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资兴市 >> 兴宁镇

兴宁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兴宁镇谷歌卫星地图)


兴宁镇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97万人 68平方公里 431081105 423000 0735 查看 兴宁镇谷歌卫星地图

兴宁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兴宁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唐洞街道

  唐洞街道、程水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唐洞街道   唐洞街道位于资兴市市区中心,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930 唐洞街道广场中心人,其中农业人口1007人,居民人口44923人;有耕地406亩,其中旱土面积300亩,山林4845亩;水库、山塘23口,水面214.4亩。街道交通便利,郴(郴州)三(三都)铁路与京广线相接,省道S213线、S322线、郴州大道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辖区内有138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有较大的宾馆酒店24家,大型超市5家,成规模的市场6家,是资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   经济发展   街道经济以房产开发、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以及农业为辅。积极引进连锁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商业业态,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2007年新增投资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有幸福树电器福方店、周六福珠宝行、治安金行、新民红砖厂等。工业产品主要有煤炭、石材、竹林制品、水泥、铝制材料和东江鱼制品等;同时积极开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反季节蔬菜、水产和生猪养殖成为农业主导产业。   2007年,唐洞街道完成GDP46519万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60万元,同比增长139.7%;,财政税收完成1817万元,为年任务的275%;完成招商引资1590万元,为年任务的15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2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0822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7.5%和17.2%。种植蔬菜660亩(含复种指数),出栏生猪1464头,水面养殖190亩。   -   所获荣誉   2007年,唐洞街道领导班子被评为资兴市优秀领导班子和 荣誉证书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领导班子;唐洞街道被评为资兴市“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集体三等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集体一等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安全生产、维稳信访、党管武装、精神文明创建、-、招商引资、政务公开、办公室等工作等被评为资兴市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被评为郴州市模范乡镇(街道),成为和谐资兴的一个亮点。  

滁口镇

  资兴市滁口镇位于东江湖腹地,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小镇。近年来,该镇把建设水乡园林式小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可喜成效,初步勾勒出了一座水乡园林式城镇。     其具体做法是:一是把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进行科学规划。去年,该镇投资5万元,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高起点规划,根据依山傍水、典型带状型等特点,并结合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业,以红顶、白墙、绿地为主色调,勾勒出了该镇作为园林式湖滨山城的清新和秀美,充分体现了该镇的历史特征、区位特征和时代特征。   二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方位开发小城镇。近几年,该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针,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先后筹集民间资金600多万元,建成了大型边贸市场、客运码头和商品房4栋,开发了沿湖公路两侧、两端土地,进一步完善了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三是以人为本,狠抓管理,创建现代化文明小城镇。大力推行依法治理小城镇,清理整顿乱摆乱卖、乱泼乱倒、乱贴乱画的“三乱”现象;在全镇广泛开展了以人人都要为发展作贡献、人人都要塑造开放形象、人人都要从现在做起为主题的“三个人人”活动,提高了农民的城镇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了农民向市民转变。   四是培植支柱产业,聚集生产要素,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紧紧围绕“花园城镇、农业强镇、锥栗大镇、旅游名镇”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组建滁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服务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优质稻种植面积和果茶规模,并积极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锥栗,到目前已发展3000亩,计划在10年内发展到1.2万亩,把滁口建设成为全国第二个锥栗之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农艺园,以此带动滁口的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鲤鱼江镇

  鲤鱼江镇位于资兴市与苏仙区交界处,国家4-景区东江湖下游东江河畔,境内S322线、S213线,资郴桂高等级公路与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相通,铁路郴三线与京广线相接,区位优势明显,境内设有两个火车站、一个汽车站,交通便捷。共辖1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为非农户口,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常住人口3.1万人,镇域面积3.3km2,城镇化率为95%。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9536万元,比2000年增长86%;农业总产值完成655万元,比2000年增加近200万元;财政总收入820万元,是"十五"前的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65元,比"十五"前增加了3607元,增幅66.7%。连续三年三个文明建设在资兴市各乡镇中名列前茅;2005年,经济发展跻身郴州市十强乡镇,名列第九位,被郴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了"经济十强乡镇"、"招商引资工作十佳乡镇"、"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先进乡镇"、"最充分就业乡镇"称号;我镇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镇之一,被授予"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示范镇";被评为全国"统计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带动、经营城镇"的经济发展战略"西提东扩南进"的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有25家生产型外资企业落户,引进资金10亿元,其中华润鲤电、金磊水泥、创兴板业、方船化工等品牌驰名省内外。以鸿都-天马为中心的中央商贸、以金磊水泥为中心的建材加工、以金磊大道为轴线的高新科技产业、以华润电力为带动的电力能源、以沿江开发为辐射的生态休闲、以江北工业园为动力的冶金工业"六大产业区"已基本形成。气势如虹的鲤鱼江大桥和宽敞亮丽的东江南路延伸路的建设让鲤鱼江实现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唐鲤东一体化融城和对接资郴桂一体化的基础;资兴大市场的兴建与成功运作使鲤鱼江实现第二次飞跃,为打造商业中心、投资中心形成集聚效应;以鲤鱼江电厂扩建为契机,以鸿都-天马商业广场为突破口,鲤鱼江镇政府综合大楼为动力,实现鲤鱼江镇第三次飞跃,进一步加大了旧改造步伐;随着鲤鱼江水电站的建设形成静态水面,沿江开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鲤鱼江迎来了更快更好发展的第四次飞跃,鲤鱼江镇党委政府一班子人率领广大干部群众致力于"东扩增容、南延提质、西拓改旧"城市发展与经济建设战略。.  

三都镇

  三都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资兴市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中心,镇区内3517线、许三铁路穿境而过,资兴矿务局地处其中,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00人,煤炭资源丰富,素以“湘南煤都”享誉全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创工作一流,争郴州十强”目标,带领全镇人民团结拼搏、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1年,三都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5.3亿元,工业总产值2.7亿元,财政总收入80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780元,名列全市双文明考核第三名,荣获资兴市“计划生育红旗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乡镇企业被评为郴州市“先进单位”,名列资兴市第一名。.  

蓼江镇

  蓼江镇位于资兴市西北部,总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26人,是农业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宽的资兴北乡重镇。   1958年成立蓼市人民公社,1983年改名为蓼市乡,1993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该镇自商代开发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形成繁华的集镇,旧称“蓼市”,历来商品流通活跃,有“小南京”之誉。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资兴市区仅10公里,3517公路、“许三”铁路线穿境而过。有耕地面积23505亩,其中水田22499.5 亩,旱土1011.4亩;林地面积80339亩。主要物产有煤炭、 木材、水果、茶叶、楠竹等。   蓼江经济发达,煤炭、加工业、东江鱼、生猪是该镇主要经济支柱。 2000 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029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0198万元,农业产值8278.2万元,粮食总产量20117吨,财政收入647.39万元。现有各类工商企业1365家,从业人员达7313人,2000年全镇企业产值38829万元。民营经济发达,鞭炮、酿酒、染印、草席、编织等传统产品,久负盛名,并畅销邻近县市及工矿区。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1元,彩电、洗衣机、影碟机等家用电器普及,开通了光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宽带信息网和无线移动电话。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2100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人民生活已达小康水平。镇内有中学1年,中心完小1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2617人。兴建了高标准中心卫生院,村卫生所12个。.  

兴宁镇

州门司镇

  波水乡、兰市乡、州门司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州门司镇   州门司镇位于资兴市东北部,省道1813线贯穿全镇,为资兴市东七乡的总入口处,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土地面积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8亩,总人口9217人,人口出生率8.4‰,自然增长率3.2‰。   2000年,州门司镇党委、政府围绕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四大产业加大力度、突破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一年共引进资金800万元。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5%,乡镇企业总产值8102万元,财政总收入16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260元,100%的村开通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镇内现有小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595千瓦,硅铁厂1个,采石场2个,硅石球厂1个,硅磷砂厂1个,炼钢厂1个,预制件厂1个,红砖厂1个,畜牧公司、农技服务公司各1个;有驻镇单位18个,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1255人,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40人。   2000年,州门司镇被资兴市评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镇。.  

黄草镇

  东坪乡、黄草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黄草镇   资兴市辖镇。1949年属二都区,1956年设黄草乡,1958年改钢铁公社,1959年更名黄草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43公里,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1.2万。镇政府原驻黄草,1987年迁往石头下。岭(秀)黄(草)长(硬)公里横贯全境。辖黄草居委会和丰林、前程、富滩、高田、龙头、坦头、金腊、沃水、横坳、源兴、冠军、羊兴、乐洞、黄家、岐龙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根雕工艺厂、森林保健食品厂。是郴州柑橘出口基地之一。著名的湘南第一漂浙水漂流在此。旅游景点有雷公同仙、五马归槽。浙水电站设此。.  

东江镇

  东江镇位于资兴市西南部,辖10个行政村,2 个居委会,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0亩,辖区内人口4.2万,人口出生率12‰,自然增长率5‰。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亿元,财政收入680 万元,粮食总产量12500吨,人平纯收入3295元。   东江镇集库区、林区、郊区、旅游区、开发区于一体,是资兴工作的缩影。境内有省级开发区──东江开放开发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有中省市大中型企业12家,港台及私营大中型企业35家,小型企业上百家,有镇属企业12家,辖区内年产煤炭300万吨,发电量12亿度,水泥90 万吨,20万吨的复合肥厂已正式投产。镇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人民生活安康,资郴桂高等级公路、省道1813、3517线及铁路许三线穿境而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共有程控电话5200部,有线电视7500户。   东江镇是东江湖旅游的起点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发展旅游经济已逐步成为了东江的特色经济。旅游景点有雾漫小东江、猴古山瀑布、龙景生态公园、东江大坝、农家休闲旅游。尤其是龙景生态公园,集休闲、康健、观光游览于一体,已全面向游客开放。旅游产品开发也独具特色,主要有:东江蜂蜜、东江生态生、东江鱼系列、猴古山猎味制品等。   2001年东江镇发展重点是:①抓好旅游产业开发,发展旅游经济;②抓好矿产资源开发,东江家俱厂、市二建公司等镇属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工作,盘活存量资产和存量资源,发展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③把握好1813线罗围段改道和东江河治理的机遇,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小康村建设,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草食动物开发、杂交制种、稻田养鱼、大棚蔬菜等,发展农业基础经济。.  

清江镇

  清江乡地处资兴市西南部,东接旧市乡、滁口镇,南连宜章县长策乡,西界苏仙区塘溪乡,北毗东江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解放前称西里乡,1950 年称清江,1958年与渡头乡合并为红专公社,后又称清江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清江乡人民政府。1986年因东江水库关闸贮水,乡政府由原清江村迁至现驻地。   清江乡是东江库区重点后靠移民大乡,辖17个行政村(1个瑶族村),1个居委会,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0余人(瑶族327人),其中移民人口6670人。全乡共有土地22万亩,耕地7759亩。乡政府所在地聚集市驻乡单位7个,乡属单位11个,为全乡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全乡有普通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联小1所,村小11所,共有在校学生1503人,卫生院1所, 医生21名。乡内安装有线程控电话600部, 有线电视已覆盖全乡17个村2100多户。   乡内群山耸立,湖面宽阔,岛屿星罗棋布,多地下溶洞,现已开发的有南国明珠临岛,上里溶洞,亚婆岭,东江大坝、兜率岩岛、东江山庄等与我乡隔水相望,境内冬暖夏凉,环境幽雅,适宜避暑休假。东清公路沿湖盘绕,通市区接省道1813线,新筑的清长公路连宜章长策,通广东。为资兴至广东的主要通道,水路可达库区各乡镇,直至汝城暖水镇,水陆交通方便。   境内主要物产有柑桔、稻谷、茶油、茶叶、生猪、山羊、烤烟、山苍籽、药材、木材等,矿产主要有煤、钨、铅、锌、铜和其他稀有金属。柑桔是本乡的拳头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温州密柑、脐橙、桠柑、冰塘橙、血橙等,清江桠 柑曾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全银质奖。   乡党委政府以党的-精神为指针,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带领全乡人民围绕“五乡”目标(柑桔名乡、烤烟大乡、矿业强乡、油竹新乡、旅游商贸活乡),努力把清江建设成东江湖畔更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白廊镇

  湖南省资兴市白廊乡,2003年5月由原旧市乡、厚玉乡合并而设立,位于AAA-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内,是全国著名作家白薇的故乡。辖12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3897户,1.26万人,国土面积24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53亩,林地面积17.48万亩,水果1.3万亩,水面12万亩,占东江湖面积的一半。按照“旅游活乡、产业兴乡、城建靓乡、财税强乡”的发展思路,发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白廊精神,2005年,全乡完成GDP1.53亿元,财政总收入40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1元,利用外资内资4600万元,三个文明建设名列全市第一名。    旅游名乡扩容提质。白廊乡境内东江湖水域广阔,山清水秀,岛屿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白廊景区、兜率景区两大旅游景区,开发了集康复疗养、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东江湖生态休闲度假中心、五岛一村、中天-车俱乐部、东江湖国际度假山庄、兜率灵岩、龙艇观光楼、农家休闲山庄、农家游等旅游景点,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万多人次,创旅游产值4000多万元。    产业优势强劲突出。有以2800口网箱养殖三角鲂、美国斑点叉尾、罗非鱼、翘嘴红、湘云鲫(鲤)等东江名贵鱼为特色的水产业;以年出栏8万头“三元”杂交猪、1万只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年产2600万公斤特早熟蜜桔、布朗李、碰柑、脐橙、夏橙等名优特水果为特色的水果业;以杉木、楠竹为主的林业,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有3家机砖厂、7家小水电站、2家活性炭厂以及造船厂、木材加工厂、柑桔打腊厂、库叉拦网养鱼、中洞渔场等民营企业。    特色城镇活力竞发。公路连接省道S322线和周边各乡镇,水路连接东江大坝,有重要木材集散地、黄金货运码头——江口码头、东江湖新兴旅游码头——白廊码头,白廊正逐步向集旅游、休闲、商贸、行政管理于一体的旅游精品小城镇迈进,建有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基站,并开通了光缆电视,卫生院2所,中小学校6所,在校学生1590人。.  

香花乡

  香花乡辖9个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3263户,11212人,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九,土地面积55.4平方公里。耕地968公顷,林地3.9万余亩。香花是典型的工农结合区,主产水稻、生猪、蔬菜、淡水鱼、家禽等,矿产主要是煤炭,境内有姿兴矿物局同源山煤矿。   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总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5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乡村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看好,获郴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五十强乡镇”荣誉称号。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8所,在校学生953人,卫生院1所,医疗点1处,医务人员28人。.  

高码乡

  高码乡地处资兴市西北郊,紧邻资兴市新区,东接东江镇、香花乡;南邻鲤鱼江镇;西连苏仙区桥口镇;北与苏仙区理牌乡、永兴县碧塘乡接壤。全乡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7人,东江库区移民1700人,欧阳海管区移民1100人,人口出生率为12.5%,自然增长率为7%,拥有国土面积76.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28亩,其中水田10843亩。   境内有资兴市东江开发区江北工业园,园区内有大小企业403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晶鑫冶炼有限公司,展鑫金属加工厂,德意化工厂等10多家企业以及投资2亿的大王寨风景旅游区,此外还有5个农业项目。   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7322.26吨,香瓜种植面积3400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320.4万元,农业总产值529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13元。.  

碑记乡

  碑记乡地处湖南省资兴市中部,南接兴宁镇,与省道 1813线相 接,北邻资兴矿业集团,距郴三铁路仅10公里。全乡土地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80亩,其中水田8660亩。总人10107几人,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硫铁、石、锑等矿产资源,盛产大辣椒、西瓜、生姜、油茶、 楠竹等农业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建材、电力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和以粮食蔬菜、畜牧、油、菜、制种为支柱的农业产业结构。2001年, 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乡镇企业实现产值 2.47亿元。多次被市委、市政府 授予“乡镇企业先进乡”称号。实现农业总产值3052.4亿元,粮食 总产量 7794吨,农民人平纯收入 2477元。年出栏生猪、羊、牛共 24200头,家禽88900羽。.  

何家山乡

  何家山乡地处资兴市东部,分别与坪石、州门司、青腰、波水、烟坪乡相接,国土总面积88944亩,省道S322线横贯南北,交通便利,辖9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总农村户数2284户,总人口8265人,其中东江水库移民人口1463人。人口出生率9.00‰,自然增长率2.7‰。   何家山乡地处资兴市东部,分别与坪石、州门司、青腰、波水、烟坪乡相接,国土总面积88944亩,省道S322线横贯南北,交通便利,辖9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总农村户数2284户,总人口8265人,其中东江水库移民人口1463人。人口出生率9.00‰,自然增长率2.7‰。   何家山乡位于临洮县北部,东抵中铺镇祁家岭,摩云村,南接中铺镇哈拉沟,南家村,西临永靖县,北靠兰州七里河区。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122.1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湾腰子村,在国道309线旁,距县城90公里。何家山乡是2000年原何家山乡和马家山乡两乡合并而成的,乡名仍用何家山乡。何家山乡共7000人,是临洮县面积最大的乡,并非地理中心,东西狭长,离临洮70多公里,离兰州37公里,人均收入700多元,经济水平是全县最差的。   全乡地处临洮县北部高山区,海拔2700米左右,地形复杂,高山连绵,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岩石裸露,土质脊薄,冬春风大,气候寒冷,年均气温为2.4摄氏度,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秋季,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国道309线穿境而过,长达15公里,交通便利。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4128.9亩,主要种植百合、小麦、小豆、洋芋(即土豆)、胡麻等,特色经济作物是百合,全乡留床面积近10000亩,所产百合质优个大,远近闻名,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   全乡有干部职工38人,月工资4万元,2002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3万元。   辖区内有新建的临洮县百合市场1个,占地12亩,是邻近市县首家百合市场;有储容量300吨的百合保鲜气调库一个,总共投资120万元。市场去年投入使用以来,百合日成交量75吨,交易额达30万元。现在市场内为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收购环境,为邻近地区的群众交易百合提供了方便。   -   发展现状   近年来,该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依靠项目支撑,依托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富民强乡战略。全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东江梨、楠竹等特色优势产业。东江梨作为主导特色产业,通过改良品种扩大面积,加强管理,果质和产量得到很大提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省内外。全乡现有东江梨面积2300亩,年产量3500吨,产值1400万元。楠竹是该乡的支持产业,经实施低改和深度开发,种植面积和楠竹产量大幅增加和提升,现有成林面积达1万余亩。   -   矿产资源   该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萤石储量居湘南之首。据探明产量达60万吨。全乡现有萤石矿1个,硅钾矿3个,产值3000万元。   -   取得成绩   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被郴州市授予“平安乡镇”荣誉称号,2007年度,该乡农业、畜牧、农经、国土等多项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坪石乡

  坪石乡位于资兴市的东部,全乡总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8898人。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坪石与资兴市的古城--兴宁镇接壤,与国家森林公园--天鹅山森林公园毗邻,美丽的东江湖纵深全境,省道S322线穿境而过。    气候宜人、物华天宝:坪石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达330天,降雨量达1600多毫米,加之东江湖水的气温调节,形成独特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全乡耕地6800亩,林地8.9万亩,水面2.4万亩,果园5000亩。年产木材5000立方米,鲜鱼1700吨,出栏生猪3.5万头,柑桔2000吨。   盛产优质脐橙,东江湖红皮脐橙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坪石农业科技含量高,是湖南省科技星火示范乡、郴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园、资兴市优良种畜生产基地。山水秀丽、景色迷人:湖泊、岛屿、半岛纵横交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让人留连忘返。   这里是一块投资的宝地,生态农业、果园观光、水上乐园开发前景广阔,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厚的回报,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和实业家前来坪石投资兴业,开发观光农业或休闲旅游。.  

彭市乡

  彭市乡位于资兴市东端,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7123人, 耕地面积11239亩,森林面积72800亩;现已探明甲长石矿储量1000万吨,硅石500万吨;旅游资源丰富, 有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八角亭、久负盛明的彭公庙和彭市老街;交通便捷,省道1813线贯穿全境;气候温和,特别适宜休闲度假、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健全;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彭公庙新边贸市场已投入使用。   今后,彭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开发彭公庙系列景点;巩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和良种生猪养殖两大产业;抓好黑山羊、狗脑贡有机茶、猕猴桃三大开发,即;发展优质稻、反季节蔬菜、生态沼气三项工程;主攻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实施科技兴乡,促进可持续发展。.  

汤市乡

  汤市乃炎帝尝百草播五谷留下足迹的地方,它位于资兴市的东北部边境,东部、北部和炎陵县交界,下辖8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   资源丰富,全境有耕地10768亩,林地13.3万亩,活木蓄积量约40万立方米,特色资源温泉3处,久负盛名且早在宋代就进贡皇上的狗脑贡茶叶,同时还有萤石、硅石、锡矿石等地下矿产。   气候宜人,全年无霜期长,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地貌属山地,平均山高海拔750米,船形河穿境而过,植被和气候当垂直分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交通便捷,通讯方便,公路南接省道1813线,北经炎帝陵达炎陵县,程控电话村村通,电视入户94%以上。   近年,乡党委确定了“旅游新乡、茶叶名乡、边陲重镇、炎帝陵后花园”的奋斗目标,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廉政勤政,开拓创新,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发展,形成了以狗脑贡为龙头的茶叶产业,以温泉开发为龙头的休闲旅游业和以开槽地板条为龙头的林业加工业三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外向型、股份制、个体私营三种新经济正蓬勃兴起,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烟坪乡

  资兴市辖乡。1949年属三区,1956年设烟坪乡,1958年与彭市乡合并为跃进公社,1961年析置烟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9.1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烟坪。州(门司)烟(坪)公路横贯全境。辖扬公塘、大坪辽、坳头、烟坪、兰洞、双江、顶辽、燕窝8个村委会。珍稀动植物有娃娃鱼、银杉。乡镇企业有蕨粉厂、玉兰片厂。为市蔬菜的产地。.  

皮石乡

  资兴市辖乡。1949年属三区,1956年设皮石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皮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3.7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皮石。兰(市)皮(石)汤(市)公路贯穿全境。辖皮石、乐洞、山塘、皮里、谷洞、壁溪、讴乐、竹岭、彩洞、道塘10个村委会。市属林区之一,珍稀动物有野鹿、虎、穿山甲。盛产竹笋、香菇、黑木耳。乡镇企业有神龙电站。.  

回龙山瑶族乡

  七里镇、团结瑶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回龙山瑶族乡;   资兴市团结瑶族乡是资兴市一个边远贫穷的少数民族乡,瑶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八面山瑶族乡

  连坪瑶族乡位于资兴市境内东部风景秀丽的湖南第一峰八面山西南坡,西连厚玉乡和著名的东江水库,北接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与桂东县青山乡和汝城县南洞乡毗邻,南邻东坪乡和龙溪乡。乡政府驻于上连村黄家组,距资兴市区75 公里。 全乡国土面积14.3万亩,其中耕地2680亩,有林地1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全乡辖金塘、上连、成康、田坪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乡共525户,2103人, 其中农业人口1976人,其中瑶族人口816人。   连坪瑶族乡人少地阔,资源丰富。全乡林地共有1.9万亩,其中楠竹林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6.8万m3,活立竹600万根, 著名的“竹王”就是生长在该乡上连村坳下组,竹王胸围55cm,是已经发现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全乡年产2500m3竹制品和半成品,年产冬春笋100万公斤,玉兰片1万公斤,山间还生长着梓木、白果、红豆、厚朴、楠木、皂角、半枫荷等名贵树种,活跃着穿山甲、灵猫、果子狸、山牛、娃娃鱼等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矿藏资源有金、铜、钨、硫铁、煤、莹石等。   全乡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林业生产以竹木和竹木粗加工为主。农、林副产品主要有冬、春笋、玉兰片、野八角、瓦沙比、薇菜等。为解决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和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全乡新建两座电站,即总投资740万元,装机容量2000 千瓦的两江电站;总投资1100万元,装机容量2500千瓦的天鹅电站。现全乡已有3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1998 年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达2860元,经省、市(郴州)实地综合考评,于1998年提前一年迈入小康乡行列。在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人民意气风华,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老区精神,朝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创建安全文明乡镇的目标迈进,瑶、汉同胞携手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兴宁镇特产大全




兴宁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