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坝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40平方公里,辖6个村,27个社。乡境现有1083户,3809人,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70亩,其中:田2209亩。2005年人均GDP50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85.53万元,人均纯收入2564元,比上年增长17.8%。
罐坝乡有黄(钟)—罐(坝)—青(花)公路纵贯全境,罐(坝)长(石)公路和二郎坪村公路、姚家山村公路形成了该乡公路纵横网络,实现了公路“村村通”,通车里程达50公里。场镇已开通移动通讯和电话,程控电话安装150余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该乡煤矿、铁矿和硅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开采价值。.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87平方公里 | 511781233 | 636350 | 0818 | 查看 罐坝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太平镇 |
万源市政府驻地:太平镇 万源市太平镇(区级)地处四川东北边境,大巴山南麓,扼川陕之咽喉,素有“ 秦川锁钥”之称,是万源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辖8个社区,15个行政村,面积14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中、省、地、市级单位260余个,人口73899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耕地面积8633亩。 交通网络发达。国道210线、襄渝铁路和襄渝二线纵贯全境,有国家二级火车站1个,大、小汽车站6个。将在2011年通车的达陕高速公路途经该镇并设有进出口。北上京城、东进武昌、南下重庆、西抵成都,均指日可达。 经济繁荣兴旺。已经形成以商贸服务、旅游休闲、交通运输、房产开发、种植饲养、经果林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带动和辐射全市各乡、镇以及陕西镇巴、重庆城口、四川巴中、通江等地。目前辖区内有个体工商户2553户,第三产业总产值5.8亿元,地方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3万元,GTP7.5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8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910元。 旅游资源丰富。该镇是万源市旅游中心,位于驮山公园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 文星塔 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蜀道无险,更能让人体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颇具玩味的历史古迹文星塔、风景优美的天马山、驮山、石冠寺、观音峡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实属旅游休闲的理想去处。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现有省级高完中二所,职业高级中学一所,私立中英文学校一所,小学七所,幼儿教育设施星罗棋布,在校学生2万多人。 沿革 明代为太平县治所,1950年设城守镇,1981年更名太平镇。1986年,人口23584人。 1996年,面积210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辖毛坝子、洪岭寺、庙沟、新庙子、水窝子、快活林、杜家坝、观音堂、鞠家坝、斑竹溪、青沟、李家沟、先农坛、老龙寨、李家坝、石马河、老洼坪、邱家坪、磙子坪、石岗、坪长、牛卯坪、孔家山、四合、八字头25个行政村和东街、翻身街、红星街、裕丰街、河街、红卫路、红旗路、新华路、太平路、河街北路、凉桥、古马儿、燎原、状元、火炮街、铁匠街、南街17个居委会。 2004年,将原红旗乡及石岗乡的石岗、孔家山、牛卯坪、四合、坪长5个村、茶垭乡的仙龙潭村并入太平镇(原石岗乡的八字头村并入青花镇)。 |
青花镇 |
青花镇位于万源城南16公里处,全镇辖11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909人、4596户,其中农业人口9345人、2805户。有耕地面积5900亩,其中:田3404亩。2005年全镇实现GDP 10526万元,比上年增长42.6%,人均纯收入达到2307元,比上年增加183元。 青花镇交通发达,国道210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境,县级公路—青罐公路横接全境,村道连接各行政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十分突出。 青花镇场镇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场镇常年承载人口1.3万人,主要街道3条。场镇已实施“亮化、绿化、硬化”工程;有正规学校1所,设施齐全的医院一所及汽车站、农贸市场等,设施齐备,环境优美。 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给青花镇带来了无数的商机:茶叶生产是青花的骨干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抓住该镇被四川省命名为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茗海、生奇两家现代化茶叶公司在青花投资办厂;境内发达的畜牧业使得青花被确定为“肉牛发展基地乡”,成功地引进了业主在该镇建立了良种养殖场及名为“川娇食品”的肉牛制品厂。 青花镇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乡镇企业以采 矿为主,全镇有煤矿7个,年产原煤15万吨;有年产800万匹的页岩砖厂3个;有4个非煤矿山企业。拥有产值超亿元的立信铁合金公司和中小型企业金星炼铁公司、良鹏公司、康星矿泉水厂等,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 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做强特色经济”为经济理念,立足实情,奋力开拓。如今的青花正在从朝霞中走来,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
旧院镇 |
旧院镇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43公里。境内有省级风景区——龙潭河。东接蜂桶,南连井溪,北邻八台,西抵白羊,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现有3976户,16436人。有耕地7372亩,其中:田2583亩。2005年全镇GDP 7674万元,人平4621元,比上年增加14.1%,农村经济总收入3240万元,人平纯收入2243元,比上年增长8.2%。 旧院镇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方便。有八(台)石(铁)公路、旧(院)蜂(桶)公路、旧(院)井(溪)公路横贯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163公里;通讯发展迅速,场镇和风景区龙潭河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800余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旧院镇是万源市首批省级试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始终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助、业主开发、社会参与”的原则,开发小城镇,已建成有六条主街道,并实施“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规范中、小学各一所;有设施较为齐备、环境优美的卫生院两所;建有1000 平方米旧院汽车站,有500平方米中心农贸市场。 在发展中坚持以“农业稳镇、畜牧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富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突破性发展以世界稀有、中国少有、万源独有的旧院黑鸡,2005年底养殖总量达41万只,当年出栏16万只。大力实施生猪质量工程和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龙潭河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做大做兴旅游产业。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正在展现。. |
罗文镇 |
罗文镇素有“万源南大门”之称,距城区59公里,东临宣汉县厂溪乡,北靠花楼乡,西接曾家乡,南与宣汉县毛坝乡相邻。全镇幅员117平方公里,辖13个村,1个街道社区,74个社,4638户,18476人。耕地面积14325亩,其中田8953亩,是万源市重要的粮食主产乡镇之一。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643万元,人平纯收入2627元,比上年增加220年元。 罗文镇境内国道210线及襄渝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方便。有规范中学一所,中心校一所,医院两所,农贸市场一个,面积达3880平方米,村通车率100%,村道路通车里程达120公里。 罗文场镇有红四方面军建立的中华苏维埃红胜县委旧址。沙、石等资源丰富。境内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中石油正在全力开发,拟投资18亿元建设罗文铁山坡天然气脱硫厂。 ". |
河口镇 |
河口镇位于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83公里,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东临曾家乡,南临秦河乡,西临石窝乡,北临大沙乡;辖8个行政村,5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个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现有耕地10104亩,其中:田5724亩,有3086户,10260人。 2005年全镇GDP 4210万元,人均GDP4378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经济总收入4775万元,人均纯收入2524元,比上年增长6.9%。 河口镇境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方便,有河(口)平(昌)公路、河(口)石(窝)公路、河(口)大(沙)公路横贯其境,通村率100%,通社率100%,村社通车里程354公里;通讯发展迅速,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10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河口镇是万源的粮食生产区之一,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710吨,人均占有粮食797公斤。境内的“土龙场”茶叶适合大众浪费,物美价廉。境内的烟叶、蚕桑、水果、核桃、板栗、银杏等天然绿色食品是绝无污染的。 畜牧业是河口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牛、羊、鸡、鸭、鹅、兔的习惯,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鸡、鸭等小家禽上万只。 ". |
草坝镇 |
草坝镇地处万源市西南,幅员面积约70平方公里,距万源市中心105公里。辖7个行政村,62个农业社,总人口11941人、2989户,其中农业人口10400人、2780户,劳力4709个。总耕地面积12301亩,其中田8429亩。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经济总收入28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7元,比上年增加181元。粮食总产9342吨,人平占有粮食817公斤。 草坝镇已实现了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三通”。道路交通也较为便利,只是公路等级较差。 草坝镇的支柱产业为种养业,种植业上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是万源的粮食主产地之一。养殖业以饲养猪、牛、羊、家禽为特色,特别是生猪养殖具有相当规模。本镇现有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小,发展潜力大。我镇最具影响的是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草坝茶场,有1500余亩,本镇各村还有1000余亩茶地。茶叶是本镇一大特色,巴山富硒茶名扬中外,但经营粗放,缺少投入和现代管理,市场份额低,期待引进资金和管理,加快草坝茶叶发展。本镇广泛分布野生的天麻、竹笋、荃菜,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板栗、核桃种植已形成规模,同时可开发的草场较为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宝贵资源;竹木比较充沛,是潜在的市场资源。 光华鞭炮厂是本镇最具规模的企业之一,产品有鞭炮、烟花、礼炮等。 ". |
竹峪镇 |
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62公里,地处镇巴、通江和万源两省三县交界处,。东接虹桥乡、南邻通江洪口、西连通江铁溪、北靠陕西镇巴县,是万源市西北部重要窗口也是竹峪片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以耳菇、中药材等特色农副产品 为主的商贸型集镇。既是连接川陕两省的重要通道,又是川东北进出的重要门户。全镇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3569户,14820人。有耕地8895亩,其中:田4649亩。 2005年全镇GDP 4384万元,比上年增加14.2%,农村经济总收入4176万元,人均纯收入2724元,比上年增加286元。 全镇现已建成有六条主要街道。竹峪镇交通方便,省道万阿公路纵贯全境,竹澌路、竹溪路、竹康公路纵横交错,构成南北向交通网络。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39公里;通讯发展迅速,场镇和各乡镇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10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有规范中、小学共11所;设施齐全的卫生院1所,医疗站10所;建有1000平方米的汽车站,600平方米的中心农贸市场。 竹峪镇内有丰富生态自然资源,其中以耳菇、天麻、黄柏、银杏、杜仲、厚朴为主,储量丰富,质优量大,有丰富的天然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美妙神奇、幽深迷人的龙马石大溶洞、包台山古庙、佛爷山竹海等风景区,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好项目。 ". |
大竹镇 |
大竹镇位于川陕鄂渝结合部,万源市东北部,距市政府驻地57公里。北靠庙子乡,南邻庙坡乡,东连后裕乡,西抵临河乡。境内以倒流800里的“汉江第一漂”为靓点的风景名胜热俏巴山,福川养殖场成为全市一流农村产业化循环经济示范点。全镇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25个居民小组,现有3987户、15158人。有耕地11300亩,其中水田1330亩。2005年全镇GDP 6550万元,同比增长26%,人均GDP 4344元,同比增长26%;农村经济总收入3220万元,同比增长26.3%,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同比增加350元;招商引资额达到210万元,同比增长15%。 大竹镇有其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方便,302省道公路横穿全境,大(竹)临(河)、大(竹)庙(子)、大(竹)紫(溪)、大(竹)左(裕)等乡道公路四通八达,通村率达到100%,村社通车里程80公里;通讯发展迅速,移动和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000余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电网在辖区实现了无缝覆盖,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大竹镇是万源市首批省级试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始终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助,业主开发,社会参与”的原则开发小城镇,现已建设成有3条主街道,配套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工程;有规范中、小学4所;有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卫生院2所;建有1100平方米的任河汽车站;有300平方米的中心农贸市场。 按照“强基稳粮攻林牧,建城兴旅抓劳务”的镇域发展思路,着力把大竹建成川陕鄂渝结合部的土产特镇、汉江上游的生态新镇、秦巴风景的旅游旺镇、万源北部的牧业强镇,大马力驱动,超常规运作,促成农村产业调优升位,培育出了市境一流的“福川养殖场”,打造出了“汉江第一漂”的旅游精品,全力发展以全国少有、川内稀有、万源独有、大竹特有的大竹板角山羊,到2004年底养殖总量已达1.2万只。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日益繁荣的古镇正焕发青春,出川要塞日臻形成。 ". |
黄钟镇 |
黄钟镇地处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64公里,东邻石人乡,西抵新店乡,南接中坪乡,北靠丝罗乡。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6个村,2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现有3178户, 11163人,有耕地8876亩、其中:田5599亩,林地2292公顷。2005年全镇GDP 5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经济总收入2903万元,人均纯收入2603元,比上年增长17.7%。 黄钟镇地貌形如玉盆,状似荷莲,山峦重叠起伏,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境内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碧绿如玉带般的澌滩河水由北至南流贯全境,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养育着这一地百姓。 黄钟镇交通距210国道33公里,有黄柏公路直达中(坪)黄(钟)公路、黄(钟)丝(罗)公路、黄(钟)罐(坝)公路横贯全境,公路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174公里:程控光纤覆盖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0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场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场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商贸新区开发有序进行,已完成投资480余万元。 黄钟镇在2004年被评为“万源市十强乡镇”、“达州市30个进步乡镇”。 ". |
官渡镇 |
官渡镇是川、陕、渝交界处的交通要道和进出川的重要门户,距万源城区11公里,北靠梨树乡、东接白沙镇、花萼乡、西与陕西盐场镇为邻、南与太平镇相连。幅员面积80.8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位置2412米。现有耕地面积77 51亩。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61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132人、3083户。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0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农村经济总收入11500万元;工业总产值2324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719元,比上年增加233元。 全镇交通方便,襄渝铁路、国道210线,省道302线纵贯全境,构成全镇南北交通网络。境内有国道13公里,省道13.6公里,村社公路113.2公里。镇境内有事业单位69家,大小企业102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9家,小城镇建设规模180公顷,街道总长8公里。 相关链接: 万源市川江贵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万源市官渡镇。该公司现已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建成年产30万吨洗选煤生产线。主要经营项目有:煤炭加工洗选、销售,其工艺流程采用全机械化封闭式电控及自动循环流水线操作生产,无粉尘、无污水、无噪音,对环境无影响。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1.9亿元,年利税3000万元。 万源市大巴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万源市巴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金桥建材有限公司为发起人,与安徽蚌埠瑞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现有立窑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目前正在建设的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即将投产,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80万吨普硅水泥的规模。其“少壮”、“官渡”牌水泥,产品畅销陕西、重庆、四川、湖北等地。 ". |
白沙镇 |
白沙镇距城区21公里,铁路、公路横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11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37亩,辖1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万人。 白沙镇是四川省科技示范镇,万源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州市三十个工业重镇之一,万源市十强乡镇。 白沙镇是原白沙工农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原煤、石膏、铁矿、石灰石等自然资源。现已探明原煤储量1500万吨,已开采300万吨;石膏1000万吨,已开采350万吨;铁矿500万吨,基本未开采;石灰石更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加快工业发展,目前,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家,民营企业13家,个体工业企业87家,主要产品有水泥、原煤、石灰石、水泥制品。 目前,白沙镇工业区企业发展迅速,原有的白沙水泥集团、磊鑫公司、小康纸业、福利塑编、荆桥建材等发展态势强劲,新掘起的荷田生物化工、-、复合肥厂正成为白沙工业新的亮点。 ". |
沙滩镇 |
沙滩镇位于万源市的东南角,距城区33公里,以山地为主。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9个村,2个社区,现有5100户,27063人。有耕地9138亩,其中:田4579亩。2005年全镇GDP 111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7118万元,人均纯收入2686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沙滩镇交通方便,双(河)白(沙)公路横贯全境,村通公路达100%,村社通车里程83公里。场镇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3000余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沙滩镇辖区有合法煤矿8处,灰石矿3处,页岩矿1处,规模以上企业4家,规模以下企业8家,有个体工业户112户。原煤、铁矿石、石灰石矿、硅矿、页岩矿储量极其丰富。 ". |
铁矿镇 |
铁矿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50公里,“双白”(宣汉双河至白沙)公路横穿境内,与白羊乡、石塘乡、沙滩镇、长坝乡及宣汉县的新华镇相邻。辖4个村,24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民小组,共2160户,8225人。铁矿是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乡,幅员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0亩。2005年全乡GDP2928万元,人均GDP3615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21万元,人均纯收入2459元,较上年净增235元。 铁矿乡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方便,全乡4个村、21个社通公路,通车里程96公里,“双白”公路贯穿境内,即将动工的达陕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通讯发展迅速,移动机站已建成,4个村都通电话,程控电话安装300余门。 铁矿乡林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生产;地下煤炭、白云石、石灰石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品位高、储量大。 |
大沙镇 |
大沙乡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89公里,幅员面积63.74平方公里,东接中坪,南连曾家、河口,西邻石窝,北抵新店,其中耕地面积10460亩。辖10个村,61个村民小组,现有3264户、11610人。2005年全乡GDP 3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GDP3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达41.6万元,人均纯收入2342元,比上年增长160元。 全乡交通便利,有魏(家)罗(文)公路,大(沙)黄(钟)公路横贯其境,通村率达99%;乡场镇和所辖村内移动和联通网络覆盖率达95%;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大沙乡俗有“三叶”基地的美称,即茶叶、烟叶、桑叶。现有茶园面积500亩,其中采摘面积400亩。年种植白肋烟300亩以上,大田坝村为白肋烟示范基地,种植白肋烟100亩;年种植桑树500亩,年产茧70担。. |
魏家镇 |
魏家乡位于万源市西部,距城区115公里,东接草坝,南连玉带,北邻长乐,西抵龙凤,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辖7个村,70个村民小组,现有2803户、11426人,有耕地11979亩,其中:田6966亩。2005年全乡GDP 2947万元,比上年增长19.3%,人均GDP254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32万元,人均纯收入2403元,比上年增长10.7%。 全乡有魏罗公路横贯其境,公路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87公里;乡场镇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安装程控电话6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有规范的中心校一所,卫生院、烟草站、信用社等部门。 该乡以富民强乡为目标强化一个基础(农业),加速两在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狠抓三个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守好达州门户,树好万源形象”。发展特色农业上,狠抓烟叶发展,大力实施生猪质量工程和肉牛产业化项目,抓好劳务输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
白果镇 |
位于万源市东北部,乡境东南高,西北较平缓。距城区68公里,东与与钟亭乡接壤,南与重庆市城口县相邻,西与曹家乡、庙坡乡相邻,北与大竹镇相邻。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现有1783户,6876人。有耕地7442亩,其中:田590亩。2005年全乡GDP 2737万元,比上年增加22.8%,农村经济总收入1248万元,人均纯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长19%。 白果乡主要有小龙公路、四阳公路、四国公路,通村率达80%,村社通车里程20公里;场镇和各乡镇开通了移动通讯,程控电话安装4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白果乡有一条主要街道;有规范学校三所;设施齐全的卫生院一所。 白果乡境内资源丰富,地上盛产茶叶、中药材、干果;地下有丰富的硫铁矿、煤矿、滑石等。其中茶叶10万公斤/年,年收入在100万左右,药材占地2500亩,1000元/亩,年收入在250万元左右。 |
茶垭乡 |
茶垭乡位于万源市城郊以东5公里处,幅员面积80.5平方公里,辖7介村,70个村民小组,有2643户,9442人。2005年全乡GDP总量为3699万元,比2004年增长13.8%;人均GDP达到4015万元,比2004年增加18.1%;人均纯收入为2217元,比2004年增加211元。 茶垭境内资源丰富,有原煤、石灰石、石膏、页岩和硅石等矿产资源;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接到万白公路9公里处。 全乡以在中高山村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种植带,邱家坪与白沙荷田公司签定1000亩薯类生产基地、500亩原种基地,错季精细优质蔬菜1000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1200亩,药材800亩;在中山村形成了养殖业为主的养殖带;在万白公路沿线形成了以小商品为主的小型工业商业带。全乡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有万源市威源化工有限公司、民政福利鞭炮厂、废旧塑料处理厂、天然气中转站一个已投资建成,一个正在建设之中。 ". |
长石乡 |
长石乡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市区23.5公里,东接太平镇、官渡镇,南邻罐坝乡,西靠永宁乡、丝罗乡,北与陕西省盐场镇毗邻,正在改建的(水泥)省道万阿公路横穿境内,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43亩,其中:田2445亩,辖九个村,44个村民小组,2170户,7449人,境内中心校1所,村校7所,卫生院1个。2005年全乡GDP总量达335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人均GDP达到4536元,比上年增长15.2%。 长石乡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60%,为国家长防林基地,主要有松、柏、杉和灌杂木林等树种,适宜盛产的经济作物有茶、耳、银杏、杜仲等。现已成片栽植干果林(优质核桃)达70万株,人工种植天麻8000窝,种植黄姜700亩,茯苓300亩;境内煤炭蕴藏量达500万吨。全乡通讯发达。安装程控电话410余部,开通了移动、联通通讯,覆盖率达60%,场镇光纤电视已开通。 ". |
白羊乡 |
白羊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52公里,东接旧院,南连固军,西抵铁矿,北邻石塘,幅员积面63.1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40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民小组,现有2835户,11303人。耕地6494亩,其中田3327亩、地3167亩,绿化覆盖率43.4%,森林覆盖率48.8%。境内平均海拔810米,年平均气温15℃。2005年全乡GDP 681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920万元,人均占有粮食58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62元。 白羊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 10.6公里的“八石”水泥砼化公路穿境而过,白(羊)铁(矿)公路、白(羊)石(塘)公路贯穿全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乡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开通程控电话558门,通电话村达100%,通电户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 乡境内资源丰富。白羊素有“茶乡”之称,茶园面积4300亩,“白羊春眉”系列茶在97年成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享誉省内外;境内煤碳资源储量丰富,可采量500万吨以上,综合发热量为25104焦耳/公斤;生猪及小家禽发展势头好,尤其“旧院黑鸡”发展潜力大;目前正在形成的两千亩“欧美杨”、千亩“核桃林”已经启动。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一个以茶叶为主架、以核桃、欧美杨、旧院黑鸡为辅助的产业发展规模。 ". |
固军乡 |
固军—以樊哙大将率兵至此,命饥饿的士兵摘红籽充饥,巩固军心,打了胜仗而得名固军。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万源城区60公里,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有5个村,28个村民小组,2636户、10058人,耕地面积8639亩; 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07万元,增长13%,人均纯收入增长160元。 固军乡交通便利,有八(台)石(铁)公路,境内村社道公路通车率达100%并形成网络,乡场镇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已开通程控电话及移动、联通网络。农村住户通电率100%。乡内有-总-题名的“八一希望小学”1所,村级小学8所。1929年,固军厚坪李家俊发动了震撼全川的固军坝起义,建立了川东游击第一军。现有李家俊烈士故居和固军坝起义指挥部——文昌宫,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特色农业有:旧院黑鸡、固军雀舌。旧院黑鸡养25万只,年发展白肋烟650亩,建设粉葛基地800亩。. |
井溪乡 |
井溪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潭河下游,距城区70余公里,辖12个村、63个村民小组,有3265户、13250人,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14亩,其中田3200亩。2005年人均GDP 4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上年增长13.3%。 井溪乡交通比较方便,有旧(院)公路、红(岩)龙(潭电站)公路相通,公路通村率100%,通村社里程170公里;通讯发展迅速,安装程控电话700余门,开通了移动和联通网络;农村住户通电率100%。该乡坚持以“农业稳乡、畜牧强乡、旅游富乡、科技兴乡、依法治乡”为发展思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突破性发展以世界稀有、中国少有、万源独有的“旧院黑鸡”,全乡养殖总量达30万只。. |
堰塘乡 |
堰塘乡位于万源市东北方,东与蜂桶乡相邻,西南与旧院镇接壤,北与八台乡、城口县的双河、余坪乡相邻。距万源市城区40公里,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600米。全乡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5个村,21个村民小组,共960户,3960人,耕地面积5174亩。2005年全乡GDP851.3万元,比2004年增长1.5%,农民人均GDP2152元,比2004年增长11.2%。 全乡通信发达,已建立移动通信基站一个,通信设施覆盖率已达95%以上。 该乡旅游景点以古佛山的古庙最为壮观,集幽、险、雄、秀于一体,据县志记载,该古佛洞有1500年的历史,,曾经有一千多墩佛像。古往今来,大凡香会日子,很多来自川、陕、鄂、渝的游客上山进洞朝拜。. |
蜂桶乡 |
蜂桶乡地处万源市东南面,距城区70公里,与重庆城口、宣汉县交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村47个村民小组,1031户、3734人。耕地面积4176亩,其中水田143亩。2005年全乡GDP915万元,比上年增长6.53%,农村经济总收入865万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纯收入2154元,比上年增长5.8%。 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经济骨干项目以中药材、农特天然特色产品“岩豆、黑葵花、药花峰糖”为主。现有中药材面积6600亩(大力子、大黄、木瓜),年产量180吨,产值160余万元;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达310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65万元。. |
花楼乡 |
花楼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46公里处。东接宣汉新华、南连罗文、北邻赵塘、长坝、宣汉中坪,西抵曾家。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辖6个村,72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现有4876户、15399人。有耕地14466亩,其中:田8807亩。2005年全乡GDP 60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经济总收入5238万元,人均纯收入2576元,比上年增长8.8%。 花楼乡交通十分方便。210国道及襄渝铁路横穿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58公里;通迅快速发展,全乡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5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场镇已实施“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规范中、小学各1所;有设施较为齐备的卫生院1所;建有500平方米花楼汽车站,有1200平方米中心农贸市场。. |
长坝乡 |
长坝乡地处万源市南端,距城区33公里,东与宣汉县新华乡接壤,西南与花楼、赵塘乡想邻,北接青花、石人。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辖6个村,5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员会,5个居民小组。有3160户、13335个。耕地面积7678亩,其中田5385亩。2005年全乡GDP实现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经济总收入3297万元,人均纯收入2430元,比去年增长13.2%。 长坝乡交通方便,襄渝铁路、210国道、长(坝)黄(钟)路、长(坝)沙(滩)铁路横贯全境,村村通公路,90%以上社通路,通车里程135公里。光纤电视通往各村,通迅发展迅速,乡场镇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近10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达100%。 该乡2002年引进外资450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长坝农贸市场,同时,开发商品户2000平方米,改变了过去以公路代市的状况。乡场镇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等工程。有规范化中、小学各一所。现有卫生院二所,有2000平方米停车场一个。. |
曾家乡 |
万源市辖乡。1951年置曾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43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公路与万(源)通(江)公路相连。辖曾家、板庙、覃家坝、龙泉、石袁、丁家坪、宋家山、花红湾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烟叶。林产品有桐子、蚕茧、茶叶、水果,誉为“水果之乡”。. |
秦河乡 |
秦河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面,平均海拔780米,平均气温16度。全乡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现有1779户,7452人。耕地面积4824亩,其中:田4014亩,地810亩。2005年全乡GDP 32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GDP 4484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72.3万元,人均纯收入2594元,比上年增长237元。 秦河乡境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主要有(新桥)河鹰(背)公路、秦(河)民(主)公路,通村率100%,通社率100%,村社通车里程142公里;移动网络已履盖全乡,程控电话安装38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秦河乡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属典型农业乡。全乡以养殖猪、牛、羊、鸡为主,平均出栏率达到95%以上,农民饲养全部采用野生作物。. |
庙垭乡 |
庙垭乡位于万源市西南,距城区西南109公里。东接河口镇,南与宣汉县红峰乡、本市鹰背乡相邻,西与平昌县镇龙镇接壤,北靠秦河乡,总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辖五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现有2120户,8882人,有耕地8275亩。其中:田6298亩,2005年全乡GDP 2319万元,比上年增加13.5%,农村经济总收入3157万元,人均纯收入2353元,比上年增加143元。 全乡地理位置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形成一层层大小不等的许多倾斜面,主要山峰有皇城寨、火烽山、史家山,最高海拔1142米,最低海拔356米,境内梯田层层。交通十分方便,从万源开往平昌县麻石乡,达州市开往鹰背乡的客车每天经过此地往返,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120公里;通讯发展迅速,全乡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5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
鹰背乡 |
鹰背乡位于万源市的西南面,距城区121公里,北靠庙垭乡,南同平昌县笔山乡相邻,东与宣汉县红峰乡接壤,西和平昌县望京乡接界,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辖6个村,46个村民小组,现有2115户,8912人,有耕地面积8821亩,其中:田5996亩。2005年全乡GDP 2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村经济总收入2799万元,人均纯收入2307元,比上年增长7%。 全乡有万(源)平(昌)公路横穿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120公里。乡场镇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程控电话安装300余门,发展有线电视520户,农村住户通电率100%。有500亩茶园1 个。 乡场镇已实施“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规范的乡中心校1所;有设施较为齐备的卫生院1所。. |
石窝乡 |
石窝乡素有“万源粮仓”之誉,地处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108公里,以小尖山为主峰,地里长方形,平均海拔985米。辖9个村、88个村民小组。现有3581户,1.5万人,其中劳动力7356人。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49亩。2005年全乡GDP 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2580元。 境内交通方便,魏罗公路、亮石公路贯穿全境,通村率为100%。 粮食以水稻、玉米为主,是北草项目重点乡、优质肉牛基地乡。境内有无公害绿色茶叶基地5个,年产茶叶3500公斤;中药材基地4个,尤其远近闻名的松树坝村金银花基地年产银花2800公斤。建有蒲家梁生态农业示范园1个。. |
玉带乡 |
玉带乡位于万源市的西南角,距城区114公里,辖7个村,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92人、2650户。面积77平方公里。2005年全乡GDP3936万元。2006年全乡GDP3803万元,人均GDP3470元。 玉带乡交通方便,亮玉公路和玉芝公路两条通乡公路横贯其境,公路通村率100%,通社率达95%;安装程控电话500余门,新建成移动基站1座;全乡农村住户通电率100%。有规范小学1所,村级小学8所;设施完善的乡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13个。 经济作物 主要以茶叶、核桃、白肋烟为主。 |
新店乡 |
新店乡地处万源市的西北角,距城区110公里,幅员面积77平方公里,辖5个村,33个村民小组,1317户、总人口5155人,耕地面积6085亩,其中:田2816亩。2005年全乡GDP 1115.6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82.16万元,人均纯收入2174元,比上年增长150元。 新店乡有国家投资的扶贫新村—小水溪村,有500多人居住。主要有草(坝)新(店)公路、涌泉公路等,通村率为100%,通车里程为12公里。全乡通电率为100%。 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 |
柳黄乡 |
柳黄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距市中心118公里,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360米,最低海拔680米,东与新店乡相依,南与草坝镇相邻,西与魏家乡相望,北与巴中市通江县龙凤乡、董溪乡接壤,所辖5个村,34个村民小组,共1416户,6268人。 柳黄乡是产粮区,盛产各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核桃、茶叶、油菜、药材(天麻、桔梗)等,乡内有省级文物---张建成古墓。. |
溪口乡 |
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85公里。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5个村,3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1860户,6880人。有耕地10000余亩,其中:田2800亩。2005年全乡GDP 1826万元,比上年增加11.3%,农村经济总收入2028万元,人均纯收入2331元,比上年增长8%。 溪口乡有竹(峪)溪(口)路、溪(口)丝(罗)公路横贯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37公里;程控电话安装3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溪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洞中天”漏米岩,石洞奇特,如梦如幻;石笋沟怪石突兀,近是石柱,远似竹笋,乃自然之笔;马鞍寨雄险灵奇,石壁雕塑巧夺天工,石俱雕琢匠心别具;东边水洋坪、西面佛爷山,绵亘起伏,千种奇花异草,百样走兽飞禽,尽显天宝物华。 溪口,物产丰富,经贸繁荣。耳菇、蕨菜等天然食品畅销内外,银杏、天麻之珍贵药材远近闻名;干果、粮油、茶叶、中药材五大基地,颇具规模;畜牧、林副产业,各具特色。 溪口,人民勤劳质朴,诚信热情;古场镇古色古香,新街道新容新颜,信息通畅,社会稳定,是观光旅游,投资开发的好地方。 2004年引进外资120万元新建火炮厂一个。2005年引进开江县外商投资100万元对火炮厂进行了扩建。. |
永宁乡 |
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35公里,东接长石乡,南邻丝罗、溪口乡,西连虹桥乡,北邻陕西省,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1815户,6368人。有耕地5816亩,其中:田2497亩。2005年全乡GDP 2059万元,比上年增加12.5%,人均GDP 326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26.2万元,人均纯收入2239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省道302线横贯全境,村社通车里程50公里,通村率达100%;境内已开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达95%,安装程控电话5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永宁乡景色怡人,地上有举不盛举的物产,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龙洞沟煤厂年产煤6万吨,同时可产铁矿3万吨;年产山泉水16万吨、川东北最大的山泉水—万源市天予环保开发有限公司巴山泉水厂即将建成投产。永宁乡盛产全国闻名的富硒茶叶、香菇、木耳、银耳,还有纯天然绿色食品树花菜、蕨菜、荃菜、黄花菜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 |
虹桥乡 |
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57公里。省道S302线纵贯全乡。东接陕西镇巴县仁村乡,南连水宁,北邻康乐,西抵竹峪。幅员面积7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现有1573户,5987人。有耕地5846亩,其中:田1818亩。2005年全乡GDP 1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村经济总收入1176万元,人均纯收入2119元,比上年增长19%。 全乡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社率达85%,村社通车里程22公里;境内已开通移动通信,安装程控电话4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引进业主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亭子庙鲢鱼洞休闲度假山庄。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引进业主正加快建设青滩河水电站。. |
康乐乡 |
位于万源市西北角,距城区80公里,东邻虹桥,南接竹峪,西靠通江县朱元、什字乡,北与陕西省镇巴县仁村乡接壤。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现有889户,3226人。有耕地3191亩,其中:田1918亩。2005年全乡GDP 1175.8万元,比上年增加25.2%,人均GDP3652元,比上年增加24.9%,经济总收入84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2元,比上年增长13.8%。 康乐乡境内一条乡道公路(竹峪镇—康乐乡)横穿庙坝村至乡政府所在地,公路通村率为20%,村社通车里程6公里;程控电话安装175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全乡有规范学校3所;设施齐全的卫生院1所。 该乡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边远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土豆为主,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的骨干产业—养殖业,以饲养生猪、山羊、牛和小家禽为主,其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二是种植耳菇、天麻、干果及三木药材;三是劳务收入,全年外出务工人数近千人。粮食总产量1754.3吨, ". |
钟停乡 |
钟亭乡位于万源市东北部,距城区77公里,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6个村,35个村民小组,现有1485户,6023人,耕地面积7130亩,其中:田635亩。2005年全乡GDP 2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经济总收入1498万元,人均纯收入2420元,比上年增长333元。 钟亭乡有岔(溪口)巴(山镇)公路、洞(槽)左(岚乡)公路、三红公路贯穿全境,通村率达60%,通车里程19.2公里。 场镇和各乡镇开通了移动通讯,程控电话安装5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
庙子乡 |
庙子乡位于万源市东北部,距城区71公里。地形为山形,海拔650米至2460米,幅员面积13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现有1895户,7025人。有耕地8645亩,其中:田438亩。2005年全乡GDP 1850万元,比上年增加18.43%,农村经济总收入1245万元,人均纯收入2045元,比上年增长8.9%。 庙子乡主要有庙子公路,村社通车里程32公里;场镇和各乡镇程控电话安装25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粮食生产以玉米、土豆、红苕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278.3万公斤、人平产粮410公斤。饲养生猪8184头、出栏5500头,大竹板角山羊饲养2500只、出栏1900只。 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地上资源以林产品为主,有核桃、板栗等干果,有天麻、黄姜、桔梗等药材,还有香菌、木耳、生漆等特产,有羚羊、麂子、猿猴、锦鸡、野猪等珍稀动物;地下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钡矿、锰矿、硫铁矿、金矿、铀矿等。由于资金、技术、交通等条件制约,丰富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境内有“明月照乌龟、仙人抬桥、清代古墓、硝洞、天坑”等十余处价值较高的旅游景点有待开发。. |
紫溪乡 |
紫溪乡位于万源市东北边境,距城区约70公里,与陕西省紫阳县相邻,全乡辖5个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650户,2450人。总幅员面积为39.6平方公里,其中:田438亩;2005年全乡GDP达到10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952元,比上年增长13%。 全乡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乡政府所在地离官大公路18公里,离麻柳(陕西)火车站17公里;全乡闭路电视网络实现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8%以上;安装程控电话116户,辐盖5个村18个村民小组,移动网络覆盖全乡90%的地域。 紫溪乡是优质干果基地、中药材、板角山羊基地乡,盛产核桃、板栗,有五 ". |
庙坡乡 |
庙坡乡位于万源市东北部,东接大竹镇,西连皮窝乡,南与梨树乡、曹家乡比邻,北连紫溪乡,万(源)城(口)公路横穿其境,辖5个村、23个社 ,1841户、7012人。幅员面积7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89亩,其中田1171亩。2005年全乡GDP达到3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经济总收入253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408元,比上年增长157元。 已开通联通网络,用户达500户,安装程控电话361余户,开通有线电视301户。村通公路达到80%。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产煤及硫铁矿,石灰石较多。 境内尚待开发的旅游景点较多,位于兰家坪的千年古树银杏树和田园风光:位于营盘村七社的无仙洞,独特的兰家坪团包寨地下溶洞千奇百怪。 庙坡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年发展烤烟120余亩,发展蚕桑近330亩。 ". |
梨树乡 |
梨树乡位于万源市东北部,距城区17公里。境内有鱼泉山风景区。东、南与官渡镇相连,北邻陕西,西抵皮窝乡,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辖7个村,23个村民小组,现有1512户、5827人。有耕地5082亩,其中:田1020亩。2005年全乡GDP2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经济总收入2328万元,人均纯收入2526元,比上年增加195元。 全乡有210国道、官大公路、襄渝铁路横贯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车里程76公里;乡场镇和鱼泉山风景区已开通移动和联通网络,安装600余门程控电话;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乡场镇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规范小学各一所;有卫生院一所。 该乡大力实施生猪质量工程和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500余亩、发展烤烟500亩,以鱼泉山风景区为重点,发展旅游经济,做大旅游产业。 ". |
皮窝乡 |
皮窝乡位于万源城的东北部,距城区31公里,。境内白龙洞是后河流域的发源地。境内辖4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1011户,4100人。幅员面积51630.93公顷。有耕地3158亩。2005年全乡GDP 1090万元,增长11。2%,农村经济总收入100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64元,比去年人均增加157元。官(渡)大(竹河)公路贯穿全乡两个村,村社通车里程30公里,公路通村率100%。移动网络履盖全乡70%,程控电话安装有300余门。全乡通电率为100%。粮食作物主要以土豆、玉米为主,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为主,中药材桔梗(皮窝地产命名为皮桔)享誉省内外,载入了《中华药典》。中药材(皮桔)种植、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尚待开发。 ". |
丝罗乡 |
丝罗乡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78公里,东靠长石、永宁,西邻通江董溪,南接罐坝、黄钟,北连溪口,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辖5个村,32村民小组,现有1649户、6029人,有耕地5382亩,其中田3141亩,2005年全乡GDP 22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纯收入2515元,比上年净增246元。 该乡有黄(钟)竹(峪)公路横贯其境,直接与罐(坝)、溪(口)相连,通村率100%。程控电话安装600余门,移动网络覆盖全乡,实施“绿化、硬化”工程,农村住户通电率100%,光纤电视覆盖场镇及一、二村各社,中心小学优美、规范,乡卫生院医师队伍强,设备齐全。 丝罗乡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市之首,盛产两耳一菇。位于邓徐坝村的“帽儿井”一号气井已经初步探明储量,正待开采,郑家坪村的煤、铁矿及石灰石资源储量较大,有较高的开采的开采价值。 ". |
罐坝乡 |
罐坝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40平方公里,辖6个村,27个社。乡境现有1083户,3809人,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70亩,其中:田2209亩。2005年人均GDP50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85.53万元,人均纯收入2564元,比上年增长17.8%。 罐坝乡有黄(钟)—罐(坝)—青(花)公路纵贯全境,罐(坝)长(石)公路和二郎坪村公路、姚家山村公路形成了该乡公路纵横网络,实现了公路“村村通”,通车里程达50公里。场镇已开通移动通讯和电话,程控电话安装150余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该乡煤矿、铁矿和硅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开采价值。. |
石人乡 |
石人乡因有两巨石耸立于山尖,形似人而得名。位于万源市南部,距城区49公里处,平均海拔980余米,有黄柏公路、赵石公路横贯全境。辖4个村、25个村民小组,1500户、4800人。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5300余亩,其中田2600亩。是一个交通、通讯(移动、联通均以建站)较好,常年以种养业为主的山区农业乡。2001年起常年发展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3000余亩,现已在达州市城区、万源有一定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常年种植花荞、苦荞等荞类作物800余亩以上,是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的天然食品。. |
赵塘乡 |
赵塘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城区56公里,东临长坝,南靠花楼,西与黑宝山林场相连,北同石人接壤。幅员面积46公里,平均海拔1192米,辖4个村,27个村民小组,现有1128户,总人口4166人,耕地面积4330亩,其中田2836亩。2005年全乡GDP 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粮食总产量350万公斤,人均产粮84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980万元,人均纯收入2638元,比上年增长12.5%。境内不仅有遐尔闻名的“黑宝-”,而且有清爽宜人的龙池山泉。 全乡有赵花路横贯全境,通村率达95%,场镇已开通移动网络,程控电话安装400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有规范小学1 所,卫生院1所。 在发展中坚持“强基础、抓发展、保稳定”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实施反季蔬菜、板角山羊和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黑宝-”的旅游资源开发,促进赵塘新的跨越。 ". |
中坪乡 |
中坪乡位于万源城西南部,距城区78公里,东接石人、南连赵塘、大沙,西抵新店,北邻黄钟。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8个村、40个村民小组。现有2099户、7736人,耕地面积7206亩,其中田4367亩。全乡GDP 万元,比上年增长 %,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3元,比上年增长。 交通较为方便,黄(钟)沙(大沙)公路沿澌滩河至北向南贯穿全境,6个村通公路。通讯发展迅速,移动电话发射站已在筹建之中,程控电话安装350门。能源建设步伐加快,住户通电率达100%。有中心校一所,学生888人,附设初中一、二、三年级。教学楼、学生、教师宿舍,综合楼各一幢。村小学6所。乡卫生院一所,各村有乡村医院。 ". |
八台乡 |
八台乡位于万源市的东南部,距城区30公里,全乡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六个村,38个村民小组,10700人。有耕地面积5097亩,是万源市的“两薯”基地和中药材基地乡镇之一,2005年全乡GDP2424万元,人均纯收入2480元,比上年增长170元,增长率0.94%。 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川东峨眉”八台山。万(源)城(口)公路,八(台)旧(院)公路、襄渝铁路万白支线横穿全境。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高强度石膏粉系列产品开发,愿与投资者合资、合作、独资开发。 ". |
花萼乡 |
该乡现有4个行政村,总人口2242,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 |
曹家乡 |
曹家乡位于万源城的东部,距城区38公里,平均海拔1514米,幅员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6亩(其中田409亩);辖四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132户,4916人。2005年全乡GDP1001万元,人均GDP2083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58万元、人平纯收入2098元。 曹家乡资源丰富,中药材有桔梗、杜仲、板蓝根、党参、天麻等,现已有三义公司、大巴山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前来开发茯苓、猪苓、天花粉、黑木耳等基地建设。. |
石塘乡 |
石塘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40公里。境内有龙池、字库、文峰塔古迹。东连旧院、北邻白沙、西抵沙滩、南接铁矿,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7个村,5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3402户、14507人。有耕地10240亩。2005年全乡GDP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经济总收入4535万元,人均纯收入2258元,比上年增长158元,人平产粮450公斤。 该乡交通十分方便。有沙(滩)石(塘)公路,石(塘)旧(院)公路,石(塘)铁(矿)公路贯穿全境,即将动工的达陕高速公路横穿全境,通村率100%,进社率100%,村社通车里程215公里;通迅快速发展,全乡已开通移动通迅,安装1143门程控电话;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户通电率100%。 石塘乡是万源市首批省级试点小城镇之一,始终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助、业主开发、社会参与”的原则开发小城镇,已建成五条主街道,并全面绿化、亮化、美化、硬化;有规范中、小学一所;有设施较为齐备、环境优美的卫生院一所;建有120平方米的石塘汽车站、200平方米的中心农贸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