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笋村位于德化乡政府驻地以西17公里,村内居住的姓氏有:王、吴、李、刘、龙5姓。全村总面积为7.383平方公里,大南(黎平县大稼乡至剑河县南哨乡)公路从寨中穿过,地处高坡,海拔1040米,辖3个自然寨,lO个村民小组,192户,795人,侗族、汉族聚居。耕地面积391.55亩,其中稻田面积355.58亩,森林覆盖率71.20%。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2004年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已建成。有村级小学1所,1996年建成砖混教学楼l栋,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农作物主产水稻、马铃薯、玉米、红薯、蔬菜等。1985年人均纯收入为19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1212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1421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31214 | 557300 | -- | 查看 平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德化村 |
德化村是德化乡政府驻地。全村总面积17.117平方公里,地处山谷,清水江支流源头,海拔620米,辖5个自然寨,lO个村民小组,349户,1193人,主要有侗、水族聚居;耕地面积647.43亩,其中稻田605.79亩,森林覆盖率76.30%,林木以杉木为主,兼有其他落叶阔叶混交林。德化村现居住有;杨、李、吴、龙、易、朱、蒋、周、姜、邹、王、黄等姓氏。 德化于1975年修通公路,并于2004年改造成镶边公路,2001年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建成,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和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三通”。 文化教育卫生方面,2000年经上级批准在德化开始招生初中班,2004年建成德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先后新建3栋建筑面积为1838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有木质结构教师宿舍楼657平方米,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100%。1991年建成卫生院l栋,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现有医师3人,护师1入,医士3人,病床10张,另有村卫生员2人。 德化村有红军烈士墓l座(3位烈士)。 民族节日主要有,农历六月初六(德化大寨),农历七月半(德化小寨)。 德化村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玉米、红薯、蔬菜。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1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9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85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45元。 |
高洋村 |
高洋村位于德化乡驻地以西7.5公里,东抵岑己村,西接剑河县盘假村,南与下洋村交界,北同俾翁村毗邻,“撤、并、建”前隶属原高洋小乡管辖,是原高洋小乡政府所在地。大南公路(黎平县大稼乡—剑河县南哨乡)从寨中穿过,地处都柳江河头,海拔815米,辖2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316户,1430人,全村侗族聚居。现居住的姓氏有:吴、石、罗、陈、夏、杨、肖、阳、江、姜、李、刘、张、谢15姓。 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1.75亩,其中稻田701.70亩,森林覆盖率49.80%,森林面积12282亩,林木以杉木为主,兼有其他落叶阔叶混交林。有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秃杉(台湾杉),树高34米,胸径1米,已挂牌保护,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玉米、红薯等。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1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20元。 |
岑己村 |
岑己村位于德化乡的西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德化至尚重镶边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为9.098平方公里,地处清水江支流源头,海拔700米;全村共有2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9户,人口100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574.44亩,其中稻田面积538.01亩,人均耕地面积0.55亩;共有林地面积11516.6亩,森林覆盖率为66.5%。乡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发展农业经济基础和条件差,农作物主要以水稻、洋芋、玉米、红薯、蔬菜为主。 2004年人均纯收入为824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1360元。 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2004年建成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全面实现“三通”。2004年4月,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为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培基村 |
培基村位于德化乡驻地以东15公里。全村总面积17.891平方公里,地处半坡塄,与剑河县、锦屏县两县交界,海拔820米,辖培基、格里、乌作溪、七十把4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共263户,1122人,苗族、侗族聚居,村内居住的姓氏有:杨、吴、粟、石、舒、蒋6姓。耕地面积487.73亩,其中稻田面积445.55亩,森林覆盖率为68%。1995年建成通村公路,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2004年人畜饮水消防工程竣工,全面实现“三通”。农作物主产水稻、红薯、洋芋、玉米、蔬菜。1985年人均纯收入205元,2004年入均纯收入773元,2010年入均纯收入1212元。 |
平笋村 |
平笋村位于德化乡政府驻地以西17公里,村内居住的姓氏有:王、吴、李、刘、龙5姓。全村总面积为7.383平方公里,大南(黎平县大稼乡至剑河县南哨乡)公路从寨中穿过,地处高坡,海拔1040米,辖3个自然寨,lO个村民小组,192户,795人,侗族、汉族聚居。耕地面积391.55亩,其中稻田面积355.58亩,森林覆盖率71.20%。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2004年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已建成。有村级小学1所,1996年建成砖混教学楼l栋,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农作物主产水稻、马铃薯、玉米、红薯、蔬菜等。1985年人均纯收入为19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1212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1421元。 |
平养村 |
平养村位于德化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地处东径109°14’至109°32’,北纬26°24’至26°28’之间。东抵尚重镇务弄村,西接岑己村,南与平笋村交界,北同德化村毗邻,总面积7.37平方公里。平养村地处半坡塝,地貌以山间盆地和丘陵为主,土壤以黄壤、水稻壤、黑沙壤土为主,海拔910米。平养村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78天,年均降雨量1330毫升。全村国土面积7.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31亩(稻田435.3亩,旱地30.01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坡塝和山冲两侧。因地地处半坡塝,村内没有河流,境内水源欠缺。全村森林面积8602.5亩,林木以杉木为主,兼有其他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为64%,境内生物多样性、有野猪、野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10多种。 |
乌孟村 |
乌孟村位于德化乡驻地以西12公里,建成通村公路。村内居住的姓氏有:陈、王、杨、陆、银、黄、吴、粱、龙、刘、阳12姓。全村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地处山谷,四面环山,老山界坡脚,海拔1000米,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02户,815人,主要有侗族、苗族聚居。耕地面积418.98亩,其中稻田面积385.07亩,森林覆盖率为64.6%。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2004年建成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建有村级小学1所,砖混结构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为560平方米,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楠竹。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6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56元。 |
什里村 |
什里村在位于德化乡驻地以西18.5公里。村内居住的姓氏有:吴、孙、谢、付、欧、周、刘、罗、潘、梁、张、杨、万、胡、姜、陆、施、龙、阳19姓。全村总面积7.996平方公里,1995年修通通村公路,地处山谷,四面环山,与尚重镇交界,海拔750米,辖10个村民小组,1254人,侗族,耕地面积571.15亩,其中稻田面积536.20亩,森林覆盖率为63.70%。2003年人畜饮水消防工程竣工和接通国家电网,全面实现“三通”。2005年接通程控电话。有村级小学1所,2002年新建砖混结构教学楼l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木质教师宿舍l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农作物主产水稻、马铃薯、玉米、红薯、油菜、棉花。1985年人均纯收入193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768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1120元。 |
俾翁村 |
俾翁村位于德化乡驻地西8公里,现居住的姓氏有:夏、周、钱、吴、孙、熊、杨、银8姓。全村总面积6.622平方公里,地处山谷,半坡塄,海拔900米,辖3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229户,1014人,主要有苗、侗族聚居。耕地面积430.80亩,其中稻田面积393.51亩。森林覆盖率为56.10%。2003年修通通村公路,同年接通国家电网,2005年建成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全面实现“三通”。建有村级完小1所,砖混结构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为533平方米,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为72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1013元。 |
下洋村 |
下洋村位于德化乡政府驻地9公里,村内居住的姓氏有:吴、姜、胡、刘、夏、5姓。全村总面积7.763平方公里,村驻地不通公路,地处半坡塄,海拔790米,辖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17户,960人,侗族、苗族聚居,耕地面积430.55亩,其中稻田面积392.63亩,森林覆盖率73.3%。2003年接通国家电网和程控电话,2005年通村公路和人饮消防工程已建成。全村有村级小学1所,4间3层木质教学楼l栋,建筑面积447平方米,木质教师宿舍l栋167平方米,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玉米、红薯、蔬菜。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元,2004年农民入均纯收入765元,2010年农民入均纯收入1121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