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雷山县 >> 大塘镇 >> 新塘村

新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大塘乡新塘村地处雷山县城南18公路处,距省道雷榕公路3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367户,1752人,劳动力1138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新塘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2000年底,全村尚有贫困人口682人,其中极贫人口112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8%,极贫人口占贫困人口的16%,困难面大且贫困程度深,全村有耕地面积1782亩,其中稻田1182亩,旱地600亩,人均耕地面积1.01亩,人均粮食335公斤,人均纯收入450元,较全县平均水平低。
  二、贫困原因分析
  新塘村经济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1、农业生产资料质量低劣,加之自然灾害频繁。2、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3、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较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再加上交通信息闭塞等原因,经济无稳定收入来源。
  三、奋斗目标
  经过10年的努力艰苦奋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逐步改善社会、经济、科技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具体目标为:1、基本实现人均0.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户均1亩经济林和0.6亩以上山野菜基地,户均饲养6头以上的商品畜,85%以上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通过项目开发,使90%以上的农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40%的农户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人均纯收入达到1840元以上,修建105口沼气池,450个蓄水池,新建村两委办公楼、卫生室、文化站,发展经济作物145亩,技术培训达到2000人次,村集体经济积累达7万元以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34104 557100 -- 查看 新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掌坳村

  掌坳村位于大塘乡东部,距雷山县城6公里,距乡人民政府驻地7.5公里,素有“铜鼓之乡”、“民族歌舞之乡”等美誉。全村171户713人。村寨依坡而建,坡顶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民族风情浓郁。寨中铜鼓坪可容纳千余人观看表演,用青石板平铺的寨道延至各户。有二级公路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掌坳村铜鼓舞源远流长,其鼓点复杂,雄浑响亮,舞步欢快、激烈、豪放、粗狂,由数十个动作组成,有的像蜻蜓点水,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刚柔相济,有的独具风格,令人感觉有强大的生命力。   

高岩村

  高岩村在大塘乡的东北部,与东部与交腊村接界,北部与丹江镇党高村交界,西面与水溪村接界,南部与乌独和桃江山湾村接界,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外围经营区之一。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高岩大寨海拔1258米。全村3个自然寨,163户,5个村民组,在家务农138户,外出24户,全村总人口645人,其中男375人,女271人。在校大学生3人,在校高中7人,在校初中18人。国土面积18623.7亩。全村耕地1885.46亩,其中,田596.86亩,土1286.6亩。2006年以来,全村新建茶园1399亩,建园规模50亩以上茶园大户有8户,面积1141亩。大牲畜160头,生猪存栏250头。全村总收入61,149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026元。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有卫生室一栋,村两委员会办公楼一栋,高岩片区完全小学一所。  

新联村

  一、地理位置   新联村位于雷山县大塘乡西南部5公里处,距雷山县17公里。东北面与本乡新桥村搭界,东临九十九水库,西北面与本乡独南村搭界,西南面与本乡独南村和丹寨县境内搭界,东南面与本乡新塘村搭界。地势西南方向倾斜直抵沟壑,梯田层峦,田园风光秀丽。   二、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村内紧有一条丹雷公路从九十七接凯榕二级公路横穿东西而过,向西经过独南村、也耶村通往丹寨县。   2、村内交通情况   村内交通主干道除了翁元自然寨有部分道路已水泥硬化外,其他自然寨路面都为土路。   三、村庄情况   全村有4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335户1705人。苗族人口占总数的60%。目前,全村现有0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1名。人口男女比例男性较多于女性。村里绝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村民95%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青壮年前往外地打工。   四、产业结构   基本以自济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出现茶业,养猪、养羊、养牛等的扶持个体产业。   五、村庄文化   村内有长裙苗、短裙苗和汉族,呈现苗汉杂居的文化特色。   六、房屋现状   由于自然寨多,整体布局比较零散。房屋建筑多分布在自然寨集中区。村内房屋基本上是以苗族吊角楼木房为特色,一般为二层,3-5间,住房面积约80-120平米。近年来,由于很多人外出打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和在政府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扶持下,大部分危房都得到了改造。   七、公共设施   村内有小学,校内有水泥球场全场,教育设施缺乏。村委楼新改建,内设一间会议室,一间图书室;有村卫生室和医护人员一名。   八、基础设施   生活用水主要是天然水源用水,无自来水。生活用电已入户,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已装电话,大多数家庭已安装闭路电视。   九、绿化环境   主要是农田、种植杉木、茶园、楠竹和果园地、菜园地,野生的松林、杂木等。   十、村民收入与生活情况   村民主要以务农和养殖为收入,收入水平低。近些年,大多数纷纷往外地打工,大大地增加了家庭和个人收入。   

桥港村

  桥港村位于雷山县的南边,距县城26公里。由开茶、大寨、新寨、两卡、羊单等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304户,14个村民小组,1274人。有李、任、余、金、杨、张、徐等姓,是个苗族(长裙苗、短裙苗两种)和汉族杂居的大村。曾是排里村、新塘村、掌批村和桥港村的乡政府和学校所在地。至今仍然是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桥港村依山傍水,村脚下两条小溪,如同慈母张开双手搂住自己的孩子。青山绿水,古树参天。一层层梯田好似登上天堂的梯。桥港村海拔约800米,气候温暖,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初春,百花争艳,村里一片樱花烂漫,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其间,又有农民披蓑戴笠在田间吆喝着牛耕地;夏天,山上、田间到处一片绿油油,村民们忙碌着采摘杨梅给亲朋好友品尝;金秋十月,一片片金黄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迎风点头。农民在忙碌地收割着,阵阵马达声,奏着一曲曲丰收的歌;冬天,银装素裹,忙了一年,人们也坐下来,安静的深吸两口叶烟,等待着游子归来。家人团聚,就算白雪皑皑,心里也是暖融融的。   

掌批村

  掌批行政村位于大塘乡东南部,距省干道炉榕公路3.5公里处,距雷山县城21.5公里,进村公路贯通村寨。与丹寨县的掌娃、孔庆村接壤,毗邻本县的南脑、孔勇、排里、桥港等村。   村寨情况:(村寨户数、组数、人口等情况)   掌批村辖12个村民小组,分上寨、下寨、下寨新寨三个自然寨共307户,1348人。   产业结构   掌批村可耕地总面积为1414亩(其中稻田1068亩,土332亩),有林地面积为1230亩。村民的主要产业:种植类主要为水稻、玉米、茶叶等;养殖类主要是黑毛猪、牛、土鸡等。   村寨文化   掌批村为短裙苗系为主,民族风情浓郁,素有超短裙锦鸡舞之乡的美誉。村里的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特别喜爱吹芦笙,跳铜鼓舞,跳扁担舞等。   房屋结构   掌批村房屋整体分布密集,房屋只要以木质结构吊脚楼为主。房屋一般为二到三层之间。近两年来,经过农村危房改造后,掌批村的部分茅草房等危房,都已经过改造。现在村民住房人均面积已达到40多平方米。   公共设施   村内建有完全小学一所,教育设施基本完备。村里建有卫生室,配有专业的卫生人员一名,,不过因医疗条件缺乏,为村民就医看病带来了诸多不方便。村内建有公共娱乐场地,占地有200多平方米。   基础设施   1、水:现村里所有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2、电:生活电网已建成,输电线已经入户。3、通讯:手机网络信号覆盖全村,80%的家庭里都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村民收入与生活情况   从调查得知,被调查的农户中家庭年纯收入都在1200元以下,农户的收入来源只要靠务农和养殖。   

新塘村

  一、基本情况   大塘乡新塘村地处雷山县城南18公路处,距省道雷榕公路3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367户,1752人,劳动力1138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新塘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2000年底,全村尚有贫困人口682人,其中极贫人口112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8%,极贫人口占贫困人口的16%,困难面大且贫困程度深,全村有耕地面积1782亩,其中稻田1182亩,旱地600亩,人均耕地面积1.01亩,人均粮食335公斤,人均纯收入450元,较全县平均水平低。   二、贫困原因分析   新塘村经济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1、农业生产资料质量低劣,加之自然灾害频繁。2、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3、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较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再加上交通信息闭塞等原因,经济无稳定收入来源。   三、奋斗目标   经过10年的努力艰苦奋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逐步改善社会、经济、科技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具体目标为:1、基本实现人均0.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户均1亩经济林和0.6亩以上山野菜基地,户均饲养6头以上的商品畜,85%以上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通过项目开发,使90%以上的农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40%的农户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人均纯收入达到1840元以上,修建105口沼气池,450个蓄水池,新建村两委办公楼、卫生室、文化站,发展经济作物145亩,技术培训达到2000人次,村集体经济积累达7万元以上。   

独南村

  独南村祖先从开怀迁到雷山县城马家屯羊场坝,由于种种原因,又迁至现在的大塘乡新桥村上游(杨苟)祖先居住的地方,最后才到独南定居。独南人民在此生息敷衍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现全村辖三个自然寨,九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80户,1128人,耕地面积1011亩。   自定居独南后,在那漫长的旧社会,生产方式依靠刀耕火种,生产力及为落后,加上独南村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气候恶劣、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祖祖辈辈都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0的英明领导下,改变了独南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荣村貌不断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景象,建设了全村道路硬化工程、学生教学楼、村两委办公楼、妇女活动中学楼、村卫生室、人畜饮水工程、村组公路开通、大水沟水泥硬化、大小水井改造、茶叶基地建设等。解放以前独南村已涌现出一批党政干部,先后在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已有近30人。村民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独南村民与其他苗族同胞一样,都是热情好客、朴实敢厚。民族风情浓郁,且独具特色,保留了原生态的苗族文化。主要节日有端午节、吃新节、苗年节等。特别是“端午节”,远近闻名,热闹非凡。相邻各村寨男女老少集聚独南村过节。同时还开展各种文蜈体育活动、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及芦笙盛会等。   

掌雷村

  掌雷村位于桃江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有两个自然寨,七个村民小组,275户1119人。村内建有完全小学和卫生院。   全村耕地面积980余亩,其中田786亩,土202亩。森林覆盖率27%,掌雷盛产辣椒、玉米等,全村户均养有黑毛能繁母猪一头。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努力,建成同村公路,村综合办公楼,寨道硬化等工程,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大型纪录片《苗岭的呼唤》在掌雷拍摄。  

桥王村

  桃江乡桥王村位于桃江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2公里。由下寨、岩寨、大寨3   个自然寨组成,现有居民169户,常住人口719人;行政区面积4210亩,耕地面积   71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寨,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这里主要居住的村民以苗   族为主。全村有党员14名。   桥王村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苗族自然村寨,   这里不仅有白竹山美丽的风光,更有历史悠久的桥王菩萨慈善庙,此庙位于白竹   山脚,建于100年前,2004年一场大火将主庙烧毁,2005年当地村民集资修复。每   月初一和十五,来这里观光旅游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来这里   观光旅游烧香拜佛的人有远及广东、湖南、贵阳、都匀、丹寨、凯里等地。这里   还有盛大的苗族节日“吃新节”、“苗年节”、“鼓藏节”等。  

乔兑村

  乔兑村位于雷山县桃江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面,村东部与永乐镇接壤,西抵乔仿村,南与乔王村相连,北抵桃江河。距县城45.9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海拔1150米。位于都柳江水系,四周数座高山环抱,年平均气温14—15℃,属温凉轻旱和温凉湿润重秋风农业区;无霜期253天,气温略高,高降水量1200—1400毫米,全村森林覆盖率42.5%。全村共辖5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289户1211人(其中贫困人口678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06人,占总人口的99.6%。属2类贫困村,有劳动力752人,富余劳动力384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7人。全村居住着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206人,占总人口的99.6%。全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依靠外出工收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渠道和手段单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种植养殖为主,种植粮食1246.8亩,大牲畜存栏292头,有少量果树种植,但不成规模。境内有花椒、韭菜,野生动物有竹鼠。土地总面积1278公顷,耕地83.12公顷,林地157.133公顷,草地80公顷,有一条河流经过村寨,水资源为河流均属雨源性河流,水资源丰富。   全村现有村委办公楼1个,学龄教育教学点1个,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方面,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师1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7%。蓄水池4个,通村寨公路8公里。   气候资源:内没有工业污染,森林植被保护完好,空气湿度较高,雾气吸收了不少阳光,适合发展具有一定气候要求业,可适宜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如:天麻、太子参、金银花等药材,   

乌勇村

  桃江乡乌勇村位于桃江乡西南部,与掌雷村和年显村相邻。全村有六个组,有208户,806人。有2个姓氏,分别为余、李。这里的老百姓纯朴而热情,她们的苗族刺绣精美无比,米酒清香可口。来到这里,就会让你真正回归到大自然。   乌勇村森林覆盖面积广,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一个修生养性的好地方!   

桃江村

  桃江村概况   一、村情简介   桃江村地处桃江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雷山36km。海拔1100米,全村辖4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17户97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86.34亩,人均占有量1.078亩。其中田面积803.87亩,人均0.95亩,人均产粮310公斤;土面积181.33亩,人均0.21亩。近年来涌现出以种养殖示范户46户,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发好。现通寨水泥路1条,约3.6公里,4个自然寨除1个自然寨是政府驻地,2个自然寨2010年通公路外,还有1个自然寨至今没通公路。由于居住在高寒冷水地区,地势起伏大,而且地质较差,常年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发展条件艰难。   二、村党建情况   桃江乡桃江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4名,预备党员3人。现在配有党支部委员6人。下设党小组3个,村民组管理委员会1个。工作运行良好。   三、远程教育   桃江村目前建有新村两委办公楼1栋2层6室。有2台电视机,1台DVD,1套远程教育设备,村文化室1个。目前正在积极做筹备工作,准备运行投入使用。   四、特产产品   1.冷竹笋桃江村地处冷竹山脚下,是冷竹笋胜产地之一。每年有2个季节,年产量约在300公斤左右,当地俗称“三月笋”和“八月笋”,是当地农民的一项经济收入之一。   2.辣椒桃江村也是辣椒胜产地之一。由于属山高冷水地区,海拔较高,而昼夜气温相差较大,较适合辣椒的生长,而且很辣,在雷山范围内俗有“辣椒之乡”及“麻辣之乡”。   五、村两委班子   桃江村村委会现有班子成员7人。其中村委会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村党支部现有支部委员6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2人,支委3人。目前村两委设有矛盾纠纷排查处1个,便民利民服务中心1个,附加3个服务站,村务公开中心栏1个,附加栏3个。每季度或每月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村民及时公开村务。   

新桥村

  新桥村地处贵州省雷山县南面,为大塘乡人民政府驻地,炉榕线公路穿村而过,距县城13公里,到黔东南州州府58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29户,971余人,由三个自然寨组成。新桥原名王家寨,均系超短裙苗族。民族风情浓郁,服饰,建筑奇特。有耕地面积870亩,人均耕地面积1.23亩,主要出产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薯、茶叶、水果等。2010年人均占有粮38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村党支部有0党员17名,其中女3名。   1994年被列为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景重点旅游景点村之一,被誉为“超短裙苗第一村”保留至今的风俗民情古朴浓郁、原汁原味。村寨中央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建设别具一格的“水上粮仓”。   


新塘村特产大全




新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