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永州 >> 东安县 >> 端桥铺镇

端桥铺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端桥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端桥铺镇简介

  端桥铺镇位于东安县中部,距东安县城27公里。东与冷水滩区为邻,南接井头圩镇,西倚川岩乡,北与芦洪市镇、鹿马桥镇相连。镇政府驻社场坪居委会,辖毛坪里、俞家、听上、月谭、汉寿、大刘、黄土脑、端桥铺、华石、云山、凉水井、马力、油塘、黄塘、麻溪、金溪、大井头、新屋、拱桥、竹木、九江、洲江、湖江、黄木、杨梓洞,茶山坪、湖塘铺、车游、珠塘口、坪山塘、枣木、苏江、罗家、下岭山、泉溪、杉木、石坝37个村和1个居委会。
   相传,清咸丰末年,有一力大无穷的石匠在架砌今镇驻地右侧的石桥时,双手端捧一巨石铺于桥面上,为褒奖此石工,遂将此桥命名“端桥”,原桥头曾开设铺店,故名端桥铺。这里历为农村圩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今端桥铺镇分别是第三区(端桥铺)、第四区(竹木町)的组成部分之一,1956年撤区并乡,分别称端桥铺乡与竹木
  町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称卫星(端桥铺与山口铺)、红星(竹木町)两个公社,1961年7月恢复端桥铺乡与竹木町乡。1986年12月,撤销端桥铺乡建制,改称镇。1995年撤乡并镇,将端桥铺镇、竹木町乡合并为端桥铺镇。
   全镇总面积136.22平方公里,耕地3224.8公顷,10881户,41559人。镇内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锰、煤、大理石、石灰石、紫色岩等。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2%,活立木蓄积量为20万立方米,用材林主要有松树、杉木、楠竹等,经济林主要有柑桔、奈李、油茶;红枣等。
   镇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电、路、讯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省道217线和县道穿境而过,东安至冷水滩线从西向东与217线和东芦线相交,三条高标准柏油公路纵横全镇,形成了全镇的交通大动脉。目前已开通3000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近3000户,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有大小河流五条,小二型水库10处,基本上旱涝保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16万人 136.22平方公里 431122106 425000 0746 查看 端桥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端桥铺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端桥铺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牙市镇

  大江口乡与白牙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白牙市镇   白牙市镇地处东安县中部, 白牙市镇地图东邻川岩乡、井头圩镇、大江口乡,西南与紫溪市镇相连,西靠水岭乡,西北与邵阳市新宁县接壤。镇政府驻大众路,辖大丘、周塘、小埠头、文星、水井塘、杨家、鹿鸣、官田、都塘、林角、铁炉、小车、仁山、案塘、秦塘、京口、长寿、弹夹、神仙桥、宥江桥、小栗、陡坡、新屋、湖塘、莲塘、柳溪、大塘、茶源、杳脚、虾塘、仓头、麦芽、桐子山、了井塘、井门口、水口、炉头江、烟竹、小心田、十字路、白牙甸、牌楼42个村和龙溪、紫水、前进、梨山口、山子岭、茶亭6个社区居委会。   -   历史沿革   镇名自民间传说。相传秦汉年间,有一对宝白鸭飞落镇内的龙溪河,后进入龙溪与大阳江(紫水)汇合处的水岩。当时人们就以“白鸭”命名。至元、明时代,商业贸易有所发展,逐步形成集贸市镇,得名白鸭市,后因书写简便,将“鸭”写成了“牙”,故易今名——白牙市。新中国成立后,归第一区管辖,延至1955年5月,称白牙市区,1956年6月始称白牙市镇,1958年称白牙市镇人民公社,1959年易名城关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镇,1965年又恢复称白牙市镇人民公社,1985年4月镇区范围扩大,将原茶源乡、都塘乡(上述两乡后称办事处)所辖各村全部并入白牙市镇范围,同年5月升为区级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将井头圩和大江口两乡镇的部分村划进白牙市镇。现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及所属单位均云集在此。   -   经济发展   全镇总面积174平方公里,耕地2730公顷,27948户,81479人。以种植水稻、蔬菜、薯类、玉米、黄豆、柑桔为主,乡镇企业和商贸经济占有较大比重,镇年生产总值8.4亿元,年财政收入1690万元。   -   名胜古迹   白牙市镇有独秀峰、娥眉岩、祖师殿、文昌阁、极乐庵、金龙庵、石矿岭等名胜古迹。革命烈士赵晓龙(1897—1926),早年在安源煤矿当工人,并加入中国0,任该矿第四支部宣传员。1921年12月,毛泽东去安源,召开13人的座谈会,赵是其中之一。1923年当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百名代表之一,1926年被捕牺牲,年仅29岁,遗体安葬在今安源革命烈士陵园。  

大庙口镇

  大庙口镇位于东安县县境西部,距县府27公里,面积370平方公里,人口3.7万。镇政府驻大庙口,通公路。辖江北、江南2个居委会和大庙口、屯田、南溪、新塘、湾里、杨柳、斜溪、杨下、石丰、大井、白石、鸭塘、黑溪、早禾田、麻里园、白沙、石瑞、官田、庙龙、保坊、东江、长弄、三星、乐夫、周家、彭家、高枧、百桥、大西、坝头、九龙、韭菜、七井、袁家、俄井、白马、塘旁边、白鲁塘、艳塘坳39个村委会。   1950年为大庙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5年建镇,1995年将原白沙乡和紫云乡划入。   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舜皇岩等旅游地。石乳岩有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境内建有杨江中型河坝工程。  

紫溪市镇

  "紫溪市镇地处东安县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交通便捷,湘桂铁路、东大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162.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38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小组376个,总户数10073户,总人口380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42人,劳动力总资源14499人,现有耕地面积44450亩,其中水田38840亩,旱土5610亩,有林山地14万亩。农产品以稻谷、大蒜、柑桔、棉花、西瓜等为主,工业产品有米石、双飞粉、石材、陶瓷、卫生纸、竹木制品、小五金等。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值3380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316万元,农业总产值104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0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899万元,财政总收放460万元。农业人平纯收入1680元,2001年全镇共出生人口3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    紫溪市镇历史久远,旅游资源丰富,镇区有吴公塔、广利桥、幽岩、诸葛岭、汉营古迹、兵书峡等名胜古迹。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现已建成南正街、唐公街、兴隆街、东正街、西正街、下河街等街道7条,总长4公里,路面全部硬化,主干道新街总长1.5公里,百货商场、粮贸大楼、邮电大楼、供销大楼大厦林立,按规划建设分为居民住宅区,党政机关区、文化娱乐区、商业区和沿紫水河两岸步行休闲走廊。全镇共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1866人,有教职工126人,中高级教师33人,有小学19所,在校学生3099人,有教职工195人,中高级职称60人,镇区有普通中学1所,全日制完全学校1所,其中紫溪中学占地面积50余亩,在校学生803人,有教职工63人,中高级教师28人。全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卫生工作者52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4人,有病床30余张,镇区有中心医院、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医疗卫生机构。    紫溪市镇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湘江以及湘江上游的重要支流紫水河、建有高岩电站和紫水二坝电站,另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    紫溪市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悠久,自古为湘南名镇,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充分利用其交通边境,矿产资源,旅游景观等优势,昂首阔步向工矿旅游城镇方向迈进。.  

横塘镇

  "横塘镇位于东安县南部。东部与石期市镇毗邻,东南部与零陵区相接,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交界,北与紫溪市镇、大江口乡相连,距县城42公里。镇政府驻横塘村,辖兴隆、横塘2个居委会和鸭头、大田、望明、上坟、枧上、八丘、陡岗、带家、新村弄、甘庄、厚地、枫林、大塘屋、大月塘、滑石头、大力山、旺冲、三吉、三公井、坪埠头、金云、狮子铺、龙门口、周台塘、大坪、理明、白滩河、寿竹塘、石柱、四方井、枫木山等31个村。    镇沿用驻地横塘自然地名。明清朝年间,村里接连出了多个秀才、进士,村民们为他们树了碑,以表示尊敬,故得名文塘,方言中“文”“横”音近,后来改名为横塘。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属第三区原仁智乡管辖,1950年11月设狮子铺、林家2个乡,1952年8月分为旺冲、望明、枫林、林家、理明、狮子铺、坪埠头、横塘8个小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并为林家、狮子铺2个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林家、狮子铺2个乡合并组成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峰、狮子铺2个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建立高峰:狮子铺2个乡;1995年撤区并乡,高峰、狮子铺2个乡合并为横塘镇。    全镇总面积129.2平方公里,耕地2584.2公顷,7416户,31406人。境内山多、石头多,茶香河穿境而过,在石期市镇注入湘江。石横、横俞公路贯穿全境,与国道207、322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该镇是东安县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又是林木、柑桔的重点产区。镇经济中以农业为主,镇年生产总值10289万元,年财政收入350万元。    境内有凤凰山林场、蔬菜深加工厂、林业加工厂、速生丰产林基地等。设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医疗机构3个。境内有绵延几里的地下溶洞群,洞内景观独特,琳琅满目,各种石笋、石幔、石柱、宫殿千姿百态,别有意致。建于明末清初、有300年历史的周家大院,九纵八横,十三栋两百多间,排列整齐,错落有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区。还有相传为诸葛亮藏书的兵书岭。.  

石期市镇

  东安县辖镇。明初设石奇驿,清设石期巡检司,1949年后置镇,曾废,1983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石期河入湘江处,距县府21公里,面积117.6平方公里,人口3.6万。镇政府驻石期。207国道穿过镇境。辖胜利路、民主路、解放路3个居委会和大荣底、杉树蔸、鲁草塘、石期市、新合、元古、屈家、西冲、竹溪、隆兴、乌江、杨塘、双车、九井、水车、石角、建河、大启、台凡市、马头、石马、谭霞塘、洪锦、鱼塘、晓坪塘、杨马、毛家、白竹、沙洲、烟竹塘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力、印刷、化工、玻璃、绣服和刀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柑橘、油茶。湘江电站和湘江水泵站建在境内。名胜古迹有独成桥、迥龙塔、狮子岩。.  

井头圩镇

  东安县辖镇。1985年建镇,1995年将原山口铺乡、凡龙圩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1公里,面积160.9平方公里,人口5万。镇政府驻井头圩。湘桂铁路过境并设站。通公路。辖草鞋街、老街、火车站3个居委会和塘尾、大义、八字门、井头圩、长冲、晓江口、石板铺、老街、町尾、齐心、磨头、新开町、霞栖、兰家、古楼、熊家、宝峰、鲤鱼、长斐、伍塘、晓岭、晓观、凡龙圩、满竹、白鹤、白竹、铁崖、大福、玉塘、廖家、芭蕉、福江、大藕、界牌、群山、邬家、顶锅塘、大树脚、九甲文、山口铺4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建材、金属制品、冶炼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大豆、木材,盛产油茶、柑橘、良种猪仔。.  

端桥铺镇

  端桥铺镇位于东安县中部,距东安县城27公里。东与冷水滩区为邻,南接井头圩镇,西倚川岩乡,北与芦洪市镇、鹿马桥镇相连。镇政府驻社场坪居委会,辖毛坪里、俞家、听上、月谭、汉寿、大刘、黄土脑、端桥铺、华石、云山、凉水井、马力、油塘、黄塘、麻溪、金溪、大井头、新屋、拱桥、竹木、九江、洲江、湖江、黄木、杨梓洞,茶山坪、湖塘铺、车游、珠塘口、坪山塘、枣木、苏江、罗家、下岭山、泉溪、杉木、石坝37个村和1个居委会。    相传,清咸丰末年,有一力大无穷的石匠在架砌今镇驻地右侧的石桥时,双手端捧一巨石铺于桥面上,为褒奖此石工,遂将此桥命名“端桥”,原桥头曾开设铺店,故名端桥铺。这里历为农村圩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今端桥铺镇分别是第三区(端桥铺)、第四区(竹木町)的组成部分之一,1956年撤区并乡,分别称端桥铺乡与竹木   町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称卫星(端桥铺与山口铺)、红星(竹木町)两个公社,1961年7月恢复端桥铺乡与竹木町乡。1986年12月,撤销端桥铺乡建制,改称镇。1995年撤乡并镇,将端桥铺镇、竹木町乡合并为端桥铺镇。    全镇总面积136.22平方公里,耕地3224.8公顷,10881户,41559人。镇内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锰、煤、大理石、石灰石、紫色岩等。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2%,活立木蓄积量为20万立方米,用材林主要有松树、杉木、楠竹等,经济林主要有柑桔、奈李、油茶;红枣等。    镇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电、路、讯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省道217线和县道穿境而过,东安至冷水滩线从西向东与217线和东芦线相交,三条高标准柏油公路纵横全镇,形成了全镇的交通大动脉。目前已开通3000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近3000户,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有大小河流五条,小二型水库10处,基本上旱涝保收。.  

鹿马桥镇

  黄泥洞乡与鹿马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鹿马桥镇   鹿马桥镇地处东安县中西部,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87个村(居)民小组,共8401户,31764人,其中农业户8154户,农业人口28800人,稻田面积20176亩,金江河和鹿江小溪呈“人”字穿越全镇。金江河上游建有县属中型水库??金江水库,全镇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8座,骨干山塘78口,大小水利工程560多处。镇内紫皮大蒜、萝筐、斗笠、棕毯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明显,已形成拳头产品,精锑为主要工业产品,年产精锑、硫化锑2000吨左右。 鹿马桥镇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全镇各项工作综合考核位列前茅;2000年2003年被评为东安县财政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永州市病险水库治理先进单位,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安县先进党委、东安县综合考核先进集体、东安县纪检监察先进单位,东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先进单位,东安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芦洪市镇

  芦洪市镇地处东安县的中北部,东与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普利检镇相接,南与端桥铺、鹿马桥毗邻,西与黄泥洞林场及邵阳接壤,北与花桥、大盛相连。境内以溪谷平为主,次为岗地和丘陵。应水河自西至东纵穿境内流入湘江。290-589年为应阳县知府所在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立芦洪戌,为戌地所在地,属零陵县。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设芦洪巡检司,一直延至清道光九年(1829)。 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芦洪市、西江桥、伍家桥3个乡镇合并建成芦洪市镇,镇政府驻芦洪市。距县城44公里,距冷水滩区20公里,辖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503个村民小组,1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为5.8万人,总面积为136.39平方公里。水田面积为41953亩。芦洪市镇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又是冷水滩、东安、邵阳三县(区)交界地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洛湛铁路纵贯全镇,并在新城区设立三级火车站,省道S217线穿境而过,城镇规划区域为6.6平方公里,控制区域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划为6万人。正在施工建设中的芦洪市新城区占地面积为708.15亩,小城镇建设已形成规模,镇内有湘运128车队芦洪市汽车中心站,东安县人民医院芦洪市分院和东安耀祥中心。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3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117亿元。乡镇产业总产值完成5.06亿元。财政收入为362.09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为1750元,粮食总产量为2.8万吨。乡镇企业主要有:食品加工、针织加工、采矿(锑)等。 旅游资源:有唐生智故居、千年古岩“九龙岩”、明代建筑物“芦江桥”等旅游精品线。 富有的劳动力:全镇有劳务大军1.2万人,年劳务经济收入8000万元。 丰富的物产:已建立1万亩果蔬生产基地,10万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50万羽东安鸡生产基地。招商引资:2003年共引进6个大型项目,共引进资金2570万元。2004年一季度引进2个大型项目,共引进资金400万元。.  

新圩江镇

  东安县辖镇。1955年属新圩乡,1961年建立新圩公社,1981年更名新圩江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新圩江乡、中田乡合并建新圩江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33.1公里,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2.7万。镇政府驻新圩江。邵(阳)永(州)公路过境。辖新圩、新江2个居委会和什田、竹冲、小田、双井、桥头、双庙、田心、石板头、军山、源塘、白石江、茶源、柳山、大群、江力、大浪、金浪、中田、盈盛、大埠头、双江口、白米寨、沙子铺、莫家岭24个村委会。境内有锑矿。工业以采矿、水电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盛产竹木、黄豆、花生、柑橘。.  

花桥镇

  东安县辖镇。1956年为花桥乡,1959年设星火公社,1961年更名花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镇政府驻花桥街。邵(阳)永(州)公路过境。辖花桥、花山2个居委会和马塘、远井、苏家、贯门、白井、茶山、青田、泥塘、香井、中塘、刘家、唐家冲、陈家、樟树坪、唐家岭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园艺场、辣椒酱厂、修配厂和藤椅厂。所产藤椅畅销省内外。农产有水稻、烤烟、大豆、干辣椒、葵花子,尤以“朝天椒”个小殊辣而闻名。.  

大盛镇

  大盛镇位于东安县西北方向,地处永州市与邵阳市交界之处,1986年建镇,1995年与原易江乡合并为大盛镇。全镇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9396人。稻田面积20876亩。大盛镇竹木资源丰富,仅魏家、栗木、半山3村的山林面积就达到了3万多亩。水资源丰富,目前,已成功修建了栗木冲电站,冷家冲电站已在修建中,大盛自来水厂将在8月份开始向全镇居民供水。大盛拥有大规模的岩洞资源,象杨家村、泗水村等有数个大溶洞,目前无人走完这几个岩洞全程。大盛镇是闻名全省的文化艺术之乡,1995年被省文化厅授牌,群众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  

南桥镇

  南桥镇地处东安县的最北端,有东安北大门之称。东南西北分别与祁东县,东安县花桥镇,东安县大盛镇和邵阳县相连。辖3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6个村民小组。S217线穿境而过,有中型水库——双江水库。全镇耕地面积4.9万亩,其中稻田面积2.1万亩,旱土2.8万亩。主产稻谷、玉米、竹木。 南桥镇是1995年由南镇乡和大水乡合并而成。新镇成立后,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从强化基础设施、扩大招商引资入手,大力发展经济。2003年,全镇国内总产值9600万元,财政总收入120万元。共有民营企业150余家,其中五南工具厂的钻头产品全部外销。.  

川岩乡

  川岩乡位于东安县中部,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万人,有耕地面积1217亩,稻田面积9176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山区资源丰富。现有楠竹面积5.5万亩,是湖南省的楠竹基地之一,享有“楠竹之乡”的美称。有点大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松江两岸的优美山水及明朝古戏台、客斯特溶洞群、将军棋等都是尚待旅游开发的处女地。山区还盛产松木、黑木耳、珍贵中草药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楠竹低改工程,大兴楠竹加工业,利用山区小气候和丰富的自然水草,大力发展东安鸡养殖和种草养鹅,以及开辟山区食用菌产业特色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行资源招商。全乡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引进了湘顺生物开发公司,建立了一个年产值上千万元的香菇生产基地,引进各方资金,建成了装机80KW的小水站2家。2003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620元以上。.  

水岭乡

  水岭乡位于东安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北与邵阳市新宁县靖位乡交界,东、南、西面与白牙市镇、紫溪市镇、大庙口镇毗邻,乡政府驻布衫塘村,辖下丰、燕桂、金龙、岭脚、大胡家、吊牛坪、云房岭、布衫塘、冷山、骆家寨、三合、吉星、枧田、新铺、母塘15个村,131个村民组。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属第一区管辖,1950年11月,今水岭乡分为枧田、大胡家、燕桂三个小乡。1956年6月,称枧田乡。延至1958年10月,与   茶源乡合并,称灯塔人民公社。1961年7月:始称水岭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    全乡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1032.6公顷,林地覆盖率占64%,3208户,13156人。境内属丘岗小山区。省储备局三七四处专线公路盘绕而上,途经骆家寨、冷山、布衫塘、营房岭等村。乡村均有公路与主干道相连,交通较便利。农副产品有大豆、花生、玉米、百合、蘑芋、生猪、山羊等。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有“东安县铸件制品厂”,生产各种工农业铸件晶,以及铁锅、铁犁、钢铲等铁器产品,乡年生产总值5000多万元,年财政收入70万元。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5所,医疗机构1个,此地群众常有习武健身之好,为东安武术发源地之一,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并荣获   “湖南省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武术之乡”和“全国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  


端桥铺镇特产大全




端桥铺镇景点大全