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斗村简介
后印斗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6公里、镇政府以南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亩,其中退耕地400亩,总人口277户865人,劳力475人,常年外出打工326人,党员27人。全村羊子存栏200只,猪存栏150头,牛存栏30头,鸡存栏25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3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6400元。
后印斗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10827106 | 719000 | -- | 查看 后印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峁圪塔村 |
峁圪塔村简介 印斗镇峁圪塔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8公里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1800亩,其中退耕还林(草)280亩,全村共162户,532人,劳力3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32人。全村羊子存栏620只,猪存栏60头,牛12头,鸡存栏8000只,有大型运输车17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汽车运输业、养殖业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 |
范家泉村 |
范家泉村简介 印斗镇范家泉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5公里、镇政府以北3.5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0亩,其中退耕地100亩,总人口85户,274人,劳力162人,党员13人,常年外出打工95人。有大型运输车辆7辆。羊子存栏1200只,猪存栏5000头、出栏3200头,牛8头,鸡48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纯收入6300元。 |
高家坬村 |
高家坬村简介 高家坬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退耕还林345亩,总人口241户765人,劳力4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32人。全村羊子存栏320只,猪存栏480头,牛存栏12头,鸡存栏20000只,有大型运输车11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汽车运输业、养殖业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 高家坬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高老庄村 |
高老庄村简介 高老庄村隶属米脂县印斗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属乌龙河流域,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6公里处,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91户276人,劳力142人,常年外出打工64人,党员14人。全村羊子存栏150只,猪存栏355头,出栏90只。牛存栏16头,鸡存栏2100只,有大型运输车10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业、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580元。 |
高渠村 |
高渠村简介 高渠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2公里、镇政府以南1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0亩,退耕地633亩,总人口129户428人,劳力205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15人。全村羊子存栏600只,猪存栏55头,牛存栏8头,鸡存栏98只,有大型运输车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业、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880元。 |
高园则村 |
高园则村简介 高园则村隶属米脂县印斗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属乌龙河流域,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5公里处,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96户745人,佳米公路穿境而过,有生产道路4公里。耕地2230亩,其中退耕还林215亩,现有劳动力450人,其中男劳力280人,女劳力170人;有支部1个,党员22名,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收入7200元。 |
圪宗则沟村 |
圪宗则沟村简介 圪宗则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50公里处,东与佳县乌镇柴老庄村接壤,南与寨则沟村交界,西与社谷峁村相连,北靠佳县柴家畔村,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人口118户545人,现有劳动力292人,其中男劳力168人,女劳力124人.党支部1个,党员29名。生产道路2.2公里。耕地3400亩,全村羊子存栏300只,猪存栏80头,牛20头,鸡存栏25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180元。 |
红崖坬村 |
红崖坬村简介 红崖坬村位于印斗镇政府以东,米佳公路沿线以北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4亩,林地面积1194亩,其中其中山杏面积达到930亩。全村总人口140户442人,劳力220人,常年外出打工107人,党员17名。近年来,红崖洼村两委积极争取大扁杏嫁接项目,初步形成了大扁杏“一村一品”产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 |
后印斗村 |
后印斗村简介 后印斗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6公里、镇政府以南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亩,其中退耕地400亩,总人口277户865人,劳力475人,常年外出打工326人,党员27人。全村羊子存栏200只,猪存栏150头,牛存栏30头,鸡存栏25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3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6400元。 后印斗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惠家沟村 |
惠家沟村简介 惠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3公里处,全村有120户、505人,总土地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1亩,其中退耕地1735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惠家沟村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村级自治和利益导向两项改革,为全市计生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先后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合格村、市级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 近年来,惠家沟村将养羊作为富民强村的一项主导产业,引进优质白绒山羊品种,投资改造羊子圈舍,新建一处养羊小区,经过多年坚持,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村。目前,全村羊子存栏1430只,生猪存栏285头,有经济林120亩,其中红枣30亩,苹果60亩,葡萄60亩。2006年,惠家沟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村”。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580元。 |
井沟村 |
井沟村简介 井沟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2.5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亩,其中退耕还林100亩。总人口53户,165人,劳力74人,党员16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7辆,羊子存栏103只,猪存栏98头、牛11头,鸡存栏102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5650元。 |
柳坡村 |
柳坡村简介 柳坡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6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0亩,其中退耕还林1400亩。总人口112户,364人,劳力114人,党员25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12辆,羊子存栏180只,牛17头,鸡存栏2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850元。 柳坡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张家坬村 |
张家坬村简介 张家坬村位于高新公路沿线印斗镇政府以东8公里处,总人口44户,154人,劳力78人,党员7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80亩,其中坝地65亩,梯田335亩,林草地580亩。大型运输车辆8辆。羊子存栏60只,牛10头,鸡8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5200元。 |
马家铺村 |
马家铺村简介 马家铺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6公里处,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60户、630人。全村现有耕地3000亩,退耕324亩,桃园1700亩,其中盛果期1000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马家铺村积极实施“2744”项目,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1996年,马家铺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小康村”。 近年来,马家铺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红桃“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强桃园规范化建设,邀请市县专家实地指导,对全村杏树、沙桃树和毛桃树进行嫁接改造,成立了红桃产业专业合作社,申请通过了“米脂红桃”品牌认证,顺利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认证,统一制作了以“马家铺桃”为标识的果品包装箱,新建鲜桃交易点1处。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马家铺红桃响誉全县,并畅销榆林、佳县等市场,已成为村子发展的主导产业。今年,全村红桃产量达110万斤,纯收入达350万元,红桃种植已成为村子发展的主导产业。2009年,马家铺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民增收先进村”;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新标兵村”。 |
陈家岔村 |
陈家岔村简介 陈家岔村隶属米脂县印斗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属乌龙河流域,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2公里处,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124户566人,现有劳动力323人,有支部1个,党员33名,佳米公路穿境而过,有生产道路4公里。有耕地1750亩,其中退耕还林518亩.全村羊子存栏150只,猪存栏120头,牛存栏21头,鸡存栏50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14辆。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500元。 |
碾则沟村 |
碾则沟村简介 碾则沟村位于印斗镇政府以东,米佳公路沿线以北1.5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415亩,全村总人口35户138人,劳力95人,常年外出打工49人,党员9名。全村羊子存栏20只,牛5头,有大型运输车辆2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780元。 碾则沟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前印斗村 |
前印斗村简介 前印斗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5公里、镇政府以南7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退耕地400亩,总人口62户,210人,劳力118人,党员12人,常年外出打工67人。全村羊子存栏180只,牛8头,鸡存栏18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13辆。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 前印斗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青阳川村 |
青阳川村简介 印斗镇青阳川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33公里处,全村总面积7.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700亩,有经济林290亩。总人口225户,709人。劳力420人,常年外出打工267人,党员27人。全村羊子存栏150只,牛20头,鸡180只,有大型运输车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350元。 青阳川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沙坪村 |
沙坪村简介 沙坪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6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亩。总人口73户,254人,劳力114人,党员7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8辆,羊子存栏20只,牛14头,鸡存栏25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养殖业、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350元。 沙坪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社谷峁村 |
社谷峁村简介 印斗镇社谷峁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34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00亩,有经济林280亩。总人口56户,178人。劳力60人,常年外出打工37人,党员9人。全村羊子存栏300只,牛15头,鸡120只,有大型运输车2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250元。 社谷峁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狮子塄村 |
狮子塄村简介 狮子塄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2公里、镇政府以北2.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退耕地460亩,总人口152户425人,劳力242人,常年外出打工175人,党员16人。全村羊子存栏280只,猪存栏20头,牛存栏12头,鸡存栏80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42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350元。 |
石家山村 |
石家山村简介 石家山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11.5公里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退耕还林1200亩。总人口76户,330人,劳力184人,党员18人,常年外出打工90人。大型运输车辆4辆,羊子存栏60只,猪存栏120头、牛17头,鸡存栏1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950元。 |
吴家沟村 |
吴家沟村简介 吴家沟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9.5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0亩,退耕还林500亩。总人口113户,315人,劳力154人,党员11人,常年外出打工90人。大型运输车辆4辆,羊子存栏60只,牛19头,鸡存栏12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550元。 吴家沟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吴家峁村 |
吴家峁村简介 印斗镇吴家峁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印斗镇政府以西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亩。全村有自然村2个,总户数170户,总人口626人,劳力342人,常年外出打工175人,党员21人。全村羊子存栏110只,猪存栏120头,牛42头,鸡存栏32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2011年人均收入6350元。 |
吴仲沟村 |
吴仲沟村简介 吴仲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3公里、印斗镇镇政府以西2公里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其中退耕还林205亩,总人口54户225人,劳力90人,常年外出打工45人,党员16人。全村羊子存栏80只,牛4头,有大型运输车3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4800元。 吴仲沟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新窑湾村 |
新窑湾村简介 新窑湾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10公里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其中退耕还林240亩。总人口50户,164人,劳力84人,党员10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4辆,羊子存栏30只,牛10头,鸡存栏22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750元。 新窑湾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寨则沟村 |
寨则沟村简介 印斗镇寨则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4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5.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85亩,有经济林600亩。总人口212户,590人。劳力3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22人。全村羊子存栏120只,猪存栏104头,牛23头,鸡500只,有大型运输车7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380元。 |
罗坪村 |
罗坪村简介 罗坪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4.5公里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退耕还林500亩。总人口63户,213人,劳力104人,党员18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8辆,羊子存栏80只,牛11头,鸡存栏102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5350元。 罗坪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背塔沟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张家岔村 |
张家岔村简介 张家岔村位于县城东7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总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米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214户648人,劳力241人。全村有党员24人,耕地面积1980亩,退耕325亩,草地15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郭家沟村 |
郭家沟村简介 郭家沟村位于县城15公里处,总人口286人,男劳力86人,女65人。土地面积0.8平方公里,梯田80亩,坝地80亩,退耕580亩,坡地560亩。党员17人。村内有电话20部,三轮车3辆,四轮车1辆,摩托三轮车3辆。养猪大户1户,年出栏150头。 郭家沟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村民勤劳、善良,家庭和睦,村内环境都很和谐,日子过的也相对稳定。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远志山村 |
远志山村简介 远志山村位于城东3公里处,米佳公路穿沿线,全村以种植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 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157户398人,总劳力153人,男83人,女70人,常住人口130人。现有正式党员20名。远志山村共有粮食直补地1207.5亩,退耕地140亩,梯田308亩,坝地17亩,水地80亩,经济林300亩,台地430亩,坡地420亩,草地600亩。全村经济条件良好,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五万元左右。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七里庙村 |
七里庙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七里庙村位于县城3.5公里处,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共有210户,666人,常年在外打工75人,其中男劳力150人,女劳力125人,党员33人(其中男党员27人,女党员6人),育龄妇女64人。七里庙村60岁以上参加养老保险的有92人,70岁以上参加陕西省高龄老人补贴的有47人。总耕地面积2200亩,退耕还林116亩,草地510亩。2010年七里庙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红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200元提高达到现在的10200元。 七里庙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特别是近两年来,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的目标制定了以养殖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养猪产业在全村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在,全村共有养殖大户32户,其中20-50头的有25户,50-100头的有4户,100头以上的有3户。生猪存栏2000多头,羊存栏300多只,役用牛10头。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磨石沟村 |
磨石沟村概况 磨石沟村地处东沟流域,距县城6公里,隶属桥河岔乡。是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区。总土地面积4952亩,耕地面积2608亩,摞荒面积570亩,梯田398亩,口粮田改造200亩,坝地130亩,水地80亩,坡地1161亩。退耕还林998亩,耕地植补面积1604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辖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2户,总人口694人,其中男364人,女330人,劳力370,共有党员37名,其中女党员7名,外出党员9名。磨石沟村主要的粮食作物谷子、洋芋、玉米,经济作物葱、绿豆。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全年总收入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磨石沟村共有牛46头,羊260只,鸡120只。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高家沟村 |
高家沟村简介 桥河岔乡高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6.5公里处,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共有165户、620人,其中男劳力195人,女劳力145人,党员35人。总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退耕还林842亩、经济林320亩、草地400亩),台坝地260亩。2009年被米脂县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品”养殖专业村,市级文明村;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600元。过去高家沟村农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退耕还林补助为主,养殖业还没形成规模,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在4000元左右。近年来,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和帮扶单位、部门联系,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的目标,制定了“规模化养殖为主导,劳务输出为补充,特色种植为基础”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科学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产业迅速壮大发展,现在全村共有养殖大户68户,全年饲养生猪达7450头,年出栏达4500头,年收益360余万元。 |
赵石畔村 |
赵石畔村简介 赵石畔村位于米脂县东面,在米佳路8公里处分支向南1公里左右,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全村有166户,总人口489人,劳力280人,党员23名,全村总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林草地共1446.6亩。赵石畔村主要以黄豆、洋芋、玉米、小米为主导产品。有大棚9个,养殖户11户(养羊9户,养猪2户)。村硬化公路4公里,改井65户,装上村村通70户。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张家峁底村 |
张家峁底村简介 张家峁底村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总人口412人,104户,耕地面积1536亩,退耕还林92亩,草地30亩。2012年粮食总产量165吨,人均400公斤。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近年来,张家峁底村“三委”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五新村”和“和谐张家峁”两大奋斗目标。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促跨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和平安村建设。扎实地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
流崛峪村 |
流崛峪村简介 流崛峪村位于米脂县东面,在米佳路8公里处分支向南4.5公里左右,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全村有150户,总人口489人,劳力260人,党员34名,全村总占地面积3.2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800亩,林草地共480亩。流崛峪村主要以黄豆、洋芋、玉米、小米为主导产品。有大棚9个,养殖户3户。村硬化公路1.9公里,改井66户,装上村村通85户。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村民抢抓机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艾家峁底村 |
艾家峁底村简介 艾家峁底村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总土地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人,260户。现有耕地面积3256亩,人均3.8亩,其中基本农田1956亩(台地160亩,梯田1310亩,水地40亩、坝地150亩),退耕还林1300亩、草地50亩)。粮食总产量340吨,人均400公斤。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近年来,艾家峁底村新一届“三委”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精神以及中、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建设、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及“双培双带”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
五儿洼村 |
五儿洼村简介 桥河岔乡五儿洼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0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总土地面积3.85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23户,436人,党员23人,劳力203人(其中男106人、女97人),贫困人口310人。现耕地2960亩(其中坝地320亩、梯田420亩、退耕面积421亩、果树450亩、草地260亩、林地270亩、坡地819亩)。有大生畜32头,羊370只,猪56头。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800元 五儿洼村是一个纯农业生产区,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种植农业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豆类等。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是当地群众的第二收入来源,养殖畜种以陕西白绒山羊、肉猪为主。 近年来,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明星党员示范户为有效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发展经济上,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逐步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和支部决定的事推行得开,干部说的话群众听得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
泉家沟村 |
泉家沟村简介 泉家沟村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总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16户786人,劳力560人(其中男劳力320人,女劳力240人)。全村有党员33人,耕地面积3220亩,退耕124亩,草地150亩。年粮食总产量157200公斤,人均200公斤。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近年来,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明星党员示范户为有效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发展经济上,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逐步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和支部决定的事推行得开,干部说的话群众听得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
桥河岔村 |
桥河岔村简介 桥河岔乡桥河岔村位于米脂县城东7.5公里处,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62户、218人,劳力110人(其中男劳力70人,女劳力40人),党员9人。耕地面积675亩,其中退耕还林165亩,有经济林4亩。村内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民增收产业模式,种植农业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豆类等。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桥河岔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工作村”等荣誉称号。 桥河岔村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能够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立足村情、放眼长远,按照“以种养殖业为根本,劳务输出促增收”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制定了具有科学发展,引导长远的《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规划》。到2012年,全村社会各项事业要取得显著的阶段性的成果,主要标志是“五新”,即生产发展达到新高度,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环境,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民主管理再上新台阶。桥河岔村现电话入户率60%,移动信号覆盖率100%,五好家庭、好婆媳、文明户达到80%。 桥河岔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定信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大力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
对岔村 |
对岔村简介 对岔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4公里处,全村有246户、1002人,总土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亩,其中退耕地1730亩。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村民战天斗地,征山治水,植树造林,使村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9.4%,被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誉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坚持走规模养猪、科学养猪的路子,及时成立了养猪协会,邀请专家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积极争取与陕西正大集团合作,建成了管理科学化、饲养自动化、肉品市场化的标准生猪养殖基地,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养猪业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全村生猪存栏4650头,出栏5120头,纯收入达409万元。2000年,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10年,对岔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
水草沟村 |
水草沟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水草沟村位于县城东部米佳公路沿线7公里处,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亩(。全村164口人、46户,党员8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230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和政务进行了公开。 目前,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 |
椿塔梁村 |
椿塔梁村简介 椿塔梁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30公里处,米佳公路以北2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退耕还林860亩,总人口72户254人,劳力125人,常年外出打工67人,党员8人。全村羊子存栏320只,猪存栏25头,牛存栏24头,鸡存栏200只,有大型运输车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980元。 |
郭家渠村 |
郭家渠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郭家渠村位于县城东部米坑公路沿线,距县城10公里,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其中水地20亩、梯田150亩,林地70亩)。全村128口人、32户,党员9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2013年,土地复垦全面开始,预计可平整土地80亩,郭家渠大桥完成设计预算,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和政务进行了公开。 目前,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 |
姬家沟村 |
姬家沟村简介 桥河岔乡姬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4.5公里处,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156户、570人,劳力338人(其中男劳力194人,女劳力144人),党员38人,流动党员7人。耕地面积2608亩,其中林地660亩,有经济林4亩,草地150亩,梯田地283亩,坝地105亩,坡地1052亩。村内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民增收产业模式,种植农业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豆类等。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姬家沟村2012年被乡党委、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姬家沟村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能够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立足村情、放眼长远,按照“以种养殖业为根本,劳务输出促增收”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制定了具有科学发展,引导长远的《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规划》。到2012年,全村社会各项事业要取得显著的阶段性的成果。姬家沟村现电话入户率60%,移动信号覆盖率100%,五好家庭、好婆媳、文明户达到70%。 姬家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抓好村容村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今后的各项工作做到更好,更出色。 |
年家沟村 |
年家沟村简介 桥河岔乡年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5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有201户、619人,劳力292人(其中男劳力160人,女劳力132人),党员20人。耕地面积2240亩,其中林草地530亩,有经济林120亩,梯田地640亩,坝地150亩,坡地450亩,台地50亩,水地50亩。村内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民增收产业模式,种植农业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豆类等。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年家沟村2011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基层组织整建先进集体”称号。 年家沟村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能够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立足村情、放眼长远,按照“以种养殖业为根本,劳务输出促增收”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制定了具有科学发展,引导长远的《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规划》。到2012年,全村社会各项事业要取得显著的阶段性的成果。村现电话入户率50%,移动信号覆盖率100%。 |
贺寨则村 |
贺寨则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贺寨则村位于县城东部4公里处,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1420亩,耕地面积751亩(其中水地3亩、梯田240亩,台坝地103亩,坡地405亩)。全村68户268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230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和政务进行了公开。 目前,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 |
常家坪村 |
常家坪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常家坪村位于县城东部米佳公路沿线1公里处,距县城2公里,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2亩(其中水地24亩、梯田240亩,林地103亩)。全村126口人、33户,党员14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230元。2013年,安全饮水工程将全部完成,全村所有住户将用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还计划进行大曹沟土地复垦,预计可平整土地150亩。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和政务进行了公开。 目前,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 |
桥沟村 |
桥沟村简介 桥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全村土地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现有居民93户,共356人,现有党员22名。村内有电话20部,三轮车5辆,四轮车1辆,摩托三轮车3辆。养猪大户1户,年出栏500头。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工作上进。桥沟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村民都踏实上进,勤劳致富,生活蒸蒸日上。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
刘石畔村 |
刘石畔村简介 桥河岔乡刘石畔村位于米坑公路距县城14公里处,有11个村民小组,有228户,927人,常住人口450人。有党员31人,其中女党员4人。村内有电话87部,大车3辆,三轮车13辆,四轮车2辆,摩托三轮车10辆。总耕地面积3140亩,其中退耕370亩,苹果150亩,坝地205亩,梯田315亩。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洋芋、玉米、谷子、红葱为主。养猪大户6户,年出栏2000头,养羊户3户,年出栏300只。养鸡户1户,存栏3000只。今年科技示范种谷子215亩,红葱12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刘石畔村于2012年5月注册成立了以母猪自繁自养为主的专业养猪合作社,负责人刘虎伟,公司名为米脂县银湾养殖专业合作社,厂址修建于刘石畔村羊渠,总占地面积20余亩,注册资金22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了160万元完善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修建养殖大盆6套,购买大型粉碎机1台,定尾栏30套、产床30套、保育床30套,运输工具三轮车1辆、电瓶车2辆。筹资30万元,引进种公猪美系杜洛克2头、大白2头、长白2头,母猪一元50头、二元50头,沼气配套设施10套,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养殖方式,采用钻石品牌饲料和先进养殖技术,进行规模化养殖。二期工程将投资100万元推地50亩,再建大盆10套等相关配套实施,以生猪养殖出栏、肥料产沼气照明取暖、沼气渣培育果树枣树的三位一体环保方式扩大养殖规模。 |
吕家硷村 |
吕家硷村简介 桥河岔乡吕家硷村位于米脂县城东7.5公里处,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337户、1228人,其中党员55人。现有耕地3450亩,其中退耕还林584.5亩,有经济林500亩。村内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与种养殖业并存的农民增收产业模式。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吕家硷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工作村”等荣誉称号。 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着眼长远,按照“以种养殖业为根本,劳务输出促增收”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制定了具有科学发展,引导长远的《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规划》。近年来,全村社会各项事业要取得显著的成果,主要标志是“五新”,即生产发展达到新高度,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环境,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民主管理再上新台阶。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明星党员示范户为有效载体,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
背塔沟村 |
背塔沟村简介 背塔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5公里、镇政府以北3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其中退耕地120亩,总人口74户229人,劳力142人,常年外出打工85人,党员14人。全村羊子存栏320只,猪存栏70头,牛12头,鸡存栏21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3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350元。 背塔沟村与峁圪塔村、范家泉村、高家坬村、高老庄村、高渠村、高园则村、圪宗则沟村、红崖坬村、后印斗村、惠家沟村、井沟村、柳坡村、张家坬村、马家铺村、陈家岔村、碾则沟村、前印斗村、青阳川村、沙坪村、社谷峁村、狮子塄村、石家山村、吴家沟村、吴家峁村、吴仲沟村、新窑湾村、寨则沟村、罗坪村、张家岔村、郭家沟村、远志山村、七里庙村、磨石沟村、高家沟村、赵石畔村、张家峁底村、流崛峪村、艾家峁底村、五儿洼村、泉家沟村、桥河岔村、对岔村、水草沟村、椿塔梁村、郭家渠村、姬家沟村、年家沟村、贺寨则村、常家坪村、桥沟村、刘石畔村、吕家硷村、常渠村、常石畔村、刘家峁村、袁家砭村相邻。 |
常渠村 |
常渠村简介 常渠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4公里、镇政府以北2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0亩,其中退耕地120亩,总人口68户,208人,劳力142人,党员13人,常年外出打工90人。沼气36口,大型运输车辆2辆。羊子存栏60只,猪存栏100头、出栏80头,牛8头,鸡2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 |
常石畔村 |
常石畔村简介 常石畔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4.5公里、镇政府以北2.5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其中退耕地300亩,总人口79户249人,劳力135人,常年外出打工68人,党员14人。全村羊子存栏170只,牛20头,有大型运输车辆3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打工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6350元。 |
刘家峁村 |
刘家峁村简介 刘家峁村位于距县城15公里处,总人口906人,共260户,其中男420人,女486人。党员共24人,其中男党员22人,女党员2人。刘家峁村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约2700亩,退耕面积约670亩。全村拥有果树、梨树约650亩。村内有电话56部,三轮车9辆,四轮车1辆,摩托三轮车5辆。养猪大户6户,年出栏1800头。养羊户1户,年出栏50只。养鸡户1户,存栏8000只。 于2008年成立了生禽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小东。厂址位于村桃峁梁,南与杨家沟镇巩家沟村接壤,西与桃镇牛沟村毗邻,总占地面积120余亩,水、电、路等设施齐全完善。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相继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养殖房舍、库房、工人住房等22间。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经营方式,引进野猪、珍珠鸡、贵妃鸡、等特色畜禽类,采用天然绿色饲料和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继生,系刘家峁村人,于2001年发明了畜力点播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01年已开始投入生产,每年平均生产5000台,年收入可观。 |
袁家砭村 |
袁家砭村简介 米脂县桥河岔乡袁家砭村位于县城东部米佳公路沿线8公里处,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亩。全村230口人、80户,党员11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230元。2013年在市房管所的大力帮扶下,建成农民活动场所一处,新修生产道路7公里。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和政务进行了公开。 目前,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