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乡,1968更名立新乡,1974年改章都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马拉、阿色、玉桑、金龙、边坝、翁休、东拖、金沙、戈德、查卡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境内偶曲河畔黄金储量较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731平方公里 | 513331202 | 627150 | 0836 | 查看 章都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建设镇 |
白玉县辖镇。县府驻地,1956年置白玉乡,1966年改建设公社,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麻通、亚通、扎盘、呷巴、日西、播麦、达科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豆类。麻通集市是县内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镇北5公里有滴水岩和神狮岩,为旅游景点。. |
阿察镇 |
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复同意白玉县阿察乡正式撤乡建镇。11月13日,白玉县四大家领导和机关部门、阿察乡干部群众,齐聚阿察镇,参加阿察镇撤乡建镇挂牌仪式。阿察镇原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至此白玉县由16乡1镇变为15乡2镇。 白玉县辖乡。1959年置阿察乡,1968年更名反修乡,1975年改阿察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12公里。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0.2万。甘(孜)白(玉)公路过境。辖阿察、查科、班充、昌拖4个村委会。以牧业为主,畜种多为牛、羊。境内有獐、水獭、鹿、猞猁等珍稀动物。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黄金为甚。. |
金沙乡 |
白玉县辖乡。1966年析白玉乡改向阳公社,1979年更名金沙公社,1984年置金沙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与西藏江 ? 达县隔江相望,距县城6.5公里。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吉松、阿桌、仁宗、亚力西、作因、哈巴、多来、播鸥、八吉、卡岗、茂叶、沙丁、伍仲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荞麦。. |
绒盖乡 |
白玉县辖乡。1966年析白玉乡置绒盖公社,1968年更名跃进公社,1974年复绒盖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绒盖、协达、俄巴、仲学、边布、俄它、沟沟、协塘、生公、则巴、优巴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境内有虫草、贝母、黄芪、羌活等名贵药材。. |
章都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乡,1968更名立新乡,1974年改章都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马拉、阿色、玉桑、金龙、边坝、翁休、东拖、金沙、戈德、查卡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境内偶曲河畔黄金储量较大。. |
麻绒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麻绒乡,1968年更名前进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61公里。面积805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格它、麻绒、如当、德来、马门、协加、然本7个村委会。以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牛、马、羊。境内森林茂密、草原辽阔,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白唇鹿、白马鸡、盘羊、贝母鸡、林麝等珍贵野生动物。. |
河坡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河坡乡。1968年更名赤族乡,1973年改河坡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与西藏自治区隔金沙江相望。距县城36.4公里。面积288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根呷、下达、先锋、村多、生戈、仁白、埃西、小吾、麦达、德来、普马、公布、麦学、定鸥、则五、格学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牧业以牛、羊、马为主。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出产黄芪、羌活等药材。所产的藏刀比较著名。境内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的嗄拖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最大的朝拜圣地,为康区第一寺庙。在格学村还有“阿尼巴加宫殿”遗址。. |
热加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热加乡,1968年更名劲松乡,1973年改热加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6公里。面积756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当巴、拉龙、孜巴、下牛沙、然章、学多、拉巴、上牛沙、亚通、卡龙、麻通、也康、呷沙、白坝、来学、来沙、藏东、帕美、当多、盖公、也娘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豌豆、荞麦。民族手工业品驰名。. |
登龙乡 |
白玉县辖乡。1968年置赤卫乡,1973年改登龙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02公里。面积253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定各、洞拖、伍沙、帮帮、马科、康通、龚巴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等。境内有汞矿。. |
赠科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赠科乡,1968年更名星火乡,1973年改赠科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663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上比沙、安卡、尼龙、格沙、八垭、扎马、下比沙、洛巴一、洛巴二、格德西、上巴卡、则达、定布、岳达、热卡、热亚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境内有贝母、虫草、大黄、羌活等名贵药材。有铅、铁、银等矿藏。. |
麻邛乡 |
白玉县辖乡。1959年置麻邛乡,1968年更名胜利乡,1975年改麻邛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29公里。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麻邛、甲旭、安章、根日、翻身5个村委会。纯牧业乡。境内出产砂金。有建于清乾隆7年(1742)的安章寺,内有康区著名雕塑大师甲色八马洛珍泥塑的心髓部众尊主,为康藏地区一绝。还有印度皇家珍宝水晶琉璃塔久负盛名。. |
辽西乡 |
白玉县辖乡。1959年置辽西乡,1968年更名团结乡,1975年改团结公社,1984年复置辽西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5公里。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辽西、达科、昌麦3个村委会。纯牧业乡,主要畜产品有酥油、牛肉、牛绒。. |
纳塔乡 |
白玉县辖乡。1959年置纳塔乡,1968年更名红星乡,1975年改纳塔公社,1984年复置纳塔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32公里。面积1419平方公里,人口0.2万。甘白公路过境。辖昌根、措拉、金都、卡它、纳邛、纳塔6个村委会,纯牧业乡,牧养牛、羊。有铜、铅、锡、锌等矿产资源。. |
山岩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山岩乡,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与西藏贡觉县隔江相望,距县城99公里。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色德、八学、色麦、劣巴、然翁、巴巴、当拖7个村委会。属半农半牧地区,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还有铅锌等矿产。. |
安孜乡 |
白玉县辖乡。1959年置安孜乡,1966年改安孜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9公里。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0.1万。甘(孜)白(玉)公路过境。辖门马一、门马二、如须、麻绒、墨戈5个村委会。以松、杉为主的森林密布境内。. |
盖玉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盖玉乡,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0公里。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洛盖、沙通、打一西、帮果、如苏、亚达、洞中、德沙孔、协巴、郎帮、火龙、德来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主要畜种有牛、羊、马。是县虫草主要产地。. |
沙马乡 |
白玉县辖乡。1958年置沙马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与西藏贡觉县隔江相望,距县城110公里。面积812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门嗄、布格、德托、火巴、学巴、瓦岗6个村委会。以牧为主,主要畜种为牛、羊、马。农业主产青稞、小麦。境内盛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有建于明代的扎马寺,珍藏有《珠胜密意集》木刻经版全套,共13部,12026块,是康区唯一存本。寺侧还有南宋景定四年(1263)“萨玛王朝”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