县四县交界的牛角坡上,海拔1200米,距台江县城8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是台江县最偏远的行政村,全村辖3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64户,总人口298人,田土面积208亩(其中田186亩,土22亩)。 全村共有党员11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活动室迟迟未能建成,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都是占用学校教育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由于居住分散,教师奇缺,现教学仍为复式教育。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族节日虽然繁多,但没有什么较大的盛大节日。 阶利村森林茂盛,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禁伐天然林后,村民们告别了以林为生的依赖生活,从一个富裕村返为贫困村,群众生活极苦。由于条件恶劣,山高路陡,交通和信息闭塞,很多方面仍处于封闭状态,生产出的农副产品无法运送到市场销售,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生产的目的主要为自给自足,仍然为解决温饱而奋斗,没有把商品经济抓起来,方式单一化,未能向科技浓度和广度转化。 阶利村山高谷深,荒山荒坡牧草繁多,有利于发展养殖业(养牛、养羊),加上阶利村历来有养牛、养羊的习惯,目前户均养牛2头以上。结合阶利村实际,今后五年,阶利村将大力发展养殖业,户均养牛15头以上,养羊50只以上,并利用地区优势加强畜牧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针对阶利村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低和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争取上级资金修建村级活动室和医疗卫生室,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科技含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促进阶利村全面进步。 |
岩板村 |
岩板村委会位于雷公山脚下,是台江县与剑河县交界。苗族人口100%,素有“超短裙”民族之称。距南宫乡政府24公里,辖二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全村现有总户数147户667人;现有耕地315亩,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销售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2007年人均收入300元,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 岩板村与汪江村、交包村、大田村、东扛村、白帮村、石灰河村、南宫村、交密村、交宫村、拥党村、养开村、阶利村、交下村、南牛村、展啊村、巫西村、展归村、松老村、展吉村、东衣村、巫细村、展丰村相邻。 |
交下村 |
交下村位于雷公山北麓,距台江县城61公里,距南宫乡政府驻地7.5公里,苗族人口占100%。全村辖1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37户954人,其中党员68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个,村卫生室1个,有村级小学1所,有藏书近5000册“农家书屋”。全村耕地面积734.5亩,其中田面积664.5亩,土70亩,交下村群山起伏,河谷切割极深,垂直气候明显,海拔1120米。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素有“芦笙之乡”的美誉,有地筒芦笙舞、木鼓舞、上刀梯下火海等,每年举办“苗岭交下6.16芦笙节”享誉省内外。交下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70℃,全村旁居交下水库边而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为交下村申报开发民族生态文明村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便利,一条7.5公里的通寨公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消防池、水库堤加固、环绕水库公路及其绿化;全村安全用电线路全部改造完毕;油路、步道和DPS卫星导行系统建设等进行了测量设计,项目有待实施;建成了1所村卫生室,筹集新修1所学校,维修篮球场。通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改善村活动场所和群众就医难上学难问题。解决木皮房改造61户,危房15户。狠抓合作医疗工作,全村参合率95%,改善卫生、医疗、消防状况,积极抓好寨内“整脏治乱”工作,建成50口沼气,落实1名老党员无偿轮班鸣锣喊寨,加强消防及治安宣传。建起了“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室,免费向村民开放。 二、富民产业实施情况 开发具有特色的交下香辣种植户200余户,种植500余亩。发展稻田养鱼100亩,养鸡1000只,养猪(黑毛猪)500头,核桃种植190亩(已落实地块和农户,并准备实施)。举办了农家乐接待和苗族刺绣工艺培训1期共56人次刺绣艺人18人,规划发展农家乐2户。 三、环境美化建设情况 工程设计计划绿化水库边栈木种植100多株,项目落实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有待开发水库下山涧瀑布,在全村基础设施规划中,主动将水库打造成为南宫森林公园、红阳草山海元素,努力将交下打造成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
南牛村 |
南牛村位于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距台江县城45公里,是雷山、台江、榕江三县交界,是南宫乡24个行政村之一、距乡政府22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1户,总人口358人,男性有192人,女性有166人;劳动力有220人。苗族人口354人,占总人口98.9%。南牛村总面积10068亩,有耕地面积220亩,其中土39亩,田181亩、其中板坡田150亩、占耕田面积的68.2%,林地面积6500多亩,林地覆盖率约为76%;境内平均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15.7℃,有效积温7.85℃,无霜期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 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等行业。拥有1个11方自来水畜水池,水源较好,未遇干旱年份,人畜引水勉强解决。居落集中,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阻碍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源与旅游资源。村民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是靠原始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取得经济收入。外出青壮年劳动力有1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2010年全村人均吃粮282公斤,人均收人2100元;交包村人均产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820元。 |
展啊村 |
一、基本概况: 展啊村地处雷公山腹地,位于南宫乡政府驻地南面10公里处,与展吉村、阶利村、展哦村、白道村结界。展啊村隶属南宫乡,下辖2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是苗族、汉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人口占100%。全村耕地面积为230亩,其中田面积为190亩,土面积为40亩。今年来,展啊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生活和各方面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人口现状: 展啊村农业总人口数为76户360人,60周岁以上的39人,劳动力为195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50人,近年来返乡创业农民工20人,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和服务业为辅。 三、村域经济产业现状: 现阶段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是从种植、养殖、服务业,人均年收入为1200元。 1、种殖业方面: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等。尤其是近几年在种植水稻方面,引进杂交水稻种殖,村民们普遍得到了实惠。现全村开始种植竹笋、杨梅等经济效益高的果树。 2、养殖业方面:家庭养殖主要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为家庭经济收入点,现全村养猪56头,养牛61头,养鸡210只,养鸭56只。在2008年得到国家扶助,部分村民开始转移到养羊这行业中来,由于经济效益高,有不少村民成为了养羊专业户。 四、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村级各组织建立建全,村级班子成员团结一致,为全村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奋斗。全村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2名,常年外出务工党员3人。在帮扶单位、县、乡党建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党员的组织下,新建了一栋2层4间木结构的村委会活动室、一栋1层3间村级卫生室、修建各组相通总长为2800米的村级公路。 各党员持着长远的眼光,不断发展村中年轻党内接班人。并不断努力学习种、养殖业知识,发动村民往草药内经济可观的种植项目发展。 |
巫西村 |
巫西村地处南宫乡政府驻地东南方向,距南宫乡政府驻地4公里。巫西村得宜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富绕的森林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村内的苗族风情古朴、淳厚,村旁及村内树木绿欲葱葱,森林资源保存完好。全村辖2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63户,305人,劳动力183人,是南宫乡户数最少的行政村之一。2005年人均纯收入1221元,人均占有粮320公斤。 村级班子健全,富有战斗力。全村共有党员13名,村级完小1所,有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村寨已实施路面硬化50%,目前,村级无经济积累,农民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及外出打工,全村现有存栏牛250头,猪480头。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规划:1、全村路面全部硬化;2、维修人饮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3、大力开发中药村种植,力争户均2亩。 |
展归村 |
展归村距台江县城74公里,处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内,是黔东南州“两山”和省级重点二类扶贫村之一,享有森林公园之美称。境内海拔高,最高海拔为1980米,最低海拔为520米。 展忙村得宜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富饶的森林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村内的苗族风俗古朴、淳厚,独特的苗族“超短裙”服饰成为了展忙村的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节日期间,人们欢聚芦笙场,笙歌漫舞,欢歌笑语,共庆佳节。村旁及村内树木苍翠欲滴,林中鸟鸣清翠悠长,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全村5个村民小组140户653人,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00%,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85%,全村总面积5823亩,其中耕地面积389亩(田353亩,土36亩),森林覆盖率65%。 村班子团结,全村党员有23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和全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共同努力下,展归村修通了村级公路、闭路电视、人畜饮水,装上了20台无绳电话,家家用上了国家电网,修建一所村级小学,学生人数61人,开设了远程教育课堂,配备有VCD机和彩电,一幢村级服务室,全村道路硬化率20%,已建成沼气池4口,8户沼气池正待开挖建设。 全村积极推广规范化种植水稻,人均占有粮食355公斤,人均农民收入所得932元。展忙村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掌握各种养殖业人员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天然林被禁伐后,多数农户难以找到新的经济来源,子女年幼读书负担重,又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致使展忙村的经济得不到较快的发展。 |
松老村 |
一、基本概况: 松老村地处雷公山腹地,位于南宫乡政府驻地南面8公里处,与展吉村、阶利村、展哦村、白道村结界。展吉村隶属南宫乡,下辖4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是苗族、汉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人口占80.5%。全村耕地面积为501.68亩,其中田面积为422.68亩,土面积为79亩。今年来,松老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生活和各方面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人口现状: 松老村农业总人口数为159户681人,其中男391人,女290人,60周岁以上的48人,劳动力为362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214人,近年来返乡创业农民工29人,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和服务业为辅。 三、村域经济产业现状: 现阶段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是从种植、养殖、服务业,人均年收入为1400元。 1、种殖业方面: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等。尤其是近几年在种植水稻方面,引进杂交水稻种殖,村民们普遍得到了实惠。现全村开始种植竹笋、杨梅等经济效益高的果树。 2、养殖业方面:家庭养殖主要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为家庭经济收入点,现全村养猪86头,养牛97头,养鸡256只,养鸭120只。在2008年得到国家扶助,部分村民开始转移到养羊这行业中来,由于经济效益高,有不少村民成为了养羊专业户。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始对石蛙、狗等养殖。 四、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村级各组织建立建全,村级班子成员团结一致,为全村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奋斗。全村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4名,常年外出务工党员2人。在帮扶单位、县、乡党建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在近30个党员的组织下,新建了一栋4间2层砖结构的村委会活动室、一栋3间1层村级卫生室、修建各组相通总长为1640米的村级公路、两个村民小组长达700米的村口道路硬化、三个村民小组的步道硬化、3个防火池及一个垃圾池,改善了村容寨貌,初步整治了村寨的脏、乱等现象。 各党员持着长远的眼光,不断发展村中年轻党内接班人。并不断努力学习种、养殖业知识,发动村民往草药内经济可观的种植项目发展。 |
展吉村 |
一、基本概况: 展吉村位于南宫乡西南方向7公里处,距台江县城51公里,处于320和321国道线边,是凯里市往榕江县平阳乡的的必经之路。展吉村隶属南宫乡,下辖4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为282亩,其中田面积为248.20亩,人均有效耕地面积仅约为0.64亩,其中土地为57亩,是公益事业占用面积多的村寨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全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人口现状: 展吉村农业总人口数为81户390人,其中男216人,女173人,60周岁以上的37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124人,近年来返乡创业农民工12人,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和服务业为辅。 三、村域经济产业现状: 现阶段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是从种植、养殖、务工,人均年收入为1300元。 1、种殖业方面: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等。尤其是近几年在种植水稻方面,引进杂交水稻种殖,村民们普遍得到了实惠。现全村开始种植金秋梨、杨梅等经济效益高的果树。 2、养殖业方面:家庭养殖主要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为家庭经济收入点,现全村养猪73头,养牛68头,养鸡297只,养鸭180只。在2008年得到国家扶助,部分村民开始转移到养羊、养鱼这行业中来,由于经济效益高,有不少村民成为了养羊、养鱼专业户。 四、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村级各组织建立建全,村级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成为全村提高生活水平的脊梁柱。全村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6名,常年外出务工党员2人。在帮扶单位、县、乡党建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十多个党员的组织下,新建了一栋4间2层砖结构的村委会活动室、一栋3间1层村级卫生室、两条总长为650米的村口道路硬化、两个村民小组长达980米的步道硬化。 各党员持着长远的眼光,不断发展村中年轻党内接班人。并不断努力学习种、养殖业知识,带动村民往经济可观的项目发展。 |
东衣村 |
东衣村位于台江县东南部,雷公山脚下,距县城66公里,南宫乡驻地12公里,321国道穿境而过。东面与剑河县太拥乡翁王村隔河相望,南、西、北面分别与本乡的展啊村、展吉村、巫细村相连。全村辖两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140户567人。全村土地面积约900公顷,耕地面积486亩(其中田444亩,土42亩),人均占有粮274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森林覆盖率为68%,海拔1000米。 二○○三年,在上级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幢三间二层的村级活动室,目前已装了整栋房的一半,还剩一半没有装成,二楼两间现可办公。全村党员21名,其中:男13名,女8名,在党员数中各方面的科技人员7名,占党员数的33.33%;文化结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24岁。现有学校一所,教师3人,其中:公办教师2人,代课1人,在校学生66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20人。远程教育设施良好,设备由学校管理,村委和学校共享,每星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学校联合组织村民观看一些科技片、从而增加村民的致富门路。 二○○二年从321国道展堆坳接通了2.5公里的进村公路,村内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并家家户户安门路电视、基本实现了户户能通话,能看到电视。农民的主要产业以种植初谷为主,其他作物为辅。目前,种植金秋梨形成规模有一户100亩,养羊示范户2户各210只,全村养牛户均2头、养猪4头,其他禽类30只。 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1、建沼气池100口,占总户数的71.43%,需改厨改厕一并成功; 2、人饮工程两个自然寨各修两个,约需资金20多万元; 抓好村容整洁,需将寨道全部水泥硬化,约需水泥50吨,学校活动场地需水泥硬化30吨; 4、扩大专业养殖(养牛、养猪、养羊)20户,户均养牛10头以上,养猪15头以上,养羊200只以上; 5、发展种植经果林,中药材专业户30户,户均30亩以上; 6、发展林下养鸡20户,户均400只以上。 |
巫细村 |
巫细村隶属于南宫乡一个行政村,地处雷公山东部,台江县、剑河县两县交界处,位于南宫乡东南方向,东与剑河县巫脸村接壤,西南面与本乡东衣村、巫西村毗邻,北面是巫密河,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是南宫乡未通村级公路的行政村之一。苗族人口占100%,全村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53户,696人,劳动力345人,有村级小学一所,在校学生32人,教师2人,全村总积为6440亩,其中耕地面积657亩(田557亩、土100亩),森林履盖率为43.5%。 全村党员25人,村两委活动室与远程教育室共用一间。全村现有沼气建设5口,无集体经济积累,信息闭塞。目前,农民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外出打工为主渠道,现全村现存栏牛380头、猪620头,外出打工人员108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人均占粮270公斤。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规划:1、修建通村公路;2、修建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计生县务室;3、修建一栋学校教学楼;4、全村实施路面硬化;5、种植苦丁茶300亩、中药材种植100亩;6、全村养牛800头、养猪900头。 |
展丰村 |
展丰村地处南宫乡西面,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辖3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77户384人,劳动力165人,苗族人口99.8%;全村总面积2887.3亩,耕地面积420亩,其中田393亩,土27亩;人均纯收入890元,人均占有粮350公斤;教学点一所,教师一名;村级活动室一栋(含远程教育室);现建有沼气池25口;村级“两委”班子建全,0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3名。全村寨居于坡顶上,未通公路,环境气候恶劣,生产生活方式单一,属省级和两山重点二类扶贫村。 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会议研究,拟定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2006年,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以”村为主“;解决二、三组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村级活动室建设。 2007年,力争修通展丰公路,完成翁条小学球场硬化建设。 2008年,发展养鱼业150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完成二、三组步道硬化建设3000米。 2009年,大力发展养殖业,力争每户年出栏商品猪10头,牛5头,禽200只,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以上。 2010年,种植苦丁茶200亩,群众生活比较富裕,村风文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