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镇岳家岔村位于镇东北方向1.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72户562人,其中劳动力412人,党员32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470亩,其中退耕地为410亩。村特色产业为小杂粮经济,规模为6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91元。
近年来,岳家岔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10827103 | 719000 | -- | 查看 岳家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李均沟村 |
杨家沟镇李均沟村位于镇西南方向1.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97户587人,其中劳动力412人,党员39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03亩,其中退耕地为400亩。村特色产业为红枣经济,规模为1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32元。 近年来,李均沟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艾渠村 |
艾渠村是陕北黄土高原兵陵沟壑区里的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距离杨家沟镇政府12公里处,其东、南部兼与邻县区乡村相连。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68户790人,有劳动能力47l人,党员50名,耕地面积2860亩(退耕还林443亩),坝地150亩,梯田1500亩,坡洼地1210亩,其中经济林有150亩,谷类480亩,薯类280亩,玉米423亩,豆类1100亩,其它110亩。村内初步形成以小杂粮主导产业,劳务与养殖业并存,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模式。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60元。 近年来,艾渠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发展新农村规划,在村中心修建文化广场和红自理事房子五间及全套办事灶具,并配制体育健身器材等,通过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使村容村貌、村风民风不断的在改善。村“两委”班子外出高西沟、孟岔考查学习,并不断地开展远程教育,党建综合示范工程等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今后,艾渠村将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市、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全村人民的努力下,把艾渠村建设成为“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李村圪崂村 |
杨家沟镇李村圪崂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5公里处。李村圪崂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全村共有162户,556人,总土地面积4.6平方公里。总耕地2700亩,退耕166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7元。是全县“五个好村党支部”、“五新村”,市级“文明村”,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李村圪崂村的粉条品质好、味道纯、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全市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市场潜力巨大。被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2008年以来,村办粉条加工厂陆续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扩大了厂房,购买了加工机械,完善了其它生产设施,年生产加工能力显著提高;李村圪崂村粉条加工产业的近一步发展,为推动李村圪崂村新农村建设和带动全镇“一村一品”发展起到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 |
巩家沟村 |
巩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186户,总人口764人,劳动力345人,养猪专业户6个,养猪600多头;养羊专业户45户,养羊950多只;种植专业户22户,有耕地3660亩,退耕还林面积2581亩,是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红花村;2006年又被列为新农村建设市级试点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是“一村一品”的先进村。现栽植红地球葡萄210亩,是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林果业较发达,产出的苹果、美国红地球葡萄全县闻名,供不应求。总产量达160吨,总产值达160余万元。保鲜库存放15吨。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2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五新村。 |
侯家沟村 |
杨家沟镇侯家沟村位于镇正东方向7.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95户875人,其中劳动力645人,党员48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100亩,其中退耕地为450亩。村特色产业为养猪经济,规模为1500头。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8元。 近年来,侯家沟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管家咀村 |
杨家沟镇管家咀村位于镇政府正东方向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95户1781人,其中劳动力1239人,党员62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814亩,其中退耕地为910亩。村特色产业为劳务经济,规模为700人。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42元。 近年来,管家咀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桑沟则村 |
杨家沟镇桑沟则村位于镇东北方向7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81户518人,其中劳动力371人,党员32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680亩,其中退耕地为200亩。村特色产业为小杂粮经济,规模为7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12元。 近年来,桑沟则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李家寺村 |
杨家沟镇李家寺村位于镇政府正东方向3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14户1522人,其中劳动力1096人,党员62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200亩,其中退耕地为1200亩。村特色产业为苹果经济,规模为8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75元。 近年来,李家寺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杨家沟村 |
杨家沟村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杨家沟马氏庄园,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集团---杨家沟马氏地主集团的庄园。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庄园已经成为马氏家族创造的文化象征。 以农为本,耕读传家,好义可风,匀善开明,是马氏集团的特点。 杨家沟马氏庄园以窑洞为主,建筑风格和水平历经三个阶段。四世祖马云风处在清康乾盛世,是马家族发家起始阶段,修建的主要是砌口土窑。从七世祖马嘉乐进时期直至清末,是马氏家族兴盛富有阶级,其建筑形式主要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 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厅房"窑洞四合院。 杨家沟村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杨家沟马氏庄园,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集团---杨家沟马氏地主集团的庄园。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庄园已经成为马氏家族创造的文化象征。 以农为本,耕读传家,好义可风,匀善开明,是马氏集团的特点。 杨家沟马氏庄园以窑洞为主,建筑风格和水平历经三个阶段。四世祖马云风处在清康乾盛世,是马家族发家起始阶段,修建的主要是砌口土窑。从七世祖马嘉乐进时期直至清末,是马氏家族兴盛富有阶级,其建筑形式主要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 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厅房"窑洞四合院。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等率领0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1978年成立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
罗家硷村 |
杨家沟镇罗家硷村位于镇西南方向2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74户1111人,其中劳动力786人,党员51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960亩,其中退耕地为385亩。村特色产业为苹果经济,规模为5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23元。 近年来,罗家硷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寺沟村 |
杨家沟镇寺沟村位于镇东北方向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8户314人,其中劳动力205人,党员24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00亩,其中退耕地为378亩。村特色产业为红枣经济,规模为3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63元。 近年来,寺沟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王家湾村 |
杨家沟镇王家湾村位于镇中心位置,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70户744人,其中劳动力522人,党员41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650亩,其中退耕地为560亩。村特色产业为养猪经济,规模为2000头。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25元。 近年来,王家湾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王家湾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后马家园则村 |
杨家沟镇后马家园则村位于镇西北方向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41户1077人,其中劳动力736人,党员55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800亩,其中退耕地为1682亩。村特色产业为红枣经济,规模为10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71元。 近年来,后马家园则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前马家园则村 |
杨家沟镇前马家园则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2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44户、886人,有劳动力380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3217亩,现栽植红枣1700亩,年产值80余万元。村内已初步形成以红枣种植为主导产业,劳务输出与种养殖业并存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模式。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0元。先后被县委、政府授予“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工作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前马家园则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一村一品特色化致富农民,新农村化发展农村,产业化推动农业的方针,全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狠抓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使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村“两委”办公室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民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加强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和“三个一”党建综合示范工程等活动,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管理模式,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今后,前马家园则村将在党的-精神指引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坚强带领下,解放思想,团结群众,按照“改良优化种养殖业为基础,红枣种植加工为主导,劳务输出促增收”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把前园则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高兴庄村 |
杨家沟镇高兴庄村位于镇西北方向1.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69户218人,其中劳动力156人,党员23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00亩,其中退耕地为370亩。村特色产业为养猪经济,规模为1500头。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53元。 近年来,高兴庄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何家岔村 |
杨家沟镇何家岔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98户336人,其中劳动力188人,党员26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960亩,其中退耕地为510亩。村特色产业为小城镇经济,规模为12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03元。 近年来,何家岔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何家岔村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岳家岔村 |
杨家沟镇岳家岔村位于镇东北方向1.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72户562人,其中劳动力412人,党员32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470亩,其中退耕地为410亩。村特色产业为小杂粮经济,规模为6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91元。 近年来,岳家岔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马家小沟村 |
杨家沟镇马家小沟村位于镇正北方向3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4户320人,其中劳动力202人,党员27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48亩,其中退耕地为300亩。村特色产业为养猪经济,规模为2000头。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52元。 近年来,马家小沟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马家小沟村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宫家硷村 |
杨家沟镇宫家硷村位于镇东南方向8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21户979人,其中劳动力701人,党员40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600亩,其中退耕地为135亩。村特色产业为小杂粮经济,规模为3200亩。201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03元。 近年来,宫硷村按照新农村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全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