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 神木市 >> 孙家岔镇

孙家岔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家岔镇谷歌卫星地图)


孙家岔镇简介

  孙家岔镇位于神木县北部,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总人 口105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4人,暂住人口2000多人,境 内有驻孙中央、省、市、县单位l 5个。该镇的煤炭资源极为丰 富,是神府煤田腹地的矿区乡镇之一。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小区 位于该镇境内,小区占地2500亩,区内有企业29个,其中有 焦化厂16个,煤矿5个,电厂2个,铁厂3个,电石厂3个, 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6亿元,可为该乡镇提供就业机会1000 多个。
  神府煤田开发以来,该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出现了镇办、村办、联户合办,单户独办等多种企业形式,形成了工业,建筑、运输、服务等四大行业、10多个行类。1992年底,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500多人,各类企业总收入达80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各类工商企业295个,其中煤矿56个,机焦厂53个,电厂2个,引进资金19500万元。2002年,境内原煤年产量达到800万吨,焦粉180万吨,发电3.4亿度,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劳务输出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05万人 422.1平方公里 610881103 719000 0912 查看 孙家岔镇谷歌卫星地图

孙家岔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家岔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滨河新区街道

  610881001 滨河新区街道  

西沙街道

  610881002 西沙街道  

麟州街道

  610881003 麟州街道  

迎宾街道

  610881004 迎宾街道  

永兴街道

  610881005 永兴街道  

西沟街道

  610881006 西沟街道  

高家堡镇

  高家堡镇位于神木县中部,全镇总面积达444平方公里,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地区、东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以“两川五沟七道梁”罗括全镇。境内有优质的煤炭、岩盐、沙石资源,新榆神路、旧榆神路、神佳公路三条干线和境内古十路、金沟路、李阳路交织全镇,形成便捷畅通的公路网。现辖43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有21220口人,建立党支部47个,有党员691人,建有学校24所,其中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在校学生有3215人。现有耕地35870亩(其中水浇地12560亩),林草地14.3万亩,荒山荒沙地42.5万亩。全镇羊子存栏31940只(50只以上养羊户46户)、牛1827头(5头以上养牛户7户)、猪8072头(20头以上养猪场7个)、家禽15002只(小型养鸡场1个2000只)、养兔场一个、鱼溏4个,2003年农林牧总产2412万元。有电石厂3个,金属镁厂1个,小煤矿5座、砖场3个、水泥预制厂5个、加油站3个、个体商户190余户,2004年全镇二、三产业总产值达9876万元。   高家堡镇历来是神木、榆林之间重要的商贸文化大镇,镇政府驻地高家堡,是历史上重要的边塞古堡,秃尾河、永利河绕城而过,榆神路、神佳路交汇过境,东屏叠翠山、西观龙眼山,北锁大漠,南据长川,古城墙包砌威严,城内建筑古朴典雅、蔚为大观,古迹颇多,保存较好,石峁山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时幽陵府、万佛洞、千佛洞、红崖石刻,明时中兴楼、十字街、京式四合院等构成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农历三、七遇集日神、佳、榆、蒙等地客商云集、人流如潮甚是繁华。传统产品手工地毯、手工挂面,以其工艺独特、质地上乘而享誉周边(地毯曾是出口产品),地方特产白菜股宽少茎、大葱股粗味烈畅销一方。   近年来,高家堡人民抓住县实施二次创业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立足实地,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县域经济强镇。山区发展种草养畜业,沟岔建设杂果加工业,川道发展蔬菜水产业。突出抓好“两点两线”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店塔镇

  店塔镇位于神木县城北22公里处,是包神、府新公路及神延、神朔铁路的交汇处。全镇辖9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296人,总人口23813人,其中农业人口12179人,非农业人口2277人,流动人口9000多人。总土地面积325平方公里,耕地27000亩。镇属企事业单位22个,中央、省、市、县驻镇单位18个。镇村办煤矿24个,各类工商户1300多户。2004年社会总产值7.3亿元,工业产值5.56亿元,镇级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   近年来,店塔镇按照“加强领导,理顺关系,依托优势,强化基础,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大对路、电、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通广电。2002年被省委评为“-”重要思想学习先进集体、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深化创建“五型机关”标兵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4年经省教育厅验收,命名为“教育强镇”。   店塔镇依托资源、区位、交通、投资、等优势,抓住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努力把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形成以店塔村为中心,以公路、铁路为走向的能源化工产业带。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努力把店塔镇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业强镇。.  

孙家岔镇

  孙家岔镇位于神木县北部,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总人 口105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4人,暂住人口2000多人,境 内有驻孙中央、省、市、县单位l 5个。该镇的煤炭资源极为丰 富,是神府煤田腹地的矿区乡镇之一。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小区 位于该镇境内,小区占地2500亩,区内有企业29个,其中有 焦化厂16个,煤矿5个,电厂2个,铁厂3个,电石厂3个, 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6亿元,可为该乡镇提供就业机会1000 多个。   神府煤田开发以来,该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出现了镇办、村办、联户合办,单户独办等多种企业形式,形成了工业,建筑、运输、服务等四大行业、10多个行类。1992年底,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500多人,各类企业总收入达80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各类工商企业295个,其中煤矿56个,机焦厂53个,电厂2个,引进资金19500万元。2002年,境内原煤年产量达到800万吨,焦粉180万吨,发电3.4亿度,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劳务输出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  

大柳塔镇

  大柳塔镇位于神木县最北端,地处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神府东胜煤田腹地中心。南距神木县城60公里,榆林市170公里,北临工业重地包头市180公里,西至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旅游开发区30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约3.4万人,常住人口16300人(其中农业人口5300人,非农业人口11000人)流动人口18000多人。全镇总土地面积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40亩,其中水浇地2483亩。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无霜期130天,地属北部风沙草滩区。镇区地貌为两川(-川与勃牛川)夹一梁的南北狭长地带,东部为勃牛川河,西部为-河,镇内交通发达,包神、神朔铁路沿-河畔由北向南纵贯全镇,包府公路、大石公路、郭敏公路均穿镇而过。全镇所有行政村实现“五通”(即: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自1986年原华能精煤神府公司的建设大军进驻大柳塔以来,大柳塔一直成为神府及神东矿区开发建设的指挥中心。现在公安、工商、税务、邮电、学校、医院、金融、保险、车站、宾馆等部门单位齐全,且运行有序。镇区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2003年,镇本级GDP达到6.8亿元,两税收入超过2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达10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60元,先后被省、市命名为“小康乡镇”,2002年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镇”。    全镇以煤炭资源及其深加工项目为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小城镇带动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煤炭产业富镇、以煤炭链兴产业和二三产业强镇,带动生态农牧产业全面发展”的大开发、大发展路子。坚持以优势求突破,以龙头带群体,建成高标准、高产量、高效益的大中型矿井49个,镇域内原煤年产量1840万吨,其中乡镇煤矿年产原煤量达到300万吨。煤质以“三高一低”著称,即低灰(3.0—9.0%)、低硫(0.15—0.45%)、低磷(0.02—0.2%)、高发热量(6500—7200大卡/千克)。深化煤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建成焦化厂11个,年产焦粉80万吨、焦油7万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成迎宾市场、工业品市场、后柳塔综合市场等功能齐全、专业互补的十一大专业市场,发展二、三产业、个体工商户1300余户,运输业900余户。.  

花石崖镇

  花石崖镇位于神木县城南110公里处,乔万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土地面积22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有常住人口3841户,16143人,外出人口有11996人,占总人口的74%。全镇有党员689名,其中农村党员616名。有中学一所,小学5所,学生12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80元。   全镇有耕地6.5万亩,盛产薯、枣、羊、豆等产品。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草畜产业,建设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品种改良步伐。历年累计退耕还林20473亩,退耕还草37642亩,养奶牛43头,肉牛2300多头,羊子存栏1万多只。累计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一街两市的小城镇格局,极大地活跃了市场,有力的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今年,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利用中央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和我镇草畜优势,鼓励农民种植地膜绿豆、种子洋芋、地膜玉米,增加农业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现有的饲草资源,力争到年低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人均增长320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关系并融”的目的,经过近3提的行政村合并工作,全镇行政村由73个减少为28个。今年镇党委提出“立足一类支部出经验、出成果,二类支部巩固、提高上台阶,消灭三类支部或无支部村,使一类支部达到95%”的奋斗目标,通过行政村合并,来优化农村基层班子结构,全镇现有支部31个,其中农村支部28个,机关支部3个,一类支部达到91%。积极创建安全村镇,全镇遵纪守法户有2850户,十星级文明户2540户,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镇95%的人口均参加了农村合作合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因看病返贫的问题。.  

中鸡镇

  中鸡镇属神木县一北部乡镇,位于陕蒙交界地带,全镇总土地面积471.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108户,12670人。地貌类型大体分为:西部为风沙草滩区,山川秀美,东部为丘陵沟壑区,富藏煤炭,镇域经济呈东工西农格局,属全县工业大镇,畜牧强镇。   镇内通迅发达,交通便种,客流、物流云集。同时处于陕蒙旅游景点交汇之处,西8公里有陕西最大内陆淡水湖一红碱淖海则,海则内有珍贵的银鱼和鲜美的红碱淖鲤鱼,是游客一览大漠风光、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北30公里有内蒙成吉思汉陵园。   西部大开发,为中鸡镇迎来前未有的发展机遇,镇内有神东公司现代矿井一活鸡兔煤矿,有乡镇煤矿13个,仅乡镇煤矿年产值达2.5亿元,镇属煤矿2个,年创收入近1000万元。目前地方煤矿正在向创建标准化矿推进,中鸡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畜牧强镇,羊子存栏达10万只,奶牛存栏5000头,属神木县肉、奶生产基地。工业强镇、畜牧富民的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反哺农业工程全面启动,每年投入补农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   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鸡镇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质量位于全县领先水平,文化事业搞得有声有色,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乡镇”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林草保存面积达40万亩,属全国“造林绿化灭荒百佳乡镇”。   天道酬勤,丰硕的成果来源于党的好政策,来源于改革开放的神木,来源于中鸡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抓住机遇锲而不舍的追求,开放的中鸡人将以创新的发展理念,优越的发展环境,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迎接中鸡事业明天的辉煌。.  

贺家川镇

  贺家川镇位于神木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依黄河,与山西罗峪口隔河相望,西邻太和寨、花石崖两乡(镇),窟野河由北向南穿腹而过,直入黄河,将全镇分为东西两半。两河交汇之巅,有一风光独秀,山岳绚丽的名胜——天台山,当年,刘志丹东渡黄河就在这里经过。   该镇属革命老区,人多地少,全镇共有4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3726户,15585人,所辖机关单位12个,总占地面积为198.4平方公里,有耕地46460亩,其中水地5070亩,人均耕地3亩。近年来,贺家川镇在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基础实施建设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卓有成效,效益十分明显。目前,村村通电。去今两年又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村村通路。并可直达两省四县,即晋陕两省,神、府、佳、兴四县城;村村通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村村通电话。联通、移动均已开通,多数村还安有程控电话;全镇65个自然村已郁9个村吃上了自来水,普及率达91%。贺家川镇属沿黄乡镇,枣树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枣树种植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镇枣树面积已由1992年的5000亩发展为27500亩,人均1.8亩,现全镇年均红枣产量达260万公斤,预计五年后可翻一番。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贺家/II镇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97年,该镇被神木县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治安模范乡镇”;1998年被地委、行署评为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单位;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乡镇”。.  

尔林兔镇

  尔林兔镇位于神木县西北端,北邻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接榆林市榆阳区,总面积541.6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129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0人。尔林兔蒙语意为“草木丛生的地方”,地貌皆为风沙草滩区,沙柳杨树丰茂,历代为少数民族游牧区,清末划归神木县,由牧区变为半农半牧区。   改革开放以来,尔林兔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发展农、林、牧,狠抓水、电、路,教育领先,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的思路,坚持立草为业,培植主导产业,全面实行水地种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农村经济繁荣。羊产业已形成特色产业,养殖业蓬勃发展,羊子存栏达到10万只以上,大畜存栏2500多头,奶牛养殖迅猛发展,有三个2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14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井灌配套工程,有多管井1180眼,农业发展后劲十足。全镇经济状况大为改观,群众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建成标准吨粮田2000亩,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遍布全镇,全镇已初步形成粮食、油料、畜牧三大产业基地。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元。   城镇化水平高。尔林兔镇是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该镇3公里长的主街道横贯东西,建成了工业品、畜牧、蔬菜三个农贸市场,有个体工商户500多户,集镇人口、商业从业人员达1200人,经济贸易繁荣,已成为周边地区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交通便利。210陕蒙高速公路和锦大公路贯穿全镇,全镇11个村通了油路,公路四通八达。   旅游资源丰富。省级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该镇境内。红碱淖海子是中国第一大沙漠淡水湖,总面积54平方公里。湖面群鸟飞翔,湖底金鳞畅游,湖畔沙滩绵延,四周草木丛生,蓝天白云、碧水黄沙,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是盛夏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丰硕成果,1997年被命名为市级小康镇、陕西省“农技百强镇”。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集镇,1999年被评为市级“治安模范镇”。有两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11个村为市级示范村。.  

万镇镇

  万镇镇位于神木县最南端,距神木县城120千米,面积220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4620户,有人口19087人。全镇有耕地3571公顷,红枣经济林业3200多公顷,年产红枣150多万千克,万镇地处黄河沿岸,发展红枣具有得开独厚优势,万镇红枣以个大、色红、肉厚、含糖量高而远销全国各地,以烤枣、熏枣和酒枣加工为主。万镇枣为全县红枣主产区,全镇仅红枣一项收入占入均纯收入的600至800元。该镇已经为树立起“立枣为业、兴镇富民”的目标而奋斗。   近年来该镇党委、镇政府十分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1999年修通了乔万油公路,解决了全镇人民交通制约问题。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修了万镇大桥,新建了万镇农贸市场,新建了一条800米长的商业街,彻底改变了万镇的镇容镇貌,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目前,万镇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红枣主导产业”和实施“立枣为业、枣牧并举”的两条腿稳步走路的办法,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拼搏,力争把全镇各项事业推向新的0。.  

大保当镇

  大保当镇位于神木县城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全镇地形呈不规则菱形状,总面积715.3平方公里。全镇共有23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3586户14405人。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已探明优质煤炭储量达248亿吨。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585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财政总收入96万元。 大保当镇现有林草地100余万亩,有耕地30600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豆类、蔬菜等。   近年来,大保当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电视。先后建成了省级文明集镇、市级治安模范镇、市级小康镇、市级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机关、省级教育强镇等荣誉。   大保当镇历来重视教育和文化工作,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硬件设施完全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投资60余万元新修的文化站成为全镇文化发展的主阵地,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和阅览室。镇政府所在地电视节目达30余套,农村有9套,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马镇镇

  马镇镇原建乡,1992年撤乡改为镇,镇政府驻马镇村。马镇镇位于神木县东南部,地处黄河沿岸,属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与山西兴县隔河相望,与府谷县毗邻,是两省四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全镇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4公里,总面积188.7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7248亩(其中枣林20000亩,水浇地6532亩),人均耕地3亩。全镇辖35个村民委员会,62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4780户19968人,共有劳力9900人,有党支部40个(其中:镇政府支部1个,机关联合支部1个,福茂源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1个,教办支部1个,派出所支部1个),党员622人。有事企业单位13个,有学校23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5所),在校生2623人,教师164人(其中代教27人)。   镇内的基本特征:农业人口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差。基础设施较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红枣主导产业发展迅猛,总面积2万余亩,正常年间产量可达600万斤。这里盛产的红枣以个大、皮薄、肉厚、色艳、味美、含糖量高而闻名。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较快,羊子存栏9814只,大畜1304头,猪1267头,鸡7250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草面积达16648亩,人工种草20559亩。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54.3万元,人均纯收入1520元。   我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山川秀美,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镇,黄河沿岸特色旅游等项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镇内形成了“H”型的油路框架,镇村公路实现了沙石化。“一街”(一条商业街),“两市”(一个农货市场、一个工业品市场)已形成,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黄河岸边的西津寺旅游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即将对外开放。打好两个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三个带动一个支撑(旅游带动、开放带动、市场带动、产业支撑),抓好三大工程(计划生育、科教兴镇、扶贫开发工程),加强四项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将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团结稳定、强镇、富民的目标。   该镇交通便利,具有办红枣加工厂,水泥厂、石灰厂、养渔池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前来投资办厂。.  

栏杆堡镇

  栏杆堡镇位于神木县城东南22公里处。总面积514.8平方公里,地貌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全镇辖59个村民委员会,134个自然村,共有4114户、18776人。共有耕地13.7万多亩,主要农作物有谷子、豆类、糜子、洋芋等,其中黄芥(油菜)、洋芋有相当的种植面积,是栏杆堡镇的特色产品之一。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草产业和羊产业。目前,全镇种草保存面积达5.8万亩,造林7.5万余亩。2004年底,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电、村村通电话,农业总产值达到28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   “-”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做好‘两篇文章”,实现‘一个目标’”的发展思路,即做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的生存、发展文章,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的致富文章,实现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县政法委授予“治安模范乡(镇)”,被神木县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沙峁镇

  沙峁镇位于神木县城南部40公里,处于黄土高原腹地,镇境内多为沟、峁、梁、坡、渠,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支流窟野河穿镇而过后注入黄河。全镇辖18个自然村58个村民委员会,3813户,16839人,总面积25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000亩,其中水地3000余亩,坝地1200余亩。   沙峁镇以农业为主,农副产品主要有糜谷、豆类、玉米、花生、红枣等。主导产业以红枣牧、草为主,红枣属本县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进入盛果期枣树3500余亩,近年新栽枣树13000余亩,年产鲜枣150万公斤,退耕还林(草)13080亩,镇内羊子存栏数10000只,大畜存栏数1500头,畜牧产业渐成气候。   随着神盘公路的开通,沙峁镇的地理区位优势日渐显现。全镇70%的村实现了五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锦界镇

  锦界镇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陕西省第二大经济开发区锦界工业园区座落在我镇境内,享有“工业重镇”之美誉。全镇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2.75万,总面积达777.7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乡镇。中、省、市、县驻锦及镇属单位、企业120多家,个体工商户1000多户。全镇年产原煤120万吨、焦粉40万吨、焦油4万吨、硅铁6万吨、电石60万吨、金属镁3万吨。2004年全镇GDP达到2.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200吨,人均粮食610公斤。   该镇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约占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南部为丘陵沟壑区,约占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镇基本分布为一川四滩八条沟,秃尾河发源于本镇境内的河湾村,流经全镇38公里,水资源极为丰富。林草保存面积90万亩,基本灭荒。   目前,我县将锦界工业园区规划扩征到42平方公里区域,其中由我镇规划设施的行政办公区2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而且小区内绿化、硬化、美化、排污、供水、供电等“三通一平”全部到位,全面完善了小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在锦界工业园区内已有神华集团等全国六大知名企业集团先后投资建厂,总投资达130多亿元。正在建设的的有4×60万千瓦大型坑口电厂、60万吨-厂等,已建成投产的有10万吨聚氯乙烯厂、山东力诺玻璃器皿厂、亚华热点厂等。镇内有56户非公有制企业,1000多户个体工商户。   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榆神路、锦大路和神延铁路穿镇而过,工商、税务、公安、邮电、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职能部门和服务行业齐全。现有中学2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布点完小20所;有医院3个;中心派出所1个、交警中队1个、消防中队1个;各商业银行、信用社都设立了分支机构;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通信企业都设立了营业部或分公司。    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很短一瞬,在一个乡镇的发展史上也很短暂,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前三年,昔日荒无人烟的锦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站在锦界镇政府办公大楼、看着一幢幢拔地而起风格新颖的楼房,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厂房,一根根穿入云层的高烟囱,听着创业者的介绍,你由不得为今日的锦界骄傲和自豪,为锦界镇的快速发展和繁荣景象而歌唱。.  


孙家岔镇特产大全




孙家岔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