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宜宾 >> 屏山县 >> 楼东乡

楼东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楼东乡谷歌卫星地图)


楼东乡简介

  楼东乡位于金沙江畔,东邻宜宾县安边镇,南与云南省水富县隔江相望,西邻屏山县福延镇,北邻屏山县鸭池。距县城20千米,向家坝电站坝址5千米,向家坝电站库区第一乡。全乡幅员面积5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25%。有耕地面积648.2公顷,其中:田332.9公顷,土318.6公顷。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12140人。乡内历史文化悠久,有保存完整的“凌家祠”和“万寿宫”等十多处古迹文物,有远近闻名的“石头城”,天然的巨石千姿百态、星罗棋布般散布在近1平方千米的平坝上,慰为壮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金沙江河谷赋予独特干热气候,见雪年少,无霜期长,常年气温15℃—25℃左右,适利于龙眼、椪柑、日本沙梨、桃李的生长。
   楼东乡的来历:楼东乡原名为书楼乡,驻现在的书楼村,在民国初将政府驻地迁到现在的田坝村,为原书楼乡的东面,所以更名为楼东乡。楼东,是乡政府驻地在书楼之东的意思。
   历史沿革及演变:楼东乡,在解放初辖24个保,于1951年7月将楼东乡划出10个保建立人民(石岗)乡,楼东乡辖14个保。1956年5月又将石岗乡并入楼东乡,1958年9月成立楼东乡人民公社。1961年4月因为人民公社体制调整,恢复原建制,将楼东人民公社划为石岗、楼东两个人民公社,楼东人民公社辖5个大队,48个生产队。1968年10月经屏山县革委会批准,成立楼东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更名为楼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改为楼东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机构改革,撤区并乡,将石岗乡并入楼东乡,辖12个村90个村(居)民小组,3120户,10568人。
   古典文物历史悠久:乡内历史文化悠久,古典文物盛多,有清代和明代文物25处,其中清代18处,明代7处,有15处因向家坝电站建成被淹没。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29万人 59平方公里 511529202 645350 0831 查看 楼东乡谷歌卫星地图

楼东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楼东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锦屏镇

  基本情况。锦屏镇位于金沙江下游北岸,是屏山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3个村、137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62个居民小组。2005年末户籍人口11425户,4.9万人。幅员面积92.5平方公里,有耕地23996亩,其中田8176亩。2005年获首批“平安乡镇”,“三个文明”建设,连年全县前列。   历史沿革。1986年,锦屏乡、屏山镇是锦屏区所辖的两个股级乡镇,1991年11月将锦屏乡的附城、回龙村划入单立屏山镇、升为科级镇,1992年9月撤区并乡镇,锦屏乡另外的村合并入屏山镇。2001年8月撤消居委会,成立东、南、西、北四个社区。2006年6月乡镇综合改革又与清凉合并为锦屏镇。   区位优势。地处县城、商贸发达,市场向乡镇辐射,是宜宾到乐山的物流中转站,又是向家坝淹没区的中心地带,承担着占全县50%以上的移民任务和一个新集镇的建设,商业、服务业及建筑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资源优势。海拔300米∽1250米,年降雨量950毫米,日照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32.5%,辖区其立体气候明显:县城后坡为亚热带干热气候,山巅又似亚热带湿润气候;金沙江河谷的热资源丰富,具有椪柑生产的天然条件,而山巅的湿润气候又是梨子、茶叶生产的优越条件。优质梨树已种植45万株,分布在锦屏、集翠、芋和村一带山巅,已显誉西南;茶叶,以“玉屏春”、“锦屏春茶”为龙头,初步形成万亩茶园的雏形;镇内有金河果园场、水保园艺场、兔儿溪果园场等,主产椪柑等椪柑生产基地,果品有“金江椪柑甲天府”的美誉。矿产有页岩、石灰石等有待开发。金沙工业区、西郊工业区在境内及县上重点学校和医院在境内,人才聚集,优势明显。   经济发展。近年“两杂”推广和产业调整并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上。锦屏、集翠、天仙村新农村建设得到省市县的支持,生产生活正逐步成为示范亮点。   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公路至宜宾市城区82公里,并可通新市至雷波、马边,经龙华至乐山,另外辖区内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通讯信号全面覆盖,电力紧靠大电网,具备投资兴业的条件。   展望明天。随着向家坝电站的开发、发挥各种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锦屏镇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热土,为各方人士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锦屏镇的明天十分灿烂。   ".  

新市镇

  " [概况] 新市镇地处屏山西部,属屏山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重镇,水陆交通要道,大小凉山进出咽喉,物资集散地,2个省(云南省、四川省)、2个市(宜宾市、乐山市)、1个州(凉山州)、5个县(雷波县、马边县、屏山县、沐川县、绥江县)、3条河(西宁河、中都河、金沙江河)交汇于此,是金沙江通航的起点站,享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之称,国道213线穿镇而过。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金沙江河谷暖流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280天—361天。常年平均气温14.8℃—18℃。常年降水量为800毫米~1100毫米之间,累计平均日照数950小时。以紫色沙页岩和黄红粘壤土为主,海拔高度320米—1500米之间。全镇幅员面积101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耕地面积9942.67公顷(其中田213.33公顷),辖18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102个村(居)民小组,5917户,182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36人)。    [经济状况]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6183.5万元,增长12%;农业总产值1978万元,增长4% ;乡镇企业总产值8980万元,与上年持平;财政收入62万元,减86%;财政支出207.7万元,减6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数为9947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2145元,增长6%;粮食产量5007吨,增产1%;人均占有粮食500千克,与上年持平;出栏肥猪2万头,牛、马500头,山羊3000只;种植蔬菜100公顷;新发展白魔芋66.67公顷、毛竹33.34公顷;10月引进宜宾横竖养殖公司来新市落户,投资80万元在新市办猕猴养殖场,年创利税16万元;完成粮食直补和农业税下调3%;完成退耕还林补粮食改补现金,公示到村组无人-。    [基础设施] 2004年,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30余万元整治柏杨、梨坪、椒园、白花、寸腰等5个村的渠堰,整修吊岩公路20千米,新修村级公路23千米(其中:柏杨村10千米、千步梯村8千米、天池村1千米、梨坪村1千米、观音村2千米、汉溪村1千米);全年投入整改隐患资金3.5万元,增加消防栓8个,消防水带200米,排除隐患10处;完成625元以下贫困人口66人越温达标,625元—865元的贫困人口温饱巩固率97%以上..  

中都镇

  [概况] 中都镇位于屏山县西部中都河流域,距县城公路里程64千米,东邻沐川县,南接太平乡,西与新市镇,北与安全乡交界。海拔400—9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18.5%,年降雨量1500毫米,四季气候分明,幅员面积76平方千米,以红层土、泥沙壤土为主,辖15个村,1个社区,107个村(居)民小组,5364户,19434人,其中农户4624户,农业人口18768人。有耕地1017公顷,其中田371.6公顷,土642.67公顷。    [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6986.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9%、26.6%、3.5%,构成比例为35.4:33:31.6;国民生产总值6407万元,农业总收入5018.39万元,粮食产量98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14元,全年种植白魔芋438.67公顷,产量4600吨,产值880万元,出栏生猪2.2万头,畜牧业产值2500万元,发放蚕种1520张,产值55万元,水果产量1022吨,产值8万元,蔬菜产量2634吨。财政收入193万元,减少84万元,财政支出187万元,减少180万元,乡镇企业256个,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款2800万元,同比增长20%。    [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场镇人饮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9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8万元、自筹资金36万元,修建饮水池470立方米,管道长4000米受益居民1270户。积极创造投资环境,引进资金800万元,建年产3000吨-的化工厂1个、占地2.67公顷,2005年4月可投产。 旧城改造引资100万用于街道修建商品房5000平方米。修建乡村公路50余千米,惠及7个村7098人,创年修乡村路历史之最。修建消防池2个50立方米,修建1200平方米垃圾堆放场1个。新修新权村小、高峰村小2个,建筑面积共713.8平方米,占地面积1628平方米。    [扶贫工程] 1、笑和村列入文明新村建设,新修公路6千米;渠道整治4000米;人饮工程新增3处(3组、5组、6组);坡耕地治理10公顷,发展油桃13.34公顷。2、11月对全镇贫困情况作详细调查,调查贫困户299 户943人、其中:社会救济户99户313人、五保户14户15人。.  

龙华镇

  四川屏山龙华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明清时已成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军重地。古镇依山傍水,建在老君山下的大龙溪与小龙溪交汇处。古镇小街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石台阶将上下街道连接成环形。街道全由青石板铺成,全木质结构的街坊至今保存完好。古镇四面临街的小龙溪发源于老君山,溪水清澈见底,河上所建龙华凉桥,外观颇似侗族风雨桥,但又有所不同,桥梁造形考究,风格别致,桥长廊书法扁额挂于桥上瓦屋的梁上,展现出名家风范,古风犹在。  古镇八仙山上有一座世界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高32米,凿于主峰紫红色崖壁上。据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已有400余年历史。   ".   龙华地处四川南部边沿,毗邻云南,北距乐山140多公里,东距宜宾120多公里。是典型的金沙江上游河谷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春夏多雨多雾,早晚温差较大。酷暑季节,龙华镇的人习惯带着竹席往凉桥去,到那儿后往桥面上一铺,龙溪那徐徐凉风和止不住的凉意就慢安渗上桥来,渗进每一个睡在桥上的人的心里,这应该算是龙华四季中最别有风情的一种了。    古镇那独特的木板房、石条路和青瓦檐在阴晴雨雾的时候有着不同的韵味。因此这里也是摄影的好地点。建议拍摄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将古镇独特的闲淡、悠远意境拍摄出来。古镇居民都非常好客,时常有人会热心地把你拉进屋,给你指点哪里是拍摄的好地方。    凝固时间:清代    特色点评:风雨桥-龙华凉桥横跨在小龙溪上。岸上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而最奇特的是,在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    人文景致:川南龙华古镇 淡定从容    交通提示:成都至宜宾 277公里为高速公路,宜宾市沿金沙江西行70余公里,经屏山县城再沿曲折盘旋的山区公路北行37公里便到龙华镇。在新南门汽车站、石羊场汽车站乘车至乐山,再转乐山至屏山的班车,在龙华镇下车即可。    贴心小报告:镇招待所床位多为10—15元。龙华的特色小吃有叶儿粑,玉米粑,麻辣凉粉等,一天30元就能吃饱吃好。    龙华地处川南,是典型的金沙江上游河谷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春夏多雨多雾,早晚温差较大。带上保暖衣物及防雨准备,路上小零食少许。穿随脚的旅游鞋。喜欢摄影的请带相机。大概花销控制在200元左右。  

大乘镇

  屏山县辖镇。1920年建大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柏杨乡、岩门乡并入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2万。宜(宾)屏(山)公路过境。辖全和、龙胜、安子、和睦、大烂田、百合、下坝、中坪、正直、公平、岩门、双峰、新华、沙坪、柏场、马脑、三合、京坪、杨柳19个村委会和大乘街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产白蜡、蚕茧、茶叶。.  

福延镇

  福延镇位于屏山县城东10千米,金沙江北岸,距向家坝水电站坝址12千米,东接楼东乡,西界屏山镇,北与大乘、富荣镇接壤,地处北纬28°38′—28°45′,东经104°12′—104°18′之间,海拔305米—1084米。幅员面积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19公顷,人均0.89亩,绿化面积1983公顷,森林覆盖率33.9%。辖18个村,102个村民小组,1个福兴社区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434人。属金沙江河谷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间,土壤肥沃,以砂、粘土为主,适宜多数农作物种植栽培。与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从镇庙坝村入境,经金江村、场镇、辣子村出境;有新庄沟、小龙溪2条溪流。尖山子海拔1170米,五峰山海拔830米。水陆交通方便,有客运渡口码头3个,客轮上至新市镇,下至宜宾市;沿江公路经场镇直达楼东,福(延)新(新庄狗儿凼)公路与宜屏水泥路连接,有16个村通公路。   福延镇因明代永乐年间有一名白圭者,中举后官至监察御史,为说明人杰地灵,遂将呼延更名为福延而得名。在汉代即已建场,先后名为胡延、符离、胡盐、呼延。乾隆29年(1764年)设立福延乡。解放后,1951年将福延乡划分为福延、解放2乡。1952年又将福延乡分为福延镇、五峰乡。1956年5月将福延镇、解放乡并全五峰乡。1958年建立五峰公社。1961年又划分为五峰、新庄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2年9月撤区并乡将五峰、新庄乡合并建福延镇。   福延镇是屏山 柑的主产乡镇,以无公害、绿色食品为生产标准,以VC含量高、色泽金黄、脆嫩多汁、酸甜适度、富含丰富蛋白质、糖、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等特点著称,具有抗癌、理气健脾、润肺止咳之功效,是养生美容抗衰老的珍果。全镇现已初步建成以优质椪柑为龙头的沿江10公里优质水果产业带,面积达7600亩,年产量2500吨以上,年产值400多万元。除此之外,还建有龙眼园艺场1个,年出苗25万株,年产龙眼500余吨,产值300万元,以照宝茶场为中心的生态园4000余亩。   福延镇区位优势独特,处于向家坝水电站为轴心的高速经济圈覆盖区域,是向家坝电站工程移民最大的镇,也是距向家坝电站最近的镇。该镇将抓住向家坝电站建设机遇,以打造库区第一镇为战略目标,从而建成库区特色水果基地镇、以荷兰达兰猪产业为主的后勤基地镇和库区观光旅游生态镇。   ".  

富荣镇

  富荣镇位于屏山县城北13千米,有一集贸市场东临大乘、福延两镇,南与屏山镇、清凉乡接壤,西接龙溪乡,北与宜宾县商州镇交界。辖17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3125户、123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3人。幅员面积11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82公顷,其中:田361公顷,土721公顷。森林覆盖面积9万亩,覆盖率51%,有荒山荒坡8万余亩。富荣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岷江流域湿润气候和金沙江河谷气候交汇处,大部分区域海拨在400米——1200米之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全镇山岭纵横,沟谷交错,山高坡陡,地形零碎,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镇。年降雨量1250毫米;土壤多属紫色、棕色,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宜屏(宜宾市至屏山县)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众多文物古迹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员徐经邦烈士墓座落在朝阳村“金竹林”。   ".  

新安镇

  新安乡1956年由新政、安和、聚福三乡合并而成,新政指新政权之意,安和指安定和平之意,聚福指聚集幸福之意。以新政、安和两乡的第一字更名为新安乡。1992年更名为新安镇。全镇幅员面积90平方公里,海拨在320米~2008米,老君山位于境内,为东西走向,金沙江和葫芦溪穿境而过。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13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0 C~190C。森林面积34425亩,森林覆盖率25.5%。辖14个村、113个村民小组,4957户、196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人;耕地面积19065亩,其中田237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   ".  

屏山镇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屏山县撤销新发乡,新建屏山镇,镇人民政府驻新农,辖原新发乡所属行政区域。   屏山县新发乡(原宜宾县真溪乡),是屏山县新县城所在地,盛产的金银花远近闻名,因而富有“金银花之乡”之美誉。新发乡的金银花主要分布在金相、红坪、柑坳等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120吨,产品远销成都、重庆、云南等地。    新发乡位于宜宾市西部,岷江下游两岸,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城区42千米。属大宜宾“半小时经济圈”。水、陆交通便捷,岷江河黄金水道和宜屏、宜蕨路横穿乡境,是宜宾至屏山、雷波、乐山等地的主干道。全乡幅员面积87平方千米,耕地1485.34公顷,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8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共7540户,总人口29000人。森林覆盖率30.7%(面积2373.34公顷)。全乡除金相、红坪、柑坳、大桥村的部分地区外,大部分为河谷坝地及浅丘陵地带,中性土壤,最低海拔276米,最高海拔119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1120小时~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在320天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00毫米~1200毫米)。 ".  

楼东乡

  楼东乡位于金沙江畔,东邻宜宾县安边镇,南与云南省水富县隔江相望,西邻屏山县福延镇,北邻屏山县鸭池。距县城20千米,向家坝电站坝址5千米,向家坝电站库区第一乡。全乡幅员面积5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25%。有耕地面积648.2公顷,其中:田332.9公顷,土318.6公顷。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12140人。乡内历史文化悠久,有保存完整的“凌家祠”和“万寿宫”等十多处古迹文物,有远近闻名的“石头城”,天然的巨石千姿百态、星罗棋布般散布在近1平方千米的平坝上,慰为壮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金沙江河谷赋予独特干热气候,见雪年少,无霜期长,常年气温15℃—25℃左右,适利于龙眼、椪柑、日本沙梨、桃李的生长。    楼东乡的来历:楼东乡原名为书楼乡,驻现在的书楼村,在民国初将政府驻地迁到现在的田坝村,为原书楼乡的东面,所以更名为楼东乡。楼东,是乡政府驻地在书楼之东的意思。    历史沿革及演变:楼东乡,在解放初辖24个保,于1951年7月将楼东乡划出10个保建立人民(石岗)乡,楼东乡辖14个保。1956年5月又将石岗乡并入楼东乡,1958年9月成立楼东乡人民公社。1961年4月因为人民公社体制调整,恢复原建制,将楼东人民公社划为石岗、楼东两个人民公社,楼东人民公社辖5个大队,48个生产队。1968年10月经屏山县革委会批准,成立楼东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更名为楼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改为楼东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机构改革,撤区并乡,将石岗乡并入楼东乡,辖12个村90个村(居)民小组,3120户,10568人。    古典文物历史悠久:乡内历史文化悠久,古典文物盛多,有清代和明代文物25处,其中清代18处,明代7处,有15处因向家坝电站建成被淹没。   ".  

鸭池乡

  屏山县辖乡。1920年建鸭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万福乡、油花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宜(宾)屏(山)公路过境。辖油花、光明、民乐、保护、白坝、染房、华象、越红、清平、工农、长乐、屏宜、中华、周家山、大坝、隆兴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产白蜡、茶叶、蚕茧。.  

龙溪乡

  龙溪乡位于屏山县城北27公里,驻地观音堂(今八一村三组),系小集镇。东与宜宾县商州镇、富荣镇相连,南与清凉乡接壤,西靠老君山风景区,北依龙华镇。屏(山)乐(山)公路横跨全乡中部5个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7875亩。辖10个村,61个村民小。1908户,74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人。海拔600——18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与岷江气候相似,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7℃,平均降雨量1134毫米,相对湿度88%,年日照数8962小时,无霜期300天。森林覆盖率为50%。自然资源丰富。土壤、气候适宜茶叶、竹类、林木生长,以及多种农作物种植。   龙溪场镇占地1.55公倾,街道两条。建筑以砖混、串架为主。水、电、路、通讯较方便。集镇设有乡人民政府、农村信用社、医院、中心校(含初中部)、地税征收点、粮管所、供电所、木具厂、精制茶厂、酒厂、草纸(土纸)加工厂等机关、企事业单位。    二00二年,龙溪乡财政收入全面完成县下达的39万元的任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74万元,粮食总产量达3108吨。乡镇企业产值达 1841万元。培育壮大并形成了“林、茶、竹”三大支柱产业,达到茶园面积7600亩,竹林2万亩的规模,实现了乡党委、政府提出的人均一亩茶、两亩竹的目标。   ".  

太平乡

  【概况】 太平乡位于屏山县西部,中都河两岸,距县城57千米,海拔373~1546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802.3毫米,平均日照957小时,平均气温17.6度,无霜期300天,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立体性显著。东依五指山,国道213线穿越中都河东南,马新公路穿越中都河西北,交通方便。乡幅员面积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2.4公顷,森林覆盖率41.8%,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88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3618户14387人。其中农业3462户14165人。有太平场、中和庄2个古集镇。    【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4631.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6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9元,同比增加130元。粮食总产6674吨,农民人均有粮473千克。地方财政收入89.13万元,增长12%,财政支出84.92万元,增长32.5%,当年结余4.21万元。魔芋产量2350吨,产值470万元;蔬菜产量2800吨,产值22.4万元;茶叶产量217吨,产值434万元;蚕茧产量194.7担,产值10.14万元。生猪出栏11540头,产值519.3万元。劳务输出收入787.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额1260万元,商品零售总额212万元,城乡居民建房20740平方米,总造价725.9万元。经济普查个体户424户,年收入1196.7万元,清理法人单位30个,产业活动单位33个。乡镇企业总产值4000万元,增长10%。主要经济项目有仟亩以上的魔芋、茶叶、干水果、林竹、蚕桑等基地。企业主要有小水电站1个,机制砖厂4个,茶叶加工厂3个。交通货运量14360吨,客运量23.7万人次。    【扶贫工作】 坚持锁定帮扶对象,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到村到户到项目,实行开发式扶贫机制。全乡建卡贫困919户3290人,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越温达标79人,巩固温饱3211人,固温率97.6%。其中3个省级重点贫困村,14个社,建卡贫困279户1081人。.  

夏溪乡

  一、历史沿革   夏溪乡约在清末建场。据说原场在南面山梁(现中峰寺背面的山凹处)上,名宝庆街,当时进入大小凉山咽喉要道的歇脚处。毁于乱世后迁至玛瑙溪口,名祟正场,后迁至今址,因位于玛瑙溪口下,改名下溪场,雅化名为夏溪。   夏溪乡位于屏山县西部西宁河中下游。1950年解放,同年7月成立乡农协会代行政职能,1951年划归第五区(屏边区)管辖,1954年普选成立夏溪乡人民政府,行政所在地为夏溪场镇,1958年9月改建为夏溪乡人民公社,1959年2月并入屏边公社,同年9月划出,单设夏溪公社(含团结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时划出团结,1968年10月成立夏溪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改名为夏溪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更名为夏溪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机构改革并渔溪(团结)乡。   二、基本情况   夏溪乡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气候温暖湿润。乐西公路和西宁河横贯东西,有夏溪、渔溪两个集镇,村级公路35.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86.51平方公里,辖13个村一个居委会2318户,8844人。耕地12619(其中:田2672)亩,林地12000亩,茶叶11800亩,竹12300亩,经果林7000亩,宜林荒山11500亩,森林覆盖率约50%。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经济构成   1、产业结构:夏溪乡享有名茶之乡的美誉,综合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2家,生产优质名茶龙湖翠、竹叶青、佛龙春、雁羽名茶及优质炒青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外市场,年产值2500万元。同时,又是新造竹乡,现有中小型草纸加工厂6家,草纸销售供不应求,两大产业支撑着夏溪的经济骨干。   2、畜牧业、经果业、人工造林的间伐是经济的辅助资源。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粮食年产量39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89元。   3、以豫新电冶厂为代表的工业支撑正在形成。   4、九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欧家村电站)、君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雪沱电站)两个车间座落夏溪乡境内,加上在建的观音沱水电站,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屏边彝族乡

  【历史沿革】清代乡境内曾设沙湾讯、新溪塘、麻柳塘,属蛮夷乡;民国19年(1930年)曾设撕栗乡团,民国27年(1938年)划属夏溪乡,民国29年属抗建垦社管理,民国35年始建屏边乡。解放后仍为屏边乡,曾为第五区驻地,1958年夏溪、鱼溪两乡并入建立屏边人民公社,1961年夏溪、鱼溪分建公社,1984年改名为屏边彝族乡。   【概况】屏边彝族乡位屏山县西部,距县城63千米。屏边乡地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东邻屏山县冒水乡、新市镇,南接屏山县清平彝族乡、雷波县沙沱乡,西与马边县民主乡交接,北靠屏山县夏溪乡。幅员面积1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2公顷。总人口8268人(农业人口7901人),其中彝族3859人,苗族28人。辖7个村63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组25个。人口出生率13‰。常年气候湿润,年降雨量1200——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年均温度14℃—16℃,≥10℃的积温4500—5500℃,土壤属微酸性,立体气温明显。自然条件恶劣,海拔600—1300米之间,属大小凉余脉,中山地区,森林覆盖率51%。西宁河从南向北贯穿屏边乡全境,境内水力、茶叶、竹木资源丰富,硅矿蕴藏量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经济状况】屏边彝族乡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10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乡镇企业营业收入938万元,上交税金37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35万元,财政支出85.2万元,粮食产量3131.3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1382.4吨,比上年增长20%;生猪出栏数3100头,比上年增长13%,年未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00万元,比上长增长25.9%;农民人均收入2143元,比上年增长2.1%。   【基础设施】乐西公路从北至南横贯屏边全境,通村通组公路有塘湾公路、麻柳猪槽沱公路、磨子岩公路、二坪公路、青龙高家山公路、青龙村公路、林场村公路。消防池二口,场镇实施亮化工作程,政府投入3万元,安装25盏路灯,解决群众长期以来夜行难的问题。   【社会事业】屏边彝族乡有中心校1所、民族校1所、村小4所、教学点6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088人,7~12周岁儿童入学率97.7%、初中阶段入学率103.1%、初中毕业率100%。扫盲工作名项指标达到要求,完善“两基”攻坚工作中相关资料,巩固提高工作复查验收合格。.  

清平彝族乡

  一、基本情况   清平彝族乡位于屏山县西南58公里处,2006年6月乡镇机构改革由原冒水乡和清平彝族乡合并组建为清平彝族乡,政府驻地冒水村三组。西南与雷波县西宁镇、沙沱乡、双河乡、柑子乡接壤,东北与新市镇、夏溪乡、屏边彝族乡相邻。全乡海拔365米--1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金沙江下游山地,境内高山纵横交错,常年气温在零下-1℃—38℃,立体气候明显,年降水量约800—1000毫米。辖10个村,60个村民小组(其中12个彝族组),2005年末总人口8303人,其中农业人口8109人、非农业人口194人;少数民族人口1611人。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43亩(其中田1047.19亩)。林地2.1万多亩,宜林荒山1.3万亩。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3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49万元,工业总产值58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9万元,人均纯收入2003元。省道307线贯穿冒水、大石两村。乡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竹木资源。   二、农业产业情况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魔芋、花生、油菜、柑桔、茶叶,属典型农业乡,也是我县水果、魔芋、茶叶基地乡之一,有椪柑、龙眼、金花梨等优质水果品种,是屏山县“金沙江百里水果长廊”组成乡镇之一;是“金河芋角”的原产地。2005年底,有优质椪柑1500亩、龙眼600亩、白魔芋1560亩、鲜魔芋产量达160余吨,绿茶茶园面积达5000余亩,苦丁茶2000余亩。有山羊存栏3000余头,生猪存栏4100余头。现有退耕还林面积6081.7亩。粮食总产量3743吨,人均有粮428公斤。   三、工业生产情况   现有清平、星星股份、灵官三座电站。其中,清平电站装机容量640个千瓦、星星股份电站装机容量960个千瓦、灵官电站装机容量125个千瓦。有硅矿厂1个,年开采硅矿石15万吨。.  


楼东乡特产大全




楼东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