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镇位于桂东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新坊乡交界,西与贝乡接壤,南接普乐,北邻寨前、流源,总面积62.09平方公里,辖9村1居委会、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大塘自然资源丰富。沤江自北向南穿越全境,电力资源充足,共建成小水电站7座,220千伏输变电站成功落户,是全县电力枢纽,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储量居全县前列。大塘农业特色突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建成了花豆、油茶、蔬菜、生猪四大农业产业基地,盛产花豆、甜玉米等名优特产。大塘区位优势显著。大塘位于全县中心,106国道、岳汝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全境,距岳汝高速公路沙田互通10公里,距桂宁高速公路寨前互通6公里,北上长沙,南下广东,东出江西,交通非常便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61.1平方公里 | 431027103 | 423000 | 0735 | 查看 大塘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中和社区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中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洞口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洞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船塘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船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全溪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全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盆洞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盆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
蛟龙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蛟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塘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大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春风村 | ·桂东旅游·桂东特产·桂东十大特产·桂东十景·桂东名人·桂东 | 0 |
---- |
查看 春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沤江镇 |
寒口乡、增口乡、沤江镇共2个乡1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沤江镇 沤江镇为湖南省桂东县下辖镇,2012年5月设立。由原黄洞乡、三洞乡、城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系桂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县城海拔824米,居全省之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 下辖2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5.2万人,镇域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5公里。境内交通便利,106国道、S322线贯穿全境。 |
沙田镇 |
贝溪乡、沙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沙田镇 桂东县沙田镇区位优越,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与江西省上犹县、崇义县毗邻,南与汝城县接壤,岳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在沙田设有互通出口,国道106线、省道201线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是桂东县的“南大门”、“小上海”,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的美誉。全镇总面积159.65平方公里,辖21个村2个居委会,2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镇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1万。沙田镇底蕴深厚,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军规颁布地,群众路线发祥地。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此颁布了著名的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世界上最早试种杂交水稻成功地,1973年经过袁隆平院士精心指导,在全国三个杂交水稻试点县中率先试种成功。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龙居”,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汇集两湖、两广民间建筑精粹,是桂东乃至江南保存完整,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之一。沙田镇生态优美,是天然绿色生态宝库,境内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林木储积量丰富,有三丫石、榆树林、大水梯田等自然风光。沙田城镇发展快速,功能完备,是湘粤赣边际重点小城镇。2012年沙田镇被定为全省第三轮示范镇建设重点镇,2014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15年8月,被列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沙田镇物产丰富,工业发达。有沙田柚、黄桃、板栗等水果种植基地,有楠竹、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有光伏、小水电、化工、竹木加工等规模工业。 |
清泉镇 |
清泉镇位于桂东县东北部,井冈山南端,东、南、北三面与江西省遂川县接壤,是省际边界小城镇。距桂东县城37公里,距井冈山80 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民族村1个)、1个社区,73个村民小组,共2478户、1.1万人。 清泉镇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的美誉,清泉镇铜锣村玲珑组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的源产地。 近年来,在桂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泉镇立足生态、产业、人文优势,抢抓罗霄片区大扶贫、茶叶产业大开发、生态文明大建设等历史机遇,围绕打造“全国茶叶名镇、湘赣边贸重镇、省级卫生靓镇、旅游观光新镇”的目标,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15年清泉镇下丹小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小城镇宜居小区示范名单”。近三年,先后荣获“省级卫生镇”、 “省级卫生文明单位”、“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 “全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
大塘镇 |
大塘镇位于桂东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新坊乡交界,西与贝乡接壤,南接普乐,北邻寨前、流源,总面积62.09平方公里,辖9村1居委会、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大塘自然资源丰富。沤江自北向南穿越全境,电力资源充足,共建成小水电站7座,220千伏输变电站成功落户,是全县电力枢纽,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储量居全县前列。大塘农业特色突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建成了花豆、油茶、蔬菜、生猪四大农业产业基地,盛产花豆、甜玉米等名优特产。大塘区位优势显著。大塘位于全县中心,106国道、岳汝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全境,距岳汝高速公路沙田互通10公里,距桂宁高速公路寨前互通6公里,北上长沙,南下广东,东出江西,交通非常便捷。 |
四都镇 |
桂东县辖乡。1958年建四都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6公里,面积19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乡政府驻四都圩。通公路。辖新龙、双溪、东水、角塘、溪塘、洋河、宝岭、长滩、连塘、溪连、西水、文阁12个村委会和四都圩居委会。名胜古迹有桂东八景中的碧洞飞烟、仙人石田景点。. |
寨前镇 |
流源乡、寨前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寨前镇 桂东县辖乡。1950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南宋嘉定四年至明洪武元年(1211~1368) + 桂东县治设此。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政府驻寨前墟。106国道经此。辖新坑、日新、牛江、白竹、中心、新桥、水湾、槐村、山田、高峰、英丰11个村委会。. |
普乐镇 |
桂东县辖乡。1950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26.6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方园里。通公路。辖上进、文溪、堡下、东水、上井、红洞、新庄、江背、矮排、小江、徐洞、杨岭、普乐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陶瓷厂。名胜古迹有仙桥天乐,系桂东八景之一。. |
桥头乡 |
桥头乡位于桂东县东北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东西分别与县内清泉镇、寒口乡相接,南北与江西省遂川县毗邻,省道S352线从境内穿过,乡政府距县城32公里。全乡辖9个村(居),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赣江支流泉江发源于横店村刘公山组,贯穿全境,土地总面积8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20亩,林地面积9万亩,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边远山区乡。 桥头乡境内海拔390-1906米,因海拔落差大,终年云雾缭绕,年均气温18度,气候温和湿润,土壤为沙质壤土,结构疏松,深厚肥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本地群众种茶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在当地的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为解决山区群众增收难题,桥头乡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本地茶叶产业发展优势,提出了打造全国“茶叶之乡”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公司(政府)+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出台奖励政策扶持,引进龙头企业拉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等措施,鼓励群众开发新茶园,年均开发茶园5000亩以上,目前全乡茶叶总面积已达5万余亩,本地茶农近8000人。2009年,玲珑王茶叶加工厂落户桥头,该厂年加工茶叶600吨,年产值1.8亿元,是全省最先进的茶叶生产线。 为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桥头乡又积极发展茶叶观光旅游业,一方面积极打造“万亩茶叶观光园”,严格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建成了甘坑至尚义的“十里茶叶走廓”,完善了茶园采茶道、观光道、茶文化标志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充分挖掘本地传统茶文化和历史底蕴,丰富茶产业内涵,提升茶产业文化“软实力”。广泛收集宣传传统玲珑茶叶加工制作工艺,通过举办品茶晚会、茶艺表演、采茶调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宣传茶乡民俗风情,以茶文化提升本地旅游文化的底蕴。另一方面按照“山上办茶园、山下建家园”的思路,继续围绕“茶”字做文章,结合产业、民俗、历史等资源,全面启动了茶叶特色乡的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和布局,着力打造独具风格的湘南茶乡,进一步增加茶叶产业和茶叶旅游业的辐射力的竞争力,将桥头集镇打造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湘南茶乡。 |
新坊乡 |
桂东县辖乡。1950年建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87.5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青龙弯。新(坊)大(塘)公路、桂(东)上(犹)、桂(东)青(洞)矿公路经此。辖新坊、溪源、泥塘、龙溪、青洞、何家地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厂、林场。名胜古迹有龙溪瀑布,系桂东八景之一。. |
东洛乡 |
桂东县辖乡。1956年以前属三区东洛、五花两乡,后撤区并东洛乡,1958年属沙田公社,1961年设东洛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寨里。东(洛)沙(田)公路过境。辖东洛、上洞、下洞、五花、九岭、双洞、联合、小水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林场。. |
青山乡 |
"青山乡位于湖南省桂东县西南部,地处八面山下,距县城68公里,是该县最边远的林区乡,境内南竹成片,-茫茫,古木参天,松涛阵阵。全乡总面积109.7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瑶、黎三个民族,总人口4500人,全乡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素有“桂东西藏”之称。近年来,青山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经济、劳务经济的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老区建设步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招商引资7413万元,人平招商引资1.7万元,全乡招商引资到位3981万元,人平到位0.9万元,全乡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 青山乡森林覆盖率高达80.74%,拥有林地面积14.8万亩,木材蓄积量达55万平方米,南竹达600万根,水能蕴藏量达1.8万千瓦。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该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尤其注重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生态效益,使全乡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型平稳过渡和发展。 为实现林产品的加工增值,该乡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引进节约型和无污染林产品的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林产品加工”和“小水电开发”两大支柱产业。 该乡招商引资亮点纷呈。一是以优质项目招商。近年来,该乡对产业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开发,陆续推出了竹、木、笋、香菇、沉香鱼加工以及小水电开发、蜜蜂养殖等30多个前景好、效益优的项目。 二是以资源优势招商。立足丰富的竹木、水能资源,“山上有林”就搞“林产品加工”。近五年来,先后引进来自赣、闽、皖、浙等5省份及本省的青天木业、铅笔板厂、清水笋罐头加工厂、青山南竹拉丝厂、昌兴制板厂、木屑加工厂等竹木加工企业11家,其中江西永新老板投资120万元的南竹拉丝厂、江西老板投资80万元的青山木屑厂等8家企业就是去年引进的。“林产品加工”本着“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化道路,立足全乡55万立方米商品材,3万亩南竹的资源优势,使竹、木、笋及其副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加工增值,所生产产品全部销往沿海和国外。“山下有水”,且径流量大,水量充沛,就大办“小水电”。. |
宋坪林场 |
桂东县宋坪国有林场始建于1957年,是桂东县唯一的国有林场,位于湖南省桂东县的西南隅,地处湘东罗霄山脉中段西翼八面山东麓,介于东径113°40′-113°44′, 北纬25°50′-26°29′。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季短,而秋温高于春温;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匀,年际变化大。 林场属于林业生产-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正科级单位。林场设党群办,下设办公室、监察室、人事办、计财股、林政股、技术股、经营股、基建股、民政办、计生办、综治办、安监站等职能机构。隶属桂东县县委、县政府管理,业务上受郴州市林业局国有林场站和桂东县林业局的指导管理。林场下辖2个分场(八面山、两水口),5个联营林场(大丰山、左溪、西水、高碧坑、云落江),1个管理站(桃辽),代管1个八面山行政村。 林场共有干部职工376人,其中:在职职工272人,离退休职工104人。技术人员46人,其中: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25人。 宋坪国有林场现有经营面积23.41万亩,有林地面积 23.32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1%。 林场辖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其中I级5种,即银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Ⅱ级16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其中Ⅰ级5种,即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Ⅱ级38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