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麻江县 >> 贤昌镇

贤昌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贤昌镇谷歌卫星地图)


贤昌镇简介

  2013区划调整:撤销贤昌布依族乡建制,设立贤昌镇
  乡情简介:贤昌布依族乡成立于1992年4月,地处麻江县西南角,是黔东出入海的西大门,省道甘新线、贵州省出入海大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南北横贯而过,经过高枧、新江、贤昌、甲耳4个村,“蒲贤”公路经过盐山、新场、贤昌3个村 ,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3603亩,辖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3936户,总人口17135人,党支部10个,党员381人,中学1所,完小7所,教学点3个,有布依、畲、苗等民族,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9%。乡政府所在地南距黔南州府都匀24公里,东距黔东南州府凯里60公里,距县城12公里,北距翁福矿肥34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贤昌布依族乡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特产繁多。贤昌大米享誉省内外,种植面积3200亩;新场片区优质红大蒜、折耳根元销四川、湖南,大蒜种种植面积2000亩,折耳根种植面积1500亩,新场布依刺绣畅销两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重晶石等。原煤总储量5500万吨,发热量5000—6000大卡,重昌石总储量11万吨,含硫酸钡98.6%。林产品主要有松树、杉树、森林覆盖率为47.95%,活立木蓄只49896立方米。 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贤昌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夏同龠禾是贵州设建制以来仅有的两个文状元之一,是中国自隋开皇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第一个取得状元和东洋留学生双重学历的人,状元第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的高枧村。状元第为外砖的木结构建筑,占地约400平方米,依狮山而建。院内天井,古板铺墁,宽8米,长10米。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字匾一块,门两侧书刻“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对联一副。门楼共3间,与东、西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外有专墙围护。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同龠禾返乡省亲祭祖,曾在此宅第居住过32天,现宅第尚存完好。现已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作为旅游新景点立项开发。在其附近有银杏树雌雄两株。雄树在黔桂公路旁,高27.3米,胸径2.2米;雌树在狮子山脚,高23.8米,胸径2米,年产银杏500多公斤。两树树龄约500年,因是雄雌两株,人称兄妹树。据传,很久以前,两树成精变人,互称兄妹,以白为姓,赴京应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京差来高枧通报,此寨却无白氏兄妹,有人疑是白果树(银杏),分头去看,两树树顶似有钦赐顶子,兄树为状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1万人 105平方公里 522635202 557600 0855 查看 贤昌镇谷歌卫星地图

贤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甲耳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甲耳村谷歌卫星地图
盐山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盐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场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新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山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营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枧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高枧村谷歌卫星地图
贤昌村 ·麻江县旅游·麻江县特产·麻江县十大特产·麻江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贤昌村谷歌卫星地图

贤昌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竹街道

  金竹街道办事处:将兴坪村、隆昌村、中坝村、仙坝村、六堡村、河山村设为一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6万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兴坪村金竹大道沿线(具体地址待定)。  

杏山街道

  杏山街道办事处:将杏山镇城关村、杏山村、群英社区、凤凰社区、城江社区、新兴社区、良田村、谷羊村、靛冲村、小堡村、青山村设为一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约3.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8万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现杏山镇政府驻地。   杏山镇地处麻江县中部,是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1067人,其中居民人口9153人。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67.87%。交通优势:杏山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州府都匀市23公里。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横穿镇境,320、210国道与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均在境内交汇,4条省际公路在境内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地理风貌:杏山气候宜人,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四季分明。杏山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宜人,有城关马鞍山自然风景区,长兴、滥坝、中山等村的农家乐,麻喇村水落滩瀑布,河山村溶洞等,是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开发资源:杏山镇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通讯便利。有重晶石、原煤、铁矿等矿产资源8种,特别是重晶石量大、质优、品位高,属出口免检产品。林业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48%。水能、电能资源充足,城区已建有2个大型水厂,80%的自然村寨已吃上了自来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12个村已开通程控电话,目前全镇拥有程控电话5000余部,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21个村。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兴建了县城凤凰大道、五星大道、温州路、回龙路、光明路、银都路、安居路、鄞州路、步行街和2个农贸市场,羊昌坡大型集散市场即将启动开发,预计3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杏山镇党政班子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的“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扩大第二产业总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提出了一至五年起步、五至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把杏山建成一个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畜禽商品、锌硒多元素优质米为主的城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镇;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煤矿为主的乡镇企业镇;以运输、饮食服务和其他商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镇;以产品交易、储运为龙头的物资集散中心镇的奋斗目标,找到了一条适合城关镇发展的新路子。.  

谷硐镇

  2013区划调整:撤销谷硐镇、景阳乡,建立新谷硐镇,整合景阳、谷硐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沿309省道规划开发谷硐工业园区。   地理风貌:谷硐镇位于麻江县西部,距麻江县城27公里,都匀47公里,贵阳市109公里,地理位置跨东径107度18分到107度28分,北纬26度25分到34分,东连杏山镇,南邻都匀市,西交坝芒乡,北交景阳乡。全镇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20米,左右最高点在翁牛村西南部的扁担山,主峰海拔1677米。谷硐镇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这里雨量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特点。 镇情简介:全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共4145户,17408人。其中农业人口3607户15718人,非农业户538户1690人,现住着17个民族,其中汉族占42%,布依族占19%,畲族占20%,其他民族占19%。现有耕地面积13597亩,其中田9232亩,土4365亩。主要有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和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 矿产资源:谷硐镇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原煤总储量613万吨,重晶石储量140万吨,硅石矿总储量1000万吨,铁矿石总储量20万吨,重晶石曾远销欧、美、日等国家,198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交通优势:谷硐镇交通便利,黔桂铁路、三O九省道公路穿过境内。铁路过境线长达21公里,境内设有乐埠、谷硐、大昌三个普客停车站。镇南与贤昌乡相距贵新高等级公路较近。全镇村村通公路。县委、县政府对谷硐的发展十分关心,早在1993年就明确谷硐镇为全县工业发展小区。 经济文化: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谷硐镇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谷硐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现有投资690万元的谷硐110千伏安度电站1座,投资261万元的石板河至谷硐引水工程,日供水量达供水量为4000 m3/日。通信条件特好,除个别村组外,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全面开通。镇广播电视节目达30套,收视效果很好。谷硐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小学三到六年级开设电脑课,被省教委首批命名为“贵州现代技术实验学校”,谷硐中学易地搬迁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成的谷硐中学属全州乡镇级中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且谷硐中学在历年来的统考中,成绩均处在全县前列。镇中心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医疗设备齐全,医德医风良好,且可独立开展外科手术。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谷硐工业小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镇共有大型重点企.  

宣威镇

  地理风情:宣威镇是麻江县东南部的一个农业重镇,位于北纬26度21分——26度31分,东经107度33分——107度47分,土地面积222平方公里。东与凯里市、丹寨县相接,南与都匀市相邻,西靠贤昌乡,北与龙山乡接壤。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35788人,其中农业人口34950人。现有耕地面积29100亩,其中,田18180亩,土10920亩。世居有苗、汉、布依、仫佬、畲、瑶等民族。宣威镇神奇美丽的清水江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令人如痴如醉。城中清水江自然风光、苗族风情、麻卡大谷、翁东金流洞等景点的开发将促进宣威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宣威镇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的12年,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有6个村通程控电话,现建有移动和联通两处移动通讯基站,有22个镇属单位和县驻镇办事机构。开发资源:宣威镇处在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雨充足,是麻江县的主要林区之一,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2%,有科研试验林场1个。出产优质红蒜、优质米、优质柑桔、金秋梨、雪梨、优质烤烟等,特别是世界水果之王“美国蓝浆果”的引种成功,宣威镇的名声大振。这里矿产丰富,主要储藏有重晶石、氟矿、铅锡矿、磷矿等矿产品,且大部分品位效高。交通便利:宣威镇东西长16.5公里,南北长15公里,清水江、羊昌河、龙山河穿镇而过,均系清水江水系。陆路交通有宣(威)都(匀)公路、蒲(席塘)贤公路、(下)司(台)辰公路、隆(昌)丹(寨)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每天均有发往麻江、凯里、都匀、丹寨、贵阳的班车。经济建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清水江自然风光和苗族风情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新镇区的建设,宣威镇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必将焕发勃勃生机。宣威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优质农特产品及其加工为主导,坚持科教兴镇、开放活镇、生物富镇、旅游强镇、依法治镇的基本思路,提升优化优质米、果品、红蒜、烤烟等基础产业,重点培育旅游、农产品及矿产加工特色产业,配合上级加快富江电站修复和麻卡电站、龙汪洞电站的新建,认真实施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把宣威镇建成黔东南州知名的优质农特产品之镇,环境优美的生态之镇,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之镇,团结稳定的文明之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一、 自然景观景点麻卡峡谷、“一线水”、龙旺洞大峡谷、风雨桥和老王庙遗址、.  

龙山镇

  2013区划调整:龙山乡撤乡设镇   龙山乡位于麻江县的东南部,东南邻宣威、北连下司镇、西接贤昌乡,距县城23公里、州府凯里36公里、全乡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00亩,其中:田10560亩、土4740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林地6071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78.4公顷。森林覆盖率48%。全乡辖1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3964户总人口17558人,劳动力9070人。居住苗、瑶 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803人,占总人口的90%。 龙山乡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二类重点乡。2003年初,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33户,2878人,占农业人口16.39%。龙山乡年均降雨量1265厘米、年均温度16.2℃o历年最低温度8.4℃,最高温度38.1℃,年日照时数1800小时,10℃有效积温4770℃,年无霜期296天,平均海拔700米。 龙山乡水资源丰富,乡内有20平方公里的河流两条,总流域全程319平方公里。流域内分布有小溪流21条,平均水流量达4.4立方米/S。 2004—2013年度龙山乡基本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目标为基本农田面积9130亩、人均0.52 亩 ,森林覆盖率56 %,整治坡耕地面积 2800亩。在今后十年内将继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为争在2014年全乡建成基本农田3866亩确保全乡人均拥有0.5亩以上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贤昌镇

  2013区划调整:撤销贤昌布依族乡建制,设立贤昌镇   乡情简介:贤昌布依族乡成立于1992年4月,地处麻江县西南角,是黔东出入海的西大门,省道甘新线、贵州省出入海大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南北横贯而过,经过高枧、新江、贤昌、甲耳4个村,“蒲贤”公路经过盐山、新场、贤昌3个村 ,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3603亩,辖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3936户,总人口17135人,党支部10个,党员381人,中学1所,完小7所,教学点3个,有布依、畲、苗等民族,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9%。乡政府所在地南距黔南州府都匀24公里,东距黔东南州府凯里60公里,距县城12公里,北距翁福矿肥34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贤昌布依族乡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特产繁多。贤昌大米享誉省内外,种植面积3200亩;新场片区优质红大蒜、折耳根元销四川、湖南,大蒜种种植面积2000亩,折耳根种植面积1500亩,新场布依刺绣畅销两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重晶石等。原煤总储量5500万吨,发热量5000—6000大卡,重昌石总储量11万吨,含硫酸钡98.6%。林产品主要有松树、杉树、森林覆盖率为47.95%,活立木蓄只49896立方米。 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贤昌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夏同龠禾是贵州设建制以来仅有的两个文状元之一,是中国自隋开皇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第一个取得状元和东洋留学生双重学历的人,状元第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的高枧村。状元第为外砖的木结构建筑,占地约400平方米,依狮山而建。院内天井,古板铺墁,宽8米,长10米。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字匾一块,门两侧书刻“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对联一副。门楼共3间,与东、西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外有专墙围护。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同龠禾返乡省亲祭祖,曾在此宅第居住过32天,现宅第尚存完好。现已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作为旅游新景点立项开发。在其附近有银杏树雌雄两株。雄树在黔桂公路旁,高27.3米,胸径2.2米;雌树在狮子山脚,高23.8米,胸径2米,年产银杏500多公斤。两树树龄约500年,因是雄雌两株,人称兄妹树。据传,很久以前,两树成精变人,互称兄妹,以白为姓,赴京应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京差来高枧通报,此寨却无白氏兄妹,有人疑是白果树(银杏),分头去看,两树树顶似有钦赐顶子,兄树为状元.  

坝芒布依族乡

  地理风貌:坝芒布依族乡位于麻江县西部,是黔东南西大门,距县城31公里,东与景阳乡、谷硐镇毗邻,西接贵定,南与都匀市相连,北与福泉市相交,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08%。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嶂谷发育,是典型的中山峡谷区,峰丛层叠,沟谷密布,河流清澈,山势陡峻,平均海拔1300米,龙头岩海拔1862米,是全县最高点,一般峰高在1600米左右。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14.7℃,极高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较少,温度较大,常年多阴雨云雾,是县境地理位置最边远、海拔最高、气候相对寒冷的乡镇。乡境内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竹荪、油菜、烤烟、夏秋冷凉型反季节蔬菜(胡萝卜、甘蓝、莴笋等)、薄壳核桃、金秋梨、优质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特点。 乡情简介:全乡辖10个行政村、104个村民组、123个自然寨,共3874户,总人口16348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957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布依族占总人口的57%。全乡有耕地面积12725亩,其中田9157亩,土3568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6‰以内,实现低生育水平。 基础设施:坝芒乡素有黔东南州西大门之称,309省道、黔桂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乐坪一个普客停车部;全乡实现8个行政村通公路。目前,乐瓮公路、乐坪至贵定定东出境公路的修建正在实施。全乡已实现村村通电,农村电网改造已结束。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乡内有移动通讯站1座,坝芒、乐坪、蒋岗、瓮河、瓮城5个村已开通程控电话,水头、栗木两村程控电话计划2004年开通。全乡有九年制义务教学学校2所,6个村级完小,4个教学点,卫生院2所,卫生室10个。 自然资源:乡境内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3%,有“水从碧玉怀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的仙人桥;有放眼远山、满目葱笼的黄家冲千亩草场;有物种多样(黑熊、大小灵猫、林麝、大鲵、穿山甲、野山羊、红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南方红豆杉、马尾树、广东松、三尖杉、铁杉、红花木莲、川黔紫薇、云锦杜鹃等3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神秘诱人的老蛇冲自然保护区;有峡谷山美、水秀石奇、掬之清爽温和,观之清澈见底的坝乐河;有怪石嶙峋,水声潺潺,雾气升腾的龙洞岩洞;有乐坪戴氏祠堂、蒋岗罗剑雄师长墓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王子良、罗老豆民族英雄传奇故事,吸引了众多游人到此访古寻幽;有座落于坝乐河.  


贤昌镇特产大全




贤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