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甸镇位于祁阳县城西12公里处,与县城和黎家坪镇形成重要的经济发展三角区。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3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5000余人。镇内有中小学校18所,在校学生6000余人,有乡镇企业2046个,其中集体企业13个,私营企业382个,个体企业1651个,形成了建材、玻璃、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6亿元,是祁阳县发展乡镇企业五强镇之一。镇内环境优美,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湘桂铁路穿境而过,邮政、通信网络覆盖全镇,是经商办企业的黄金宝地,其开发前景广阔。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058万元,财政收入356.1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9.7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5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5万元。该镇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全县“三增一创”活动先进党委、乡镇企业目标管理“明星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综合考核三等奖”、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责任制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万人 | 96平方公里 | 431121115 | 425000 | 0746 | 查看 大村甸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大村甸社区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村甸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旭光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旭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
迎新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迎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堰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显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显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毛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毛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岗铺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黄岗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凼桥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凼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湖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湖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刘家岭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刘家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光和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光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前锋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前锋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松树脚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松树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庆阳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庆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五爱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五爱村谷歌卫星地图 |
进步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进步村谷歌卫星地图 |
立新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立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
烟竹桥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烟竹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漆家坪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漆家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罗丫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罗丫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村甸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村甸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油木岭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油木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五塘冲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五塘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徐家冲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徐家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铺子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新铺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同心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同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桥铺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石桥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
许家亭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许家亭村谷歌卫星地图 |
麻托湾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麻托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丁家岭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丁家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八一堂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八一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
袁家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袁家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泥塘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白泥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崇山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崇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永福坪村 | ·祁阳旅游·祁阳特产·祁阳十大特产·祁阳十景·祁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永福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浯溪镇 |
浯溪镇位于湘江河畔,毗邻湘桂铁路,322国道和三南公路纵贯南北,是祁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全镇辖4个办事处,36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全镇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镇共有各类企业8100个,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9.6亿元。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农民纯收入2686元,财政收入 万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有大小街道62条,绿化率达100%。专业和综合市场10个,村级农贸市场8个,社会公益设施全面发展,镇内现有中专3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26所,有医院5所,卫生院4所,医疗社会服务网点84个。有影剧院12个,综合体育场4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22个。旅游资源丰富,浯溪公园是名胜风景区,文昌宝塔历史悠久,是镇内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浯洲乐园将成为全市最大的水上游乐场。近年来,全镇工业,乡镇企业财税、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党的建设等工作都走在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百强镇、乡镇企业明星镇、企业产值上亿元镇,财政收入上千万元镇、省卫生县城,全“住房解困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教育先进镇“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村民自治模范镇、小康镇、蔬菜大乡、计划生育模范乡镇;扶贫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创建模范乡镇。. |
观音滩镇 |
观音滩镇位于祁阳县中南部,距祁阳县城12公里,湘江环镇北蜿延流过,三南公路横贯全镇,距衡昆高速公路两公里,全镇辖3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87.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万人。观音滩镇历史修久,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明清时期就已设埠,以后逐步发展为祁阳县颇有名气的通商口岸,镇内煤炭、锰、铁等矿产品贮藏量丰富,油茶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土特产,有“油茶之乡”美誉。古朴、典雅的观音阁是著名的宗教圣地,风景秀美的鸭婆洲极具旅游开发价值。近几年来,观音滩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农业已发展成为县内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瘦肉型牲猪等生产基地。工业形成了工业铸造、瓷器制造、稀土分离、煤炭开采等“三来一补”的发展格局。乡镇企业基础雄厚,外资企业迅猛发展,镇内现有乡镇企业852个,其中集体企业167个,私有企业685个,多次被永州市评为乡镇企业“十强镇”和乡镇企业目标管理“明星镇”。乡镇工业小区被评为永州市“重点乡镇工业小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先后多次莅临小区视察和指导工作。 ". |
茅竹镇 |
茅竹镇位于祁阳南大门,322国道、S320线和清大公路贯穿全镇,湘江绕镇面过,距县城约11公里。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耕地2.3万亩(其中稻田2.1万亩,山林8.4万亩),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茅竹饮食一条街”饮誉八方,滴水岩等八景更是久负盛名。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年产值达4.3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现已形成花卉苗木、优质果蔬、稻田养鱼、垂钓休闲四大优势产业。2002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420万元,财政总收入220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2575元。近年来,该镇荣获全国、全省、全市农村“-”学教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模范乡镇,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市、县计划生育模范乡镇、沿线示范农业先进单位、党管武装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模范单位、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信访公开承诺制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大忠桥镇 |
大江乡的九渡、瓦屋等2个建制村并入大忠桥镇; 大忠桥镇位于祁阳县南部约30公里处,毗邻永州市芝山区,是祁阳县的南大门。镇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辖四个办事处,5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50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近5万人,农业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3.9万亩,旱土0.3万亩。大忠桥镇物产丰富、交通便捷。这里盛产香芋、优质米、柑橘、花生、银丝、鲜鱼、肉鸽、生猪、竹木等农副产品,畅销全国,饮誉八方。煤炭矿山、木材资源极为丰富。全镇有沙四井、沙五井等大小煤矿、采石场18个和木材加工厂38个。境内衡枣高速公路贯穿而过,途径17个村,里程13.4公里,与清大路、邮大路、肖大路、白大路等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十分便利的交通网。农业是大忠桥镇的支柱产业,素有“稻谷之乡”、“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发展思路,逐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全镇形成了六大规模基地,即1000亩牧草种子基地,100万羽美国皇鸽养殖基地,6万头生猪养殖基地,5000亩稻田养鱼基地,10000亩优质稻种植基地,5000亩国外松种植基地。同时,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逐步加大,金优系列、天龙系列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1.3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大棚蔬菜等农业项目初具规模,“矮晚柚、鸭蛋枣、布朗李、翠弥桃”等一批名特优水果品种正在全镇推广,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00万元。 “工业兴,则人民富”。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工业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富民强镇的战略重点来抓。全镇现有企业940个,其中集体企业66个,个体私有企业874个,从业人数达11228,年产值2.8亿元。其中2003年全镇累计引资1200多万元,盘活大忠桥农机厂、盐江电站等原有企业5个,引进创办鞭炮厂、红砖厂、木材加工厂、造纸厂等企业6个,实现企业总产值3.2亿元。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改旧扩新”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到目前为止,已改造好一知500米长的标准商业步行街,硬化西河街旧城道路1.7公里,兴建了一个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商标准集贸市场,兴建一个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装机容量为440千瓦的高拱桥电站和花柳坝电站正在全面兴建,全镇98%的村实施了“农网改造”工作。两塘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面积3平方公里。大忠桥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大忠桥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大忠桥投资兴业!. |
三口塘镇 |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西南边,距县城24公里。东临观音滩镇,南接大忠桥镇,西与冷水滩区毗邻,北抵茅竹镇。镇政府驻三口塘居委会,辖里塘、小姑塘、黄公岭、香山、治平、丝塘、禾青、四合、良衙里、坝塘、豪山、杨池、升宏、五星、沙子铺、楠木、四方井、嶷山、上椿、农科、金凤、上马、同庆、古木、堡头、满明、陡桥、两江、马嘶29个村和三口塘1个居委会。 镇沿用驻地三口塘自然地名。解放初属大忠桥区,分堡头、楠木、上椿、栗林、治平、石湖、上马7个乡。1961年分上马、栗林、三口塘3个公社。1986年分上马乡、三口塘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原大忠桥区的三口塘乡和上马乡的11个村合并为三口塘镇。 全镇总面积61.8平方公里,耕地1876公顷,6934户,24104人。境内丘陵起伏,树木葱郁,土地肥沃,是祁阳县的产粮基地,典型的鱼米之乡。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矿为多,建有永州市祁阳煤矿。距322国道仅9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8公里,交通便利,煤炭畅销县内外。该镇还是柑桔、油茶、肉鸭的重要产区。镇经济中乡镇企业经济占有一定比重,镇年生产总值9962万元,年财政收入312万元。 境内有祁阳煤矿、上椿采石场、上椿红砖厂、三口塘预制件厂、大米加工厂、鸡鸭养殖基地等。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7所,医疗机构2个。 ". |
肖家镇 |
将大江乡的澎家湾、塘岭、大院、黄沙、白竹、青石、百岭、唐家冲、赵家棚、龙凼等10个建制村划入肖家村镇,设立肖家镇; 肖家村镇地处祁阳南部,距县城36公里,镇域面积80平方公里,辖三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361个村民小组,9910户,全镇总人口3.9万人,其中有农业人口3.6万人,有党员1110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2.81万亩,人平耕地0.78亩,农民以种粮为主,属典型的传统农业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0元。 近些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挫伤,外出务工农民逐年增多,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去年全镇外出农民超过1.5万人,抛荒稻田近5000亩,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全镇除个别高岸田不能种稻外,抛荒稻田已全部得到了垦复。. |
八宝镇 |
内下乡与八宝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八宝镇 位于祁阳县境中南腹地,距县城43公里。与金洞林场毗邻,距三南公路4公里,木子圩至金洞公路横贯而过。东与石鼓源、进宝塘镇为界,南接金洞镇,西与肖家村镇毗邻,北与白水镇接壤。镇政府驻八宝居委会,辖大众、和平、金江、双合、桅子、龙华、龙桥、月泉、幸福、山背、坪山、下龙、农科、黄家渡、黄河、龙潜、天星、大源、林场、隆兴、高兴、公坪、泥塘、财源、双益、双二、四木、0、蕉溪、栗山铺、荣华、火田、星燎、砖塘、大坪、清塘、田岭、古桥、新建、中心、同心、合力42个村和浦塘、八宝、中仁、黄市4个居委会,361个村(居)民组。 镇沿用驻地八宝自然地名。相传明朝年间,人们称附近一带为八宝院,故名。1950年解放初,境内属第三区白水区,有火田、黄市、百里3个乡。1952年属第三区肖家村区,有火田、四木、黄市、大源、上百里、下百里、泥塘7个乡。1961年人民公社属肖家村区,有火田、百里、黄市、龙桥4个公社。1986年属肖家村区,设百里乡、八宝镇。1997年1月设镇。 全镇总面积71.3平方公里,耕地1617公顷,9577户,35369人。境内茂林修竹,河水潺潺,东西群山环抱,两岸稻花飘香。既是产粮基地,又是柑桔之乡。木材加工为全镇支柱产业,镇年国内生产总值18614万元,年财政收入189.95万元。 境内有镇办牛冲林场、预制件厂、竹木加工厂、凯丽斯体育用品厂、机压砖厂等。以百里蔗糖、甘蔗酒闻名。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卫生院1个,医疗点56个,每天有近20台车辆往返广东、长沙、祁阳等地。移动通信、交通运输、有线电视、自来水十分方便。八宝镇是金洞河漂流必经之地,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
白水镇 |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进宝塘接壤,南与八宝镇、肖家镇相接,西与大忠桥相连,西北隅与观音滩镇为邻,北临湘江与潘市镇隔江相望。镇政府驻喜善村,辖横塘、金塘、屯山、珠玉、珠陵、仁亲、铁龙、花广、小湖、杨桥、桥口、唐家、仁冲、东川、毛家、湘湖、联丰、新中、三丰、联盟、太和、铁炉、洲上里、沙子岭、廖塘、冷水铺、福田、井水、两江、联江、三江、木梓、成功、渔塘、上凉、向阳、护国、柴塘、青年、双峰、先锋、里丫塘、到福桥、朱家桥、温村、岩门口、新春、龙塘、万家、少白、坝上、三湾头、西洲、刚强、文武、竹山、石山、七星、上马、普济桥、菜园、升级、老窑、石龙、花桥、火冲、烟塘、新屋塘、湘江、喜善、赵衙里、席家亭72个村和下忠靖街、忠靖街、上忠靖街、上码头四个居委会。 镇以白水命名。境内的八角岭(旧名白水山)紫罗峡上有白泥塘,相传何仙姑(八仙之一)洗粉于此,白泥为粉,昔有诗咏其事,有“染白峰头一掬水”之句而得名白水。早在明代就设有“白水巡检司署于白水市”。解放初的1950年,白水属于祁阳第三区,辖13乡1镇。1952年建制为第四区,辖19乡1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并为三江、朱家桥、杉木冲3个乡和白水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置白水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为白水区,辖杨桥、三江、木梓圩、朱家桥、杉木冲、七里坪6个公社和白水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改白水区为白水镇。 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2734公顷,16615户,64580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黄花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在三江村注入白水河,白水悠扬北流,于东川村汇入蜿蜒东去的湘江,泛楫江上,上通零陵,下达洞庭湖,这里是金洞竹木和江永木材集散中心。水运走湘江,下长江、入东海,远销各地。镇境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优质稻、香芋、柑桔、油茶、鲜鱼等农副产品畅销四海。S320线公路与衡枣高速公路于境内垂直立交穿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遍布全镇。地理位置优越,是祁南五镇和金洞林场通往县城的咽喉地段,是祁阳联系郴州、广东、福建的主要通道,历来商贾云集,物流丰富,市场繁荣。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外资企业不断落户,二、三产业兴旺发达,民营企业经济如日中天。镇年生产总值8216万元,年财政收入580万元。. |
黄泥塘镇 |
该镇地处祁阳东部,距县城48公里,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351个村民小组,全镇9317户,总人口34995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余人,耕地面积1713公顷,常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80公顷,境内物产丰富,盛产蔬菜、花生、水果、地下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现有大小煤矿十多处,年创产值逾3000万元,交通便捷,白一唐公路纵贯全镇与三角路相连,湘江流经全镇17个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一年一个台阶,镇内有中小学校17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1997年经国家“两基”教育验收达标。兴建了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校,全镇所有的村组都架通了程控电话、通信十分方便,有乡镇企业1228个,其中集体企业94个,私有企业238个,个体企业896个,形成了建村、煤炭、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四大支柱产业。是有名的煤炭之乡。 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总产值1.3亿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乡镇创业总产值达到4.03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0元,是全省农民负责监督管理先进单位,全县乡镇企业“五快”镇,连续多年曾荣获全县责任制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进宝塘镇 |
进宝塘镇位于祁阳县东南部,是1995年新成立的建制镇。距县城44公里,全镇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面积12.5公里,总人口3.06万,其中城区人口8000余人,这里民风纯朴、秩序井然、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三南公路、木进公路、黄百公路交叉穿境而过,离衡昆高速公路进口仅2公里,可直达桂林、广州、破门、深圳、昆明等地,河埠塘水运可直达长沙、南京、上海等地,该镇物产丰富,优质稻、茶油、柑桔、花生、玉米、鲜鱼、生猪、鸡、鸭、黑山羊等农副产品称誉八方。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齐全,电力充足,程控、移动电话、电信、联通发展迅速。建镇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有乡镇企业830多个,其中有联合国代表考察过的年产煤2万吨的东风煤矿、镇属水泥厂等骨干企业;2003年镇工业总产值达2.13亿元,目前,全镇财政收入在全县处于前列,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均在全县处于先进行列。. |
潘市镇 |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稍北,距县城22公里。东与梅溪镇相接,南临湘江与黄泥塘、进宝塘、白水三镇隔江相望,西与观音滩镇相连,北与七里桥镇、羊角塘镇接壤。镇政府驻周家湾居委会,辖木埠头、许家岭、下堡桥、杨柳、多喜塘、岐竹、丁家坪、侧树坪、杨梅园、广济桥、下七渡、夭竹、双江、石峡洲、龙江、柏家、枫树、谢家湾、阳家歧、曾家歧、毛家埠、八角岭、老司里、高山、苏木、东江、乐园、深皇、白果、盘古、榔树、源星、新民、陆家、桐木、塘弦湾、中洲、董家埠、龙溪、古形、仙人坪、灵官甸、合洲、铜锣山、大洞源、赤一、赤二、钢铁、鲁冲、丫冲、东桥、荷花、享塘、新屋、龙潭、建溪56个村和周家湾、上街、下街3个居委会。 潘市镇原名潘家埠,因湘江北岸一个上千年历史的泊船码头上的住户多姓“潘”而得名。解放初为潘家埠乡,属第三区所辖。1950年潘家埠为第四区。1952年祁阳县析出祁东县后,潘家埠为第六区,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1958年10月为灯塔人民公社,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全部管区。1959年5月为潘家埠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为潘家埠区,辖潘家埠、下七渡、马安岭、塘弦湾、梅溪、楼梯、松林7个人民公社。1965年撤潘家埠人民公社,建石洞源人民公社,仍隶属潘家埠区管辖。1984年4月撤社建乡时,潘家埠区所辖的七个人民公社改名为七个乡。1985年元月,塘弦湾乡改为潘市镇。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即潘市镇、下七渡乡、马安岭乡、石洞源乡、松林乡合并为潘市镇。 全镇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1178公顷,13400户,44771人。祁山横亘于北,湘江缠绵于南,镇境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水运繁忙,公路四通八达。祁羊公路、衡昆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新修湘江大桥使全县的南北更紧密连成一体。镇北部山地,盛产杉木、板栗、楠竹、桐油,水丰草茂,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全镇副业有红薯、小麦、茶油、茶叶、柑桔等。石峡洲和中洲是祁阳境内湘江三大江心岛中的两个。蔬菜水果基地年产2000万吨,销往衡阳、长沙、广州等省内外。矿产有石灰石、煤、铁、铜、瓷泥、陶泥等。全镇2002年生产总值为11247万元,财政收入215.6万元。 潘市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1950年陶铸创办铁铮图书馆于镇政府所在地,“文革”中被毁,1988年重建。. |
梅溪镇 |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东北边,距县城约38公里,东临祁东县,南、西接潘市镇,北连羊角塘镇。镇政府驻春光居委会,辖杨华、马阻、李家、绍江、城墙、刘家、大伍、华塘、月塘、招旺、大泉、广歧、小泉、秧塘、大书、龟山、新亭、新青、龙湖、石牛、谢阿、华兴、太子、珠溪、月华25个村和春光、关兴、中荷3个居委会。 镇以溪得名,相传北面城墙岭下一卧龙经千年-成功,驾驭洪水遁入东海时,在境内滚出49湾的小溪,两岸遍长梅树,由此得名梅溪。解放后1950年定名为梅溪,属祁阳第四区。1952年建制为祁阳第六区潘家埠管辖。1961年5月成立梅溪人民公社,属潘家埠区公所。1984年4月改社建乡。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原梅溪乡和楼梯乡合并成立梅溪镇。 全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1415公顷,7466户,27395人。镇内设有中学2所,小学4所,医疗机构1个。祁羊公路贯穿南北,月归公路横穿东西,衡昆高速公路穿镇5公里。主产稻谷、茶油、花生、红薯油菜、柑桔、鲜鱼、生猪等。镇年生产总值1.82亿元,年财政收入250万元。 境内气候适宜,是植物资源富集之地。杉木、油茶、柑桔为主要经济作物。石灰石储藏丰富。梅溪石材加工城初具规模,开采的石碑、石狮、石灰、碎石、精石灰市场供不应求,远销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境内山青水秀,山峰、溶洞遍布,城墙岭山脉气势雄伟、壮观。奇峰怪石随处可见,山下溶洞不知其数。已发掘的马阻洞,面积达1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冬暖夏凉,景观奇特。 ". |
羊角塘镇 |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东北边,距县城50公里。东与祁东县接壤,南连梅溪镇,西临七里桥镇,北接祁东县过水坪镇。镇政府驻复兴居委会,辖国华、升坪、清溪坪、车头、枣子坪、大塘、荷池、高龙桥、堆上、朱砂井、小陂、盐铺、兴发、豪口、大胜、回龙、兰桥、新华、清江、石湾、石井、高槐、泉口、泥鳅塘、白塘、雅塘冲、兴龙、铜银、新铺、龙脉江、龙山、灵岩、狮城、张阿塘、江堰、合山、光景、太白、白露塘、直祖、万福、茶园、高桥、平安、牛坪坳、油湾、坪山、雪里红、大兴、黄坪、金竹、四院、城山、石堰、大安、塘冲、飞马57个村和羊角塘、君子陡、复兴3个居委会。 羊角塘有“赶羊成石”的传说,古代有一神仙赶羊群夜过此地,忽闻鸡鸣,羊群逐变成石山,其中一只在塘中埋头喝水的羊还来不及上岸,也变成了石头,至今尚留有似羊角的石头在塘中,由此得名羊角塘。1949年10月祁阳解放,属祁阳第二区。1950年10月属祁阳县第六区。1952年4月属祁阳第七区。1956年7月设羊角塘办事处,辖羊角塘乡、城山乡、兰桥乡。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称星星人民公社,驻羊角塘雅塘冲。1959年5月,称羊角塘人民公社,驻雅塘冲。1961年,称羊角塘区。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原羊角塘区公所辖的“四乡一镇”合并成羊角塘镇。 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58451人,耕地3082公顷。全镇背倚太白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群山起伏,壑深泉幽,茂林修竹,溶洞遍布,清江河水自西向东流经全镇注入湘江。祁羊公路、羊过公路贯穿东西。镇境物产丰富,商贸活跃,回龙的重晶石矿,铜桥冲的铜矿,牛坪坳的铅锌矿,金竹山的硫铁矿品位高、藏量大,重晶石曾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镇内乡镇企业较发达,烟花炮竹、造纸、碎石已形成规模,生产烟花16个系列、30多个品种,鞭炮35个品种,烟花炮竹远销全国各地。全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全镇生产总值3.7亿元,年财政收入726万元。 镇设有中学4所,小学12所,医疗机构6个。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太白峰直指云霄,风岩、干岩、狗子岩、落水岩、灵岩等溶洞迂回曲折、洞洞相连,最大的溶洞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洞内钟乳、石笋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
下马渡镇 |
下马渡镇地处祁阳县县城东北部,大华山东侧,湘江河畔,毗邻祁阳县城,距县城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镇域面积125平方公里,辖太白山、目关头、赤塘、大桥、云盘甸五个办事处,57个行政村,5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417人,镇内以山地和稻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2424公顷,稻田2173公顷,旱地251公顷,境内楠竹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小学29所,在校学生6500人,经国家“两基”验收达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自1995年撤并建后,发展较快,近年来,全面开通了程控电话、整修了镇、村公路,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在交通便利、通讯良好的基础上,兴修了农田水种建设,特别是镇里的黄茅冲水利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乡镇企业也在改革的大淹中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全镇有乡镇企业1426个,其中集体企业185个,私有企业841个,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农业总产值6400万元,财政收入6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80元,为镇里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是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市“十快乡镇”企业镇。. |
七里桥镇 |
挂榜山乡与七里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七里桥镇 七里桥镇位于祁阳县城东郊,距县城1公里,祁阳(歧山)山脉西南麓,下辖七里桥、白竹塘、文家冲、龙口源4个办事处,39个行政村,39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34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9人,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湘江绕镇而过,祁羊路贯穿全镇,村组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方便。通讯、电力设施日臻完善,建有程控电话交换站2个,移动站1个,农村电网基本上得到改造。耕地面积27284亩,其中水田面积24708亩,旱田2576亩,有林地面积59568亩,水面6070.5亩,境内主要植物有杉、马尾松、樟树、楠竹、泡桐、油茶等。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大豆、茶油、席草、板栗、桃、李、梨、猪、鱼、鸡、鸭等。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871万元,主要企业有鞭炮厂、造纸厂、机压砖厂、草席厂、建筑公司及和类竹木加工企业。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6170万元,比2000年增长11.5%;完成财政收入213万元,比2000年增长12%;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340元,比2000年增加240元。. |
大村甸镇 |
大村甸镇位于祁阳县城西12公里处,与县城和黎家坪镇形成重要的经济发展三角区。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3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5000余人。镇内有中小学校18所,在校学生6000余人,有乡镇企业2046个,其中集体企业13个,私营企业382个,个体企业1651个,形成了建材、玻璃、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6亿元,是祁阳县发展乡镇企业五强镇之一。镇内环境优美,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湘桂铁路穿境而过,邮政、通信网络覆盖全镇,是经商办企业的黄金宝地,其开发前景广阔。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058万元,财政收入356.1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9.7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5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5万元。该镇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全县“三增一创”活动先进党委、乡镇企业目标管理“明星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综合考核三等奖”、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责任制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黎家坪镇 |
位于祁阳县境北部,距县城14公里。东临文富市镇、下马渡镇,南接浯溪镇,西与大村甸镇接壤,北与文明铺镇隔河相望。镇人民政府驻黎家坪村。辖黎家坪、枫树岭、松山、老屋冲、太平、荷叶塘、新塘、官塘、石子岭、江边湾、竹茶冲、九龙寺、杨家岭、颜家湾、-冲、陶家冲、铁炉冲、祝益、朝主山、铁脚湾、马嘶坪、长弓塘、培子湾、栋梁、狮子岭、双塘、松山湾、甘棠坪、杨家桥、瑶城、戴家湾、祠堂坪、张公坪、喉水陂、大湾、断塘、十里坪37个村,黎文路、中山路、东正街、广铁4个居委会。 黎家坪镇以驻地自然村名命名。1950年时为黎家坪乡,1958年改为东风乡,1959年人民公社时叫黎家坪公社,并设立了区公所。1995年6月,将原黎家坪乡、张公坪乡、九龙寺乡、横江桥乡合并为黎家坪镇。 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2518.7公顷,12518户,52416人。黎家坪镇是永州北大门,322国道、湘桂铁路纵贯全镇,祁阳火车站位于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祁山山脉绵延境内东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境内茂林修竹,涧峻泉幽,祁水河纵贯南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矿产资源蕴藏量高,是闻名全省的建材之乡和工业重镇。建有工业企业2431家,其潇湘集团、科力公司、中胜投资公司等企业产值超过亿元,年产值达12.46亿元。兴办中、高级中学4所,就读学生1.2万人。建成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4处,日交易额580万元。该镇不仅是祁阳县的建材、化工、冶炼基地,也是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和水稻制种基地、珍珠养殖基地。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65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5.28亿元。 境内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如九龙寺的由来。传说炎帝有十个儿子,有一天他的九个儿子结伴外出游玩,当他们一行来到九龙寺这个地方,恰巧王母娘娘的九个女儿正在祁水河边浣纱。他们看到这儿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美女如花,都不想回皇宫,就娶了九位仙女,在这儿安家落户,九个王子死后化为九座山,大家就把这九座山称为九龙山。后人为纪念他们,便在九龙山上建了一座庙,年年供奉祭祀,以保繁荣昌盛,从此便改名为九龙寺。 ". |
文富市镇 |
文富市镇位于祁阳北大门,为永州、衡阳交界之地,与祁东毗邻,湘桂铁路、322国道纵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587.2公顷,稻田面积22783亩,可供开发利用的山地面积66525亩,辖区3个办事处,2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3万。该镇城镇建设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祁水河界穿全镇,水、电、路、讯设施完备,南河岭35KVA变电站已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属永州市二级批发市场,边际贸易十分发达,直接沟通邵东、衡阳、郴州等市农产品市场,尤其是竹木交易十分活跃,农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该镇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宜发展种养殖业,全镇实现粮田开发1万亩,以322国道沿线连片开发,蔬菜基地4个,发展种药材、香芋、生姜、香菇、水果等种植户20多家;养猪、养羊等专业户22家,其中成家兴村、曾家岭村被称为“种养专业村”。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建成2所初级中学,小学12所,初中普及率达100%,教学设施、学校环境均达省内先进水平,多次接受省市领导考察;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镇拥有企业142家,其中乡镇企业112家,民营、私营企业300家,主要从事、建材、化工、冶金、竹木加工、种养加工等行业。其中木器加工誉享省内外。近几年来,镇按照“农业强镇、工商兴镇”的战略思想,乡镇企业、财税、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党政建设、农民人平纯收入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被省、市、县授予“乡镇企业发展五快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文明镇 |
位于祁阳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东北与文富市镇、祁东县砖塘乡相邻,东南接黎家坪镇,西南、西北与冷水滩区毗邻,北与龚家坪镇接壤。镇政府驻向阳路居委会,辖宝塔、联益、七一、羊古垴、蒲草塘、茶棚岭、段家亭、净龙庵、碧芝塘、同德堂、大泉湾、峦山、成功、汪福桥、石佛、扒船塘、牛角塘、新塘角、蒋家坪、八甲湾、三角湾、磨石塘、张家岭、玉柏岭、豪冲、高码头、谷塘湾、泥井湾、白溪、丝塘冲、青云、长滩桥、鹅婆凼、大福桥、松林湾、双星、菱角塘、乌塘、沟河、三官塘、桥梓塘、岩塘冲、狭江、李子冲、铁桥坳、龙江桥、林场47个村和人民路、跃进路、向阳路3个居委会。 文明铺镇是祁阳县西北重镇。古时地处衡州府至宝庆府支线驿道第三铺,据说早年一文姓人家在此文明经营伙铺食杂,远近口碑甚好,故名。清设永隆巡检司。解放初,划为祁阳县第六区。1950年析为祁阳县第十一区,同时置镇,下辖11乡。1952年4月析置祁东县后,仍为祁阳第十一区,辖21乡1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析置文明铺、新华两个公社,1959年调整为文明铺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1984年改公社为乡,文明铺公社并入文明铺镇。1986年撤松林湾乡并入高码头乡,文明铺区辖5乡1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将文明镇、高码头乡、狭江乡合并建立文明铺镇。 全镇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耕地3102公顷,15136户,53552人。镇境属于四明山脉,西高东低,西部有小部分属于山区,东部大部分是丘陵地段。农业收入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全县产粮大镇和优质稻种植基地,也是生姜、香芋、黄豆、生猪、鲜鱼主产区。乡镇企业和商贸经济发展较快。镇年国内生产总值58959万元,年财政收入350.9万元。 境内有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祁阳变压器厂、祁阳县第八建筑工程公司、东阳水泥厂、华昌冶炼厂、文明镇造纸厂、文明镇鞭炮厂等。设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医疗机构4个。 距湘桂铁路祁阳站12公里、322国道12公里,黎石公路、冷邵公路穿镇而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已建立电信、移动、联通3个基站,网络覆盖全镇区域,50个村(居)委会通了程控电话。 ". |
龚家坪镇 |
龚家坪镇位于祁阳县西北部,距祁阳县城31公里,东北临近祁东和邵东两县,西靠冷水滩区,南依文明铺镇。距离湘桂铁路祁阳站13公里,322国道12公里,黎石公路穿境而过,倚靠祁邵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3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4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万人,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万亩,其中水田2.74万亩,林地7400万亩,水面2100亩。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等。境内物产丰富,盛产粮食、黄豆、水果、牲猪、鲜鱼、生姜、香芋、黄花菜等。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城镇区内共有行政事业单位15个,工业企业73家(含个体企业)。城镇区现有人口3500人,汽车站2个,自来水供应站1个,日供水量为12000吨。垃圾处理站1个,信用社2个,邮政局(所)3个,邮政网络遍布全镇38个村。电视差转台2个,其中微波电视覆盖率达7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程控电话750台,公路通车里程420公里,综合集贸市场3个,木材专业市场1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整修了村乡级道路。兴修了大量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
金洞镇 |
万宝山乡、小金洞乡与金洞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金洞镇 金洞镇位于祁阳县南端,北与祁阳县八宝镇毗邻,南与金洞林场小金洞乡接壤。镇政府驻一居委会,全镇总面积66平方公里,现辖一、二、三居委会及马蹄口、马蹄源、白泡迥,农户、下古、友胜、楠木坳、枣术坪8个行政村,共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86人。相传有一仙翁曾置留于此,有感于美影,留言:淌金的仙洞,故此得名金洞。金洞镇区位优势明显。全国四大示范林场之一的湖南省金洞林场的场部机关座落该镇。金洞镇是金洞林区唯一建制镇,是金洞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林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林区主干公路金晒公路贯穿全镇,是外地游客进入金洞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金洞镇距“三南”公路仅8公里,距衡枣高速公路25公里,距湘桂铁路也只有60公里。金洞镇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山林面积5204公顷,盛产木材、楠竹、茶叶、山苍子、棕片等。全镇森林资源蓄积达41586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4%,丰产木材1.3万立方米,楠竹5.6万根,是理想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和木村加工投资区。金洞镇商贸经济发达。全镇现有各类个体私营企业53家,有大中型竹木加工企业6家。随着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各类酒楼、饭店日趋增多。位于该镇的金洞宾馆,园林式的风格、三星级的享受,是外地游客和广大客商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2002年全镇实现年国民生产总值880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达7130万元。金洞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金洞镇规划的“三纵两路”的路网格局己基本形成。金龙路沿河街、金林路、燕窝街、民康路,相互连接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城区面积较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全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基本实现了“四化五通”的目标,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基站顺利开通,农网改造正在有序进行,街道亮化工程已全面完成,128盏高标准的路灯使这个山村小镇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文明气息。金洞镇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环境气候宜人,是您投资办厂、经商旅游的理想去处。. |
晒北滩瑶族乡 |
晒北滩瑶族乡位于祁阳县南部,属南岭山脉,地处阳明山东段,东西跨度32公里,南北横贯25公里,境内为低山地貌,全乡面积155平方公里。祁阳县晒北滩瑶族乡1949年10月前属宁远县金洞乡,10月以后分别属于枧下乡、三叉岭乡,小茗洞乡;1956年成立晒北滩乡;1958年改名为火箭乡;1961年又改名为晒北滩公社;1984年因国营金洞林场实行以场管乡,场乡联营的管理体制,乡政府与金洞林场晒北滩农场两场牌子一套人马,同年10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建立晒北滩瑶族乡,现辖11个行政村,5610人,其中瑶族人口2170人,晒北滩瑶族乡地广物博,全乡有林面积19.29万亩,活立木蓄积69万立方米,楠竹30万根,森林覆盖率98%,有铁杉、香杉、红豆杉、楠木、黄柏、杜仲、獐、麂、鹰咀龟等。珍贵稀有动植物和锡、铜等矿产。晒北滩瑶族乡经济以林业和农业为支柱产业。1995年在全乡人民完成国有生产总值1448万元,财政收入46万元,全乡共有村小11所,教学点3个,适龄儿童入学率98%,设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1个,计划生育率97%,并建有乡广播站、有线电视台、文化活动中心,多年以来,晒北滩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睦相处,团结进步。1992年晒北滩瑶族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被永州市委评为学习实践“-”先进集体,2003年荣获永州市“三增一创”活动先进领导集体。 2000年,金洞河漂流起漂点建于晒北滩,旅游业的兴起为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生机;2003年,投资2.3亿元,总机容量达30000千瓦的晒北滩电站破土动工,并有望与2006年全面峻工,电站的建成,对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晒北滩瑶族乡,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乡党委、政府本着“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率领全乡人民热烈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来我乡投资兴业,共创双赢的美好局面。. |
凤凰乡 |
白果市乡与凤凰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凤凰乡 凤凰乡地处祁阳县南部与白果市、大江林场、肖家毗邻,乡内交通四通八达,距107国道20公里,距衡枣高速公路26公里,1984年以前地属祁阳县管辖,后划归金洞林场。凤凰乡辖9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8255人,稻田面积6346亩,2003年人均纯收入2380元,凤凰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面积达3.2万亩,每年出产木材6000余米。凤凰的育苗基地达1000亩,36个品种成为远近闻名的育苗之乡,凤凰的板栗,柑桔,盛产丰富,每年吸引远近客商到此调运,生态牲猪养殖很有特色,2003年被评为全市生态牲猪养殖示范单位。. |
石鼓源乡 |
上司源乡与石鼓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石鼓源乡 位于祁阳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7公里。东与常宁市相邻,南与上司源乡毗邻,西与八宝镇接壤,北与进宝塘镇交界。乡政府驻五房村,辖源头、三满房、石鼓源、西岭坳、大岭下、五房、冬田、借古岭、桂林、芳塘、乐山11个村。 乡沿用驻地石鼓源村名。解放初,为宁远县第十一区,1954年划归祁阳。1956年撤区后,并为大岭下乡。1958年同上司源乡合并建立石鼓源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恢复石鼓源乡,并由金洞林场代管,实行“乡场联营”。 全乡总面积29.3平方公里,耕地542.1公顷,林地1598.1公顷,2549户,9551人。地形南高北低,南端有小型水库两座,水库下有河经常宁市官岭镇注入湘江;省道320线傍境而过,与乡公路接口于乐山村,村村公路相通。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林木蓄积量比较丰富。年生产总值6419万元,年财政收入110万元。 乡内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5所,医疗机构12个。 境内大岭下村山麓,曾建有天龙道观,四季云雾缭绕,风景优美。天龙茶场,所产“天龙茶”清香甘醇,久负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