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辖乡。1730年建场,1919年设李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渠江西岸,距县城7.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万。渠(县)望(溪)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灯台、七里、大村、罐子、九岭、新渡、李坝、五龙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采煤、石膏、机修、粮油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清建天主堂、白龙寺等古建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6万人 | 21平方公里 | 511725241 | 635200 | 0818 | 查看 李渡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渠江镇 |
渠县辖镇,县府驻地。历为县治,1940年建渠江镇,1951年更名城关镇,1981年复置渠江镇。位于县境南部,渠江河畔。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4.8万。318国道、营(山)渠(县)、达(川)渠(县)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1个渔业队,1个菜场和以序数命名的9个居委会。企业有机械、印刷、制糖、食品、酿酒、铸石、天然气脱硫、制革、建材等厂和商贸、服务业。文庙内清建棣星门三楹牌坊誉为“蜀中牌坊之首”。. |
天星镇 |
|
临巴镇 |
渠县辖镇。宋代兴场,初名零巴镇,后以镇区濒临巴水更名临巴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5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2.6万。襄渝铁路过境并设站。渠江常年通航。辖观音、河清、福善、溪口、石子、四面、笑石、炭渣、群团、团石、竹林11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矿、建材、造纸、饮料、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粮、油菜子,特产茶叶。养殖业以生猪、牛为主。境内建有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华蓥山电厂。. |
土溪镇 |
渠县辖乡。清雍正八年建场,1953年分为土溪、双石两乡,1955年合并为土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渠江河畔,距县城20.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达(川)成(都)铁路过境并设站,渠(县)三(汇)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城坝、天府、上游、中河、万众、石千、天堂、先锋、万能、田坝、碑亭、帽岭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县氮肥、土溪酒厂在境内。境内有汉建冯焕阙、西晋建无铭阙,场东城坝为宕渠古县城遗址。. |
三汇镇 |
渠县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明末清初兴集,清雍正十一年(1733)蜀渠县分县。1940年设三汇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7.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6万。襄渝、达(川)成(都)铁路过境并设站,公路与达(川)广(元)公路相连。巴河、州河,渠江常年通航。辖北坝菜场和以序数命名的9个居委会。企业有水泥、采煤、石膏、造船、电石、炼铁、造纸、酿造、食品加工等厂和商贸、服务、饮食、运输等业。三汇特醋为商业部优质调味品,全国十大名醋之一。境内有中央、省、地、县办工矿企业35个。清道光年间建白塔为13层高53米。. |
文崇镇 |
渠县辖乡。清初建场,1930年设文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巴河之滨,距县城39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达(川)渠(县)公路相连,巴河常年通航。辖文崇、书房、台山、促进、革新、山峰、学堂、金光、露云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食品、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甘蔗、油菜子,产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涌兴镇 |
渠县辖镇。1950年置涌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渠(县)达(川)公路过境。辖涌西、永兴、涌北、高坪、石龙、涌东、永胜、群益、涌南、涌郊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机修、食品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为主。建有渠县最大的耕牛市场。. |
贵福镇 |
渠县辖乡。1950年置贵福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2.5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7万。渠(县)达(川)公路过境。辖八台、四垭、龙骨、檬垭、新安、金垭、石桥、店桠、文乐、东山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产青麻、油洞、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岩峰镇 |
渠县辖乡。清康熙年间设场,1950年设岩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桂溪河两岸,距县城24.6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达(川)成(都)铁路、渠(县)达(川)公路过境。辖清贤、百宝、高北、穿古、凤阳、龙石、山花、书湾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油菜子、青麻、桐油、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岩峰松花皮蛋为名特产。. |
静边镇 |
渠县辖乡。1918年设场,1950年置静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流江河两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村公路与营(山)渠(县)公路相连。流江河通航。辖沙咀、黎村、爱国、石坪、金星、琵琶、五爱、永乐、春光、官渡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草编、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花生。养殖业以牛、生猪、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清溪场镇 |
渠县辖乡。1950年置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清溪场公社,1984年置清溪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清溪河北岸,距县城16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村公路交会渠(县)营(山)公路。辖花市、龙咀、皂角、七眼、帽合、小通、钟寺、白花、钭岭、斑竹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粮油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青麻。黄花为名特产品。养殖业以蚕、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宝城镇 |
渠县辖乡。咸丰年间置草坝场,1953年置宝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9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辖宝城、和平、石人、新光、马头、万福、马鞍、红堡、玉皇、复兴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竹编、酿酒、粮油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甘蔗、青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有庆镇 |
渠县辖镇。清代兴吴家场,1950年设有庆乡,1958年置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5万。318国道过境。辖兴隆、长春、龙洞、军营、云岫、画眉、龙头、跌马、平滩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竹编、日用化工、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黄花。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
鲜渡镇 |
渠县辖乡。民国初年为郪渡镇,1952年置郪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渠江西岸,距县城11.5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渠江常年通航。辖武亭、关房、金花、石鼓、米坡、断桥、向台、唐山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琅琊镇 |
渠县辖乡。清代建场,1950年设琅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渠江两岸,距县城16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2.1万。襄渝铁路过境,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渠江常年通航。辖琅琊、三台、大仙、雨台、关仓、马岭、五峰、大丘、染房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采矿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盛产茶叶、烟草。养殖业以生猪、牛、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渠南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城关区,1953年置城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渠南公社,1984年置渠南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人口2.5万。318国道东西过境。辖渠光、南坝、五里、大山、花园、胜利、渠南、五四、金桥、小山、新联、鞍山、明光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采煤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甘蔗。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奶牛为主。. |
渠北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城关区。1950年置城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渠北公社,1984年置渠北乡。位于县境南部,流江河与渠江交汇处,距县城4.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9万。渠(县)达(川)公路过境。辖跃进、黄山、铁垭、牌坊、群力、双桥、川林、伍家、庆丰、流江、前锋、云锋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甘蔗。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青龙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城关区,1958年改青龙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2万。营(山)渠(县)公路过境。辖曙光、瓮中、罐顶、三堰、石河、七一、乐寨、红岩、飞跃、双凤、铜鼓、光明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酿酒、食品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板桥乡 |
渠县辖乡。1950年置板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村公路与渠(县)三(汇)公路相连。辖三圣、金玉、立石、笔架、龙王、白马、狮岭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酿酒、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粮、油菜子、甘蔗、花生、烟草。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
锡溪乡 |
渠县辖乡。始建于清朝,解放前属临巴区,1950年置锡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5万。襄渝铁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锡溪、龙井、向光、中道、东升、石咀、佛岩、民胜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龙潭乡 |
渠县辖乡。民国年间始设龙潭乡,1958年改龙潭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华蓥山麓,距县城13.6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凉桥、龙溪、老龙、龙寨、寨湾、麻园、后河、偏岩8个村委会。煤炭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采煤、水泥、制茶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为主。建有龙潭水电站。境内龙潭溶洞、瀑布蔚为壮观。. |
河东乡 |
渠县辖乡。1953年置河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4.3公里。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云一、南阳、河东、箱石、石垭、沙石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膨润土粉厂。境内优质白泥储量丰富。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南阳船闸工程为四川省最大船闸,通航量500万吨/年。. |
李馥乡 |
渠县辖乡。始建于明朝末年(1644),1950年置李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1.9万。渠(县)三(汇)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石桅、河堰、真武、高寺、铁牛、灯塔、李馥、互助、照跃、青山、壁颜、天鹅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食品加工、运输、酿酒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境内建有南阳滩电站和南阳滩闸坝。. |
青神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土溪乡,1953年由土溪分置新兴乡,1958年改公社,1973年更名青神公社,1984年置青神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0.4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渠(县)三(汇)公路相连。辖火花、滑石、石梁、黄角、油坊、金蝉、四方、长岭、平陆、碾湾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小麦,产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建于西晋的王家坪无铭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流溪乡 |
渠县辖乡。清初建场,1954年分为流溪、大渡、双石三乡,1956年与双石乡合并为流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渠江东岸,距县城18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9万。襄渝铁路过境设站,渠江常年通航。辖祥兴、朝阳、燕岩、新华、石柱、达岭、冰井、千丘、高庙、新流、糖湾、瓜坝、新象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酿酒、食品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东安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流溪乡所辖,1954年析流溪设东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2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1.9万。襄渝铁路过境。辖石板、长岩、斌山、大塘、高岭、广坪、永华、栏桥、平坝、七燕、妙山、美垭、朝门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陶、建材、粮油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小麦,产柑橘,特产茶叶。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境内有大斌山古战场遗址。. |
汇东乡 |
渠县辖乡。1940年置汇东乡,直属三汇镇,1953年分为汇东、汇北、文家三乡,1956年文家、汇东合并为汇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3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燕窝、号房、东坪、炉坪、黄垭、太平、河口、文家、土城、老湾、山青、白蜡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制茶、粮油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牛、黄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汇南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三汇镇辖,1950年置汇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渠江两岸,距县城25.1公里。面积31.8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襄渝铁路过境设站。辖南垭、大盘、长久、九窑、快活、桥梁、碑垭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铁、石膏等采矿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玉米,产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铁道部60155水泥厂,舵石鼓电站等单位在境内。. |
汇北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汇东乡,1953年析汇东乡置汇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巴河沿岸,距县城30.6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1.5万。巴河常年通航。辖石燕、吉梁、青安、火盆、联合、鹞子、乐江、金鸡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精麻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产柑橘,特产优质红橘。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丰乐乡 |
渠县辖乡。1950年置丰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巴河下游,距县城33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丰乐、光辉、跃寨、碑岭、茅滩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
报恩乡 |
渠县辖乡。1954年设报恩乡,1956年并入共和乡,1991年析置报恩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巴河西岸,距县城40.5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0.8万。渠(县)达(川)公路过境,巴河常年通航。辖清河、八一、安民、响铃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花生、甘蔗、高粱、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淡水鱼为主。清河坝土烟为名特产品。. |
安北乡 |
渠县辖乡。1950年设安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6.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7万。乡村公路与渠(县)达(川)公路相连。辖南山、铁钉、西垭、高桥、平桥、白岩、凤山、双堰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农机修理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青麻、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平安乡 |
渠县辖乡。1950年置平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福安、普岭、金岭、木岭、稻粮、王坪、吉安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铁木农具、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青麻、油菜子、花生。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千佛乡 |
渠县辖乡。清乾隆建场名大兴,1950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千佛公社,1984年置千佛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9.8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乡村公路与渠(县)贵(福)公路相连。辖水井、齐心、同心、花石、团结、七龙、精华、联盟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桐油、柑橘、烟草。养殖业以生猪、牛、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柏水乡 |
渠县辖乡。1953年置柏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柏水公社,1984年置柏水乡。位于县境北部,柏林水库之滨,距县城38.3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鼓岭、兵马、登梁、火石、碾坪、锅顶、小寨、阳坪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药材、桐油。养殖业以生猪、牛、蚕、家禽、淡水鱼为主。柏林水库以灌溉养殖为主。. |
大义乡 |
渠县辖乡。1934年置大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0.6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转房、大义、庙沟、三湾、陈家、金增、锣顶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产油菜子、青麻、柑橘。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义和乡 |
渠县辖乡。清光绪建场,1924年置义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2.9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店湾、白石、五星、高峰、横岭、清源、前进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产青麻、茶叶、柑橘。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境内万年坪有1933年红军长征留下的巨幅石刻“扩大民族革命战争”。. |
水口乡 |
渠县辖乡。清雍正年间设场,1950年设水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5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三(汇)岩(峰)公路过境。辖川庙、书台、评花、罗田、柏杨、中房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油菜子,产青麻、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三板乡 |
渠县辖乡。清康熙初年设场,1956年置三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4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万。渠(县)达(川)公路过境。辖三板、荆山、试验、香安、福城、分水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花生、柑橘,产桐油。养殖业以生猪、蚕、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巨光乡 |
渠县辖乡。1803年设场,民国年间设八庙乡,1958年改公社,1967年更名巨光公社,1984年置巨光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4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达(川)成(都)铁路过境设站。辖八庙、金土、延寿、富强、铜佛、松林、凤鸣、王家、鸣锣、育林、西村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粮油加工、建材、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花生,养殖业以蚕、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
蔡和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八庙乡辖,1953年置蔡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7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村公路与渠(县)达(川)公路相连。辖陡咀、马桑、三脚、紫竹、锅滩、川河、米垭、常家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花生,产青麻、柑橘、桐油。养殖业以蚕、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鹤林乡 |
渠县辖乡。1953年置麻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鹤林公社,1984年改鹤林乡。位于县境西部,流江河西岸,距县城20.8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5万。营(山)渠(县)公路过境。辖柳垭、双溪、、龙滩、檀木、阳山、新桥、高山、佳阁、玉峰、安全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草编、竹编、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青麻。养殖业以牛、生猪、羊、蚕为主。商贸、饮食、服务业发达。境内有龙滩子水电站。. |
白兔乡 |
渠县辖乡。清光绪年间建场,1924年设白兔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达(川)成(都)铁路过境,流江河通航。辖白兔、九龙、峰坪、四水、群康、膏泥、将军、五马、四岩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烟草。养殖业以蚕、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县蚕种站、五马石水电站。. |
青丝乡 |
渠县辖乡。清代同治年间设场,1924年设置青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7公里。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1.2万。乡村公路与渠(县)达(川)公路相连。辖邓坪、大坪、大营、寨子、漆树、鸦湾、棕坪、白鹤、鼓坪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竹编、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黄花、青麻、花生。养殖业以生猪、羊、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万寿乡 |
渠县辖乡。清咸丰八年(1858)建场,1950年置万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祠堂、天马、梅子、牛角、磨滩、磨盘、灵感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黄花、油菜子,产青麻。养殖业以生猪、羊、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射洪乡 |
渠县辖乡。1953年置射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梁山、齐乐、清水、黄龙、花庙、雷音、射洪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竹编、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青麻、甘蔗。养殖业以生猪、羊、蚕、家禽、淡水鱼为主。黄花为名特产品。. |
望江乡 |
渠县辖乡。光绪年间建场,1950年置望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流江河畔,距县城12.5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4万。营(山)渠(县)公路过境。辖魁宇、小湾、宝胜、搭连、新房、梅乐、武坪、双石、尖山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缫丝、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甘蔗、油菜子、花生,产青麻。养殖业以生猪、羊、蚕、家禽、淡水鱼为主。黄花产量居全县之冠。. |
和乐乡 |
渠县辖乡。清初建场,1950年设和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流江河两岸,距县城15.3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7万。营(山)渠(县)公路过境,流江河通航。辖河垭、双盘、响水、西阳、东阳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酿酒、建材、运输、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甘蔗、油菜子,产花生、青麻。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龙凤乡 |
渠县辖乡。清嘉庆二十五年建场,1950年设龙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9万。乡村公路交会营(山)渠(县)公路。辖观阁、紫凤、玉顶、龙台、黄渡、野鸭、茶盘、娱乐、茶山、宝珠、踏水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油橄榄。黄花为名特产品。养殖业以生猪、羊、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新市乡 |
渠县辖乡。明代兴场,1952年设新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1.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村公路交会318国道。辖三堡、方井、飞燕、三拱、斜岩、洗马、五通、界碑、白云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
宋家乡 |
渠县辖乡。明洪武年间建场,1952年置宋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6.5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村公路交会318国道。辖宋家、鸡山、南天、小黎、大黎、碾房、太吉、玉山、状元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竹编、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花生,产青麻。养殖业以生猪、牛、蚕、家禽、淡水鱼为主。北宋状元黎镦出生于该乡。. |
拱市乡 |
渠县辖乡。民国年间兴场,1950年置拱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中滩河上游,距县城19.8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辖狮子、河坝、莲花、螺岩、福村、绿水、龙湾、高滩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产柑橘、青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黄花为名特产品。境内建有螺丝岩水电站。. |
中滩乡 |
渠县辖乡。清光绪年间建场,1950年置中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7万。318国道过境。辖墨子、天山、长梁、宋岭、大房、桥坝、寨坪、葛麻、宁梁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竹编、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县水电站3座。. |
屏西乡 |
渠县辖乡。清初兴场,1950年置屏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辖茶房、龙尾、林湾、元通、人和、汤家、龙庙、云龙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建材、酿酒、食品、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青麻、烟草。黄花为名特产品。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定远乡 |
渠县辖乡。1940年置定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7.6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2.2万。318国道过境。辖定远、新寨、大沟、团寨、争鸣、四合、桔园、龙舌、窑厂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竹编、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白蜡。养殖业以蚕、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嘉禾乡 |
渠县辖乡。1940年建嘉禾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6.7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辖长石、堰塘、五角、龙桥、滴水、五庙、桥沟、雅化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产青麻、黄花、花生。养殖业以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李渡乡 |
渠县辖乡。1730年建场,1919年设李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渠江西岸,距县城7.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万。渠(县)望(溪)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灯台、七里、大村、罐子、九岭、新渡、李坝、五龙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采煤、石膏、机修、粮油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清建天主堂、白龙寺等古建筑。. |
望溪乡 |
渠县辖乡。明末建场,1950年设望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襄渝铁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天关、望溪、石坝、张庙、河水、堰坝、团坝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采矿、水电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甘蔗、茶叶。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
双土乡 |
渠县辖乡。解放前属卷硐乡,1953年设双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相连。辖双土、崆硐、吴寨、燕山、石碾、枫村、园峰、高拱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淡水鱼为主。. |
卷硐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